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8年  第16卷  第11期

专家论坛
北京市城区全科医生对循证医学的认识、态度及需求的现况分析
赵雪雪, 路孝琴, 刘艳丽, 魏云, 赵亚利
2018, 16(11): 1773-177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482
270 2
摘要:
目的 探讨北京市城区全科医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及实践现状。 方法 采取按比例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48家北京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的26家社区,共计调查2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10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共问卷调查477名全科医生,有效问卷439份。 结果 ①全科医生对于循证医学的概念相对其他条目理解程度稍好,知晓程度为"好"的全科医生占29.2%;对于循证医学实施步骤理解程度相对最低。不同年龄、学历、执业类别、工作时间、职称的全科医生对于循证医学知识的知晓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全科医生对循证医学的态度积极,其中全科医生对于Q3(临床经验与循证证据的重要性)、Q10(应用指南的重要作用)认可度最高,82.2%的全科医生认同最佳证据的重要作用,82.2%的全科医生认同临床实践指南对患者个体化治疗的重要作用;不同学历的全科医生对循证医学态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全科医生对循证医学有很大需求,其中全科医生在实际工作中最迫切的需求是希望定期参加循证医学相关知识、技能培训(77.9%),其次社区应当为医务人员提供循证实践的条件(77.4%)。 结论 北京市城区全科医生对循证医学知识的知晓程度一般,但其已经逐渐认识到循证医学的重要性,对循证医学相关需求也较迫切。因此,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等途径在基层加强开展与推广循证医学,改善全科医生应用循证医学的现状。
全科医学讲堂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曹佳颖, 潘家华
2018, 16(11): 1777-1778.
145 1
摘要:
全科医学论著
microRNA-181b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刘虹, 毛敏, 王晓敏, 王一琳, 黄琴, 王增胜, 王一淳, 张玥玥, 李煜彤, 王彩丽, 李燕
2018, 16(11): 1779-178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483
218 0
摘要:
目的 探讨microRNA-181b(miR-181b)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CD19+ B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CLL患者50例,健康对照20例。所有人取外周血15 ml,行CD19磁珠分选后提取CD19+ B淋巴细胞总RNA,应用TapMan探针法检测miR-181b的表达水平,并对CLL患者按照临床分期、血清学指标、CD38、Zeta链相关蛋白激酶-70、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及遗传学异常等不同分组分析miR-181b的表达差异,并对上述指标行生存分析。 结果 ①50例CLL患者miR-181b的表达显著低于健康对照(P<0.01);②不同分组miR-181b的表达水平:荧光原位杂交(FISH)预后分组中预后差组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ATM缺失组低于正常组(P<0.05),余分组中miR-181b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生存分析:将miR-181b的表达水平按中位数0.033分为低表达组及高表达组,比较显示:miR-181b低表达组OS低于miR-181b高表达组(P<0.05)。结合预后不良因素进一步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SH预后分组高危组、P53缺失、ATM缺失、miR-181b低表达均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均P<0.05)。 结论 miR-181b在CLL患者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miR-181b低表达是CLL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与视网膜血流指数相关性研究
钱丽君, 马健, 尹厚发, 朱苏宁, 周桂贞, 郑宏飞
2018, 16(11): 1784-1786,180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484
234 1
摘要:
目的 应用OCTA技术分析浅层视网膜和深层视网膜的血管密度、流量指数和中心凹无血管区(FAZ)与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探讨视网膜血流指数用于NPDR病变程度监测的意义。 方法 将2016-2017年金华市中医院收治的70例NPDR患者根据ETDRS分级标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NPDR组,另纳入7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接受OCTA检查,测量血管密度、流量指数和FAZ面积。比较各种灌注指数和FAZ的差异并分析其与NPDR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无论是浅层视网膜还是深层视网膜,轻度NPDR、中度NPDR和重度NPDR组患者的旁中央凹血管密度、旁中央凹流量指数、中央凹周围区血管密度和中央凹周围区流量指数均较对照组所对应视网膜层血流指数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深层视网膜血管密度和流量指数普遍低于浅层视网膜(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浅层视网膜中央凹周围区流量指数,深层视网膜的旁中央凹血管密度、旁中央凹流量指数、中央凹周围区血管密度、中央凹周围区流量指数与病变程度呈负相关(均P<0.05)。 结论 通过OCTA测量深层视网膜血管密度和流量指数可作为研究NPDR严重程度的方法。
经颅多普勒超声结合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脑血管狭窄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李淞, 贾小影, 李丽, 张馨
2018, 16(11): 1787-1789,184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485
188 1
摘要:
目的 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结合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评估脑血管狭窄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2014年1月-2016年6月吉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脑血管狭窄患者根据血管病变分为单血管狭窄组32例与多血管狭窄组46例,选择45例正常体检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均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结合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评估脑血管储备功能。 结果 对照组、单血管狭窄组(患侧)、多血管狭窄组(轻侧、重侧)血管扩张储备值、血管整体储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多血管狭窄组较重侧患者血管收缩储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2.417,P<0.05);单血管狭窄组、多血管狭窄病变较轻侧组、多血管狭窄病变较重侧组血管扩张储备值、血管整体储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多血管狭窄组病变较重患者血管扩张储备值、血管整体储备值均明显低于单独血管患侧组(P<0.05);对照组、单血管狭窄组、多血管狭窄组平静呼吸、低碳酸血症、高碳酸血症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血管病变程度与血管扩张储备、整体储备呈负相关(均P<0.05),与血管收缩储备无相关性(P>0.05)。 结论 经颅多普勒超声结合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是一种评估脑血管储备功能的有效方法,随着脑血管狭窄病变程度增加,脑血管储备功能明显降低,诱发脑卒中风险增加。
一种改良的逆行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切取方法及临床效果
刘洋洋, 官建中, 高许斌, 朱仲廉, 王晓盼, 陈笑天, 张宽宽, 吴敏
2018, 16(11): 1790-1792,193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486
207 3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的逆行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切取方法并观察修复手指远节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足显微外科2016年1月-2016年12月应用改良方法切取逆行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节缺损的11例患者临床资料,皮瓣切取面积最小为1.5 cm×1.0 cm,最大为2.5 cm×2.5 cm,以指动脉及指神经走行为轴线,两边界范围不超过掌背侧中点,以中节指骨远1/4处标记旋转点。切取皮瓣时,在显微镜下使用显微器械分离,靠近指腹中点侧分离指固有神经表面软组织,使其游离,从而间接达到分离出指固有动脉及伴行静脉网的目的,行明道将皮瓣覆盖创面,无张力缝合。供瓣区皮下软组织缝合2针,覆盖裸露的指固有神经,取腕掌侧全层皮片植皮,供皮区直接缝合。石膏腕屈位固定保护1周,术后1周拆除植皮包,如有植皮包渗出早期拆除植皮包,术后2周拆线,拆除植皮包后患指进行屈伸功能锻炼。术后随访6个月,评定患指功能及外形情况。 结果 11例皮瓣全部成活,都未发生动静脉危象。术后随访,伤指外形接近健侧正常手指外形,感觉、运动功能满意。 结论 采用此改良方法,切取逆行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节缺损,操作简易,缩短手术时间,保障手术安全(皮瓣成活),该方法切取时有效保护了指固有动脉及伴行静脉网,从而不发生动静脉危象,术后外形功能满意,损伤轻微,是修复手指远节缺损理想的手术方式。
流式细胞微珠法检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小板同种抗体及临床应用
刘文宾, 胡慧瑾, 吴迪炯, 俞庆宏, 沈一平, 李秋爽, 叶宝东
2018, 16(11): 1793-1795,179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487
251 0
摘要:
目的 评价单抗原微珠抗体检测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IPR)的诊断价值,以及对IPR和非免疫性PR(NIPR)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建立检测抗HLA-Ⅰ抗体和抗HLA-Ⅱ抗体流式细胞微珠法,借以检测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7例输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其中IPR患者29例,NIPR患者26例和NPR(血小板正常反应性)患者52例,客观评价该试验在IPR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分析与24 h CCI(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校正计数增殖)的相关性。 结果 55例PR患者的HLA抗体阳性率为52.73%;IPR组抗HLA抗体总阳性率为100.0%,与NIPR组患者(0.0%)和NPR组患者(13.4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抗HLA-Ⅰ和抗HLA-Ⅱ诊断IPR的敏感性分比为89.66%、55.17%,特异性分别为85.71%、14.2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30%、72.7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67%、7.14%,总有效率分别为90.82%、34.73%;抗HLA-Ⅰ、抗HLA-Ⅱ抗体水平[吸光度(A值)]与24 h CCI均呈负相关(r=-0.594,P<0.05;r=-0.525,P<0.05)。 结论 单抗原微珠抗体检测抗HLA-Ⅰ抗体具有较高特异性,对IPR患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作为IPR和NIPR的鉴别诊断依据。
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
赵思婕, 余芝红, 李娜, 王剑锋
2018, 16(11): 1796-179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488
206 0
