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20卷  第6期

专家论坛
以“SOAP问诊”和“六经辨证”为核心的中医全科规范化诊疗体系建设与探索
原理, 黄哲, 李炜, 原爱红
2022, 20(6): 903-90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484
452 13
摘要:
中医全科医学在教学方面已初现成果,而与之相关联的毕业后在社区医院和综合医院从事中医全科事业的医务人员应如何寻求所在学科的特色发展和个人职业生涯的长效发展等临床实践问题,还存在诸多困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全科医学科作为上海市首批中医全科教学基地,已建科4年,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初步探索出一条极具特色的学科发展道路。本文通过整理分析其实践经验,总结出包括理论设计、临床实践、取得成效、问题不足、下一步发展方向等5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理论设计是以“SOAP问诊”和“六经辨证”为核心的中医全科规范化诊疗体系;临床实践则介绍了本研究所在单位临床服务流程和各个环节技术与服务操作内涵;取得成效主要从患者数量变化、患者地理位置分布变化、患者诊疗疗程变化3个方面展示服务逐步深入性和成长性;问题不足主要包括学科原始创新技术和学科理念传播2个方面;下一步发展将重点关注借助理论来加速实践探索,并寻找到3个理论模型重点突破影响力建设、原创性技术研发、医教研互动3个方面。
全科医学讲堂—“国外全科医学介绍”
英国全科医疗中的医患关系(续完)
RodgerCharlton, 毛婧, 刘曼玲
2022, 20(6): 908-909.
250 8
摘要:
全科医学论著
祛瘀化痰法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马守亮, 杨文明, 韩冰, 李悦悦, 许志豪, 宋成玮, 韩辉
2022, 20(6): 910-91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485
352 2
摘要:
  目的  观察祛瘀化痰法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住院的痰瘀互结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60例资料,将60例痰瘀互结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神经功能积分和临床疗效以及24 h尿铜情况。  结果  治疗2个疗程末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25.63±9.06)分、(57.13±12.03)分]均低于治疗前[(64.03±11.41)分、(66.40±13.27)分,均P<0.05],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末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93.3% vs. 70.0%, χ2=5.455,P=0.020);治疗2个疗程末治疗组和对照组24 h尿铜[(1 690.40±369.90)μg/24 h、(1 376.75±311.91)μg/24 h]均高于治疗前[(202.33±38.11)μg/24 h、(206.66±38.38)μg/24 h,均P<0.01],治疗组治疗后尿铜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  结论  祛瘀化痰法能明显改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不同程度血管关联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分析
郭燕, 王立奎, 朱本藩, 毛煜
2022, 20(6): 914-91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486
282 16
摘要:
  目的  观察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治疗不同程度血管关联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2015年9月—2020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包括32例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无关联患者(A组),40例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密切相关患者(B组)和29例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患者(C组)。3组均行CT引导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观察并比较3组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的VAS评分、生活质量、卡马西平使用剂量、治疗优良率。  结果  3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时间/交互=125.402, 261.255, 20.994;均P < 0.05);3组患者卡马西平使用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时间/交互=126.065, 266.616, 15.125;均P < 0.05)。A组VAS评分和卡马西平使用剂量低于B组、C组(均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手术后VAS评分、卡马西平使用剂量较手术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3组患者手术后生活质量明显升高(均P<0.05)。3组患者术后12个月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0.63%、82.50%、86.21%。  结论  CT引导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可明显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血管神经关联影响手术效果。
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下腹膜外前列腺癌根治术双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黄泽海, 黄晓敏, 陈泽荣, 王子明, 陈克力
2022, 20(6): 919-92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487
344 7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2D腹腔镜下与3D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泌尿外科及广东省人民医院2个中心泌尿外科2015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期间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共12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所采用的腔镜方式不同,分为3D腹腔镜组(40例)和2D腹腔镜组(82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2D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组(2D腹腔镜组)和3D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组(3D腹腔镜组)患者根据年龄、BMI、前列腺体积、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等进行匹配后2组各纳入40例。对匹配成功的患者采用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OL)、勃起功能国际问卷-5(IIEF-5)进一步随访,分析2种手术方式效果差异,对比分析2种手术方式安全性。  结果  3D腹腔镜组比2D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2.3(2.0, 3.0)h vs. 3.0(2.3, 4.0)h, P=0.023],出血量更少[50.0(50.0, 137.5)mL vs. 275.0(112.5, 337.5) mL, P<0.001];但2组切缘阳性率、尿漏率、尿控恢复率、性功能恢复及无生化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3D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可获得更好视野,减少手术时间、出血量。但2组远期随访切缘阳性率、尿控恢复率、性功能恢复及生化复发率等方面手术效果相近。
内镜下激光治疗重度良性中心气道狭窄疗效分析
李梦怡, 宫蓓蕾, 李伟, 沈圆兵, 武静, 许园园, 张雅婷, 陈余清
2022, 20(6): 923-92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488
237 5
摘要:
  目的  良性疤痕增生性中心气道狭窄病因复杂、治疗存在挑战,本文探讨内镜下激光治疗疤痕增生性气道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21年9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呼吸内镜激光治疗的良性疤痕增生性中心气道狭窄患者23例,回顾性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价患者气道通畅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动态评估治疗的有效性,监测并发症评估安全性。  结果  患者年龄为(57.43±10.85)岁,男女比例为1.87 5∶ 1。既往气管切开术后是狭窄最常见的原因(56.5%),其次是气管插管(43.5%)。内镜下激光治疗23例(23/23,100.0%)患者症状均好转,气道通畅,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SF-36评分[(107.02±10.72)分]显著高于术前[(70.34±6.17)分,t=19.877, P < 0.001],mMRC显著下降(P < 0.001)。操作激光过程中和治疗后近期未观察到并发症。23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60个月,平均14.3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8.0(4.0,23.0)个月。17例(17/23,73.9%)患者在随访中出现再狭窄,其中12例(12/17,70.6%)需再次介入治疗。  结论  内镜下激光消融良性疤痕增生性中心气道狭窄安全有效,表现为患者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善,尤其适用于危急重症患者。
氨甲环酸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脊柱手术出血的影响
杨惠鸿, 闫磊, 徐桂萍
2022, 20(6): 927-93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489
273 3
摘要:
  目的  探究氨甲环酸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脊柱手术出血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择期脊柱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组)、氨甲环酸组(TXA组)、氨甲环酸联合控制性降压组(TXA+CH组),各40例。S组切皮即刻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2 mL/kg,术中以0.1 mL/(kg·h)的速率泵注至术毕。TXA组注射氨甲环酸20 mg/kg,术中以10 mg/(kg·h)的速率泵注至术毕。TXA+CH组在TXA组基础上,泵注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至主要手术完成。记录术前、术后1 d的各项指标及术后1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  结果  与S组相比,TXA组和TXA+CH组术中出血量[(434.2±73.4) mL vs. (287.6±73.6) mL vs. (236.2±59.4) mL]、术后24小时引流量[110.0(91.3, 145.0) mL vs. 77.5(60.0, 95.0) mL vs. 60.0(50.0, 70.0) mL]、术中视野质量评分[(3.3±0.5)分vs. (2.4±0.5)分vs. (2.2±0.4)分]、住院时间[8.5(7.0, 15.0) d vs.6.5(5.0, 9.0) d vs. 6.0(5.0, 7.8)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XA组相比,TXA+CH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视野质量评分降低(均P<0.05),术后24小时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术前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 3组患者RBC、Hb、H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3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结论  氨甲环酸可以减少脊柱手术出血量,而且联合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更佳。
