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4年  第22卷  第10期

全科医学论坛
腰背痛全科诊疗思路
许培裕, 卢梓健, 汤健鹏, 姚丁烨, 任菁菁, 孙俊生
2024, 22(10): 1631-163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699
41 2
摘要:
腰背痛是全科医学门诊中常见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全身残疾。本文通过全面回顾相关文献,探讨腰背痛在全科医学中的诊疗思路,旨在为全科医生提供规范、明确的诊疗方案,以提升临床诊疗服务质量。研究发现,全科医生在面对病因复杂的腰背痛诊疗上存在不足,特别是在缺乏高级检测设备的情况下易出现误诊和漏诊。因此,培养全科医生运用全科思维习惯,提升鉴别诊断技巧至关重要。本文推荐采用约翰·莫塔安全诊断策略,全面考虑可能的诊断、严重疾病、经常被遗漏的疾病、潜在隐藏的疾病和患者传达的信息。在治疗方面,全科管理策略涵盖了非药物管理、药物治疗、机会性预防、预防性照顾和随访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对于病程较长、难以完全治愈的腰背痛疾病,非药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运动疗法、针刺疗法、脊柱推拿、按摩及体外冲击波等非药物疗法,以及中医药管理方法,都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本文还强调了预防性照顾的重要性,包括维持正确的姿势、加强工作保护、进行腰背锻炼和保持健康饮食等,这些措施不仅能够缓解腰背痛,还有助于预防其再次发作。定期随访则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心理支持并促进医患沟通。综上,全科医生在处理腰背痛时,应采用全科诊疗思维,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使用安全的诊断策略,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这对于腰背痛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专题/炎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发展中ERK1/2信号通路变化及其与肠道机会性感染的关联
崔晓婷, 芦杰, 牛昊书, 赵翠娟
2024, 22(10): 1636-163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00
42 2
摘要:
  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病情发展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信号通路变化,并分析其与UC患者并发肠道机会性感染的关联。  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内蒙古包头市包钢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5例UC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ERK-1、ERK-2 mRNA转录水平。根据是否发生肠道机会性感染将105例UC患者分为感染组、未感染组并筛选危险因素,分析其对UC患者并发肠道机会性感染的预测价值。  结果  研究组ERK-1、ERK-2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其变化随UC患者病情进展而升高(P<0.05)。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组疾病活动度重度率、血红蛋白、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ERK-1 mRNA、ERK-2 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高(P<0.05),白蛋白水平较低(P<0.05)。重度、白蛋白降低及ERK-1 mRNA、ERK-2 mRNA表达上调是影响UC患者并发肠道机会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ERK-1 mRNA、ERK-2 mRNA及其联合应用模型预测UC患者并发肠道机会性感染的AUC分别为0.823、0.835、0.907。  结论  ERK-1、ERK-2表达水平随UC患者病情进展而升高,且其是影响UC患者发生肠道机会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预测UC患者并发肠道机会性感染的效能较高。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比较与分析
许博洋, 杨雯迪, 李伟, 贾志春, 徐伟, 王嘉婉
2024, 22(10): 1640-164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01
35 2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作为常见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宿主遗传易感性和异常环境因素引起的宿主免疫与肠道微生物群关系的失衡,促进了UC患者肠道炎症的发生。在治疗上,西医通常运用氨基水杨酸、激素、免疫调节剂、生物制剂等药物。这些药物主要针对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发挥直接作用,能在短时间内显著改善症状,尤其在控制急性发作和重症UC方面成效显著。然而,这些药物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且可能导致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从而加大停药后病情复发的风险。中医学认为UC是在素体脾胃虚弱的基础上,由于感受外邪、饮食失宜、情志失调等诱因而导致发病。在治疗上,中医在轻症及缓解期UC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疗效。中医治疗不仅关注疾病本身,还高度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通过辨证论治,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此外,中医治疗手段丰富多样,包括口服汤剂、中药灌肠、栓剂纳肛、针灸等。这些治疗方法在缓解症状的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肠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副作用较小,疗效持久。本文旨在通过中医病因病机、中医治疗、西医发病机制、西医治疗4个方面比较和分析中西医治疗UC的现状,以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UC的可行性,为该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胶囊内镜在新诊断克罗恩病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评价
吕慧婕, 冯倩, 吕文, 谢璐, 张鸿晨, 李舒丹
2024, 22(10): 1645-164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02
28 2
摘要:
  目的  探究胶囊内镜在新诊断克罗恩病患者中作为诊断工具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9年8月—2023年8月杭州市西湖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新诊断的60例克罗恩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胶囊内镜检查。对受试者的临床特征及胶囊内镜的观察结果进行统计,通过该检查的完成率以及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率反映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同时分析胶囊内镜阳性检查结果的病变特征、影响因素及患者年龄对内镜检查结果的影响。  结果  60例患者年龄为(37.0±14.2)岁,CE检查前35.0%(21/60)的患者确诊为克罗恩病,21.7%(13/60)的患者伴随肛周病变和肠外并发症,以腹痛和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胶囊内镜检查结果阳性率为80.0%(48/60),小肠通过时间为(258.5±128.2)min。59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1例患者发生胶囊滞留(滞留率1.7%, 1/60)。CE检查发现本病最常见的病变为糜烂、溃疡、狭窄,72.9%(35/48)的患者在小肠下段病变相较于上段明显。年轻患者(≤30岁)出血、小肠上部病变为主的比例高于年龄>30岁的患者(P<0.05)。C反应蛋白(CRP)是胶囊内镜阳性结果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胶囊内镜在新诊断的克罗恩病患者中的应用是可行并且安全的,特别是在年轻、小肠上段病变的患者中更易检出,CRP是影响胶囊内镜阳性结果的相关因素。
全科医学论著
应对方式和焦虑在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自我效能与运动恐惧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温高芹, 孙国珍, 高敏, 于甜栖, 刘沈馨雨
2024, 22(10): 1648-165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03
30 2
摘要: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患者疾病应对方式及焦虑在运动自我效能与运动恐惧间的链式中介效应,以期为运动恐惧的管理及干预提供新视角。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3—10月于南京市某三甲医院就诊的156例HFpEF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GAD-7焦虑障碍量表及慢性心衰患者运动恐惧量表进行调查,并进行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47份,有效回收率为94.23%。HFpEF患者运动恐惧得分(40.347±10.523)分。HFpEF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医学应对方式(屈服维度)、焦虑与运动恐惧之间两两相关(r=-0.211~0.61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服应对在运动自我效能与运动恐惧之间不仅存在单独中介效应(95% CI:-0.515~-0.031),还与焦虑在运动自我效能与运动恐惧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95% CI:-0.314~-0.013),总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2.91%,链式中介占总中介效应的30.49%。  结论  HFpEF患者大多存在运动恐惧,运动自我效能可以通过屈服应对的单独中介作用或屈服应对与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其运动恐惧,提示医护人员可以从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及情绪出发,引导其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同时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从而降低运动恐惧,提高运动依从性。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防治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后痛觉过敏的临床观察