摘要: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的变化。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9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60例,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30例(30眼)为糖尿病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0例(30眼)为对照组。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及3个月分别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分析手术前后2组间及组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的变化。 结果 糖尿病组: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分别为(216.24±19.44)μm、(216.20±18.94)μm、(216.94±19.00)μm、(235.17±24.42)μm、(227.52±25.36)μm;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均较术前(216.24±19.44)μm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达到最高值(235.17±24.42)μm,至术后3个月稍有下降,仍高于术前。本组中有5例(16.67%)发生黄斑水肿。对照组:术后1 d、1周、1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较术前增加,术后3个月FRT较术前略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黄斑水肿发生。术后1个月、3个月,糖尿病组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对照组增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糖尿病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增加显著,黄斑水肿的发生率较高。
曲马多对大鼠CYP450及其肝功能的影响
黄丽娜, 陈聪, 易林高, 吴安生, 蔡啸静, 娄晓辉
2018, 16(11): 1800-180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489
184 0
摘要:
目的 考察曲马多依赖性大鼠模型肝脏CYP450酶活力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 方法 将3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各组分别以生理盐水、80 mg/(kg·d)苯巴比妥和60 mg/(kg·d)曲马多灌胃给药,建立曲马多依赖性大鼠模型;采用Cocktail体外孵育法结合液质联用(LC-MS)技术测定大鼠肝脏中CYP1A2、CYP2B1、CYP2C11、CYP2D2、CYP2E1、CYP3A1各同工酶酶活性;RT-qPCR技术对上述同工酶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血生化仪分析肝功指标。 结果 ①与空白组相比,阳性对照组CYP1A2、CYP2B1、CYP2C11、CYP2E1、CYP3A1酶活性分别为(190.15±33.58)、(98.02±36.00)、(1 348.79±40.76)、(3 214.66±133.51)、(292.76±33.32)μg/ml,显著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空白组相比,阳性对照组CYP1A2、CYP2B1、CYP2C11、CYP2E1、CYP3A1 mRNA表达显著上调,分别上调(89.88±14.22)%、(95.12±16.00)%、(351.25±32.33)%、(556.85±42.88)%、(52.56±1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YP2D2 mRNA无明显变化。实验组CYP1A2、CYP2B1、CYP2E1、CYP2D2 mRNA表达分别上调(75.12±21.45)%、(66.32±18.14)%、(81.35±23.55)%、(382.74±3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YP2C11、CYP3A1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③在肝脏生化指标水平上,与空白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ALT、AST、LDH含量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曲马多滥用会诱导大鼠CYP1A2、CYP2B1、CYP2E1和CYP2D2酶活性升高和肝脏损伤。
41例原发性脑室出血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周格知, 杨帆, 童民锋, 袁坚列
2018, 16(11): 1804-1806,192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490
387 1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室出血(PIVH)的临床特点及与预后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住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的PIVH患者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基础疾病、影像学资料、预后等,分析PIVH病因、临床特点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 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PIVH患者41例,占所有脑出血的3.8%,其中男性25例(61.0%),年龄(50.1±12.3)岁。最常见基础疾病为高血压病20例(48.8%),最常见初始症状为头痛25例(61.0%)。根据出血原因,分为特发性组24例(58.5%)和脑血管病组17例(41.5%)。特发性组年龄、高血压比例、GCS评分较脑血管病组高,而Graeb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根据改良Rankin评分(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0~2分)25例(61.0%),预后不良组(mRS:3~6分)16例(39.0%)。预后不良组较预后良好组入院时Graeb评分高、GCS评分低、急性脑积水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特发性组预后好于脑血管病组(P<0.05)。 结论 PIVH发病率低,预后差,建议脑血管造影明确出血原因。入院时Graeb评分高、GCS评分低、合并急性脑积水及脑血管病性出血的PIVH患者预后较差。
专家型髓内钉在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的临床应用
王红星, 杜云峰, 赵东华, 王振杰
2018, 16(11): 1807-1809,190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491
211 0
摘要:
目的 评价专家型髓内钉(expert tibial nail,ETN)治疗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选择河南省焦煤集团中央医院2013年3月-2014年9月应用ENT治疗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22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0.4岁(22~56岁),Gustilo分型:Ⅰ型10例,Ⅱ型8例,ⅢA型4例。所有患者均急诊行清创闭合复位ENT内固定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和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通过随访患者影像学资料及术后1年依据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 22例患者获术后随访9~24个月(平均16.4个月)。手术平均时间75 min(55~11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5 ml(40~100 ml)。术后2例Ⅱ型伤口浅表感染,换药后愈合;2例ⅢA型骨折创面坏死缺损,行皮瓣覆盖, 其中1例出现深部感染。骨折愈合时间为3.5~13.6个月(平均4.8个月),所有患者均得到解剖或功能复位,对位对线满意。其中骨折延迟愈合2例,经取出近端锁钉动力化后愈合,骨不连1例,经更换较大直径髓内钉并植骨后愈合。所有患者无断钉、畸形愈合、肢体短缩等并发症,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12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86.4%。 结论 专家型髓内钉治疗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具有软组织干扰小、固定牢靠、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对Gustilo Ⅰ、Ⅱ型骨折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而ⅢA型骨折因组织损伤严重,疗效较差。
腹腔镜与结肠镜联合治疗早期结直肠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殷凯, 瞿建国, 陈吉祥, 徐岷, 党胜春, 范昕, 崔磊
2018, 16(11): 1810-181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492
302 1
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早期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疗效,进一步说明双镜联合技术在早期结直肠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5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应用双镜联合技术治疗31例早期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肠镜进行全结直肠内病灶探查并定位,术中根据快速冰冻病理结果选择在腹腔镜下行相应手术治疗。 结果 31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手术,22例术前诊断为Ⅰ期结直肠癌,术后诊断Ⅰ期20例(T1N0M0期13例,T2N0M0期7例),Ⅲ期2例(T2N1M0期)。9例术前诊断为癌前病变,术后病理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7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伴局灶癌变。其中6例患者为多灶病变同期行肠管其他部位息肉切除术,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证实为低级别腺瘤样息肉,没有追加手术。31例均获随访,全部患者均术后半年门诊复查肠镜,以后每年复查1次,同时监测肿瘤标志物。随访时间6~42个月,中位时间为32个月,随访期间未见有复发转移患者。1例术后2年死于脑梗塞,其余存活至今。 结论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技术治疗早期结直肠肿瘤可发挥两者优势,尤其适用于单镜难以定位或完全切除的病变,可提高治疗精确性及手术安全性。
全科临床研究
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肖群, 方燕飞, 孔于兰
2018, 16(11): 1813-1815,190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493
238 1
摘要:
目的 与单纯放疗对比,研究同步放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有效性、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并以肿瘤组织P53及Bax表达水平为着手点,探讨其疗效。 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单纯放疗的中晚期(Ⅱb~Ⅳ期)宫颈癌患者65例为对照组,采用外照射+腔内照射;选择同期、相同条件的65例同步放化疗患者为观察组,放疗方案同对照组,同时联合PF方案进行化疗,每隔3周化疗一次,化疗3次。比较2组近期疗效(近3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预后情况(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P53及Bax的表达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3.1% vs. 43.1%,P<0.05);观察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8.5%和63.1%,高于对照组的61.5%和40.0%(均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0.8%和23.1%,低于对照组的47.7%和43.1%(均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肝肾功能损伤、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不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并未明显影响治疗;治疗后2组患者的P53及Bax阳性率均出现上升,其中观察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与单纯放疗对比,同步放化疗可提高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有效性,改善患者预后情况,虽然毒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经积极处理,患者均可耐受;其疗效发挥机制可能与上调Bax的表达并抑制P53突变有关,从而改善放化疗敏感性。
