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6年  第14卷  第8期

专家论坛
北京市社区医务人员家庭医生式服务认知现状研究
王敏, 赵京, 赵建功, 张向东
2016, 14(8): 1243-124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01
88 1
摘要:
目的 了解社区医务人员对北京市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提供对策和建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北京市城区和郊区各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4年3月在岗的医务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区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工作现状及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 结果 共发放问卷469份,回收有效问卷46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8.9%。社区医务人员的学历以大专及以上为主,占85.6%;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占54.3%;社区医务人员的服务形式以坐诊为主;社区医务人员日均工作时间8.5 h,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时间占每天工作时间的43.5%;90.9%的团队成员认为工作量比签约前增加了;社区医务人员目前的主要工作内容排在前3位的是:健康咨询、电话随访、健康档案管理和慢性病管理;93.4%的医务人员回答了解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概念;38.9%的医务人员认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考核激励措施有效;72.6%的医务人员愿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中的一员;89.7%的医务人员赞同实行社区卫生首诊制;53.4%的医务人员认为现有的法律法规不能保障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73.7%的医务人员认为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现象有作用;90.9%的医务人员认为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很重要;医务人员对家庭医生式服务认知度越高,其成为团队成员的意愿就越强。 结论 现阶段北京市社区医务人员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度较好,但要进一步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从医务人员方面要解决社区医务人员数量不足、开展服务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保障、无有效的激励机制措施的问题。
全科医学讲堂
早产儿的管理
陈爱斌, 茅双根
2016, 14(8): 1247-1248.
42 0
摘要:
全科医学论著
甘草提取物(Gc34)对HepG-2细胞侵袭、增殖能力的影响
卢根林, 吴爱兵, 王宏宾
2016, 14(8): 1249-1251,131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02
96 0
摘要: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甘草提取物(Gc34)对人肝癌细胞HepG-2侵袭、增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将人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Gc34组。常规培养细胞。对照组用酒精干预,使其终浓度为0.5%;Gc34组用Gc34干预,使其终浓度为12.5、25.0、50.0 mg/L。细胞侵袭实验测定HepG-2细胞侵袭力。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的含量。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还原性谷胱甘肽/谷胱甘肽(GSH/GSSG)、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 结果 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HepG-2细胞核浆比例增大,核深染、大小、形态和染色不一,核分裂像增多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巨核、双核、多核。24 h及以上的同时间,Gc34 25.0、50.0 mg/L组HepG-2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Gc34组HepG-2细胞侵袭数、MMP-2、MMP-9、GSH/GSSG、SOD分别为45±7、(40.3±6.2) mg/L、(42.7±5.6) mg/L、4.2±0.8、(67.2±7.9) U/(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Gc34组HepG-2细胞培养上清MDA含量为(45.4±8.5) mmol/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epG-2细胞侵袭力与MMP-2、MMP-9正相关(r分别为0.65、0.72,P均<0.01)。HepG-2细胞增殖活性与GSH/GSSG、SOD正相关(r分别为0.55、0.64,P均<0.01),与MDA负相关(r=-0.58,P<0.01)。 结论 甘草提取物(Gc34)下调MMP-2、MMP-9表达,抑制HepG-2细胞侵袭能力;下调GSH/GSSG、SOD表达,上调MDA表达,抑制HepG-2细胞增殖活性。
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EB病毒感染41例临床分析
王超颖, 方洁, 郭盛, 吴良霞
2016, 14(8): 1252-1254,139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03
78 0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 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儿科病房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4例,其中合并EB病毒感染组(观察组)41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对照组)53例。分析比较2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肺外并发症、治疗与转归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2组患儿年龄构成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肺部啰音持续时间、重症肺炎发生率、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白细胞升高率(36.6%、13.2%)、胸腔积液发生率(9.8%、0.0%)、肺实变发生率(2.4%、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9.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发热时间、C反应蛋白、血沉和降钙素原升高率、肺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更容易合并EB病毒感染;与单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相比,合并EB病毒感染者肺部啰音持续时间更长,更易合并胸腔积液、肺实变、肝功能损害和淋巴结肿大,易发展为重症肺炎,住院时间更长,必要时可加用激素、免疫调节剂等治疗。
硫化氢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朱仁武, 顾叶春, 张煜程, 姜阳贵, 戴雍月
2016, 14(8): 1255-125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04
101 0
摘要:
目的 研究外源性硫化氢(H2S)对缺血/再灌注中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分离肠系膜上动脉,用血管夹夹闭其根部1 h,随后松夹形成再灌注,建立在体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设3个组:假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再灌注硫化氢预处理组(NaHS组),24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到以上各组,每组8只。再灌注2 h检测各组血清和小肠组织上清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HE染色光镜下观察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使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C组相比,I/R组和NaHS组的小肠黏膜和腺体损伤明显,血清及小肠组织SOD、GSH-Px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指数(AI)和MDA水平明显升高,回肠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NaHS组和I/R组比较,损伤明显减轻,SOD和GSH-Px水平显著提高,细胞凋亡指数(AI)、MDA水平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 结论 H2S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缺血/再灌注后的肠黏膜组织,减轻了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该作用可能与减轻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髓芯减压钽棒植入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观察
吴敏, 官建中, 肖玉周, 周新社, 张长春, 王远松, 王照东
2016, 14(8): 1259-1261,129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05
112 0
摘要:
目的 探讨髓芯减压多孔钽棒植入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髓芯减压多孔钽棒植入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20例(23髋),男性16例(18髋),女性4例(5髋);年龄24~60岁,平均38.2岁。依照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骨坏死分期:ⅠB期2髋,ⅠC期1髋,ⅡA期8髋,ⅡB期9髋,ⅡC期3髋。随访时以Harris评分、影像学检查及关节生存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 手术时间20~55 min,平均30 min;术中失血30~110 ml,平均60 ml。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45个月,平均33.2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85.4±6.8)分,与手术前(56.6±7.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09,P<0.001)。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为终点,末次随访时关节生存率为95.65%。影像学显示术后1例伴有干燥综合征长期服用激素患者术后9个月进展至Ⅳ期,其余病例没有出现股骨头囊变区扩大或头塌陷。 结论 髓芯减压多孔钽棒植入术具有简便、微创、安全、并发症少及术后患髋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是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
盆底超声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前腔室结构的观察
杨焰, 钟华, 严冬梅, 巫燕玲, 周玉婷, 曾梅青
2016, 14(8): 1262-1265,140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06
119 0
摘要: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在观察产后近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前腔室结构变化的应用价值。 方法 随机选取经阴道自然分娩、并在产后6~8周接受产后复查的初产妇182例进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其中压力性尿失禁组(SUI组)72例,对照组110例。观察静息状态下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前腔室结构的超声改变。超声观察及测量的参数包括: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逼尿肌厚度、膀胱后角以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的移动度、尿道旋转角、有无尿道内口漏斗形成、有无膀胱膨出。 结果 静息状态下SUI组的逼尿肌厚度为(3.21±0.86) mm,对照组为(3.11±0.76) mm,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8,P=0.426),但静息状态下SUI组膀胱颈位置更低[(23.61±4.57) mm vs.(25.35±4.05) mm]、膀胱后角更大[(134.14±21.04)° vs.(114.29±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97、8.422,P值分别为0.008、0.000)。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30.39±8.37) mm vs.(21.82±7.65) mm]和尿道旋转角[(45.21±12.78)° vs.(33.25±14.58)°]SUI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115、5.673,P值均为0.000),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55.56% vs.30.00%)、膀胱膨出率(63.89% vs.24.55%) SUI组亦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831、28.041,P值分别为0.001、0.000)。 结论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与膀胱颈、尿道支持结构及肛提肌的损伤有关。利用盆底超声动态观察前腔室结构和功能状态,可早期发现盆底组织异常改变,为临床及早诊治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提供客观依据。
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营养不良评估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研究
郭剑, 周永斌, 翟泽民, 孙方圆, 马海宁, 张燕忠
2016, 14(8): 1266-126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07
121 2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比例,分析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及营养不良与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选取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普外科在2000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期间收治的可根治性切除的5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根据患者主观营养评估法(PG-SGA)评分分为营养良好组(PG-SGA<3分)及营养不良组(PG-SGA≥4分),应用χ2检验分析临床资料及营养不良与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结果 通过PG-SGA营养评估,29例(54.7%)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存在营养不良,其发生营养不良与年龄、黄疸持续时间、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肝功能分级和TNM分期等因素有关,P均<0.05;而与患者性别、肿瘤Bismuth-Corlett分型、BMI、术前白蛋白、肝功能Child分级等因素无关,P均>0.05。术前存在营养不良未能进行营养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营养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1,P=0.040),而术前存在营养不良同时进行营养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营养良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8,P=0.508)。 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术前发生营养不良的比例极高,对营养不良患者围手术期给予营养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36例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赵志刚, 邱添, 王凯飞, 梁志欣, 陈良安
2016, 14(8): 1269-1271,132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08
165 0
摘要:
目的 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升高的趋势,本文通过分析该菌血流感染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感染及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 对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院内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的科室分布、基础疾病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培养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实验,使用WHONET 5.6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并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近几年该菌耐药率变化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0年1月—2014年12月共从血标本中分离出符合标准的铜绿假单胞菌136株,其中34株(25.00%)分布于重症监护室、23株(16.91%)分布于血液科、14株(10.29%)分布于消化内科、13株(9.56%)分布于呼吸内科,其他涉及科室还包括儿科、肝胆外科等;感染患者中,41例(30.15%)患恶性实体肿瘤,28例(20.59%)患白血病;136株血流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22株多重耐药菌(占16.18%);血流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素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表现出高的耐药率,分别为33.09%、26.47%;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3.24%、16.18%、18.38%。近几年来,血流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常见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头孢哌酮、氨曲南、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有升高趋势。 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在该院分布广泛,菌株对常用抗菌素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耐药,临床应加强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刘成产, 刘如喜, 周杰, 李敏, 吴强
2016, 14(8): 1272-127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09
155 0
摘要:
目的 探讨ICU病房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特征。 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住皖北总院ICU实施有创机械通气且并发VAP患者的病历资料。 结果 纳入研究VAP患者共47例,男性31例,女性16例,年龄14~74岁,气管插管42例次,气管切开26例次。分泌物培养阳性者66例次。取标本培养前应用抗菌药物53例次(80.3%)。并发VAP共66例次,培养病原菌90株,其中G-杆菌58株(64.4%),G+球菌23株(25.6%),真菌9株(10.0%)。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6株(17.8%)、铜绿假单胞菌13株(14.4%)、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12.2%)、肺炎克雷伯菌9株(10.0%)和大肠埃希菌8株(8.9%)。在耐药性方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最为严重,对头孢类(100.0%)、氨苄西林/舒巴坦(93.8%)、喹诺酮类(93.8%)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性最低(43.8%);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素类(92.3%)耐药性最高,对头孢他啶也达到53.8%的耐药率,对丁胺卡那的耐药性最低,为23.1%;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100.0%)耐药性最高,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最低,为11.1%;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100.0%)耐药性最高,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最低,为12.5%;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54.5%(6/11),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 结论 ICU中VAP感染以G-杆菌为主,且呈多重耐药。
嗓音治疗对声带息肉患者嗓音显微手术后的疗效观察
诸葛盼, 尤慧华, 王翰青, 张玉兰, 杜欢乐
2016, 14(8): 1275-127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10
108 0
摘要:
目的 评价嗓音治疗对声带息肉患者嗓音显微手术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实验组55例声带息肉患者嗓音显微手术后进行3个月嗓音治疗。动态喉镜、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oice handicap index,VHI)、嗓音障碍严重指数(dysphonia severity index,DSI)评估患者手术前后主客观嗓音障碍。对照组41例声带息肉患者嗓音显微手术后未进行嗓音治疗,手术前后同样进行动态喉镜、VHI、DSI评估。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前及术后随访的组间VHI、DSI差异,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前及术后随访的组间动态喉镜差异,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实验组、对照组手术前后的组内VHI、DSI差异,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实验组、对照组手术前后的组内动态喉镜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手术前及术后随访的黏膜波、声门闭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手术前后的黏膜波、声门闭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VHI、最长发声时间(MPT)、基频微扰(Jitter)、最高音频(F0-High)、最低声强(I-Low)、DSI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VHI各值均较术前改善,并且实验组术后VHI各值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实验组Jitter值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Jitter、I-Low、DSI值均较术前改善。对照组术后Jitter、DSI值较术前改善。 结论 动态喉镜、VHI和DSI能够综合评估声带息肉患者嗓音显微手术前后的临床主客观嗓音障碍,嗓音治疗对患者术后的主观自我嗓音评价及发声稳定性有改善作用。
腔镜与传统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机体应激及细胞免疫力影响的对比研究
王永森, 谢贻祥, 王传思, 黄鸿武, 吴申伟
2016, 14(8): 1279-128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11
85 1
摘要:
目的 探讨腔镜技术和开腹手术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细胞免疫力以及机体应激的影响,从免疫学角度研究腔镜技术治疗直肠癌的优势。 方法 选4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腔镜组(20例)在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20例)采用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3、7天抽外周静脉血测定CD3+、CD4+、CD8+ T细胞水平,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浓度,CD4+/CD8+ T细胞比值,并运用t检验对2组进行比较。 结果 术前所有指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CD3+、CD4+、CD8+ T细胞水平、CD4+/CD8+ T细胞比值、CRP浓度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sIL-2R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腔镜组CD3+、CD4+ T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IL-2R及CRP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水平、CD4+/CD8+ T细胞比值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腔镜组CRP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余指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术后第1、3、7天所有指标数值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 结论 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对于患者的早期细胞免疫力保护以及减少早期的应激反应有积极意义。
miR-34c抑制人子宫内膜癌的机制分析
张金霞, 林明燕, 林亚
2016, 14(8): 1282-128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12
92 1
摘要:
目的 MicroRNAs (miRNAs)是内源性表达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小RNA分子,通过结合到靶mRNA上而抑制基因的表达。近年的研究表明某些miRNAs可以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迁移,然而miR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本研究旨在探讨miR-34c在人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规律、功能和分子机制。 方法 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0例人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中miR-34c的表达。通过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miR-34c转染入人子宫内膜癌细胞RL95-2中,应用MTS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Transwell实验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迁移。生物信息学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确认miR-34c作用的靶基因。RNAi技术下调c-Met的表达。通过蛋白印迹检测miR-34c对c-Met蛋白以及细胞内重要信号通路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影响。 结果 miR-34c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明显降低。miR-34c能使子宫内膜癌细胞RL95-2细胞周期滞留在G1期,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细胞移形实验发现miR-34c能够显著抑制RL95-2细胞迁移。生物信息分析表明c-Met是miR-34c作用的靶基因,进一步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得以证实。蛋白印迹分析发现miR-34c能下调RL95-2细胞中的c-Met蛋白、p-Akt蛋白以及p-ERK1/2蛋白表达情况,同时还能够下调CDK4、CDK6蛋白以及p-Rb蛋白的表达水平。RNAi技术下调c-Met的表达能够明显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 结论 本研究结果证明miR-34c通过作用于靶基因c-Met而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说明miR-34c是子宫内膜癌中的重要抑癌基因。
腔隙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研究
陈方方, 胡霞, 张敏, 孔祥锋
2016, 14(8): 1286-1288,137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13
69 0
摘要: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及影响因素。 方法 连续选取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入院的急性腔隙性脑卒中患者75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60例患者,详细记录腔隙性脑卒中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Fazekas量表对脑白质病变进行分级;并利用脑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屏气试验,计算腔隙性脑卒中患者及对照组患者基础脑血流速度(MFV)及屏气指数(BHI),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影响腔隙性脑卒中患者BHI的相关临床因素。 结果 腔隙性脑卒中患者基础MFV[(56.5±8.9) cm/s]及BHI (1.09±0.18)分均低于对照组[MFV:(59.9±6.6) cm/s;BHI:(1.39±0.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腔隙性脑卒中患者中,白质疏松等级与BHI评分呈负相关(r=-0.869,P<0.01),白质疏松等级越高,BHI评分越低;进一步多因素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将BHI为应变量,将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及白质疏松等级纳入方程,年龄(OR=-0.333,P<0.01)、白质疏松等级(OR=-0.583,P<0.01)是影响腔隙性脑卒中患者BHI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论 腔隙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反应性发生了严重的破坏,脑血流调节功能严重受损,白质病变越严重,损伤越重,年龄及白质疏松等级是影响腔隙性脑卒中脑血管反应性的相关危险因素。
