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8年  第16卷  第1期

专家论坛
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培训 促进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安徽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实践与思考
宋向东, 杨昱, 于先清, 樊康玉
2018, 16(1): 1-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01
231 10
摘要:
目的 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是深化医改、构建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总结分析安徽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对如何促进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出经验参考和政策建议。 方法 回顾分析安徽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主要政策、基本情况、存在问题等,提出工作建议。 结果 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培训成效难以显现,质量有待提高;全科医生执业制度推进滞后、取得培训合格证书人员注册率较低、流失率偏高;规范化培训在整体培训中比例、报名人数和录取分数呈现"三低";政策宣传不到位,激励措施缺乏,参培积极性不高等。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全科医生队伍总体上数量匮乏、质量不高,全科医生既未得到社会普遍认同,也未得到业内普遍认可(不被重视);对全科医学认识不到位,在全科专业科室设置和人员配备上重视程度不高;全科医生使用激励保障机制不完善,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分级诊疗制度推进难度大,效果不理想等。 结论 建议从五个方面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执业注册;强化规范培训;重视学科建设;加强宣传引导。
全科医学讲堂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
谢怀珍, 陈兰举
2018, 16(1): 5-6,29.
193 10
摘要:
全科医学论著
红外线热成像用于带状疱疹的早期诊断价值
姚益冰, 谢可越, 黄冰, 姚明, 张利, 邓甲甲, 费勇, 倪华栋, 陈国栋
2018, 16(1): 7-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02
281 1
摘要:
目的 对比红外线热成像技术与传统VAS评分法对带状疱疹早期诊断价值,探索一种方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早期诊断带状疱疹的诊断率。 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7月20例于嘉兴市第一医院就诊的疑似带状疱疹患者,一侧躯干区域出现神经痛症状但无疱疹,记录患者疼痛区域与对侧的红外线热成像图及VAS评分。测量两侧对称区域线温差ΔT (℃)。2周内密切随访患者疱疹情况以明确诊断。评价指标诊断效能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以两侧对称区域温差ΔT及VAS评分为检验变量,2周内随访是否出现条带状疱疹证实结局为状态变量,作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计算约登指数,寻找诊断界点为临界cut-off值。 结果 2周内随访出现相关区域条带状疱疹的患者可确诊为带状疱疹,共13人。绘制ROC曲线图分析结果显示:在针对红外线热成像计算两侧对称区域线温差ΔT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912,诊断带状疱疹的临界值为0.85℃,约登指数为0.702;VAS评分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434,诊断带状疱疹的临界值为2.5分,约登指数为0.176。 结论 在带状疱疹患者出现疼痛症状但未出现疱疹时,红外线热成像技术较VAS评分法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更有诊断价值,而且操作简单、无创无辐射,值得临床推广。
热应激干预诱导产生HSP70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陈飞, 杨单, 辛采美, 陈佳妮, 卢越, 邱伟军, 翁启芳
2018, 16(1): 10-1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03
150 1
摘要:
目的 通过施加热应激干预,检测大鼠血清血脂、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活性氧(radical oxygen species,ROS)、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的表达水平,探讨热应激干预处理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为临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方法 将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AS组、H+AS组(ni=10)。Control组予基础饲料饮食;AS组实验开始第1天一次性维生素D3(6×105U/kg)腹腔注射给药,每隔30 d给药1次,共给药3次+高脂饲料饮食进行AS动物造模;H+AS组于AS动物造模期间,隔天1次,施加热应激干预至造模时间结束。14周后颈总动脉取血,ELISA法检测血脂、HSP70、ox-LDL,Fenton法测定ROS以及观察动脉血管病理改变。 结果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Control组比较,AS组血清TC[(31.87±3.79) nmol/L vs.(14.14±2.95) nmol/L]、TG[(226.00±17.09)μmol/L vs.(106.10±17.57)μmol/L]、LDL[(169.17±18.75)μmol/L vs.(96.55±13.92)μmol/L]、ox-LDL[(26.68±3.52)μg/L vs.(9.92±3.10)μg/L]明显升高(P<0.01),病理示动脉内膜增厚,可见泡沫细胞,典型粥样斑块形成;与AS组比较,H+AS组血清TC[(28.30±2.99) nmol/L vs.(31.87±3.79) nmol/L]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G[(168.68±26.17)μmol/L vs.(226.00±17.09)μmol/L]、LDL[(137.47±16.30)μmol/L vs.(169.17±18.75)μmol/L]明显降低(P<0.01),HSP70[(673.39±130.93) ng/L vs.(324.96±57.34) ng/L]明显升高(P<0.01),但是ROS水平也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示动脉内膜钙盐沉积,但未见典型AS斑块形成。 结论 热应激干预的方式在表观上具有抑制大鼠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效果,可能与诱导产生的HSP70在发病过程中的保护作用有关。
二氮嗪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作用降低软骨细胞凋亡的研究
顾运涛, 陈克伟, 卞阳阳, 傅鉴, 袁伟, 刑孔明, 彭磊
2018, 16(1): 14-18,3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04
198 0
摘要:
目的 探讨二氮嗪对H2O2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方法 每组取3只SD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将软骨细胞分成6组,分别为对照组(A组),H2O2损伤组(B组),H2O2+100 μmol/L二氮嗪组(C组),H2O2+200 μmol/L二氮嗪组(D组),H2O2+300 μmol/L二氮嗪组(E组),H2O2+400 μmol/L二氮嗪组(F组)。A组细胞不做特殊处理,B组用400 μmol/L双氧水在37℃恒温箱内孵育8 h,C、D、E、F组分别用100、200、300、400 μmol/L的二氮嗪在37℃的恒温箱内预处理30 min,再用400 μmol/L的H2O2孵育8 h,用CCK8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的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软骨细胞凋亡情况,用RtPCR检测软骨细胞功能情况,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检测凋亡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①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活性率从大至小依次为A组> E组> D组> F组> B组;②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软骨细胞凋亡率由大至小依次为B组> F组>D组> E组> A组;③RtPCR检测软骨细胞二型胶原蛋白(Coll-Ⅱ)、Caspase-3和聚集蛋白聚糖酶(aggrecanase)表达量,表达量大至小依次为A组> E组> D组> F组> B组;各组聚集蛋白聚糖酶表达量大至小依次为B组> F组> D组> E组> A组;④免疫荧光检测软骨细胞中CHOP蛋白的表达量,各组表达量依次是B组> F组> A组;⑤Western bolt检测各组软骨细胞中Caspase-3、Bax、CHOP蛋白的表达情况,表达量依次为B组> F组> A组。 结论 二氮嗪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作用,从而减少H2O2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的凋亡。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稳定期COPD患者炎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付海卫, 李小波, 孔一名, 郭微微, 杨再兴, 戴元荣
2018, 16(1): 19-2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05
148 2
摘要: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炎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黄岩医院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156例,将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后,比较2组肺功能(FEV1、FEV1%、FEV1/FEVC)及动脉血气(PaO2、PaCO2)、炎症因子(TNF-α、IL-8、ICAM-1)及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2组FEV1、FEV1%、FEV1/FVC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aO2均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PaCO2均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NF-α、IL-8、ICAM-1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3+、CD4+、CD4+/CD8+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能够降低稳定期COPD患者炎症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水平。
miR141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杨森, 范来来, 顾希杰, 柯润疆, 木海琦, 王怡君, 南存金, 陈映鹤
2018, 16(1): 22-25,6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06
190 0
摘要:
目的 观察miR141对LNCa P细胞的增殖及其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 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6月前列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q PCR检测miR141表达情况;同时检测LNCa P细胞miR141表达情况。将LNCa P细胞分为LNCa P组(不进行转染)、mimics组(转染miR141-mimics)与inhibitor组(转染miRNA-141 inhibitor)。观察其转染效率,并用MTT法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细胞的细胞周期情况,通过WB检测P27、CDK4和Cyclin D1表达情况。 结果 在癌组织中miR-141的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LNCa P细胞中miRNA-141的水平相比于癌组织较低(P<0.05),但略高于癌旁组织。LNCa P细胞转染miRNA-141-mimics后,miRNA-141表达显著升高(P<0.05),转染miRNA-141-mimics及miRNA-141 inhibitor后,miRNA-141表达略高于LNCa P细胞。在LNCa P转染miRNA-141 mimics 48 h时,细胞增殖率相比于LNCa P及inhibitor组要低,说明miRNA-141能阻碍LNCa P细胞的增殖。在LNCa P转染miRNA-141 mimics后,细胞周期在G1期发生阻滞。mimics组与LNCa P组、inhibitor组相比,P27明显升高,而CDK4和Cyclin D1则明显下降。 结论 miR141影响LNCa P的增殖,能使LNCa P阻滞在G1期。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干预柔红霉素致小鼠心肌损伤的疗效观察
丁杰, 都鹏飞
2018, 16(1): 26-2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07
112 0
摘要:
目的 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柔红霉素介导的小鼠心肌毒性的预防作用。 方法 将昆明种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FDP组、EGCG组,每组20只,其中FDP、EGCG两组分别灌胃给予FDP与EGCG 40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同时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NS)。给药一周后,除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NS)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给予柔红霉20 mg/kg,给予柔红霉素48 h后测定各组小鼠血清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水平,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对照组小鼠存活率为100%,而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存活率明显下降(60%),且其血清心肌酶指数升高(P<0.01);FDP组、EGCG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存活率升高(90%),而心肌酶指数均有所降低(P<0.01),其中EGCG组心肌酶指数下降更为明显(P<0.05)。 结论 FDP及EGCG可减轻柔红霉素对小鼠的心肌毒性,而EGCG疗效相对FDP可能更佳。
氟西汀对抑郁障碍大鼠海马区域FGF-2、FGFR1及5-HT1AR表达的影响
张亚萍, 刘春艳, 梁海燕, 唐维国, 何松彬
2018, 16(1): 30-3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08
154 1
摘要:
目的 通过建立慢性不可预知的温和刺激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来观察氟西汀对抑郁障碍大鼠海马区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1,FGFR1)和5-羟色胺1A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1A receptor,5-HT1AR)表达的影响。 方法 利用敞箱实验进行行为学评分,选择得分相近的SD健康雄性大鼠32只,体重210290 g。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包括①抑郁模型组;②抑郁模型+氟西汀组;③空白对照组;④氟西汀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的温和刺激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应激同时抑郁模型+氟西汀组、氟西汀组予氟西汀[5 mg/(kg·d)]灌胃,空白对照组、抑郁模型组每日给予等体积0.5%的羧甲基纤维素纳悬浮液灌胃处理,共21 d。21 d后,采用敞箱实验、糖水消耗实验指标评定大鼠行为学改变并检测模型是否成功建立。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域的FGF-2、FGFR1和5-HT1AR蛋白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①敞箱实验、糖水消耗实验显示抑郁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比较,模型+氟西汀组水平和垂直得分增高,排便粒数减少,糖水消耗增加(P<0.05)。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抑郁模型组SD大鼠海马FGF-2(22.21±7.23)、FGFR1(20.51±6.67)、5-HT1AR (22.61±5.49)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而氟西汀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抑郁模型组比较,抑郁模型+氟西汀组FGF-2(42.44±8.01)、FGFR1(42.50±9.30)、5-HT1AR (50.97±6.2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氟西汀可改善抑郁障碍大鼠的抑郁行为,其病理生理作用机制可能是与FGF-2、FGFR1、5-HT1AR在大鼠海马中的表达上调相关。
微创单侧固定双侧减压在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徐清平, 宋登峰, 何剑星, 朱晓峰, 胡细连
2018, 16(1): 34-3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09
215 0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单侧固定双侧减压在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3月于武警浙江省总队杭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单间隙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1例,其中行微创单侧固定双侧减压的4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开放双侧固定双侧减压的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随访时间超过1年。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至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以及腰椎融合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至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手术1年后ODI指数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2组间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1年后腿部、腰部VAS评分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均P<0.05),但2组间腿部、腰部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ridwell椎间融合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Ⅰ级31例,Ⅱ级16例,对照组Ⅰ级27例,Ⅱ级17例,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创单侧固定双侧减压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疗效满意,且微创单侧固定双侧减压治疗创伤小、恢复快。
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大肝癌患者机体抗肿瘤免疫状态的影响
朱德东, 石小军, 王哲, 袁登高, 蔡挺, 张顺
2018, 16(1): 38-40,7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10
160 1
摘要: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大肝癌患者机体抗肿瘤免疫状态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86例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3例。对照组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血清肿瘤活性因子[甲胎蛋白(AF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CA199]、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水平的变化以及患者生活质量与近期疗效。 结果 治疗前,2组AFP、MMP、CA19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FP、MMP、CA199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CD3+、CD4+、CD8+、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D3+、CD4+、CD8+、CD4+/CD8+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Ig A、Ig G、Ig 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g G、Ig M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躯体功能、症状/不良作用及社会功能评分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近期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可明显降低大肝癌患者肿瘤活性因子水平,增强患者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氧化应激及S100β和NSE的影响
陈元良, 徐丽丽, 张磊, 乐新会, 吕华燕
2018, 16(1): 41-4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11
161 0
摘要: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氧化应激及S100β蛋白(S100β)、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 方法 选取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对照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切皮时泵注乌司他丁2 000 U/kg,随后以1 000 U/(kg·h)的剂量静脉泵注至术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输注右美托咪定,切皮时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随后以0.5μg/(kg·h)的剂量静脉泵注至术毕前30 min。分别于诱导前(T0)、切皮前(T1)、切硬膜后(T2)、术毕(T3)、术后24 h (T4)检测2组患者颈内静脉球部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S100β和NSE水平,并进行比较。 结果 2组患者T2、T3、T4时氧化应激指标SOD水平均较T0时明显降低(P<0.05),T2、T3、T4时MDA水平均较T0时明显升高(P<0.05),但对照组SOD下降及MDA升高更显著(P<0.05);2组T2、T3、T4时S100β、NSE水平均较T0时明显升高(P<0.05),但对照组S100β、NSE水平升高更显著(P<0.05)。 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可明显减轻幕上肿瘤切除术对患者SOD活性的抑制,减少MDA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同时对于S100β、NSE水平的升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增强脑保护效果。