不同治疗方案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蔡灵芝, 李茜
2018, 16(11): 1816-1818,188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494
244 3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对照)组、B(拉米夫定)组和C(恩替卡韦)组,每组各42例,按不同治疗方案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HBV DNA转阴率、肺结核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治疗6个月后,B、C组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C组的ALT及TBIL水平低于B组(P<0.05),C组的胸部病灶吸收率及HBV DNA转阴率高于A组(P<0.05),B、C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 结论 抗结核治疗方案联合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对减少抗结核药物的肝损伤、保护肝功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肝功能趋于正常的前提下,可能更有利于发挥抗结核药物的治疗效果,恩替卡韦组治疗的患者肝功能及HBV DNA阴转率等指标优于拉米夫定,两种药物的安全性在可接受范围内。
MTHFR基因多态性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关系
王勉勉, 吴洁丽, 董雪琴, 徐雪琴, 吕晓娟, 李海峰
2018, 16(11): 1819-1821,186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495
221 0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怀有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孕妇叶酸代谢通路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易感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收集产前诊断B超彩色多普勒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心脏病320例,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PCR-RELP方法检测MTHFR677位点和MTHFR129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 结果 ①基因位点多态性:对照组和病例组的C和T等位基因、A和C等位基因,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589,P<0.001;χ2=5.078,P=0.020)。②基因型多态性:对照组和病例组的CC、CT、TT基因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82,P<0.001),对照组和病例组的AA、AC、CC基因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92,P=0.080)。③分层研究中:在法洛四联症小组,病例组的CC、CT、TT基因型及AA、AC、CC基因型同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794,P=0.020;χ2=8.998,P=0.010);在室间隔缺损小组,病例组的CC、CT、TT 基因型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0.407,P<0.001),而AA、AC、CC基因型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7,P=0.720)。 结论 母亲MTHFR C677T多态性与子代先心病发生相关,且分层研究中提示母亲MTHFR C677T多态性与子代法洛四联症、VSD发生相关。另研究结果示病例组和对照组MTHFR A1298C基因型虽然无明显差异,但等位基因A/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等位基因A/C为子代发生CHD的一个危险因素。
616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分析
李丹, 潘家华, 潘晖
2018, 16(11): 1822-182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496
163 0
摘要: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情况及该病发生的高危因素。 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6月于安徽省立医院住院且符合2014版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标准的61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完成早产儿眼底疾病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分为ROP组和非ROP组,对ROP组进行分级并计算ROP的发生率。统计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诊疗情况、并发症及孕母相关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ROP发生的高危因素。 结果 616例早产儿,发生ROP 47例,发生率为7.7%,其中按国际ROP分类标准,Ⅰ区病变3例,Ⅱ区病变27例,Ⅲ区病变17例。1期病变21例,2期病变13例,3期病变12例,4A期1例,Ⅱ区附加病变1例,病变AP-ROP 1例。2组胎龄、出生体重、头围、5 min Apgar评分、窒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诊疗情况的吸氧及吸氧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PS)、EPO、输血、氨茶碱和咖啡因的使用在2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脉导管未闭、脑室出血的发生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母情况的激素和硫酸镁的使用在2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OR=0.730,95%CI:0.658~0.815,P<0.001)、吸氧(OR=0.159,95%CI:1.050~37.468,P=0.044)、颅内出血(OR=0.018,95%CI:0.001~0.621,P=0.026)和咖啡因的使用(OR=0.049,95%CI:0.003~0.754,P=0.031)在ROP组与非ROP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ROP发病率为7.7%,胎龄、吸氧、咖啡因的使用以及重要并发症(颅内出血)与ROP的发生有关。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吴佳, 陈龙, 陈悦, 钱军, 胡双飞
2018, 16(11): 1826-1828,184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497
201 0
摘要: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选择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17年12月-2018年5月择期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60例,根据所用麻醉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麻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药物用量;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时,手术过程中,手术结束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拔管后即刻、拔管后1、3、6、12、24 h VAS疼痛评分;麻醉诱导前、进胸时、关胸时、术后1 h和24 h外周血血糖、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和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等应激相关血清学指标浓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麻醉用量均优于对照组;围手术期SBP、DBP、HR、SpO2变化稳定;各时间点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各时间点患者外周血血糖、肾上腺素E、IL-6、IL-10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可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全麻药用量、抑制食管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NLRP3炎性小体在高血压患者早期心肌功能损伤中的作用
陈晨, 蒋汝红
2018, 16(11): 1829-183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498
250 1
摘要:
目的 研究NLRP3炎性小体在高血压患者早期心肌功能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纳入118例高血压患者为本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来台州市立医院进行查体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统计2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检测NLRP3、IL-1β及IL-6的表达水平,检测NT-proBNP水平及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心脏彩超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 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NLRP3、IL-1β及IL-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T-proBNP水平及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高血压轻度患者IL-1β及IL-6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高血压中度及重度患者IL-1β及IL-6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NLRP3表达水平与NT-proBNP水平及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呈正相关,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 结论 NLRP3炎性小体在高血压早期心肌功能损伤的患者体内高度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高血压患者心肌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参麦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价值研究
罗小春, 陈娟, 朱衡亚, 龚文健
2018, 16(11): 1832-183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499
183 0
摘要: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血液凝血指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为参麦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分别检测2组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和D-二聚体含量及进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和D-二聚体含量均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和D-二聚体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可疑症状和体征及多普勒检查出现血栓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 参麦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血液凝血指标有一定改善作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预防价值,但本研究只进行了短期效果的评价,且观察指标有限,确切的疗效期待多中心更大规模的深入研究。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铁过载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周淼, 任富鹏, 张治业, 张萍
