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6年  第14卷  第6期

专家论坛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预测研究
侯万里, 赵志广, 夏挺松, 陈虾, 姚克勤, 陈皞璘, 郑重, 欧阳芳芳, 卢祖洵, 程锦泉
2016, 14(6): 879-88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01
187 1
摘要:
目的 在测算深圳市社康中心开展的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的基础上预测下一年度所需经费。 方法 通过特尔斐专家咨询法界定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流程及标准;然后从深圳市全部社康中心中随机抽取60家社康中心,对其中负责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测定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成本,以此为基础建立方程模型来预测2015年所需经费。 结果 调查社康中心提供不同服务项目差异较大,部分服务开展情况已达到国家标准(如预防接种率达98%以上),部分服务达标率较低(如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为15.0%,老年人健康管理的规范管理率为32.9%)。不同服务对象单位成本亦存在较大不同,按照不同管理目标(高、中、低)及调查社康中心在编人员平均收入75.3元/h为人力成本价格,预测2015年深圳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总额及人均成本为:高16.4亿元,人均109.4元/人年;中14.2亿元,人均94.6元/人年;低9.7亿元,人均64.8元/人年。 结论 目前深圳市开展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经费补偿不足的问题,所需经费远超现行45元/人年标准;要达到中等目标要求,2015年经费至少为95.0元/人年。
全科医学讲堂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介入治疗的相关进展
丁杰, 都鹏飞
2016, 14(6): 883-884.
93 0
摘要:
全科医学论著
影像学方法研究改良经椎弓根楔形截骨应用于第7颈椎的可行性
程剑洋, 王策, 马君, 周许辉, 贾连顺
2016, 14(6): 885-888,89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02
192 0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改良经椎弓根楔形截骨(PSO)应用于C7的可行性,探索后路单节段大角度截骨术式在改善重度颈胸段后凸畸形的应用前景。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2~2015年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行颈胸段CT二维重建的健康体检人员的影像学资料。利用矢状位二维重建图像,采用不同PSO截骨术式对C7进行模拟截骨。测量截骨角度以及术中对相邻节段关节突的必要切除长度;通过计算C6椎弓根下缘与T1椎弓根上缘的距离,预判矫形后C7、C8神经根是否受压;通过统计截骨线与C6、T1椎弓根的接触情况,预判术中相邻节段椎弓根是否受损。并将结果用于分析截骨术式的可行性。 结果 共100名健康体检者的颈胸段CT三维重建影像学资料纳入样本,测量得改良PSO截骨应用于C7可改善(60.0±6.2)°的后凸畸形,术中需至少切除C6下关节突(4.7±2.1)mm、T1上关节突(6.5±2.6)mm。通过影像学方法模拟截骨矫形后,C7相邻椎体椎弓根间C7、C8神经根不受卡压的比率为74%,截骨中椎体相邻节段椎弓根不受损伤的比率为82%,该术式在理论上可行的比率为68%。 结论 影像学研究结果表明,改良PSO截骨技术应用于C7具有较高的理论可行性,在重度颈胸段后凸畸形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研究前景。
血清饥饿对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吴瑞凯, 齐义营, 茹选良, 蒋增辉, 桂先革
2016, 14(6): 889-89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03
182 0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清饥饿对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培养大鼠原代腰椎间盘髓核细胞,取2代细胞进行实验,分为血清饥饿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饥饿组培养基为DMEM,无血清培养24 h。正常对照组培养基为10%胎牛血清+DMEM,余培养条件同血清饥饿组。CCK-8(Cell Counting Kit-8)检测细胞活性;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38MAPK、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检测Bcl-2 mRNA、Caspase-3 mRNA、p38MAPK mRNA的表达。 结果 血清饥饿组与对照组比较:①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1);②凋亡率明显增高(P<0.01);③p38MAPK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增强,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增强;④Bcl-2 mRNA表达明显降低,Caspase-3 mRNA表达明显升高,p38MAPK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 结论 血清饥饿培养可诱导大鼠腰椎间盘髓核细胞发生凋亡,其发生机制可能与p38MAPK通路下调Bcl-2,激活Caspase-3有关。
补充维生素E预防心肌梗死效果的Meta分析
王鑫, 周建, 汤雨潇, 牛筱雯, 李敏
2016, 14(6): 893-89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04
228 4
摘要:
目的 对补充维生素E预防心肌梗死的效果进行Meta分析。 方法 在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数据库检索所有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同时追索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起止时间为建库时间至2015年5月。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有效数据,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符合标准的各个研究进行分析及数据合并。采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共纳入文献5篇,包括87 296例人群(其中试验组43 647例,对照组43 649例),由方法学质量评价得出,各研究间基线相似,Jadad评分显示均为高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研究间具有异质性(P=0.02,Ι2=6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效应量合并,补充维生素E与安慰剂比较,心肌梗死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4,95% CI(0.82,1.08),P=0.39]。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效应量分别为RR=1.01,95%CI(0.94,1.08),P=0.74;RR=0.97,95%CI(0.86,1.09),P=0.58;RR=0.91,95%CI(0.76,1.09),P=0.31;RR=0.88,95%CI(0.73,1.07),P=0.19;RR=0.90,95%CI(0.72,1.12),P=0.34,剔除任意一项研究后对Meta分析结果没有逆转作用。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的发表偏倚较小,结果可信。 结论 Meta分析结果提示,尚无证据认为补充维生素E能预防心肌梗死发生。
EFEMP1促进骨肉瘤侵袭及转移能力的研究
高浩然, 钱澍, 薛为高, 高全友, 周勇, 钱济先
2016, 14(6): 897-899,90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05
217 0
摘要:
目的 检测EFEMP1在骨肉瘤组织及细胞株F4和F5M2中的表达,探讨EFEMP1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明确其对骨肉瘤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临床骨肉瘤及12例骨软骨瘤病例肿瘤组织中EFEMP1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逆转录定量PCR(qRT-PCR)检测具有不同转移潜能的骨肉瘤细胞株(F4、F5M2)中EFEMP1的表达水平;Tanswell实验检测重组人EFEMP1对F5M2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45例骨肉瘤标本中,有42例EFEMP1阳性(93.3%),其中强阳性为29例(64.4%),3例(6.7%)为阴性。骨软骨瘤中EFEMP1表达均为阴性。qRT-PCR检测以及Western-blot结果显示,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骨肉瘤细胞株F4和F5M2中均有EFEMP1的表达,F5M2细胞株EFEMP1的表达高于F4细胞株,Western-blot显示EFEMP1在F4和F5中均有表达,且在F5M2中EFEMP1表达水平高于F4(P<0.05),这一结果与qRT-PCR检测结果一致。T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F5M2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增加,重组人全长蛋白EFEMP1可促进骨肉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结论 EFEMP1在人骨肉瘤组织中表达水平增高,骨肉瘤细胞株F4及F5M2中EFEMP1表达阳性,且高转移骨肉瘤细胞株F5M2中EFEMP1表达量较低转移细胞株F4表达水平明显增高,重组人EFEMP1能够促进骨肉瘤细胞侵袭及转移。EFEMP1可为骨肉瘤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新的策略。
腹腔注射SRT1720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大鼠痛觉敏化和脊髓Sirt1表达∕活性的影响
吕晨, 郭小文, 郑晖, 叶玲, 马千, 张娟
2016, 14(6): 900-90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06
204 1
摘要:
目的 观察腹腔注射SRT1720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大鼠痛觉敏化和脊髓Sirt1表达/活性的影响。 方法 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N组)、假手术组(Sham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组(CCI组)、CCI+生理盐水注射组(CCI+NS组)、CCI+低剂量SRT1720(SRT1720 20 mg/kg腹腔注射)、CCI+高剂量组(SRT1720 50 mg/kg腹腔注射)。CCI模型建立后,分别通过微量注射器进行腹腔内注射2.5 ml/kg NS、20 mg/kg SRT1720、50 mg/g SRT1720,连续7 d。各组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1、3、5、7、10、14天用von Frey细丝测定大鼠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辐射法测定大鼠的热缩足潜伏期(TWL),手术结束后提取大鼠脊髓测定Sirt1蛋白表达和去乙酰化酶活性。 结果 SRT720能抑制大鼠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浓度越高,抑制越明显(P<0.05);SRT720能增加脊髓背角Sirt1蛋白表达,浓度越高,增加越明显(P<0.05);SRT720能增加脊髓背角Sirt1去乙酰化酶活性,浓度越高,增加越明显(P<0.05)。 结论 腹腔注射SRT1720能抑制CCI大鼠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其作用可能和增加脊髓Sirt1表达/活性有关。
Notch1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张媛媛, 黄红杰
2016, 14(6): 904-906,92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07
214 1
摘要:
目的 探讨Notch1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并分析Notch1和EGFR潜在的关系,为舌鳞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支持。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间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集的71例舌鳞癌标本、62例舌黏膜白斑标本和17例正常舌黏膜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3组标本中Notch1和EGFR的表达,并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3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正常舌黏膜、舌黏膜白斑标本中Notch1的阳性表达主要集中在角化层,基底层无表达;而EGFR的阳性表达主要集中在基底层,角化层和颗粒层则无表达。舌鳞癌标本中,高分化程度标本中Notch1的阳性细胞率越高(P<0.05),而TNM分期越高、有舌肌层浸润、有淋巴转移标本的Notch1阳性细胞率越低(P<0.05);相反,高分化程度标本中EGFR的阳性细胞率越低(P<0.05),TNM分期越高、有舌肌层浸润、有淋巴转移标本的EGFR阳性细胞率越高(P<0.05)。 结论 舌黏膜上皮中Notch1受体的表达可导致细胞的分化,Notch1水平的下调可抑制舌鳞癌,EGFR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Notch1的表达,两者在舌鳞癌的发展中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超声辐照结合载替莫唑胺纳米粒凝胶间质化疗在胶质瘤术后大鼠模型中的实验研究
李一鸣, 张海娴, 王意达, 汪晓虹, 王怡
2016, 14(6): 907-91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08
193 0
摘要:
