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6年  第14卷  第1期

专家论坛
新医改背景下农村订单定向式免费医学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申正付, 齐玉龙, 孟贝, 杨秀木
2016, 14(1): 1-3,1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01
383 1
摘要:

我国目前农村医学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总量严重不足、综合素质普遍不高、服务质量较差。医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有:1城乡差距大,基层经济水平相对较落后,基层经济收入低;基层大多地域较偏僻,业余文化生活单调;2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无法满足在职培训和进修需求,知识水平得不到及时更新和提高;3基层医疗设施简陋,门诊就诊病例少,病种单一,自己的才能无法充分发挥,发展空间狭小等。我国在医学人才培养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等医学院校办学视野长期面向服务于大城市的大医院,医学教育的模式难以适应农村医药卫生人才需求,与农村居民的现实需求以及农村现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不协调,忽视了面向基层医药卫生、服务基层医药卫生的理念,无法满足农村基层医药卫生工作的需求,培养的医学生“下不去、留不住、用不好、流不动”,城乡卫生人力资源分布越来越不合理。通过对我国新医改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现状、医学生不愿意去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和我国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深入分析,从构建组织机构入手,不断完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方案,采取科研促进培养机制创新、培养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定向生、建设满足定向生需求的实践基地、培养培训实践基地师资等举措进行农村订单定向式免费医学生培养机制创新。

全科医学讲堂
小儿再发性腹痛
陈兰举
2016, 14(1): 4-5.
233 0
摘要:
全科医学论著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与骨侵蚀的关系
齐姗, 徐胜前, 肖会, 吴颖, 刘文, 徐建华
2016, 14(1): 6-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02
387 2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骨质疏松(OP)与骨侵蚀的特点。 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27例RA患者,其中早期RA(病程≤1年)139例,非早期RA 288例,427例RA患者均测其股骨和腰椎部骨密度(BMD),早期RA患者行双手X线摄片并进行分期,记录RA患者各临床指标和服用糖皮质激素(GC)等情况。收集15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结果 对照组OP发生率为13.9%,早期RA组为23.5%,非早期RA组为35.4%(χ2=24.84,P<0.001)。3组间各部位BMD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RA中OP组较无OP组有更高的年龄(P<0.05),而在GC的使用、RF、ESR、CRP、DAS28积分等指标的比较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RA中总股骨区、各腰椎部位BMD均与双手X线分期呈负相关(P<0.05),L3及L2~4部位BMD还与抗CCP呈负相关(P<0.05)。早期RA中骨侵蚀的发生率为13.7%,低于早期RA中OP的发生率(χ2=4.18,P=0.041)。早期RA中发生OP患者的平均病程为(0.59±0.35)年,短于发生骨侵蚀的平均病程(0.82±0.29)年(t=2.46,P=0.018)。 结论 早期RA即出现明显的OP,其发生率高于骨侵蚀,且早于骨侵蚀的发生,因此要重视OP在早期RA中的意义。
短期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对不同性别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比较
盛红宇, 姚晓光, 木拉力别克, 邵亮, 汪迎春, 洪静, 欧阳玮琎, 成秋艳, 孙乐, 童玲, 索菲娅·阿布利克木, 李南方
2016, 14(1): 9-1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03
219 0
摘要:
目的 探讨短期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不同性别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差异。 方法 入选2012年11月—2013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科且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的OSAHS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100例,按性别分为男性组与女性组,在原有降压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连续每日夜间CPAP治疗(>6 h/晚)1周,监测每日血压水平,治疗前后血压及血压达标率做组内自身前后对照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差值(下降幅度)行组间比较。 结果 ①男性CPAP治疗第7日晨起平均动脉压[(103.4±10.4)mm Hg vs. (113.4±11.7)mm Hg(P<0.05),1 mm Hg=0.133 kPa]低于治疗前;女性治疗前后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第7日晨起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10.1±12.5)mm Hg vs. (1.7±6.7)mm Hg,P<0.05]大于女性。②男性CPAP治疗第7日晨起收缩压达标率[79.0% vs. 43.2%(P<0.05)]、晨起舒张压达标率[79.0% vs. 28.4%(P<0.05)]高于治疗前;女性仅晨起舒张压达标率[89.5% vs. 57.8%(P<0.05)]高于治疗前。 结论 短期CPAP治疗对男性患者降压疗效优于女性,临床诊治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性别特点区别对待。
烧伤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细胞毒素、侵袭毒素及荚膜抗原基因研究
许小敏, 范友芬, 胡素佩, 梁珊燕, 崔胜勇, 王春萍
2016, 14(1): 12-1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04
391 0
摘要:
目的 了解烧伤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细胞毒素、侵袭毒素和荚膜抗原基因携带状况,以指导临床更有效地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方法 收集2013年7—12月宁波市第二医院烧伤病房创面及留置导管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Vitek-2compact全自动鉴定仪上机及葡萄球菌A蛋白PCR基因表达鉴定菌株,PCR方法分析10种细胞毒素基因(hla、hlb、hld、hlg、hlg-2、pvl、lukE、lukM、psm-mec、psm-α)、9种侵袭毒素基因(ssp、splB、edinA、edinB、edinC、sak、hysA、lip、nuc)及2种荚膜抗原基因(cap5、cap8)。 结果 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细胞毒素基因hla检出率为85.0%;hlg-2检出率为80.0%;psm-α检出率为70.0%;lukE检出率为55.0%;pvl检出率为15.0%;hlb检出率为10.0%;hld、hlg、lukM、psm-mec基因未检出;侵袭毒素基因lip和nuc检出率为90.0%;splB检出率为60.0% hysA检出率为20.0%;ssp、edinA、edinB、edinC、sak未检出,荚膜抗原基因cap5、cap8检出率分别为30.0%和70.0%。 结论 该研究中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毒素基因与侵袭毒素基因高检出率可能与创面或伤口久治不愈相关。
2’,4’,6’-三羟基查尔酮衍生物合成及抗抑郁活性研究
金洪国, 周敏, 何松彬, 唐维国
2016, 14(1): 16-1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05
367 3
摘要:
目的 本文设计合成了11个2’,4’,6’-三羟基查尔酮衍生物,并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抗抑郁活性研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以2’,4’,6’-三羟基苯乙酮为起始原料。经过羟基保护、醇醛缩合、水解三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3a~3k。其结构经IR、1H-NMR和MS等确证。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采用经典抗抑郁模型“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和“小鼠悬尾实验”进行抗抑郁活性研究。采用开放性实验评价化合物3h抗抑郁活性。建立5-羟色氨酸(5-HTP)诱导小鼠甩头和育亨宾小鼠致死增强模型,观察化合物3h对诱导小鼠甩头行为和对小鼠皮下注射(sc)育亨宾致死增强的影响。 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有6个化合物在10 mg/kg剂量下均能明显缩短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初步断定其具有抗抑郁活性。其中化合物3h显示最好抗抑郁活性,与氟西汀相似。另外化合物3h在3种不同剂量下(10 mg/kg、20 mg/kg和40 mg/kg)均明显缩短小鼠强迫游泳和小鼠悬尾的不动时间,显示较强的抗抑郁活性,其中在20 mg/kg剂量下显示抗抑郁活性最好。化合物3h也能显著增加5-HTP诱导的小鼠甩头次数,对育亨宾诱导的小鼠致死量没有显著影响。 结论 6个查尔酮化合物显示具有明确的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5-HT系统有关。
首发精神分裂症未治疗时间对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孙继军, 孙裕勇, 朱春燕, 马婉, 盘圣明, 施剑飞
2016, 14(1): 20-22,6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06
378 1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病未治疗时间(DUP)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68例未服药首发患者,应用精神分裂症首发症状评定量表(SOS)确定DUP,按照DUP中位值分为短DUP(n=33)组和长DUP组(n=35),分别于基线、治疗后3个月、12个月分别采用WCST、P300测定认知功能,并与35例正常对照比较。采用重复测定资料的方差分析,比较2组患者认知功能的差异。 结果 ①治疗前,2组患者认知功能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6),与长DUP患者相比,短DUP患者除在分类完成数、P300潜伏期无差异外(P=0.393、0.484),其他认知功能评定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46);②治疗后,长DUP组患者认知功能部分恢复,但仍有异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6),短DUP组患者仅在分类完成数、P300波幅与对照组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42、0.000);③治疗后,除分类完成数外,短DUP组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均优于长DU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58~6.764,P=0.017~0.045)。 结论 DUP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预后有重要影响。预防长DUP的发生,将有助于认知功能的恢复。
SphK1在肝损伤小鼠发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冯英巧, 杨元生, 崔淑兰, 陈垦, 王晖, 周文, 吕小龙
2016, 14(1): 23-25,5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07
372 1
摘要:
目的 利用5%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检测肝组织中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1,SphK1)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肝损伤的关系。 方法 40只SPF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和DSS模型组(细分为6周、8周、12周3个小组),每组10只。模型组用5%的DSS溶液按0.6 ml/(d·只)连续灌胃建模,并分别于6周、8周、12周后处死,改良赖氏法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含量,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损伤,用于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SphK1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活性增强,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模型组小鼠肝脏均有明显病理损伤,肉眼观,6周组最为明显;光镜下,各模型组均出现了大片的肝脏坏死,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各模型组的小鼠肝脏组织中SphK1的表达量下降,12周下降最为明显,与对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hK1的表达量与血清中ALT含量基本成反比关系。 结论 DSS可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肝损伤后小鼠肝内SphK1也随之表达减少,肝损伤越严重SphK1表达越少,SphK1表达与肝脏损伤具有相关性。
