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7年  第15卷  第6期

专家论坛
山东省农村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窦伟洁, 韩志琰, 宋奎勐, 宋燕, 甄天民
2017, 15(6): 911-914,99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01
193 3
摘要:
目的 了解山东省农村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抽取的1 260名山东省农村居民进行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调查,量表采用的是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 结果 调查对象表现出欧洲生命质量量表系统中包含的243种健康结局中的37种。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为五个维度均无问题,共有758人,占调查对象的63.48%;山东省农村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是"疼痛或不适"和"焦虑或沮丧";居民总体健康评分平均为(81.23±15.53)分,健康指数平均为0.798±0.086;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在五维度间有问题的差异以及健康得分和健康指数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对山东省农村居民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具有影响。 结论 山东省农村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总体现状尚可,女性、年龄大、离婚、文化程度低和收入低是山东省农村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应当关注山东省农村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加强对妇女、老年人、低收入群体等特殊人群的关注,对其进行适宜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提高全社会人群的健康公平性。
全科医学讲堂
糖尿病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
杨晓晖, 龙泓竹
2017, 15(6): 915-916.
137 10
摘要:
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DKD)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由长期高血糖所导致的肾脏损害,病变可累及全肾,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肾血管等。DKD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我国DKD在终末期肾病中占16.4%。DKD主要表现为尿中白蛋白持续升高和(或)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性下降。其疾病特点呈进行性发展,早期多无明显症状,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而一旦出现显性蛋白尿则提示病情已进入中晚期,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全科医学论著
氢-甲烷气呼气试验在克罗恩病缓解期患者中的监测及意义研究
张璐, 王诗怡, 范一宏, 陈焰
2017, 15(6): 917-92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02
303 5
摘要:
目的 分析缓解期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小肠细菌过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探讨氢-甲烷气呼气试验在缓解期CD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25例缓解期CD患者(CDAI<150分)和2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氢-甲烷气呼气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进一步将CD患者分为SIBO阳性组和SIBO阴性组。比较各组间症状(腹痛、腹胀)评分、大便性状、血清学炎症指标(TNF-α、IFN-γ、IL-6、IL-10)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GSH、LPO)水平差异,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①CD组SIBO阳性率(44%)显著高于对照组(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72,P<0.01);②SIBO阳性组的腹胀评分高于SIBO阴性组(P<0.05),而对于腹痛评分、大便次数及性状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未发现年龄、病程、病变部位(L)、疾病行为(B)和CDAI评分与SIBO的发生相关。③CD患者中SIBO阳性组TNF-α水平高于SIBO阴性组(P<0.05),GSH水平低于SIBO阴性组(P<0.05),而2组间IFN-γ、IL-6、IL-10和LP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D患者较健康人群更容易发生SIBO,且SIBO可能是加重患者消化系症状的原因之一,尤其表现为腹胀。究其机制而言,SIBO可通过氧化应激等途径导致炎症加重或持续,进一步使得疾病呈慢性化及反复发作过程。
硫化氢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炎症因子及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吴忠明, 卢根林, 吴海明, 吴爱兵, 王宏宾
2017, 15(6): 921-92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03
192 0
摘要:
目的 研究硫化氢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的影响。 方法 将6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假手术)组、B(缺血-再灌注)组,C(缺血-再灌注+NaHS)组,D[缺血-再灌注+炔丙基甘氨酸(PPG)]组。经腹正中切口剖腹及游离肠系膜上动脉(SMA),钳夹B、C、D组大鼠SMA 60 min和再灌注120 min,建立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组在灌注前10 min向大鼠尾静脉注入100 μmol/kg NaHS后按1 mg/(kg·h)输注直到再灌注2 h,D组在缺血前10 min向腹腔注入PPG 50 mg/kg。检测血CRP、降钙素原、内毒素、H2S、TNF-α、IL-6、IL-8并进行血培养,测定回肠组织匀浆中H2S。 结果 与A组比较,B组的CRP、降钙素原、内毒素、TNF-α、IL-6、IL-8升高,H2S降低。与B组比较,C组的CRP、降钙素原、内毒素、TNF-α、IL-6、IL-8降低,H2S升高。与C组比较,D组CRP、降钙素原、内毒素、TNF-α、IL-6、IL-8升高,H2S降低(P<0.01)。B、C、D组分别有14、6、15例血标本培养出大肠杆菌。H2S与CRP、降钙素原、内毒素、TNF-α、IL-6、IL-8呈负相关。 结论 H2S降低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炎症因子,改善内毒素血症。
靶蛋白Ezrin和Lamin A/C与卵巢癌的表达及意义相关研究
许海, 马丹凤, 赵井苓, 莫国艳
2017, 15(6): 924-926,99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04
213 0
摘要:
目的 探讨并分析埃滋蛋白(Ezrin)和核纤层蛋白A/C抗体(Lamin A/C)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6年5月在湖北中医药大学黄家湖医院病理科收集的30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正常组)、手术后切除经病理学证实的卵巢癌标本65例(卵巢癌组)及卵巢良性肿瘤组织40例(良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法检测3组标本中的Ezrin和Lamin A/C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正常组、良性组的卵巢组织标本中Ezrin和Lamin A/C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3.33%、87.50%、93.33%、90.00%,显著高于卵巢癌组的49.23%、5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组织标本中Ⅰ+Ⅱ期、高+中分化、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Ezrin和Lamin A/C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Ⅲ+Ⅳ期、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zrin和Lamin A/C蛋白的表达与卵巢癌转移密切相关,Ezrin和Lamin A/C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并且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的关系,同时提示了Lamin A/C以及Ezrin可以作为潜在的卵巢癌患者病情评估以及临床预后的指标。
UTP23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化疗耐药性研究
章杰捷, 陈雅卿
2017, 15(6): 927-929,101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05
200 0
摘要:
目的 探讨UTP23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化疗耐药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4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和40例卵巢组织良性增生患者组织中的UTP23蛋白表达进行测定,并分析UTP2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化疗耐药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UTP23蛋白表达于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的胞浆中,呈棕黄色颗粒染色。上皮性卵巢癌患者UTP23低表达为46例,明显高于卵巢组织良性增生组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耐药组患者UTP23低表达为29例,明显高于化疗敏感组的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TP23低表达与年龄、病理类型、有无腹水、残余病灶大小等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有关(P<0.05)。UTP23低表达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高表达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UTP23表达与总生存时间相关[RR=0.587,P=0.032,95%CI:0.336(0.361~0.986)]。 结论 UTP23低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疾病进展、化疗耐药及预后等密切相关,提示UTP23可能作为一个新的判断化疗效果和评估预后的指标。
三阴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王艳, 张年庆, 彭德峰, 李雷, 许培权
2017, 15(6): 930-93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06
223 3
摘要:
目的 分析三阴乳腺癌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6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过的180例乳腺癌患者,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PR及HRE-2的表达情况,60例三阴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120例非三阴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的年龄、抽烟饮酒状况、体质量指数、家族史、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初潮年龄、泌乳情况、使用避孕药情况、产次、初产年龄、流产情况、绝经情况。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筛选出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影响分析。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临床病理特征。 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指数、泌乳情况、避孕药物、产次、绝经情况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在抽烟饮酒状况、家族史、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初潮年龄、初产年龄、流产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产次 ≥ 2次、绝经前状态对应的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质质量指数、泌乳情况、避孕药物对应的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MI ≥ 25 kg/m2、抑制泌乳、使用避孕药均是三阴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三阴乳腺癌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淋巴结转移率高,分期及分级更晚。 结论 三阴乳腺癌的恶性程度高于非三阴乳腺癌,肥胖、抑制泌乳、使用避孕药是三阴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氯吡格雷用药低反应性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林伟, 周瑞, 林建锋, 王毅, 贾珠银