2018, 16(11): 1836-183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00
291 2
摘要: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铁过载情况及铁过载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宁波市第一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血液科2014年3月-2018年3月初诊的成人AA患者20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铁蛋白(ferritin,SF)水平,采用亚铁嗪比色法测定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force,TIBC)和血清铁(serum iron,SI)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oluble transferrin receptor,sTfR)和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水平,计算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 结果 200例AA患者SF为1 253.25(519.06,1 757.17)μg/L,SI为33.31(21.60,56.66)μmol/L,TS为62.02%(30.88%,74.60%),Tf为1.87(1.60,2.71)g/L,sTfR为0.93(0.54,2.10)mg/L,200例AA患者中发生铁过载29例,铁过载发生率为14.5%。男性、重型AA、输血>8 U、合并感染者铁过载的比例高于无铁过载者(P<0.05),年龄、病因、病程与AA铁过载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输血>8 U、合并感染为AA铁过载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AA患者铁过载发生率高,男性、输血>8 U、合并感染为AA患者铁过载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调节性T细胞和髓源性抑制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浸润情况及意义
郦茂, 斯城, 陈百松
2018, 16(11): 1839-184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01
193 1
摘要:
目的 探讨调节性T细胞和髓源性抑制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的浸润情况及意义。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7年1月-2018年2月诸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5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取乳腺癌标本,检测乳腺癌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和髓源性抑制细胞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 调节性T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在不同年龄的乳腺癌患者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M分期为Ⅰ期、Ⅱ期、Ⅲ期的患者调节性T细胞分别为6.72±1.86、9.61±2.45、12.05±2.81;髓源性抑制细胞分别为2.81±1.32、4.92±1.92和6.01±2.65。随着TNM分期的增加,髓源性抑制细胞、调节性T细胞逐步增加(P<0.001)。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相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调节性T细胞和髓源性抑制细胞均显著增高(P<0.001)。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乳腺癌患者调节性T细胞分别为8.94±1.98、9.83±2.05、10.99±2.42;髓源性抑制细胞分别为4.03±1.65、4.87±1.91、6.22±1.89;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髓源性抑制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显著正相关(r=0.271,P<0.001)。 结论 调节性T细胞和髓源性抑制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有关,调节性T细胞和髓源性抑制细胞具有协同作用。
慢病防治研究
丹参注射液联合非布司他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邵思思, 黄蔚霞, 项协隆, 冯如流, 陈春, 胡振奋
2018, 16(11): 1843-184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02
243 1
摘要: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非布司他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4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肾内科收治的94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非布司他40 mg,1次/d,口服;观察组给予丹参注射液30 ml,1次/d,静滴+非布司他40 mg,1次/d,口服。8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肾功能、血脂和性激素指标水平。 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21%(P<0.05)。试验组的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24小时尿蛋白定量、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雌二醇(E2)和睾酮(T)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泌乳素(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肝功能异常、恶心、关节痛、皮疹等,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77%和8.51%(P>0.05)。 结论 丹参注射液联合非布司他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保护肾功能,改善血脂指标和性激素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慢性乙型肝炎炎症反应中Th17/Treg的变化及恩替卡韦对其的影响
刘肄辉, 冯慧, 刘莉, 周红娟, 张永华
2018, 16(11): 1847-1850,187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03
183 0
摘要:
目的 观察外周血Th17/Treg在慢性乙型肝炎(CHB)不同ALT水平中的变化及恩替卡韦对其的影响。 方法 选择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肝病科2012年6月-2012年10月CHB患者85例,分为ALT轻度、中度、重度异常组,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30名,观察Th17/Treg在不同ALT水平中的变化;从以上病例中选择符合抗病毒指征的CHB患者30例,予恩替卡韦片抗病毒治疗24周后测定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等指标。 结果 CHB组与健康对照组Th17和Treg细胞频数、Th17/Treg细胞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LT水平不同的3组CHB患者之间Th17/Treg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7与ALT呈正相关,Treg与ALT呈负相关。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前后ALT水平、HBV-DNA载量、Th17/Tre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LT及HBV-DNA均正常患者(22例)、ALT和(或)HBV-DNA异常患者(8例)Th17/Treg比率较基线时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基线Th17/Treg比率比较及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外周血Th17/Treg在CHB患者中存在失衡,与ALT水平密切相关,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有助于Th17/Treg平衡。
妇幼卫生研究
极低及超低体重儿迟发型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其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李勇裴, 朱云霞, 吴婷, 陈灵, 任菁菁
2018, 16(11): 1851-185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04
234 2
摘要:
目的 分析极低及超低体重儿迟发型败血症(LOS)的病原菌分布及LOS发生的影响因素,为极低及超低体重儿LOS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9月杭州市妇产科医院166例极低及超低体重儿的临床资料,根据LOS发生情况将其分为非LOS组(74例)和LOS组(92例),LOS组中临床诊断为LOS的新生儿55例,确诊37例,比较2组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及病死率,分析LOS组新生儿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OS发生的主要因素。 结果 2组的小于胎龄儿(SGA)、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动脉导管未闭(PDA)、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机械通气、胎龄、体重、肠外营养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S组新生儿病死率为14.13%(13/92),非LOS组新生儿病死率为4.05%(3/7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S组新生儿的致病菌共4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1.11%(14/45),革兰阴性菌占62.22%(28/45),真菌占6.67%(3/4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窒息、PICC、胎龄及肠外营养持续时间是极低及超低体重儿发生LOS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极低及超低体重儿LOS的常见病原菌,新生儿窒息、PICC、胎龄及肠外营养持续时间是极低及超低体重儿发生LOS的主要影响因素。
自然分娩产后产褥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血清CRP、TNF-α、IL-6、IL-10水平的研究
祝莹, 张紫娟, 王丹阳, 朱虹, 应柳青, 祁锋
2018, 16(11): 1854-1856,186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05
206 1
摘要:
目的 探讨自然分娩产后产褥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 方法 选择台州医院2017年1-12月自然分娩产妇6 632例,对怀疑产褥感染产妇的痰液、会阴切口分泌物、宫颈分泌物等标本进行病原学培养及药敏试验,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6、IL-10水平。 结果 6 632例自然分娩产妇产后产褥感染246例,感染率为3.71%。自然分娩产后产褥感染按部位为会阴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乳腺感染,构成比分别为73.98%、17.07%、8.94%。246例产褥感染患者中培养出病原菌297株,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分别占45.12%、23.91%和15.82%。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林可霉素、阿奇霉素、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比较高,耐药率分别为100.00%、95.52%、85.07%、83.58%、80.60%;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哌拉西林、环丙沙星、林可霉素耐药率比较高,耐药率分别为100.00%、100.00%、98.59%、97.18%;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林可霉素耐药率比较高,耐药率分别为100.00%、89.36%。产褥感染组血清CRP、TNF-α、IL-6、IL-10水平均高于无产褥感染组(P<0.05)。 结论 自然分娩产后产褥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为主,主要病原菌耐药性较高,产褥感染产妇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升高。