早期大剂量乌司他丁联合沐舒坦治疗特重度烧伤对患者呼吸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叶胜捷, 陈如俊, 庞淑光, 张文振, 方声教, 章锦成, 林才
2016, 14(1): 26-2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08
303 1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大剂量乌司他丁联合沐舒坦治疗特重度烧伤对患者呼吸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收集特重度烧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烧伤方案治疗,同期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乌司他丁40万U联合450 mg大剂量沐舒坦治疗,对照组给予早期乌司他丁10万U联合沐舒坦30 mg常规剂量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 ①2组患者治疗后呼吸频率、PaO2、PaO2/FiO2各时间点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12 d后呼吸频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治疗3、7、12 d后PaO2、PaO2/FiO2较对照组升高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1、IL-6、IL-8水平各时间点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 d血清TNF-α、IL-1、IL-6、IL-8水平增高,治疗12 d各指标水平下降;观察组治疗3、7 d血清TNF-α、IL-1、IL-6、IL-8水平增高低于对照组,12 d下降较对照组显著,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大剂量乌司他丁联合沐舒坦治疗特重度烧伤对保护呼吸功能、调低炎症因子水平临床效果显著。
肿瘤标志物DCP和AFP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郑海伦, 赵睿, 李大鹏, 汪强武, 汪建超, 王启之
2016, 14(1): 29-3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09
475 5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异常凝血酶原(DCP)和甲胎蛋白(AFP)单独或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L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对70例PLC患者、每组各50例的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患者、健康体检者的血清DCP和AFP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水平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AFP和DCP之间的关系,用ROC曲线评价AFP和DCP诊断PLC的敏感度、特异度,从而明确DCP和AFP在PLC中的诊断价值。 结果 PLC组患者血清中的DCP和AFP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硬化、肝炎和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独检测诊断PLC时,通过ROC曲线分析DCP的曲线下面积大于AFP(P<0.01),分别为0.977(95%CI:0.954~1.000)和0.853(95%CI:0.785~0.921),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AFP和DCP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单独检测时DCP诊断PLC的敏感度(90.0%)和特异度(97.3%)显著高于AFP(77.1%,76.7%),AFP和DCP联合检测时可提高诊断PLC的敏感度(95.7%)。 结论 DCP是诊断PLC良好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PLC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AFP;联合检测DCP和AFP可提高PLC诊断的敏感度,避免临床漏诊PLC的发生。
消癌平联合热疗对吉非替尼耐药肺腺癌细胞株A549作用的实验研究
丁纪元, 黄静, 寇军燕, 张珍, 郑婉珍, 李俊
2016, 14(1): 32-3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10
308 1
摘要:
目的 观察消癌平联合热疗作用于耐吉非替尼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上消癌平联合热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耐吉非替尼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分别将96孔板置于:①5%CO2,37 ℃培养;②加入消癌平药物;③5%CO2,42 ℃培养;④5%CO2,42 ℃联合消癌平进行培养,用MTT法检测A549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用RT-PCR方法检测A549细胞中VEGF、bFGF基因表达;用ELISA法检测A549细胞中VEGF、bFGF蛋白含量。 结果 消癌平单药抑制率为12%,高温组抑制率为12%,消癌平联合高温组抑制率为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消癌平联合高温组较消癌平、高温组增殖抑制作用增强;消癌平单药组VEGF表达为78.95%,高温组42 ℃为37.02%,消癌平联合高温组为2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癌平单药组VEGF蛋白含量表达为60.87%,高温42 ℃为4.78%,消癌平联合高温组为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癌平单药组bFGF蛋白含量表达为95.01%,高温组为97.50%,消癌平联合高温组为78.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消癌平联合高温组较消癌平、高温组的VEGF、bFGF表达均有下降,且消癌平联合热疗对VEGF蛋白表达抑制作用更强。 结论 消癌平联合热疗可以逆转吉非替尼NSCLC耐药,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降低VEGF蛋白表达介导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12-脂加氧酶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何跃娥, 吴蓉洲, 仇慧仙, 项如莲
2016, 14(1): 35-37,9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11
272 0
摘要:
目的 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小鼠心肌内12-脂加氧酶(12-LO)的表达,外周血NO水平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 4~5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免疫性心肌炎组(AM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各24只。AM组在实验的第1、7天在腹股沟皮下注射含猪心肌球蛋白100 μg的混合液0.2 ml,C组于同时间同部位注射等量混合液(不含猪心肌球蛋白)。实验的第14、21、30天随机抽取各组小鼠8只取血后处死,留取心脏标本。RT-PCR法测定小鼠心肌细胞12-LO mRNA、iNOS mRNA,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小鼠血清NO水平,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 结果 AM组12-LO mRNA、iNOS mRNA、NO及AI均在第21天(分别为1.53±0.27;92.74±3.99;76.44±3.01;24.97±1.54)明显高于第14天(分别为0.68±0.28;82.99±2.64;57.51±2.17;13.20±2.54)和第30天(分别为1.05±0.10;87.40±3.32;64.77±3.92;14.95±2.15),P均<0.05;与C组相比,各时间点上述指标均明显升高(均P<0.05);AM组12-LO mRNA与NO、AI呈显著正相关(r=0.882;0.877;P<0.05)。 结论 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12-LO表达增加,促进心肌细胞凋亡及病情进展;12-LO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影响NO来参与AM的发病过程。
超声刀在老年腮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周元, 蒋红钢, 陈治横, 陆伯豪
2016, 14(1): 38-4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12
259 0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刀在老年腮腺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2例60岁以上老年腮腺肿瘤患者,其中超声刀组32例、传统电刀组30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总手术时间、切除腮腺浅叶的时间、术中总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费用、术后VAS评分和有无并发症。 结果 超声刀组与传统电刀组比较,总手术时间(min):58.8±10.1 vs. 79.3±13.1(t=-6.897,P<0.001),切除腮腺浅叶的时间(min):42.7±9.9 vs. 61.3±15.7(t=-5.559,P<0.001);术中总出血量(ml):14.1±5.0 vs. 23.7±5.6(t=-7.166,P<0.001);术后24 h引流量(ml):19.5±4.8 vs. 36.7±9.2(t=-9.083,P<0.001);术后总引流量(ml):43.1±6.9 vs. 90.7±10.8(t=-20.756,P<0.001);住院时间和引流管留置时间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天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局部并发症和全身其他系统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刀在老年腮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渗出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45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王晓刚
2016, 14(1): 41-4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13
307 0
摘要: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和移植相关并发症情况。 方法 选取2008年2月—2014年2月在血液科行异基因外周血HSCT术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2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急变期患者各1例。患者预处理采用经典静脉马利兰(Bu)+环磷酰胺(Cy)方案,人白细胞抗原(HLA)不全相合患者给予阿糖胞苷+BuCy(Ara-c+BuCy)预处理,疑有中枢累及患者加用司莫司汀胶囊(Me-CCNU)处理。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患者预防采用环孢素A+短程甲氨蝶呤(MTX)+霉酚酸酯(MMF)处理,HLA不全相合患者加用ATG(即复宁)处理。治疗后,随访至2014年2月,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统计。 结果 45例患者均获得完全植入,获造血重建。随访至2014年2月28日,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9(2~63)个月,患者死亡10例,其中复发死亡4例,GVHD死亡4例,继发第二肿瘤(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颅内出血死亡1例,其余均随访至今,其中3年无病生存6例。 结论 随着HLA配型技术、移植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支持治疗的进展,异基因HSCT将成为恶性血液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李海霞
2016, 14(1): 44-4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14
223 0
摘要:
目的 通过临床对照试验研究论证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口腔科2010年3月—2014年5月入院接受附着龈重建术治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12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附着龈重建术治疗,即在牙齿正中偏向舌的一侧对患者的牙槽嵴部位进行切口;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在正中部位切口进行手术治疗,附着龈重建术治疗4周以及3个月、6个月后,对患者角化黏膜的宽度、龈缘外形、附着点的重建以及其他指标的改善状况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①2组患者治疗后附着龈宽度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修复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患者治疗后龈缘外形与附着点的重建情况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龈缘外形与附着点的重建协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建存在缺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附着龈重建术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中可明显提高患者修复疗效,改善修复状况,提高重建协调率,降低缺陷发生情况。有利于患者口腔患部修复后牙龈的稳定;从美学方面考虑,附着龈重建术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该手术方法具有简便易行的优点,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自体血回输的应用研究
姜启芳, 邱赛文, 汪丽琴
2016, 14(1): 47-49,6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15
308 0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自体血回输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3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自体血回输治疗)和对照组(行异体血输注治疗)。观察记录2组自体血回输量、异体血输注量、术后引流量,静脉抽血监测所有患者术前、输血后2 h、24 h的血常规及凝血检查,术前、术后1 d、3 d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计算CD4+/CD8+值,以及LgM、LgG、TNF-α数值。 结果 2组患者输血后2 h、24 h的Hb、Hct、PTL、APTT、ACT指标均低于手术前,两项指标在输血后24 h较输血后2 h有所提高,但均低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输血后2 h PT高于术前,输血后24 h均有所降低;2组输血后FIB水平值低于术前,输血后24 h低于输血后2 h,但低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输血组输血后24 h的CD3+、CD4+、CD4+/CD8+、NK细胞指标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减少,而CD8+略增加,输血后72 h异体输血组CD3+、CD4+、CD4+/CD8+、NK细胞数量继续降低,CD8+数值略增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LgM、LgG、TNF-α水平数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术后24 h、72 h的LgM、LgG均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24 h、72 h的LgM、LgG、TNF-α水平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自体血回输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且可解决血源紧缺问题,防止异体血液输注所引起的不良并发症发生。
全科临床研究
DDC与DR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孤独症的关联研究
虞洪, 刘军, 杨爱平, 杨国绘, 杨文娟, 章锃瑜
2016, 14(1): 50-51,13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16
360 0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巴脱羧酶(dopa decarboxylase,DDC)与多巴胺受体-1(dopamine receptor-1,DR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和中国汉族儿童孤独症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TaqMan探针方法对97名孤独症患儿和100名健康儿童进行DDC基因rs6592961和DRD1基因rs251937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型测定。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ren Autism Rating Scale,CARS)评价孤独症患儿临床表型特征。应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孤独症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分布情况。 结果 ①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的DDC基因rs6592961位点和DRD1基因rs251937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孤独症组病情轻中度与重度儿童DDC的rs6592961和DDR1的rs251937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DC基因rs6592961位点和DRD1基因rs25193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儿童孤独症的发病无关联。
不同应激刺激方法对老年大鼠行为及一氧化氮、内皮素-1的影响
唐黎群, 余肖琴, 潘智敏
2016, 14(1): 52-5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17
263 0
摘要:
目的 观察间断强刺激、慢性持续性温和刺激对老年大鼠心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 方法 Wistar老年大鼠共2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间断强刺激干预组、慢性持续性温和刺激干预组。适应性喂养后,分别对间断强刺激干预组、慢性持续性温和刺激干预组给予间断高强度应激刺激、持续性温和刺激(均包括冰水游泳、热刺激、禁食、禁水、夹尾、昼夜颠倒、高速水平摇晃、频闪灯照射,程度及频次不同)。经观察大鼠体重变化、糖水偏嗜等一般情况;同时检测血管活性物质(NO、ET-1)水平。 结果 分别给予间断高强度应激刺激、持续性温和刺激56 d后,两种刺激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体重上升幅度、糖水偏嗜度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刺激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慢性持续性温和刺激干预组NO水平明显升高(P<0.05);两种刺激干预组与空白组比较,慢性持续性温和刺激干预组ET-1水平明显升高(P<0.05)。 结论 不同应激刺激均可导致老年大鼠出现抑郁表现,同时可影响心血管活性物质(NO、ET-1)的表达,可能以此途径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及预后。
134例急性脑卒中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分析
周小洁, 陈洁, 谭丽菲, 王晓蓉, 王丹
2016, 14(1): 55-56,5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18
244 0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预后急性脑卒中合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APACHE Ⅲ、MODS、SOFA、LODS评分,对其临床特点和致死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降低该疾病致死率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3年9月ICU收治的134例急性脑卒中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病例。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Ⅲ(APACHE Ⅲ)、多脏器功能不全评分(MODS)、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标准、Logistic脏器功能不全评分(LODS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APACHE Ⅲ评分、MODS评分、SOFA评分、LODS评分、血糖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基础疾病积分进行多因素分析,评估预后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生存组患者年龄、APACHE Ⅲ评分、MODS评分、SOFA评分、LODS评分均显著性低于死亡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血糖>7.8 mmol/L、C反应蛋白、基础疾病评分、APACHE Ⅲ评分、MODS评分、LODS评分、SOFA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APACHE Ⅲ、MODS、SOFA、LODS评分有助于对急性脑卒中合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做出预后判断,高血糖、C反应蛋白、基础疾病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老年肺叶切除术对患者应激性反应的影响
庞希友
2016, 14(1): 57-5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19
162 1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肺叶切除术患者应激性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择60例需行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配对分组法分为3组,每组20例,于诱导前给予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泵注,其中,A组0.4 μg/kg,B组0.6 μg/kg,C组0.8 μg/kg,泵注时间10 min,均给予长托宁、丙泊酚、芬太尼、顺阿曲库铵诱导,行双腔管插管后,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深度,并维持BIS于40~60左右,比较3组患者手术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并测定皮质醇浓度评估应激性反应。 结果 插管后、摆侧卧位后、切皮时、术中1 h、拔管即刻A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高于B组、C组,且B组高于C组,B组患者心率、血压更为平稳,均P<0.05。A组插管后、拔管即刻皮质醇浓度均高于B组、C组,均P<0.05。B组插管后、摆侧卧位后、切皮时、术中1 h、手术结束时、拔管即刻皮质醇浓度均高于C组,均P<0.05。 结论 泵注0.6 μg/kg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肺叶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可有效抑制术中应激性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环乳晕切口手术方式治疗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疗效分析
陈杰
2016, 14(1): 60-6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20
265 4
摘要:
目的 对比环乳晕切口手术方式和传统放射状切口手术方式,观察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疗效,以分析环乳晕切口手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经乳腺B超、乳腺钼靶、乳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乳腺纤维瘤的患者100例,根据手术切口的不同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采取环乳晕切口的手术方式,而对照组采取传统放射状切口的手术方式,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美观效果、并发症和复发情况。所有数据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在临床疗效方面,实验组的总体有效率高达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00,P<0.001);在美观效果方面上,实验组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4,P=0.001);而在并发症方面,实验组的总体并发率仅为6.00%(血肿2例,乳晕感觉异常1例)远低于对照组的22.00%(血肿6例、乳晕感觉异常3例,乳头溢液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16,P=0.021);在复发情况方面,实验组复发率仅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25)。 结论 对比传统放射状切口手术方式,环乳晕切口手术方式治疗可以有效地治疗乳腺纤维腺瘤,不仅临床效果好,而且美观,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腔内泌尿外科手术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唐桂良, 周毅, 骆振刚, 阎家骏
