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认知行为疗法和团体游戏联合放松训练在青少年唇腭裂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

袁冯 李光早 刘姗姗 张瑞锐 曹明明 徐志慧

袁冯, 李光早, 刘姗姗, 张瑞锐, 曹明明, 徐志慧. 认知行为疗法和团体游戏联合放松训练在青少年唇腭裂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J]. 中华全科医学, 2021, 19(2): 270-27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785
引用本文: 袁冯, 李光早, 刘姗姗, 张瑞锐, 曹明明, 徐志慧. 认知行为疗法和团体游戏联合放松训练在青少年唇腭裂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J]. 中华全科医学, 2021, 19(2): 270-27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785
YUAN Feng, LI Guang-zao, LIU Shan-shan, ZHANG Rui-rui, CAO Ming-ming, XU Zhi-hui. Application of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and group games combined with relaxation training i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adolescent cleft lip and palate patients[J].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2021, 19(2): 270-27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785
Citation: YUAN Feng, LI Guang-zao, LIU Shan-shan, ZHANG Rui-rui, CAO Ming-ming, XU Zhi-hui. Application of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and group games combined with relaxation training i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adolescent cleft lip and palate patients[J].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2021, 19(2): 270-27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785

认知行为疗法和团体游戏联合放松训练在青少年唇腭裂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785
基金项目: 

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 1704a0802162

蚌埠医学院科技发展基金 BYKF1841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刘姗姗,E-mail:liushanshancan@163.com

  • 中图分类号: R726.2  R395.6

Application of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and group games combined with relaxation training i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adolescent cleft lip and palate patients

  • 摘要: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团体游戏联合放松训练在青少年唇腭裂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29例青少年唇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心理疏导及认知行为疗法、团体游戏联合放松训练的心理干预方法,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自我接纳水平和应对方式。  结果  实施干预后,观察组SCL-90评分为(192.88±24.03)分,明显低于干预前[(233.29±43.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观察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214.00±30.88)分,t=-2.072,P=0.048];在接纳自我方面,观察组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总分为(47.18±4.64)分,对照组为(36.08±3.1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64,P < 0.001);在应对方式方面,观察组积极因子分[(13.52±1.19)分]高于对照组[(10.86±1.19)分, t=5.901,P < 0.001],消极因子分[(3.36±0.84)分]低于对照组[(5.62±0.96)分,t=-6.702,P < 0.001]。  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团体游戏联合放松训练可以改善青少年唇腭裂患者心理状态;可以帮助患者以积极的方式应对困难,促进自我接纳。

     

  •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占全身先天性畸形的前5位,其患病率达1.82‰[1]。唇腭裂患者由于其发音功能及外貌的异常等,较正常同龄人更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自我概念的逐步完善,患儿更加关注自我形象[3],会因为认知偏差产生自卑、焦虑、保护性行为抑制等心理问题。随着唇腭裂序列治疗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同行认同并强调心理健康是唇腭裂治疗的最终目标。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通过改变看法和不良认知,来改变原有行为,从而达到缓解不良情绪的心理治疗方法[4],已广泛应用在精神障碍和恶性肿瘤患者中[5]。护士组织患者就某一主题进行团体互动游戏,通过游戏后患者自我表达感受及组织者的引导,有利于患者发现自己在信念、观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其人格的健康发展[6]。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是一种按顺序使机体肌肉放松的练习,可使患者放松愉快[7],已被证实能够减轻不良情绪、缓解躯体症状[8]。目前将这3种方法联合用于青少年唇腭裂患者心理干预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这3种方法联合对青少年唇腭裂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探讨其对青少年唇腭裂患者应对方式、心理状况及自我接纳程度的干预效果。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治疗的29例青少年唇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9~19岁;(2)精神及智力正常,能自主回答问题。排除标准:(1)患有唇腭裂外的其他急、慢性躯体疾病;(2)既往接受过心理干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9例分为观察组17例,对照组12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学历、唇腭裂种类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患者与监护人均知情同意。