血栓弹力图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疗效及与预后的关系
龚艳君, 邱林, 屈晨雪, 杨帆, 王智, 李建平, 刘兆平, 洪涛
2016, 14(8): 1289-129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14
162 0
摘要:
目的 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初始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的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HPR)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HPR的发生与预后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进行血栓弹力图血小板功能检测的冠心病患者335例。所有患者正进行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通过病案、门诊化验及门诊病历处方回顾,获得患者信息。应用血栓弹力图测定血小板抑制率,计算HPR的发生率,分析影响因素、随访临床事件及其发生时间等,分析HPR与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患者阿司匹林治疗时HPR发生率为35.2%(118/335),氯吡格雷治疗时HPR发生率为34.6%(116/335)。部分临床情况对HPR的发生有所影响。完成随访308例,其中289例未调整抗血小板用药。阿司匹林治疗时HPR的发生与缺血事件存在一定联系(P=0.003),而氯吡格雷治疗时HPR与预后无明确相关性。 结论 TEG检测的抗血小板药物HPR发生率较高,部分临床情况对其可能存在一定影响。阿司匹林治疗时HPR的存在与缺血事件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
李虹, 汪吉平, 王孝慧
2016, 14(8): 1293-129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15
87 0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观察皮肤瘙痒、骨关节疼痛、肌无力症状。 方法 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符合入选标准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血液透析(HD)治疗组、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治疗组,每组患者2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6个月前、后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及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的清除率,观察并记录皮肤瘙痒、骨关节疼痛、肌无力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 3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HD组治疗后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HDF组、HD+HP组治疗后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3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清除率比较,HD组为(5.65±3.25)%、HDF组为(40.30±2.70)%、HD+HP组为(41.16±5.30)%,HDF组、HD+HP组均优于HD组(P<0.01),HDF组、HD+HP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F组、HD+HP组皮肤瘙痒、骨关节疼痛、肌无力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HD组(P<0.05)。 结论 定期进行HDF与HD+HP治疗,可有效清除患者体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的蓄积,减少长期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CT联合IgE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诊断冠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
解晓江, 肖学慧, 刘艳阳
2016, 14(8): 1296-129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16
42 0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E (IgE)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测,探讨其对冠脉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可疑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脉CT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脉CT未见粥样硬化者纳入对照组,其余患者根据病史及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组(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稳定型心绞痛组(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根据冠脉CT检查结果,再次分为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所有患者均行血清IgE和Hcy检测。 结果 ①易损斑块在ACS组的分布高于SAP组(P<0.05),稳定斑块在SAP组的分布高于ACS组(P<0.05)。②ACS组和SAP组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Hcy水平高于SAP组(P<0.05),ACS组、SAP组和对照组间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易损斑块组Hcy水平>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斑块组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①冠脉CT可较准确地显示冠脉斑块的性质。②Hcy与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关系密切,可反应冠脉斑块的不稳定性;IgE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无关。③Hcy结合冠脉CT对冠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有预测价值。
JAK2V617F基因突变与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尹春荣, 翁巍, 侯海珠, 杜超, 何高芬
2016, 14(8): 1299-1301,133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17
120 3
摘要:
目的 探讨JAK2V617F基因突变与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方法 汇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血液科124例BCR/ABL阴性MPN患者,从外周血或骨髓中提取全血DNA,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JAK2基因V617位点突变,结合临床资料作进一步分析。 结果 124例BCR/ABL阴性MPN患者,男性64例,女性60例,中位年龄58岁(19~83岁),JAK2V617F基因突变与性别无相关性,与年龄有相关性,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者70例,阳性率为56.45%,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患者阳性率为62.07%(18/29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bocythemia,ET)患者阳性率为53.57%(45/84例),慢性骨髓纤维化(chronic bone marrow fibrosis,IMF)患者阳性率为63.64%(7/11例)。 结论 JAK2V617F基因突变有助于BCR/ABL基因阴性的MPN的诊断;JAK2V617F基因突变对血液学特征有一定影响;JAK2V617F基因突变与性别无相关性,与年龄有相关性。
血清人附睾蛋白4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张剑, 董欣敏, 吴婧, 曹春莉, 康世荣
2016, 14(8): 1302-130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18
96 0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肺癌患者86例作为肺癌组,健康人76例作为对照组纳入研究,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电化学发光仪及配套试剂进行血清HE4和CEA检测,比较检测值变化。以组织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并分别绘制ROC曲线,比较HE4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结果 肺癌组血清HE4水平(257.93±40.51) p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257.93±40.51) pmol/L,而不同肺癌分期患者其血清HE4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Ⅲ:(251.68±38.59) pmol/L;Ⅳ:(268.49±40.66) pmol/L,P=0.60]。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其血清HE4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腺癌组:(261.37±34.21) pmol/L,肺鳞癌组:(257.42±42.86) pmol/L,肺未分化癌组:(259.75±28.13) pmol/L,肺小细胞癌组:(266.54±35.72) pmol/L]。HE4/CE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0.839,敏感性73.3%/57.9%,特异性90.8%/86.7%,HE4明显优于CEA,两者联合检测,亦可明显提高肺癌诊断敏感性,为79.1%,特异性为85.5%。 结论 HE4可作为肺癌诊断的标志物之一,其对于肺癌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全科临床研究