2016, 14(1): 63-64,16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21
236 1
摘要:
目的 探讨腔内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类型分布及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尿路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5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50例腔内泌尿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尿路感染率,根据不同手术类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指数、ASA分级、合并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将该8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引起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450例患者,年龄(69±12)岁,男性387例,女性63例,主要手术类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233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139例、输尿管镜碎石术50例,BMI指数(23.3±3.3)kg/m2,ASA分级1.69±0.63,合并症数目(0.99±0.97)种,手术时间(54±37)min,住院时间(5.0±1.6)d,61.8%的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尿路感染共计30例,感染率6.67%,病原菌分布:革兰阴性菌25株(71.4%)、革兰阳性菌8株(22.9%)、真菌2株(5.7%),主要菌株为大肠杆菌16株(45.7%)、肺炎克雷伯菌5株(14.3%)、粪肠球菌4株(11.4%)。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OR=1.58,P<0.05)、预防使用抗生素(OR=1.52,P<0.05)、患者年龄(OR=1.91,P<0.05)、合并症数量(OR=4.26,P<0.05)是尿路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手术时间、年龄、预防使用抗生素、合并症数量在腔内泌尿外科手术尿路感染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尤其对于多种合并症的高龄患者,应积极去除危险因素,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
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及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叶松
2016, 14(1): 65-6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22
158 0
摘要:
目的 分析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及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3年7月1日—2015年3月31日行小儿扁桃体摘除手术患儿4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及芬太尼,对照组患儿给予肌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以及芬太尼。对麻醉诱导完成时间,诱导时的顺从性评分,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指标的变化,术后分泌物情况,术毕清醒及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期的躁动情况等指标进行观察。 结果 插管时和拔管后,观察组MAP、HR、RR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SPO2各个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顺应性评分为(5.3±0.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0.7)分;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完成时间为(165.2±10.2)s,显著小于对照组的(233.2±12.6)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停止麻醉药后,观察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均较对照组患儿显著缩短(P均<0.05)。患儿苏醒期过程中,观察组患儿有1例出现躁动,1例出现恶心呕吐,无误吸血液和分泌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患儿有5例出现躁动,6例出现恶心呕吐,无误吸血液和分泌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0%,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及芬太尼应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手术,不仅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儿的苏醒时间。
血清脂蛋白(a)水平变化对骨创伤患者的临床诊疗实效性评价
张荣, 刘咏芳, 陈大庆, 余可和
2016, 14(1): 68-69,7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23
255 0
摘要:
目的 探讨骨创伤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的变化情况。 方法 选择2009—2013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骨伤患者2 500例为观察组,从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中随机选择200例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受伤24 h、72 h、1周、1个月)及对照组的Lp(a)水平,同时测定2组血脂和心肌指标。对比2组Lp(a)水平及血脂和心肌指标;分析观察组Lp(a)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与血脂、心肌指标的关系。 结果 对照组有20例Lp(a)水平超过参考范围300 mg/L,占10.0%。观察组在受伤24 h、72 h、1周、1个月时,分别有810、850、881、425例患者Lp(a)水平超过300 mg/L,分别占32.4%、34.0%、35.2%和17.0%;观察组在受伤24 h、72 h、1周时,Lp(a)水平>300 mg/L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受伤24 h、72 h、1周时Lp(a)值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脂、心肌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骨创伤患者Lp(a)水平显著升高;其Lp(a)水平是独立于心血管疾病而升高的,可能是由于创伤应激引起。
血脂康对肥胖大鼠肝脏SOCS-3 mRNA表达的影响
郑坚
2016, 14(1): 70-7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24
344 0
摘要:
目的 分析血脂康对肥胖大鼠肝脏SOCS-3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血脂康调节肥胖大鼠糖脂代谢的作用机制。 方法 应用SD大鼠制作肥胖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和血脂康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并选择10只基础对照组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按照既往文献,除空白对照组外均给予高脂饲料,低剂量组给予血脂康0.23 g/kg,中剂量组给予0.69 g/kg,高剂量组给予1.15 g/kg,模型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同体积水,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胰岛素、瘦素、血糖及C肽水平及肝脏SOCS-3 mRNA。 结果 通过对各组大鼠血清胰岛素、血糖、C肽及瘦素水平进行比较,显示模型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各指标显著升高(P<0.05),随着血脂康给予剂量的增加,血清胰岛素、血糖、C肽及瘦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SOCS-3表达水平,模型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肝脏中SOCS-3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随着血脂康剂量的增加,大鼠肝脏中SOCS-3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肝脏SOCS-3 mRNA与血清瘦素间存在中度负相关性(r=-0.612,P<0.05),与血清胰岛素存在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726,P<0.05)。 结论 血脂康能够通过调节体内SOCS-3 mRNA的表达,有效改善体内血清胰岛素、瘦素、血糖、C肽的表达,改善糖脂紊乱,为血脂康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张伟萍
2016, 14(1): 73-7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25
123 1
摘要: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伴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治疗的129例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出现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出现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 2组患者在是否出现高血压症状水平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98,P=0.034);比较轻、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TIA发作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认知能力筛查量表(CC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718、5.529、4.270,P均<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MMSE、MoCA、CCSE评分低于轻度狭窄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受损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显著高于认知未受损患者(t=5.065,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颈动脉狭窄、高血压、CRP水平升高是TIA伴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颈动脉狭窄、高血压、CRP水平升高是TIA伴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慢病防治研究
HHD和HDF+HD透析疗效的临床对照研究
徐皖东, 黄丽丹, 朱欢扬, 吴文友, 单亦升
2016, 14(1): 76-78,16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26
286 2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HD)和血液透析滤过+普通透析(HDF+HD)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12月间在温州康宁医院进行透析治疗的62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做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合作单位进行透析治疗的74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每周给予3次高通量透析,对照组患者每周给予1次血液透析滤过和2次普通血液透析。透析前、后,对2组患者血清中小分子毒素(血尿素、血肌酐、血尿酸、血钾、血磷)、中分子毒素(甲状旁腺激素)、大分子毒素(血β2微球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进行检测。透析后,对2组尿素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清除指数、标准蛋白质分解代谢率、时间平均尿素浓度)进行检测。通过2组数据的对比分析,对HHD和HDF+HD透析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2组患者透析后,各毒素的水平均出现显著性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磷、甲状旁腺激素、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2组尿素清除指数、标准蛋白质分解代谢率、时间平均尿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对于HDF+HD,HHD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更好。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相关因素分析