2017, 15(6): 934-93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07
208 0
摘要: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氯吡格雷用药低反应性患者的疗效、预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6年4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应用氯吡格雷75 mg/d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328例,采用血栓弹力图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根据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替格瑞洛组54例,氯吡格雷组56例,氯吡格雷组继续服用氯吡格雷75 mg/d,替格瑞洛组将氯吡格雷替换为替格瑞洛90 mg,2次/d。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尿酸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替格瑞洛组患者用药3 d、7 d以及30 d血小板聚集率都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出现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心力衰竭以及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明显的低于氯吡格雷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心原性死亡、出血以及卒中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的低于氯吡格雷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3 d、30 d替格瑞洛组患者的尿酸水平高于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组痛风发生率(3.51%)低于氯吡格雷组(18.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经氯吡格雷治疗后出现低反应性的患者采用替格瑞洛治疗,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效果显著。
比较微创手术联合尿激酶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胡尚统, 周格知, 潘利飞
2017, 15(6): 937-939,94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08
245 0
摘要:
目的 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治疗方法尚未有金标准,比较神经导航下微创手术联合尿激酶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提供依据。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4年1月-2016年6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患者12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研究组采用微创手术联合尿激酶(10 000 U/次)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术前,术后第1、14天)、血肿清除率、器官功能衰竭、再出血率、颅内感染、肺部感染、住院时间和28 d死亡率。 结果 2组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2±1.78 vs.8.40±1.74,t=0.335,P=0.739)。但与对照组比较,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14天时研究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显著增高[(11.06±1.94 vs.10.04±2.08,t=2.584,P=0.011)和(13.60±1.19 vs.11.90±1.87,t=5.500,P<0.001)]。2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65±7.56)% vs.(94.11±5.32)%,t=0.375,P=0.832]。但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135.90±17.41)min vs.(149.39±19.14)min,t=3.757,P<0.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缩短(21.45±5.67)d vs.(25.67±7.45)d,t=3.148,P<0.001)。2组患者28 d死亡率、器官功能衰竭、再出血、颅内感染和肺部感染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创手术联合尿激酶治疗基底节出血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加快术后康复。
肾上腺素联合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鼻内窥镜全麻手术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影响
应江明, 斯小龙, 刘小南, 徐明
2017, 15(6): 940-94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09
206 5
摘要:
目的 了解肾上腺素联合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鼻内窥镜全麻手术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影响,为肾上腺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临床研究数据。 方法 173例鼻内窥镜全麻手术患者被随机分为A组55例、B组66例和C组(对照组)52例。局部浸润麻醉方法:给予A组利多卡因联合肾上腺素20 μg;给予B组利多卡因联合肾上腺素40 μg;给予C组利多卡因。监测3组在浸润麻醉前以及浸润麻醉后1、1.5、2、3、4、6 min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加速度指数(ACI)。 结果 浸润麻醉后1.5、2 min时A组、B组的HR上升,MAP下降(均P<0.05);浸润麻醉后3 min时B组的HR上升(均P<0.05);与A组相比,浸润麻醉后1.5、2 min时B组的HR上升、MAP下降程度更大(均P<0.05)。浸润麻醉后1.5、2、3、4、6 min时A组、B组的CI、ACI均上升(均P<0.05);与A组相比,浸润麻醉后1.5、2、3、4、6 min时B组的CI、ACI上升程度更大(均P<0.05)。 结论 肾上腺素联合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鼻内窥镜全麻手术患者的血液动力学会产生一定影响,且影响程度与肾上腺素的剂量有关,推荐临床使用20 μg肾上腺素。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腹股沟疝13例诊治分析
毛祖杰, 刘锋, 祁小龙, 郑珉, 魏海彬, 张大宏
2017, 15(6): 944-94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10
353 0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路径的前列腺癌根治术腹股沟疝发病率,探讨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2014年7月泌尿外科收治的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312例,其中223例行经腹腔路径手术,89例行经腹膜前路径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2年,观察有无腹股沟疝的发生。若在随访期内发生腹股沟疝,预约患者返院以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记录手术时间、引流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所有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以观察有无腹股沟疝的复发。 结果 经腹膜前路径、经腹腔路径的前列腺癌根治患者分别有3例、10例腹股沟疝发生。经腹腔路径中,实施双侧淋巴结清扫、未实施双侧淋巴结清扫的分别有8例、2例腹股沟疝发生;13例发生腹股沟疝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无张力补片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28 min(15~50 min),术中无输血、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术后未出现并发症,腹腔引流管留置1~3 d,平均住院时间5 d(3~7 d)。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10个月,未见腹股沟疝复发。 结论 腹股沟疝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根治手术的入路、是否行双侧淋巴结清扫并非是腹股沟疝发生的影响因素;腹腔镜下疝无张力修补术是治疗术后腹股沟疝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我国高血压患者双向转诊临床结局的Meta分析
黄辉华, 余昌胤, 黄琳, 陈玲丽, 刘仕方
2017, 15(6): 947-950,106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11
148 4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高血压患者在实施双向转诊干预之后的临床结局,为高血压患者双向转诊的推广提供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VIP、CBM和Wan-fang data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9月,收集所有实施双向转诊干预措施与常规入院的高血压病例对照研究,按照JBI质量评价标准纳入病例对照研究,提取有效数据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7篇病例对照研究,共计1 639人,实施双向转诊途径838人,未实施双向转诊801人。与未实施双向转诊的高血压患者比较,实施双向转诊的高血压患者就诊时间[MD=-0.89,95%CI(-0.90,-0.88)]和平均住院日[MD=-2.04,95%CI(-2.18,-1.90)]明显缩短,再就诊率[OR=0.16,95%CI(0.11,0.23)]和医疗费用[MD=-302.52,95%CI(-309.06,295.97)]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虽然治疗有效率较高[OR=2.29,95%CI(0.78,6.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血压患者通过双向转诊干预能有效节约就诊时间、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再就诊率和降低医疗费用,但对治疗效果无影响。
右美托咪定对创伤骨科手术患者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的影响
冯激波, 张磊, 吴恙, 倪东亮, 马安军, 马华膺, 彭文勇
2017, 15(6): 951-95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12
151 0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创伤骨科手术患者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4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择期进行手术治疗的创伤骨科患者82例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全部患者采用静吸全身复合麻醉。研究组诱导前给予静脉泵注1 μg/kg的右美托咪定,并以0.2 μg/(kg·h)的剂量维持。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于入室后(T0)、气管插管结束(T1)、手术60 min时(T2)、手术结束(T3)、拔管时(T4),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变化;于T0、T2、T3、术后8 h(T5)、术后24 h(T6)时,对比2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皮质醇、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 结果 在T1~T4时,研究组HR、MAP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T5、T6时,研究组SOD显著高于对照组,皮质醇、丙二醛、TNF-α、IL-6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睁眼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保持创伤骨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能显著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与炎症反应。
全科临床研究
替吉奥联合卡培他滨对胆囊癌患者炎性因子和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施骅, 潘俊娣, 叶斌
2017, 15(6): 954-95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13
130 1
摘要:
目的 淋巴细胞及炎症因子在胆囊癌患者中表达异常,本研究通过研究替吉奥联合卡培他滨对胆囊癌患者炎性因子和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治疗机制。 方法 将丽水市中心医院2014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4例胆囊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卡培他滨口服治疗,1.5 g/m2,2次/d,试验组加用替吉奥口服治疗,50 mg/m2,2次/d,8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受益情况和毒副反应。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IL-8炎性因子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CD4+、CD8+细胞,分析其变化情况。 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52.38%(22/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3.33%(14/42),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肿瘤控制率为78.57%(33/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14%(2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TNF-α、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T细胞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替吉奥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胆囊癌患者疗效较好,降低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右美托咪定对急性脑损伤患者内酯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王伟, 彭文勇, 赵栋, 胡崇辉, 蓝志坚
2017, 15(6): 957-95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14
186 1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急性脑损伤患者内酯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 方法 将76例急性脑损伤患者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40例)。全部患者行开颅术及血肿清除术,采用全身复合麻醉。麻醉诱导前,研究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于入室后(T0)、手术60 min(T1)、手术结束(T2)、术后24 h(T3)、术后3 d(T4)、术后5 d(T5),检测2组血清内脂素、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水平变化。随访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 结果 2组内脂素、hs-CRP在T2~T5时的水平显著高于同组在T0时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5时,研究组内脂素、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SE、S-100β在T1~T5时的水平显著高于同组在T0时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T5时,研究组NSE、S-100β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研究组的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急性脑损伤患者手术麻醉,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脑组织损伤,改善患者预后。
泵注右美托咪啶对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
王响林, 万凌峰, 原桂华
2017, 15(6): 960-96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15
149 1
摘要:
目的 探讨泵注右美托咪啶对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 方法 将2015年2月-2016年4月74例在绍兴市中心医院择期进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术后给予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啶联合芬太尼,对照组仅采用芬太尼。于术后1、6、12、24、48 h对比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对比2组有效按压次数、芬太尼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有效按压次数、48 h芬太尼剂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12、24 h的MAP、HR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SpO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24 h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1%)显著低于对照组(2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8,P<0.05)。 结论 上腹部手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啶联合芬太尼进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与单独运用芬太尼相比,能取得更好的镇痛及镇静效果,能有效降低芬太尼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介入治疗效果评价
陈国藩, 王丽
2017, 15(6): 963-964,98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16
161 1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单盲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统计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心脏血流恢复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采用统计学软件对2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IMI血流3级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NT-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LVEF、SV、NT-proBN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介入治疗基础上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有利于改善预后。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行TLIF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效果比较
汤旭日, 马安军, 傅弛, 叶必谦, 李兴中, 吴恙
2017, 15(6): 965-96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17
153 0
摘要:
目的 探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的治疗效果,旨在探索出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4年6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的117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侧固定者56例,双侧固定者61例,所有患者获2年以上随访。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通过影像学评估腰椎融合情况、并发症、相邻节段退变及腰椎Cobb角变化。 结果 单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双侧固定组(P<0.05);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2组的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时,单侧相邻节段退变率为33.93%,双侧固定组相邻节段退变率为65.57%,单侧固定组相邻阶段退变率明显低于双侧固定组(P<0.05);2组在术毕、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2年腰椎Cobb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行TLIF术,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明显更低。
D-二聚体、LTB4、IL-23在急性期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的水平表达及意义
钟华杰
2017, 15(6): 968-97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18
179 3
摘要:
目的 探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中D-二聚体、血清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白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水平表达及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湖州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47例急性期HSP患儿列为观察组,同期选取45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受试者外周血中D-二聚体、LTB4、IL-23水平表达及IgA、IgM、IgG水平变化情况;分析观察组患儿外周血中D-二聚体、LTB4及IL-23与IgA的相关性。 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D-二聚体、LTB4、IL-23及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用Pearson检验相关性分析可得观察组患儿外周血IgA与D-二聚体(r=0.531,P<0.001)、LTB4(r=0.487,P<0.001)及IL-23(r=0.351,P<0.001)均呈正相关。 结论 HS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中D-二聚体、LTB4及IL-23表达均水平上升明显,且与血清IgA皆呈正相关,说明急性期HSP患儿体液免疫发生功能亢进,D-二聚体、LTB4、IL-23均参与了HSP发病及病理过程,同时为HSP早期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替吉奥胶囊治疗老年胃癌患者对血清sICAM-1、Survivin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林勇, 李荣洲, 宋胜江, 张武, 施正超
2017, 15(6): 971-97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19
132 0
摘要:
目的 探究替吉奥胶囊治疗老年胃癌患者对患者血清中细胞凋亡抑制蛋白存活素(Survivin)、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3年5月-2015年11月治疗的62例老年胃癌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31例采用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方案治疗,观察组31例采用替吉奥+奥沙利铂方案治疗,均治疗3个疗程。统计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管粘附因子(sVCAM-1)、sICAM-1、Survivin水平及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 结果 化疗前2组sICAM-1、sVCAM-1及Surviv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sICAM-1、sVCAM-1及Survivi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CEA、CA125及CA19-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采用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sVCAM-1、sICAM-1、Survivin水平,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介入栓塞术与颅内夹闭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分析
何士科
2017, 15(6): 974-97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20
108 2
摘要:
目的 临床对开颅术和介入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效果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探讨介入栓塞术与颅内夹闭术治疗高分级aSAH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6年5月于丽水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治疗的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0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行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41例,行颅内夹闭术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水平、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及短期疗效。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IgA、IgG、IgM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24 h后IgA、IgG、IgM水平均较手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对照组患者IgA、IgG、IgM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再出血、脑积水、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短期预后良好率为71.43%,对照组患者短期预后良好率为48.78%,观察组患者短期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介入栓塞术治疗高分级aSAH短期治疗效果更佳,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更小,且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单孔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翁贤武, 梁诚之, 林培锋, 张建海, 缪寿式, 吴海帆