目的 研究超声辐照结合载替莫唑胺纳米粒凝胶系统间质化疗胶质瘤大鼠术后模型的疗效,探究超声能否增强间质化疗疗效。 方法 ①选取15只大鼠胶质瘤术后模型,瘤腔注入载荧光素纳米凝胶,做超声辐照结合载荧光素纳米凝胶在术后瘤周脑组织中的弥散实验,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无超声辐照和2种不同强度超声辐照,术后第7天将全部大鼠灌注取脑制作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选取不同部位摄片,观察荧光分布情况,并对不同部位荧光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荧光强度差异。②选取24只大鼠胶质瘤模型进行生存实验: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手术组、手术+间质化疗组、手术+间质化疗+超声组,记录其死亡时间,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①无超声辐照,载荧光素纳米粒主要集中于瘤腔周围,经超声辐照后,载荧光素纳米粒主要集中于交界处,且远端脑组织内浓度增多。②生存分析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间质化疗+超声组效果最好。 结论 超声辐照可促进凝胶中纳米粒向瘤周组织弥散,超声辐照结合载TMZ mPEG-PLGA纳米颗粒凝胶系统间质化疗可显著提高术后胶质瘤大鼠模型的生存时间。
益肾蠲痹汤含药血清对大鼠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张莹莹, 李涯松, 邹玉琼, 郝桂锋, 陈彦霞, 王丽娟
2016, 14(6): 911-914,95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09
168 1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益肾蠲痹汤的含药血清对大鼠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增殖的影响,评价益肾蠲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骨代谢异常的治疗作用。 方法 SD正常大鼠(SPF级)经灌胃给药益肾蠲痹汤,收集大鼠含药血清。分离大鼠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通过Van kossa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成骨细胞,TRAP染色、甲苯胺蓝染色鉴定破骨细胞。将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别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益肾蠲痹汤大、中、小剂量含药血清组,双氯芬酸对照组和阿仑膦酸盐对照组。使用CCK-8法测定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生长曲线,收集并测定成骨细胞培养液上清碱性磷酸酶活性。 结果 含有益肾蠲痹汤药物的血清加入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后,成骨细胞的生长曲线呈明显上升趋势,加药后细胞培养上清中碱性磷酸酶浓度增加,提示成骨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生长曲线上升趋势及分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含药血清浓度增加而作用增强。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加入益肾蠲痹汤含药血清后,细胞增殖曲线呈下降趋势,曲线下降趋势亦随含药血清浓度升高而幅度增大。 结论 益肾蠲痹汤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及提高成骨细胞活性,同时,对破骨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作用强度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因此,预期益肾蠲痹汤对强直性脊柱炎骨代谢异常具有治疗作用。
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与商环内环内置法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陈海潮, 朱伟超, 缪起龙, 施小东
2016, 14(6): 915-91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10
170 6
摘要:
目的 观察比较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及商环内环内置法行包皮环切缝合术治疗包茎、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3年6月—2015年12月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包皮环切术的260例患者分为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术组(n=140)、商环术组(n=120)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内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外观满意率、治疗费用等有无差异。 结果 2组手术病例均顺利完成,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与商环内环内置法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包皮环切术相比,商环内环内置法术后24 h以内疼痛评分高(P=0.002)。与商环内环内置法包皮环切术相比,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术后感染、水肿、切口裂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01)。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明显比商环内环内置组短(P<0.03)。但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包皮环切术的费用相较于商环内环内置法更高(P<0.001)。 结论 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而且在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较商环内环内置法及传统法更优,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脂联素水平与炎症因子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孙金栋, 袁红, 於华敏, 胡海强, 边昶
2016, 14(6): 918-92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11
126 1
摘要:
目的 研究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脂联素水平与炎症因子水平,并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90例,根据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100)和对照组(n=90),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2组hs-CRP、脂联素水平、TNF-α和IL-6,并比较2组冠脉病变情况。 结果 研究组脂联素水平为(4.78±1.21)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9±1.56)mg/L,TNF-α、IL-6以及hs-CRP分别为(25.24±6.28)pg/ml、(132.32±9.24)pg/ml和(6.23±0.29)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53±5.02)pg/ml、(102.91±8.47)pg/ml和(6.23±0.29)mg/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53例显著多于对照组的28例,冠状动脉单支10例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8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脂联素与TNF-α、IL-6、hs-CRP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负相关关系(P<0.05)。 结论 冠状动脉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脂联素水平较低,炎症因子较高,冠状动脉病变较重。
制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栓塞小型猪模型麻醉用药的比较
袁海军, 张磊, 付理, 黄晓霞, 王伟, 郭治宇
2016, 14(6): 921-92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12
185 0
摘要:
目的 探讨丙泊酚联合氯胺酮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栓塞小型猪模型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将20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以戊乙奎醚0.02 mg/kg垣氯胺酮8 mg/kg于颈后部肌内注射进行基础麻醉,观察组给予丙泊酚[5 mg/(kg·h)]联合氯胺酮[5 mg/(kg·h)]静脉输入维持麻醉,对照组给予氯胺酮[5 mg/(kg·h)]静脉输入维持麻醉。观察记录2组小猪麻醉效果、麻醉诱导时间、动物死亡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指标。 结果 2组小型猪麻醉效果比较良好,未出现死亡。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为(2.62±1.1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28±1.31)min(P<0.05);2组小型猪在不同时间点体温(T)、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每分钟通气量(MV)、潮气量(TV)、呼吸末CO2分压(PetCO2)等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小型猪T在注入麻醉药后呈下降趋势,T5、T6与T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小型猪RR、MAP、MV、TV在注入麻醉药后呈下降趋势,T1~T6与T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丙泊酚联合氯胺酮较单独使用氯胺酮麻醉效果好,是一种安全、高效的麻醉方法,可在小型猪的动物模型手术实验中推广使用。
苯与甲醛联合染毒对小鼠睾丸及精子的损伤作用
邹学敏, 张英彪, 朱乐玫, 杨双波, 吴成秋
2016, 14(6): 925-927,97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13
169 0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苯与甲醛联合染毒对雄性小鼠睾丸及精子的损伤情况,探讨苯与甲醛联合对其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择40只SPF级成年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A组)、苯单独染毒组(B组)、甲醛单独染毒组(C组)、苯与甲醛联合染毒组(D组),每组小鼠10只。A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和植物油;B组灌胃200 mg/(kg.bw)剂量的苯;C组灌胃10 mg/(kg.bw)剂量的甲醛、D组灌胃苯200 mg/(kg.bw)+甲醛10 mg/(kg.bw)。各组均连续染毒5 d,再饲养30 d后称重处死动物,分离双侧睾丸测定其睾丸脏器系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精子数量、死亡精子和畸形精子;按照常规方法制作睾丸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后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睾丸组织病理变化;采用试剂盒检测睾丸T-AOC和Na+-K+-ATP酶活性;采用SPSS 17.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D组小鼠体重及睾丸脏器系数均分别低于A、B、C组(P<0.05);与A及B、C组比较,D组小鼠精子数减少[14.9/(107个·g附睾)],精子的死亡率(45.17‰)、畸形率(58.33‰)均增加(P<0.05);B、C、D三个染毒组小鼠睾丸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病理损害,其中D组病理损害明显;D组小鼠睾丸T-AOC、Na+-K+-ATP活性较B、C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甲醛与苯联合染毒对小鼠睾丸及精子有明显损伤作用;其损伤机制可能通过抑制ATP酶活性降低睾丸生殖细胞的抗氧化性有关。
唑来膦酸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冯激波, 吴恙, 倪东亮, 马华膺, 马安军, 汤旭日, 潘哲尔
2016, 14(6): 928-93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14
167 2
摘要:
目的 探究唑来膦酸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合并膝骨关节炎(OA)的临床效果。 方法 收集2009年5月—2014年4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治疗并自愿参加本研究的105例PMOP合并膝OA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唑来膦酸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鲑鱼降钙素、钙剂、阿仑膦酸钠及骨化三醇等传统抗骨质疏松治疗,唑来膦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配合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每年1次。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WOMA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疼痛VAS评分、BMD以及血清β-CTX、BGP、B-ALP水平。 结果 唑来膦酸组患者治疗后WOMA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疼痛VAS评分及BMD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WOMA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疼痛VAS评分及BMD均较治疗前有很大改善(P<0.05),治疗后12个月唑来膦酸组血清β-CTX、B-ALP、BG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血清β-CTX、BGP、B-ALP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组与对照组血清β-CTX、B-ALP、BG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PMOP合并膝OA能明显改善患者骨代谢状态,抑制骨吸收,提高患者骨密度及膝关节功能,减轻膝关节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4种耐药基因蛋白在中晚期喉癌放疗前后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李圆, 周雪华, 崔彩霞, 刘娟, 代丽丽, 刘亭彦, 陈朝辉, 魏庆宇
2016, 14(6): 931-933,97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15