陈浩
2016, 14(1): 79-80,10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27
138 7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相关因素,明确该类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重要原因,为将来临床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5年2月在肾内科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60例,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39例,实验组121例,对照组为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实验组为血压控制不良的患者,回顾分析2组患者本研究时间段内治疗后对相关指标的影响。对血液透析时间、透析之前和以后的体质量变化率、干体质量的达标情况、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量、残肾肾小球滤过率和有无定期采取血液透析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甲状旁腺素(PTH)、促进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量、干体质量的达标情况、血液透析之前和以后的体质量变化率、有无定期采取血液透析治疗以及残肾肾小球过滤率等指标,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干体质量的达标情况以及有无定期采取血液透析治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干体质量的达标情况以及有无定期采取血液透析治疗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压控制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要正确评估病人的干体质量,确保定期透析,同时采用多种方式控制血压。
妇幼卫生研究
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运用负压呼气流量技术的研究
詹璐, 邵征洋, 连俊兰, 何飞, 颜伟朝
2016, 14(1): 81-8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28
169 0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运用负压呼气流量技术(negative expiratory press,NEP)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杭州地区2013年6月—2014年10月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个人信息临床分度评分登记;选择同期的体检婴幼儿5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麦迪肺功能仪进行肺功能NEP技术检测及潮气量检测,并记录结果,将先前未用NEP的F-V曲线与应用NEP后潮气F-V曲线比较即呼气流量受限制(EFL)值,并与该阶段正常儿童潮气值及EFL值进行对照。 结果 100例毛支患儿进入分析,轻度组40例,中度组30例,重度组30例。EFL轻度组(22.75±10.06)%,中度组(30.46±10.27)%,重度组(77.39±10.72)%,对照组(12.73±10.01)%,P<0.01,EF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情越重EFL值越高;VT/kg轻度组(10.52±2.00)ml/kg,中度组(8.88±2.52)ml/kg,重度组(10.13±2.71)ml/kg,对照组(9.54±2.11)ml/kg,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轻度组(30.46±10.27)次/min,中度组(33.00±9.06)次/min,重度组(37.00±9.06)次/min,对照组(31.46±8.27)次/min,P>0.05,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运用负压呼气流量技术检测毛支患儿EFL值,EFL值与病情密切相关,病情越重,EFL值越高,通过EFL值可以早期进行病情的判断,为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1282例意外伤害收住ICU的患儿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金微瑛, 翁翠叶, 潘知焕, 谢作楷, 张波, 林立, 潘国权, 李昌崇, 张维溪
2016, 14(1): 84-86,8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29
310 0
摘要:
目的 了解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意外伤害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对2005年1月—2014年12月1 282例0~14岁因意外伤害收住ICU患儿的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 282例意外伤害患儿占同期该科室住院病例27.86%,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85∶1,伤害病例以1~3岁年龄组为主(39.63%);意外伤害主要发生时间14:00~19:00,下午4点钟是儿童意外事故发生的高峰时间,7~9月份为高发季节;好发地点依次为户外公共场所(53.74%)、家中(45.55%)和学校(0.7%),不同年龄组意外伤害发生地点不同;父母职业依次均为务工(主要指从事体力劳动)、私营业主、专业技术和行政管理;发生的主要原因依次是交通伤(37.13%)、坠落伤(28.94%)、中毒(9.20%)、溺水(7.64%)和摔伤跌伤(7.02%),不同年龄组意外伤害发生类型不同。该组病例治愈占35.80%,好转占50.08%,未愈占11.08%,死亡占3.04%。对比前后5年2组在住院人次、伤害发生类型、未愈和死亡、住院费用等分布差异较大。 结论 收住ICU意外伤害患儿,伤害的发生与性别、时间点、季节和父母职业有关,且不同年龄组意外伤害发生地点、发生类型不同。
南宁地区孕妇与新生儿TORCH检测结果分析
李东明, 张硕, 陶春凤, 黄海锋, 李颖丰, 佘尚扬
2016, 14(1): 87-8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30
332 4
摘要:
目的 了解南宁地区孕妇、胎儿与新生儿TORCH感染情况及与不良妊娠和新生儿疾病的关系。 方法 对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9 281例孕妇、18 757例新生儿外周血和4 833例孕妇产前脐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TORCH抗体并收集孕妇和新生儿临床诊断信息,分析不良妊娠组、正常妊娠组脐血及各种新生儿疾病中TORCH-IgM阳性率。 结果 39 281例孕妇、4 833例产前脐血和18 757例新生儿TORCH-IgM总阳性率分别为2.86%、0.89%和1.60%,其中均以CMV-IgM阳性率最高,分别为0.88%、0.34%和1.31%。不良妊娠组和正常妊娠组脐血TORCH-IgM总阳性率分别为1.44%和0.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病理性黄疸、败血症和肺炎患儿中TORCH-IgM阳性率较高,依次为18.75%、2.74%、1.93% 和1.64%。 结论 CMV是南宁地区孕妇与新生儿感染的主要TORCH病原体,且与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病理性黄疸等疾病呈正相关,有必要进行TORCH筛查。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蒋海珍
2016, 14(1): 90-9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31
112 1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对重症肺炎患儿血清学指标、临床症状改善的影响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6月就诊的重症肺炎患儿12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59例,采用常规的抗感染、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62例,在抗感染、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基础上,采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因子水平等血清学变化,记录患儿临床症状改善状况,评定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状况。 结果 2组患儿在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和免疫因子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和免疫因子水平均存在显著变化(P<0.01);在治疗效果上,2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69,P=0.03<0.05);2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儿治疗期间呼吸困难频率、咳嗽频率为(2.15±0.94)、(6.94±1.76)次/d,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呼吸困难频率、咳嗽频率为(1.19±0.53)、(4.31±1.25)次/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3例发生恶心呕吐,观察组2例出现恶心呕吐,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处理后症状消失。 结论 对重症肺炎患儿采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能显著缓解缺氧状态,治疗效果显著,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社区卫生研究
京郊社区卫生诊断的效果与评价
陈静静, 彭明学, 秦明华, 姜国英, 彭迎春
2016, 14(1): 93-94,10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32
223 1
摘要:
目的 了解辖区居民健康状况、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主要危险因素及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为确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重点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等方式,获得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 结果 怀柔镇居民既往慢性病患病情况为:高血压(18.5%)、糖尿病(5.5%)、冠心病(4.5%)、脑卒中(2.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0.4%)。死亡原因中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脑血管病、心脏病和肿瘤,分别占30.4%、29.9%、17.9%。体检结果显示辖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3.9%、糖尿病患病率为6.9%、超重人数占45.7%、肥胖人数占16.6%。全年传染病发病中肠道传染病占69.1%。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认可度不高,居民对基本医疗服务需求较大,居民对健康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健康行为的采纳率较低。 结论 辖区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22.7%,居民收入普遍不高。居民健康观念有待改变,社区卫生机构应不断增加健康服务内涵,在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基础上,加强诊疗能力建设,不断满足居民需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开展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活动时,应鼓励和引导居民参与自身的健康管理,注重健康技能的培训;结合社区特点,应高度重视肠道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及手卫生技能的普及。同时,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应针对社区卫生服务特点,出台相应的管理和保障措施,避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为没有政策和法律支持而无法开展相关业务。
心理卫生干预
强化心理支持对56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吴莉琴, 章笑英, 孙晓蕾, 李凤飞, 管慧芳, 徐长青
2016, 14(1): 95-9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33
101 0
摘要:
目的 探讨强化心理支持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3月间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12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其中,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化心理支持护理。护理前后,对2组患者PaO2、PaCO2、呼吸频率、心率指标进行统计,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护理后,2组患者PaO2水平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PaO2水平[(93.1±11.2)mm Hg]显著高于对照组[(82.4±9.8)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PaCO2、呼吸频率、心率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PaCO2、呼吸频率、心率水平[(57.3±7.6)mm Hg、(20.1±3.5)次/min、(87.5±8.2)次/min]显著低于对照组[(66.4±7.4)mm Hg、(23.7±3.7)次/min、(95.1±9.4)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在密切关注患者病情进展、实施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强化心理支持护理,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
合理情绪行为疗法对晚期女性乳腺癌患者心理干预的作用
刘进, 刘小红
2016, 14(1): 98-10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34
253 3
摘要:
目的 晚期女性乳腺癌患者往往面临严重的心理问题,本文将探讨合理情绪疗法在患者心理干预中的作用,以期提高其心理压力应对能力及生活质量。 方法 对126例晚期女性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肿瘤科常规干预,实验组另给予合理情绪疗法作心理干预,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评价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人格和生活质量。 结果 合理情绪行为疗法明显改善了患者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恐怖等6个方面的心理状态,SCL-90量表中实验组阳性项目数较干预前减少(3.2±1.4)个,而对照组仅减少了(2.0±0.9)个,实验组总均分改善了1.7±0.6,而对照组仅改善了0.7±0.4,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偏于内向、情绪不稳和精神质等不良个性,并且提高了患者在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和精神支持等5个方面的生活质量,WHOQOL-100量表实验组总分为43.1±7.2,而对照组仅为27.2±8.3。 结论 合理情绪不仅可以改善晚期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对心理压力的应对能力,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调查研究
上海市流动人口建立健康档案与健康教育现况分析
聂欢欢, 沈婉婉, 鲍勇
2016, 14(1): 101-10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35
220 2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情况与接受健康教育情况,探索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探寻提高本地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利用率的途径提供科学依据,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保障与提高流动人口健康水平。 方法 利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中上海流动人口的专项调查数据,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率仅为18.9%(1 509人);流动人口接受生殖与避孕、营养健康知识的健康教育率最高,分别达到66.7%(2 929人)、65.4%(2 873人),而结核病防治、精神障碍防治、其他传染病防治分别仅为29.6%(1 300人)、19.2%(844人)、31.1%(1 365人)。流动人口接受教育途径主要是宣传栏与广播电视,分别占80.2%(3 523人)和70.3%(3 090人)。建立健康档案与接受健康教育情况的众影响因素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现居住区,居住在城区的流动人口的健康档案建立情况与接受健康教育情况均好于郊区。 结论 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率远低于本地居民,对健康档案的知晓率与关注度有待提高。流动人口接受健康教育的种类较不平衡,途径较为单一。对流动人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该平衡区域发展,并探索适宜的服务机制,促进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
宁波市鄞州区宫颈癌死亡、发病及筛查结果分析
翁红飞, 应焱燕, 王永, 纪威, 王红飞, 李小勇, 崔军, 李辉, 林鸿波, 许国章
2016, 14(1): 105-10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36
273 0
摘要:
目的 分析宁波市鄞州区宫颈癌死亡、发病及筛查结果,为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宁波市鄞州区2004—2013年宫颈癌死亡资料、2010—2013年发病资料和2014年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即TCT)结果,采用构成比、标化率、趋势χ2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标化率采用Segi’s 1985年世界人口构成。 结果 2004—2013年宁波市鄞州区宫颈癌死亡共112例,粗死亡率2.90/10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2.06/10万,随年度变化有增高趋势(趋势χ2=4.02,P=0.045)。宫颈癌死亡率随年龄增高而上升(趋势χ2=135.60,P<0.001)。2010—2013年宁波市鄞州区宫颈癌发病共215例,粗发病率14.11/10万,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9.34/10万,随年度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势χ2=0.38,P=0.539)。宫颈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高呈倒U型分布。2014年对2 295例已婚妇女进行TCT细胞学病理诊断,检出58例异常情况,检出率2.53%。其中以ASC-US最多(40例,占68.97%)。 结论 宁波市鄞州区宫颈癌死亡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4/10万),发病水平高于全国(7.5/10万)。需加强宫颈癌早期防治,重视各年龄组已婚妇女的TCT筛查。
诊断技术-医学影像
利用3.0T MR血管成像探讨乳腺癌周围血供特点及相关因素
徐海燕, 赵红, 邹立巍, 郑穗生, 钱波
2016, 14(1): 108-110,13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37
196 0
摘要:
目的 利用3.0T MR血管成像探讨乳腺癌周围血供特点及与肿瘤形态、大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方法 94例行3.0T MR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分析形态学资料并测量病灶最大径、肿瘤实性部分的ADC值,并从临床获取病理分级资料,利用ADW 4.4工作站,对动态增强图像中强化最明显图像与平扫图像进行减影,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获取双乳3D减影图,在3D-MIP图像上记录乳腺癌病灶周围血管及对侧乳腺相对应区域的血管数、血管内径、血管长度,分析患侧乳腺血供特点及与肿瘤形态、大小、肿瘤实性部分ADC值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结果 94例乳腺癌患者中,79例乳腺癌病灶周围血供较对侧异常增多,肿瘤血管主要表现为血管走形迂曲或僵直,供血血管管径增粗,远端分支小血管增多,并围绕肿瘤分布。乳腺癌患侧周围异常增多的血管数与病灶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1,P>0.05);乳腺癌病灶周围异常增多的血管数与病灶大小、病灶实性部分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1=0.567,r2=0.230,P<0.05),与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乳腺癌为富血供肿瘤。乳腺癌病灶周围异常增多的血管数与病灶大小、ADC值呈正相关;与病灶形态、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弹性成像对超声诊断乳腺癌腋淋巴结性质准确性的提升作用
杨美琴, 刘桂林, 方明, 洪源有
2016, 14(1): 111-113,15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38
261 0
摘要:
目的 探讨弹性成像技术对超声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性质准确性的提升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4例乳腺癌患者160个癌转移腋窝淋巴结,分别采用常规超声技术和弹性成像技术术前诊断腋窝淋巴结性质,并以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标准,评价2种诊断方法不同评价指标对判断反应性和转移性淋巴结的准确率,同时采用McNemar检验方法对常规超声方法和弹性成像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进行分析。 结果 常规超声按照淋巴结长短轴比、皮质偏心增厚程度、血流丰富程度和血流类型4个指标对反应性淋巴结诊出率分别为29.2%、41.5%、26.2%和16.9%;对转移性淋巴结诊出率分别为69.5%、68.4%、73.7%和86.3%;弹性成像超声检查时,评分1、2、3、4分时对反应性淋巴结诊出率分别为80.0%、58.5%、84.6%和38.5%;对转移性淋巴结诊出率分别为31.6%、60.0%、50.5%和64.2%。弹性成像方法相对于常规超声方法而言,敏感度由63.2%提高至73.8%(P=0.014),特异性由64.4%提高至72.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弹性成像评分法曲线下面积(0.829)大于常规超声(0.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弹性成像方法能够提高判断乳腺癌患者术前腋窝淋巴结性质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为临床实施腋窝淋巴结清扫提供可靠的依据。
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意义及高危因素分析
闫景彬, 闫秀梅, 杨建享, 陈仙秋, 梁碧荣, 罗剑锋, 戴淼磊, 白晓慧
2016, 14(1): 114-115,16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39
259 0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价值,分析影响CHD发生的高危因素。 方法 对2011年1月—2014年8月在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行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1 792例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产前超声筛查结果和尸解、分娩后超声系统检查结果;选取超声检查确诊胎儿为CHD的孕妇50例,胎儿正常的孕妇150例,采用《先天性心脏病危险因素调查表》结合现有文献资料筛选出可疑CHD危险因素,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CHD的高危因素。 结果 产前超声诊断CHD孕妇72例,产后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9例,2例误诊为房隔缺损,61例经尸解证实;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高龄、孕早期感冒、CHD家族史、不良妊娠史、孕期糖尿病、染色体异常、羊水量异常、孕妇吸烟或者被动吸烟、病毒或化学物品史和孕早期不良生活事件等10个因素是CHD发病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孕早期感冒、CHD家族史、不良妊娠史、染色体异常、羊水量异常、孕妇吸烟或者被动吸烟等六大因素是CHD发病的高危因素。 结论 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是无创、高效的诊断方法,对于高危因素的孕妇,及时实施产前超声筛查有利于指导早期干预和降低CHD患儿出生率,在优生优育方面有重要意义。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孙建浩, 来永飞, 诸纪明
2016, 14(1): 116-11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40
312 2