2017, 15(6): 977-97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21
108 0
摘要:
目的 胸腔镜技术在肺癌治疗中广泛使用,关于单孔胸腔镜与三孔法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相关研究目前仍较少,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仍有较大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单孔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瑞安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6例,根据所行治疗术式,分为单孔组和三孔组,单孔组52例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三孔组64例则行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切口总长度、术中中转开放、术后引流量、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评分、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所有手术均成功实施。与三孔组相比,单孔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多,切口总长度更短,术后引流量更少,满意度评分更高,术后第1天和第3天疼痛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中转开放例数、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单孔和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均能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且保证了手术安全性,在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切口美观方面更具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慢病防治研究
Hs-cTnT和H-FABP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心脏功能早期损害中的临床意义
张小双, 季爽, 费广鹤
2017, 15(6): 980-982,100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22
174 1
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它们在AECOPD患者心脏功能早期损害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2015年12月-2016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0例AECOPD住院患者进行研究,符合入组条件患者80例,其中轻、中度组35例,重度、极重度45例,同期40例门诊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hs-cTnT、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H-FABP,所有受试者完成肺功能检查、动脉血气、血清AST、LDH、CK、CKMB、cTnI、肌红蛋白测定。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ECOPD组治疗前hs-cTnT及H-FABP的表达量均显著增高(P<0.01),其中重、极重度组治疗后的hs-cTnT和H-FABP表达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nI、AST、LDH、CK、CKMB、肌红蛋白表达量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传统的心肌指标相比较,血清hs-cTnT和H-FABP对于早期判断AECOPD患者心肌损伤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早期进行临床干预具有指导意义。
妇幼卫生研究
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分析
贾鲲鹏
2017, 15(6): 983-98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23
177 0
摘要:
目的 探讨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瘦素(Leptin)和胰岛素(Insulin)水平及其与儿童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5年3-7月在本市3所幼儿园健康体检中发现的56例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为肥胖组,同时选取同年龄、同性别、身高相近的正常体重儿童56例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组儿童空腹血清中瘦素和胰岛素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中瘦素和胰岛素水平高于健康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男女童之间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与BMI比较均呈正相关(P<0.05);大年龄组肥胖儿童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高于小年龄组肥胖儿童(P<0.05)。 结论 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肥胖儿童存在瘦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现象,定期检测肥胖儿童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对于指导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实施早期干预有一定意义。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脑脊液中S-100β蛋白、MBP、NSE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陈俊国, 吴鸣, 张旭, 陆燕, 王琼, 平明芳
2017, 15(6): 986-98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24
178 0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β蛋白、碱性髓鞘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认识其在该病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选取38例BICE住院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良性颅内压增高症、鼻窦炎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共18例。观察组按惊厥发生次数分为2组,观察组1(<2次)16例,观察组2(≥ 2次)22例。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各组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β蛋白、MBP和NSE含量。 结果 观察组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β、NS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观察组2上述指标显著高于观察组1(P<0.01);观察组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MB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在两观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中S-100β、NSE含量对比,在治疗后均较前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S-100β、NSE水平与BICE的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有关。BICE患儿存在脑神经细胞的损害,且随着惊厥发生次数增加,损害加重,其病理变化未累及中枢神经系统髓鞘结构。
化瘀散结法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Bcl-2表达的影响
张蔚苓, 赵珊琼, 张宜群
2017, 15(6): 989-99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25
122 1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子宫内膜中Bcl-2的变化,探讨化瘀散结法防治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147例子宫内膜息肉术后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中药组用中药化瘀散结法口服加外敷分期治疗,西药组用妈富隆周期治疗,对照组不予任何药物治疗。用药3个月后观察3组患者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超声下子宫内膜的变化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中Bcl-2的表达改变。 结果 治疗后3组中医证候积分、超声下子宫内膜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中药组优于西药组及对照组(P<0.05),西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和西药组子宫内膜中Bcl-2表达均明显降低(中药组Z=-5.690,P<0.01;西药组Z=-5.477,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32,P=0.083),治疗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143,P<0.01),中药组对子宫内膜Bcl-2表达的下调作用优于西药组及对照组,西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化瘀散结法能明显改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预防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Bcl-2的过度表达有关。
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在重度子痫前期引产中的应用评价
董金华, 吴卫卫, 艾玲
2017, 15(6): 993-99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26
126 0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重度子痫前期引产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度子痫前期,宫颈不成熟(Bishop评分 ≤ 5分)引产的60例初产妇,其中米索前列醇组及欣普贝生组各30例,比较2组的阴道分娩率及母婴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组及欣普贝生组阴道分娩率分别为76.67%和7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促宫颈成熟效果相当,宫颈评分均增加[2.84±0.74 vs. 2.68±0.88,P>0.05];当宫颈Bishop评分<4分时,米索组引产至临产时间较欣普贝生组长[(11.13±2.02) h vs. (9.43±1.72) h,P<0.01],当宫颈Bishop评分 ≥ 4分时2组时限相当[(6.67±2.53) h vs.(6.34±2.12) h,P>0.05];总产程2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6.33±1.04) h vs. (6.20±1.22) h,P>0.05]。临产时欣普贝生组血压高于米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量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重度子痫前期引产中,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安全有效,能提高阴道分娩率,引产过程中血压相对平稳,产妇耐受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不同断脐时间对早产儿血红蛋白及胆红素的影响
兰晓红, 闫贵贞, 吴杰
2017, 15(6): 996-99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27
158 2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断脐时间对早产儿血红蛋白及胆红素的影响,为改善早产儿贫血和黄疸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分娩的早产儿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0例早产儿分为晚断脐组和早断脐组各35例。早断脐组胎儿娩出后10 s内断脐,晚断脐组出生2 min后,或等待脐带搏动停止后断脐。对比2组早产儿经皮胆红素值和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以及血红蛋白水平(hemoglobin,Hb)和红细胞压积(hematokrit,HCT)。 结果 晚断脐组早产儿Hb、HCT在出生和出生后3 d分别为(168.25±13.73) g/L、(184.52±15.95) g/L、(0.51±0.04)%、(0.57±0.05)%,显著高于早断脐组(157.65±16.82) g/L、(165.04±17.31) g/L、(0.46±0.04)%、(0.5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断脐组和晚断脐组早产儿经皮胆红素测量值以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晚断脐法不但可以提高早产儿的血容量和血红蛋白含量,有助于预防早产儿贫血,还不会增加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诱导排卵联合卵泡穿刺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性排卵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潘一红, 瞿向东, 王涵, 林慧敏, 程娅, 林伟平, 刘双双, 李海峰