    表  1  2组唇腭裂患者一般资料及唇腭裂种类比较(例)
    组别 例数 年龄(x±s,岁) 性别 学历 唇腭裂种类
    男性 女性 小学 初中 高中 唇裂 腭裂 唇腭裂
    观察组 17 13.29±2.41 10 7 7 7 3 3 4 10
    对照组 12 13.33±2.49 7 5 6 4 2 2 3 7
    t 0.042
    P 0.966 0.999a 0.885a 0.999a
    注:a为采用Fisher精确检验。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唇腭裂患者常规心理疏导。包括加强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介绍成功案例、鼓励患者,增加患者治疗信心。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由本科室心理小组护士(2级或3级心理咨询师)实施。患者入院后由心理小组护士热情接待,主动关心帮助患者;通过尊重、积极关注、理解等技术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形成一种密切合作的气氛后实施心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2.1   认知行为疗法

    (1) 挖掘不合理认知。通过“如何看待自己患有唇腭裂?”这一问题,鼓励大家积极的自我审查,发掘到患者的不合逻辑的认知。如:“别人看不起我,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等表层错误观念;“我就是个失败的人”等深层错误观念。(2)针对表层错误观念:护士鼓励患者询问周围人对他的评价和他的想法是否一致;同时分配患者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来验证一下是否如他所说什么事情都做不好。通过这种实际验证,患者的表层错误观念便不攻自破。(3)针对深层错误观念,护士运用语义分析技术使患者对自己做较客观的评价。如:我只是患有唇腭裂这种疾病而已。(4)实施行为矫正技术。患者由于患有唇腭裂而易引起泛化的负性情绪体验,以致对自己所有行为给予否定性的评价。①护士有意让患者回忆过去让自己感到骄傲的行为,当患者有愉悦情绪的时候,护士及时给予肯定和强化;②护士模拟一些简单的情景,如: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患者有一个舒适的座位,这时上来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站在他身边,观察患者的行为。当他有任何积极的表现,护士立刻强化,然后让他说出此时的情绪体验。通过这种方法让患者体验积极的情绪,成功的行为。帮助患者掌握如何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获得正性的情绪体验。

    1.2.2.2   团体游戏

    (1) 将患者组成内外2圈,每圈成员相对而站;听到指令后,伸出手指。伸1、2、3、4个手指分别代表“我不想和你做朋友”“我想和你做一般朋友”“我想对你有进一步的了解”“我很喜欢你,想和你成为好朋友”。(2)如果2个配对的成员伸的手指数量不一样,原地不动;如果同时伸2、3、4个手指,接下来分别向对方微笑着点点头、热情的握手并开怀一笑、热情拥抱。(3)内圈成员依次向右,直至完成外圈成员与内圈每个成员的配对。(4)游戏结束后,让每个成员分享心情和感受,护士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讨论及自我探索。

    1.2.2.3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

    在柔美的舒缓音乐背景中,患者在护士指导语的带领下,做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及全身至上而下的肌肉放松训练。每个部位的肌肉紧张保持10 s后,慢慢放松,重点体会放松的感觉。每个部位做2遍。最后是冥想。患者轻轻闭上眼睛,跟随着指导语,想象自己在海边、草原等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会放松的感觉。20 min/次,1次/d,连续5 d。

    在对患者实施干预前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慢性病儿童应对方式量表(coping with a disease,CODI)、自我接纳问卷(self-acceptance questionnaire,SAQ)进行测量。在干预结束后(术后)再次进行SCL-90、CODI、SAQ量表和问卷测量。SCL-90量表[9]共90个项目,每个项目从1~5分依次表示无症状到症状严重。总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CODI量表是德国PETERSEN C等[10]研发的,由李杨翻译及形成中文版CODI量表[11]。量表共28个条目,3个因子(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和中间状态),每个条目采用1~5分5级评分制。SAQ问卷共16个条目,2个因子(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其中第1、4、7、8、11、13、14、16条目为反向计分。量表总分及单因子分越高,表示自我接纳程度越高[12]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干预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