高表达Klotho基因对胃癌细胞株GC-7901生长的影响
宋胜江, 李博
2018, 16(1): 44-4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12
171 0
摘要:
目的 观察高表达Klotho基因对胃癌细胞株GC-7901生长的影响。 方法 构建Klotho载体,胃癌GC-7901细胞分为Klotho组(GC-7901细胞转染p Zs Green1-C1-Klotho载体)、阴性对照组(GC-7901细胞转染空病毒载体)、空白对照组(GC-7901细胞未转染载体)。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Klotho蛋白表达,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 结果 胃癌细胞株GC-7901细胞中Klotho蛋白表达量(0.19±0.01)低于正常胃细胞株GES-1细胞(0.62±0.04),P<0.05;Klotho组胃癌细胞中Klotho蛋白的表达量(0.81±0.12)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0.24±0.06)和空白对照组(0.22±0.04),P<0.05;Klotho组胃癌细胞增殖率[(62.26±13.24)%]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99.14±21.53)%]和空白对照组[(100.00±1.03)%],P<0.05;Klotho组胃癌细胞凋亡率[(23.31±2.54)%]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4.76±0.15)%]和空白对照组[(4.67±0.13)%],P<0.05;Klotho组胃癌细胞G0/G1期比例[(25.26±2.63)%]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4.91±0.17)%]和空白对照组[(4.83±0.16)%],P<0.05。 结论 胃癌细胞中Klotho蛋白呈低表达,Klotho基因的高表达能够降低胃癌细胞增殖,促进胃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周期。
腹腔镜经肛门柱状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运用价值
张天明, 杜金林, 钟志风, 戴志慧
2018, 16(1): 47-4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13
179 0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肛门柱状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运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浙江大学金华医院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经肛门柱状切除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对比2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清扫淋巴结数、引流量。记录2组的术中环周切缘阳性及直肠穿孔例数。随访12个月,记录2组患者的并发症(骶前血肿、尿潴留、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复发、1年生存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79.38±28.17) min]显著高于对照组[(150.46±21.35) min],失血量[(121.52±32.63) ml]显著低于对照组[(172.41±43.17)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清扫淋巴结数、引流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环周切缘阳性(0.00%)、直肠穿孔例数(0.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11.54% vs.13.33%)、1年生存率(84.62% vs.76.6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7.69%)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经肛门柱状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能降低环周切缘阳性及直肠穿孔的发生率,有助于降低复发率。
全科临床研究
血液透析患者的依从性对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林小敏, 马璐璐, 陈薪薪, 叶一蓓, 林晓霞, 史艳玲
2018, 16(1): 50-5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14
207 3
摘要:
目的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认为残余肾功能对患者预后存在较大影响,本研究将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依从性对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2-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透且透析间期24小时尿量 ≥ 200 ml的患者62例,根据依从性评定标准分为依从性好和依从性差2组,过程中因为移植、转院、感染、手术等原因,剔除10例患者,余下52例患者,每组26例,比较2组患者分组时及1年后透析间期24小时尿量,透析前后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钾、血钙、血磷、血清铁、铁蛋白、铁饱和度、白蛋白、C反应蛋白(CPR)、总维生素D、总尿素清除率(Kt/V),每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及透析前的血压。比较2组患者2015年5月和2016年5月的各项指标。 结果 1年后,依从性好的组较依从性差的组透析间期24小时尿量多,PTH、铁蛋白控制得更好,总维生素D高,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可以减少患者透析间期体重的增长率、尿量维持得更多更久,能保护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延缓残余肾功能的降低。
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细菌性肺炎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作用
魏萍, 刘小香, 朱捍君, 孙爱华
2018, 16(1): 54-5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15
224 0
摘要:
目的 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itonin,PCT)检测在老年细菌性肺炎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义乌市中心医院呼吸科2015年1月-2016年6月间住院的老年肺炎患者314例,包括细菌性肺炎患者121例、病毒性肺炎患者97例和支原体肺炎患者96例,另有100例本院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将121例细菌性肺炎患者按病情轻重程度分组,统计各组血清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检测结果,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结果 血清PCT和CRP水平细菌性肺炎组与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患者病情越重血清PCT和CRP水平也越高。以0.5μg/L和10 mg/L为血清PCT和CRP阳性阈值,血清PCT和CRP诊断细菌性肺炎的灵敏度分别为90.9%和86.8%,两者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分别为90.4%和77.5%,血清PCT诊断细菌性肺炎的特异度明显高于血清CRP (P<0.01)。 结论 血清PCT水平对老年细菌性肺炎的病原学诊断有很高的价值,并可作为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严重程度的一项评估指标。血清PCT检测在诊断老年细菌性肺炎的特异度上明显高于血清CRP。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并直肠肛门修复术的疗效及对痔病患者肛门压力的影响
洪琛, 刘伟, 王红芝, 杨鹏, 顾卫军, 李于红
2018, 16(1): 57-5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16
182 1
摘要: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并直肠肛门修复术的临床疗效及对痔病患者肛门压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收治的206例Ⅲ~Ⅳ期痔病患者分为2组,每组103例。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并肛门修复术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评分(出血、水肿、尿潴留、坠胀感)、术后VAS评分、肛门直肠测压(ARP、RRP、AMCP)的变化及近期复发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32%(P<0.05)。观察组出血、水肿、尿潴留、坠胀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ARP、BRP、AM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ARP、BRP、AMCP均明显下降(均P<0.05),观察组ARP、BRP、AMC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近期复发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并直肠肛门修复手术对痔病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疼痛感,稳定患者正常的肛门收缩功能。
不同手术时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范立北, 金宪政, 贾斌
2018, 16(1): 60-6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17
191 0
摘要:
目的 探讨伤后手术时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 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浙江省金华广福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35例)患者在入院后3周内进行手术,对照组(41例)患者在入院后超过3周进行手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Tegner、Lysholm、IKDC评分的差异,术后采用Kt2000测量仪测量手术前后胫骨前后移动距离,并对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定期随访,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Tegner、Lysholm及IKD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Tegner、Lysholm及IKD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前后Kt2000屈膝30°、90°133.32 N下胫骨前后移动距离明显小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屈膝30°、90°133.32 N下胫骨前后移动距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86%(1/35) vs.12.20%(5/41);log-rank χ2=3.891,P=0.048]。 结论 伤后3周内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可以有效保护患者膝关节的活动度及稳定性,有效避免术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及膝关节粘连的发生。
炎症介质对白血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影响
杨天新, 蓝建平, 金兴