胎盘生长因子和血红素加氧酶-1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
吴红莲, 陈艳, 黄志华, 闫贵贞, 夏伟兰, 王双虎
2018, 16(11): 1857-185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06
234 0
摘要:
目的 探讨胎盘生长因子和血红素加氧酶-1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丽水市人民医院产科轻度子痫前期孕妇90例为轻度子痫前期组,90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为重度子痫前期组,9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胎盘生长因子和血红素加氧酶-1水平。 结果 3组孕妇24小时尿蛋白、平均动脉压、血清胎盘生长因子、血红素加氧酶-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24小时尿蛋白和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24小时尿蛋白和平均动脉压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胎盘生长因子、血红素加氧酶-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胎盘生长因子和血红素加氧酶-1水平均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均P<0.05)。子痫前期孕妇血清胎盘生长因子、血红素加氧酶-1水平与24小时尿蛋白、平均动脉压均呈负相关(均P<0.05)。子痫前期孕妇血清胎盘生长因子与血清血红素加氧酶-1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 结论 子痫前期孕妇血清胎盘生长因子与血清血红素加氧酶-1水平降低,血清胎盘生长因子与血清血红素加氧酶-1水平与子痫前期的严重程度有关,两者可能在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中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
慢盆消炎方联合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观察
赵小迎, 蔡平生
2018, 16(11): 1860-186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07
334 1
摘要:
目的 观察慢盆消炎方联合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以2015年6月-2016年12月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90例子宫内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95例)和对照组(9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静脉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慢盆消炎方内服,观察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记录患者症状消失时间,评价疗效水平,统计1年内炎症复发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MP-9和IL-4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2和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盆腔区域疼痛和炎性分泌物增多症状消失时间[(9.31±2.63)d和(13.72±3.27)d]均显著短于对照患者[(14.28±3.51)d和(20.43±4.16)d],P<0.05;研究组患者子宫内膜炎总体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85.26%,χ2=4.737,P=0.030)。治疗后1年内,研究组患者子宫内膜炎复发率(11.58%)显著低于对照组(24.21%,χ2=5.158,P=0.023)。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10.53%)与对照组患者(7.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1,P=0.446)。 结论 较单纯西医治疗,慢盆消炎方联合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治疗,可显著抑制子宫内膜炎症反应,缩短康复周期,提高疗效水平,预防炎症复发,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耳穴综合疗法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经阴道穿刺取卵术的临床观察
王美霞, 滕依丽
2018, 16(11): 1864-186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08
232 0
摘要:
目的 评价耳穴综合疗法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取卵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综合疗法,比较2组患者的取卵时间、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丙泊酚用量、实验室获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等指标,和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组取卵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及术后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实验室获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IL-6、IL-8及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但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动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眩晕、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耳穴综合疗法辅助麻醉有助于降低西药的用量,增强镇痛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炎性因子表达,降低手术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社区卫生研究
社区签约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徐昕, 黄倩, 寿涓, 白璐
2018, 16(11): 1868-1871,187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09
255 1
摘要:
目的 了解潍坊社区签约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分析签约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为社区家庭医生对签约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提供依据。 方法 运用系统抽样法,随机抽取2010年至今潍坊街道常住人口,并已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529例社区签约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SCL-90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人口学因素等问卷调查,对社区签约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影响因素及社会支持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社区签约2型糖尿病患者在SCL-90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中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签约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工作、收入、职业等因素对SCL-90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中部分因子有影响;糖尿病病程对SCL-90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中各因子分均有影响,少数有显著影响;签约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支持分与SCL-90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中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 社区签约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不同人口学因素可对签约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产生不同影响,社区家庭医生应针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签约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更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社会支持。
糖尿病患者首诊医疗机构倾向及转诊原因分析
樊爱青, 侯进, 苏齐, 潘志刚, 张少晨
2018, 16(11): 1872-187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10
268 1
摘要:
目的 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首诊就诊机构倾向选择及转诊原因,为落实好社区慢性病首诊,分级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 比较上海浦东2家城郊结合社区糖尿病患者即固定签约就诊组和无序自由就诊组的医疗机构就诊选择倾向,转诊原因,通过对定量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χ2检验、构成比、百分率等分析;定性资料进行主题框架,SWOT方法访谈分析等对浦东城郊结合社区糖尿病患者开展调查。问卷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专家及社区调研组联合研究制定。 结果 纳入固定就诊组496人,自由就诊组464人,2组糖尿病患者在就诊医疗机构倾向选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诊原因有医疗医技水平,药物不齐或化验检查缺失,就诊医疗机构距离远近,医疗服务质量包括服务态度,疾病自身需要进一步检查治疗,其他综合原因。2组比较,其中服务质量及其他综合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 结论 建立固定签约就诊服务即有序就诊才能有效的、可持续的管理服务于签约患者。提高基层首诊、接诊能力,包括医技力量、药物信息、化验检查等平台共享,三级联动,政府支持等是落实好社区首诊,分级诊疗的基础保障。
诊断技术研究
IFN-γ和IL-17在结核病患者γδ T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盛玲玲, 金辉, 刘东红, 李柏青
2018, 16(11): 1875-187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11
212 0
摘要:
目的 探讨正常人(HC)、结核病患者(TB)2组人群外周血结核杆菌耐热性抗原(Mtb-HAg)刺激后γδ T细胞产生IFN-γ和IL-17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分别选取12例HC作为对照组,12例TB作为实验组,采集2组人群外周血进行分离PBMC,经Mtb-HAg刺激扩增培养后,收集Mtb-HAg体外扩增效应性T细胞,Mtb-HAg作为刺激剂,设定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刺激培养2 h,再加入莫能霉素(monensin)阻断培养4 h,收集细胞加入荧光抗体进行表面分子和胞内染色,上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γδ T细胞产生IFN-γ和IL-17细胞的相对比例。 结果 HC组、TB组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γδ T细胞均可以产生IFN-γ,用Mtb-HAg再刺激时,γδ T细胞中产生IFN-γ的细胞均显著高于未用Mtb-HAg刺激组(P<0.001),且HC组和T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C组γδ T细胞中产生IL-17的细胞呈现降低趋势,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B组γδ T细胞中产生IL-17的细胞也呈现降低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TB患者PBMC培养的γδ T细胞对Mtb-HAg刺激有较强的反应能力,而产生IL-17的能力降低。
双低扫描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吴礼友, 陈诗保, 蔡宗庆, 赵茹, 邹立巍, 周海琼, 韦文汉, 邓殷俊