超声引导硬膜外导管个体化长度置管用于分娩镇痛效果观察
王广龙, 张从利, 殷凤伟, 张运淳
2022, 20(6): 931-93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490
224 2
摘要: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硬膜外导管个体化长度置管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行分娩镇痛的100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超声组,每组50例。常规组硬膜外导管置入4 cm, 超声组硬膜外导管置入L2椎体长度。记录2组硬膜外注药后15 min麻醉平面阻滞范围; 泵运行后30、60、90 min VAS评分;导管不良反应;局麻药用量;泵按压次数;产妇分娩方式;新生儿1 min、2 min Apgar评分;产妇不良反应。  结果  超声组麻醉平面阻滞范围为(5.24±1.89)个节段,高于常规组的(4.26±1.86)个节段(P < 0.05);超声组泵运行后30、60、90 min VAS评分为(4.38±1.74)分、(3.52±1.92)分、(3.28±1.88)分,均低于常规组的(5.50±2.10)分、(4.46±1.98)分、(4.30±1.91)分(均P < 0.05);超声组导管不良反应、局麻药用量、泵按压次数分别为10.0%、(21.96±12.01)mL、(3.48±1.88)次,均小于常规组的64.0%、(38.14±9.10)mL、(4.38±1.74)次(均P < 0.05), 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超声引导硬膜外导个体化长度置管用于分娩镇痛能减少局麻药用量,降低导管不良反应,不影响母婴结局,减少泵按压次数,镇痛效果好。
床旁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在重症肺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刘善青, 王楠, 张妍蓓
2022, 20(6): 934-93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491
351 6
摘要:
  目的  探讨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机械通气、吸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炎症指标及操作安全性。  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2.054, P=0.040)。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113.88±17.52)mm Hg vs. (91.36±16.70)mm Hg,P<0.001,1 mm Hg=0.133 kPa]和氧合指数[(308.42±55.25)mm Hg vs. (258.43±64.02)mm Hg,P=0.012]更高,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4.33±3.92)mm Hg vs. (37.37±2.72)mm Hg,P=0.007]更低。观察组的白细胞计数[(7.42±1.82)×109/L]、超敏C反应蛋白[22.43(11.66,31.02)mg/L]、降钙素原[0.32(0.14, 0.44) ng/mL]均低于对照组[(9.66±2.57)×109/L,44.79(16.03,87.01)mg/L,0.73(0.17, 2.29)ng/mL,均P<0.05]。观察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操作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操作安全,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对肺部感染控制疗效显著。
含10-甲基丙烯酰氧癸二氢磷酸酯粘接剂对氧化锆陶瓷与树脂水门汀粘接强度和边缘封闭的影响
刘芳, 谢小飞, 张容秀, 徐丽, 高益林, 李建成
2022, 20(6): 937-94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492
228 4
摘要:
  目的  研究含10-甲基丙烯酰氧癸二氢磷酸酯(MDP)的粘接剂对提高氧化锆陶瓷和树脂水门汀之间的粘接性和密封性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分为体外实验和临床实验两部分。体外测试制作80块氧化锆陶瓷试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个试件,其中常规组试件喷砂后直接将氧化锆陶瓷和树脂水门汀粘接,实验组试件喷砂后则使用含有MDP的粘接剂处理后再和树脂水门汀粘接。选择2018年1—12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完成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后行氧化锆陶瓷全冠修复治疗的80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临床操作和体外测试方法一致。体外实验比较2组试件粘接强度、边缘封闭性,临床实验比较患者满意度。  结果  冷热循环前,实验组试件粘接强度[(20.35±0.59)MPa]明显大于常规组[(16.03±0.51)MPa,P<0.01];冷热循环处理后,实验组与常规组试件粘接强度均有明显下降(P<0.01),但实验组下降幅度小于常规组。通过甲基蓝溶液处理后,实验组试件断面渗漏程度[(0.63±0.01)μm]显著小于常规组[(1.34±0.02)μm,P<0.01]。实验组患者总满意率(90.00%)高于常规组(72.50%,P<0.05)。  结论  氧化锆陶瓷和树脂水门汀粘接时使用含MDP的粘接剂可有效提升粘接强度,增强粘接边缘密封性,从而提高氧化锆陶瓷使用寿命以及患者粘接满意度,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联合静脉通畅度评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中的应用价值
朱威, 卢冉, 余朝文, 聂中林, 陈世远, 宋涛
2022, 20(6): 941-94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493
466 5
摘要:
  目的  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行置管溶栓(CDT)过程中监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静脉通畅度评分的变化,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被确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3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抗凝、置管溶栓等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测量并记录术前1 d、术后每天监测2次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至术后7 d,计算置管溶栓术前1 d、术后3 d、术后7 d的静脉通畅度评分。  结果  37例患者在行置管溶栓过程中均未出现呼吸困难、咯血、胸痛等肺栓塞症状。本治疗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腘窝穿刺点出血,1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未予特殊处理,均未出现严重出血等并发症。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行置管溶栓过程中,D-二聚体平均值在DVT溶栓过程中先呈升高趋势,在术后2 d达最高水平,最高值为77.4 mg/L,此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纤维蛋白原平均值在置管溶栓过程中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术后3 d静脉通畅度评分为(3.7±0.9)分,术后7 d通畅度评分为(2.4±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过程中,D-二聚体可以作为监测溶栓时间及治疗效果的指标,纤维蛋白原可以作为监测停止溶栓和出血情况的指标,静脉通畅度评分的变化可以作为血栓清除的指标。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对心跳骤停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姚锐, 姬晓伟, 钟磊, 王海丽, 谢波
2022, 20(6): 944-94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494
238 14
摘要:
  目的  探讨入ICU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预测心跳骤停(CA)患者死亡率的价值。  方法  本研究是采用最新版本的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Ⅲ v1.4)进行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01年6月—2012年10月首次进入ICU的成人CA患者(≥18岁),并由相关资质人员提取临床数据。主要结局指标为ICU、28天全因死亡率。依据三分位数法将NLR分成3组, 即 < 7.00、7.00~13.60和≥13.60组。比较3组间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运用Kaplan-Meier法绘制28天累积生存率曲线,并用log-rank分析加以检验。同时,建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模型,以分析CA患者28天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593例成人CA患者,其中ICU住院期间、28天CA患者全因死亡率分别为34.74%和46.37%。各组CA患者间NLR、SOFA评分、碱剩余、白细胞、血小板和28天全因死亡率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M生存曲线示3组CA患者28天累计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5.900,P=0.052)。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增高的NLR(≥13.60)是CA患者28天全因死亡率的危险因素。即使在控制了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模型仍支持这一结果。  结论  NLR的升高(≥13.60)与CA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其是此类患者28天全因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NLR可作为一种新型的临床生物标志物,监测NLR的变化在评估CA患者预后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乙酰肝素酶、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及其意义
戴思远, 蒋婕, 韩瑞, 徐锦程
2022, 20(6): 948-95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495
401 7
摘要:
  目的  研究乙酰肝素酶(HPA)、上皮标记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间质标记物N-钙黏蛋白(N-cadher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3种蛋白与OSCC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PA、E-cadherin、N-cadherin蛋白在46例OSCC组织和15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中的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3种蛋白在OSCC中的表达情况,并检测其与OSCC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再通过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影响因素,同时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对三者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HPA在O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9%,而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中则均为阴性表达(P<0.001)。OSCC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中E-cadherin(56.5% vs. 93.3%)、N-cadherin(47.8% vs. 13.3%)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HPA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与HPA阳性表达有关。HPA和E-cadherin表达存在负相关性(r=-0.321,P<0.05),而与N-cadherin的表达存在正相关性(r=0.371,P<0.05)。  结论  HPA在OSCC组织中高表达,同时与OSCC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HPA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与N-cadherin的表达呈正相关,因此HPA的表达可促进OSCC的侵袭和转移,这种促进作用可能是通过HPA诱导OSCC组织发生了上皮间质转化(EMT)而实现的。
不同时间间隔的肝动脉化疗栓塞和射频消融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预后分析
应希慧, 赖林强, 陈丽, 杨宏远, 纪建松, 涂建飞
2022, 20(6): 952-95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496
290 5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间隔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HCC)的效果。  方法  回顾浙江大学丽水医院介入诊疗中心2012年2月—2017年12月99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TACE和RFA序贯治疗。根据TACE和RFA的治疗间隔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A组(0~5 d,30例)、B组(6~22 d,54例)和C组(>22 d,15例)。使用递归分割法选择最合适的TACE-RFA间期阈值,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S),次要研究终点为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FS)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  结果  末次随访时间为2020年12月30日。分析结果显示较长的TACE-RFA时间间隔与较差的OS相关:A组vs. B组,P=0.694;A组vs. C组,P=0.037;B组vs. C组,P=0.023。C组15例患者中,73.3%(11/15)的患者死亡。3组中位OS分别为32.3、34.1和23.2个月。  结论  TACE和RFA序贯时间间隔与患者预后有关,较短的时间间隔可以提高中晚期HCC患者的OS和PFS,但最佳的时间间隔仍需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确认。
全科临床研究
前内侧入路拉力钉固定并自体骨植骨治疗陈旧性内踝骨折的疗效
韩俊柱, 朱勋兵, 张仲传, 徐文弟, 王旭东
2022, 20(6): 956-95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497
242 5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前内侧入路拉力钉固定并自体骨植骨治疗陈旧性内踝骨折的疗效,为此类临床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陈旧性内踝骨折患者9例,均为扭伤所致,术前曾行时间不等的非手术治疗,病程为43~128(83.0±34.6)d。采用前内侧入路切开复位拉力螺钉固定并自体松质骨植骨治疗,3例伴三角韧带损伤者加用带线锚钉修复。术后观测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并发症,测量并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内踝间隙宽度及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评价其疗效。  结果  9例患者随访12~36(24.7±7.6)个月,术后3~5(3.8±0.7)个月骨折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踝关节不稳或创伤性关节炎。末次随访时,内踝间隙宽度由(4.4±0.9)mm缩小至(2.4±0.3)mm,AOFAS评分由(47.3±6.2)分升高至(93.4±9.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依据AOFAS评分,优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88.9%。  结论  前内侧入路拉力钉固定并自体骨植骨治疗陈旧性内踝骨折,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足踝功能恢复良好。
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吴开琴, 程晶晶, 卢伟伟, 陈丹
2022, 20(6): 960-96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498
488 10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状况、影响因素及相关干预措施。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1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20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出现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A组, 91例)和非感染组(B组, 116例)。结合患者人口学资料、病史、病情探讨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果  脑出血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占比43.96%(91/207)。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1.102, 95%CI: 1.006~2.135)、COPD病史(OR=2.679, 95%CI: 1.085~6.678)、糖尿病史(OR=3.175, 95%CI: 2.170~4.156)、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OR=4.500, 95%CI: 3.189~5.865)、手术治疗(OR=8.282, 95%CI: 1.182~31.483)、低蛋白血症(OR=3.864, 95%CI: 1.170~6.696)是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 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COPD病史、GCS评分较低、手术治疗及低蛋白血症等因素能独立影响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加强干预, 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降低病死率。
合并胫骨平台骨折的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情况及韧带损伤与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相关性分析
颜峰, 喻灿明, 丁志清, 刘利
2022, 20(6): 964-96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499
257 3
摘要:
  目的  分析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情况以及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和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相关性, 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月台州市中医院诊治的62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分析其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情况, 运用Schatzker分型法、AO分型法、Duparc分型法进行胫骨平台骨折分型, 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和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相关性。  结果  前交叉韧带损伤(ACL)、后交叉韧带损伤(PCL)、内侧副韧带损伤(MCL)、后外侧角损伤(PLC)、ACL+PCL、ACL+MCL、ACL+PLC、PCL+MCL、PCL+PLC、MCL+PLC的发生率分别为30.65%、8.06%、12.90%、27.42%、1.61%、3.23%、8.06%、1.61%、3.23%、3.23%。Schatzker分型中, Ⅰ~Ⅵ型分别为12、12、4、23、7、4例; AO分型中, B型、C型分别为33、29例; Duparc分型中, 外侧平台骨折、内侧平台骨折、双平台骨折、髁间嵴骨折、后内侧骨折分别为16、15、7、13、11例。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 Schatzker、AO分型与ACL、MCL、PLC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Duparc分型与MCL、PLC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结论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合并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和胫骨平台骨折的Schatzker、AO、Duparc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吲哚美辛对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后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的影响
杨清峰, 王华冠, 韩亮, 雷家才, 黄海涛, 燕善军
2022, 20(6): 967-96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500
229 2
摘要:
  目的  探讨吲哚美辛栓纳肛对预防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PEP)可能的细胞学机制。  方法  选择2017年3-10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拟行ERCP术的患者4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0例, 分别检测2组患者ERCP术前及术后12 h外周静脉血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型(Th17)及Treg/Th17值。  结果  对照组: 术前Treg、Th17、Treg/Th17分别为2.94(1.52, 3.71)%、1.42(0.87, 4.47)%、1.57(0.69, 2.88), 术后分别为1.92(1.22, 3.25)%、2.02(1.12, 4.93)%、0.77(0.37, 1.75), 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 术前Treg、Th17、Treg/Th17分别为1.57(0.97, 2.37)%、1.92(1.27, 3.05)%、0.74(0.39, 2.28);术后分别为1.63(1.03, 1.86)%、2.26(1.36, 3.65)%、0.65(0.38, 1.64), 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除术前Tre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Z=-2.259, P=0.024), 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吲哚美辛栓纳肛预防ERCP术后PEP可能机制是维持Treg、Th17细胞免疫平衡, 使ERCP术后早期的炎症反应得到控制。
