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7年  第15卷  第2期

专家论坛
城市社区全科医生职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孙涛, 曹秋茹, 张淑娥, 赵岩, 樊超, 李莉, 高蕾, 刘新研, 张仲, 樊立华
2017, 15(2): 183-18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01
145 3
摘要:
目的 我国医药卫生体系改革正在致力于建立一个足以应对当前及未来健康挑战的卫生系统,而建立一支队伍稳定的全科医生队伍是改革的必要前提。然而,全科医生职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缺乏有效的学术对话。本研究旨在调查全科医生职业满意度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希望为改革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成熟的调查工具,利用分层方便抽样法抽取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的215名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检验全科医生职业满意影响因素。 结果 全科医生职业满意度中,职业成就满意度为53.74%,事业发展满意度为45.12%,职业收入满意度为20.19%,自我目标实现满意度为28.80%,技能成长满意度为43.13%。全科医生职业满意度影响因素依次为:工作嵌入(β=0.381,P<0.01)、变革型领导(β=0.234,P<0.01)、工作满意度(β=0.197,P<0.01)和职业收入(β=0.147,P<0.01)。 结论 全科医生整体职业满意度偏低,全科医生职业驱力依次为:事业型职业驱力、自主型职业驱力、经营型职业驱力。全科医生更加在乎事业发展和自我目标实现程度,当然也对职业收入比较在意。
全科医学讲堂
糖尿病脑病的诊断及处理
杨晓晖, 田文杨
2017, 15(2): 186-187.
112 4
摘要:
糖尿病脑病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长期高血糖状态下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从而导致认知功能的下降。Deigaard通过脑代谢、神经生化、脑电生理、脑形态学及行为学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糖尿病性脑病的概念。糖尿病脑病以获得性认知障碍和行为缺陷为特征,以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功能减退,空间时间定向困难,语言、理解判断和复杂信息处理能力下降,重者甚至可发展为痴呆。1型糖尿病认知功能损害主要在联想记忆和学习技能注意力方面;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损害主要在学习和记忆方面,可能存在记忆提取过程的缺陷。
全科医学论著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及早产儿与足月儿间的对比研究
赵晓君, 刘锟, 周忠洁, 黄小燕, 周永进, 叶信健, 张弦, 严志汉
2017, 15(2): 188-191,20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02
174 4
摘要: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并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间的差别。 方法 对115例怀疑脑损伤的新生儿行常规MRI、DWI和SWI检查,明确有无颅内出血并记录各序列出血灶个数,比较3种方法在颅内出血检出率、分布区域及病灶检出个数的差异,并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间颅内出血分布区域及病灶检出个数的差异。 结果 115例新生儿中,SWI的颅内出血检出率高于常规MRI及DWI(检出率分别为32.2%、26.1%、12.2%,P<0.05),常规MRI亦较DWI高(P<0.05)。37例颅内出血新生儿,常规MRI、DWI及SWI检出颅内出血灶分别为66、33、125个,SWI较常规MRI及DWI、常规MRI较DWI显示更多出血灶(均P<0.05)。出血灶主要位于生发基质-脑室、大小脑半球(分别为33、34、25个),SWI较常规MRI及DWI显示更多这些部位的出血灶(均P<0.05);常规MRI及SWI较DWI更敏感地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硬膜下出血(P<0.05),但常规MRI与SWI相仿。早产儿出血灶总数及生发基质-脑室出血灶数目均多于足月儿(P<0.05),而其他部位出血灶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WI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检出优于常规MRI及DWI,但各序列显示不同部位颅内出血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对怀疑有颅内出血的新生儿,应行上述序列检查以综合判断有无颅内出血及出血数目。上述结果可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不同种植设计软件对种植体位置偏差的影响
张建兴, 游嘉, 田明飞
2017, 15(2): 192-194,34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03
134 0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种植设计软件对种植体位置偏差的影响。 方法 选取16位患者的颌骨CBCT数据,导入不同种植设计软件中进行方案设计,分别设计53颗种植体,在软件中依据种植体位置生成导板,采用光固化成型技术加工导板。将通过SimPlant软件设计制造的导板分为A组,通过6D Implant软件设计制造的导板分为B组。导板佩戴在石膏模型上进行CBCT扫描,将获取的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配准到种植方案,依据实际的导板位置模拟确定实际的种植体位置,分析种植体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实验获取的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单侧t检验。 结果 A组所引起的种植体实际与设计位置颈部中心偏差为(0.582±0.216) mm,水平向偏差为(0.226±0.132) mm,垂直向偏差为(0.522±0.213) mm;种植体顶端中心偏差为(0.643±0.256) mm,水平向偏差为(0.332±0.222) mm,垂直向偏差为(0.524±0.214) mm;体积重合度为(88.7±4.6)%。B组种植体颈部中心偏差为(0.456±0.222) mm,水平向偏差为(0.193±0.123) mm,垂直向偏差为(0.388±0.238) mm;种植体顶端中心偏差为(0.515±0.233) mm,水平向偏差为(0.277±0.190) mm,垂直向偏差为(0.390±0.236) mm;体积重合度为(91.1±4.0)%。 结论 不同种植设计软件对种植体位置偏差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假性湿疣样尖锐湿疣的病原学研究
邵笑红, 欧荣英, 邓海松, 徐云升
2017, 15(2): 195-19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04
377 20
摘要:
目的 研究临床酷似假性湿疣的尖锐湿疣的病原学。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典型尖锐湿疣(15例)、假性湿疣(15例)、假性湿疣样尖锐湿疣(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表现及HPV分型,以探讨临床酷似假性湿疣的尖锐湿疣的病原学特征。 结果 典型湿疣皮损表现为疣状粗糙、易破溃的淡红色小丘疹;假性湿疣皮损多为发于两侧小阴唇内侧的1~2 mm大小群集丘疹;假性湿疣样尖锐湿疣临床表现酷似假性湿疣。典型尖锐湿疣醋酸白实验阳性,假性湿疣阴性,假性湿疣样尖锐湿疣弱阳性。尖锐湿疣HPV全部阳性[4种低危HPV(6、11、43、55)、10种高危HPV(16、18、33、39、51、52、53、58、59、66)],1种HPV亚型4例,2种HPV亚型6例,3种HPV亚型3例,4种HPV亚型2例;假性湿疣HPV检测全部阴性;假性湿疣样尖锐湿疣HPV全部阳性[3种低危HPV(6、11、81)、7种高危型HPV(16、18、33、35、51、53、58)],1种HPV亚型8例,2种HPV亚型12例,3种HPV亚型3例,4种HPV亚型2例。 结论 临床表现为假性湿疣的患者中可能包含高危HPV感染的尖锐湿疣。
七氟烷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老年食管癌根治术后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影响
陈元良, 徐丽丽, 蓝志坚, 张磊
2017, 15(2): 198-20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05
130 0
摘要:
目的 探讨七氟烷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老年食管癌根治术后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72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2组,每组36例。全部患者采用瑞芬太尼(3 ng/ml)、丙泊酚(3 μg/ml)、顺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观察组采用吸入七氟烷复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对照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于麻醉前(T1)、切皮时(T2)、术毕(T3)、拔管时(T4),对比2组血流动力学(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麻醉深度BIS值)水平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拔管后疼痛情况;记录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记录2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躁动、寒战、呼吸抑制)发生情况。 结果 在T2、T3时,2组患者SBP、DBP、MAP、HR、BIS值均显著低于T1时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间点SBP、DBP、MAP、HR、BIS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 vs.13.8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七氟烷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食管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相当,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的苏醒时间更短。
99Tcm-MIBI双时相显像在甲状旁腺素增高患者中的应用
池晓华, 王全师, 李贵平, 刘峰, 齐永帅, 杜丽
2017, 15(2): 202-20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06
126 0
摘要:
目的 探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双时相显像在高甲状旁腺素(PTH)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 对73例手术确诊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行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必要时行全身显像、CT、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测患者术前PTH、血清钙、磷离子浓度以及术后血清钙、磷离子浓度,其中60例患者检测术后1周内PTH水平。 结果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患者29例,其中27例病理证实甲状旁腺瘤28处,99Tcm-MIBI显像阳性病灶27处(诊断敏感性为96.4%,27/28);另2例患者病理证实甲状旁腺增生病灶共3处,99Tcm-MIBI显像阳性病灶1处(诊断敏感性为33.3%,1/3);99Tcm-MIBI显像对PHPT总的诊断敏感性为90.3%(28/31)。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患者44例,病理确诊甲状旁腺组织增生154处,99Tcm-MIBI发现118处浓聚病灶,诊断敏感性为76.6%(118/154)。大部分甲状旁腺瘤放射性浓聚程度高于甲状旁腺增生组织。PHPT以高钙低磷血症为主,SHPT往往血钙升高不明显,但血磷升高明显。患者术后1周内可见PTH不同程度降低。 结论 99Tcm-MIBI双时相显像对甲状旁腺瘤的诊断敏感性高于甲状旁腺增生组织;该检查方法能够对功能异常的甲状旁腺组织进行术前定位,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缺损47例分析
邵侠, 叶鹏程, 方一鸣, 王靖虓, 吴立军
2017, 15(2): 206-20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07
136 0
摘要:
目的 探讨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47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病例,患者肿瘤切除术后均给予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治疗。统计患者皮瓣成活及并发症情况,对患者吞咽功能、语音功能进行评价,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唾液酸(SA)和白细胞介素(IL)-2水平变化进行比较。 结果 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经病灶切除、皮瓣设计、皮瓣切取、吻合修复等步骤对患者进行修复治疗。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成活率达到了95.7%(45/47)。术后1个月,患者血清SA水平为(0.72±0.24)mg/L,显著低于术前的(0.96±0.27)mg/L(P<0.05);术后1个月,患者血清IL-2水平为(13.94±4.12)μg/L,显著高于术前的(5.69±1.38)μg/L(P<0.05)。术后3个月,患者吞咽功能:2级9例(19.1%)、3级38例(80.9%)。术后6个月,34例(72.3%)患者发音清晰。并发症包括:瘢痕14例(29.8%)、色素沉着39例(83.0%)、瘙痒24例(51.1%)、皮区感觉异常43例(91.5%)。 结论 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治疗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效果满意,皮瓣成活率高、吞咽功能恢复良好。