2018, 16(1): 64-6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18
158 6
摘要:
目的 探究相关促炎症因子对白血病患者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 stem cells,BMSC)移植的转归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自2015年11月3日-2017年5月3日来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白血病患者82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 (常规支持治疗)、B (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2组,各41例,采用ELISA实验分析治疗前后血清相关炎症因子INF-γ、IL-1、TNF-α、IL-6、IL-4和IL-12的变化以及B组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增生活力变化。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IL-1、TNF-α显著低于治疗前,且A组患者治疗后2项指标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652,P<0.001);B组患者经治疗后INF-γ、IL-1、TNF-α、IL-6、IL-4和IL-12显著降低,且除IL-6外,均显著低于A组治疗后血清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247,P<0.001);B组患者治疗后骨髓增生程度为活跃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后vs.治疗前:43.9% vs.2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76,P=0.022);治疗后骨髓增生程度为极度减低的百分比显著降低(治疗后vs.治疗前:19.5% vs.4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32,P=0.032)。 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够有效降低炎症反应,增强骨髓增生活力,改善造血环境,可以作为白血病备选辅助治疗措施。
206例液氮冷冻治疗皮赘的临床分析
陈伟, 黄江英, 张文霞, 谭燕娜, 朱江
2018, 16(1): 67-68,16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19
260 2
摘要:
目的 研究和评价液氮冷冻对发生于各部位皮赘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方法 以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206名皮赘患者为样本案例,以性别和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组,以35~50岁为低龄组,共55人,以51~72岁为高龄组,共151人。以棉签涂抹液氮的方式进行冷冻治疗。通过治疗后皮赘脱落情况判定治疗效果。治疗后观察病损处及询问患者,对液氮冷冻治疗后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做出评价。 结果 以年龄与性别分组测得数据经统计分析Z值为0.217与0.7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年龄和性别不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根据治疗数据结果表明,液氮冷冻治疗皮赘具有很好的疗效,其中一次性治愈达到114例,占到55.3%,总有效例数(含治愈、显著及有效3个疗效级别)达到202例,占比98.1%。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表明,在冷冻治疗后存在水肿、水泡、血泡、瘢痕、感染等不良反应,其中水肿和水泡发生率较高,分别占到69.9%和63.1%。 结论 液氮冷冻治疗皮赘,治愈率高,效果显著,但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如产生水肿、水泡、病损处感染等情况,在治疗后续处理中需注意观察并及时做好对应的医护处理。但总体来说不良反应影响较低,且该治疗方案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是一项值得推广和深入研究的治疗方法。
微创内固定术与开放式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对比分析
成震宇, 蒋定华, 任宏
2018, 16(1): 69-71,9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20
161 1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术与开放式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对比。 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安吉县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开放式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应用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结果、影像学指标以及VAS评分。 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椎体矢状面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Cobb's角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椎体矢状面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VAS (视觉模拟法)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研究组患者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胸腰椎段脊柱骨折通常是高能量外力诱发的脊柱骨折,在伤情严重的情况下会影响到马尾神经以及脊髓,而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应用创内固定术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影像学指标,降低患者疼痛情况,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耳后注射甲泼尼龙治疗特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浆Hcy水平的影响
李晓娜, 李玉杰, 于敏, 黄炜, 李冬枝, 朱晓凤, 范凯慧, 赵梓博, 马琼杰
2018, 16(1): 72-7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21
211 0
摘要:
目的 探讨耳后注射甲泼尼龙治疗特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郑州中心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106例特发性耳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耳后注射甲泼尼龙。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纯音听阈值、血液流变学(血浆粘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血浆Hcy水平及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前,2组纯音听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纯音听阈值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浆粘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血浆粘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cy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13%(P<0.05)。 结论 耳后注射甲泼尼龙治疗特发性耳聋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浆Hcy水平,值得临床推荐。
慢病防治研究
无创通气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次数和持续时间关系的初步研究
王同生, 苏秀丽, 孙瑜霞, 毛毅敏
2018, 16(1): 75-7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22
195 1
摘要:
目的 评估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次数和持续时间的影响,及对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65岁以上稳定期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简单随机分组随机分为NPPV组和无NPPV组。NPPV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2组均检测B-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CRP和IL-6水平,检查肺功能、动脉血气、6 min步行距离(6MWD),记录圣乔治呼吸调查问卷(SGRQ)。所有病例跟踪随访12个月。 结果 12个月后,NPPV组吸药前后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动脉氧分压(PaO2)、SGRQ、6MWD较无NPPV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PPV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COPD急性加重次数、加重持续时间、BNP较无NPPV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PPV组CRP、IL-6分别低于无N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PD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与CRP、IL-6、COPD严重程度分级呈正相关(均P<0.05)。与吸药前、后FEV1% pred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OPD急性加重次数和未应用无创通气及COPD严重程度有关。 结论 NPPV耐受性较好,降低了COPD加重次数和持续时间,其原因可能和CRP、IL-6表达有关。
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及依帕司他对其的影响
陶少平, 杭宇, 陈学峰, 周蓓
2018, 16(1): 80-8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23
182 3
摘要: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改变的特征及依帕司他对其的影响。 方法 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对2007年7月-2011年7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并与28例正常人进行比较。将4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依帕司他组;依帕司他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依帕司他治疗,观察治疗6个月后各组心率变异性时域和频域各项指标,时域指标包括24 h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每5 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程相邻窦性心搏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24 h内相邻的两个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个数占总心率数的百分比(PNN50);频域指标包括: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低频与高频的比(LF/HF)的变化。 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时域和频域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常规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SDNN、SDANN、rMSSD、PNN50、LF、HF、LF/HF等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依帕司他组治疗6个月后HRV时域和频域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HRV降低,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依帕司他可改善其自主神经功能。