    干预前2组患者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干预后,2组患者SCL-90评分均有所降低(均P < 0.05),其中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表  2  2组唇腭裂患者干预前后SCL-90评分比较(x ±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观察组 17 233.29±43.88 192.88±24.03 5.900 < 0.001
    对照组 12 224.92±32.67 214.00±30.88 3.653 0.004
    t 0.560 -2.072
    P 0.580 0.048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在实施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总分、单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2组患者自身比较:总分和自我评价因子得分在术后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自我接纳因子得分在术后也均有所提高,其中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

    表  3  2组唇腭裂患者干预前后接纳自我评分比较(x ±s,分)
    组别 例数 总分 自我接纳因子 自我评价因子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17 34.47±3.78 47.18±4.64a 17.76±1.92 23.76±2.22a 16.71±2.78 23.41±3.20a
    对照组 12 34.00±2.34 36.08±3.18a 17.58±1.62 18.00±2.17 16.42±1.62 18.08±1.83a
    t 0.382 7.164 0.266 6.940 0.323 5.179
    P 0.705 < 0.001 0.792 < 0.001 0.749 < 0.001
    注:组内干预前后比较,a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在实施心理干预后,观察组积极应对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观察组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见表 4

    表  4  2组唇腭裂患者干预前后CODI评分比较(x ±s,分)
    组别 例数 积极因子 t P 消极因子 t P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17 10.41±2.45 13.52±1.19 -6.447 < 0.001 6.42±0.76 3.36±0.84 -10.510 < 0.001
    对照组 12 10.41±1.44 10.86±1.19 -1.993 0.072 6.38±0.76 5.62±0.96 2.831 0.016
    t 0.005 5.901 0.169 -6.702
    P 0.996 < 0.001 0.867 < 0.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唇腭裂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在于患者的认知偏差,患者常将平日不良情绪归因于此,从而又加大了唇腭裂对自身的负面影响,形成恶性循环[13]。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患者容易掌握,适用范围广泛的心理治疗方法。它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患者,而是调动患者自己的潜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容易被患者接受。廖锐等[14]研究发现:唇腭裂患者因明显的保护性行为抑制,不愿与人交往。开展以人际互动为主题的团体游戏,可以让患者通过体验式学习,领悟到与人交往时,要主动敞开心扉;想要别人喜欢自己,首先自己要接纳、喜欢别人。通过这种人际互动,达到自我成长的目标。CHELLEW K等[15]证实,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使皮质醇分泌明显降低,能够降低血压,调节心率和呼吸,减轻心理紧张感。通过这种身心调节,让患者体验内心平静的感觉。此方法随时可以操作,简单易行,便于患者掌握。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心理干预后,2组患者SCL-90评分都有所降低,其中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 < 0.05)。证实认知行为疗法、团体游戏联合放松训练较常规唇腭裂心理疏导更能有效改善青少年唇腭裂患者心理状态。

    接纳自我包括个体客观认识自我能力、外貌、品性并且认可[16],是个体直面各种生活境遇的心理起点[17]。帮助青少年提高自我接纳水平,有助于其提高社会适应性和完善人格[1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接纳自我总分、单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 0.001);证实认知行为疗法、团体游戏联合放松训练可以改善青少年唇腭裂患者接纳自我水平。

    应对方式是一种中介机制,是个体在应激情况下做出的认知或行为。良好的应对方式能够减轻应激情况对自身带来的伤害[16]。本研究中,观察组积极应对得分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P < 0.001);观察组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和干预前(P < 0.001)。

    在研究中,患者常见的认知偏差有:“别人看不起我,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别人不愿意与我做朋友;我的前途没有希望;我就是一个没用的人”等。通过认知行为疗法中的建议、演示、语义分析技术、行为矫正技术等纠正患者的认知偏差,并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患者强化。帮助其建立对疾病的正确看法,从而改善不良情绪及行为。