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张风肖, 赵阳, 宁晓然, 李芳, 郑桂敏, 闫永龙, 于织波
2017, 15(2): 210-21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08
115 1
摘要:
目的 强直性脊柱炎(AS)伴有髋关节受累是其预后不良因素之一,及时发现早期干预可以改善预后。本文旨在探讨AS伴髋关节病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提高对AS髋关节病变的认识,以及不同干预方法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对220例有髋关节病变的AS患者(A组)和182例无髋关节病变的AS患者(B组)进行系统性分析,对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A组患者较B组患者起病年龄早[(21.97±8.79)岁 vs. (26.60±9.97)岁,P<0.001],临床确诊时间长[(5.75±4.27)年 vs. (3.84±3.60)年,P<0.001],幼年发病患者多(44.5% vs. 20.88%,P<0.001),以髋关节首发症状为多(41.36% vs. 28.02%,P<0.05);A组患者C反应蛋白[(30.36±25.52)mg/L vs. (22.58±18.83)mg/L,P<0.01]、骶髂关节CT分级(Ⅲ级:91例 vs. 56例,P<0.01;Ⅳ级:42例vs. 24例,P<0.01)水平均高于B组。2组患者中应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联合髋关节注射玻璃酸钠的患者经1年随访预后较好。 结论 AS伴髋关节受累的患者多以髋关节表现为首发症状,发病早,从发病到确诊时间长,较强的炎性反应可能是AS髋关节受累的主要影响因素,早期应用TNF-α拮抗剂联合髋关节注射玻璃酸钠可明显缓解症状,改善髋关节功能,可能是AS髋关节病变的保护因素。
右美托咪定对胃肠手术全麻患者苏醒期恢复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吴启骋, 刘鸿芹, 方军
2017, 15(2): 213-21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09
125 0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胃肠手术患者苏醒期恢复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选择浙江省肿瘤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胃肠外科全麻手术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泵注,对照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咪达唑仑静滴。观察2组患者麻醉诱导期、手术期、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观察2组患者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和RASS评分情况。 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插管时、插管5 min、插管10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低于入手术室时(P<0.05);对照组插管时、插管5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均高于入手术室时(P<0.05),且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手术期及拔管期各时间段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与切皮时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胃肠探查和胃肠切除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均高于切皮时(P<0.05),且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对照组拔管1 min、拔管5 min、拔管10 min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均高于拔管前(P<0.05),且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拔管后10 min、拔管后2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拔管后10 min、拔管后20 min的RA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稳定全麻胃肠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有利于苏醒期的恢复。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角膜形态早期变化的影响
陈景成, 陈子林, 杨小红
2017, 15(2): 217-219,31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10
93 0
摘要:
目的 研究高中青少年在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对角膜形态的早期变化。 方法 选取深圳市龙岗区第五人民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符合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标准的青少年近视患者60例117眼,并根据初诊时患者的近视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58眼,近视 ≤ -3.00 D)和B组(59眼,-3.00 D<近视 ≤ -6.00 D)。所有患者在戴镜前、戴镜后的1 d,1周,1、3、6个月;1、1.5、2年定期对裸眼视力、角膜曲率、眼轴长度、眼压等各项进行复查。 结果 2组患者在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1 d的裸眼视力均有大幅度提高,戴镜后1周基本趋于稳定,角膜曲率均较戴镜前变平,角膜厚度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变薄现象,戴镜1、3、6个月后基本趋于稳定,其中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A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虽在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干眼症状出现,但角膜的各形态变化包括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和眼压等各项与戴镜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能在短期时间内提高患者裸眼视力,阻止近视的发展,且控制中度近视患者的疗效较低度近视患者更加明显,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淋巴毒素β受体活化对膀胱癌细胞NF-κB信号通路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周莲莲, 林向阳, 沈默
2017, 15(2): 220-223,33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11
134 1
摘要:
目的 研究淋巴毒素β受体(LTβR)的活化对膀胱癌细胞株5637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以膀胱癌细胞株5637为研究对象,以配体淋巴毒素α1β2(LTα1β2)诱导LTβR信号活化。qRT-PCR检测NF-κB信号通路RelA、RelB mRNA,细胞因子LTα、LTβ、LIGHT、TNFα、IL-6、IL-1β mRNA和增殖相关基因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生存素(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WB法检测NF-κB经典信号通路活化状态;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 结果 LTβR活化后,RelA mRNA表达上调2.5倍(P=0.003),TNFα、IL-1β、CyclinD1、Survivin mRNA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调(均P<0.05),随着LTβR表达下调,以上基因mRNA表达也下降(均P<0.05);WB结果显示活化标志蛋白p-p65表达出现升高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活性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活化LTβR可促进NF-κB经典信号通路主要成员RelA的表达和活化,并有可能通过上调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参与膀胱癌炎性微环境的形成;有利促增殖相关基因CyclinD1、Survivin的表达,但在细胞增殖水平上并未见明显效应。
针刺对去势雌兔干眼症模型眼表粘蛋白MUC5AC、MUC19表达的影响
张怡, 杜尔罡, 蒋姝乐, 许伊勒
2017, 15(2): 224-226,36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12
68 0
摘要:
目的 研究针刺对更年期干眼症模型去势雌兔眼表蛋白MUC5AC和MUC19的表达影响,为更年期干眼症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雌兔45只,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针刺组行双侧卵巢切除建立干眼模型,2周后对针刺组采取针刺治疗,分别于去势前、2周后、3周后、6周后行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检测、荧光染色评分、虎红染色评分、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UC5AC的MUC19表达水平。 结果 2周和3周时模型组和针刺组Shirmer值、BUT时间、荧光染色评分、虎红染色评分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周时针刺组和模型组的Shirmer值和虎红染色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时模型组的Shirmer值、BUT时间、荧光染色评分、虎红染色评分值与对照组和针刺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3周后针刺组MUC5AC和MUC19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后针刺组黏蛋白表达水平继续升高,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 结论 针刺治疗可提高眼表黏蛋白的表达,提示其在干眼症治疗中具有应用价值。
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
张梅, 徐胜前, 蔡静, 陈珊宇, 徐建华
2017, 15(2): 227-229,24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13
110 8
摘要: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N)不同病理类型、肾脏病理活动性指数(AI)、慢性指数(CI)和临床及实验室指标间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1年2月-2014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进行肾活检的96例LN患者病例资料,对LN患者的AI、CI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积分(SLEDAI)进行评分,回顾性分析其病理特点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 ①依据2003年ISN/RDS分型方案,96例LN患者中Ⅰ型0例(0.00%),Ⅱ型9例(9.38%),Ⅲ型9例(9.38%),Ⅳ型67例(69.79%),Ⅴ型11例(11.46%)。②不同病理类型的LN患者间AI、CI、SLEDAI是明显不同的,LSD检验结果显示Ⅳ型LN患者的AI评分均高于Ⅱ型、Ⅲ型、Ⅴ型(P<0.001)。Ⅳ型LN患者的CI评分均高于Ⅱ型(P<0.05),Ⅳ型LN患者的SLEDAI评分高于Ⅱ型、Ⅲ型(P<0.05)。③随着LN患者SLEDAI的增高,肾脏病理AI分数逐渐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469,P<0.001)。不同SLEDAI组患者LN间的CI是没有差别的(F=0.442,P=0.724)。④Ⅳ型LN患者尿蛋白明显高于Ⅱ型、Ⅴ型LN患者(F=1.348,P=0.002;F=0.894,P=0.022);Ⅳ型LN患者的血尿酸高于Ⅱ型、Ⅴ型LN患者(F=98.396,P=0.011;F=72.063,P=0.040)。⑤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N病理上的AI和SLEDAI积分、尿蛋白、Upr24、ANA、ACL、抗C1q呈正直线相关(P<0.05),和补体C3、C4、HB呈负直线相关(P<0.05);而CI和尿蛋白呈正直线相关(P<0.05),和24 h尿尿酸呈负直线相关(P<0.05)。 结论 LN患者病理分型及AI、CI积分与临床指标密切相关,SLEDAI积分和补体C3可间接反映LN病理AI水平。
雌二醇在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中抗自噬作用的研究
朱旻宇, 滕红林, 王靖, 林超伟, 黄克伦, 陈毕, 王宇, 李驰, 周洋
2017, 15(2): 230-233,33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14
68 1
摘要:
目的 探讨自噬在雌二醇干预严重脊髓损伤(SCI)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72只SD雌性大鼠,体重为20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4只。其中2组(模型组和干预组)采用动脉夹(15 g闭合力)建立大鼠严重脊髓损伤夹闭模型。干预组在脊髓损伤前1周即开始隔天肌注苯甲酸雌二醇,持续到安乐死之前。为比较高剂量雌二醇的疗效,脊髓损伤后7、14、21、28 d采用BBB(Basso,Beattie,Bresnahan)评分评估大鼠运动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记检测脊髓损伤后3 d自噬标志物表达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损伤后3 d LC3在运动神经元中的免疫活性。 结果 高剂量雌二醇明显改善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损伤后14、21、28 d各时间点对应的BBB评分较模型组高。脊髓损伤术后3 d,模型组的LC3、Beclin-1表达高于假手术组,雌二醇干预治疗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抑制其表达。与之相反,自噬底物P62在模型组较假手术组相比有明显降低。然而,给予雌二醇治疗后,P62表达显著增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运动神经元中增强的LC3免疫活性被高剂量雌二醇所抑制。 结论 雌二醇在脊髓损伤过程中的神经保护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与抑制过度自噬相关。