2017, 15(6): 999-100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28
132 0
摘要:
目的 探讨诱导排卵联合卵泡穿刺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性排卵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以门诊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14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性排卵障碍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诱导排卵治疗,于患者月经期第5天开始,口服环丙孕酮,3周期后,于月经第5天,口服克罗米芬,阴式B超下监测,待出现直径为16 mm左右卵泡时,肌注5 000 U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近卵泡发育成熟时次日告知患者同房;观察组则于近卵泡发育成熟时行卵泡穿刺术,并告知患者次日同房。比较临床妊娠率及安全性。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周期总数为147周,优势卵泡出现率为97.3%(143/147),对照组患者治疗周期总数为202周,优势卵泡出现率为97.0%(196/202),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排卵率达100%,妊娠率为34.2%,均高于对照组的68.4%和10.0%,P<0.05;观察组轻度卵泡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69例,占98.6%,高于对照组的87.1%,OHSS发生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多胎发生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诱导排卵联合卵泡穿刺术可有效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优势卵泡出现率,提高临床妊娠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社区卫生研究
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绝经后妇女阴道炎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炜, 朱文奎, 栾召华, 徐奇
2017, 15(6): 1002-100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29
213 1
摘要:
目的 了解社区绝经后女性阴道炎患病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14年6-9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以浦东新区某社区33个居委调查的693例绝经后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测。问卷内容包括:一般社会经济学状况、绝经年数、绝经前、后阴道炎患病情况等。 结果 693例研究对象最终纳入有效样本670例。670例研究对象绝经后阴道炎患病率39.0%,其中患萎缩性阴道炎为208例(79.7%)。经阴道分泌物检测,670例中检测结果为阴道炎者147例,阴道炎罹患率为21.9%。其中,绝经后曾患阴道炎者阴道炎罹患率为29.89%,绝经后未患过阴道炎者阴道炎罹患率为16.87%。不同学历教育、医疗保险、家庭收入状况、不同绝经时间的研究对象,其绝经后阴道炎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6,P=0.547;χ2=1.916,P=0.590;χ2=2.010,P=0.366;χ2=0.062,P=5.573)。绝经前曾患阴道炎及绝经后曾患阴道炎者,其阴道炎的患病率及罹患率均高于无阴道炎病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23,P<0.001;χ2=15.757,P<0.001)。 结论 社区绝经后女性所患的阴道炎以萎缩性阴道炎为主。建议社区医师采取健康教育、临床治疗以及定期随访等多种手段帮助绝经后女性改善和治疗绝经后阴道炎症,提高生活质量。
调查研究
乡村两级医德关系及道德环境的比较分析
彭迎春
2017, 15(6): 1006-1009,103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30
195 2
摘要:
目的 了解乡村两级医务人员所处的独特的医德关系及道德环境现状,探寻其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并结合乡土社会的具体情境提出适宜的伦理改善之策。 方法 选取北京市北部某远郊区县,分层抽取3个乡镇,进行实地观察研究,观察访谈村民及乡镇卫生院患者48人,同时对该区14个涉农乡镇进行分层随机问卷调查,调查村民及乡镇卫生院患者350人,基于需方视角分析乡村两级医务人员置身的医德关系及道德环境,分析其中存在的伦理问题。 结果 被调查的村民及乡镇卫生院患者,对于当前乡村两级医患关系性质的认知,均以"诊疗关系"为主。在村级,村民认为医患之间处于第二位的关系是庄亲关系,这一比例(11.79%)明显高于乡镇卫生院患者的选择结果(1.10%)。村民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疗机构信任度分别为78.69%和80.67%;对乡镇医务人员和村医的信任度分别为81.88%和85.55%。 结论 乡村两级医务人员所处的道德环境有所差异,村级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受家庭道德和公共道德的交互影响,乡镇医务人员更多地呈现出职业道德的原貌。被调查对象对于村级医务人员及村卫生室的信任程度略高于其对乡镇级的信任程度。乡村两级医务人员要想与患者之间建立起持久的信任关系,均须在强化自身诊疗服务技能的同时,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行,使患者从对其能力信任的建立上升至为终身的德行信任。
诊断技术研究
胃蛋白酶原在胃癌患者血清中变化的意义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吴杰, 骆骥才, 张剑英, 张毅敏, 潘志文, 刘鹏, 徐笑红
2017, 15(6): 1010-1012,105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31
187 2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以及胃蛋白酶原Ⅰ和Ⅱ比值(PGR)的变化在临床病理研究中的意义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250例作为研究组,12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组血清中PGⅠ、PGⅡ、PGR的水平,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2组血清中幽门螺旋杆菌(Hp)抗体IgG的水平并判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态,比较2组间的差异;并用ROC曲线评价PGⅠ、PGⅡ以及PGR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同时分析胃癌组、健康对照组组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PGⅠ、PGⅡ和PGR水平的差异以及胃癌组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下PGⅠ、PGⅡ以及PGR水平的差异。 结果 胃癌组血清PGⅡ水平和Hp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PGR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GR对胃癌的诊断价值较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3;在健康对照组中,男性血清PGⅠ、PGⅡ水平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60岁以上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均显著高于60岁以下者(P<0.05);在胃癌TNM分期中Ⅲ、Ⅳ期患者的PGⅠ水平显著低于Ⅰ、Ⅱ期(P<0.05);同时PGR水平与Hp感染与否有相关性。 结论 检测患者血清的PGⅠ、PGⅡ、PGR水平有助于胃癌的诊断,而PGⅠ的水平有助于胃癌的TNM分期。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与扩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
李章宇, 钱海峰, 孙胜杰, 潘锋
2017, 15(6): 1013-101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32
167 0
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与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78例,其中低级别35例,高级别43例。测量平均扩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相对平均扩散系数(rADC)、相对各向异性分数(rFA)、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相对局部脑血流量(rrCBF)、相对局部脑血容量(rrCBV)值,应用SPSS软件对肿瘤不同部位以及高低级别胶质瘤间各个指标进行差异性比较,并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诊断阈值和分析其敏感度及特异性。 结果 77例脑胶质瘤瘤体的ADC、rCBF、rCBV值分别大于相应瘤周、大于相应对侧白质的测量值;瘤体FA值小于瘤周以及对侧白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体及瘤周的rrCBV、rrCBF分别大于低级别胶质瘤(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体的rADC值小于低级别胶质瘤(P<0.05);ROC曲线得出rrCBF和rrCBV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5.4%以及90.2%,相应的分级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0%、95.2%与85.3%、89.2%。 结论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与扩散张量成像可以用于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其中,rrCBF是诊断价值最大的指标。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徐昌良, 景元明
2017, 15(6): 1016-101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33
145 1
摘要:
目的 研究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经过短期随访对该治疗方案对肿瘤的消除能力进行评价。 方法 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间进行肝肿瘤治疗的患者50例,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进行治疗,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调查,采用超声造影对消融后的病灶完全消融率、肿瘤标志物的升高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 采用射频消融技术进行肝肿瘤治疗的总有效为86.0%,术后,经超声造影检查有43例(86.0%)的肿瘤为坏死,7例(14.0%)仍有残留,需要考虑二次消融术;50例肝肿瘤患者在术前有41例(82.0%)出现肿瘤标志物升高,术后有30例患者标志物降低,11例(22.0%)仍为AFP升高,术后2个月复查为6例(12.0%)有升高,二次消融后没有升高者;术中有7例患者出现疼痛,注射止痛药后有效的缓解了疼痛感,4例心率减慢,10例消融后综合征,总发生率为42.0%,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有34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 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效果明确,有效消除肿瘤和残留,而且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安全可靠,超声引导提高了对肿瘤的诊断,对疾病的治疗有着很大的帮助,射频消融有效降低复发,消除残留,值得在肝肿瘤的治疗上推广使用。
四维超声检查在胎儿泌尿生殖系统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冯蓓
2017, 15(6): 1019-102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34
106 1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四维超声检查用于胎儿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行产前四维超声检查的10 120例孕妇,以引产病理解剖及分娩后随访结果为参照,分析四维超声诊断胎儿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灵敏度、特异度和预测值,并对超声图像特征和随访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10 120例孕妇中,引产后经尸检病理诊断及分娩后经临床诊断,共检出72例胎儿泌尿系统畸形,其发生率为0.71%。其中肾积水居胎儿泌尿系统畸形首位,占55.6%,其次为多囊肾(PotterⅠ型、PotterⅢ型),是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超声表现为双肾对称性增大、回声增强,肾内偶可见小囊结构,Ⅰ型罕见,Ⅲ型多见,占11.1%,再次为多囊性发育不良肾(PotterⅡ型),非遗传性疾病,常为单侧肾发病,占8.3%。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的灵敏度为95.83%,特异度为99.96%,阳性预测值为94.52%,阴性预测值为99.97%。其中误诊4例,2例多囊肾误诊为重复肾,2例异位肾误诊为肾缺如。产前超声漏诊3例,分娩后分别证实为2例肾缺如,1例肾积水。 结论 产前四维超声用于诊断胎儿泌尿系统畸形安全方便、无创,且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但需联合核磁共振确诊异位肾、肾缺如、重复肾。
医学综述
肺血栓栓塞症预后因素分析
李小晴, 许启霞, 庞颖颖
2017, 15(6): 1022-102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35
143 1
摘要:
目前,随着认识的增加、诊断技术的提高,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发病率明显呈上升趋势。同时,大家对PTE预后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其预后差异较大,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但治愈后有可能复发,严重者可发展成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甚至死亡,且病死率较高。因此,及时识别PTE的预后危险因素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PubMed、CNKI等检索相关文献,就影响PTE预后的因素作一综述。影响PTE预后的因素多种多样:PTE预后与肺栓塞严重指数(PESI)评分系统、疾病危险分层、治疗方案选择及治疗并发症等因素密切相关,亦与血清标志物如BNP/NT-proBNP、肌钙蛋白和D-二聚体存在必然的联系;PESI评分系统是评估PTE预后最广泛有效的指标,其中高龄患者和合并恶性肿瘤患者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大增加,可能是影响PTE预后的两大独立危险因素。对于临床上那些存在危险预后因素的PTE患者,应高度警惕,采取个体化治疗,加强对患者的规范化管理,从而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庭丰, 杜兴龙, 魏洁
2017, 15(6): 1027-103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36
285 15
摘要:
当前,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在我国城镇居民人口中,肿瘤导致的死亡占各类疾病的25%。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方法有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3种治疗方案,其中化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有些患者经过有效的化疗后仍会复发,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MDR)的产生限制了化疗的疗效。临床上应用联合化疗虽然能发挥最大的细胞毒作用,也因MDR的产生而失败。因此,克服肿瘤多药耐药是未来研究肿瘤治疗方法的关键。肿瘤多药耐药的产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肿瘤细胞通过多种途径导致多药耐药的产生,包括:耐药相关蛋白;DNA损伤和修复功能障碍;细胞自噬;减少药物积累和增加药物输出;代谢解毒;药物靶标和信号转导分子的改变等多种机制。肿瘤多药耐药与P-糖蛋白、乳腺癌耐药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肺耐药蛋白、拓扑异构酶以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有关。目前有很多逆转剂应用于临床,但是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MDR逆转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对MDR机制的研究,并掌握癌细胞如何对抗癌药物产生抗性,将有助于研制出更加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本文现就国内外关于肿瘤细胞MDR产生的分子机制做一综述。
髌股关节炎诊治新进展
徐文弟, 朱勋兵, 韩冠生
2017, 15(6): 1032-103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37
144 3
摘要: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占骨性关节炎比例超过50%。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在膝关节炎患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也是骨科门诊常见疾病。据国内的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统计我国总人口超过13.4亿,60岁以上老年人已超过1.67亿,据估算60岁以上老年人有症状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人数已有上千万人。骨性关节炎高额的治疗费用将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了解髌股关节炎对于提前预防和治疗髌股关节炎,防止其进展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许多学者认为髌股关节对位、对线不良导致了髌骨和股骨滑车软骨面病变,继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现阶段全膝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髌股关节炎患者是比较适用的治疗方式,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随着髌股关节置换术的发展正在逐渐减少,对于年轻和早期患者,病变仅局限于髌股关节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一般不作为首选。本文就国内外关于髌股关节炎诊断和治疗的相关文献做一综述,希望对研究本疾病诊治的发展有一定帮助。
中医中药研究
清热活血法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
方征宇, 潘志芸, 李乾元, 董云飞
2017, 15(6): 1037-103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38
146 0
摘要:
目的 探讨清热活血法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浙江省中医院收治的40例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择期进行肛周脓肿术。采用随机卡将全部患者分为实验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术后,对照组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并每日换药。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包括金银花12 g,白芷6 g,防风6 g,赤芍9 g,当归9 g,贝母6 g,黄芩15 g,黄连6 g,陈皮9 g,天花粉10 g,皂角刺6 g,穿山甲6 g,没药6 g,乳香6 g,栀子9 g,黄柏10 g,甘草6 g。对比2组疗效及创面愈合状态。根据2组治疗前后创面愈合状态,对比2组创面愈合率。记录2组的腐肉脱落、上皮出现及愈合的时间。根据2组患者的创面进行分泌物评分、肉芽形态评分、疼痛评分、红肿评分。对2组相应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实验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腐肉脱落时间、上皮出现时间、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3、4.483、2.361、3.237,P<0.05);实验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59,P<0.05);实验组分泌物评分、肉芽形态评分、疼痛评分、红肿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2、2.686、3.255、2.741,P<0.05)。 结论 清热活血法能显著改善患者肛周脓肿术后的临床症状,加快创面愈合。
中药加味玉屏风散外用对乳头皲裂预防效果的研究
冯国芳, 冯素文, 黄飞翔, 斯奇, 顾文平, 黄燕飞, 徐美华
2017, 15(6): 1040-1043,109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39
185 2
摘要:
目的 探讨加味玉屏风散(主要由黄芪、白术、防风、桑白皮和甘草组成)煎汤乳头涂抹对乳头皲裂/疼痛的预防效果。 方法 本实验采用随机对照设计,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6月的初产妇,简单随机化分组分为全程干预组(95例)、产后干预组(94例)、对照组(90例)。全程干预组于孕37周始开始使用加味玉屏风散煎汤涂抹乳头、乳晕,每日早晚各一次,于每次哺乳后继续使用延续至产后7 d;产后干预组于分娩后2 h回病房时给予加味玉屏风散煎汤涂抹,并于每次哺乳后使用至产后7 d,涂抹方法同全程干预组;对照组仅用清水清洁乳头,时间每天一次,如有初乳分泌,则挤出初乳涂抹于乳头表面。各组均给予正确母乳喂养姿势及相关喂养知识指导,在分娩后12 h至出院前每天观察和评估婴儿吸吮、乳头疼痛及皲裂情况,产后6个月电话随访婴儿喂养情况。 结果 全程干预组、产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乳头皲裂发生率分别为10.53%、21.28%和25.5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乳头皲裂的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乳头明显疼痛分别为17例(17.89%)、30例(31.91%)和35例(38.89%),3组间乳头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味玉屏风散煎汤涂抹乳头,于孕37周始至产后7 d的连续使用,能有效降低乳头皲裂的发生率,也能有效减轻婴儿吸吮造成的乳头疼痛,间接提高了6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率。
经方射干麻黄汤治疗感染后咳嗽风寒恋肺证临床疗效观察
王世强, 楼黎明, 张弘, 陈素珍, 黄慧贤, 徐一凯
2017, 15(6): 1044-104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40
193 1
摘要:
目的 探讨经方射干麻黄汤治疗风寒恋肺型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4年11月-2015年8月间60例感染后咳嗽风寒恋肺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组给予射干麻黄汤。分析2组中医证候积分和莱塞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CQ)变化、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疗效来评估射干麻黄汤的临床效果。通过分析2组痰液炎症因子(TNF-α、IL-4)、炎症介质[物质P(SP)、神经激肽A(NKA)]水平变化。 结果 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LCQ各指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LCQ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起效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治疗后2组TNF-α、IL-4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TNF-α、IL-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P、NK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SP、NK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经方射干麻黄汤可有效改善感染后咳嗽风寒恋肺型患者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其机制与改善患者气道神经源性炎症相关。
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PBL教学法在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陈晓东, 邓敏, 王红雨, 陈晓彬
2017, 15(6): 1047-105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41
175 1
摘要:
目的 了解医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比较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传统教学方法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的效果,为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方便整群抽样方式,采用SCL-90量表对某医学院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有效样本357名,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178名)和实验组(179名),进行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医学生SCL-90量表平均总得分为129.44分,阳性检出率为15.97%,各因子均分介于1.21~1.81分之间,且均低于全国常模水平。实验后,对照组总分下降4.93分,阳性检出率下降2.99%,各因子均得分下降介于0.04~0.09分之间,其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敌对因子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分下降6.31分,阳性检出率下降7.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因子均得分下降介于0.06~0.11分之间,且除抑郁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医学生心理健康相对较好,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传统教学法和PBL教学法均能降低医学生心理症状自评得分,但PBL教学法改善效果更好。
广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师资对学员综合职业能力的满意度调查
韦艳妮, 潘小炎, 王诗意, 李秋华
2017, 15(6): 1051-1054,106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42
158 0
摘要:
目的 通过调查广西7家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带教师资对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综合职业能力的满意度,了解带教师资对在培学员的综合评价,从中找出问题,提出对策。 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广西7家国家首批认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533名带教师资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学历等)和评价内容(职业道德、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临床专业能力、教学与科研能力等)两大部分,问题采用5级Likert标度法,应答从正向到负向分别赋予分值5~1分,对收集的数据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 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560份,回收535份,回收率为95.5%;有效问卷533份,有效率为99.6%。受调查的533名带教师资对住院医师的综合职业能力总体评价较高,均值为4.17分,其中职业道德4.44分,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4.15分,临床专业能力4.04分,教学与科研能力3.64分;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医院和科室间的总体满意度得分有所不同,经t检验与方差分析得P值分别为0.474、0.328、0.872、0.945、0.466、0.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广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职业道德总体满意度评价较高,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较强,临床专业能力尚可,教学与科研能力较弱。
问题导入法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杭群, 姜从桥, 李仕青, 刘牧林, 李多杰
2017, 15(6): 1055-1057,107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43
145 0
摘要:
目的 探讨"问题导入法"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法"教学,实验组引入"问题导入式教学法",在后者中依据教学大纲,认真备课,紧紧抓住所要教授内容精髓;设题力求精致、新颖、多样和充分,尽可能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提前分配问题解答任务,给学生们一个充分准备的时间;学生解答问题时必须要有准确的依据和理由,老师对学生的点评要准确到位,并且对学生的积极参与予以鼓励。学期结束时对2组学生的理论成绩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2组学生的外科学理论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成绩优于对照组。"问题导入式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自觉应用科学的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其走出校门之后继续学习的能力。 结论 "问题导入式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生本位"意识,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与创新。"问题导入式教学法"通过"授之以渔"的方式使学生们获得了持续学习的能力,营造了一个师生平等的氛围。外科学教学中合理应用"问题导入式教学法",可以为医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直抒己见和寻求疑问的平台,培养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持续学习的能力,使之快速健康的成长,早日成长为一名栋梁之才。外科学教学中合理应用"问题导入式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应大力推广。
医学综合研究
miR-16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脑干中缝核SERT表达作用的研究
罗凤芹, 张娟, 郭小文, 王锐
2017, 15(6): 1058-106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44
181 3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miR-16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脑干中缝核中5羟色胺转运体(SERT)表达的作用,探讨miR-16通过作用于5羟色胺(5HT)再摄取影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可能机制。 方法 选用雄性6周龄SD大鼠40只,采用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法(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制备大鼠病理性神经痛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仅分离坐骨神经鞘不结扎;坐骨神经损伤组(CCI组),松弛结扎坐骨神经;坐骨神经损伤+氟西汀组(CCI/F组);对照组(C组),不做任何处理,每组10只。术前1 d及术后第1、3、5、7、14天测定机械缩足痛阈值(MWT);14 d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脑干中缝核组织,通过实时定量PCR法(qRT-PCR)检测miR-16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ERT蛋白表达情况;组织匀浆后,ELISA法检测皮质组织内5羟色胺(5HT)浓度。 结果 与术前相比,CCI组大鼠第1天MWT即出现下降,与S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67,P<0.001),CCI/F组与S组相比MWT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64,P<0.001),而S组及C组未见明显变化。qRT-PCR实验显示,与S组相比CCI组大鼠脑干中缝核组织匀浆中内源性miR-16表达显著降低(t=11.840,P<0.001),CCI/F组升高(t=28.640,P<0.001);western blot显示CCI组大鼠脑干中缝核SERT蛋白表达升高,CCI/F组SERT表达降低;ELISA实验显示CCI组皮质中5HT水平较S组显著降低(t=17.920,P<0.001),而CCI/F组5HT水平升高(t=7.232,P=0.0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miR-16能够通过抑制脑干中缝核SERT表达,减少5HT再摄取影响病理性神经痛的维持。
放射治疗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刘学啸, 朱虹, 杜德希, 田智峰, 程慧斐, 吴丽仙
2017, 15(6): 1062-106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45
181 0
摘要: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对肺癌患者CD3+、CD4+、CD8+、CD4+/CD8+的影响。 方法 选择丽水市中心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90例进行研究,收集患者放射剂量、放射靶体积等临床资料,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CD4+、CD8+、CD4+/CD8+结果 放射治疗后,CD3+含量[(61.48±1.86)%]和放射治疗前[(61.12±1.8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含量[(26.85±1.28)%、0.71±0.06]均低于治疗前[(36.24±1.25)%、1.22±0.08](P<0.05),CD8+含量[(37.92±1.66)%]高于治疗前[(29.79±1.12)%](P<0.05);放射治疗后,CD3+异常比例(32.2%)和放射治疗前(3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异常比例(85.6%、67.8%)均高于治疗前[(53.3%、31.1%)](P<0.05);放射治疗剂量 ≥ 60 Gy患者CD3+、CD4+、CD8+、CD4+/CD8+[(63.43±1.85)%、(27.23±1.28)%、(37.53±1.17)%、0.72±0.07]与放射剂量<60 Gy[(61.12±1.77)%、(26.77±1.31)%、(38.08±1.36)%、0.69±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靶体积>440 cm3患者CD3+含量(61.88±2.23)%和靶体积 ≤ 440 cm3者(59.99±2.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24.37±1.68)%、0.68±0.06]均低于靶体积 ≤ 440 cm3者[(29.86±1.59)%、0.89±0.05](P<0.05),CD8+含量[(41.46±2.59)%]高于靶体积 ≤ 440 cm3者[(34.27±2.13)%](P<0.05)。 结论 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放射治疗后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放射靶体积有关,靶体积越大免疫功能越差。
预存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对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研究
胡如雪, 徐坚强, 卢根杰
2017, 15(6): 1065-106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46
96 1
摘要:
目的 探讨预存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对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4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异体输血,观察组给予预存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液相关指标(Hb、Hct、PLT、PT、APTT)、炎症介质(TNF-α、补体C3)、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8)和NK细胞、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Hb、HCT、PLT、PT、APT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b、HCT、PLT、PT、APTT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Hb、HCT、PLT、PT、APT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补体C3、CD4、CD4/CD8、NK细胞、IgA、IgG、IgM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补体C3、CD4、CD4/CD8、NK细胞、IgA、IgG、IgM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而且观察组补体C3、CD4、CD4/CD8、NK细胞、IgA、IgG、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显著降低,而对照组TNF-α显著升高,且观察组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不良反率为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3%(P<0.05)。 结论 相比于异体输血,预存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可有效调节患者炎症和免疫功能,利于预后恢复。
全科护理研究
基于微信的延续护理对失智患者照顾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李芳英, 辛红菊, 楼高波, 汤小芳
2017, 15(6): 1069-107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47
157 0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的延续护理对失智患者照顾者心理状况的影响,以改善失智患者照顾者心理状况。 方法 选择浙江医院老年综合病房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65例失智患者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5例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32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包括日常生活、服药、安全指导等,出院后3个月接受常规电话随访,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3个月的基于微信的延续护理,包括成立微信随访小组、在微信公众号上定期发布疾病相关知识、安排小组成员参与微信群聊等。使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对患者照顾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 结果 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患者照顾者焦虑、抑郁水平分别为38.09±4.96、39.14±7.76,对照组患者照顾者焦虑、抑郁水平分别为41.73±6.39、43.15±7.13,经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2、-2.170,P<0.05)。 结论 微信作为一种简单方便的方式既为失智患者照顾者提供专业的知识和心理支持,同时为不同照顾者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基于微信的延续护理对提高失智患者照顾者心理状况有积极作用,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Orem自护理论在食管癌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陈青青, 陈金晖, 徐丽伟, 毛鑫礼
2017, 15(6): 1072-107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48
139 0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Orem自护理论的护理方法对食管癌放化疗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疗效、护理满意度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收治的108例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2组患者的性别、病程及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Orem自护理论,包括完全补偿护理、部分补偿性护理及支持教育,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表分别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测定,参考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制定的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判定治疗疗效,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疗效、护理满意度及毒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食管癌放化疗患者中应用Orem自护理论,能调动患者自我护理的积极性,增加患者的自信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患者失眠伴焦虑的影响研究