悬吊免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研究
肖卫星, 周海军, 陈炳荣, 郁盛诚, 周君
2022, 20(6): 970-97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501
289 3
摘要:
  目的  探讨悬吊免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2月于嘉兴市中医院普外科就诊的年龄为1~12岁的72例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纳入3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 观察组采用悬吊免气腹腹腔镜手术, 观察2组患儿的术后疼痛评分优良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复发率以及应激指标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571, P=0.033)。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所缩短[(13.63±3.66) min vs.(16.25±2.17) min, (3.38±0.65) d vs.(4.06±0.23) d, 均P < 0.01]。术后观察组患儿的皮质醇、IL-6、IL-10水平以及TNF-α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2组患儿术后3个月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  结论  应用悬吊免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 减轻患儿术后疼痛程度, 降低应激反应, 值得应用和推广。
慢病防治研究
简体中文版慢性病TBQ汉化及信效度研究
林恺, 郭丽红, 黄周红, 陈永松
2022, 20(6): 974-97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502
424 18
摘要:
  目的  针对我国治疗负担研究刚起步, 临床研究缺乏治疗负担评价工具的问题, 引进和汉化治疗负担问卷(treatment burden questionnaire, TBQ), 并在临床进行验证性研究。  方法  按照自评量表测试的跨文化翻译过程指南对源量表进行翻译、跨文化调适和临床验证。于2020年6-11月选取粤东地区住院和社区卫生中心治疗的慢性病患者352例为研究对象, 开展信效度检验。采用Cronbach's α系数、折半信度系数值和重测信度进行信度检验。通过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收敛效度进行效度检验。  结果  简体中文版TBQ的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1, 折半信度系数为0.87, 二周重测信度为0.80。内容效度指数(content validity index, CVI)为0.80~1.00;球形检验值为2 466.45(P < 0.01), Kaiser Meyer Olkin (KMO)测量值为0.91(>0.80);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提取的3个公因子方差解释率分别是23.14%、20.89%、16.37%, 并解释了总方差的60.40%。收敛效度分析显示, 中文版TBQ总分值与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共病数量以及健康状况均存在密切相关。  结论  简体中文版慢性病TBQ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便捷易懂, 可接受度良好, 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的慢病、共病患者治疗负担评价及研究。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郭佳佳, 马胜银, 刘莉华, 高军, 宫峰
2022, 20(6): 978-98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503
299 6
摘要: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血液透析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心血管疾病将其分为心血管并发症组(74例)和无心血管并发症组(52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相关检查指标的差异, 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与无心血管并发症组比较, 心血管并发症组年龄、透析龄、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较高, 而前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镁水平较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大、透析龄长、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高水平的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白介素-6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41, P=0.029;OR=2.212, P=0.019;OR=1.384, P=0.030;OR=5.056, P < 0.001;OR=3.163, P=0.013;OR=3.802, P=0.009)。  结论  年龄大、透析龄长、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高水平的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白介素-6可能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妇幼卫生研究
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
张广磊, 张平, 冯学会, 段瑞, 范会敏, 程峰, 胡军, 李仁虎
2022, 20(6): 982-98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504
385 3
摘要:
  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20年1-10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90例,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 年龄1~8岁,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骶管组(D组), 每组45例, D组在全麻插管后进行骶管穿刺, 穿刺成功后均注射0.2%罗哌卡因1 mL/kg, C组不行骶管阻滞。同时对2组患儿进行麻醉深度监测Narcotrend指数维持在C2~D1(69~47), 记录2组患儿麻醉前、骶管阻滞后5 min、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时、拔管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 拔管时、术后4、8、12、16及24 h婴幼儿疼痛评分(FLACC), 患儿术后躁动评分及躁动发生率, 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C组比较, D组患儿术后在拔管时[(3.75±0.71)分vs.(5.84±0.97)分]、术后4 h[(3.02±0.50)分vs.(4.88±0.71)分]、8 h[(2.91±0.36)分vs.(4.53±0.75)分]时的FLACC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均P < 0.05);苏醒时躁动评分[(2.44±0.54)分]明显低于C组[(3.29±0.69)分], 躁动发生率(6.67%)低于C组(22.22%, 均P < 0.05);2组患儿一般情况、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心率、MAP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骶管阻滞可以有效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加快术后康复。
益肾祛瘀方辅助西药治疗先兆流产伴宫腔积血的疗效及对超声指标的影响
钱艳清, 孙云
2022, 20(6): 986-98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505
207 3
摘要:
  目的  研究益肾祛瘀方治疗先兆流产伴宫腔积血的疗效,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温州市中医院治疗的先兆流产伴宫腔积血患者126例, 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西医组(63例)和联合组(63例)。西医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地屈孕酮治疗, 联合组患者加用益肾祛瘀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超声指标、妊娠结局、性激素、糖类抗原125及炎性因子水平。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主症积分和次症积分均明显下降, 联合组低于西医组(均P < 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超声指标均明显改善, 联合组患者的子宫螺旋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水平高于西医组, 阻力指数低于西医组(均P < 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性激素和糖类抗原125水平均明显改善, 联合组患者的孕酮、雌二醇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高于西医组, 糖类抗原125水平低于西医组(均P < 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改善, 联合组患者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2水平低于西医组(均P < 0.05)。联合组保胎成功率为93.65%, 西医组仅为80.95%(P < 0.05)。  结论  益肾祛瘀方辅助西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先兆流产伴宫腔积血患者的临床症状, 调节血清性激素和Th1/Th2细胞因子水平, 改善子宫动脉供血, 降低糖类抗原125水平, 保胎成功率更高。
异甘草酸镁对无黄疸型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及CMV-DNA的影响
王红, 郭岸英
2022, 20(6): 990-99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506
252 3
摘要:
  目的  研究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无黄疸型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及巨细胞病毒DNA (CMV-DNA)的影响。  方法  选取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童消化科2017年8月-2020年6月间收治的无黄疸型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患儿60例,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静滴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 观察组患儿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 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及CMV-DNA拷贝数, 同时比较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外周血ALT、AST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8.05±12.53) U/L vs.(72.34±20.60) U/L、(46.90±16.54) U/L vs.(81.35±22.36) U/L、(51.67±13.85) U/L vs.(80.21±16.39) U/L, t=5.518、6.784、7.285, 均P < 0.001], CD3+和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 0.001), CD4+和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 0.001), CMV-DNA拷贝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01);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13.3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8)。  结论  异甘草酸镁对无黄疸型CMV肝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 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促进患儿肝功能恢复, 且治疗不良反应少。