    由于疾病的同质性,采用团体干预的方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团体游戏对于组织者的要求较高,尤其是游戏的解说和意义生成等。这就要求组织者,要有良好的亲和力,敏锐的观察力和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疗法、团体游戏联合放松训练不仅可以改善青少年唇腭裂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而且还可以帮助患者以积极的方式应对困难,提升自信心,促进自我接纳。对于出院后长期心理干预方式和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利益冲突   无

  • 表  1  2组唇腭裂患者一般资料及唇腭裂种类比较(例)

    组别 例数 年龄(x±s,岁) 性别 学历 唇腭裂种类
    男性 女性 小学 初中 高中 唇裂 腭裂 唇腭裂
    观察组 17 13.29±2.41 10 7 7 7 3 3 4 10
    对照组 12 13.33±2.49 7 5 6 4 2 2 3 7
    t 0.042
    P 0.966 0.999a 0.885a 0.999a
    注:a为采用Fisher精确检验。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唇腭裂患者干预前后SCL-90评分比较(x ±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观察组 17 233.29±43.88 192.88±24.03 5.900 < 0.001
    对照组 12 224.92±32.67 214.00±30.88 3.653 0.004
    t 0.560 -2.072
    P 0.580 0.048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组唇腭裂患者干预前后接纳自我评分比较(x ±s,分)

    组别 例数 总分 自我接纳因子 自我评价因子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17 34.47±3.78 47.18±4.64a 17.76±1.92 23.76±2.22a 16.71±2.78 23.41±3.20a
    对照组 12 34.00±2.34 36.08±3.18a 17.58±1.62 18.00±2.17 16.42±1.62 18.08±1.83a
    t 0.382 7.164 0.266 6.940 0.323 5.179
    P 0.705 < 0.001 0.792 < 0.001 0.749 < 0.001
    注:组内干预前后比较,a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4  2组唇腭裂患者干预前后CODI评分比较(x ±s,分)

    组别 例数 积极因子 t P 消极因子 t P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17 10.41±2.45 13.52±1.19 -6.447 < 0.001 6.42±0.76 3.36±0.84 -10.510 < 0.001
    对照组 12 10.41±1.44 10.86±1.19 -1.993 0.072 6.38±0.76 5.62±0.96 2.831 0.016
    t 0.005 5.901 0.169 -6.702
    P 0.996 < 0.001 0.867 < 0.001
    下载: 导出CSV
  • [1] 邱蔚六.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345-392.
    [2] 蒋常委, 王鹏来, 张新风, 等. 认知行为疗法对青少年唇腭裂患者的对照研究[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6, 3(13): 60-62. doi: 10.3969/j.issn.2095-7882.2016.13.037
    [3] 孙振军, 杜勤, 梁爽, 等. 序列治疗理念下唇腭裂患儿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探究[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 33(2): 219-22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NLX202002019.htm
    [4] BECK A T. Cognitive therapy and emotional disorders[M]. New York: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1985: 10-50.
    [5] 王磊, 王雪瑞, 张春明, 等. 认知行为疗法在喉癌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研究, 2019, 33(22): 3945-394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XHZ201922027.htm
    [6] 华祯, 赵晓红. 语言沟通联合团体游戏对小儿哮喘患儿心理应对能力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 27(12): 1820-182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KXL201912016.htm
    [7] 王欣, 高婕.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在甲状腺全切除术后低钙血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 2019, 34(2): 115-11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FSJX201902004.htm
    [8] 鞠珊, 欧阳艳琼, 王晓惠.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在护理领域的应用进展[J]. 护理学杂志, 2017, 32(13): 95-98. 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7.13.095
    [9] 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146-219.
    [10] PETERSEN C, SCHMIDT S, BULLINGER M, et al. Brief report: development and pilot testing of a coping questionnaire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chronic health conditions[J]. J Pediatr Psychol, 2004, 29(8): 635-640. doi: 10.1093/jpepsy/jsh066
    [11] 李杨, 魏珉. 慢性病儿童应对方式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2): 180-182.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08.02.036
    [12] 丛中, 高文凤. 自我接纳问卷的编制与信度效度检验[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999, 8(1): 20-2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XX199901008.htm
    [13] DAK-ALBAB R J, DASHASH M A. The influence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on 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Syrian children with cleft lip, or palate, or both[J]. Saudi Med J, 2013, 34(2): 181-186. http://services.rmh.med.sa/index.php/smj/article/download/936/361
    [14] 廖锐, 郑谦, 石冰, 等. 青少年唇腭裂患者自我意识心理特征的初步研究[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6, 24(3): 217-220. doi: 10.3321/j.issn:1000-1182.2006.03.007
    [15] CHELLEW K, EVANS P, FORNES-VIVES J, et al. The effect of progressive muscle relaxtion on daily cortisol secretion[J]. Stress, 2015, 18(5): 538-544. doi: 10.3109/10253890.2015.1053454
    [16] 熊玫. 警校大学生应对方式与自我接纳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0, 28(2): 263-26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KXL202002024.htm
    [17] 张贝拉. 自我的接纳与反思——论自我意识及其意义[J]. 北方论丛, 2011(2): 135-13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BFLC201102031.htm
    [18] 闫明, 吴亚子.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我接纳的干预效果[J]. 中国学校卫生, 2020, 41(2): 298-30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IWS202002040.htm
  • 期刊类型引用(15)