余玲萍, 谢灵敏, 王卫珍, 葛秋华
2017, 15(6): 1075-107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49
201 1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患者失眠伴焦虑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7月台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失眠伴焦虑患者1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84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8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康复训练、饮食护理、睡前护理以及药物护理。干预后观察并记录2组间心理状态、睡眠质量、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同时对比临床疗效。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低,干预后醒觉次数、入睡潜伏期时间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较低,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较高,干预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较高,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CNS)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0.95%(68/84),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5.24%(80/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595,P=0.010)。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脑卒中后失眠伴焦虑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改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确切。
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及效果评价
郭雅楠, 张婷雅, 刘云凤
2017, 15(6): 1079-108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50
146 1
摘要:
目的 探究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确诊的老年COPD患者132例,按照单纯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的护理方法,即患者在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一次,提供给患者相应的自我管理知识和宣传教育,干预组患者采用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干预模式,构建以老年COPD患者及医院专科护士为主体的医院延续护理干预轨道和以老年COPD患者及社区护士为主体的社区干预轨道,增强三主体双轨道的交互作用;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在老年COPD患者应用及效果评价参考2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预后3个月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干预效果、满意度等数据。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总体健康得分分别是61.6±4.6、53.6±3.7,实验组患者得分高于对照组,实验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显效33例、有效28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17例、无效26例,实验组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7.0%、72.7%,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实验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干预模式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综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双向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应用
谢晓颖, 蔡靓, 冯虹
2017, 15(6): 1083-108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51
169 4
摘要:
目的 探究综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应用效果,从而更好地为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的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方法 选取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于2014-2015年收治的60名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及普通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综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2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5周。5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简易智能量表(MMSE)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并且评估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满意率。 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MMSE和HAMD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MSE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AMD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达标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 结论 综合化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在控制双向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作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控制抑郁程度和提高患者认知能力,综合个性化的护理也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获得更好的医疗体验提高护理满意率,可以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不断推广和完善。
全科诊疗实践
早期使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岑明秋, 王丽, 马旭辉, 罗立宏, 方天富, 薛陆静, 蔡兆斌
2017, 15(6): 1086-108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52
101 3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2月-2016年8月就诊于杭州市西溪医院的104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呋塞米,观察组加用小剂量多巴胺。统计2组临床总有效率、收缩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FE)、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IDd)、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含量及不良反应。2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VFE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LVF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VIDd及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LVIDd及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给予心力衰竭患者早期使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利于预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联合应用不同内镜保胆取石术治疗青年胆囊结石的效果和术后结石再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俞幼林, 方兴亮, 朱锦龙, 张卓良, 胡汶斌
2017, 15(6): 1088-109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53
98 0
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镜联合胆囊镜保胆取石术治疗青年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术后结石再复发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102例在绍兴市立医院接受治疗的青年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和胆囊镜联合保胆取石术,设为观察组,另外选取60例青年胆囊结石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切开胆囊胆总管取石术。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对胆囊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结束,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经1~3年随访,观察组有4例累计复发,复发率为3.92%,对照组10例累计复发,复发率为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胆囊结石术后复发因素与性别无关(P>0.05);与伴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结石家族史、体重指数、饮食是否规律具有明显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结石家族史、体重指数、饮食不规律以及高脂血症是青年胆囊结石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青年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胆囊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效果确切,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为此,要对术后结石再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术后保持良好饮食规律,可防止结石再次复发。
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下中间型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ⅢC期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研究
纵艳艳, 刘江英
2017, 15(6): 1091-109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6.054
97 0
摘要: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下中间型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卵巢上皮性癌ⅢC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 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浙江天台中医院120例卵巢上皮性癌ⅢC期患者(于2010年10月-2013年4月入科治疗)随机分成2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新辅助化疗(紫杉醇135~175 mg/m2+顺铂75~100 mg·m2)联合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对照组首先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再予化疗。2组术后均予紫杉醇+卡铂+顺铂化疗。比较2种方案的近期疗效、肿瘤细胞减灭术实施情况、患者生存率。 结果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523.6±58.6) ml]、手术时间[(223.6±31.6) min]及腹水量[(665.5±65.6) ml],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近期总有效率为78.3%,优于对照组的5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下中间型肿瘤细胞减灭术可提高ⅢC期卵巢上皮性癌手术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