急性胰腺炎内镜下螺旋型鼻空肠营养管放置方法探讨
周磊, 张旭, 曹海龙
2016, 14(8): 1305-130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19
115 0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对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使用内镜下放置螺旋型营养管不同方法的效果和经济性,判断哪种方法更加有利于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为今后此类患者选择最佳的置管方法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院自2011年1月—2015年12月5年期间收治的60例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置入螺旋型鼻空肠营养管的2种放置方法,根据放置方法的不同分成预先放置组(对照组)及直接内镜辅助组(观察组),比较2组的置管成功率、所用置管时间和操作中使用鳄口钳等辅助器械率等情况。 结果 2种方法的成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平均用时(13.68±3.65) min,观察组平均用时(8.69±2.92) min,直接内镜辅助组所用时间明显缩短(P<0.05)。对照组89.3%的患者使用了辅助器械鳄口钳,观察组仅有53.1%的患者在操作中使用了鳄口钳,观察组使用辅助器械率显著减少,患者器械耗材方面支出费用下降。 结论 直接内镜辅助法置入螺旋型鼻空肠营养管的优点是在保证插管成功率的同时缩短了操作时间,患者痛苦减少,使用辅助器械比率低,器械耗材方面支出费用有所下降,患者经济负担减轻。内镜室不需要特殊准备及设备,方法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2%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儿童面部脓疱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弛, 周海林, 刘蔚, 刘琼, 王娟, 刘金丽, 胡白
2016, 14(8): 1308-1309,138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20
97 1
摘要:
目的 比较2%夫西地酸乳膏和2%莫匹罗星乳膏治疗儿童面部脓疱疮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2%夫西地酸乳膏的临床使用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面部脓疱疮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一组外用2%夫西地酸乳膏,另一组外用2%莫匹罗星乳膏,方法均为将药物直接涂抹在皮损表面,每天2次。分别在治疗第4天和第7天进行随访进行疗效判定,同时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 共有116名患儿纳入最终的统计分析,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皮肤个数、皮损面积及病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4天随访,夫西地酸组的有效率为86.67%,莫匹罗星组为82.14%,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治疗第7天随访,夫西地酸组的有效率为96.67%,莫匹罗星组为92.85%,2组疗效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09)。随访后统计,所有患儿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无患儿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仅少数有轻微的局部不适。 结论 2%夫西地酸乳膏单纯外用治疗儿童面部脓疱疮,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可作为治疗儿童面部脓疱疮优先选择的方法。
快速康复外科在肝脾破裂围手术期应用中的研究
谭黄业, 樊献军, 马恒涛, 杨黎, 肖咏梅, 赛沙金, 龙游, 廖斌
2016, 14(8): 1310-131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21
105 0
摘要: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新理念在肝脾创伤性破裂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11年10月—2014年12月解放军第五十九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76例患者,按照自愿及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28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致伤原因、入院C反应蛋白(CRP)水平、基本用药及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术期处理方法,观察组采用FTS指导下处理措施,包括尽量不留置各种导管、采用快通道麻醉技术、强化镇痛及保温、采取限制性液体治疗策略、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早期进食等;分析比较2组术前、术后第1天及第5天CRP水平,术后苏醒及拔管时间、术后每日VAS疼痛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诊疗费用,对比分析2组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76例患者均治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第1天及第5天应激水平降低,苏醒及拔管时间提前,日均VAS疼痛评分降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提前、住院天数减少、诊疗费用明显降低(P<0.05),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TS理念在肝脾破裂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安全、有效,可缩短救治周期,减少医疗投入,加速此类创伤患者康复进程。
PinX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张军, 崔建新, 卫勃
2016, 14(8): 1313-131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22
108 2
摘要:
目的 探索PinX1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并观察PinX1表达水平改变对胃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通过PinX1质粒转染及RNAi干扰技术,分别上调和下调胃癌细胞中的PinX1基因表达水平,然后运用Western Blot技术在蛋白水平检测正常胃癌细胞、PinX1基因上调组和PinX1基因敲低组胃癌细胞目标蛋白PinX1的表达情况,并通过CCK8法检测不同处理组胃癌细胞增殖曲线。选取36对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的组织,检测PinX1的表达情况并计算其与肿瘤分期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统计图。 结果 胃癌细胞系SGC7901及MKN28中PinX1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胃黏膜细胞株GES-1中PinX1的表达水平,PinX1基因在MKN28转染组胃癌细胞较正常MKN28细胞中表达上调,MKN28胃癌细胞生长速度相应的减缓(P<0.05),而干扰组胃癌细胞PinX1基因表达下调,SGC7901胃癌细胞生长速度相应的增快(P<0.05)。PinX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的表达率(P<0.05),且PinX1表达水平与胃癌T分期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结论 PinX1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中低表达并负性调控胃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
压力目标P值在重度功能性便秘生物反馈训练治疗中的作用
钟燕敏, 刘海燕, 杨珠莹, 赵秋枫
2016, 14(8): 1316-131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23
92 0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压力P值在重度功能性便秘生物反馈训练中的作用。 方法 2012年4月—2014年10月选择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诊断治疗的重度功能性便秘患者120例。按照压力目标P值(P1=10 mm Hg,P2=25 mm Hg,P3=35 mm Hg)不同,分为3组,各40例。采用压力介导生物反馈训练,10次为1个疗程,3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记录3组患者临床疗效,直肠压力测定以及结肠通过试验测定结果。 结果 P1组总有效率为50.00%,P2组总有效率为77.50%,P3组总有效率为40.00%,P2组显著优于P1及P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压力测定显示,治疗前3组患者的肛管静息压、缩榨压、排便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2组患者肛管静息压、缩榨压、排便压均高于P1组、P3组,P2组排便压高于P1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通过试验显示,治疗前3组患者的排出粒数、排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2组患者排出粒数、排出率均高于P1组、P3组,P2组排出粒数、排出率高于P1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较为肯定,且在压力P值为25 mm Hg时患者的临床疗效最显著,且直肠压力、结肠通过试验结果最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尤瑞克林和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