161 1
摘要:
目的 探讨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在中晚期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放疗前后肿瘤组织中表达及放疗对喉癌耐药基因的影响。 方法 收集76例中晚期喉癌患者,其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8例,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6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在不同类型喉癌组织和放疗前后癌组织中P-gp、MRP1、LRP和GST-π的表达强度和分布,分析其表达情况。 结果 喉鳞状细胞癌具有原发耐药性,P-gp在低分化鳞癌和中高分化鳞癌2种病理类型喉癌组织中呈高强度强阳性表达,与MRP1、LRP和GST-π三种耐药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839,P=0.0438);MRP1在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中高分化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75,P<0.001);放射治疗后P-gp、MRP1、LRP和GST-π阳性表达率与放射治疗前相比均有增高,其中P-gp在放疗前后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3.26±7.94)%、(79.37±7.7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P<0.05);MRP1在放疗前后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1.14±8.96)%、(54.76±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5,P<0.05)。 结论 P-gp、MRP1、LRP和GST-π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存在差异性;放射治疗可以增加喉鳞状细胞癌耐药基因蛋白过表达,特别是放疗后P-gp和MRP1的过表达影响喉癌化疗方案的制定。
郁金提取物对CCI大鼠脊髓P-P38表达的影响
胡娅娜, 裘涛, 厉飞, 卢裕强, 杨峰, 陶水良
2016, 14(6): 934-93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16
157 0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郁金提取物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慢性压迫性神经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痛阈及脊髓早晚期因子P-P38表达的影响及调节作用,并讨论郁金提取物对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机制。 方法 选择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50~294 g,建立CCI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郁金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加巴喷汀组和溶媒组,每组4只,对各组大鼠进行热缩足潜伏期测定,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L4~L6脊髓的中早晚期因子P-P38表达。 结果 ①与正常组相比,造模后大鼠热缩足潜伏期(TWL)值显著下降(P<0.05),说明神经病理性模型造模成功;与溶媒组相比,郁金提取物高剂量组能显著上调CCI模型大鼠(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值(P<0.01)。②造模后大鼠L4~L6脊髓的中早晚期因子P-P38表达灰度值与内参的比值成上升趋势,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1);与溶媒组相比,郁金提取物高剂量组和加巴喷汀组能显著降低L4~L6脊髓的中早晚期因子P-P38的表达(P<0.01)。 结论 高剂量郁金提取物可能通过降低神经病理性疼痛CCI模型大鼠脊髓的中早晚期因子P-P38的表达而发挥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发展。
托吡酯对奥氮平所致体重增加及糖脂代谢、瘦素水平的影响研究
杨艳, 夏泳, 孙继军, 朱春燕, 陈艳波, 朱长江
2016, 14(6): 937-93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17
217 2
摘要:
目的 探讨托吡酯对奥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增加、血糖、血脂、胰岛素、瘦素水平的影响。 方法 单一接受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3个月的患者,出现体重增加≥7%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0例(奥氮平+托吡酯组)和对照组30例(奥氮平+安慰剂组);2组患者在研究期间维持奥氮平原治疗剂量,治疗组合用托吡酯,托吡酯开始剂量为50 mg/d,在第5天增加至100 mg/d,治疗阶段不超过200 mg/d,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治疗期间不合并其他抗精神病药物;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末测定体重、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血糖、血脂,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瘦素水平。 结果 ①研究组治疗后8周末体重、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治疗后8周末,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胰岛素、瘦素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8周末,血糖、血脂、胰岛素、瘦素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时,瘦素水平与体重、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胰岛素有显著的相关性(r=0.372~0.489,P<0.05)。 结论 托吡酯能有效降低奥氮平治疗所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重增加,并能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胰岛素、瘦素的水平,为抗精神病所致体重增加、糖脂代谢紊乱提供新的药物干预方法。
microRNA-34a在肺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金向宇, 洪卫
2016, 14(6): 940-94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18
134 1
摘要:
目的 探讨microRNA-34a在肺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 将A549肺癌细胞株分为3组:microRNA-34a转染组、对照组和未转染组。分析microRNA-34a在A549肺癌细胞中的表达,microRNA-34a对A549肺癌细胞生长周期、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的影响,microRNA-34a对A549肺癌细胞Bcl-2、P53和C-MYC蛋白以及mRNA表达的影响。 结果 miRNA-34a转染组microRNA-34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iRNA-34a转染组G0/G1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转染组(P<0.05)。miRNA-34a转染组48 h和96 h的增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未转染组(P<0.05)。miRNA-34a转染组的细胞凋亡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转染组(P<0.05)。miRNA-34a转染组的Bcl-2蛋白和C-MY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iRNA-34a转染组的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iRNA-34a转染组的Bcl-2 mRNA和C-MYC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Bcl-2 mRNA和C-MYC mRNA表达水平(P<0.05);miRNA-34a转染组的P5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53 mRNA表达水平(P<0.05)。 结论 microRNA-34a抑制A549肺癌细胞增殖,促进A549肺癌细胞的凋亡,机制可能为下调Bcl-2和C-MYC基因,上调P53基因。
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对老年椎间盘突出全麻患者术后谵妄的效果观察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王伟, 彭文勇
2016, 14(6): 944-94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19
167 0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对老年椎间盘突出全麻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效果及药代动力学。 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行静脉全麻椎间盘突出手术的老年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老年椎间盘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前静脉注射0.5 mg/kg丙泊酚,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注射1 μg/kg右美托咪啶。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谵妄发生率以及注射麻醉药物后的480 min内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变化和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变化情况。 结果 术后1 d及术后3 d观察组患者谵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血药浓度均快速下降,但观察组全身麻醉患者在30 min以内的各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30 min以后的各个时间点2组患者的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央式分布容积(Vc)和清除率(C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应用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可显著降低老年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全麻后谵妄的发生率,联合用药对患者的Vc和CL等药代动力学参数有明显影响。
血培养及降钙素原对有其他部位感染伴血流感染ICU患者的诊断价值
韩静静, 徐亚青, 邓艳萍, 周晨亮, 周红霞, 吕丽琼, 成于珈
2016, 14(6): 947-94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20
146 0
摘要:
目的 分析血培养及降钙素原(PCT)对有其他部位感染伴血流感染ICU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4年1—12月在ICU住院并最终判断有其他部位感染伴血流感染患者作为试验组,有其他部位感染但无血流感染患者为对照组,以出院血流感染确诊为金标,回顾性分析、比较血培养及PCT对伴其他部位感染的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 结果 试验组血清PCT水平较对照组高(P<0.001);G-菌感染组PCT水平高于G+菌和真菌感染组(P<0.05)。根据ROC曲线,PCT界值可设定为12.19 ng/ml用于诊断;PCT≥12.19 ng/ml阴性预测值最高(88.38%),可用于在血培养结果未出来之前对感染的预测;血培养阳性且PCT≥12.19 ng/ml阳性预测值最高(95.45%)、特异性最强(98.16%),可用于判别血培养是否存在假阳性;血培养阳性或PCT≥12.19 ng/ml敏感性最高,为80.77%,提示有伴其他部位感染的血流感染的可能。 结论 血培养联合PCT检测对诊断伴其他部位感染的血流感染价值较高,可有效改善血培养由于污染所造成的假阳性以及敏感性不高所造成的假阴性,及早地作出诊断,及时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初发脑卒中后抑郁各时期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钱淑霞, 岳卫清, 张晓玲, 官俏兵
2016, 14(6): 950-952,97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21
152 1
摘要:
目的 分析初发脑卒中后抑郁(PSD)各时期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 方法 选择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4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分别在入院1、3、6及12个月时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患者进行评定,统计PSD在各时间点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结果 卒中后抑郁在1、3、6、12个月时PSD的发病率分别为18.75%、29.03%、37.70%、31.03%;卒中后1、3、6个月时PSD者女性及内向性格占比均显著高于非PSD者(P<0.05),且卒中后3、6、12个月时PSD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支持评分显著低于非PSD者,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非PSD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卒中后1个月时PSD的发生率与内向性格及女性有关联性(P<0.05);3个月时PSD的发生与女性、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支持及神经功能缺损有关(P<0.05);6个月及12个月时,PSD的发生与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支持及神经功能缺损有关(P<0.05)。 结论 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抑郁的发病率较高,在临床诊疗中,早期应密切关注女性、性格内向者,中、晚期应加强对低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者及社会支持者和伴有严重神经功能缺损者的监护,提前预防,尽早治疗,以降低本病发生率。