冯涛, 刘刚, 余向天, 李敏, 陶静, 梁启胜
2024, 22(10): 1652-165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04
12 2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瑞芬太尼全麻后痛觉过敏发生率、疼痛程度、镇痛药用量及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9月就诊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子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2组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E组诱导后给予艾司氯胺酮0.12 mg/(kg·h)静脉泵注,C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记录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后痛觉过敏发生率;首次疼痛时间、即时VAS评分和OAA/S评分;术后镇痛泵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  结果  E组T3~T6时点的MAP均高于C组(P<0.05);E组T3~T6时点的HR均高于C组(P<0.05);术后E组出现痛觉过敏4例,发生率为10%,C组出现16例,发生率为40%,E组痛觉过敏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C组,E组术后首次疼痛时间[(138.75±16.67)min vs. (40.75±26.15)min]发生更晚,即时VAS评分更低[(3.35±0.53)分vs. (4.60±0.87)分], 即时OAA/S评分[(4.08±0.76)分vs. (3.60±0.93)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镇痛相比,E组术后镇痛泵中药液使用量少,术后镇痛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艾司氯胺酮应用于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镇痛满意,能够有效防治瑞芬太尼引起的痛觉过敏。
基于机器学习的寻常型银屑病危险因素预测模型的建立
徐蕊瑶, 闫小宁, 黄咏梅, 景慧玲, 赵婵, 王亚莎, 孙丽萍, 赵一丁
2024, 22(10): 1656-165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05
27 4
摘要:
  目的  选择评价寻常型银屑病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与指标组合,构建银屑病危险因素预测模型,为增强诊断评估和临床决策提供支持。  方法  纳入2019年11月1日—2021年10月31日就诊于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市中医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宝鸡市中医医院、安康市中医医院、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301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指标、银屑病量表信息、中医证型、实验室检查等筛查数据。基于贝叶斯、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自适应增强和随机梯度下降6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及验证预测银屑病轻重症的分类模型,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精确率、召回率和准确率等参数评价模型的分类性能。  结果  可表达分类模型贝叶斯算法的AUC值为0.801 4,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自适应提升和随机梯度下降5种隐式分类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759 1、0.754 6、0.800 4、0.712 6和0.773 7。贝叶斯和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在ROC曲线中的真阳性率均超过80%。  结论  “中医证型”“发病季节”“PDW”“Baso”和“DLQI”是预测银屑病严重程度的关键指标。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能够利用真实世界的临床数据构建银屑病危险因素的预测模型,为病情早期评估和制定医疗决策提供依据。
重度磨耗咬合重建前后髁状突运动轨迹变化的研究
田瑞雪, 谢小飞, 郭蕴, 李婕, 杜悦, 路晓淼
2024, 22(10): 1660-166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06
17 2
摘要:
  目的  对于重度磨耗患者,在下颌运动过程中,髁突的运动轨迹具有关键性意义。因此,本研究分析咬合重建治疗前后此类患者的髁突运动轨迹特性。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30例重度磨耗咬合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咬合重建治疗后,使用CADIAX进行髁突运动轨迹描记。  结果  在开闭口运动中,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侧的Y、Z、S值治疗后降低,X轴和髁突运动始末位置距离(DIF)值升高(P<0.05),而可复性移位侧的X、Y、Z、S值及DIF值均降低(P<0.05)。可复性和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侧的矢状髁道倾斜度(SCI)、水平髁道倾斜度(TCI)及5 mm位移时的这些指标同样降低(P<0.05)。在前伸后退运动中,可复性和不可复性盘状物前移位侧沿X轴、Y轴、Z轴和S的位移及DIF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不可复性侧在5 mm位移时的SCI、TCI和最大位移时TCI治疗后均显著降低,可复性侧的TCI和5 mm位移时TCI治疗后也更低(P<0.05)。在侧向运动中,不可复性前移位侧的X轴和Y轴位移及DIF治疗后显著降低。工作侧为可、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侧时,髁突空间位移峰值治疗后明显增加。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侧在SCI和5 mm位移时的SCI显著降低,可复性盘前移位侧的SCI同样降低(P<0.05)。  结论  在重度磨耗患者中,髁突轨迹描记可以评估髁突运动的动态范围大小,可以作为重度磨耗患者诊疗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
miR-375靶向SP1通过HK2调控肝癌细胞增殖和糖酵解的作用机制研究
颜俊伟, 周磊, 陈珊珊, 张姮
2024, 22(10): 1665-167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07
24 2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癌中己糖激酶2(HK2)异常表达以及肝癌细胞增殖和糖酵解的调控机制。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41例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手术切除的肝癌及癌旁组织病理样本。利用免疫组化法(IHC)评估HK2和特异性蛋白1(SP1)的表达。在肝癌细胞系HepG2中敲低HK2和SP1、过表达miR-375,使用CCK-8、葡萄糖、乳酸浓度测定检测细胞增殖和糖酵解能力,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验证三者之间的调控关系。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的肝癌数据集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应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75和SP1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  结果  IHC显示,SP1和HK2在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比例分别为39.0%(16/41)和26.8%(11/41),而在肝癌组织中则升至58.5%(24/41)和53.7%(22/41)。SP1和HK2的表达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611,P < 0.001)。下调HK2和SP1以及上调miR-375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糖酵解能力,而上调miR-375和下调SP1抑制HK2的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 HK2表达与miR-375呈负相关关系(r=-0.584, P < 0.001), 与SP1呈正相关关系(r=0.297, P=0.005)。miR-375可直接靶向抑制SP1在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证实miR-375与SP1存在直接相互作用。   结论   miR-375通过靶向SP1调控HK2影响肝癌的增殖和糖酵解。
放疗剂量对颈段食管鳞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预后的影响
刘佳, 崔珍, 孙巧玉, 常芳芳
2024, 22(10): 1671-167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08
16 2
摘要:
  目的   颈段食管鳞癌(CEC)的根治性放疗剂量存在争议,本研究对接受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CEC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以期为CEC的放疗剂量提供临床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1年12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收治的89例接受调强放疗的颈段食管鳞癌患者资料,根据放疗剂量分成2组,分别为低剂量组(EQD2Gy≤60 Gy,26例)及高剂量组(EQD2Gy>60 Gy,63例)。化疗方案包括以铂类为基础的双药联合和单纯口服替吉奥胶囊。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区域控制(LRC)、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log-rank法进行差异性检验及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分析独立预后因素。   结果   随访至2022年12月底,随访率为100%,中位随访时间为100个月,1、3、5年LRC率分别为76.1%、37.9%、22.4%,PFS率分别为67.4%、30.0%、16.2%,OS率分别为85.4%、47.1%、29.6%。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TNM分期和放疗剂量是OS、PFS、LRC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剂量是颈段食管鳞癌0S、PFS、LRC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   结论   颈段食管鳞癌采用根治性放化疗时,EQD2Gy>60 Gy显示出更好的生存获益,放疗剂量是OS、PFS、LRC的独立预后因素。