摘要: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5月间450例T2DM患者作为观察组,20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下肢血管检查,了解2组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情况,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观察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为95.6%(430/4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5%(53/200),χ2=345.85,P<0.01;病程<10年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检出率为12.8%(22/172),明显低于病程为10~20年的61.7%(116/188),χ2=90.90,P<0.01;病程为10~20年的患者显著低于病程>20年者的100.0%(90/90),χ2=46.52,P<0.01;T2DM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下肢血管管腔变细,病程≥15年者各动脉管径(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4.64、173.46、103.49、176.33、122.84、103.65,P均<0.01);观察组足背动脉狭窄程度显著重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349.93、88.71、13.85、41.12、16.94,P均<0.01)。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安全可靠、操作简便、重复性高、无创伤、易于接受,能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
医学综述
溴隐亭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进展
朱焕高, 廖琳, 张瑞, 董建军
2016, 14(1): 119-12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41
84 2
摘要:
脱氢表雄酮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不孕患者研究进展
张焕焕, 魏兆莲
2016, 14(1): 122-12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42
210 2
摘要: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张江波, 束汉生
2016, 14(1): 125-12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43
344 4
摘要:
预防/保健 中医/康复
自拟中药汤剂辅助治疗77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分析
褚群峰
2016, 14(1): 128-13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44
149 1
摘要:
目的 探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自拟中药汤剂辅助西医常规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54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7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该院自拟的中药汤剂。治疗1个月,对2组疗效、溃疡愈合时间、疼痛时间、疼痛指数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观察组近、远期总有效率为分别为97.4%、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溃疡愈合时间、溃疡疼痛持续时间、溃疡疼痛指数分别为(4.45±1.8)d、(3.1±1.3)d、(12.3±4.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9±2.3)d、(5.4±1.7)d、(25.1±6.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基础上,加服该院自拟的中药汤剂可明显缩短病程、缓解疼痛、提高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都市白领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黄卫春, 张永进, 韦利红
2016, 14(1): 131-132,14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45
280 0
摘要:
目的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都市白领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骨质疏松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阿伦磷酸钠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补肾健骨汤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 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8%(χ2=9.314,P<0.05)。治疗3个月2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3个月2组腰椎L2~4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均P<0.05),但观察组上升更为明显(P<0.05)。治疗3个月2组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2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未出现停药现象。 结论 阿伦磷酸钠片联合补肾健骨汤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医疗法律/卫生管理
社区家庭病床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分析
崔琪琪, 郑雅婷, 姚卫光
2016, 14(1): 133-13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46
118 2
摘要:
面对我国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医疗资源紧缺且分配不公平、老龄化社会加速以及国民健康素质低下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已经成为新时期医疗卫生改革的方向和重点。而家庭病床作为一种新型的社区卫生服务形式,选择适宜在家庭环境下进行医疗或康复的病种,以患者熟悉的家庭作为医疗和护理的主要场所,不仅能有效缓解大型综合医院医疗资源紧张、患者住院难的问题,而且给广大居民带来了经济、便捷的卫生服务,改善了就医环境,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和好评。但由于我国开展社区家庭病床较晚,服务体系不完善且缺乏经验,使得家庭病床在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限制了其本身作用的发挥和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从家庭病床在人员配备上与现行法律的冲突、家庭病床存在的法律责任风险、建床协议的法律效力以及家庭病床的经费保障等方面指出家庭病床在实践中存在的四大法律问题,同时提出实施医师多点执业、控制法律责任风险、加强医务人员权利保障、扩大医疗保障范围等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最终得出家庭病床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相应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支撑的结论,以期推动适应我国国情和时代发展的家庭病床管理规范尽快出台,完善我国的分级诊疗模式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浅议医疗责任险和医疗意外险
李家鑫, 杨静
2016, 14(1): 136-13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47
109 0
摘要:
多年来,我国不断研究、实践和改进国内外处理医疗纠纷的经验,总结教训,寻找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解决医疗纠纷的机制。如今,我国从理论到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医疗纠纷处理的第三方调解机制,全国各地纷纷建立“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为医患双方打造了解决纠纷的平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医患矛盾。同时,为配合和完善第三方调解机制的运行,多年来在全国各地对医疗责任保险作尝试推行,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险种和条款,与第三方调解机制相互配合。医疗责任保险对于“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工作的开展已不仅仅是配套辅助作用,而是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缺少了医疗责任保险,第三方调解机制名存实亡。保险公司、医疗机构、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支撑起第三方调解机制的顺利运行。随着医疗责任保险在全国的推广,医疗责任险的优势和不足也在逐渐显现,为了补充医疗责任险的不足,医疗意外险逐渐出现在国家政策层面和民众眼前,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实践医疗意外险。医疗意外险对于医疗责任险的补充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医疗意外险配合医疗责任险完善并支撑了第三方调解机制,使得第三方调解机制越发的富有生命力,能更好地化解医患矛盾。
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医学本科生腰椎穿刺模拟训练学习曲线研究
张毅, 余永胜, 王洁玲, 唐余燕, 陶然, 汤正好, 江红, 奚敏, 臧国庆
2016, 14(1): 140-14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48
109 0
摘要:
目的 探讨医学本科生应用模拟人进行腰椎穿刺模拟训练的学习曲线并评价模拟训练的远期效果,从而为医学本科生腰椎穿刺模拟训练的安排和效果评估提供依据。 方法 25名未接受过腰椎穿刺相关培训、无任何腰椎穿刺临床经验的医学本科生进行腰椎穿刺模拟训练,每位学生2周内在模拟人上进行7次模拟训练,对每次操作的操作错误(operation mistake,OM)、操作时间(operation time,OT)和操作信心(operation confidence,OC)进行评价,并根据上述3个变量分别绘制学习曲线。6个月后所有接受腰椎穿刺模拟训练的学生再接受1次模拟腰椎穿刺考核以评价腰椎穿刺模拟训练的远期效果。 结果 经过4次腰椎穿刺模拟训练,25名医学本科生的OM、OT和OC均明显改善(P<0.05)。在7次腰椎穿刺模拟训练中,OM与OT学习曲线在前5次操作中持续下降,但均在第5次操作后进入平台期;而OC学习曲线在前5次操作中持续上升,但在第5次操作后也进入平台期。6个月后的模拟腰椎穿刺考核结果与第7次腰椎穿刺模拟训练考核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模拟人进行腰椎穿刺模拟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医学本科生腰椎穿刺的操作技能,OM与OT学习曲线随操作次数的增加而持续下降,而OC学习曲线随操作次数的增加而持续上升,但均在第5次操作后进入平台期,即5次腰椎穿刺模拟训练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探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新方法
王翔, 蒋晓岚, 杨帆, 李健
2016, 14(1): 144-14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49
152 3
摘要:
全科医学是一门崭新的医学学科,也是现代医学变更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受到政府和医学界高度重视。全科医学教育是推进全科医学发展的重要基石。建立健全一支医学知识全面且临床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全科人才队伍是我国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目前的首要任务之一。全科医师的培养从20世纪80年度末引入我国,并逐步进入医学教育的历史轨道,形成一定规模,但因全科教学内容新颖、涵盖知识广泛,目前国内尚缺乏统一培训标准;由于各个地区的对全科教育重视程度不一样、培训形式不一样,师资水平不一样、教学方法不一样、考核标准不一样,因此培训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我院通过引进海外全科人才、建立全科医学独立体系、开设全科医师培训机构、完善培训管理制度、组建骨干师资队伍、制定培训大纲、严格考核制度,进一步探索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新方法,从而开拓了全科医学教育新领域,全面提高全科医师培训质量,培养出合格的全科医生以保障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实施,迎接分级医疗时代的到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全科护理研究
护理干预对骨科大手术术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影响
卞娜, 王汝娜, 孙彦敏, 刘丹, 周勇, 韩康
2016, 14(1): 147-14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50
137 2
摘要:
目的 全面记录、分析和比较骨科大手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髋部周围骨折手术)术后行心理干预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和效果。 方法 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骨科住院诊断为相关骨科疾病并给予骨科大手术的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并给予不同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骨科常规护理组(对照组:81例)与护理干预组(实验组:95例)。记录和比较2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一般情况指标、肢体周径、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指标。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了至少6个月的术后正规随访;护理干预组95例患者中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为8.42%,对照组81例患者中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为30.86%,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组的患者下肢肢体周径[踝上10 cm:(20.37±0.66)cm;髌下10 cm:(35.39±1.70)cm;髌上10 cm:(44.04±3.02)cm]较对照组[踝上10 cm:(23.62±0.99)cm;髌下10 cm:(38.04±1.52)cm;髌上10 cm:(48.76±3.26)cm]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给予科学、严谨、正规的护理干预可以对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血栓栓塞性疾病起到明显的预防作用,应当进一步的推广和采用。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及照料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肖闻宇, 郑舒华, 何小珍
2016, 14(1): 150-15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51
149 2
摘要: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痴呆(AD)患者护理现状及照顾者的生活状况,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及其照顾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社区老年痴呆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指导和健康宣教,观察组除实施常规指导和健康宣教外,同时进行新社区护理干预,包过调配饮食、生活起居,心理干预、定期家访等。观查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2年智能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变化及2组照料者干预前及干预后2年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智能状态在干预后2年较对照组和干预前有明显提高(t=2.59,P<0.05;t=2.36,P<0.05),而且日常生活能力在干预后2年较对照组和干预前也有明显提高(t=2.97,P<0.01;t=2.13,P<0.05);对照组患者在智能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在干预2年后无明显改变(P>0.05)。采用新的护理干预方法后观察组照料者生活质量较对照组和干预前有明显改善(t=3.86,P<0.01;t=5.90,P<0.01),而对照组则无变化(P>0.05)。 结论 采取合理和可行的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AD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照顾者的心理压力,减轻家庭负担,延缓疾病进程。
某市青少年人工流产现状调查及其护理对策探讨
章小丁, 马晓莉, 宣柏云
2016, 14(1): 153-15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52
129 1
摘要:
目的 调查某市青少年人工流产现状,寻找影响人工流产的主要原因,探讨青少年人工流产后的护理对策。 方法 在浙江省某市选择3家不同等级且有资质行人工流产术的医院的13~24岁未婚怀孕青少年2 100例,对被调查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行人工流产手术者随机分为护理观察组及未护理对照组。 结果 有效问卷调查为2 019份,有效率为96.14%,有效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18.25±2.36)岁,首次性行为年龄<16岁的青少年占28.38%,未婚同居者占37.54%,多性伴侣者占30.96%。63.55%的青少年选择避孕。首次性行为年龄低、非在读青少年、未婚同居和多性伴侣是青少年人工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53、0.33、3.05、1.83)。行人工流产的护理观察组成员,其心理状态较好,术后下腹痛、炎性疾病和再次行人工流产比例显著降低,与未护理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首次性行为年龄较低、非在读青少年、未婚同居和多性伴等是青少年行人工流产手术的危险因素,加强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术后相应并发症,并能降低再次人工流产的几率。
手足口病患儿接触者病毒隐性感染现状及护理管理研究
潘晓琤, 陈晓玲, 王华萍, 吴亦栋, 赵仕勇, 徐景霞
2016, 14(1): 156-15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53
122 1
摘要:
目的 对2013年3—6月手足口病(HFMD)流行期间参与HFMD住院患儿治疗、护理、照护的医务人员及患儿家属的HFMD病毒隐性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HFMD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HFMD医务人员资料42例,患儿家属资料101例,并根据家属接触的密切程度,将家属分为密切接触组和非密切接触组,取其咽拭子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定量分型。 结果 医务人员检测42例,无一人感染。HFMD家属检测101人,肠道病毒核酸通用型阳性25人,阳性率为24.75%,其中EV71阳性22人,阳性率为21.78%,其他肠道病毒阳性3人,阳性率为2.97%,CA16未检出。2组之间EV(P=0.820)和EV71(P=0.811)的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了解HFMD的传播机理,有侧重点的对“成人”这个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HFMD的防控,从而降低重症HFMD的发病率。杭州市儿童医院在HFMD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合理、有效,能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值得推广。
全科诊疗实践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学特征及特治星初治效果
吴建军, 李保华, 张宴斌, 姜伟华
2016, 14(1): 158-16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54
53 0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以及特治星初治对致病菌的清除效果,旨在为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80例,嘱患者于清晨醒后取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采用美国BD Phoenix-100 system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按照2010年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判定。采集痰标本后、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尚未反馈结果前,将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特治星)4.5 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q8h。治疗至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反馈结果,一般需要治疗5 d,其后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换用窄谱抗生素。治疗5 d后再次采集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根据两次实验结果,评价其致病菌清除效果。 结果 80例痰标本中,59例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73.75%,共检出病原菌12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G)杆菌占61.90%、革兰氏阳性(G)球菌占25.40%、真菌占12.70%。亚胺培南主要对G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而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等主要对G杆菌的抗菌活性较低。所有G球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88.89%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特治星初治5 d后,对G杆菌、G球菌均具有较好的清除效果。 结论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对临床常用的头孢菌素的敏感性已降低,但亚胺培南、万古霉素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早期经验性用药阶段选择特治星具有较好的致病菌清除效果。
硫酸羟基氯喹治疗盘状红斑狼疮临床疗效分析
沈东
2016, 14(1): 161-16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55
90 1
摘要:
目的 通过评估硫酸羟基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sulfate,HCQ)对盘状红斑狼疮(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DLE)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DLE临床治疗水平。 方法 选取杭州萧山区皮肤医院门诊初诊,肝肾功能、血常规、眼底检查结果正常,无严重全身系统疾病及精神异常,且依据临床表现及皮肤病理学检查等确诊为盘状红斑狼疮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HCQ治疗组50例,使用HCQ治疗,用量400 mg/d(200 mg/次,2次/d)治疗4周,后减量为200 mg/d(100 mg/次,2次/d);磷酸氯喹(Chloroquine Phosphate,CQ)治疗组50例,使用CQ治疗,用量500 mg/d(250 mg/次,2次/d)治疗4周,后减量为250 mg/d(125 mg/次,2次/d)。连续治疗16周,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2组患者总体有效率进行χ2检验,评估2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16周后,HCQ治疗组总体有效率(92.0%)高于CQ治疗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2,df=1,P=0.029);HCQ治疗组副作用发生率为8.0%(4/50),CQ治疗组副作用发生率为20.0%(8/50)。 结论 应用硫酸羟基氯喹治疗盘状红斑狼疮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副反应小,相对安全且治疗效果更佳,因此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甲状腺激素与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的关系研究
叶惠英, 李明, 韩珊珊, 叶亚丽
2016, 14(1): 163-16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1.056
121 0
摘要: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与冠心病患者心脏损伤的关系。 方法 收集三门县人民医院心内科2014年1—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12例,选取300例同年龄组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基础资料,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心脏功能,化学发光仪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甲状腺激素与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相关性。 结果 收缩压、舒张压、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内径、收缩末期内径、左房内径、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TT3、TT4、FT3、FT4、TSH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内径、每搏输出量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呈现负相关、与左房内径以及收缩末期内径呈现正相关,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T3、TT4、FT3、FT4分别与收缩末期内径呈现正相关、与舒张末期内径呈现负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T3与左室射血分数间呈现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甲状腺激素与冠心病患者收缩功能成正相关,与舒张功能呈现负相关,与心室壁厚度呈现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