妇幼卫生研究
改良脐静脉置管联合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的应用效果观察
刘澄之, 周雄英, 俞君, 汪月华, 张志群
2018, 16(1): 83-8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24
160 0
摘要:
目的 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常需要较长时间的静脉营养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为了寻找加强静脉营养管理效果的方法,本研究探讨改良脐静脉置管联合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衢州市妇幼保健院重症监护室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4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均给予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其中行传统脐静脉置管新生儿作为对照组(28例),行改良脐静脉置管新生儿作为观察组(20例)。观察2组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时间、脐出血、脱垂发生情况,PICC留置时间、一次穿刺成功、计划性拔管情况,以及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脐出血发生率、脱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PICC置管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计划性拔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应用改良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可明显延长置管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
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程建霞, 孔建平, 张润
2018, 16(1): 86-88,12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25
168 0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特点及临床意义。 方法 前瞻性收集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8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50例健康孕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孕产妇心率变异性,同时分析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心率变异性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4 h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显著降低[(97.54±9.63) ms vs.(110.92±9.21) ms,P<0.001];每5 min窦性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显著降低[(101.56±9.47) ms vs.(109.32±9.42) ms,P<0.001];24 h连续5 min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显著降低[(41.47±8.83) ms vs.(45.82±8.71) ms,P=0.007];所有临近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显著降低[(27.82±9.23) ms vs.(31.91±9.55) ms,P=0.016];所有相邻2个窦性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心博数占全部心搏数的百分比显著降低[(10.21±2.38)% vs.(13.38±4.91)%,P<0.001]。观察组孕产妇心率变异性降低程度为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的分别为50.00%、39.02%、8.54%和2.44%,对照组分别为80.00%、18.00%、2.00%和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亚组分析显示心率变异性降低的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剖宫产率、早产率和孕产妇24 h尿白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 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自主神经功能损害较严重,可导致妊娠结局不良。
社区卫生研究
上海市城区失能老人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李艳, 黄永霞, 赵爱平
2018, 16(1): 89-9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26
248 6
摘要:
目的 调查上海市城区失能老人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后期提供针对性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6年7月-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社区440名失能老人的主要照顾者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照顾负担量表(zarit burden interview,ZBI)、社会支持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和自制一般人口社会学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 结果 失能老人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总分为47.93±13.03,呈中等程度负担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照顾者负担在患慢性病数量、失能时间(个月)、Barthel指数、照顾者年龄、照顾者文化程度、照顾者是否在婚、与被照顾者之间的关系、每日照顾小时数、照顾者自评健康状况等级、家庭月收入等变量上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自我效能、Barthel指数、与被照顾者之间的关系、照顾者自身文化水平、失能老人患慢性疾病情况、每天照顾小时数是照顾负担的影响因素,多元相关系数R=0.812,决定系数R2=0.659。 结论 上海城区失能老人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处于中等水平,照顾负担的影响因素来自失能老人以及照顾者多方面。社区护士应同时评估失能老人和主要照顾者的情况,根据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减轻照顾者的负担。
医务人员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情况调查
王荣英, 张金佳, 贺振银, 王倩, 王雅依, 王金艳, 支晓
2018, 16(1): 94-96,13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27
189 4
摘要: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情况与对基层卫生建设的改进建议,为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到实处提供帮助。 方法 对492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①30~50岁年龄段最多(321,64.46%),本科学历占比例最高(233,47.35%),中级职称最多(196,39.84%),所从事专业中全科医生最多(244,49.00%),来自社区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医生最多(200,40.16%)。②156人(占31.33%)参与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218人(占43.78%)愿意参与,不愿意的原因主要包括:106人(占21.29%)认为居民不认可,96人(占19.28%)认为国家政策不能激励医务人员积极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象:215人(占43.17%)认为是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常见病诊治432人(占86.75%)和慢病管理404人(占81.12%);家庭签约服务推进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基层全科医生医疗能力待提高(453,90.96%);需要政府重点解决的问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质和量要与医生收入相应(455,91.37%)。③289人(占58.03%)认为了解基层医疗单位,基层医疗单位存在的问题:社区医生医疗技能差(453,90.96%),和居民不信任社区医生(402,80.72%)。④对基层卫生建设改进建议:加强医院对基层医疗单位的扶持力度和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 结论 落实家庭签约服务,政府要继续加强政策支持,强化综合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撑,同时也要加强基层卫生建设,提高全科医生服务能力,保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顺利进行。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团体心理辅导联合同伴教育在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王璐, 赵楠, 吕思慧, 徐进志
2018, 16(1): 97-9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28
201 0
摘要:
目的 探究团体心理辅导联合同伴教育在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34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遵医嘱给予饮食及药物护理,向患者宣传疾病的相关知识、常规的氧疗及呼吸功能训练等;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团体心理辅导联合同伴教育:成立心理辅导小组及同伴教育小组,实验前均经过正规培训;心理辅导小组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同伴教育组每月组织一次"经验交流见面会",分享经验;护理3个月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状况及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 护理后3个月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照组患者高于实验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对照组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01%(65/6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9.10%(53/67),实验组高于对照组(χ2=7.332,P=0.026)。 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联合同伴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应用效果显著。
对人工流产的患者实施计划生育服务指导教育的临床效果分析
尤爱霞, 邓志凤
2018, 16(1): 100-10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29