2020—2021年芜湖市某三甲医院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
方续兰, 汪丙松, 李振, 兰挺
2022, 20(6): 993-99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507
300 7
摘要:
  目的  分析2020-2021年芜湖市某三甲医院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 为本市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20年1月-2021年12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的200例手足口病样本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病原学检测。  结果  200例手足口病病例中, 男女性别比为1.9:1;3岁以下散居患儿占比最高(81.0%), 为该疾病的高发人群。2020-2021年手足口病病原体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 其例数和占比分别为96例(48.0%)和90例(45.0%), 呈现共同流行态势。从标本检出率方面看, 咽拭子检出率最高(38.5%), 疱疹液检出率最低(29.0%), 但不同标本病毒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患儿中, 133例为普通型(66.5%), 67例重症型(33.5%)。与普通组比较, 重症患儿体温>39℃、心律失常、急躁、肢体抖动、颈项强直等症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均P < 0.05)。  结论  手足口病在不同人群、时间、地区上的分布具有一定差异性。CoxA16和EV71型肠道病毒型已成为本辖区手足口病的优势病毒型别。应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 同时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 提高医师对病例表现的识别能力。
社区卫生研究
上海市某社区医务人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家庭氧疗业务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韦莉君, 余峰, 石建伟, 傅华
2022, 20(6): 996-99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508
227 8
摘要:
  目的  探讨社区医务人员长期家庭氧疗(LTDOT)的业务能力及影响因素, 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家庭氧疗的社区管理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20年5-11月, 对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开展调查。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医务人员COPD家庭氧疗业务能力现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  社区医务人员家庭氧疗专业知识及格率为73.60%。对不同岗位在各题项的合格率差异分析显示, 社区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在COPD患者家庭氧疗作用、原则、氧流量浓度及控制范围、高浓度氧气吸入对COPD患者的影响、COPD患者每日吸氧时间和判断氧疗效果指标6个题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家庭氧疗专业能力明显高于男性(OR=3.300, P=0.003), 公共卫生(OR=0.250, P=0.009)、医技人员(OR=0.103, P < 0.001)的专业知识普遍弱于临床医生, 50~59岁组(OR=0.179, P=0.005)家庭氧疗专业能力明显低于年轻组。  结论  社区医务人员COPD长期家庭氧疗专业能力存在一定短板, 特别是对部分特征医务人员, 应通过多渠道和多方式提升社区医务人员COPD长期家庭氧疗的应用和管理能力。
上海市杨浦区全科临床质量控制考核结果分析
蒋伟萍, 陈远虹, 张晓芒, 黄晨, 叶建花, 顾剑飞, 季陈, 沈菲
2022, 20(6): 1000-100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509
226 3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杨浦区全科临床质量控制考核情况, 夯实全科医生队伍及人才建设, 提升全科医生临床能力, 提高全科医疗服务。  方法  收集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杨浦区全科临床质量控制小组对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考核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全科临床思维、SOAP病史书写、常规技能操作、心电图读图诊断、X线诊断、常见慢性病管理能力, 研究全科医生配置、全科医生临床能力及全科科研能力等情况。  结果  3年内全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配置分别为3.34名、3.36名和3.32名; 其中, 中级以上职称占全科医生比例分别为83.12%、88.70%、93.21%;心电图读图诊断能力从5.60分上升至7.67分(标准分为10分); 慢性病管理能力考核得分分别为9.71分、9.90分、10.25分(标准分为15分); 全科科研能力方面, 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市级课题15项、区级课题21项、院校级课题11项, 护理区级课题2项, 康复市级、区级课题各2项, 公共卫生区级课题1项, 其中有2家社区3年内无课题立项。全区每年论文发表数量为50篇左右, 核心期刊比例不足30%。  结论  全科医生数量相对不足, 临床能力、全科科研能力相对薄弱, 需要进一步努力完善和落实各项全科临床质量控制考核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 积极探索优秀全科医学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 提高全科医疗水平及科研能力, 担负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全科病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周晓苹, 方荣华
2022, 20(6): 1003-100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510
428 6
摘要:
  目的  调查全科病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 为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编制的"华西心晴指数"量表(HEI)及研究组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 对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收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全科病房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78例进行焦虑抑郁现状调查。以HEI>8分为存在焦虑抑郁情绪, 对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与HEI得分进行分析, 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  结果  1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 80例(44.94%)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年龄、疾病分期、并发症、体重指数、营养风险得分、自理能力得分、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与其焦虑抑郁相关(均P < 0.05), 而性别、费用与其焦虑抑郁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 患者自理能力得分低、营养风险得分高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均P < 0.05)。  结论  全科病房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 自理能力低及营养风险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更易发生焦虑抑郁, 建议临床医务人员应多关注这部分人群, 早期识别并筛查其影响因素, 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改善患者疾病预后, 提高其生活质量。
诊断技术研究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超声联合BRAF基因对淋巴结分期的诊断价值
雷威, 李慧, 马志强
2022, 20(6): 1007-101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511
165 5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BRAF基因突变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前诊断率方面的差异, 为临床是否选择手术治疗及其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科学、可靠的影像学及分子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0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PTC患者, 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甲状腺癌分期系统标准, 将PTC患者分为N0、N1a与N1b期。120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超声检查, 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 以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PTC超声声像图、患者性别、年龄、BRAF基因检测结果及N0与N1组, N1b与非N1b间的差异; 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PTC N分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120例PTC患者中, 63例患者病理诊断为N0期, 38例为N1a期, 19例为N1b期, N1期共57例; 超声诊断结果显示, 57例为N0期, 45例为N1a期, 18例为N1b期, N1期共63例。术前超声评估N分期与病理诊断结果, N分期具有一致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725, P < 0.05)。N0期和N1期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BRAF基因突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非N1b期和N1b期患者的肿瘤直径、多发病灶、包膜外侵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肿瘤直径、BRAF基因突变是N0期和N1期的影响因素(均P < 0.05);肿瘤直径>1 cm、多发病灶、包膜外侵犯是影响N1b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  结论  结合超声检查和年龄、肿瘤直径、BRAF基因、多发病灶、包膜外侵犯临床相关影响指标与PTC的N分期有关。术前超声检查可用于PTC N分期评估, 有助于辅助临床诊断与治疗。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筛查白内障患者中的价值研究