2018, 16(11): 1879-188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12
186 1
摘要:
目的 研究低管电压及低对比剂用量对头颈部CTA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方法 收集经太湖县人民医院行头颈部CTA扫描患者共75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人数及用药剂量为:A组20人,管电压100 kV,碘剂:1.0 ml/kg,0.9%生理盐水:1.2~1.0 ml/kg;B组19人,管电压100 kV,碘剂:0.8 ml/kg,0.9%生理盐水:1.2~0.8 ml/kg;C组18人,管电压80 kV,碘剂:1.0 ml/kg,0.9%生理盐水:1.2~1.0 ml/kg;D组18人,管电压80 kV,碘剂:0.8 ml/kg,0.9%生理盐水:1.2~0.8 ml/kg。分别记录各组的图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辐射剂量,颈总动脉CT值,胸锁乳突肌CT值及对比剂用量等。 结果 4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均达到诊断要求。C、D组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A、B组;B、D组的对比剂用量低于A、C组,C组颈总动脉CT值明显高于A、B组,4组的胸锁乳突肌CT值无明显差异。 结论 低管电压及低对比剂用量扫描可以用于头颈部CTA血管造影,并且可以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大大减少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
医学综述
帕金森病神经精神症状相关神经肽研究进展
李元, 王顺, 白妍
2018, 16(11): 1883-1885,190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13
248 1
摘要:
帕金森病(PD)是一种高发于老年人的锥体外系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其中,运动症状主要包括非自主性震颤、运动缓慢、步行平衡机能障碍以及肌肉强直等。近些年来,因非运动症状直接影响治疗后PD患者的生存质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重视。目前,非运动症状的相关发病机制尚未得以明确,有学者指出,非运动症状的发生受多因素调控,不宜使用单一因素视角来观察疾病。此外,受限于疾病评价方法未能统一,许多治疗前后的结果数据相互间难以进行参考比对,进一步加剧了机制研究的困难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帕金森病神经精神症状是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主要包括情感障碍、智力认知障碍以及冲动控制障碍等。目前,针对帕金森病神经精神症状多为对症治疗为主,长期服用药物可能会干扰其他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行且存在肝肾损伤的风险。神经肽为一种广泛存在于身体各组织内的生物活性多肽,具有加强神经系统与机体内各系统联系的作用,对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均有较好的调控作用。其中,P物质(SP)、神经肽Y(NPY)、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新饱食分子蛋白-1(Nesfatin-1)等神经肽与帕金森病神经精神症状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依据二者相关性推测,调节神经肽或许会成为PD神经精神症状疾病治疗的新突破点。
心房颤动上游治疗的研究进展
刘松涛, 罗潇, 李萍
2018, 16(11): 1886-188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14
238 4
摘要: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以心房快速无序的电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具有高致残率和卒中风险的心律失常,心室率紊乱、心功能受损和心房附壁血栓的形成是导致房颤患者症状发生和疾病进展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房颤的发生使心房进行电重构及结构的重构,而心房的重构同时又加重房颤的发生及维持。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房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往往伴随着血栓栓塞、心力衰竭事件,具有很高的临床病死率。目前针对房颤的临床治疗主要在于节律控制、心室率控制和卒中事件的预防。有研究指出,当患者处于临床阶段的房颤时,其病死率和总医疗资源耗费较之于针对房颤进行预防干预工作时均有显著的升高。由此可见,积极控制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房颤的上游治疗逐渐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房颤的上游治疗是指针对房颤发生的病因和机制提前进行干预,从而在源头上切断或者延缓房颤的形成和进展,目前有关房颤上游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他汀类药物、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等药物的应用上,近来有研究指出中医学中三伏贴敷法在房颤的上游治疗上也可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将就有关房颤上游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原发性心脏肿瘤研究进展
艾凤英, 王大新, 耿铜, 苏岩杰
2018, 16(11): 1890-189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15
269 2
摘要:
原发性心脏肿瘤临床较少见,流行病学统计循环系统较其他系统为最低。由于年龄的特殊性,由心脏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婴幼儿和儿童心脏原发性肿瘤发病率最高仅达0.2%,在人群中的尸检检出率更低。原发性心脏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原发性心脏肿瘤多为良性,以黏液瘤最常见,其次以横纹肌瘤多见;而恶性肿瘤则以肉瘤常见。其发病率虽低,随着临床辅助检查手段的进步,产前诊断率增加,其心脏损伤的检出率也逐年增加。1995-2005年之间,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手段,其运用最为广泛。2005年CT开始应用于临床,2010年MRI的应用更加有效的检测及评估了心脏肿瘤的预后及疗效。发生于儿童的心脏肿瘤多为原发性或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只有少部分患者需要行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发热、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严重者也可引起心脏破裂、心肾衰竭、神经系统症状等。大多数心脏肿块不适合经皮活检,而手术切除后的病理结果可提示明确诊断。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经胸或经食管超声)和心脏磁共振,快速准确诊断心脏肿瘤尚有一定局限性,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诊疗方案的确定,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预后尤其重要。由于其发病率低,目前关于此病的报道多为病例分析,本文就原发心脏性肿瘤的分类、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预防/保健 中医/康复
复元活血汤联合西药预防麦默通手术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娄朝胜, 吴贤, 苏卫民, 施仲义, 瞿金妙
2018, 16(11): 1894-189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16
215 0
摘要:
目的 探讨复元活血汤联合西药预防麦默通手术出血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温州市中医院行麦默通乳腺结节微创旋切术的80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化分组方式(1:1)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48 h处理和止血药静滴等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3 d联合复元活血汤预防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费用等基本情况,观察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2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途退出病例。观察组手术出血量[(5.1±1.5)ml]、住院天数[(2.1±1.6)d]、住院费用[(8 970.2±921.3)元]分别较对照组低[出血量(6.8±1.7)ml、住院天数(4.1±1.1)d、(9 452.6±845.2)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血肿发生率为2.50%(1/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3 d的VAS评分[(3.2±1.0)分、(2.5±0.9)分]分别比对照组低[(3.8±1.2)分、(3.1±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复元活血汤有助于减少麦默通手术出血和降低血肿并发症风险,减轻患者生理疼痛和住院费用,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滋肾凉血调周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VEGF的影响
张蔚苓, 赵珊琼
2018, 16(11): 1897-190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17
214 1
摘要:
目的 观察滋肾凉血调周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法提高本病妊娠率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2015年7月-2016年12月宁波市中医院收治的146例患者,按照r-AFS分期法,分为轻度组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对照组各32例),中重度组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对照组各41例)。轻度组:中药组术后首次月经来潮开始按滋肾凉血调周法服用中药,服药及观察各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术后不用药,观察6个月经周期。中重度组:中药组及对照组均于术后首次月经来潮第1天GnRH-α 3.6 mg皮下注射,每4周1次,共3针,其后治疗同轻度组。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血清VEGF水平的变化,以及治疗后半年内的妊娠情况。 结果 ①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中药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②血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中药组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③妊娠率:轻度组的中药组为46.88%,对照组为21.88%;中重度组的中药组为43.90%,对照组为21.95%;组间比较,中药组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滋肾凉血调周法可以显著改善内异症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降低血清VEGF水平,提高患者的妊娠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的过度表达、阻断异位病灶的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中西医结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用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程一升, 吴凌康
2018, 16(11): 1901-190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18
168 0
摘要:
目的 观察灯盏生脉胶囊与替罗非班联合应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4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1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配到对照组或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和对症治疗,并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滴注和灯盏生脉安慰剂胶囊口服,观察组治疗方法将对照组的安慰剂改为灯盏生脉胶囊。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及Barthel量表(BS)对患者进行评分,同时检测凝血功能指标,记录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得分、MRS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BS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灯盏生脉胶囊与替罗非班联合应用对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凝血功能指标有良好作用,药物不良反应较少。
导滞通便推拿法治疗小儿实证便秘的临床效果
陈梅兰, 赖庆钟, 董贻奇
2018, 16(11): 1906-190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19
207 0
摘要:
目的 探讨导滞通便推拿法治疗小儿实证便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小儿科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实证便秘患儿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妈咪爱治疗,观察组给予导滞通便推拿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排便难易程度、便质、排便间隔时间、腹胀疼痛、不思乳食、手足心热、睡眠不安、心烦、小便短黄及舌红苔黄厚)积分情况、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通过对2组预后数据分析,对导滞通便推拿法治疗实证便秘患儿的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治疗后,2组中医症候总积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排便难易程度、便质及排便间隔时间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腹胀疼痛、不思乳食、手足心热、睡眠不安、心烦、小便短黄及舌红苔黄厚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相较于口服药物治疗,导滞通便推拿法可有效改善实证便秘患儿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满意。
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中的实践
秦永亭, 王晓君, 陈勤, 陈培, 王士珍, 张晓蕾
2018, 16(11): 1910-191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20
191 0
摘要:
目的 鉴于传统的生理学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果较差的现状,探讨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生理学教学的影响,以便进一步提高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的教学效果,并为以后的教学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 以江苏护理职业学院2016级高职护理专业10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班(54人)和实验班(54人)。实验班(9组,6人/组)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班(9组,6人/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采取4个步骤:教师课前准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研讨、课后巩固。完成教学后,对2个班采用相同的考卷进行期末考核,统计分析考试分数,同时用调查问卷评价教学效果。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所有数据,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结果 实验班学生的期末考核平均成绩[(80.96±10.48)分]明显高于对照班[(71.72±1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P<0.05)、学习主动性(P<0.01)、知识理解能力(P<0.01)和学习效率(P<0.01)均得到显著提高。 结论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生理学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知识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因此该教学模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董爱梅, 祁祯楠, 齐建光, 姚弥, 沈扬, 苗懿德, 迟春花, 郑家强
2018, 16(11): 1913-191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21
245 5
摘要:
随着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的出台,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全科医学的发展是分级诊疗实施的关键,而人才培养是学科发展的核心环节。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复合型临床医学人才,承担着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预防保健、慢性病管理等连续性医疗服务,管理人群涉及不同性别年龄及其所处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各层面的健康问题。因此,全科医生的培养内容须涵盖医学相关的诸多领域。目前我国基本确立了以"5+3"为主体、"3+2"为补充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高质量全科医生的最佳途径。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自2011年开展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来,积极致力于探索符合我国国情、适应行业特点、满足患者需要的全科医生培养道路。经过近8年的实践,在管理体系建设、优化培训策略、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建立全科住院医师项目委员会管理队伍建设和严格师资队伍选拔方面完善培训体系;从优化导师管理并通过学员反馈优化医院及社区轮转方案提升培训质量;采取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特色多样化评估手段,阶段性稳步提升学员技能,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培养优秀全科医学人才。探索规范高效、可复制、可推广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为实现全科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医学综合研究
合肥市医疗机构接触电离辐射人员辐射防护调查
张露, 张云, 胡成洋, 高斌, 李凤丽, 姜雯, 华小果, 张秀军
2018, 16(11): 1916-191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22
205 1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合肥市医疗机构接触电离辐射人员辐射防护的调查分析,探讨辐射防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针对问题提出干预措施,为持续改进辐射安全、人员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5年9-11月期间分层整群抽取10家医疗机构共347名接触电离辐射人员进行辐射防护问卷调查,对有效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等多种统计学分析。 结果 347名接触电离辐射人员辐射防护知识知晓得分在5~19分之间,平均得分为(14.38±2.12)分。知晓情况在医疗机构等级(t=-4.854,P<0.001)、工种(Hc=8.039,P=0.018)、职业照射种类(F=4.631,P=0.003)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7名接触电离辐射人员中,有175(50.4%)人近2年的在岗期间参加过2次及以上辐射防护培训;有255(73.5%)人认为单位有比较完善的安全组织管理制度;有44(12.7%)人没有常规佩戴个人剂量计,有11(3.2%)人没有剂量计;有162(48.2%)位工作人员不知道自己的剂量监测结果;有72(20.8%)人有时使用或者基本没有使用防护用品,有15(4.3%)人无安全防护器材;有335(96.5%)人认为职业健康体检有必要并参加,有12(3.5%)人否认或持无所谓的态度。 结论 347名接触电离辐射人员辐射防护存在一定的防护问题,应加强医疗机构接触电离辐射人员的培训,强化剂量计、体检以及防护用品的监管等干预措施,以利于提高接触电离辐射人员的辐射安全,并降低不良健康发生风险。
宁波市鄞州区儿童贫血流行病学调查
裴仁治, 李双月, 陆滢, 张丕胜, 马俊霞, 刘旭辉, 杜小红
2018, 16(11): 1920-192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23
271 4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宁波市鄞州区儿童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营养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5月在宁波整群抽取鄞州区11个乡镇街道1 650名儿童进行贫血筛查和膳食调查,并对其家庭背景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1 650名儿童贫血总发病率为7.6%(126/1 650),男性和女性儿童贫血发病率分别是7.9%(69/871)和7.3%(57/779),男女贫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7);通过对贫血儿童家庭背景的调查,发现贫血与年龄、居住地、看护人的职业和文化程度、家庭的婚姻状况有关:1~6岁阶段儿童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0~1岁和6~12岁两个年龄段儿童;居住在城市儿童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儿童;工作稳定、文化程度高的看护人照顾的儿童贫血发病率相对较低;单亲家庭儿童贫血发病率明显高于双亲家庭。而与性别、同胞个数和母乳喂养时间无关;126例儿童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检测贫血儿童外周血血清铁蛋白(SF)、锌原卟啉(ZnPP)、血清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B12)的浓度,结果提示1~3岁组儿童SF明显低于其他2组;0~1岁组儿童ZnPP浓度正常,但是其他2组明显升高;虽然3组儿童的FA和VitB12浓度均正常,但是6~12岁组儿童FA浓度明显高于其他2组。 结论 本地区儿童的贫血率依然较高,以1~6岁组的儿童发病率最高,且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主要原因,有必要同时从多个方面进行干预。
大型三级公立医院门诊分时段全预约体系的建设
吴惠静, 陈岚, 钟力炜, 黄陈
2018, 16(11): 1924-1926,194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24
213 2
摘要:
目的 随着就医需求的不断增长,优质医疗资源不能充分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实际需求。如何为患者提供方便,节约患者的等待时间,提高门诊工作效率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大型公立医院普遍面临的问题。 方法 基于"互联网+"的大背景,本文通过探讨分时段全预约的就医模式,将每日的就诊时间以半小时为一个单位,根据不同科室的特点,设定每单位时间理论接诊人数,使每位患者的就诊时间能具体到分钟,并通过提供的预约挂号,使得患者在预约时便知晓自己待就诊的时间,具体了解挂号专家门诊时间,减少人员集中和滞留,进一步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实现就诊人群的分流,改善就诊环境。 结果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南部结合医院门诊供需现状,继预约挂号之后,提出分时段全预约挂号体系,通过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该体系可有效提高门诊预约率,优化门诊患者时间分布,切实方便患者就医。 结论 分时段全预约多渠道模式的实施,有效改变了患者挂号习惯,提高了预约率,同时也改善了就医环境,使得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利于医院的长久发展。
婚姻质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影响分析
谢莉, 郑淑瑛, 谢奇朋
2018, 16(11): 1927-193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25
217 0