富血小板血浆通过调节SDF-1/CXCR4信号通路影响糖尿病皮瓣新生血管化机制的研究
陈滔, 郑鑫, 黄杨, 李永生, 阮建伟, 王海宝
2016, 14(6): 953-95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22
154 0
摘要: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对糖尿病大鼠背部皮瓣新生血管的影响,并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及趋化生长因子受体(CXCR4)的变化。 方法 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各组20只;储备组制备PRP与贫血小板血浆(PPP),对照组正常饲养,其他组制备糖尿病病理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构建背部皮瓣,PRP组和PPP组分别以PRP和PPP进行局部干预。1周后观察新生血管,以ELISA试剂盒测定静脉血和局部组织VEGF水平,以免疫组化实验测定局部组织SDF-1与CXCR4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PPP组的皮瓣存活率降低,新生血管数和VEGF含量减少,SDF-1和CXCR4表达水平降低;PRP组的VEGF含量减少,SDF-1和CXCR4表达水平升高;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和PPP组相比,PRP组的皮瓣存活率升高,新生血管数和VEGF含量增多,SDF-1和CXCR4表达水平升高;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RP可提高糖尿病大鼠局部和全身VEGF水平,上调SDF-1与CXCR4表达,促进血管生成,可能为其促进糖尿病皮瓣愈合的重要机制之一。
全科临床研究
甲状腺结节性疾病尿碘水平与临床病理关系分析
刘卫怀, 李鹏飞, 张远炎, 施孝海, 朱林波
2016, 14(6): 957-958,99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24
170 1
摘要:
目的 研究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尿碘水平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指导本地居民科学补碘。 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1月期间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北仑籍甲状腺结节疾病患者98例,采集所有患者空腹晨尿,运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含量。以本地区325例甲状腺正常居民尿碘作对照。 结果 我区居民尿碘中位数(MUI)为135.2 μg/L,属碘足量水平。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尿碘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P=0.18)。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患者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55.9 μg/L和149.5 μg/L。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和甲状腺癌患者尿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患者尿碘水平与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甲状腺癌中淋巴转移者尿碘水平均较无淋巴转移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 结论 宁波市北仑区居民碘营养处于碘足量水平,甲状腺结节发病与碘营养无明显相关,居民可继续当前碘营养摄入。高碘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高度怀疑甲状腺恶变患者需并适当限制碘盐摄入。
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及其耐受性观察
何晓琴, 陈志明, 程鹏, 吴素琴, 王双, 余颖
2016, 14(6): 959-96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25
138 0
摘要:
目的 了解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和耐受性。 方法 95例食管癌患者被随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54例和肠外营养组41例,肠内营养组在食管癌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组在术后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在术前和术后观察2组的体质量、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观察2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肛门排便时间。观察2组出现的不耐受病例,并分析患者耐受性的影响因素。 结果 肠内营养组术后的体质量、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均高于肠外营养组术后(t=1.778、1.696、1.823,P均<0.05)。肠内营养组术后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均低于肠外营养组(P均<0.05)。肠内营养组在(2.4±0.6)d开始输入肠内营养液,过渡到目标用量时间(4.6±0.9)d。在营养支持过程中,肠内营养组的不耐受率为31.5%(17/54),肠外营养组的不耐受率为24.4%(10/41);2组的不耐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6,P>0.05)。肠内营养组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术中出血量、不同过渡到目标用量时间、不同首次输入量的患者不耐受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食管癌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且耐受性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在青少年近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叶玲
2016, 14(6): 962-96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23
259 9
摘要:
目的 观察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3月期间于丽水市中心医院视光门诊就诊的青少年患者共166例(近视患眼332眼),按随机对照原则均分为A组与B组。A组患者在戴镜基础上加用0.05%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B组患者仅戴镜。1年后比较2组患者视力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A组患者平均原镜视力为5.01±0.03,B组患者平均原镜视力为4.82±0.09,A组高于B组(t=10.504,P<0.05)。A组患者屈光度改变(0.07±0.02)D,B组患者屈光度改变(0.49±0.11)D,A组屈光度改变低于B组(t=18.051,P<0.05)。A组患者眼轴变化(0.09±0.04)mm,B组患者眼轴变化(0.14±0.04)mm,A组患者眼轴变化低于B组(t=3.647,P<0.05)。A组患者眼压(15.01±2.30)mm Hg(1 mm Hg=0.133 kPa),B组患者眼压(14.97±2.11)mm H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1,P>0.05)。A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提高77眼,视力不变117眼,视力下降138眼,视力下降率41.57%,B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提高24眼,视力不变57眼,视力下降251眼,视力下降率75.60%,A组的视力下降率低于B组(χ2=19.015,P<0.05)。A组患者用药后未出现明显畏光、视物模糊、眼痛、眼痒等现象,裂隙灯检查无明显异常。 结论 采用0.05%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青少年近视效果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研究
范虹, 吴承龙
2016, 14(6): 965-96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26
103 2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以积极防治脑卒中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 回顾性分析1 200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病情结局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 1 200例患者中,死亡75例,病死率为6.25%。死亡组患者年龄(75.9±8.8)岁,显著高于生存组的(64.2±6.7)岁;死亡组出血性卒中的患者显著多于生存组,死亡组既往病史患有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的患者显著多于生存组;死亡组患者NIHSS评分为(15.8±7.4)分,显著高于生存组的(9.5±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23,P<0.05);死亡组患者Glasgow评分(9.3±3.1)显著低于生存组(12.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5,P<0.05);死亡组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导尿管、鼻胃管等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显著多于生存组,死亡组发生肺部感染、高热、尿路感染、脑心综合征、消化道出血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显著多于生存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lasgow评分低、合并肺部感染、合并脑心综合征及上消化道出血及既往糖尿病史为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较多,Glasgow评分低、合并肺部感染、脑心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及既往糖尿病史是其独立危险因素,对此类患者应重点监护。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和单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对比研究
徐挺, 朱永锋, 胡俊彪, 戴国平, 舒耀民
2016, 14(6): 968-969,103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27
240 1
摘要:
目的 比较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和单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 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0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入选本研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单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及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9.8±21.6)min,显著长于对照组的(56.9±19.6)min,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血红蛋白下降水平为(0.4±0.1)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7±0.2)g/L,P<0.05。观察组术后肉眼血尿持续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0.9±0.4)d、(1.2±0.7)d、(3.6±0.9)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3.6±1.3)d、(4.3±1.2)d、(5.4±1.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100.0%(200/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5%(191/20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3例(1.5%),显著低于对照组40例(20.0%),P<0.05。 结论 单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效果较佳,但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8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贫血的类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苏丽芳, 吴芬芝
2016, 14(6): 970-97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28
169 4
摘要: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合并贫血的类型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衢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3年间确诊的RA患者,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送实验室进行相关指标检查。将得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合并慢性病性贫血(chronic disease anemia,ADC)27例,占总贫血的47.37%(27/57),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20例,占总贫血的35.09%(20/57),巨幼细胞性贫血(MA)10例,占总贫血的17.54%(10/57)。女性贫血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ADC患者与无贫血患者比较,强的松的用量显著增加(P<0.05),MA患者年龄显著高于无贫血患者(P<0.05);ADC患者与无贫血患者比较,病情活动度、血沉、C反应蛋白均显著增高(P均<0.05)。 结论 RA患者合并贫血的类型主要是慢性病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与长期口服药物、病情活动度、血沉、C反应蛋白可能有关,RA患者并发贫血还需警惕和预防恶病质的出现,通过饮食增加营养摄入,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这对预防和避免贫血能起到重要作用。