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发生创伤性骨坏死的影响因素分析
胡冠琼, 周也立, 陈群英, 黄克伦
2024, 22(10): 1675-167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09
24 2
摘要:
  目的   探讨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FNF)患者创伤性骨坏死发生的风险,并分析影响创伤性骨坏死发生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257例FN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末次随访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坏死组和非坏死组。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创伤性骨坏死发生的相关因素。   结果   截至末次随访,21例患者脱落,236例患者纳入研究,坏死组87例(36.86%),非坏死组149例(63.14%);2组损伤机制、复位方式以及复位质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坏死组载脂蛋白A1、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ⅠNP)、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L12)均低于非坏死组,载脂蛋白B以及IL-33水平均高于非坏死组(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位质量为C、高IL-33、高载脂蛋白B是创伤性骨坏死发生的危险因素, 高CXCL12、高NO、高载脂蛋白A1是创伤性骨坏死发生的保护因素(P < 0.05)。   结论   PauwelsⅢ型FNF创伤性骨坏死的发生率较高,且复位质量C、IL-33、CXCL12、NO、脂蛋白A1以及载脂蛋白B为FNF患者创伤性骨坏死发生的影响因素。
经皮肾镜碎石术部分无管化安全性及可行性的探讨
刘军, 何炜, 娄彦亭, 陆兆祥, 石栋, 汤玉锐
2024, 22(10): 1679-168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10
22 2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部分无管化(PCNL)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21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87例肾输尿管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传统经皮肾镜(留置肾造瘘管和双J管)手术组47例和经皮肾镜部分无管化(仅留置双J管)手术组40例。所有87例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比较2组术前和围手术期资料,分析经皮肾镜手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结果   传统经皮肾镜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7.00(6.00, 9.00)d vs. 5.00(4.00, 6.00)d]、首次下床时间[4.00(3.00, 5.00)d vs. 2.00(2.00, 3.00)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例(36.2%) vs. 3例(7.5%)]、术后VAS评分[7.00(7.00, 8.00)分vs. 5.00(5.00, 5.00)分]与经皮肾镜部分无管化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除性别外,2组术前年龄、BMI、STONE评分、术前尿白细胞、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结石STONE评分与手术方式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经皮肾镜部分无管化在手术安全性、术后VAS评分、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治疗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值得推广。
尿路感染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耐药基因特征分析
路秀芳, 康亚丽, 李霞, 胡金鼎, 田金静
2024, 22(10): 1684-168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11
23 3
摘要:
  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特征,为本地区CRE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尿路感染患者细菌培养分离的81株CRE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特征。   结果   81株CRE中,大肠埃希菌占比55.56%(45/81),肺炎克雷伯菌占比28.40%(23/81)。CRE对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呈现较低耐药率[4.94%(4/81)、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率高达84.44%(38/45),而肺炎克雷伯菌对其呈现较低耐药率[8.70%(2/23)]。81株CRE中分型为blaKPC 22株,均为blaKPC-2;blaNDM 59株,其中57株blaNDM-5,2株blaNDM-1。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基因主要为blaNDM-5型[97.78%(44/45)],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主要为blaKPC-2型[95.65%(22/23)]。23株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ST型以ST11为主[86.96%(20/23)],45株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CREC)ST型以ST410为主[51.11%(23/45)]。   结论   尿路感染患者CRE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基因主要为blaNDM-5型,blaKPC-2型为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耐药基因,ST分型主要为ST11型。
综合干预措施在预防深度肌松下腹腔镜直肠癌术中低体温的效果分析
杨明明, 朱秋燕, 顾斌, 汪露萍
2024, 22(10): 1687-169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12
23 2
摘要:
  目的   探究深度肌松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通过综合干预措施对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作用。   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1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直肠癌120例患者纳入研究分析,通过计算机自动生成的随机数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则给予常规保温。比较组间术中及术后恢复体温的变化及其他治疗相关变量间的差异。   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间的基本人口学特征与术前放疗化疗情况、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总输液量和尿量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所有患者的核心体温均呈现出下降趋势;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术中不同时间点体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在手术进行0.5~3.0 h,研究组患者的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01)。恢复室内所有患者的核心体温在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恢复室不同时间点的体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在术后恢复室的不同时间点,研究组患者的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01)。此外,研究组患者达到Aldrete评分10分的平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001)。对照组内9例患者表现出寒战,研究组内仅为2例。   结论   综合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深度肌松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低体温的发生率,缩短恢复时间。
全科临床研究
85例中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术前手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握力对预后的影响
高星, 孟玉凤, 张桐桐, 王伟
2024, 22(10): 1691-169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13
25 2
摘要:
  目的   探讨85例中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术前手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握力对预后的影响,为其预后的评估提供指导。   方法   收集2021年7月—2023年7月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85例中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不同肘管综合征分级、不同预后患者的手部MNCV、握力水平,并评估上述指标预测预后不良的价值。   结果   (1) 手术前,重度组患者不同状态下的手部MNCV及握力均较中度组低(P < 0.05);手术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升高,且中度组较重度组高(P < 0.05);(2)手术后,手部MNCV及握力比较:功能恢复优组>功能恢复良组>功能恢复可组>功能恢复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81例完整随访数据中功能恢复可及差的患者20例(预后不良组),余61例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患者不同状态下的手部MNCV及握力均较预后良好组低(P < 0.05);(4)中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不同状态下的手部MNCV及握力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较高;(5)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50岁、病程≥10个月、长期屈肘工作及肌肉萎缩的占比较预后良好组高(P < 0.05);(6)长期屈肘工作及肌肉萎缩是中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08、0.001)。   结论   接受治疗后的中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在不同状态下的手部MNCV及握力均提高,且中度肘管综合征患者上述指标提升更明显,均可作为预测中重度肘管综合征预后的有效指标。
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陆磊磊, 耿祝生
2024, 22(10): 1696-169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14
19 2
摘要:
  目的  探究CT引导下脉冲射频(PRF)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及可能机制。  方法  选择2021年2月—2023年8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头面部PHN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神经阻滞治疗,研究组行CT引导下PRF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及安全性,对比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评分,且治疗前后采血测定疼痛递质[β-内啡肽(β-EP)、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与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6、IL-26、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38%(47/52) vs. 73.08%(38/52),P<0.05)];研究组VAS评分为(2.21±0.64)分,低于对照组的(3.37±1.00)分(F=802.273, P<0.001),研究组PSQI、HAMA及HAMD评分、血清疼痛递质及炎症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T引导下PRF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头面部PHN安全有效,能减轻患者疼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疼痛介质、降低血清IL-6、IL-26、CCR2水平有关。
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二尖瓣环钙化的相关性分析
潘路华, 朱明利, 陈多学, 涂胜
2024, 22(10): 1700-170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15
25 2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清脂蛋白a[Lp(a)]与二尖瓣环钙化及其二尖瓣功能障碍之间的潜在联系。  方法  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1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冠脉CT血管成像(CTA)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31例,根据图像分析,分为二尖瓣环钙化(MAC)组(62例)及正常组(69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血清脂蛋白a、肌酐、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服用他汀史等。比较2组临床基本资料及发生二尖瓣狭窄及反流的差异,分析MAC的危险因素及MAC引起的相关二尖瓣疾病的风险。  结果  二尖瓣环钙化组及正常组的LDL-C、L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a)升高是MAC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56,95% CI:1.002~1.490, P=0.008)。重度MAC组与正常组、轻度MAC组、中度MAC组患者的Lp(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AC组及正常组二尖瓣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6%(5/62) vs. 1.45%(1/69), P=0.165],但MAC组比正常组二尖瓣反流发生率高[17.74%(11/62) vs. 4.35%(3/69), P=0.013]。  结论  Lp(a)水平升高是二尖瓣环钙化的危险因素之一,MAC可能增加二尖瓣反流风险,建议对MAC患者应注意监测Lp(a)并加强控制Lp(a)水平,控制Lp(a)水平可能对预防二尖瓣环钙化及其相关二尖瓣疾病的发生具有潜在意义。
慢病防治研究
滋水涵木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兰少波, 周蜜, 吴新娟, 邵佳微
2024, 22(10): 1705-170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16
18 2
摘要:
  目的  采用滋水涵木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通过观察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免疫功能等指标变化,对该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4年3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联合组使用滋水涵木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比较2组中医证候评分,检测2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hs-CRP、TNF-α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3+水平,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TAOC、AOPP、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CD4+、CD3+水平分别为42.63±4.89、68.57±6.87,均高于对照组的39.41±3.75、64.21±6.32(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 P<0.05)。  结论  使用滋水涵木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减轻患者中医证候严重程度,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状况,减轻患者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严重程度,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治疗效果显著。
血清肌酐/胱抑素C比值、小腿围与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相关性研究
吕铭焱, 梁兰玉, 单清
2024, 22(10): 1709-171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17
38 3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酐/胱抑素C比值(CCR)联合小腿围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肌少症的筛查价值。  方法  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6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276例患者资料,根据JSH标准将其分为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CCR与影响肌少症的指标之间的关系。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的逐步回归法分析CCR值影响肌少症发病的风险。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CR、小腿围单独及联合检测筛查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价值。  结果  本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患病率为14.13%(39/276)。CCR与BMI、尿肌酐(UCR)、第12胸椎水平竖脊肌面积(T12 CSA)、第三腰椎水平的骨骼肌质量指数(L3 SMI)、小腿围均呈正相关关系(P < 0.05),与年龄、胱抑素C(CysC)、尿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ACR)均呈负相关关系(P < 0.05)。研究采用双向逐步法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BMI、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病史、ACR、CCR、总胆固醇(TC)、小腿围均是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危险因素(P < 0.05)。ROC曲线分析得出CCR联合小腿围预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AUC为0.81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1%和56.4%,约登指数为0.475。  结论  CCR和小腿围与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CCR结合小腿围将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筛查肌少症的有效指标。
妇幼卫生研究
血清KLF2、S1P1水平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夏琨, 张勇, 周丹
2024, 22(10): 1714-171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18
17 2
摘要:
  目的  探究锌指样转录因子2(KLF2)、1磷酸鞘氨醇受体1(S1P1)水平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性,以及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2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KLF2、S1P1水平,评估患儿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损伤及其程度,分析血清KLF2、S1P1水平与冠状动脉损伤之间的关系。  结果  冠状动脉损伤患儿血清KLF2、S1P1水平低于无冠状动脉损伤[(2.48±0.72)pg/mL vs. (4.29±0.92)pg/mL;(287.65±42.88)ng/mL vs. (427.64±52.86)ng/mL,P<0.01];冠状动脉扩张组血清KLF2、S1P1水平高于小中型冠状动脉瘤组、巨大冠状动脉瘤组患儿,小中型冠状动脉瘤组血清KLF2、S1P1水平高于巨大冠状动脉瘤组患儿;血清KLF2、S1P1水平与冠状动脉损伤程度呈负相关关系(r=-0.522、-0.634,P=0.003、<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病程、白细胞计数、KLF2、S1P1均为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患儿血清KLF2、S1P1水平下降,且下降程度与冠状动脉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发热病程、白细胞计数、KLF2、S1P1水平是患者冠状动脉损伤的影响因素。
胃液及外周血总胆汁酸在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中的价值
方海鹰, 张琳倩
2024, 22(10): 1718-172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19
32 2
摘要:
  目的  探讨胃液及外周血总胆汁酸(TBA)在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BRG)中的表达及对诊断BRG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6月金华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120例BRG患儿的临床资料,将BRG患儿设为BRG组,同期选取59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比胃液及外周血TBA。采用Kendall ' s tau-b法分析胃液及外周血TBA与BRG患儿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BA诊断BRG的AUC值、灵敏度及特异度。  结果  BRG组胃液及外周血TBA分别为[(13.55±4.74)μmol/L、(11.24±3.04)μmol/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8.08±1.83)μmol/L、(7.71±2.05)μmol/L,P<0.05]。不同幽门螺杆菌感染、肠化生、淋巴滤泡增生、胃小凹增生、黏膜浅层血管扩张的BRG患儿胃液、外周血TB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endall ' s tau-b相关性分析显示,胃液及外周血TBA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肠化生、淋巴滤泡增生、胃小凹增生、黏膜浅层血管扩张、总胆汁反流内镜下分级呈正相关关系(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胃液及外周血TBA诊断BRG的AUC值分别为0.872、0.780;灵敏度分别为90.80%、50.00%;特异度分别为69.50%、96.60%。  结论  胃液及外周血TBA在BRG患儿中呈异常表达趋势,观察其表达有利于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
基社卫生研究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在社区冠心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宣玲, 唐碧, 李妙男, 谢彩侠, 汪利超, 王翠香
2024, 22(10): 1722-172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20
24 2
摘要:
  目的  采用三甲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对社区冠心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分析三联模式管理前后的效果变化。  方法  2022年7—11月选取蚌埠市4个社区的480例冠心病患者,由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专科医生联合社区及患者家庭进行管理。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管理前后冠心病危险因素、冠心病的知晓率、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使用率、年住院例次、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等。  结果  联合管理后冠心病患者血压、血糖、血脂、BMI、吸烟率下降, 运动人数增加(P < 0.05);冠心病知晓率上升(59.79% vs. 95.63%,χ2=177.900,P < 0.05),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抗血小板药物(90.21% vs. 96.88%,χ2=17.656,P < 0.05)、调脂类药物(83.13% vs. 92.92%,χ2=21.823,P < 0.05)、β受体阻滞剂(51.46% vs. 85.83%,χ2=131.761,P < 0.0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沙库巴曲缬沙坦(52.29% vs. 87.29%,χ2=139.450,P < 0.05)使用率上升,年住院例次下降;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改善(P < 0.05)。  结论  三甲医院联合社区及家庭的冠心病规范化管理模式,提高了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控制,改善了心绞痛发作和生活质量,减少再住院,提升了社区医生冠心病的防治水平,值得在其他慢性病管理中推广应用。
基于在线健康社区的老年肺癌患者健康信息需求研究
张楚, 郑颖, 张桃桃, 李超, 谢晖, 刘玉文
2024, 22(10): 1727-173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21
24 2
摘要:
  目的   本研究采用主题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老年肺癌患者的健康信息需求及分布规律。   方法   首先,使用“八爪鱼”数据采集器爬取“好大夫在线”健康平台上2022年11月—2023年4月发布的年龄≥60岁的老年人问诊信息,筛选出肺癌患者问诊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利用Python集成的机器学习工具执行K-means聚类程序,对问诊数据进行主题划分,从而深度挖掘老年肺癌患者健康信息需求;最后,从性别、年龄等角度分析老年肺癌患者健康信息需求的差异性。   结果   共得到44 354条规范化数据集,其中老年肺癌患者问诊数据2 538条。老年肺癌患者健康信息需求主要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时期肺癌疾病管理与风险把控(445条,17.53%)、检查与诊断(569条,22.42%)、病理学特征(604条,23.80%)、治疗(665条,26.20%)、术后管理(114条,4.49%)、疼痛管理(97条,3.82%)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及预防(44条,1.73%)等7个方面。不同性别(χ2=18.004,P=0.006)、不同年龄(χ2=61.178,P < 0.001)老年肺癌患者健康信息需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老年肺癌患者健康信息需求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性,性别和年龄是患者健康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医务人员应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制定个性化、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内容,从而提升患者健康管理效果。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冀南地区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孟洁, 王世越, 赵阳, 王海涛
2024, 22(10): 1732-173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22
28 2
摘要:
  目的   调查冀南地区学龄前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现状,探讨其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   2023年7—8月以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选取冀南地区4所普通幼儿园1 145名学龄前儿童,采用基本信息问卷、家长版长处和困难问卷、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调查学龄前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本次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995份,学龄前儿童发生情绪行为问题共237名,发生率为23.82%,其中女童中26.23%(123/469)存在情绪行为问题,男童中21.67%(114/526)存在情绪行为问题。有情绪行为问题的学龄前儿童出生时体重、是否为第一胎、家庭类型、母亲职业、父亲职业、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情况及前庭平衡、触觉防御、本体感得分与无情绪行为问题的学龄前儿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性别、儿童年龄、母亲职业、父亲职业、前庭平衡得分、触觉防御得分及感觉统合失调均为学龄前儿童发生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   结论   冀南地区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较重,且存在多种影响因素,需要重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干预。
诊断技术研究
AI辅助多模态超声联合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结节定性的诊断效能
托静美, 司晓娟, 宋和琴
2024, 22(10): 1737-174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23
12 2
摘要:
  目的   探究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中人工智能(AI)辅助多模态超声联合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指导效能,以期为甲状腺结节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就诊的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100例,采用AI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良性组(23例)与恶性组(77例)。检测2组血清TSH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TSH对甲状腺结节定性的预测价值,并评估AI辅助多模态超声联合TSH对甲状腺结节定性的诊断效能。   结果   检查发现113个结节,其中26个良性,87个恶性。AI常规超声+超声造影+SWE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89.66%(78/87),比较单一及两两联合诊断高(P<0.05)。良性组血清TSH水平比恶性组低(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TSH诊断的AUC、灵敏度、特异度、截断值分别为0.800、74.71%、84.62%、4.44 mIU/L。AI辅助多模态超声联合血清TSH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81%(106/113)、97.70%(85/87)、91.30%(21/23),比较单一诊断高(P<0.05)。   结论   在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中AI辅助多模态超声联合血清TSH的指导效能确切,应用价值较高。
CT引导肝癌微波消融术后CT灌注参数与近期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周炜, 耿娜薇, 王颖, 臧伟, 刘丙木, 曹莉明
2024, 22(10): 1742-174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24
30 3
摘要:
  目的   术前CT灌注成像有利于肝癌患者的预后评估,但关于术后CT灌注成像作用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分析CT引导肝癌微波消融术(MWA)后CT灌注成像参数与肝癌患者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的关系,以进一步探究其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50例,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比较2组MWA治疗4周后CT灌注参数,应用ROC曲线评价CT灌注参数预测患者近期疗效的价值;以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CT灌注参数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差异性比较。   结果   治疗有效组肝动脉灌注量(HAP)低于治疗无效组、门静脉灌注量(PVP)高于治疗无效组(P < 0.001);HAP、PVP对患者近期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二者联合检测预测效能最高,AUC为0.89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64%、65.96%;HAP低水平组、PVP高水平组总体生存率分别高于HAP高水平组、PVP低水平组(P < 0.05)。   结论   CT灌注参数与肝癌患者MWA后短期疗效和长期预后均密切相关,术后HAP越高、PVP越低,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越差。
MRI-DWI-IVIM多参数成像对浸润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浸润淋巴细胞水平的预测价值
边桂风, 李晓东, 贺松, 张斌, 李娇娇
2024, 22(10): 1746-174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25
17 2
摘要:
  目的   探究浸润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采用磁共振(MRI)-扩散加权成像(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多参数成像对患者治疗后浸润淋巴细胞(TILs)水平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4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DWI-IVIM检查,患者给予新辅助化疗,治疗后评估TILs。分析MRI-DWI-IVIM多参数成像对TILs水平的预测价值。   结果   治疗后患者TILs阳性率(80.71%)显著高于治疗前(63.57%,χ2=10.236,P<0.05);TILs阳性与TILs阴性患者边界、T2WI信号、DWI信号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Ls阳性患者伪扩散系数(D*)低于TILs阴性,而单纯扩散系数(D)、微血管内容量分数(f)等参数高于TILs阴性(P<0.05);ROC曲线显示,边界、T2WI信号、DWI信号、D*、D、f预测TILs水平的AUC分别为0.640、0.610、0.640、0.866、0.720、0.674,各指标联合预测的AUC为0.948。   结论   浸润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TILs水平上升,采用MRI-DWI-IVIM多参数成像可以评估患者化疗后TILs水平,各指标联合可以提高对于TILs水平的预测价值。
医学综述
抗磷脂综合征诊疗现状
郑辉, 杨程德
2024, 22(10): 1750-175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26
30 4
摘要: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种以血清中持续存在高滴度的抗磷脂抗体(aPL)伴反复动/静脉血栓或微血管血栓形成、病理妊娠等临床表现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目前研究认为,APS的发病是由aPL(抗体途径)与天然免疫成分(非抗体途径)共同参与并相互作用所致,多种免疫细胞、凝血系统、补体系统和细胞因子等均参与其中。除了特征性的血栓形成和病理妊娠,APS患者还常伴有未被以往诊断标准纳入的所谓“标准外”临床表现如血小板减少、心脏瓣膜病变、认知功能障碍、网状青斑或其他自身免疫或炎症并发症。随着对APS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的深入认识和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旧的分类诊断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临床和研究需要,因此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联盟于2023年共同发布了最新版本的APS分类标准。根据现有的指南及诊疗规范,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是该病治疗的基石,但临床上常面临许多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近年来APS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揭示出了许多新的治疗靶点,为部分难治性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本文综述了APS的诊疗研究现状,以提高临床医生及相关领域研究者对本病的认识水平,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APS患者。
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阳性皮肌炎的预后因素研究进展
张岑, 白灵, 李飞飞, 赵佩佩, 禚萃, 马文兰, 张思功
2024, 22(10): 1755-176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27
27 3
摘要:
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阳性皮肌炎是特发性炎性肌病的一种特殊亚型,以皮肌炎的特征性皮损和间质性肺病为主要特点,易发生快速进展性间质性肺病,患者6个月死亡率极高,且不同个体之间的预后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早期预后评估对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表明,高龄起病、男性、吸烟、发热、呼吸困难、胸腔积液、高滴度的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IgG1亚型阳性、抗Ro-52抗体阳性、血清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等炎症指标升高、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等肺损伤标记物升高、血清铁蛋白等巨噬细胞活化标志物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氧合指数减低、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减低是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病程较长、出现关节症状的患者往往预后较好。此外,有学者基于预后因素构建了风险预测模型,但现有的模型较为局限,全面、可靠的风险预测模型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和验证。目前,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阳性皮肌炎尚缺乏有效的治疗,对于死亡高危患者,早期使用基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三联疗法、Janus激酶抑制剂、利妥昔单抗、血浆置换和预防性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治疗有望改善患者预后。
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针灸治疗机制研究进展
陈琳, 王宏羽, 李瑞雪, 王晓梅, 尹海燕, 郭岩
2024, 22(10): 1761-176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28
20 2
摘要: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典型表现为糖脂代谢异常、激素分泌异常等。现代医学认为PCOS的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及高雄激素血症(hyperandrogenemia,HA)密切相关,其中IR为其核心病理特征之一,现代医学在治疗手段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如枸橼酸克罗米芬、胰岛素增敏剂等)及手术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症状。从中医角度看,PCOS的发生发展与肾气亏虚、脾虚生湿及肝郁气滞密切相关,针对以上病因病机采取辨证治疗可部分缓解患者症状。针灸(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AM)是中医独有的一种“内病外治”的治疗手段。在经络学说的理论指导下,AM可通过特定操作方法,达到缓解症状,治疗全身性疾病的作用。根据使用器材及操作手段的不同,AM可分为针法及灸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穴位埋线及电针等疗法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工作中。近年来,针灸疗法被广泛应用于PCOS的治疗,文章详细介绍了针灸改善PCOS合并IR的机制及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预防/保健  中医/康复