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婚姻质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管理者采取干预措施,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水平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76名,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婚姻主观感受量表和贝克抑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数据统计,了解患者的婚姻质量和抑郁水平的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总分为(25.88±5.94)分,婚姻质量总分为(50.18±12.86)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病程、婚姻质量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水平的影响因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婚姻质量与其抑郁水平呈负相关(r=-0.362,P<0.001)。 结论 抑郁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心理疾病,本研究显示,婚姻质量可以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水平,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婚姻质量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水平。
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疗效
傅婵容, 吕兰秋, 任盈盈, 胡苏军, 周莉丽, 胡燕丽
2018, 16(11): 1931-193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26
256 7
摘要:
目的 观察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6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患儿均已明确诊断并系统采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应用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患儿应用心理行为干预。比较2组患儿感觉统合评定量表项目评分、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多动得分(PSQ评分)及患儿视听觉注意力测试评分。 结果 干预前,2组患儿感觉统合各项能力评分、PSQ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感觉统合各项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且PSQ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注意力测试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反应时间为(50.83±0.57)s、错误数为(54.32±0.81)个、漏报数为(67.23±0.56)个,均少于对照组的(55.69±0.46)s、(60.23±0.77)个、(69.79±0.68)个,均P<0.05。 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症状,有利于提高患儿认知、行为能力,有效改善患儿平衡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临床药师参与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作用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黎风, 何梅, 邵鑫, 刘福
2018, 16(11): 1934-193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27
263 3
摘要: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参与医院抗菌药物管理的方式及效果,为临床药师更好的开展药学服用提供参考。 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CNKI、Wanfang、VIP、CBM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6月,收集临床药师干预抗菌药物管理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员独立地按照事先制定好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与文献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个RCT,包括2 7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药师干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WMD=-1.96,95%CI(-3.39,-0.52),P=0.007]、抗菌药物应用合理率[RR=2.09,95%CI(1.15,3.79),P=0.021]和抗菌药物费用[WMD=-125.51,95%CI(-172.49,-78.52),P<0.001]均优于常规治疗组,但2组间抗菌药物用药时间[WMD=-1.3,95%CI(-2.77,0.17),P=0.08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临床药师干预抗菌药物管理能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抗菌药物应用合理率以及减少抗菌药物费用。
全科护理研究
小组式护理管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郑玲玲, 杨金佶, 苏正, 吴苗苗, 余华晨
2018, 16(11): 1939-194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28
164 5
摘要:
目的 小组式护理管理对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59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小组式护理管理。对2组患者干预后血栓风险形成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 干预组患者血栓风险评估率为74.58%(44/59),超声早期检出率为76.27%(45/59),D-二聚体筛查异常率为93.22%(55/59),均明显高于常规组44.07%(26/59)、45.76%(27/59)、30.51%(18/59);干预组患者血栓发生率为1.69%(1/59),明显低于常规组13.56%(8/59);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31%,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88.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小组式护理干预,可提高早期检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各项指标的阳性率、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微信随访护理在改善成人癫痫患者不良情绪及家属照顾能力中的应用
张旭芬, 宴玉奎
2018, 16(11): 1943-194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29
174 0
摘要:
目的 探讨微信随访的护理方式在改善成人癫痫患者不良情绪及加强患者家属照顾能力方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以及神经内科治疗的癫痫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电话以及门诊随访,观察组除电话和门诊随访外,增加微信随访。在患者入组当天、入组后1个月、3个月对患者采取ZUNG编制的焦虑评估表(SAS)、患者以及家属对自身疾病的知晓程度调查表、家属对患者的照顾能力、患者对于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评估。 结果 入组当天2组患者SAS、对自身疾病的知晓程度以及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组后1个月和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在SAS、家属对患者的照顾能力、知晓程度以及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结论 微信随访的护理方式在改善成人癫痫患者不良情绪以及家属的照顾能力方面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各大医疗机构进行广泛的推行与使用。
甲钴胺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护理
曾惠, 邹懿, 程宗华, 曾虹
2018, 16(11): 1946-194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30
243 0
摘要:
目的 观察甲钴胺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泸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20例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对照组在每周2次常规血液透析的基础上,每周进行1次血液灌流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每周2次甲钴胺注射液皮下注射,0.5 ml/次。治疗8周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检测神经反射状况以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血液灌流过程护理、日常护理和心理护理。 结果 经过8周的治疗,甲钴胺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0%,临床表现中肢端疼痛、感觉障碍、麻木感、不宁腿综合征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各有效率分别为89.47%、80.00%、85.71%、87.50%,神经反射消失现象(上肢腱反射消失、膝肢腱反射消失)得到明显缓解,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显著加快。患者在血液灌注时未出现凝血、溶血、过敏、渗血、出血、皮肤损伤等状况。 结论 尿毒症患者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和精心护理,在透析的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能够更加充分的对血液进行净化。甲钴胺的应用能够修复被损伤的神经,同时促进毒素的排出,能缓解患者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接受甲钴胺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其周围神经病变,护理效果满意。
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抢救的效果
孟晓琴, 贾亚平, 张旭, 陈国威
2018, 16(11): 1950-195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31
228 3
摘要:
目的 探究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急诊科诊治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应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观察2组患者急救相关指标(心电图时间、静脉开放时间、急诊停留时间、首次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3 h内患者ST段降低率、护理满意度。患者均随访6个月,记录2组患者急性心脏事件(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及心源性死亡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时间、静脉开放时间、急诊停留时间、首次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3 h内ST段降低率63.6%(35/55)高于对照组的40.0%(22/5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9%(50/55),高于对照组的74.5%(41/55),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2.7%(7/55)、心源性死亡发生率为0,对照组分别为29.1%(16/55)、7.3%(4/55),P<0.05。 结论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可提高患者抢救效果,缩短患者抢救用时,提高患者预后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全科诊疗实践
睾丸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王伟, 王芙蓉, 钟甘平
2018, 16(11): 1953-195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532
251 2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