2种不同方法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周平, 庞飞, 陶志昂
2016, 14(6): 973-97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29
179 0
摘要:
目的 研究人工肩关节置换术(artificial shoulder joint replacement,ASJR)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LPHP)对肱骨近端骨折(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PHF)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连续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入院首次诊断为PHF的患者共96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选择LPHP,观察组51例选择ASJR,对比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2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Neer功能评价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6% vs. 48.9%,P<0.05);观察组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内旋角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6.2±4.3)° vs. (93.4±4.0)°,(38.4±5.0)° vs. (35.6±4.5)°,(90.5±4.6)° vs. (87.4±4.1)°,(34.4±2.2)° vs. (32.6±2.3)°,(33.0±2.4)° vs. (31.8±2.3)°,(56.6±8.2)° vs. (50.9±8.0)°,P均<0.05]。观察组的远期并发症(肩关节炎、废用性萎缩和再发骨折)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 vs. 22.2%,P<0.05)。 结论 ASJR治疗复杂PHF可明显改善关节功能,且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奥沙西泮联合黛力新治疗49例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预后研究
王小华, 王钧, 尹琪华
2016, 14(6): 976-97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30
235 2
摘要:
目的 观察奥沙西泮联合黛力新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预后情况。 方法 选择绍兴市立医院于2012年10月—2015年1月收治的98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皆进行常规心理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用黛力新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奥沙西泮联合黛力新治疗。2组疗程4周,比较2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HAMD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4% vs. 18.4%,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3.8±2.8 vs. 1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NDS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6.8±2.4 vs. 10.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4.9±14.4 vs. 61.3±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奥沙西泮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疗效稳定,副作用较低,并发症少,并可显著减轻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及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多西他赛与顺铂联合行不同化疗途径对宫颈癌的实效性对照探究
娄鹏荣, 陶庆松, 郭建新, 崔李宁, 程晓春, 俞秋波
2016, 14(6): 979-980,101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31
164 0
摘要:
目的 观察并探讨多西他赛(Docetaxel,DCT)与顺铂(Cisplatin,CDDP)联合行不同化疗途径对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宁波市第一医院于2010年5月—2014年7月期间对确诊为CC的90例患者实施化疗,其中45例接受DCT联合CDDP静脉化疗,为对照组,另外45例采用DCT联合CDDP动脉灌注化疗(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AIC),作为观察组。评价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并随访化疗后宫旁缓解、化疗后手术、中心复发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1.1%(41/45),对照组为80.0%(36/4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后宫旁缓解率、化疗后手术率、中心复发率分别为82.2%(37/45)、75.6%(34/45)和4.4%(2/45),对照组为66.7%(30/45)、73.3%(33/45)和4.4%(2/45),观察组化疗后宫旁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2组一年内化疗后手术率及中心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DCT联合CDDP的动脉灌注化疗治疗CC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更低,是CC较为安全有效的疗法。
非小细胞肺癌中ERCC1和RRM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周成伟
2016, 14(6): 981-98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32
203 2
摘要:
目的 探析核苷酸还原酶M1(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M1,RRM1)和剪切修复偶联因子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1,ERCC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自2013年8月20日—2014年10月20日来院接受治疗的43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应用RT-PCR方法检测RRM1和的基本表达情况。比较ERCC1与RRM1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情况及其在癌组织低、中、高分化等中的阳性表达率,并分析该两者间的相关性。 结果 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检测结果显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ERCC1(81.40%)与RRM1(69.76%)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9.53%,25.58%),P<0.05。35例NSCLC患者的ERCC1表达呈阳性,其中癌组织高分化的患者比中、低分化者的阳性表达率高(P<0.05),但其在鳞癌、大细胞未分化癌和腺癌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0例NSCLC患者的RRM1表达呈阳性,其中癌组织低分化的患者比高、中分化者的阳性表达率高(P<0.05),在鳞癌、大细胞未分化癌和腺癌中的阳性表达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ERCC1阳性表达与RRM1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841,P<0.05)。 结论 ERCC1和RRM1在癌组织中表达较为活跃,且ERCC1与RRM1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并且不同的分化程度的癌组织对其阳性表达率不同,而不同癌变类型与两者的阳性表达无关。
慢病防治研究
常州市城镇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调查
王丽东, 周军, 杜晓秋, 鲁菲菲, 崔德月
2016, 14(6): 984-986,98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33
122 0
摘要:
目的 了解常州市城镇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患病率及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常州市钟楼区永红、西林社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4 926例为调查对象,设计标准的流行病学调查问卷于2014年12月——2015年3月对抽样对象进行调查和肺功能检测。以支气管舒张试验FEV1/FVC<70%,并排除其他心肺疾病作为慢阻肺的诊断标准。统计患病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慢阻肺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资料完整且肺功能检测合格的3 663名调查对象,其中慢阻肺患者确诊病例274例,现患率为7.5%,城市为6.5%,农村为8.4%,男性为12.6%,女性为3.4%。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体重指数、吸烟指数、家中烹饪史、职业粉尘接触史、呼吸疾病家族史、幼年咳嗽史、呼吸系统疾病史等因素与慢阻肺发病风险显著关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为男性(OR=0.458,95%CI:0.226~0.931),年龄越大(OR=2.947,95%CI:0.990~8.771),体重指数越低(OR=0.510,95%CI:0.277~0.937),吸烟指数越高(OR=为1.817,95%CI:1.029~3.210),有呼吸系统疾病史(OR=5.387,95%CI:3.971~7.308)与慢阻肺的发病风险显著关联。 结论 常州市城镇40岁以上居民其慢阻肺发生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指数、呼吸系统疾病史等密切相关,应重视其早期诊断,早期防治。
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血清MMP-9、TNF-α与骨转化指标的关系
陈刚, 徐永芳, 顾晓民, 朱永泽
2016, 14(6): 987-98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34
108 2
摘要:
目的 探讨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血清MMP-9、TNF-α与骨转化指标的关系。 方法 选择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男性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低骨量组和正常骨量组,比较3组患者血清MMP-9、TNF-α与骨转化指标水平及其相关性。 结果 骨质疏松组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低骨量组和正常骨量组(P<0.05),低骨量组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正常骨量组(P<0.05)。骨质疏松组的血清MMP-9和TNF-α均高于低骨量组和正常骨量组(P<0.05),低骨量组的MMP-9和TNF-α均高于正常骨量组(P<0.05)。骨质疏松组和低骨量组的血清sBAP、血清sOC均高于低正常骨量组(P<0.05),骨质疏松组的血清sCTX高于低骨量组和正常骨量组(P<0.05),骨密度与MMP-9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血清sBAP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sOC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sCTX呈负相关(P<0.05)。 结论 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MMP-9、TNF-α升高,骨密度与血清MMP-9、TNF-α和骨转化指标有相关性。
妇幼卫生研究
小剂量氯胺酮对产后抑郁患者睡眠的影响
周晓媚, 何小红, 吴静
2016, 14(6): 990-99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35
195 0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对产后抑郁患者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及爱丁堡产后抑郁评分(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的影响,为临床治疗产后抑郁提供参考。 方法 将60例爱丁堡产后抑郁评分≥10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n=30):氯胺酮组(K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K组静脉注射盐酸氯胺酮0.6 mg/kg,N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治疗前(T0)、治疗后2 d(T1)、治疗后4 d(T2)检测并记录2组患者的多导睡眠图、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及爱丁堡产后抑郁评分。 结果 2组患者病史、年龄、身高、体重及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K组在T1、T2时的总睡眠时间增加,睡眠潜伏期、快速动眼睡眠时间、快速动眼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效率提高,觉醒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K组在T1、T2时的PSQI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K组在T1、T2时的EPDS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K组在T1、T2时的总睡眠时间增加,睡眠潜伏期、快速动眼睡眠时间、快速动眼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效率提高,觉醒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K组在T1、T2时的PSQI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K组在T1、T2时的EPDS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可显著改善产后抑郁患者的睡眠。