104 0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对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实施计划生育服务指导教育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行人工流产手术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术后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计划生育服务的指导教育。比较2组患者在来院复查时避孕节育知识掌握情况及主动避孕率,随访1年后患者术后意外妊娠的发生率及再次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比率。 结果 患者手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避孕节育知识掌握情况、主动避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教育后,来院复查时观察组避孕节育知识掌握的平均得分为9.12±1.06,远高于对照组的6.03±2.15;观察组的主动避孕率为94.5%,对照组为76.4%;随访1年后观察组术后意外妊娠的发生率及再次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比率分别为2.1%、0.0%,远低于对照组的16.0%、12.0%。2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临床上对于人工流产的患者实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教育效果显著,不仅普及了患者的避孕节育知识,提供了患者正确的主动避孕方法,还能降低术后意外妊娠的发生率和再次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比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殖健康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诊断技术研究
高表达DNA修复因子BRCA2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耐药间的关系
庄顺红, 胡慧仙, 章敬成
2018, 16(1): 103-10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30
181 0
摘要:
目的 探究DNA修复因子BRCA2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耐药间的关系。 方法 单细胞克隆实验筛选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耐药细胞;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耐药细胞中BRCA2分子的表达水平;RNA干扰技术特异性下调耐药细胞内BRCA2的表达;细胞增殖及凋亡实验探究BRCA2表达水平与耐药细胞细胞凋亡及自我更新能力间的关系。 结果 成功筛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耐药细胞,Western blot实验显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耐药细胞高表达BRCA2;为探究高表达BRCA2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耐药间的关系,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显示,相比于正常耐药细胞,BRCA2下调细胞内6孔板单个孔内细胞克隆大于20个细胞的克隆数降低5倍;而细胞凋亡Tunel实验显示,其中相比于正常耐药细胞,光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BRCA2下调细胞凋亡比率上调6倍。 结论 本研究首次初步发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耐药细胞高表达BRCA2,且特异性下调耐药细胞内BRCA2促进细胞凋亡及自我更新能力降低。以DNA损伤应答分子为切入点,发现DDR (DNA损伤应答)与EGFR之间的联系,以期为今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肺动脉栓塞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类型比例分析与解读
王颖, 王孝高, 宋涛, 高涌, 余朝文, 聂中林, 陈世远, 卢冉
2018, 16(1): 107-10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31
256 0
摘要:
目的 分析肺动脉栓塞患者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及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表现,归纳各种类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方法 对2013年10月-2016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住的45例经影像学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及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征象进行归纳、分析、总结。 结果 表现为下肢轻微度至中度肿胀者27例(60.0%),重度肿胀者10例(22.2%),无下肢肿胀者8例(17.8%)。症状为轻中度肿胀或无肿胀为35例,重度肿胀为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P<0.05)。通过静脉顺行造影发现下肢周围型血栓,即腘静脉、股静脉及髂静脉通畅者9例(20.0%);股、腘静脉血栓形成,髂静脉通畅者19例(42.2%);髂静脉血栓形成者10例(22.2%);下腔静脉造影发现下腔静脉合并血栓形成者7例(15.6%),其中髂静脉通畅或未完全闭塞的患者为42例(93.3%)。 结论 下肢肿胀程度较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的风险更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下肢深静脉造影类型中髂静脉通畅及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2种类型是发生肺动脉栓塞的高危因素。
乳腺癌患者抑郁状态评分及其相关microRNA表达的临床分析
凌迎春, 周月琴, 沈群弟, 董颖盈, 沈俊俊
2018, 16(1): 110-11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32
271 1
摘要: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抑郁状态,考察其与相关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及对临床的实际意义。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112例确诊的乳腺癌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8.0±5.5)岁。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DMD)评估患者的抑郁状态,并据此将患者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组患者在microRNA-320a、microRNA-17-5p、microRNA-223-3p、microRNA-451a、microRNA-223、microRNA-452等microRNA表达的差异性,分析其与患者抑郁状态的相关性。 结果 抑郁状态患者的HAMD得分均值[(13.7±1.6)分]明显高于非抑郁状态者[(3.6±1.1)分](t=39.516,P<0.05)。抑郁组在microRNA-320a、microRNA-451a、microRNA-223表达水平与非抑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Z值分别为6.252、5.183、7.904,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乳腺癌患者抑郁状态与年龄分布(R=0.420,P=0.040)、临床分期(R=0.610,P=0.013)、microRNA-320a (R=0.500,P=0.023)、microRNA-451a (R=0.430,P=0.034)、microRNA-223(R=0.660,P=0.010)等因素的改变有关。 结论 临床可通过监测HAMD得分、microRNA-320a、microRNA-451a、microRNA-223等因素变化,评判乳腺癌患者的抑郁状态,为后期治疗提供指导。
医学综述
帕金森病患者直立性低血压的研究进展
周沛萱, 李双庆
2018, 16(1): 113-117,16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33
242 4
摘要: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为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涉及多个神经解剖区域,既可出现典型的运动障碍表现,也与诸多非运动症状有关,包括睡眠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为心血管适应机制不能代偿从卧位到直立位时减少的静脉回流出现的临床症状,与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有关。OH为PD常见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之一,患者可出现体位性头晕、晕厥、全身乏力、肌肉疼痛等症状,可导致跌到和外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认为交感神经节后神经纤维受损是PD患者发生OH的主要原因,其他相关因素还包括年龄的增长、疾病严重程度、病程等,此外,近期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低瘦素水平和低体重指数可能也与PD合并OH有关。去除诱因和非药物干预应作为患者缓解症状的首选,药物治疗也有助于改善症状,但这些方案并非专门针对PD合并OH的患者。对于PD患者,应根据其个体情况制定方案。药物治疗虽有效,但可导致或加重卧位高血压(supine hypertension,SH)——OH的常见合并症,可使治疗复杂化。本文就PD合并OH的诊断、发病机制、管理与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ATF4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林浩, 章杰, 郭君宾, 刘泰然, 苏美云, 山顺林
2018, 16(1): 118-121,15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34
410 7
摘要: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和多基因参与的过程,其中不仅仅涉及肿瘤本身,低氧、低葡萄糖、低氨基酸、低p H值的肿瘤微环境与肿瘤相互作用,导致应激反应如:缺氧诱导因子(HIFs)、未折叠蛋白反应(UPR)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反应途径(AMPK)以维持肿瘤代谢平衡,参与肿瘤进展的血管生成、浸润、转移及治疗抵抗发生。ATF4是活化转录因子(ATF)家族代指一大组的基本区域亮氨酸拉链(b ZIP)转录因子成员之一,是调控促生存基因的转录因子,在正常组织的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能够调控多种相关基因的合成,参与自噬,氧化还原反应和细胞凋亡,近年来研究发现与正常组织相比,ATF4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升高,特别是在肿瘤组织乏营养区域即肿瘤微环境,提示在肿瘤微环境中ATF4参与维持肿瘤代谢平衡,使肿瘤细胞在乏营养下存活,和肿瘤的进展、多种抗肿瘤药物治疗耐药的发生相关,本文主要从ATF4的来源,在生长和发育中的作用,在肿瘤生物学中的作用,在肿瘤进展和药物耐药方面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并对目前有一些以ATF4为相关靶点的抗肿瘤治疗研究方向及正在开发的药物作一探讨,为以ATF4为靶点的相关抗肿瘤研究提供研究思路。
预防/保健 中医/康复
滋肾凉血调周法对内异症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ER、PR、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
宋俏蔚, 赵珊琼
2018, 16(1): 122-125,13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35
210 0
摘要:
目的 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的低妊娠率是医学研究焦点,如何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妊娠率是关键所在。本课题通过观察滋肾凉血调周法对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ER、P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方面的作用。 方法 选取宁波市中医院2015年7月-2016年9月经腹腔镜确诊为内异症性不孕症患者130例,轻度组6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空白组,中药组服用滋肾凉血调周中药3个月经周期,观察3个月经周期,空白组不予治疗,观察6个月经周期;中重度组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西药组,均予术后月经第1天皮下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每4周一针,共3个疗程,治疗组续服滋肾凉血调周中药3个月经周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ER、PR及VEGF表达并观察妊娠结局。 结果 ①轻度组:治疗后中药组子宫内膜ER和VEGF表达较空白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表达未见显著性变化(P>0.05);②中重度组:治疗后治疗组子宫内膜ER、PR和VEGF表达较西药组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③中药干预的2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妊娠率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滋肾凉血调周法能有效下调子宫内膜中ER和VEGF表达;该方法与GnRH-a针联合使用后对PR也有显著性下调作用;其提高妊娠率可能与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的激素受体和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思维导图在喉癌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出院康复指导中的应用
张丽娜
2018, 16(1): 126-12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36
156 0
摘要:
目的 探究思维导图在喉癌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出院康复指导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全喉切除术的喉癌患者共8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方法进行干预,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对其进行出院康复指导。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组患者出院指导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统计2组患者复诊情况及对出院康复指导的满意度,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并加以比较,应用焦躁量表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如何预防并发症、如何用药、恢复期间饮食及生活习惯、复诊时间及要点等出院指导知识知晓例数分别为32例、34例、34例、40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例、26例、23例、3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复诊率为8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0%,对出院康复指导满意度为71.4%,高于对照组的52.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得分分别为整体功能(90.1±2.4)分、情绪功能(89.9±3.2)分、躯体功能(86.4±1.7)分、角色功能(94.1±2.7)分、认知功能(90.8±3.0)分,对照组各项得分分别为(82.8±1.6)分、(81.4±2.1)分、(80.8±2.5)分、(86.6±3.1)分、(83.4±2.6)分,实验组患者心理状态正常的患者(81.0%)与对照组(3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思维导图对喉癌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进行出院康复指导,可提高患者出院康复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增加患者满意度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浅析加拿大家庭医生培养体系
李伦, 王晨
2018, 16(1): 130-13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37
189 3
摘要:
加拿大家庭医学发展较早,对加拿大家庭医生培养体系进行分析介绍,着重于从家庭医生"4+4+2"培养模式、高等学校全日制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行综述。加拿大通过多个层面完善家庭医生培养体系、持续职业开展、倡导及制定执行一系列的严格标准,从而确保了高质量的初级卫生保健。借鉴加拿大家庭医学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探讨比较了两国家庭医师培养特点、教学组织方式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问题。加拿大家庭医生培养体系中的优势表现在:①培养制度步骤清晰、阶段目标和路径明确;②行业协会作用巨大,政府规划,大学培养,分工明确;③家庭医生生源优秀,师资充沛,爱岗敬业,家庭医学发展条件较好。加拿大家庭医生培养的特点正是在于其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以医学院校教育为起点,家庭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重点,并通过继续医学教育把教育培训同家庭医生持续终身的执业生涯统一起来。相比之下国内的家庭医生培养目标真正实现和家庭医学的理性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学习和借鉴加拿大家庭医生培养体系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教学理念,有利于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医学教育培训体系,对于缓解国内社区卫生服务对高素质的家庭医生的急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学综合研究
GC-MS法在老年营养不良患者血浆小分子代谢物质测定中的应用
杨维佳, 杨敏春, 姚惠, 王丽君, 郑培奋
2018, 16(1): 135-13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38
175 0
摘要:
目的 采用GC-MS法测定老年营养不良患者血浆小分子代谢物质,寻找与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小分子代谢物,探讨代谢组学在老年营养不良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浙江医院诊治的30例老年营养不良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按年龄、性别匹配选取30例营养状况正常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2组研究对象的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静置分离血浆,分装低温保存。采用GC-MS法测定2组研究对象血浆小分子代谢物质,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最小方差判别分析法对2组研究对象血浆小分子代谢物质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2组血浆小分子代谢物质水平。 结果 2组研究对象血浆总离子流色谱图基本相似,色谱保留时间主要集中在5~15 min,实验组峰高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样品主成分得分图可以明显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置换检验截距R2=0.668,Q2=-0.309。实验组甘氨酸、天冬氨酸、苏糖酸的值较对照组升高,而鸟氨酸、油酸、尿酸、D-塔罗糖、N-甲基-DL-丙氨酸、甘露糖、D-甘油磷酸酯、β-丙氨酸、α-酮戊二的值较对照组低(P<0.05)。 结论 GC-MS法能检测出与老年营养不良患者有关的小分子代谢物质种类,提示GC-MS法可作为老年营养不良患者小分子代谢物检测的筛选方法。
脓毒性休克合并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陆骁臻, 张毅, 陈童恩, 许兆军
2018, 16(1): 139-14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39
161 0
摘要:
目的 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是导致重症患者预后不良、住院时间延长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旨在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1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56)和未感染组(n=162)。比较2组临床特征及干预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感染组患者入院时APPACHEⅡ评分 ≥ 20分(57.14% vs.31.48%,P=0.001)、血乳酸水平 ≥ 4 mmol/L (67.86% vs.46.91%,P=0.007)、肾功能衰竭(71.43% vs.46.30%,P=0.001)、肺功能衰竭(75.00% vs.54.32%,P=0.007)、多脏器功能衰竭(51.79% vs.30.86%,P=0.005)、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 14 d (60.71% vs.41.98%,P=0.015)、PPI使用时间 ≥ 14 d (60.71% vs.44.44%,P=0.036)、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 ≥ 7 d (41.07% vs.25.93%,P=0.033)、行机械通气(62.50% vs.40.74%,P=0.005)及血液滤过(50.00% vs.34.57%,P=0.041)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APPACHEⅡ评分 ≥ 20分和肺功能衰竭是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入院时APPACHEⅡ评分 ≥ 20分和肺功能衰竭是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这类危重患者要加强监护和预防,以降低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率。
全科护理研究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吴玉萍, 林小洁, 曾敏
2018, 16(1): 142-14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40
157 0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方法 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2014年1-10月进行冠心病伴有糖尿病介入治疗的患者114例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观察组应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跟踪随访1年,观察2组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临床指标(收缩压及空腹血糖),并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测评,应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经过观察统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4.74%(t=-2.409,P=0.008);进行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收缩压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值明显接近正常值,观察组临床指标(收缩压及空腹血糖)比照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采用糖尿病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测,观察组经过测评总分及各个维度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维持患者收缩压和空腹血糖值趋于正常、降低收缩压和空腹血糖值、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预后康复状态以及社会功能的恢复,且患者应用效果佳,临床医疗成本降低。