全科临床研究
右美托咪定对女性患者成功置入喉罩时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的影响
金豪杰, 陈兰凤, 高宝斌, 刘华程
2017, 15(2): 234-236,30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15
62 0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女性患者成功置入喉罩时所需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的影响,为右美托咪定用于保留自主呼吸的全麻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选取择期行妇科宫腔镜诊治术患者48例,分为实验组(D组)和对照组(P组)。麻醉诱导前2组分别恒速静脉泵注试验药物10 min,D组试验药物为右美托咪定0.5 μg/kg,P组则为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之后通过效应室靶控输注药物,首先输注丙泊酚,3 min后给予瑞芬太尼,2组瑞芬太尼均给予2 μg/ml的初始靶浓度。记录置入喉罩是否出现反应,根据Dixon序贯法原则决定下一病例的瑞芬太尼靶浓度(采用等比数据,等比比值1:0.85),由此计算瑞芬太尼EC50值。记录输注试验药物前(T0)、试验药物输注完毕后3 min(T1)、瑞芬太尼TCI达靶浓度后喉罩置入前(T2)、成功置入喉罩后1 min(T3)、成功置入喉罩后5 min(T4)的呼吸循环参数。 结果 成功置入喉罩时,P组和D组的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EC50分别为2.74 μg/ml(95%CI:2.30~3.36 μg/ml)和1.13 μg/ml(95%CI:0.91~1.38 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后,P组较D组血压显著下降(T2,P<0.001;T4,P=0.002);在应用右美托咪定后T1、T3、T4时点D组心率明显低于P组(P<0.001)。置入喉罩前后,D组呼吸暂停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组(置入前:36.36% vs. 76.92%,P=0.003;置入后:16.67% vs. 66.67%,P=0.018)。 结论 给予0.5 μg/kg的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少瑞芬太尼成功置入喉罩时的EC50值,对于全身麻醉应用喉罩后成功保留自主呼吸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疗效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陈英刚, 吕春苗, 陈海君, 汪建明, 袁青, 吴平, 盛棋跃
2017, 15(2): 237-23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16
81 0
摘要: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疗效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恩替卡韦治疗。2组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糖代谢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2组肝功能指标白蛋白(Alb)治疗后明显增加,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治疗后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指标Alb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ALT、TBiL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后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肝纤维化指标PC Ⅲ、HA、LN治疗后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 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肝功能均未见加重。 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效果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严重肝病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研究
王华富, 商振球, 桂志红, 刘五高, 丁汀
2017, 15(2): 240-24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17
58 1
摘要:
目的 研究严重肝病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临床疾病的有效预防和感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丽水市人民医院肝病病区的326例严重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尿液、血液、腹水等进行采集,分离培养后,对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研究,菌株鉴定采用法国BioMerieux公司的VITEK32全自动分析仪进行鉴定,药敏实验利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标准(CLSI)进行判断。数据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从严重肝病患者的送检样品中分离出病原菌1 821株,其中革兰式阴性菌903株,占49.59%;革兰氏阳性菌721株,占39.59%;真菌197株,占10.82%;分离数居前3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7.63%)、肺炎克雷伯菌(14.33%)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3.23%)。主要感染部位是腹腔(30.50%)、呼吸道(20.26%)和血液(18.18%),呼吸道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最为常见,血液和腹腔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等药物耐药性较高,但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等抗菌素较为敏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比例分别为37.21%和28.62%。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等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但对万古霉素等抗菌药物比较敏感。 结论 严重肝病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具有独特性,认识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的耐受性,可对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健侧卧位与常规仰卧位行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术的对比观察
谢可越, 黄冰, 姚明, 张利, 邓甲甲, 费勇, 倪华栋
2017, 15(2): 243-245,34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18
121 5
摘要:
目的 对比观察健侧卧位与常规仰卧位行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术,探索一种简单易行、安全高效的方法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术。 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间,于嘉兴市第一医院择期采用B超引导锁骨上侧入路平面内穿刺技术行臂丛神经阻滞下肩关节松解术的肩周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30例于健侧卧位下行B超引导穿刺针进行穿刺操作,B组30例于常规仰卧位下操作,针尖抵达臂丛神经干后注入0.3%罗哌卡因+甲钴胺0.5 mg混合液10 ml,对比2组的操作时间(从穿刺针进入皮肤至局麻药注射完毕)、穿刺针在超声平面内可调节角度(穿刺针刺入皮肤后沿超声探头平面内的最大可调节角度)、患者各神经分支的阻滞效果和操作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健侧卧位与常规仰卧位操作可调节角度分别为[(123.4±4.2)° vs.(28.9±4.6)°],阻滞操作时间分别为[(4.3±1.8) min vs.(5.2±2.0)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并不影响麻醉成功率、麻醉维持时间、感觉阻滞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论 在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平面内穿刺技术臂丛阻滞时,健侧卧位较常规仰卧位操作穿刺针可调节角度与范围明显增大,显著缩短了操作时间,并不影响操作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简化了操作过程,值得临床推广。
CRRT治疗感染性急性肾损伤最佳时机探讨
余娇阳
2017, 15(2): 246-24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19
87 1
摘要: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感染性急性肾损伤的最佳时机,以期为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规范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数据。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ICU住院且资料齐全的接受CRRT治疗的感染性急性肾损伤患者120例,按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诊断标准分为Ⅰ、Ⅱ、Ⅲ期组。比较各组的住院病死率和肾功能恢复率,并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及CRRT治疗后48 h的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氧合指数(OI)、平均动脉压(MAP)、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需要血管活性药物例数。 结果 3组患者病死率和肾功能完全恢复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4、22.200,均P<0.05)。Ⅲ期病死率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肾功能完全恢复率显著性低于Ⅰ期和Ⅱ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6.545,均P<0.017)。Ⅰ期和Ⅱ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肌酐、血尿素氮、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 ≥ 4.09,均P<0.05);Ⅲ期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OI、MAP、Scr、BUN、需要血管活性药物例数指标无显著性变化(t ≤ 1.61,均P>0.05)。 结论 CRRT治疗可明显改善KDIGO标准分期Ⅰ、Ⅱ期患者的预后,而对Ⅲ期患者预后影响不大,故临床上必须重视CRRT时机的选择。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张曙报, 梅玫, 吕文艳, 胡小华
2017, 15(2): 249-251,27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20
76 0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解放军第117医院2015年2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66例老年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观察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每组33例,2组麻醉诱导和术中麻醉维持所用药物及剂量相同,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 μg/kg,持续输注15 min,然后以0.3 μg/(kg·h)的速度持续泵注到手术结束前30 min。采用ELISA法测定2组患者不同时间的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等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和认知功能相关的血清标志物S-100β蛋白(S-100β)、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的浓度,采用简易智能评分量表(MMSE)观察认知障碍(POCD)的发生率。 结果t检验,对照组术后1、4、8、12 h的Cor水平均较麻醉前10 min显著升高(P<0.05),且术后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1、4、8、12、24 h的AngⅡ、NE、E水平均较麻醉前10 min显著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1、3、5 d的S-100β、TNF-α、IL-6均较术前1 d显著升高(P<0.05),且高于同时间点的观察组(P<0.05);对照组术后1、3、5 d的MMSE评分均较术前1 d显著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同期的观察组(P<0.05);经χ2检验,观察组术后1、3.5 d的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老年患者脊柱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可以显著降低术后24 h的应激反应和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拇指血流灌注指数试验与改良Allen试验的比较