郭娟娟, 蒋胜群, 刘超, 胡君琰, 孙医学
2022, 20(6): 1012-101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512
279 2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A型超声(A超)、人工晶体生物测量仪(IOLMaster 700)测量白内障患者术前眼轴的差异性, 探讨彩超、A超能否代替IOLMaster 700。  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00例(100眼), 所有入组病例均于术前进行IOLMaster 700、A超和眼球彩超检查, 检查测量同一患者的双眼眼轴长度(AL), 反复测量5次, 取平均值; 分别观察比较IOLMaster 700、A超与彩超测量的AL值。  结果  IOLMaster 700测量AL值为23.75(22.91, 24.36) mm, A超测量AL值为23.75(22.93, 24.36) mm, 彩超测量AL值为23.80(22.98, 24.40) mm, 3种设备组内相关系数ICC=0.998, 组内相关系数95%CI为0.997~0.999, 3种设备之间一致性高。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IOLMaster 700与A超测量的AL值呈正相关关系(r=0.999, P < 0.001);IOLMaster 700与彩超测量的AL值呈正相关关系(r=0.992, P < 0.001);A超与彩超测量的AL值呈正相关关系(r=0.994, P < 0.001)。Bland-Altman散点结果显示3种设备间两两比较的AL数据在95%的差异性范围内一致性良好。  结论  彩超与A超、IOLMaster 700在测量眼轴时无明显差异, 彩超检查在基层医院白内障患者术前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可以常规应用于白内障术前眼轴检查。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筛查卵圆孔未闭致隐源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毛樱, 王芳, 池菊芳, 钟芳芳
2022, 20(6): 1016-101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513
234 4
摘要:
  目的  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C-TCD)筛查卵圆孔未闭(PFO)致隐源性脑卒中(CS)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6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4例CS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CD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比较其PFO阳性检出率;根据C-TCD的PFO检出情况,将阳性者纳入阳性组,阴性者纳入阴性组,分析阳性组患者的微气泡信号分级,比较2组患者的血管分布区影像特征(前循环、后循环、前后联合循环、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及各区域影像学特征(皮层/皮层下区域、深部灰质区域、幕下区域)。  结果  C-TCD的PFO阳性检出率为55.39%(113/204),高于TEE检查[42.65%(87/204),P<0.05]。C-TCD检出PFO阳性113例,其中包括0级26例(23.01%),Ⅰ级34例(30.09%),Ⅱ级27例(23.89%),Ⅲ级26例(23.01%)。阳性组与阴性组前循环、后循环、前后联合循环、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阳性组皮层/皮层下区域的检出率为57.52%,高于阴性组的27.59%(P<0.05);阳性组深部灰质区域的检出率为22.12%,低于阴性组的40.23%(P<0.05);阳性组幕下区域的检出率为14.16%,与阴性组的16.09%相近(P>0.05)。  结论  C-TCD在PFO致CS筛查中可发挥一定的作用,患者病变多分布于皮层/皮层下区域,可作为CS病因筛查手段。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IL-6、胱抑素C与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分析
王丽之, 黄若妃, 吕美艳, 田园
2022, 20(6): 1019-102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514
207 4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介素(IL)-6以及胱抑素C(CysC)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78例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单纯老年糖尿病患者77例为对照组;同期接受健康体检并证实为健康者80名为健康组。分析3组研究对象HbA1c、IL-6、CysC及GFR,GFR采用肾动态显像法测定;比较观察组患者不同分期各指标水平;进一步分析HbA1c、IL-6、CysC与GFR的相关性。  结果  观察组患者HbA1c为(8.15±1.94)%,IL-6为(40.37±11.79)ng/L,CysC为(3.25±1.06)mg/L,GFR为(49.64±6.54)mL/min,对照组分别为(7.24±1.15)%、(14.22±6.98)ng/L、(1.52±0.55)mg/L、(103.21±4.85)mL/min,健康组分别为(5.16±0.33)%、(10.70±3.22)ng/L、(0.86±0.22)mg/L、(123.43±3.18)mL/min,观察组患者HbA1c、IL-6及CysC显著高于其他2组,对照组高于健康组,GFR显著低于其他2组,对照组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患者HbA1c、IL-6及CysC逐渐升高,GFR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糖尿病肾病患者HbA1c、IL-6、CysC与GFR呈负相关关系(r=-0.537、-0.838、-0.709,均P < 0.05)。  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HbA1c、IL-6、CysC与GFR呈负相关,实际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测定HbA1c、IL-6、CysC水平评估患者病情。
医学综述
中西医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骨骼肌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洪幸, 李蕊, 魏鲁刚, 张萍, 张彭跃, 卢静怡
2022, 20(6): 1022-102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515
214 5
摘要:
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脑卒中是全球人口第二大死亡原因,也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每年导致约550万人死亡,脑卒中后大约有60%的患者处于残疾状态,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负担。目前脑卒中的治疗主要侧重于恢复大脑血供和治疗中风引起的神经损伤,对于脑卒中后导致的外周系统障碍的治疗研究相对较少。骨骼肌是脑卒中后主要影响的外周功能器官,在脑卒中后神经系统的损害会导致肌肉失神经支配,从而导致偏瘫或肌肉力量下降,缺乏神经支配使肌肉无法产生运动所需的肌力,从而无法完成日常任务。在整个过程中骨骼肌出现各种继发改变,包括骨骼肌无力、骨骼肌痉挛、骨骼肌萎缩等,导致肢体功能障碍。而对骨骼肌变化的机制研究则证实脑卒中后骨骼肌的结构和代谢发生明显变化,其中神经肌肉接头功能异常,骨骼肌中炎症标志物的升高,骨骼肌蛋白的降解,肌纤维的表型转变都与脑卒中后骨骼肌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因此脑卒中后骨骼肌的修复及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现有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骨骼肌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能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恢复神经肌肉接头的联系,增强外周与中枢的联系,促进骨骼肌肌纤维的生长,从而达到肢体功能的恢复。本文对脑卒中后骨骼肌的康复治疗进行综述,阐明相关机制,以期为脑卒中后患侧骨骼肌的康复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三七皂苷抗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方彬宇, 朱婷, 张淑霞, 孙晓波, 孙桂波, 于蕾
2022, 20(6): 1027-103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516
582 25
摘要:
脑卒中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脑卒中发病率的70%,是引起我国居民寿命降低的危险因素。缺血性脑卒中病理机制复杂,以往的神经保护方法仅限于单一的机制,此类药物不能充分抑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杂的病理生理级联反应。来源于天然产物的药物所含化学成分复杂,能够同时作用于疾病的不同靶点,因此使用中药抗缺血性脑卒中仍然是目前的研发重点。中药三七的药用历史悠久,源于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在防治脑血管疾病中有着“金不换”的赞誉,其皂苷类成分包括二醇型人参皂苷、三醇型人参皂苷及特殊类型皂苷。三七皂苷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确切,在抑制钙超载、抗氧化应激、抗炎、抗焦亡、抗凋亡、修复血脑屏障、促进血管新生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等方面均有相关作用。同时, 三七皂苷在与黄芪甲苷、栀子苷、丹参多酚酸及冰片的联合应用中表现出协同增效的作用,三七皂苷在预防和治疗脑卒中方面显示出潜在应用价值和巨大的药用开发前景。因此,现对三七皂苷中所含皂苷类化学成分、三七皂苷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理作用以及三七皂苷联合用药抗缺血性脑卒中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
妇科常见病在双生子队列中的研究进展
赵子辰, 朱兰
2022, 20(6): 1031-103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517
291 6
摘要:
双生子研究是分析复杂疾病中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在许多疾病的病因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经典的双生子研究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的表型异同来分析疾病的遗传度。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双生子研究与组学的结合逐渐成为一种前沿有效的研究方法。疾病表型不一致的双生子对照研究是对传统病例对照研究的有力改进。在妇科疾病方面,西方通过双生子研究解析高加索人群中几种常见妇科病的病因特点,包括盆底疾病、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主要研究发现包括: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中,环境因素的影响均高于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子宫肌瘤的发病影响大于环境因素;双生子非共有环境因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影响较大,不孕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密切相关;遗传因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中有重要作用;女性性高潮障碍具有遗传基础等。而目前,尚无在亚洲人群中开展的妇科疾病双生子研究。中国双生子队列现已招募珍贵的2万余对女性双生子,有待系统收集妇科疾病信息,结合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将对我国常见妇科病的认知有所突破,从而能更好地指导我国妇科疾病的诊治。双生子队列的扩建和长期维护将是未来面临的主要困难。
预防/保健  中医/康复
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和运动的影响
毛晶, 洪永锋, 冯小军, 唐晓晓, 张金牛, 阚秀丽, 沈显山, 吴建贤