    1. 张静,韩晓军,牛国超. 基于微笑行动的语言训练对唇腭裂患儿心理压力和颌面部美观度的影响. 中国美容医学. 2025(02): 62-65 . 百度学术
    2. 袁柏苓. 认知行为干预对唇腭裂患儿的影响.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4(02): 47-49 . 百度学术
    3. 田琪,周娜,李艳. 基于游戏的认知行为干预对膝关节损伤患儿CT图像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4(03): 92-95 . 百度学术
    4. 丽扎·满苏尔,罗晓. 氟伏沙明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疗效观察. 临床研究. 2024(06): 72-75 . 百度学术
    5. 宋博,高新. 放松训练结合团体心理治疗对青少年抑郁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探究. 心理月刊. 2024(09): 128-130 . 百度学术
    6. 李霞,杨浩然,张小宁. 基于中医认知疗法的放松训练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 2024(03): 43-45 . 百度学术
    7. 董芳,董乐莲,范海霞.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心理指导在强迫思维症状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心理月刊. 2023(08): 14-16 . 百度学术
    8. 郑梅,马艳梅,王国俊. 放松训练联合预防性镇痛对胃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医药论坛杂志. 2023(14): 27-30+35 . 百度学术
    9. 吴贤慧,冯琴,孙学兰. 专科护士主导的可视化健康教育在唇腭裂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美容医学. 2023(12): 172-175 . 百度学术
    10. 郝英双,董阳阳. 团体游戏辅导方案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学龄期肾病综合征患儿应对方式、焦虑程度及行为问题的影响. 妇儿健康导刊. 2023(19): 190-192 . 百度学术
    11. 孟洪玮,沙呈姣,尹淑静,宫学慧. 心理分级护理联合放松训练对冠心病择期手术患者希望水平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30): 74-77 . 百度学术
    12. 刘越,袁桂敏,刘楠楠. 团体心理行为干预模式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19): 2629-2633 . 百度学术
    13. 张敏,刘君红,吴振杰. 基于循证的预见性护理模式对唇腭裂患儿术后恢复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中国美容医学. 2022(09): 175-178 . 百度学术
    14. 周娟,黎晓静,刘莹,黄敏,彭湘粤. 回授法联合家长协同健康教育对唇腭裂手术患儿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22(22): 76-78 . 百度学术
    15. 杨艳.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青少年双相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应对方式及家庭功能的影响. 中华全科医学. 2021(10): 1669-1672+1692 . 本站查看

    其他类型引用(3)

  • 加载中
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18
  • HTML全文浏览量:  191
  • PDF下载量:  2
  • 被引次数: 18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7-16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2-1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