加味五苓散联合康柏西普治疗肝郁脾虚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
周娜, 姜凤, 刘瑞宝
2024, 22(10): 1765-176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29
31 3
摘要:
  目的  研究加味五苓散联合康柏西普治疗肝郁脾虚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5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治疗的肝郁脾虚型DME患者86例(86眼),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采用加味五苓散联合康柏西普治疗)及对照组(43例,采用康柏西普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视力水平、黄斑厚度、血清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41/43)高于对照组(81.40%,35/43,χ2=4.074,P=0.044);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视力水平、黄斑厚度、白细胞介素-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2组患者一氧化氮合酶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9.30%(4/43)、11.63%(5/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味五苓散联合康柏西普治疗肝郁脾虚型DME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血管内皮功能及视力,降低黄斑厚度,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高。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经筋层松解术治疗髂胫束综合征患者的效果分析
金伟, 汪海东, 韩红生, 陈东煜, 詹红生, 朱富祥
2024, 22(10): 1769-177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30
21 2
摘要:
  目的  探讨肌骨超声引导针刀经筋层松解术治疗对髂胫束综合征患者疼痛、下肢功能、焦虑情绪、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的影响,分析治疗效果。  方法  纳入2022年1月—2023年5月在嘉兴市中医医院中医骨伤科就诊的90例髂胫束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组、松解术组和对照组,各30例,超声组采用肌骨超声引导针刀经筋层松解术,松解术组采用无定位无引导单纯针刀经筋层松解术,对照组采用局部痛点封闭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并统计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下肢功能量表(LEF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的影响,比较手术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结果  超声组、松解术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各为96.67%、83.33%、66.67%,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9.274,P=0.010),超声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2周、4周、6周后,3组VAS、SA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超声组低于松解术组、对照组,松解术组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2周、4周、6周后,3组LEFS评分较治疗前均上升,且超声组高于松解术组、对照组,松解术组高于对照组(P < 0.05);3组均未发现并发症;超声组、松解术组、对照组复发率各为6.67%、26.67%、3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6,P=0.020),超声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经筋层松解术治疗髂胫束综合征患者可能有较好的疗效,有助于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改善下肢功能及焦虑情绪,安全性良好。
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分析
袁妞, 吕张红, 何玲英
2024, 22(10): 1774-177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31
33 2
摘要:
  目的  探索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的潜在类别及其特征差异,分析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为制订精准干预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2023年3月22日—12月7日,便利选取浙江、江西、安徽、河南11所医院实习的836名护生作为调查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临床归属感量表(护生版)、杰弗逊共情量表(护生版)、感知压力量表调查,以潜在剖面分析识别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的类别及其特征,并通过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  结果  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分为3个类别,分别为低(46.89%)、中(44.74%)、高归属型(8.37%)。相较于低归属型,男护生归入高归属型的概率更高(OR=2.504, P=0.011);父亲职业为创业人员的实习护生归到中归属型的概率更高(OR=1.923, P=0.037);共情能力越强归到中归属型、高归属型的概率越高(OR=1.054, P < 0.001;OR=1.052, P < 0.001);而感知压力越小归入中归属型、高归属型的概率越高(OR=0.898, P < 0.001;OR=0.816, P < 0.001)。  结论  实习护生临床归属感普遍不高且存在异质性,可分为3个类别。院校护理教育管理者可根据不同类别特征差异进行精准干预,以提高实习护生的临床归属感。
医学研究生病理形态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袁媛, 王艳霞, 徐玉乔, 赵淑艳, 范林妮, 叶菁
2024, 22(10): 1778-178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32
33 2
摘要:
  目的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教育结构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科研技能、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本研究旨在探索医学研究生理论知识与科研实践中出现的错位脱节,进行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方法  本研究针对研究生科研实践中病理形态学认知的漏洞,在“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案例讨论等环节的教学改革,探索适合医学研究生的教学体系。  结果  初步建设了病理学核心课程知识体系,开展了《病理学前沿进展》和《肿瘤基础理论》两门研究生课程,撰写了《肿瘤基础理论》(第2版)课程教材,依托临床病理科融入了分子病理学和超微病理学教学内容,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了数字化病理切片库和教学网站,解决了形态学教学课时少、难理解的问题,95%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学习对于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有帮助。本次教学改革在研究生拓宽科研思路,锻炼科研思维,解决科研实践中遇到的形态学问题方面初步取得积极成果。  结论  本次教学改革受到大部分研究生及导师的好评,研究生通过病理学课程的学习基本能解决科研中涉及的病理形态学问题。本研究为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对教学与科研及临床的衔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医学综合研究
基于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的肿瘤焦亡全球研究趋势
梁博, 袁丁, 王建业, 周少龙, 刘荣俊, 王新军
2024, 22(10): 1781-178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33
31 3
摘要:
  目的  通过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手段,对肿瘤焦亡领域的研究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揭示全球范围内肿瘤焦亡研究的热点分布,并据此推测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方法  检索2007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期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肿瘤焦亡的英文文献。利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这两款可视化分析软件,对这些文献进行多维度分析。  结果  共纳入2 709篇文献。该领域的发文量于2019年后呈爆发式增长,发文量前三位的国家是中国、美国和德国。最多产的10位作者中有6位来自中国。此外,排名前五的出版物中有3份来自Frontiers系列期刊。关键词分析显示2020年之前主要集中在机制和途径方面,如“NLRP3炎症小体”“自噬”“NF-Kappa-B”“途径”和“增殖”等,而近期,“肿瘤微环境”“预后”“治疗”“生存”“顺铂”“化疗”和“免疫治疗”等关键词开始频繁出现。  结论  肿瘤焦亡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其在抗癌和促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随着对肿瘤中焦亡机制的深入探索,有理由相信,其将对未来的肿瘤治疗产生深远的影响。
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质子泵抑制剂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刘勤东, 刘银, 李燕燕, 李志, 于英英
2024, 22(10): 1787-179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34