2022, 20(6): 1036-104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518
284 10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强度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和运动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8年10月—2020年3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3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22例、低频组20例、高频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低频组增加1 Hz的rTMS治疗,高频组增加10 Hz的rTMS治疗。治疗时间为3周。治疗前后比较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  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MoCA、MMSE、FMA、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 < 0.05);治疗后高频组、低频组各项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后高频组与低频组的MoCA差值[(6.71±1.76)分vs. (4.85±2.03)分],MMSE差值[(3.05±1.07)分vs. (2.10±1.02)分],FMA差值[(7.52±2.36)分vs. (5.30±3.25)分],MBI差值[(10.00±4.74)分vs. (6.25±3.58)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高频组与低频组MoCA量表中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定向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MoCA的差值与FMA的差值呈正相关关系(高频组r=0.906、低频组r=0.902、对照组r=0.886,均P < 0.01)。  结论  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高频或低频rTMS治疗均能够改善患者认知水平、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常规康复联合高频rTMS康复效果更优。
基于悬吊疗法的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刘英姣, 张泓, 陈爱连, 符文君
2022, 20(6): 1041-104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519
306 6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悬吊疗法的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步态以及平衡等运动功能的临床应用疗效。  方法  选取2019年1—11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基于悬吊疗法的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训练。训练前后评定患者的平衡、躯干控制、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和生活质量以及行走过程中下肢的步态时空参数。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平衡能力、躯干控制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37.61±4.36)分、(83.41±8.61)分、(80.71±9.19)分、(3.86±0.23)分]均高于对照组[(34.86±4.11)分、(76.83±7.36)分、(72.37±9.57)分、(3.66±0.34)分,均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步态时空参数的步速、步频和跨步长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跨步时间和支撑相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基于悬吊疗法的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可有效优化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功能,改善其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以整合医学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疾病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
马振增, 寿广丽, 顾林, 朱玉, 燕善军, 王启之, 邓敏, 汪建超, 赵睿, 王猛
2022, 20(6): 1045-104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520
173 7
摘要:
  目的  消化科疾病错综复杂,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研究评估以整合医学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疾病教学中的教学效能。  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实习的14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和实验组(以整合医学为导向的教学模式),2组教学内容相同,每组70人。比较2组消化系疾病的理论考核和病案分析成绩及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考试成绩、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消化系疾病理论考核、病案分析成绩分别为(45.16±4.37)分及(42.71±5.0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3.57±3.81)分、(40.44±4.32)分,均P<0.05)];实验组Mini-CEX考核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疾病诊断、医患沟通技巧、人文关怀、组织效能及整体表现方面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非常满意29人,满意35人,对照组非常满意20人,满意29人,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以整合医学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显著提高实验组学生的病史采集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将理论知识结合临床实践、发挥学习能动性(P<0.01)。  结论  在消化系疾病教学中,以整合医学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了学生理论考核和病案分析成绩,有利于培养学生病史采集能力。
实践性多模态融合教学法在神经外科培训中的运用
杨驰, 王建标, 杨思明, 洪文明, 王斌
2022, 20(6): 1049-105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521
217 4
摘要:
  目的  为改变传统临床教学手段单一、方式刻板的缺点,本研究将多种教学模态融入教学过程,探讨以实践为核心的多模态融合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轮转的30名国外研究生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15人)和对照组(15人)。实验组采用实践性多模态融合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完成1个月的培训后,进行出科考试和问卷调查,使用统计学分析2组学员的考试分数及问卷调查结果,以评估多模态教学法的实际效果。  结果  出科考试成绩显示,实验组基础知识考试成绩为(89.5±5.2)分、解剖知识考试成绩为(92.6±4.3)分、技能操作成绩为(90.1±5.4)分,均高于对照组[(76.4±4.7)分、(70.2±5.4)分、(74.7±4.9)分,均P<0.05];调查问卷显示,实验组学员对教学模式、学习效率、学习成果的满意度分别为86.7%、93.3%、86.7%显著高于对照组(40.0%、26.7%、33.3%,均P<0.05)。  结论  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实践性多模态融合教学法对于提高学员学习效率、成绩及学习兴趣效果明显,是一种与时俱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基于“互联网+”的增强现实与混合现实技术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朱仲廉, 高许斌, 官建中
2022, 20(6): 1052-105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522
178 5
摘要:
  目的  分析基于“互联网+”的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与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技术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基于“互联网+”的AR/MR技术的骨科教学培训实施时间(2019年3月)为界限,将实施前(2018年3月—2019年2月)入组的30名骨科住院医师纳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培训方法;将实施后(2019年4月—2020年5月)入组的32名住院医师纳为观察组,采用新型培训方法。分别统计2组培训结束时的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改善情况,记录带教老师对本次培训的自我评价;比较2组住院医师的培训满意度。  结果  2组培训前的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结束时,观察组的理论成绩改善率[(26.74±5.12)%]和操作成绩改善率[(16.59±2.14)%]显著高于对照组[(18.89±4.06)%和(7.05±1.02)%,均P < 0.05];AR/MR技术带教模式下带教老师的统筹安排及管理能力、多媒体教材应用能力及教学意识评分显著高于常规骨科带教模式(P < 0.05);培训结束时,观察组住院医师的培训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AR/MR技术应用于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可有效提高骨科带教老师的临床教学能力,改善住院医师的培训满意度和考核成绩,具有良好的推广意义。
医学综合研究
补肾健脾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meta分析
武桐, 王媛中, 李伟莉, 余欣慧
2022, 20(6): 1056-106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523
356 8
摘要:
  目的  运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补肾健脾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  方法  从数据库中检索利用补肾健脾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开始,截至2021年9月,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共17篇。Meta分析显示,补肾健脾法相关治疗组的有效率比未采用补肾健脾法的对照组高[风险比(RR)=1.34,95% CI:1.26~1.43,P<0.001];妊娠成功率高于对照组(RR=1.38,95% CI:1.22~1.56,P<0.001);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均数差值(SMD)=-1.69,95% CI:-2.20~-1.18,P<0.001];封闭抗体阳转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2,95% CI:0.92~1.36,P=0.250);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差(MD)=33 861.57,95% CI:-25 012.30~92 735.43,P=0.260];血孕酮(P)值优于对照组(MD=7.31,95% CI:2.17~12.46,P=0.005)。  结论  补肾健脾法在提高临床有效率、妊娠成功率和改善中医证候积分、血P值等方面均具有优势,而在封闭抗体阳转情况、血HCG值方面与西医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由于本研究样本数有限且文章质量相对较低, 加之存在选择偏倚及测值偏倚, 对结果均有不同程度影响, 在未来研究中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新冠疫情防控下体检人群生活方式及体重变化的调查与分析