吴阳, 刘松, 胡俊, 赵汝有, 崔新亮
2017, 15(2): 252-25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21
118 0
摘要:
目的 探讨拇指血流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试验替代改良Allen试验(modified Allen's test,MAT)评价掌部组织侧支循环血流灌注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1 108例拟行择期手术并需要经桡动脉进行有创动脉压力监测的患者,在桡动脉穿刺前先后用MAT和拇指PI值试验分别评价患者试验侧掌部组织侧支循环血流灌注的情况,并将2种试验方法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 结果 在1 108例患者中MAT阴性患者1 035例(93.41%),阳性患者73例(6.59%);拇指PI值试验阴性患者1 090例(98.38%),其中包括57例MAT阳性患者,阳性患者18例(1.62%)。拇指PI值试验阴性患者行经该侧桡动脉进行有创动脉压力监测,2种试验方法结果进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7,P<0.05)。对2种试验方法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种试验方法结果阳性率均与年龄及性别有相关性(P<0.05)。 结论 在本研究中用拇指PI值试验筛选出1.62%的患者不宜行经桡动脉进行有创动脉压力监测,其敏感性高于MAT,并且该方法简单、方便,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可用于替代MAT来评价掌部组织侧支循环血流灌注的情况。
连续心排量技术监测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王丽君, 应江明, 斯小龙
2017, 15(2): 255-257,28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22
112 0
摘要:
目的 采用连续心排量(PICCO)技术分析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优势。 方法 将83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采用PICCO技术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心排量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I)、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观察2组常规生理指标[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中心静脉压(CVP)],并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患者常规生理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受到组别与时间的影响(P<0.05),组别和时间无交互作用(P>0.05)。T0和T4时,HR、SBP、DBP及CVP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观察组HR、SBP、DBP及CV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T0时,CI、GEDVI、ITBVI及EVLWI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观察组CI、GEDVI、ITBVI水平高于对照组,EVLWI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随访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认知功能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维持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方面,优于全身麻醉,更加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慢病防治研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程度与血压变异性和血清瘦素相关性研究
贺群, 李明晖
2017, 15(2): 258-26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23
85 1
摘要: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程度与血压变异性和血清瘦素(leptin,LEP)的相关性。 方法 118例OSAHS患者经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检查获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并根据AHI评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同时纳入4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监测各组24 h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ABP),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的血清瘦素。 结果 ①AHI与血清瘦素方面,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OSAHS各组SBP、D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中度组、重度组的SB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轻度组相比,中度组、重度组的SBP、SBP、DBP的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与中度组比,重度组SBP、DBP水平高于中度组(P<0.05)。③疾病程度与AHI、瘦素、SBP、SBP、DBP呈正相关(P<0.05)。 结论 OSAHS疾病程度与血压变异性和血清瘦素密切相关,为OSAHS患者的疾病程度分级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本病的诊疗具有指导意义。
清热活血法联合西乐葆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VAS积分的影响
王国芬, 陈世宏, 史春娟, 应伟红
2017, 15(2): 261-26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24
84 1
摘要:
目的 评价清热活血法联合西乐葆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 选取台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乐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清热活血法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7 d。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第1、3、5、7天分别采用VAS评分对2组患者痛风关节疼痛程度进行评价;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关节红肿消失时间及关节疼痛缓解时间;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白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6.9%、46.2%和96.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5天及第7天,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1.31±0.31)分和(0.41±0.1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关节疼痛缓解时间和关节红肿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6.82±1.53)×109/L、(63.2±4.4)pg/ml和(12.9±1.6)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清热活血法联合西乐葆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值得开展深入研究。
妇幼卫生研究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糖脂代谢变化分析
何梦藻, 赵烨钧, 金剑, 滕懿群
2017, 15(2): 264-266,28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25
161 1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方法 筛选2012年12月-2016年1月嘉兴市第二医院确诊为OSAHS的患儿52例和正常对照组儿童30例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按PSG结果将OSAHS患儿分为轻度组39例和中重度组13例,所有受试儿童均检测空腹血糖(FPG)、血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分析各组糖脂代谢指标的差异,并与睡眠呼吸监测指标进行偏相关分析。 结果 OSAHS轻度组、中重度组BM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owest SaO2,LSaO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组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OSAHS轻度组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obstructive apnea index,OAI)高于对照组(P<0.01);OSAHS中重度组患儿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但血糖基本维持在正常水平,该组FPG、FINS、HOMA-IR均高于OSAHS轻度组与正常对照组(P<0.05);各组间脂代谢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控制BMI影响因素后,FINS及HOMA-IR与AHI呈显著正相关,与OAI、LSaO2无相关关系,FPG与AHI、OAI、LSaO2均不相关。 结论 儿童中重度OSHAS存在糖代谢紊乱,AHI是其致糖代谢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OSHAS患儿脂代谢指标变化不明显。
脐动脉血气分析联合Apgar评分对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的诊断意义
赵燕凤, 张志群, 芦蕙, 莫蔚农, 姚强
2017, 15(2): 267-26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26
98 0
摘要:
目的 研究脐动脉血气分析及Apgar评分对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的诊断意义。 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36例窒息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过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检查,比较不同窒息程度评分患儿代谢性酸中毒及多器官损害的发生率。绘制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及BE诊断多器官损害的ROC曲线,选取上述指标的临界值,并比较不同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 结果 136例患儿中32例(23.52%)发生多器官损害,轻度窒息与重度窒息患儿多器官损害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性酸中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酸中毒患儿多器官损伤发生率为87.87%(29/33),非重度酸中毒患儿多器官损伤发生率为6.90%(2/29),非酸中毒患儿多器官损害发生率为1.35%(1/74)。多器官及非多器官损害患儿1 min Apgar评分、pH及B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 min Apgar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min Apgar评分诊断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的AUC为0.535,临界值为3,敏感度为78.13%,特异度为65.38%;pH的AUC为0.712,临界值为7.05,敏感度为90.63%,特异度为96.15%;BE的AUC为0.627,临界值为-15.23 mmol/L,敏感度为78.13%,特异度为88.46%。 结论 与单纯应用Apgar评分相比,应用脐动脉血pH及BE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价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提高诊断准确率。
根治性宫颈癌手术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陆婕, 吴晓杰, 朱巍立
2017, 15(2): 270-27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27
94 0
摘要:
目的 探讨根治性宫颈癌手术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和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2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宫颈癌Ⅰa~Ⅱb期手术患者22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225例宫颈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54例,转移率为24.0%。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110 g/L、FIGO分期Ⅱ期、肌层浸润深度 ≥ 1/2、有宫旁浸润、有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 ≥ 4 cm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 ≥ 110 g/L、FIGO分期Ⅰ期、肌层浸润深度<1/2、无宫旁浸润、无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4 cm者(P<0.05)。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FIGO分期、宫旁浸润、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3.7%。年龄 ≥ 45岁、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110 g/L、FIGO分期Ⅱ期、肌层浸润深度 ≥ 1/2、有宫旁浸润、有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 ≥ 4 cm、非鳞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年龄<45岁、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 ≥ 110 g/L、FIGO分期Ⅰ期、肌层浸润深度<1/2、无宫旁浸润、无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4 cm、鳞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P<0.05)。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淋巴血管间隙侵犯、非鳞癌和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FIGO分期、宫旁浸润、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淋巴血管间隙侵犯、非鳞癌和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及营养摄入对身高体重的影响
蓝建芳
2017, 15(2): 274-27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28
69 1
摘要: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及营养摄入对身高体重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入学衢江区300例不同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指导学校老师及家长记录每个学生连续3 d的膳食摄入情况,按儿童食欲及主食摄入量分为过量组、良好组、中等组及低下组,各75例。随访儿童12个月间的饮食状况,比较各组间生长发育情况,并分析身高体重与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的相关性。 结果 各组完成随访并符合最终入组研究的儿童例数分别为48例、56例、57例及47例。良好组儿童12个月后身高及身高增量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过量组与中等组儿童身高增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低下组(P<0.05)。而过量组12个月后体重及体重增量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良好组及中等组的体重增量均高于低下组(P<0.05)。身高、体重与蛋白质、热能、钙、铁、锌的摄入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钙、铁、锌等摄入量与蛋白质及热量的摄入呈正相关(P<0.05)。 结论 学龄前儿童的微量元素及营养的合理摄入对其自身的生长发育有着积极的作用,营养摄入不足或过剩均对其身高增长有着负面影响,应针对不同儿童的营养缺乏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进行干预。
社区卫生研究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现状调查
徐志杰, 刘欣然
2017, 15(2): 277-28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29
77 3
摘要:
目的 了解当前上海市各卫生服务中心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对外开展信息发布与健康宣教的状况,为加强服务中心的宣传力度提供建议和对策。 方法 通过微信App公众号及搜狗搜索引擎的搜索功能调查了上海市2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微信公众平台的开设、使用情况以及受众的参与度,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通过研究其中一家运营较为成功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平台分析其运营的主要特质,以折线图展示平台平均月推送量与阅读量之间的关系。 结果 全市只有5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3%)拥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其中中心城区公众平台的开设比例为32.8%(39/119),郊区(县)的开设比例为23.3%(18/126),且在推送量和关注度方面均不理想,但中心城区的结果显著好于郊区(县)(P<0.01)。目前公众平台的运营存在的问题包括交互和其他拓展功能开发不足、更新推送不够及时、用户关注度较低及推送形式内容不尽合理等。此外,高频的更新和长期的运营时间是运营好公众平台的前提。 结论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在利用社交网络平台开展信息发布和健康宣教方面尚处于起步状态,故应提高对此的重视,主动学习和借鉴优秀平台的运营经验,同时积极寻求第三方服务商的协助。
合肥市社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及其患病危险因素分析
胡怡然, 赵会玲, 张红雁, 魏东华
2017, 15(2): 282-28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30
112 1
摘要:
目的 探讨社区居民结直肠癌患病的危险因素,为构建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哈佛癌症风险指数方法改良后适用于我国人群的癌症风险评估系统,对合肥市7个行政区域社区内40~69岁居民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和癌症风险评估,随后对评定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者进一步行肠镜检查等临床筛检,以发现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最后按是否为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为因变量,做二分类Logistic流行病学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 采用经改良后哈佛疾病健康指数癌症风险评估系统对29 750名社区居民进行结直肠癌危险度评价,发现结直肠癌高危因素者4 696人(15.78%),其中40~44岁及65~69岁组不同性别间高危因素者比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0~岁组和50~岁组CRC患病率显著高于60~岁组。进而对高危人群进行临床筛查,发现结肠癌1例和癌前病变86例。对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慢性结直肠炎等消化道疾病、丙型肝炎、高血压为危险因素,职业为服务业、被动吸烟、乙型肝炎为保护因素。 结论 采用以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疾病健康指数方法对社区居民结直肠癌进行风险评价,进而对高危人群作临床筛查,符合疾病早期预防和卫生经济学原则,可提升社区居民对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的依从性,值得探索。对慢性结直肠炎、肝炎,尤其是丙型肝炎等慢性病应积极关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结直肠癌的预防。
心理卫生与健康促进
脑梗死后抑郁发生与人文因素、血管危险因素及卒中特点的相关性研究
王羚入, 符晓艳, 王华, 马瑞雪, 谭清华, 董茂渝, 周华东
2017, 15(2): 286-28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31
80 0
摘要:
目的 研究首次脑梗死后抑郁发生与人文因素、血管危险因素及卒中特点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Zung抑郁量表(SDS)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就诊的304例首次脑梗死7 d内的患者在发病后第3个月进行评分,分为抑郁组125例和非抑郁组179例,分析2组患者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与人文因素、血管危险因素、卒中特点与发生抑郁的相关性。运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首次脑梗死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首次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1.1%。对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患者在人文因素、血管危险因素及卒中特点等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抑郁组患者在失眠、独居、近期负性事件、高血压、左颈内动脉系统梗死、皮质梗死、NIHSS和Bathel Index评分、语言障碍和运动障碍,与非抑郁组患者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失语(OR=1.82,95%CI 1.17~2.35)、失眠(OR=1.85,95%CI 1.20~2.42)、NIHSS评分(OR=2.19,95%CI 1.36~3.18)和Bathel Index评分(OR=2.27,95%CI 1.51~3.36)与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独立相关。 结论 失语、失眠、卒中严重程度是首次脑梗死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
低频经颅磁刺激对儿童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冯虹, 徐炯炯, 秦国兴, 甘建光, 王铁烽
2017, 15(2): 289-29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32
87 5
摘要:
目的 探讨低频经颅磁刺激对儿童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儿童抑郁障碍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实验组采用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巴塞尔指数(Barthwl指数)、儿童睡眠习惯问卷(ASHQ评分)、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2组疗效等级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5,P>0.05)。2组治疗后HAMD评分、ASHQ评分显著降低,MMSE评分、Barthwl指数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治疗后HAMD评分、ASHQ评分显著降低,MMSE评分、Barthwl指数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51、2.306、6.319、8.819,P<0.05);实验组TESS评分(2.19±0.65)显著低于对照组(3.81±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9,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9,P<0.05)。 结论 低频经颅磁刺激能显著提高儿童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调查研究
脂溢性皮炎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及影响因素调查
戴若以, 顾小红
2017, 15(2): 292-29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33
135 6
摘要:
目的 研究脂溢性皮炎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评分,并统计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主次关系。 方法 以2015年2-8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就诊的脂溢性皮炎患者314名为研究对象使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SF-36)测量HRQOL得分,并对脂溢性皮炎者的一般状况进行统计,同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逐步线性回归统计对HRQOL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SDS平均得分为51.45±9.42。研究显示无抑郁情绪占56.1%;轻度抑郁情绪占33.1%;中度抑郁情绪占7.0%;重度抑郁情绪占3.8%。不同的脂溢性皮炎病程、年龄、睡眠时间之间HRQOL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辛辣饮食、是否饮酒、是否吸烟、是否锻炼、是否治疗也会导致HRQOL得分产生差异(P<0.05)。其中病程越长、年龄越大、睡眠时间不足的脂溢性皮炎患者HRQOL得分较低;辛辣饮食、饮酒、吸烟会降低HRQOL得分,而锻炼和治疗可提高HRQOL得分。影响HRQOL评分的7个最主要因素为:治疗、SDS得分、辛辣饮食、脂溢性皮炎病程、锻炼、饮酒、睡眠时间。其中HRQOL得分与治疗、锻炼、睡眠时间呈正相关(P<0.05),与SDS得分、辛辣饮食、脂溢性皮炎病程、饮酒呈负相关(P<0.05)。 结论 脂溢性皮炎患者HRQOL不佳,部分伴发心理抑郁。应加大对心理抑郁、3年以上病程患者的关注和重视,积极给予中西医治疗,戒除辛辣饮食和饮酒,鼓励患者多运动锻炼,保证充沛的睡眠时间。
膳食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作用
牛杨, 李继, 盛金叶, 汤庆娅
2017, 15(2): 295-29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34
77 0
摘要:
目的 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膳食营养摄入状况,并探讨膳食营养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间因血糖控制不佳而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产科,并由临床营养科会诊的74例GDM孕妇(GDM组),以及同期入住我院产科的68例健康孕妇(正常组)。分别比较2组的基本资料、孕前体重指数、膳食营养摄入状况以及胎儿出生时情况。 结果 ①GDM组在年龄、总热量、脂肪、膳食纤维、钙及锌的摄入、脂肪占能百分比等指标上均低于正常组,但GDM组的孕前体重指数高于正常组,除年龄和孕前体重指数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接受膳食营养干预的GDM组与正常组相比较,娩出胎儿的出生体重、胎龄[(38.03±2.08)个月 vs. (38.86±1.96)个月]以及SGA、AGA和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剖宫产率(76.9% vs. 79.4%)、LGA(16.6% vs. 11.61%)等方面,GDM组均低于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出生时Apar评分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抢救史。 结论 GDM患者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孕前肥胖是其重要影响因素,应尽早积极开展合理有效的膳食营养干预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诊断技术研究
VTQ技术评估早期酒精性肝硬化的价值
汤晓飞, 魏琳, 刘芳, 王珊珊, 潘林, 黄斌
2017, 15(2): 298-30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35
115 0
摘要: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诊断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早期硬化的价值。 方法 采用VTQ技术对2013年5月-2015年9月于杭州市西溪医院就诊的3组154例受检者(酒精性肝病组63例、早期酒精性肝硬化组41例及健康对照组50例)进行肝脏右叶弹性检测并记录。所有患者均于检测一周后,行肝脏穿刺活检,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VTQ技术对早期酒精性肝硬化的诊断价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确定界值。 结果 对照组、酒精性肝病组及早期酒精性肝硬化组的VTQ值分别为(1.14±0.14) m/s、(1.48±0.27) m/s、(2.33±0.48) m/s。两两组间比较VTQ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VTQ技术诊断酒精性肝病早期肝硬化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5。鉴别酒精性肝病和早期硬化的VTQ界值为1.78 m/s,其诊断的敏感度(sensitivity,Se)和特异度(specificity,Sp)分别为85.7%和95.1%。 结论 VTQ技术能够定量反映肝组织的硬度,对诊断早期酒精性肝硬化有较高的价值。
老年冠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ghrelin/obestatin比值的变化及意义
严爱芬, 吴伟萍, 陈捷, 陈玉婷
2017, 15(2): 302-303,30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36
87 2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胃饥饿素(ghrelin)/肥胖抑制素(obestatin)比值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OSAHS分为冠心病合并OSAHS组(48例)和单纯冠心病组(64例),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ghrelin、obestatin水平。根据冠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积分评估冠脉病变程度,使用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确诊OSAHS。 结果 冠心病合并OSAHS组、单纯冠心病组患者的ghrelin/obestatin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冠心病合并OSAHS组患者的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OSAHS组患者的ghrelin/obestatin比值与Gensini积分、AHI呈负相关。 结论 老年冠心病合并OSAHS患者的ghrelin/obestatin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ghrelin/obestatin比值有可能作为预测老年冠心病合并OSAHS的预测指标之一。
2010-2014年杭州邵逸夫医院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分析
许毛宇, 吴胜军
2017, 15(2): 304-30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37
84 0
摘要:
目的 掌握近年来杭州邵逸夫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情况,分析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变迁,为治疗及制定预防控制其感染的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梅里埃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结合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对2010-2014年间杭州邵逸夫医院从临床分离的2 269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ESBLs的分离率、产ESBLs与非产ESBLs菌的药敏结果差异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类的大多数药物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一直很高,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5年来总体变化较小,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上升明显,但后3年趋于稳定;同时几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与酶抑制剂合剂的耐药率增长明显。2010-2014年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较高,且产ESBLs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 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5年间呈普遍增长的趋势,产ESBLs菌株较非产ESBLs菌株其耐药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在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蔡文品, 梁世周
2017, 15(2): 308-31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38
96 0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在早期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肿瘤外科住院TNM分期Ⅰ期与Ⅱ期直肠癌患者84例,同时以性别、年龄匹配的直肠良性病变与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GFBP-2,比较3组间含量的差异。比较直肠癌患者男女之间、不同年龄、不同浸润深度、不同分化程度、不同肿瘤直径、不同临床分期等IGFBP-2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血清IGFBP-2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IGFBP-2诊断Ⅰ期、Ⅱ期直肠癌敏感度与特异性。 结果 直肠癌组、直肠良性病变组、正常对照组IGFBP-2水平分别为223.7~360.9 ng/ml、158.2~199.6 ng/ml、135.6~184.5 ng/ml,直肠癌组显著高于直肠良性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P<0.05);IGFBP-2在浸润深度为T3~T4患者显著高于深度为T1~T2患者,Mann-Whitney检验Z值为2.28(P=0.02);IGFBP-2诊断直肠癌Ⅰ期、Ⅱ期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1、0.753。当IGFBP-2取值分别为197.33、242.17 ng/ml时诊断Ⅰ期与Ⅱ期直肠癌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分别为0.874、0.643和0.786、0.655。 结论 血清IGFBP-2水平可区分直肠组织早期癌变与良性病变,与癌组织浸润深度有较大关系,但应用于直肠癌早期诊断特异性偏低,临床价值有限。
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诊断
章智敬, 吴爱琴, 郑文龙, 段伟民, 付垚, 杨忠福, 曾瑞敏, 杨于兵
2017, 15(2): 311-31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39
61 0
摘要:
目的 探讨亚急性1,2-二氯乙烷(1,2-Dichloroethane,1,2-DCE)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 对2014年2月-2016年4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12例1,2-DCE中毒性脑病患者的CT、MR影像学表现及特征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 CT表现:两侧大脑半球白质区广泛性对称性密度减低,边缘模糊,皮髓质分界不清,脑回肿胀,脑沟变浅;两侧苍白球、内囊后肢、外囊及丘脑密度减低,脑干肿胀,密度减低,周围脑池受压变窄;两侧小脑齿状核斑片状密度减低。MR表现:两侧大脑皮层下弓形白质纤维区广泛性对称性"U"形T1WI低信号、T2WI、T2-FLAIR高信号,伴脑回变窄、脑沟变浅或消失,未见累及半卵圆中心区;两侧豆状核、外囊、小脑齿状核也呈条片状、小片状T1WI低信号、T2WI、T2-FLAIR高信号影。DWI序列上述病变区呈明显高信号,边界较清,ADC呈低信号。 结论 亚急性1,2-DCE中毒性脑病具有特定的发病环境和突发性头痛、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症状,MR检查比CT能更敏感地反映病变累及的部位、范围、水肿类型及严重程度,并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为临床及时、准确诊断中毒性脑病提供重要依据。
胸痛与非胸痛患者CT冠状动脉成像的对照研究
仝开军, 舒荣宝, 倪青, 何永胜, 金元贞
2017, 15(2): 314-31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40
161 0
摘要: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对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将2012年2月-2014年4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行CTCA检查的105例患者按主诉分为胸痛组和非胸痛组,回顾性比较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冠状动脉斑块阳性病例数、斑块性质、节段数目和管腔狭窄程度的差异。 结果 胸痛组56例,冠状动脉斑块阳性者45例,共176节段,其中非钙化斑块77节段、钙化斑块64节段、混合斑块35节段,0级狭窄患者11例、1级狭窄33例、2级狭窄6例、3级狭窄6例;非胸痛组49例,冠状动脉斑块阳性者23例,共69节段,其中非钙化斑块44节段、钙化斑块17节段、混合斑块8节段,0级狭窄患者26例、1级狭窄18例、2级狭窄1例、3级狭窄4例。2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P=0.07);2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P=0.52);胸痛组冠状动脉斑块阳性病例数显著高于非胸痛组(χ2=12.79,P<0.001);2组斑块性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P=0.02);2组冠状动脉斑块节段数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1,P<0.001);2组管腔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3,P<0.001)。 结论 CTCA检查显示,胸痛患者冠状动脉斑块阳性例数和节段数目、管腔狭窄程度均高于非胸痛患者,斑块性质构成也有所不同,因此CTCA对于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希木龙假丝酵母菌致新生儿真菌血症的临床特征及同源性分析
杨海蔚, 刘彩霞, 李方去, 朱敏丽, 谢微微, 杨锦红
2017, 15(2): 318-320,33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41
185 0
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儿希木龙假丝酵母菌真菌血症的临床特征及同源性,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该菌感染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4年5-10月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科15例希木龙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和病原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分离菌株由Vitek2-Compact鉴定和18S rRNA序列测定,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进行同源性分析;同时根据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对患儿周围环境、物品、器材及医护人员的手等进行采样培养。 结果 15例患儿发生希木龙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的时间为住院后12~39 d,平均 23 d;均接受中心静脉置管(PICC)。8例经伏立康唑治疗15~30 d痊愈,5例使用氟康唑20~30 d治愈,2例家属要求放弃治疗。菌株经仪器鉴定和18S rRNA序列测定确认为希木龙假丝酵母菌。RAPD分型结果显示13株菌株均为同一克隆株。从环境、物品、器械及医护人员的手等处采集的标本均未培养出希木龙假丝酵母菌,但采取积极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后未再出现类似病例。 结论 希木龙假丝酵母菌可在住院患儿间进行水平传播,引起新生儿院内交叉感染;PICC是引起新生儿希木龙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落实院内感染防控措施是关键。