23 3
摘要:
  目的   探究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质子泵抑制剂(PPIs)用药精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通过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建立规则库,根据本院PPIs实际用药情况,对PPIs的适应证、用法用量、联合用药规则、疗程等实施精细化设置。统计精细管理前(2021年1—4月)与管理后(2021年5—8月)PPIs使用情况,选取医院PPIs开方、审方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23名,比较管理前后医务人员满意度。   结果   精细管理后本院PPIs使用减少,由管理前的51.56万元下降至管理后的10.49万元(5月)、14.31万元(6月)、8.39万元(7月)、9.78万元(8月),PPIs用药金额整体呈下降趋势。精细管理后本院PPIs处方不合理情况发生率降低,用法用量不适由管理前的14.2%下降至管理后的5.1%(5月)、3.6%(6月)、2.0%(7月)、1.3%(8月);适应证不适宜由管理前的15.5%下降至管理后的7.4%、5.4%、2.6%、0.8%;联合用药不适宜由管理前的1.3%下降至管理后的0.6%、0、0、0;疗程不适宜由管理前的16.8%下降至管理后的4.6%、1.8%、0、0。管理后医务人员总满意率高于管理前[95.65%(22/23) vs. 69.57%(16/23),χ2=5.447,P<0.05]。   结论   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用于PPIs精细管理能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务工作者满意度。
全科护理研究
LEER模式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吴丹, 夏燕, 申屠敏姣, 徐杨丽, 金晶, 沈丹
2024, 22(10): 1791-179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35
20 2
摘要:
  目的   探讨以少痛(less pain)、早动(early move)、早食(early eat)和安心(reassuring)为最终目标的“LEER”模式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方法   利用随机数字表抽取随机样本的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进行LPD治疗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康复外科方案(传统组)41例,“LEER”模式方案(LEER组)45例。比较2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   结果   LEER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0.05);LEER组术后第1、2、3天的VA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P<0.05);LEER组术后第3天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以及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总蛋白(TP)均高于传统组(P<0.05)。LEER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5/45),低于传统组的31.71%(13/41,χ2=5.499,P=0.019)。   结论   LEER模式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其营养状况和保护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基于体温保护的护理干预对复杂创伤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及皮瓣预后的影响
陈兰萍, 鲍映雪, 周晓栋, 沈国华, 邵炫赫, 徐智娣
2024, 22(10): 1795-179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36
29 2
摘要:
  目的   评价基于体温保护的护理干预对复杂创伤手术患者的麻醉复苏及皮瓣存活的影响,为复杂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2月就诊于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的复杂创伤手术患者152例,采用红蓝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保温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保温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基于体温保护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核心体温变化、麻醉复苏质量及皮瓣预后差异。   结果   2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保温组气管插管时、手术开始时、术后30 min时的核心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保温组核心体温波动最大时间点为气管插管时。保温组低体温发生率为7.89%(6/76),低于对照组的21.05%(1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温组患者苏醒时间、麻醉苏醒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术后15 min的Steward苏醒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温组皮瓣完全存活54例、部分存活20例、坏死2例,优于对照组(完全存活40例、部分存活27例、坏死9例),皮瓣弹性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体温保护的护理干预用于复杂创伤手术患者,能够防止和减轻手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维持患者体温水平相对平稳,改善术后早期的苏醒质量,缩短苏醒时间,促进术后皮瓣组织的恢复弹性,有利于创伤更快愈合。
以思维导图为主的围手术期护理宣教对恶性肿瘤患者家属术中等候期焦虑情绪的影响
徐云, 徐翔, 贺丽芳, 黄幔莉, 苏永顺
2024, 22(10): 1800-180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37
26 3
摘要:
  目的   探讨以思维导图为主的麻醉护理宣教对恶性肿瘤患者家属术中等候期焦虑情绪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情况的评价,旨在减轻术中等待家属的不良情绪,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方法   选择2022年1—10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0例恶性肿瘤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在术中等候期予以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常规麻醉护理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思维导图为主的麻醉护理宣教。比较2组术前(术前访视时)、术中(患者进手术室后1 h)以及术后(术后回访时)焦虑、抑郁以及护理满意率。   结果   术中以及术后观察组焦虑[(39.33±6.41)分、(36.05±8.43)分]以及抑郁评分[(35.34±10.54)分、(31.31±4.69)分]均低于对照组[焦虑,(41.65±8.27)分、(32.19±10.37)分;抑郁,(40.38±8.36)分、(33.97±7.35)分,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家属给予思维导图为主的麻醉护理宣教,可以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同时还可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
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洪雪姣, 刘青柏, 施海峰, 吴柯, 郁芳华
2024, 22(10): 1804-180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38
21 2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的出院准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此为基础为患者提供更高效的康复方案,同时为护理人员提供指导以制定更为科学的出院策略。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于2021年1月—2023年5月对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行断指再植术的102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入选患者一般信息、疾病相关信息以及出院准备度和出院指导质量等。采用单变量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出院准备情况相关因素,以及出院准备情况与出院指导质量的相关性。   结果   102例断指再植术患者数据均被有效回收。多因素分析显示,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与年龄、居住地、学历、婚姻状况、合并症、住院时间、出院指导质量等均有相关性。102例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得分为(170.43±15.70)分,出院指导质量得分为(140.61±12.25)分。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总分与出院指导质量总分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736,P<0.001)。   结论   断指再植患者出院准备度受年龄、居住地、学历、婚姻状况、合并症、住院时间、出院指导质量的多重影响,患者出院准备度与出院指导质量呈正相关关系,且出院准备度与讲授技巧之间也呈正相关关系,此结果对临床护理的管理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全科诊疗实践
1例患有严重肝损伤和心脏损伤的神经性厌食报道
陈胤, 张芝田, 刘娇娇, 颜红梅, 李帆, 张燕
2024, 22(10): 1809-181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739
21 4
摘要:
神经性厌食是一种以体重异常低下、强烈恐惧体重增加以及对体重和体型的感知扭曲为特征的进食障碍。该病可伴发多系统并发症,并影响治疗的效果和预后,治疗负担较重,死亡率较高。本文报道1例严重神经性厌食、体重极度低下的年轻女性患者的救治经过。该患者BMI最低曾达8.6,患病过程中曾多次出现肝功能损伤和心功能异常。经过多科室参与的、精心规划的营养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后,患者逐步好转,体重逐渐回复。本病例的救治经验可为将来类似病情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