陈彤桦, 迟春花, 周国鹏
2022, 20(6): 1062-106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524
260 5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冠疫情防控下体检人群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疫情常态化下人群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对2021年6—7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使用描述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疫情暴发前后人群体重与生活方式变化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392名研究对象,男女比例0. 8∶ 1,年龄为(38.89±12.45)岁,体检人群疫情暴发后体重较前增长(0.84±3.24)kg(t=5.135, P < 0.001)。根据性别、年龄层、职业、学历、婚姻状态、BMI分层等进行分组,结果显示女性(t=4.361, P < 0.001)、青年人群(t=4.660, P < 0.001)、消瘦人群(t=5.231, P < 0.001)、正常体重人群(t=4.378, P < 0.001)、已婚人群(t=4.221, P < 0.001)、职工(t=5.252, P < 0.001)、学历为大学本科人群(t=3.944, P < 0.001)体重增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零食摄入量(B=0.440, P=0.015)、谷类摄入量(B=0.830, P=0.001)和起床时间(B=0.430, P=0.041)与体重差值呈正相关,总运动时间(B=-0.353, P=0.033)、果蔬摄入量(B=-0.618, P=0.008)与体重差值呈负相关。  结论  体检人群疫情暴发后体重较前增加,人群体重增长与饮食、运动、作息等生活方式变化相关,需要关注疫情下健康人群的健康状况并增强健康管理。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POSTN在头颈部鳞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张曼, 周兰柱, 孙哲, 吴俊, 王文忠
2022, 20(6): 1066-107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525
426 12
摘要:
  目的  利用在线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POSTN基因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差异表达对其预后的临床意义,寻找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新的生物标志物。  方法  使用TCGA公共数据库获取头颈部鳞癌患者的基本信息、POSTN的表达情况;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不同POSTN表达水平的头颈部鳞癌患者生存曲线;采用TIMER数据库分析POSTN与头颈部鳞癌中各种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GEPIA数据库分析POSTN表达与免疫细胞标志物表达的相关性;GO和KEGG基因富集分析探索POSTN共表达基因的功能及其作用通路。  结果  POSTN在头颈部鳞癌中高表达(P<0.05),其表达与头颈部鳞癌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头颈部鳞癌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与多种免疫细胞的浸润程度相关;POSTN表达水平与头颈部鳞癌中的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24),并与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呈正相关关系(P<0.001),POSTN高表达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富集分析显示POSTN与细胞外基质调节过程相关。  结论  POSTN表达与头颈部鳞癌患者预后及免疫浸润相关,并且其可能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而导致患者的不良预后。
全科护理研究
河南省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曲瑞杰, 程秋泓, 李瑞玲, 李豪, 王海播
2022, 20(6): 1071-107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526
203 2
摘要:
  目的  探讨河南省三甲医院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健康素养的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症状管理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法,于2020年6—7月选取河南省6所省级三级甲等综合教学医院的400名内分泌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糖尿病健康素养量表、组织支持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成组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不同人口学特征与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健康素养的关系,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回收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87份。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健康素养总分为(98.83±22.00)分。问卷分3个维度共28个条目,3个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批判性素养[(3.74±0.72)分]、功能性素养[(3.46±0.85)分]、互动性素养[(3.43±0.88)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学历、性格特征、健康素养相关培训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健康素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历、性格特征、健康素养相关培训、组织支持感是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健康素养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要针对性开展相关培训,增强护士感知组织支持的积极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内分泌科护士的糖尿病健康素养水平。
微信管理在冠心病PCI术后出院患者心脏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陈笑茜, 朱秀若, 张平妹, 姜文兵, 沈铖姬
2022, 20(6): 1075-107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527
321 8
摘要:
  目的  探讨微信管理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出院患者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行PCI术的冠心病出院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宣教和手册,观察组除常规出院宣教和手册外,建立微信群,制定8周的康复计划。分别于患者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评价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再就诊再住院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达标情况。  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分别(79.22±8.52)分、(79.42±7.80)分,优于对照组的(61.38±8.29)分、(62.74±11.45)分(均P < 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再就诊次数、再住院次数及胸痛不适发生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6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6.0%和12.0%,均低于对照组的22.0%、42.0%(均P < 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心血管危险因素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达标率分别为94.0%、92.0%、98.0%,均优于对照组的70.0%、66.0%、72.0%(均P<0.05)。  结论  采取微信管理的延续护理方式能有效控制冠心病PCI术后出院患者的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降低再就诊、再住院率,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互联网+”医疗护理模式在产科三位一体家庭式病房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纪建英, 郑聪霞, 何雪妃, 叶伟娟, 吴一军
2022, 20(6): 1080-108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528
250 7
摘要:
  目的  构建适合产科三位一体家庭式病房产妇的“互联网+”医疗护理模式,以进一步提高母婴VIP健康管理服务水平。  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6月在丽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三位一体家庭式病房分娩的足月初产妇240例,按照“互联网+”医疗护理模式建立前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产科VIP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产科护理新模式。比较2组护理效果。  结果  产后24 h,观察组分娩恐惧程度得分[(28.63±7.6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2.81±8.16)分],自我效能得分[(259.04±60.1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32.10±63.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9、-3.368,均P<0.05);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190.13±34.98)mL]明显小于对照组[(218.07±41.1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7,P<0.05);观察组产后42 d母乳喂养率为90.00%(108/1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94/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8,P<0.05);观察组对院外护理的满意度评分[(24.57±3.4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8.59±4.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87,P<0.05)。  结论  “互联网+”医疗护理模式在产科三位一体家庭式病房产妇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明显减轻产妇分娩恐惧度,提高自我效能,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母乳喂养率及院外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