仇晨峰, 冯学问, 吴伟林, 鲍贤俊
2016, 14(8): 1319-132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24
81 0
摘要: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选择92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对照组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2组血流变学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评定比较2组的ESS评分、BI及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2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更加显著(P<0.01)。2组的血清TNF-α、IL-8、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VEGF水平显著上升(P<0.01),观察组TNF-α、IL-8、MMP-9下降更为显著,VEGF上升更加显著(P<0.01)。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ESS、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且观察组提高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P<0.01)。 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用于ACI治疗,可更有效地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抑制炎症损伤,改善脑组织供血,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其临床疗效更加优于单纯使用依达拉奉。
七氟烷诱导维持麻醉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孔燕, 李晓红
2016, 14(8): 1322-132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25
39 0
摘要:
目的 观察七氟烷诱导维持麻醉在甲状腺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探讨七氟烷诱导维持麻醉在成人短小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选择择期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ASA分级Ⅰ~Ⅱ级的患者47例,七氟烷高流量吸入复合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七氟烷复合舒芬维持麻醉。记录意识消失时间、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随访术中知晓、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 结果 最终45例患者顺利完成实验,意识消失时间为(55.76±14.02) s,诱导时间为(2.82±0.33) min,苏醒时间为(2.08±0.76) min,拔除喉罩时间为(5.50±1.06) min。麻醉期间各时点血液动力学变化:插管后5 min时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较诱导前显著降低(P<0.05),拔管即刻心率较诱导前显著增加(P<0.05),而血压较诱导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即刻,切皮时的血压、心率与诱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术后24 h随访:恶心呕吐:0级:20例(44.4%),1级16例(35.6%),2级9例(20%),2例(4.4%)需使用止吐药干预。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2~3天出院。 结论 七氟烷全程吸入麻醉过程平稳,苏醒迅速,可满足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的麻醉需求,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探讨七氟烷诱导维持麻醉在成人中的应用。
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分析
丁德胜
2016, 14(8): 1325-1326,135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26
117 0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临床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效果。 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9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46例,临床给予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观察组46例,临床给予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术后对2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清除淋巴结数量、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清除淋巴结数量分别为(25.4±3.1)枚和(23.1±4.3)枚,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相比于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效果要好,且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下床时间快、并发症小等优点。患者临床治疗时应依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LASEK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防治的临床观察
夏璐
2016, 14(8): 1327-132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27
58 0
摘要: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后的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病例,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3年6月1日—12月31日期间50例92眼行LASEK术后,随诊12个月的病例,分析术后是否发生Haze,发生Haze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措施。 结果 术后发生Haze 36眼(39.1%),平均(0.81±0.48)级,其中20眼为屈光度大于-5.0 D。经过局部应用非甾体抗炎药联合皮质类固醇药物,同时叮嘱患者术后眼部防晒等措施,术后6个月后患者角Haze 3眼(3.3%),平均0.5级。发生Haze的36眼中有15例24眼为夏季手术。 结论 LASEK是一种治疗近视,提高视力安全而有效的手术,虽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并发症,尤其要重视可能产生的严重Haze。Haze的发生与高度近视、过敏症、自身免疫疾病、经常暴露于紫外线中等因素密切相关,术前认真地做好筛查工作,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完善随访制度,督促患者术后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Haze的产生及其发展,并根据其严重程度结合眼压状况调整用药;除了合理用药,有效的护理措施亦对减少术后Haze的发生以及提高手术的预测性和准确性有帮助。
慢病防治研究
苯磺酸氨氯地平与缬沙坦逆转左心室肥厚疗效的对比研究
李晓明, 商睿, 郝盼盼
2016, 14(8): 1330-1331,142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28
108 1
摘要:
目的 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应用降压药物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效果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评估及比较缬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效果及逆转高血压LVH的疗效。 方法 选择山东地区汉族老年人群轻、中度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240例,各随机选取120例患者分别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10 mg/d),缬沙坦(80~160 mg/d)治疗。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情况,治疗前后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的变化。 结果 研究人群治疗前的一般状况(年龄,BMI,高血压病程,SBP,DBP,LVMI)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计算治疗后所有高血压LVH患者LV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明显下降(t分别为24.156、32.469、22.680,P均<0.001),其中血压下降与药物类别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多元线性回归计算,服用缬沙坦患者LVMI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其他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713,P=0.012)。 结论 2种药物均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及逆转LVH,其中降压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应用缬沙坦逆转LVH效果更好。
北京市某高校1 811例转诊病例的慢性病情况分析
谢兴伟, 孔令伟, 刘红军, 卢云涛, 余小鸣
2016, 14(8): 1332-1334,142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29
100 2
摘要:
目的 通过校级课题项目完成教职工群体的主要慢性病现状分析,为科学开展慢性病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整群抽取1 811例教职工的6 440份转至上级医院的病案资料,采用Epidata 3.1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患病率前10位的慢性病依次为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脑血管病、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病、精神心理疾患、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胃肠炎。经校医院转诊的59.59%为慢性病患者,慢性病患病率达到59.58%,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χ2趋势=346.728,P<0.001),患病率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26,P=0.101)。年度内转诊就诊次数慢性病患者约为非慢性病患者的3倍。慢性病次均费用约为非慢性病患者的2倍,慢性病患者的药占比为75.33%。慢性病共患病种类3种及以上的占53.85%。慢性病共患病数量对次均费用有显著的影响(χ2趋势=287.209,P<0.001)。 结论 高校医院是教职工慢性病防治的主要阵地,提高慢性病常用药物的可及性、制定并实施慢性病分层健康管理策略,可以更好地发挥高校医院“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潘春奇, 王琳, 刘文民
2016, 14(8): 1335-133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30
75 0
摘要: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2片/d)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1片/d)联合培哚普利(1片/d)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2组24 h动态血压,通过计算血压变异性指标(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来评估血压变异性。 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24 h、白天及晚上的收缩压和舒张压SD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白天及晚上收缩压和舒张压SD及CV均显著性下降(P<0.05),但观察组24 h、白天收缩压和舒张压SD及CV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Z=-3.86,P<0.05);治疗期间2组血、尿常规,心、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1%(χ2=5.615,P<0.05)。 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可有效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异性,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
妇幼卫生研究
ezrin和细胞骨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与定位
李锦, 吴瑞瑾
2016, 14(8): 1338-134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31
63 0
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ezrin、微丝及微管的表达及定位,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ezrin与细胞骨架的改变及关系。 方法 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13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正常子宫内膜、1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ezrin、微丝及微管的表达及定位;用荧光强度代表表达强度,通过对荧光强度的半定量测定,比较各组间ezrin、微丝及微管的表达。其中,荧光强度分析采用SPSS 11.5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配对的2组之间的均数分析采用t检验。 结果 ezrin在异位子宫内膜间质内呈弥散分布,失去正常细胞极性,ezrin蛋白在异位子宫内膜间质中的表达(47.88±6.75)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间质(8.64±1.61)及在位子宫内膜间质(7.97±0.93)的表达水平(P<0.05);微丝在异位子宫内膜间质及腺上皮组织中表达极性均不明显,微丝在异位子宫内膜间质(71.36±4.27)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位子宫内膜间质(35.98±5.76)及正常子宫内膜间质(40.68±6.12)的表达水平(P<0.05),而在腺上皮组织中的表达(上述3组中表达分别为21.74±2.28,37.99±6.60,41.54±2.14)则相反(P<0.05);各组间微管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细胞迁徙、种植过程中伴随了细胞骨架的重构;ezrin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形成及细胞骨架重构有关;间质细胞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细胞迁徙与侵袭过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乌鲁木齐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的分子特征
郏继航, 何建华, 依布拉音, 杨学磊
2016, 14(8): 1342-1344,134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32
87 0
摘要: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流行情况及其基因型特征。 方法 将2007年1~12月收集于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的3 662例5岁以下门诊和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法和ELISA法检测RV,并随机选取部分RV阳性样本进行G/P基因分型。 结果 3 662例样本中检出RV阳性1 470例,检出率为40.1%。对其中142例阳性样本(约10%)进行RV PCR基因分型,其中121例婴幼儿阳性分型结果显示:G1型比例最高占36.4%,其次为G3型(20.7%)、G2型(15.7%)和G9型(13.2%),G型混合感染占6.6%,G未能分型9例(7.4%)。P型分型以P[8]为主,占60.3%,其次为P[4](18.2%)和P[6](5.8%),P混合感染占15.7%。最主要的G/P组合为G1P[8](28.1%,34/121),其次是G3P[8](19.8%,24/121)、G2P[4](14.9%,18/121)和G9P[8](8.3%,10/121),并检测到不常见组合基因型如G1P[6]、G1P[4]、G9P[4]和G9P[6]等。21例新生儿(≤28 d)阳性样本的分型结果为:G型以G9为主,占42.9%(9例),其次是G1(4例),G3(3例),G2(1例),G混合感染3例,未能分型1例。P型以P[6]为主,占47.6%(10例),其次是P[8]及Pmixed各5例,P[4]1例。G/P基因型组合以G9P[6]为主(6例),其次G1P[8]、G3P[8]和G1P[6]各2例,G2P[4]和G9P[8]各1例。 结论 本年度轮状病毒流行基因型复杂多样。婴幼儿RV感染以G1P[8]为主,新生儿RV感染则以G9P[6]为主。需警惕婴幼儿RV株与新生儿RV株的交叉混合感染而致新流行株的产生。
鼻咽吸出物IL-4、IL-12和IFN-γ在婴幼儿喘息中的变化及意义
姚欢银, 张佩红, 李华浚, 王小仙, 刘淑梅, 陈啸洪
2016, 14(8): 1345-134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33
67 0
摘要:
目的 通过测定婴幼儿喘息患儿鼻咽吸出物中细胞因子IL-4、IL-12和IFN-γ的水平变化,探讨婴幼儿喘息与机体细胞因子反应类型的关系。 方法 应用固相夹心ELISA法测定和比较58例婴幼儿喘息和47例无喘息的婴幼儿肺炎鼻咽吸出物IL-4、IL-12和IFN-γ水平变化,同时对急性期和恢复期婴幼儿喘息鼻咽吸出物IL-4、IL-12和IFN-γ水平进行测定和比较。 结果 与婴幼儿肺炎组[(275.11±30.27) ng/L]、对照组[(253.76±39.9) ng/L]和婴幼儿喘息恢复期组[(260.88±28.07) ng/L]比较,鼻咽吸出物IFN-γ水平在婴幼儿喘息组急性期[(142.55±26.56) ng/L]明显下降(P<0.01),而IL-4水平[分别为(8.51±2.02) ng/L,(3.14±1.16) ng/L,(4.95±1.93) ng/L,(3.28±1.36) ng/L)]和IL-4/IFN-γ(分别为0.068±0.044,0.012±0.004,0.019±0.007,0.014±0.005)比值则明显升高(P<0.05);IL-12在婴幼儿喘息急性期组[(587.24±58.14) ng/L]明显低于肺炎组[(1 322.13±139.74) ng/L](P<0.01),与恢复期组[(580.77±64.32)]ng/L和对照组[(604.02±88.38) 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婴幼儿喘息急性期局部主要表现为Th2型细胞免疫反应,鼻咽吸出物IL-4产生明显增加,IFN-γ水平则明显下降,而IL-12在婴幼儿肺炎中产生增加。
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早产儿败血症的疗效观察
胡晓艳, 周于新, 徐颂周, 李健雄
2016, 14(8): 1348-135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34
131 0
摘要: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在早产儿败血症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机理及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诊治的早产儿败血症共118例,按诊断日期的单双号随机分成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自诊断败血症之日起辅以免疫球蛋白治疗,每次400 mg/kg,每日1次,连用3 d,比较2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恢复时间、病死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IgG水平有无差异。 结果 观察组临床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6.93±1.43) d vs.(8.47±2.13) d,P<0.05];观察组血WBC、PLT、CRP、PCT恢复正常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早(P<0.05);观察组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5.2% vs.16.7%,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g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6.29±1.09) g/L vs.(11.14±1.79) g/L,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g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7±1.14) g/L vs.(6.33±0.97) g/L,P>0.05]。 结论 免疫球蛋白可提高早产儿血清IgG水平,增强早产儿的体液免疫功能,辅助治疗早产儿败血症有较好的疗效。