协同护理模式对化疗联合TACE治疗胃癌伴肝转移患者毒副反应的影响
王彩霞, 刘磊
2018, 16(1): 145-147,15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41
216 2
摘要:
目的 研究协同护理模式对化疗联合TACE治疗胃癌伴肝转移患者毒副反应的影响,以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入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治疗的明确诊断为胃癌伴有肝转移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给予统一化疗和TACE治疗方案。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心理、治疗发生的毒副反应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秩和检验,综合评价协同护理模式对肝癌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的影响。 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在治疗14 d后抑郁状态评分与入院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4 d后与对照组治疗14 d后抑郁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同护理模式组与常规护理组比较,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肾功能损害、感染、骨髓抑制发生率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满意度[36例(90.0%)]显著高于对照组[29例(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化疗联合TACE治疗胃癌伴肝转移的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利于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胸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陈海燕, 郑屹峰
2018, 16(1): 148-15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42
195 1
摘要:
目的 探讨胸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高危因素,以提高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效果。 方法 分析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32例胸外科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有无出现感染进行分组研究,共36例患者出现感染,纳入感染组;其余在围手术期未出现感染,为非感染组,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6.0分析感染与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并制定相关护理对策。 结果 432例胸外科老年患者中出现36例患者感染(8.3%),其余患者在围手术期未出现感染(91.7%)。共感染例次为41例次。其中下呼吸道发生24例,约占感染例次的58.5%,上呼吸道发生5例,约占感染例次的12.2%,表皮切口发生3例,约占感染例次的7.3%,深部切口发生4例,约占感染例次的9.9%,胸膜腔发生3例,约占感染例次的7.3%,泌尿道发生2例,约占感染例次的4.8%。通过单因素分析,本研究发现患者的感染与年龄、是否有吸烟史、住院时间、危险因素评分密切相关(χ2值分别为5.527、8.569、4.159、7.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患者的性别、手术持续时间、失血量无关(均P>0.05)。 结论 年龄、有无吸烟史、住院时间、危险因素评分是胸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高危易感影响因素,应针对影响因素提供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对策。
PDCA循环模式对神经外科急诊抢救记录规范化的影响
徐瑞琦, 杨硕, 山丹, 黄爽
2018, 16(1): 151-15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43
234 2
摘要: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模式对神经外科急诊抢救记录规范化的影响,探寻提高护理质量的方法。 方法 将2015年1-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273例急诊抢救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7-12月接受治疗的243例急诊抢救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为接受常规急诊抢救护理的患者,试验组为在基础急诊抢救护理的基础上接受PDCA护理的患者,将2组在护理计划与执行计划记录内容不相符、医护记录时间或内容不一致、小结事件报告错误、体温单与护理记录单记录出量不吻合、入量记录不吻合的例数进行比较,同时对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满意率进行比较。 结果 试验组护理计划与执行计划记录内容不相符、医护记录时间或内容不一致、小结事件报告错误、体温单与护理记录单记录出量不吻合、入量记录不吻合、手术患者信息、手术部位标识、手术患者、手术部位以及手术标识错误率分别为8.1%、10.6%、6.6%、5.5%、13.9%、7.3%、2.9%、3.7%,对照组分别为11.9%、14.0%、9.9%、8.2%、18.9%、17.3%、10.7%、9.9%,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例数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率分别为72.0%(175例)和95.9%(233例),对照组分别为55.7%(152例)和82.1%(224例),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DCA循环模式可以使神经外科急诊抢救记录更加规范化,护理质量规范化。
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洪艺
2018, 16(1): 154-15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44
253 2
摘要:
目的 自我效能是患者为完成相关目标所具备的信念,自我效能的效果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因此本研究探讨了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浙江省中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康复锻炼自我效能量表(SER)评定患者自我效能情况,根据评分将其分为及格组52例和不及格组40例。观察2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社会支持评分变化,并分析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 结果 及格组患者年龄明显低于不及格组(t=-2.325,P=0.022),及格组患者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明显高于不及格组(Z=-2.070,-2.274;P=0.038,0.023);及格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不及格组(t=-6.972、-6.142,P<0.001),社会支持评分明显高于不及格组(t=8.683,P<0.001);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抑郁、社会支持是影响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自我效能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较低,年龄、抑郁、社会支持是影响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自我效能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规范化护理措施,加强术后康复教育,从而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
全科诊疗实践
24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病例分析
尹清明, 董卫国, 田山, 廖斐
2018, 16(1): 157-15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45
147 3
摘要:
目的 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及漏诊率较高,本文通过探讨PGL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从而延长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 收集2012年3月-2016年3月24例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为PG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PGL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分析。 结果 PGL患者就诊前均有消化系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如腹痛、腹胀、黑便、消瘦、呕血等临床表现,但缺乏特异性。PGL的发生部位以胃窦为主,诊断上存在一定的漏诊与误诊,CT提示肿瘤性病变为83.33%,第一次胃镜下取活检病理检查阳性率仅76.19%。24例PGL患者病理分型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为主,14例,占58.33%;其次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9例,占37.50%;1例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占4.17%。此外,本次研究分析中发现胃淋巴瘤患者中感染过乙肝病毒的达58.33%,其中静脉血检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高达25.00%。 结论 PGL是一种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的恶性肿瘤,胃镜下活检仍然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DLBCL患者治疗仍以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吡柔比星+地塞米松(CHOP)方案为主,MALT可以行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治疗,预后个体差异较大。PGL的发生是否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需要进一步完善大样本、高质量的病例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王成银, 黄坚红
2018, 16(1): 160-16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46
171 2
摘要:
小肠血管肉瘤致腹腔内出血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孙传涛, 童强, 李胜保, 邓卫平, 李德平, 杨帆, 单宝珍
2018, 16(1): 164-16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047
173 0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