自由体位接产与仰卧位接产对母婴影响的对比观察
袁玲, 傅爱萍, 周临, 雷霞, 时良芳, 陈紫美
2016, 14(6): 993-995,102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36
165 2
摘要:
目的 在体位待产及体位用力成熟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观察自由体位接产与仰卧位接产对母婴的影响,以探讨更有效的接产方式。 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初产妇300例分为自由体位接产组(实验组)、仰卧位接产组(对照组)各150例,对比观察2组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会阴裂伤程度、会阴侧切、疼痛程度、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情况。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结果 实验组第二产程[(38.9±18.6)min]较对照组[(58.6±23.7)min]明显缩短(t=6.54,P<0.05),2组总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出现重度疼痛33例(22.0%),而实验组无重度疼痛病例发生(U=-18.11,P<0.01)。实验组的会阴完整率为14.0%(21/1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5/150),χ2=10.78,P<0.01。实验组的会阴侧切率为3.3%(5/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27/150),χ2=16.93,P<0.01。2组产妇产后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05)。实验组新生儿窒息2例,占1.3%,对照组中新生儿窒息12例,占8.0%。实验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49,P<0.01)。 结论 自由体位接产能明显减轻产痛,降低会阴侧切率,减少会阴裂伤程度,降低新生儿窒息率,且不会增加产后出血率,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社区卫生研究
上海市某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调查
沈婉婉, 聂欢欢, 鲍勇
2016, 14(6): 996-99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37
115 3
摘要:
目的 了解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及分布特点,为针对性地进行危险因素综合性社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5年6—7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某社区40岁及以上的具有本市户籍的常住居民1 142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 结果 853人被评估为脑卒中高危人群,占总人数的74.7%。8项危险因素的暴露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80.7%)、体育锻炼很少(68.5%)、血脂异常(60.1%)、脑卒中家族史(45.7%)、糖尿病(38.2%)、明显超重(25.9%)、吸烟(23.3%)、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13.5%)。女性高危人群的血脂异常的暴露率高于男性,男性高危人群的吸烟率高于女性。高血压、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糖尿病的暴露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40~49岁和50~59岁年龄段人群的吸烟率和脑卒中家族史暴露率相对于其他年龄段更为突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体育锻炼、睡眠障碍与脑卒中高危人群中脑卒中的发病存在回归关系(P<0.05)。 结论 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暴露率处于较高水平。基于社区开展脑卒中危险因素防控,重点加强血压、血糖和血脂的管理,改变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社区脑卒中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市金山区某社区大肠癌筛查效果评估
彭艳英, 陈伟, 马翠, 顾华玲
2016, 14(6): 999-1000,102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38
139 0
摘要:
目的 评估社区大肠癌筛查工作现况,为完善大肠癌社区筛查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月期间在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大肠癌筛查的40岁以上社区居民的筛查资料,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这些居民的大便潜血检查结果、危险度评估结果与肠镜检查和活检的最终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 结果 2013年5月—2015年1月期间共计7 787例辖区居民进行大肠癌社区初筛,筛出1 727例阳性,检出率22.4%;其中,大便潜血阳性1 447例,检出率为18.8%,问卷危险度评估阳性438例,阳性率为5.7%,2种方法检出的阳性重复病例为158例,重复率为9.15%。转诊818例(47.37%),确诊病例303例(37.04%),大便潜血和危险度评估确诊率分别为36.24%、39.90%。经检验,2种办法与诊断结果一致性也并不显著(P>0.05)。 结论 我国社区目前在大肠癌初筛过程中所使用的危险度评估和大便潜血检验方法,筛查效能相当且重复率较低,这就保障了卫生资源的充分利用。多种低重复、高效度筛查指标协同配合可有效提高社区人群大肠癌筛查的早发现、早诊断,但人群转诊依从性有明显限效作用需进一步提高。
调查研究
本科男护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王春梅, 孙雪芹, 王芳, 李淑真
2016, 14(6): 1001-1003,100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39
135 0
摘要:
目的 探究本科男护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升本科男护生的主观幸福感指明方向。 方法 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国际大学调查》,对蚌埠医学院和皖南医学院328名本科男护生和466名本科女护生进行测查。 结果 ①本科男护生的生活满意度均分为(23.79±6.81)分和积极情感(33.37±8.11)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消极情感(28.70±10.96)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②性别在主观幸福感、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男护生主观幸福感得分(141.90±25.36)分比本科女护生(148.56±25.24)分低;年级在消极情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年级的本科男护生主观幸福感得分(144.91±24.31)分最高;③家庭关系在主观幸福感、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庭经济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情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业态度在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身体健康状况对主观幸福感及各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本科男护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依次为家庭经济收入、身体健康状况、专业态度、家庭关系(P<0.05)。 结论 本科男护生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较少的消极情感,主观幸福感较好,根据相应的影响因素制定提升幸福感的策略。
江苏南通市公务员亚健康状态与相关因素的研究
戴伟华, 施佳佳, 周春英, 邱建成, 李林中, 罗雪莲, 沈均
2016, 14(6): 1004-100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40
165 0
摘要:
目的 探讨南通市公务员亚健康状态现状及与心理健康、生活事件、生存质量等相关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 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亚健康状态自评量表(16题)、症状自评量表(SCL-90)、WHO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生活事件量表(LES),用整体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南通市市、区两级党政机关共12个单位887名公务员进行调查。 结果 公务员亚健康状态现患率10.17%;亚健康组平均年龄(41.36±1.03)岁,非亚健康组平均年龄(35.15±0.43)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CL-90的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体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各因子分均高于非亚健康组(P<0.01);亚健康组WHOQOL-BREF的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等4个领域均高于非亚健康组(P<0.01);亚健康组与非亚健康组的LES中包括职业、学习、婚姻和恋爱、家庭和子女、经济司法、人际关系及健康等生活事件数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健康组的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南通市公务员亚健康状态处在社会人群的正常范畴内较低水平,与国内部分学者研究结果不一致;心理健康水平、生存质量、生活事件数等成为公务员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应引起重视。
广州地区三甲医院呼吸科护士控烟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
陈淑君, 苏越明, 辛丽洁, 何薇, 宫玉翠, 江梅
2016, 14(6): 1007-100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41
218 0
摘要: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三甲医院呼吸科护士控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探讨影响护士开展控烟干预的因素以及护士对控烟培训课程的需求,为护士实施控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设计,于2013年10—12月使用自制护士控烟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对10所三级医院的呼吸科/综合内科护士进行调查。统计控烟知识问题回答正确率、护士对戒烟的态度问题的肯定人数,护士控烟行为的各选项人数分布,并以性别、年龄、工作年限、最高学历、技术职称、科室、工作性质为自变量,以控烟知识4个部分的成绩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以考察自变量各维度在控烟知识上的差异。 结果 控烟知识个领域分数上,因科室、年龄、工作性质及学历等因素不同而高低不同。愿意参加控烟相关工作的护士人数几乎占90%,愿意参加控烟相关培训的人数超过85%,而表示愿意主动了解控烟知识的人数仅有73.8%。95%以上的护士都认为应该积极参与控烟和应该向病人提供戒烟指导的认识。 结论 目前广州地区医院呼吸科/综合内科护士对控烟态度和行为都较积极,但相关控烟知识比较薄弱,需进一步加强护士的控烟意识、相关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有助于发挥护士在控烟中的重要作用。
三甲中医院新护士心理资本与工作压力的调查
俞春兰, 吴文辉, 余兰仙
2016, 14(6): 1010-101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42
114 1
摘要:
目的 探讨新毕业护士进入三甲中医院过渡阶段心理资本、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结合了定性和定量途径的横断面研究对173名新护士进行当面调查并完成数据,量表使用自我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护士心理资本问卷和工作压力源量表。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心理资本相关因素的方差分析,心理资本和工作压力源各纬度得分的描述性统计,以及二者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 新护士心理资本得分较高(平均87.73分),纬度得分依次是乐观(76.22%)、希望(72.64%)、效能(72.56%)和抗挫折(71.87%)。工作压力平均得分为63.64分,以时间分配及工作量最常见,为(1.99±0.46)分,其他纬度依次是护理专业及工作(1.98±0.44)分、病人护理(1.97±0.25)分、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1.66±0.50)分,管理及人际关系得分最低,为(1.44±0.35)分。体育锻炼、身体状况和家庭条件对心理资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条件、状况良好者和经常锻炼者得分较高;性别、科室、聘用、籍贯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压力源与心理资本各纬度之间及整体上均显著负相关(P<0.05)。 结论 新护士应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保持身心健康,通过有效策略提供支持以提高心理资本、减轻工作压力和离职意愿,以系统化处理方法公正合理地管理新护士进入职业生涯。
诊断技术-医学检验
宁波市妊娠期妇女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区间的建立
陈巧巧, 王志成
2016, 14(6): 1013-101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43
213 0
摘要:
目的 建立宁波地区正常孕妇孕早期、中期、晚期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激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参考值范围。 方法 序贯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门诊就诊的正常孕妇妊娠早期(T1期,妊娠9~12周)、妊娠中期(T2期,妊娠16~24周)、妊娠晚期(T3期,妊娠32~36周)有效血清281例,同时选择158例育龄非孕妇女做正常对照;采用美国贝克曼DX-800检测系统分别检测妊娠不同时期孕妇血清TSH、FT4、FT3水平,采用百分位数(P2.5~P97.5)制订妊娠不同时期TSH、FT4、FT3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结果 不同妊娠期TSH参考值范围为:T1:0.05~3.97 mIU/L,T2:0.12~4.28 mIU/L,T3:0.30~6.01 mIU/L,对照:0.08~3.81 mIU/L;FT3的参考范围:T1:3.33~5.78 pmol/L,T2:3.10~5.23 pmol/L,T3:2.83~4.99 pmol/L,对照:3.90~5.54 pmol/L;FT4的参考范围:T1:7.25~15.52 pmol/L,T2:6.88~13.27 pmol/L,T3:5.31~10.79 pmol/L,对照:6.46~14.17 pmol/L;在妊娠不同时期检测结果与育龄非孕对照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T3F=76.431,P<0.01;FT4F=116.753,P<0.01;TSH:F=53.670,P<0.01),各孕期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孕妇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非妊娠妇女存在明显差异,且妊娠不同时期女性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范围不同,建立本地区各孕期的甲状腺激素参考范围临床意义重大。
siHybrids对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kpc-2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范芳华, 吴国友, 周筱琼, 王芳, 万晓晨
2016, 14(6): 1017-1018,102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44
139 0
摘要:
目的 研究siHybrids对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kpc-2基因表达水平及其对美罗培南的抑菌效果的影响,探讨siHybrids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48株携带有kpc-2基因的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株分成对照组(不加siHybrid)、低浓度组(siHybrids为0.125 μg/ml)、高浓度组(siHybrids为8.0 μg/ml)。分别检测3组12、24、48 h后3个时间点的mRNA的量。另外再分别取3组菌液进行美罗培南药敏试验,观察3组间抑菌圈直径的大小有无差异。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siHybrids干预后kpc-2基因的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高浓度组kpc-2基因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低浓度组(P<0.05),siHybrids的浓度与kpc-2基因的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r=-0.782,P=0.014);kpc-2基因的mRNA表达量随着siHybrids干预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P<0.05)。siHybrids干预能显著增大美罗培南抑菌圈的直径(P<0.05),不同浓度的siHybrids对美罗培南抑菌圈直径的增大幅度不同,高浓度组美罗培南抑菌圈的直径显著大于低浓度组(P<0.05),siHybrids的浓度与美罗培南抑菌圈直径的大小呈正相关(r=0.882,P=0.024)。 结论 siHybrids能降低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kpc-2基因的表达水平,能提高美罗培南的抑菌效果,其作用机制是siHybrids分子特异性沉默了肺炎克雷伯菌的kpc-2基因。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舒媚, 吴振兴, 朱振亮, 方美群, 李红静, 褚美芬
2016, 14(6): 1019-102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45
173 2
摘要:
目的 肺癌血清学肿瘤标记物检测已成为肺癌诊断的重要指标,但单个肿瘤标志物的阳性诊断率不高。本研究探讨肿瘤标志物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采集127例肺癌患者、42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分别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SCC表达,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SE、CEA和CYFRA21-1表达。分析比较血清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 结果 肺癌组SCC、NSE、CEA和CYFRA21-1血清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除肺癌组CEA血清表达水平高于肺良性病变组但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3项标志物肺癌组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P均<0.05)。SCC和CYFRA21-1在肺鳞癌患者水平最高,NSE在肺小细胞癌患者水平最高,而CEA则在肺腺癌患者水平最高。4项血清标记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2.68%和91.08%,显著高于各单项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结论 血清SCC、NSE、CEA和CYFRA21-1检测对肺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灵敏度和准确度。
医学综述
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庭照顾者社会支持研究进展
陈丽芬, 路孝琴
2016, 14(6): 1022-102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46
210 2
摘要:
代谢组学分析在肿瘤标志物筛选中的应用进展
吴杰, 陈文虎, 尹沛源, 许志良
2016, 14(6): 1026-102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47
79 0
摘要:
预防/保健 中医/康复
“清热利湿方”治疗急性痛风的疗效观察
张艳, 黄继勇
2016, 14(6): 1030-103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48
115 2
摘要:
目的 观察“清热利湿方”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湿、热证候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 方法 临床选择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77年制定的原发性痛风分类标准并处于急性期的痛风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27例,西药组25例,中药治疗组男性26例,女性1例,西药对照均为男性。2组均予低嘌呤饮食,中药治疗组予“清热利湿方”(忍冬藤30 g、威灵仙15 g、元胡10 g、土茯苓30 g、绵萆薢15 g、炒白术12 g、车前草15 g、虎杖15 g、秦艽9 g、葎草15 g)加减,每日1剂,对照组予美洛昔康片,7.5 mg/次,1次/d,餐后口服,疼痛严重者每次7.5 mg,2次/d,总疗程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参照痛风基本病机“湿、热”量化表观察记录2组患者中医湿、热证候积分及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肿胀评分、活动受限评分等。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和构成比进行描述,计量资料以 ±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采用中、西药治疗后2组患者“湿、热”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减轻,其中热象变化明显(P<0.001),中、西组治疗后“湿、热”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组治疗疗效相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清热利湿方对急性痛风患者“湿、热”证候均有明显的影响,其治疗急性痛风疗效与美洛昔康片相当,且副作用少。
全科护理研究
疼痛护理小组的培训管理与质量效果评价
董明芬, 林爱宝, 周红波
2016, 14(6): 1034-103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49
140 0
摘要:
目的 探讨疼痛护理小组的培训管理方法,以推进疼痛评估工作的开展,促进医院疼痛管理质量的提高。 方法 通过组建疼痛护理小组,明确小组架构,建立小组工作职责,根据“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评审标准及国际医院联合评审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标准中疼痛管理的要求制定疼痛护理规程、疼痛评估质量检查标准、疼痛患者宣教制度及护士培训制度,并按照“培训培训者模式”对护士进行培训,小组成员参与疼痛管理质量改进等措施。在干预前后,分别对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及疼痛评估的合格率进行比较。 结果 干预前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平均答对率为(43.81±5.32)%、合格率为2.22%,干预后平均为(65.36±3.51)%、合格率为38.89%;开展疼痛评估初期和1年后同期疼痛评估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6,P<0.001)。干预后护士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问卷调查的得分和疼痛评估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01)。 结论 组建疼痛护理小组,根据评审标准制定疼痛管理质量标准,按照“培训培训者模式”对护士进行培训,能提升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提高疼痛评估的合格率,改善疼痛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医院疼痛管理质量的提高。
139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儿家庭留置护理风险管理分析
李娜, 殷海斌, 袁明泽, 张琳, 田新
2016, 14(6): 1037-1039,104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50
124 0
摘要:
目的 寻求一种更安全、有效的管理模式,降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管理风险,探讨风险管理在儿童PICC家庭留置中的应用效果,尤其是在导管堵塞,外渗,意外拔针/脱管,穿刺点感染几个方面,从而减低家庭留置的风险,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方法 将昆明市儿童医院血液科2013年1—12月PICC导管家庭留置的139例患儿纳入研究。以2013年1—6月仅实施常规护理的72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13年7—12月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风险管理的67例患儿作为观察组,针对对照组中出现的影响家庭留置效果的高危因素,实施相应的整改措施并运用到观察组中,比较2组中心静脉留置输液患儿出现导管堵塞、意外拔针/脱管、穿刺点感染等风险的发生情况及平均留置时间的差异性,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风险管理实施前(对照组)异常情况发生率为22.22%,风险管理实施后(观察组)异常情况发生率降至5.9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的PICC导管留置时间[(214.58±16.90)d]较对照组[(181.63±12.38)d]明显延长,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风险管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管理模式,其临床应用有利于提升患儿PICC家庭留置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降低了需反复血管穿刺的风险及难度,减少了治疗费用,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家属的满意度。
临床护理路径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张周娟
2016, 14(6): 1040-104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51
155 1
摘要: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120例,按接受检查的时间分为对照组(2014年7—12月)和观察组(2015年1—6月),每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况进行评估,采用纽卡斯尔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为(46.72±11.34)分和(46.63±10.15)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6,P>0.05),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为(40.01±7.11)分和(45.37±8.01)分,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76,P<0.05);与护理前相比,观察组在接受护理后SAS评分明显降低(t=3.883,P<0.05),对照组评分降低不明显(t=0.755,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3.91±1.28)分,对照组为(68.28±3.35)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12.160,P<0.05)。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痰中带血或少量咳血,观察组有3例,均未予以特殊处理,症状在短时间内消失;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但考虑到一些医院存在护理人员短缺的情况,因此还应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而定。
全科诊疗实践
自锁托槽与传统金属托槽对牙周临床指标的影响比较
陈敏, 阮土耿, 李相红
2016, 14(6): 1043-104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52
107 0
摘要:
目的 比较自锁托槽与传统金属托槽对牙周临床指标的影响情况。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于绍兴市人民医院口腔科行传统金属托槽与自锁托槽矫正的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与自锁组,各50例。传统组患者为传统托槽矫治,自锁组患者为自锁托槽矫治,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对2组患者的牙周指标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包括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牙龈出血指数(SBI)等。 结果 治疗前传统组与自锁组患者在GI、PLI、SBI等牙周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3、6个月后传统组与自锁组平均G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936、1.174、1.714,P均>0.05);传统组平均PLI分别为1.54±0.66、1.81±0.71、1.83±0.74,自锁组平均PLI分别为1.12±0.48、1.28±0.50、1.31±0.51,传统组高于自锁组(t值分别为3.639、4.316、4.091,P均<0.05);传统组与自锁组平均S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32、0.465、0.434,P均>0.05)。 结论 自锁托槽有利于患者牙周指标的维持,保护牙周组织,值得临床推广。
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手术中血栓弹力图的影响
郑旻, 钱幸尔, 黄长顺
2016, 14(6): 1045-104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53
56 0
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对血栓弹力图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2月宁波市第一医院接受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其他麻醉药的选择相同。观察麻醉前(T0)、手术开始前(T1)、手术结束时(T2)的血栓弹力图,比较2组患者血栓弹力图各参数的差异。 结果 T0时刻2组患者血栓弹力图中的R时间、K时间、α角、M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刻对照组α角为(67.8±10.9)°,显著高于实验组的(58.2±9.6)°(P<0.05),R时间、K时间和M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实验组K时间为(1.56±0.42)min,对照组为(1.28±0.47)min,实验组的K时间高于对照组,实验组Ma值和α角分别为(69.3±9.7)mm、(64.3±10.2)°,对照组为(73.9±10.2)mm、(72.5±9.4)°,实验组的Ma值和α角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缓解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有利于颅内动脉瘤手术进行并改善患者预后。
预后营养指数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万秀萍, 曾洁, 边君, 刘媛, 翁慧斌, 董姣静, 祝晓, 王莉娟
2016, 14(6): 1047-104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54
72 0
摘要:
目的 分析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12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联系,探讨PNI作为胃癌患者预后指标的作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NI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联系,再根据随访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评估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PNI等因素对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结果 低PNI组与较晚临床分期有关(P=0.041),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是否吸烟饮酒无关联(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较晚的临床分期、PNI较低、姑息治疗与患者较差的生存预后密切相关(P<0.05)。PNI较低组患者总生存期(P=0.037)和无进展生存期(P=0.007)均差于PNI较高组。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除了较晚的临床分期(风险比例:5.48,置信区间:0.23~21.95)、姑息治疗(风险比例:7.40,置信区间:1.03~16.25)外,PNI<45(风险比例:0.41,置信区间:0.07~4.66)是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PNI水平高低与胃癌患者肿瘤分期密切相关,除肿瘤分期和只接受姑息治疗外,低PNI是一个较新的胃癌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对临床预后转归判断有重要的价值。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对不同程度宫颈病变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徐军娟, 裘雅芬, 冯燕
2016, 14(6): 1050-105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55
71 0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对不同程度宫颈病变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2014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宫颈癌及宫颈上皮细胞瘤变(CIN)患者110例,对其行杂交捕获二代(HCⅡ)HPV-DNA检测、阴道镜、宫颈活检检查,按照病理结果分为4组,并分析各组感染HR-HPV比率、亚型的不同分布和治疗后的疗效作用。 结果 53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中,22例为CINⅠ型,17例为CINⅡ型,14例为CINⅢ型。各型HPV-DNA含有量比较,CINⅠ型40.91%,CINⅡ型47.06%,CINⅢ型64.29%,宫颈癌94.74%,阴性率中,CINⅠ型59.09%,CINⅡ型52.94%,CINⅢ型35.71%,宫颈癌5.26%。病变越严重,HR-HPV感染率越高;按照宫颈癌、CINⅢ型、CINⅡ型、CINⅠ型顺序感染率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C-US患者中,HR-HPV阳性者80例,阴性者30例。阳性率比较,CINⅠ、CINⅡ型为43.59%,CINⅢ型、宫颈癌为88.7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947,P<0.05),证明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HR-HPV阳性诊断率不同。 结论 宫颈癌、癌前病变HR-HPV的阳性率和宫颈病变程度呈正向相关性,随病变程度增加其检出阳性率也随之提高;HR-HPV分型检测结果显示,HPV16、18对于宫颈癌前病变筛查意义显著,可为预测肿瘤进展提供可靠的依据,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愈合具有积极的影响。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应用生物免疫疗法的治疗效果
张建刚, 叶知锋, 黄伶, 杨雪飞, 黄挺, 张志娣
2016, 14(6): 1052-105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56
115 3
摘要:
目的 探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生物免疫疗法联合放化疗治疗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66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历及治疗情况,其中33例患者应用放化疗方案治疗;另33例于放化疗结束后应用生物免疫疗法治疗。统计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观察2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随访2年,观察2组患者1年、2年生存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5%,P=0.02;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为8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4%,P<0.05。随访2年,观察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4.8%(28/33)、69.7%(23/33),对照组分别为78.8%(26/33)、42.4%(14/33);2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χ2=0.41,P=0.52,2年生存率比较,χ2=4.98,P=0.03。 结论 于放化疗基础上辅以生物免疫疗法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因此值得深入研究以推广应用。
鼻内窥镜术后经2种不同措施止血的临床经验体会
刘平
2016, 14(6): 1055-105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57
129 2
摘要:
目的 观察鼻内窥镜术后采用不同止血材料填塞的效果,为鼻内窥镜术后止血材料的选择提供临床参考。 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6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22例,手术使用的填充材料为S-100或凡士林纱布,手术期间及术后有可供评价的完整病历记录,其中使用S-100的患者60例,使用凡士林纱布的患者62例,分析使用不同止血材料填塞患者术后24 h的出血情况、鼻腔的胀痛程度及填塞后鼻内粘连、黏膜水肿、鼻塞、头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使用凡士林纱布填充的患者相比,使用S-100填充的患者24 h的鼻腔出血程度较轻;使用S-100填充的患者术后24 h胀痛感较轻,且S-100术后不需抽取填塞物,减少了抽除填塞物时患者创伤部位的不适感;使用S-100填充的患者鼻内镜术后发生鼻内粘连、黏膜肿胀、鼻塞、头痛等的患者15例(25.0%),使用凡士林纱布填充的患者鼻内镜术后发生鼻内粘连、黏膜肿胀、鼻塞、头痛等的患者39例(62.9%),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56,P<0.05)。 结论 鼻内窥镜术后选用新型可吸收性止血材料填充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期的生活质量,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在鼻内窥镜术后选择新型的止血材料。
纳米炭混悬液应用于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的价值分析
娄朝胜, 吴贤, 詹静, 施仲义
2016, 14(6): 1057-105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58
96 0
摘要:
目的 探讨纳米炭混悬液示踪技术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筛选86例在温州市中医院诊治的甲状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术中注射纳米炭混悬液的示踪方法,于患侧腺体取3~5个点,使用1 ml注射器注射纳米炭,注意避开颈部大血管,注射前需要进行回抽,观察有无回血,避免注入血管中,每个点注射0.1 ml,注射完毕后用纱布按压注射点,防止纳米炭渗漏至其他组织中污染术野,淋巴结黑染后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照组未注射。观察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甲状旁腺误切以及低钙血症的情况。 结果 观察组共检出淋巴结487枚,其中黑染458枚,未黑染29枚,平均(10.5±3.7)枚/例;对照组共检出淋巴结288枚,平均(6.1±2.8)枚/例;2组平均检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18,P<0.05)。观察组中有癌细胞转移的淋巴结208枚,平均(4.2±1.6)枚/例;对照组中有癌细胞转移的淋巴结112枚,平均(2.2±0.9)枚/例;2组平均清扫癌细胞转移的淋巴结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44,P<0.05)。观察组未发现甲状旁腺误切,对照组有5例发生误切并出现低钙血症,观察组甲状旁腺误切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09,P<0.05)。 结论 术中注射纳米炭混悬液可提高淋巴结检出数量,同时可以有效地避免甲状旁腺误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临床分析
纵艳艳, 陈衍秋, 胡赛玲
2016, 14(6): 1059-106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6.059
92 0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96例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忌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卧床休息,规律作息,避免性交;对照组接受单纯西药治疗,静脉滴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 ml/d,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50 ml/次,2次/d,连续用药7 d;观察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中药汤剂治疗,方药:小茴香2 g,干姜1 g,延胡索3 g,没药6 g,当归9 g,川芎6 g,官桂3 g,赤芍6 g,蒲黄9 g,五灵脂6 g,每日1剂。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临床症状、体征消失,B超显示子宫附件正常,无积液或包块,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为治愈;以临床症状明显减轻,B超显示积液、包块减少或消失为有效;以症状、体征未改善,甚至加重,B超无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结果 观察组治愈25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治愈15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70.8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00,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