医学综述
中西医防治顺铂引起化疗后恶心呕吐反应的研究进展
毛咏旻, 王一红, 谢腾, 吴坚刚, 潘峰, 李朝阳, 黄常新
2017, 15(2): 321-32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42
80 1
摘要:
化疗化疗后恶心呕吐反应(CINV)是化疗当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尤其在含有顺铂的化疗方案中,其发生率几乎达到100.0%,很多患者因为无法耐受持续的消化道反应特别是迟发性恶心呕吐而对化疗产生恐惧,甚至中断治疗,或即使坚持治疗,也因为控制不良的呕吐、进食差而发生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使疾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而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目前,根据化疗相关性呕吐的发病机制,现代医学主要采用神经递质受体拮抗剂和激素的联合使用来治疗,随着5-HT受体拮抗剂、NK-1受体拮抗剂等止吐药物的广泛应用,化疗相关性呕吐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显著降低,但迟发性恶心呕吐仍未得到良好的控制。中医学认为本病乃正气亏虚、邪气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故多采用扶正祛邪、降逆止呕之法来治疗,临床疗效明确。其中中医外治法因其副作用少、操作简单、疗效确切,逐渐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患者采用针刺、艾灸及脐疗等方法来治疗该病。中医外治法治疗胃肠道疾病己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调整脾胃功能具有良好的效果。国内外研究者对针刺等疗法的机制和临床疗效进行了大量研究,推荐针灸等外治法作为防治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补充替代疗法,本文概述了近几年来其研究进展。
中医中药研究
鲍氏前列灌肠方配合前列回春胶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陈望强, 俞佳, 丁彩飞, 胡慧敏
2017, 15(2): 325-32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43
131 1
摘要:
目的 探讨鲍氏前列灌肠方配合前列回春胶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126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回春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鲍氏前列灌肠方。观察2组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NIH-CPSI)、中医证候积分、前列腺液(EPS)中卵磷脂小体、白细胞、血清IL-1β、IL-2、IL-10变化,并统计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2组NIH-CPSI各指标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NIH-CPSI各指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卵磷脂小体、白细胞计数显著改善(P<0.05),且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IL-1β、IL-2、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IL-1β、IL-2、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9%(P<0.05)。 结论 鲍氏前列灌肠方配合前列回春胶囊可有效改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水平,治疗效果满意。
穴位埋线结合适时御邪方案对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评价及炎症的影响
王世强, 张弘, 楼黎明, 陈素珍, 黄慧贤, 邱二娟, 方英
2017, 15(2): 328-33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44
68 0
摘要: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结合适时御邪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炎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呼吸内科确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稳定期的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埋线结合适时御邪方案。治疗前后,观察患者急性加重次数、血清炎症指标(TNF-α、IL-6)、中医证候积分、生存质量BODE指数、慢阻肺评估问卷CAT变化,并统计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2组急性发作次数、血清炎症指标(TNF-α、IL-6)、中医证候积分、CAT水平和BODE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急性加重次数、血清炎症指标(TNF-α、IL-6)、中医证候积分、CAT水平和BODE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8%(P<0.05)。 结论 在西医基础上,穴位埋线结合适时御邪方案可有效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症状、体征及炎症指标,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
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医药院校涉外护理双语教学引入PBL的思考
王思婷, 李朝晖, 马秋平
2017, 15(2): 331-33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45
58 0
摘要:
目的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护理教育界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纳PBL教学模式,当前PBL在众多院校的护理教学活动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本文立足于当前的教育背景,总结PBL教学模式发展的概况,旨在探讨在医药院校的涉外护理双语教学中引入PBL模式,以期为医药院校涉外护理双语教学引入PBL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方法 以中外学者对PBL教学法的研究成果为理论与实践基础,结合涉外护理双语教学的方向和特点进行拓展与深化,致力于思考PBL教学模式在涉外护理双语教学的应用。 结果 结合当前的教育背景以及国内外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教育的现状,从学习者、学习指导者、学习工具和学习环境四方面分析了涉外护理双语教学中引入PBL模式的现存问题,探索适合医药院校需求的新型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护理双语教学PBL新模式。 结论 思考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如何立足护理学科特点,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制定师资培养方案,构建双语教材,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使护理双语教学产生宽度和厚度。
预防医学专业新生对专业认知和满意状况的差异及交互影响
范小雨, 夏彦昌, 杨双波, 陈鹏, 陈江兰, 秦星星, 孙叶盛, 龚磊, 刘红
2017, 15(2): 334-33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46
73 2
摘要:
目的 [JP2]了解湖南省某高校不同人口学资料的本科预防医学专业新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状况和满意程度差异;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专业满意得分的综合影响;探讨增强专业认知对专业满意现状的提升作用。 方法 使用自制问卷《预防医学专业认知度与满意情况的调查》连续5年调查湖南省某高校2009~2013级预防医学专业新生,有效调查316名。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资料、专业认知度、专业满意情况3个方面。采用F检验或t检验分析人口学资料单因素分别对专业认知和满意度的影响;采用拟合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的方法探讨影响专业是否满意(满意/不满意)的主要因素;专业认知和满意度的关系采用双变量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结果 预防专业新生专业认知平均得分(60.78±13.02)分,专业满意(71.86±11.02)分;2009~2013各年级新生专业认知和专业满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专业满意总体随年份显著增加;城市户籍学生专业满意高于农村学生(P<0.05);多个人口学资料对专业是否满意的影响,所拟合的回归方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5,P<0.01),尤其以年级(Exp=8.93)和户籍(Exp=7.52)因素影响明显;专业认知和满意程度密切相关(R=0.47,P<0.01)。 结论 该校预防医学专业新生对专业满意状况逐年趋好,但总体状况仍有待提高,尤其应注意农村、高年级、父母低学历、专业认知较差学生的满意状况。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认知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专业认知,提高专业满意度。
医学综合研究
宁波云医院的SWOT分析和对策研究
张静, 水黎明, 江志琴, 赖黛黛
2017, 15(2): 338-34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47
92 1
摘要:
基于云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依托,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模式,以满足群众需求为突破口,整合区域医疗资源,迅速催生了各种形式的云医院和互联网医院,对传统的实体医院在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冲击。本文着眼于考察宁波云医院的运行现状,在此基础上引入SWOT分析模型,对云医院内部环境的优势、劣势及外部条件的机会、威胁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深入了解其本身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认为宁波云医院发展是具备了放大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优化就医流程、推进分级诊疗、提高基层水平、促进自我管理、改善医患关系等优势;当前劣势主要体现在医保支付尚未对接、医疗信息部分共享、网上执业尚无依据、药械管理不够规范、检验检查无法互认;机会是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老龄化与疾病谱的改变、医疗卫生信息化基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面临威胁主要有传统观念的影响、政府监管的缺失、医疗市场的竞争、数据泄露的风险、利益格局的调整。文章通过SWOT矩阵分析,进一步提出我国首家城市云医院未来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包括坚持需求导向,深化云医院服务功能;完善政策保障,规范云医院行业标准;重构医疗生态,形成云医院利益共同体;加强行业监督,促进云医院品牌建设。
全科护理研究
ABC分析法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
雷娥, 郭莹, 桂衡, 王俊杰
2017, 15(2): 343-34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48
98 0
摘要:
目的 探讨ABC分析法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推广应用ABC分析法管理模式提供方法。 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住院患者8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0例与对照组44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管理,观察组给予ABC分析法护理管理模式,观察2组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与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的基础护理合格率(99.8%)和护理文书合格率(99.5%)高于对照组(92.6%、92.1%),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0.7%)低于对照组(7.2%),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进行调查,观察组患者对专业技术(98.45±4.08)、护理环节(98.87±3.13)、护理认知(95.34±3.98)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90.34±3.78、88.93±4.10、85.03±3.34),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病区环境的评分(95.34±3.12)与对照组(94.09±4.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随访3个月进行调查,观察组患者在生理(18.18±4.00)、心理(22.57±3.18)、社会(19.30±3.10)、环境(12.88±2.45)四个领域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16.88±4.04、17.88±3.20、16.00±2.99、10.85±2.36),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手术室护理管理中ABC分析法管理模式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正强化理论护理在骨科颈椎康复患者中的应用
赵楠, 许蕊凤, 姜宇, 赵衍斌
2017, 15(2): 346-34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49
85 2
摘要:
目的 探讨正强化理论护理在骨科颈椎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为正强化理论护理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2013年8月-2015年7月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颈椎病术后患者1 50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750例与对照组7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的基础上给予正强化理论护理干预,2组患者院内康复观察周期为2周,观察2组预后恢复情况。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康复后的疼痛评分分别为1.22±0.34和2.86±0.45,都明显低于康复前的6.89±0.26和6.91±0.45(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康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69.44±9.13和62.42±9.14,都明显高于康复前的 57.24±8.44和57.94±9.41(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康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3%和84.0%,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正强化理论护理应用于骨科颈椎康复患者,能促进颈椎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颈椎关节活动度的改善,从而有利于总体疗效的提高。
一体化护理干预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的影响
谢建美
2017, 15(2): 349-35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50
108 0
摘要:
目的 分析一体化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的应用效果,完善一体化护理干预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为以后的护理急诊抢救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绍兴市人民医院2014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共计220例。按照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2014年4-12月收治严重创伤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2015年1-8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为观察组,给予一体化护理干预。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比较2组患者抢救反应时间、抢救治疗结果和转运途中的意外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情况。 结果 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抢救反应时间中急诊停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和入院至手术时间分别为(6.86±2.08)min、(13.07±2.81)min、(7.01±1.57)min和(27.69±6.05)min,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8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64%,致残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73%,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一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抢救反应时间,改善抢救治疗结果,减少转运途中的不良事件,值得临床推广。
品管圈与戴明环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尹国华, 陶英歌, 陈磊
2017, 15(2): 352-35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51
130 0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与戴明环(PDCA循环)联合应用的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于2013年7月选取8个试点科室开展QCC活动,以PDCA循环为基础进行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后在全院推广,至2015年6月全院45个护理单元全部开展QCC活动。本研究随机选取活动前2013年1-6月住院治疗的6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随机选取活动后2015年7-12月住院治疗的6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2组患者护理质量管理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全院45个护理单元现已成立68个QCC小组,完成活动目标值设定的有65个,达标率为95.59%,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的有51个,形成长效的护理质量管理机制;开展QCC活动后全院在护理文书书写、病房管理、健康教育知晓率、护士技术操作水平方面明显高于活动前;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由活动前2.33%降至0.83%;患者满意度由活动前95.33%增至97.83%,增幅达2.50%,实施前后比较,U=3.226,P<0.05;实施QCC活动前后对2组患者护理质量管理效果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品管圈与戴明环在护理工作中的联合应用有利于增强护士的管理意识,充分发挥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并逐步改善质量管理机制,开创了护理质量管理的新局面,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应用对急诊科护理人员伤害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冯林芳, 徐芬
2017, 15(2): 355-35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52
105 1
摘要:
目的 研究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人员中的应用现状,观察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应用后护理人员伤害率的变化及调查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浙江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62例作为调查对象,男性4例,女性58例;年龄23~47岁,平均(30.1±12.6)岁;工作年限1~25年,平均(10.3±8.7)年。通过应用高危人群规避模式,记录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应用前后调查的62例急诊科护理人员所受伤害详细情况(包括受伤害程度、急诊就诊次数)、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满意度。 结果 比较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应用前后各1个月伤害事件发生情况,应用前伤害事件发生情况中一级损伤、二级损伤及言语伤害均高于应用后(P<0.05),这提示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对于急诊科伤害事件的数量有规避作用。比较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应用前后急诊就诊次数及伤害发生次数,并计算伤害率,应用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后伤害率降至9.9%,低于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应用前的伤害率26.7%(P<0.05),提示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对于急诊科伤害事件的数量有规避作用。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应用前后急诊就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情况,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应用后的总满意率为72.6%,远高于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应用前的总满意率54.8%(P<0.05)。 结论 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在急诊护理人员中的应用,有效降低伤害发生率,同时能有效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全科诊疗实践
益气活血汤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
叶海东, 胡胜利, 徐毅, 陈琼, 曹岐新
2017, 15(2): 358-36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53
78 0
摘要: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汤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腘动脉、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及血流量、血清NO(nitric oxide)、血清ET-1(endothelin-1)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中医外科治疗的老年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均4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降压、降糖、降脂、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戒烟、运动锻炼、足部保健等非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汤联合高压氧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检测2组患者腘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及血流量,并检测血清NO、ET-1水平。实验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4.3%,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腘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及血流量显著改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NO、ET-1显著改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益气活血汤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黄藤素胶囊联合抗生素+雌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炎的疗效分析
夏棣萍
2017, 15(2): 360-36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54
77 0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藤素胶囊联合抗生素+雌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将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炎患者22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114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雌孕激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藤素胶囊。观察2组临床表现、阴道B超、月经情况、血清炎症因子(TNF-α、1L-1β)及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分泌物增多患者比例(1.8%)、下腹坠痛患者比例(3.5%)、炎症患者比例(3.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5.8%、14.0%、15.8%),均P<0.05。观察组月经周期正常患者比例(94.7%)显著高于对照组(70.2%),P<0.05;治疗后,观察组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比例(3.5%)、月经量异常患者比例(7.0%)显著低于对照组(14.0%、29.8%),P<0.05。治疗后,2组TNF-α、1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TNF-α、1L-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0%)显著高于对照组(77.2%),U=2.532,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黄藤素胶囊联合抗生素+雌孕激素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月经情况及炎症因子水平,治疗效果满意。
甲状腺癌术后并发创伤性神经瘤4例分析
丁金旺, 周荣璟, 余颖萌, 楼军, 徐骁诚, 张卧, 彭友, 韩志江, 叶柳青, 罗定存
2017, 15(2): 362-36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2.055
55 1
摘要:
甲状腺癌术后并发创伤性神经瘤临床不多见,但容易与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混淆,笔者报道4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创伤性神经瘤的临床诊治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知水平,避免不必要的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