社区卫生研究
真如社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习惯调查
杨楠
2016, 14(8): 1351-1352,135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35
72 1
摘要: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日常用药习惯和不良用药行为,为合理用药指导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5年7~9月真如社区全科门诊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流调,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目前用药行为习惯等,共6部分23题。 结果 调查收到有效问卷6 002份,51.56%的被调查者生病时首先选择“观察一段时间”,53.26%的被调查者未“针对用药情况定期体检”,仅17.12%的被调查者能够在用药前注意阅读说明书,而34.72%的被调查者根本不看说明书,“用药有轻微不良反应时”,仅28.38%的被调查者选择正规医院就诊,对于过期药品,21.95%的被调查者选择继续服用,69.44%的被调查者选择扔掉,半数以上调查对象不知道如何正确区分保健品和药品,被调查者对药品信息关注度最高的前3位为用量、不良反应和服用时间,另有11.65%的被调查者根本不关注任何药品信息,被调查者用药依据首选“医生指导”,占94.50%,其他被调查者选择个人经验、模仿他人和广告说法。 结论 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意识不足,滥用药现象比较普遍,用药习惯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社区全科医师有必要及时掌握辖区居民用药习惯,普及合理用药知识,进行用药指导,让社区居民有意识防止药物的滥用,提高用药合理性,减少浪费,减少可避免的药害事件的发生。
深圳市社区居民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及干预措施的疗效评价
黄良玉, 孙晓玲, 李海燕
2016, 14(8): 1353-1355,140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36
87 0
摘要:
目的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深圳市社区居民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流行情况和危险因素,并评价对MS患者进行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取整群与随机相结合方法抽取深圳市2 050名30岁以上社区居民作进行MS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社区居民MS的流行现状、分布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同时,对MS患者给予干预治疗(饮食、运动和药物等)1年,观察MS患者干预前后各项指标(包括一般项目、血液学指标)的变化情况,以评价干预治疗的疗效。 结果 ①共有2 000例社区居民按要求完成调查问卷。深圳市社区居民MS患病率约为15.6%(312/2000),男性、女性患病率分别为20.07%(220/1 096)和10.18%(92/904);各年龄段男性MS患病率均高于女性,除≥70岁年龄段外,其他年龄段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MS患者50~60岁组患病率最高,其次40~50岁组,两端呈抛物线型分布。②312例MS患者合并相关疾病患病率分析,血脂异常81.1%(253/312)最高,依次为肥胖61.2%(191/312)、高血压52.6%(164/312),高血糖或糖尿病11.9%(37/312)。③MS患者给予干预治疗1年,BMI、血压、FPG、TC、TG和LDL-C明显下降,HDL-C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深圳市社区居民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较高,早期识别危险因素并进行适当干预治疗,能明显地改善相关危险指标,对降低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率,改善预后,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对城市某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影响的研究
张迪, 秦玲
2016, 14(8): 1356-135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37
112 2
摘要: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城市某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2015年2月在西城区西长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而治疗组给予医院组织的糖尿病同伴支持团队支持教育,干预周期为3个月。 结果 干预后2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降低,而胰岛素分泌指数明显升高,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后上述指标在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值均呈现明显的下降(P<0.05),同时干预后治疗组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的4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同时干预后治疗组的4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满意度分别为98.3%和85.0%,治疗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胰岛素治疗在城市某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改善胰岛素分泌与抵抗指数,而同伴支持团队健康教育的参与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血糖水平的降低,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心理卫生干预
五行音乐疗法对心血管疾病后焦虑、抑郁及血压影响的Meta分析
代雅琪, 裴大军, 刘娟, 陈芳
2016, 14(8): 1359-136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38
118 0
摘要:
目的 评价五行音乐疗法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s、CBM、VIP、中国知网、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在其中查找关于比较对心血管疾病运用五行音乐疗法与未运用五行音乐疗法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31日—2015年10月31日。按纳入排除标准由2人独立筛选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予以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4项研究,322名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收缩压值和舒张压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3.09,P=0.002;Z=10.81,P<0.000 01;Z=2.96,P=0.003;Z=5.24,P<0.000 01),其加权平均数及95%CI分别为-7.93(-12.95,-2.90),-10.28(-12.14,-8.41),-2.48(-4.12,-0.84),-3.09(-4.25,-1.94)。 结论 五行音乐疗法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及抑郁状况、收缩压及舒张压值有明显改善作用,仍需高质量、大样本、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证实。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研究
陈艳波, 谭忠林
2016, 14(8): 1363-136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39
137 0
摘要: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低频rTMS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rTMS无效刺激进行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水平的改变,并与HAMD评分作相关性分析。 结果 经过4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27.78%,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2组研究对象治疗效果的差异性,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4.86,P<0.001);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58,P=0.021 vs.t=3.594,P<0.001);观察组患者血清中NE (t=3.544,P<0.001)、5-HT (t=4.821,P<0.001)和BDNF (t=2.171,P=0.33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血清中NE、5-HT和BDNF与HAMD评分均呈现显著负相关(r=-0.512、-0.683、-0.624,P<0.05)。 结论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明显改善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较好,有助于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调查研究
中山市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黄翔, 杨华杰, 杨楠, 赖秀娟, 欧伟麟, 沈欢瑜, 莫海韵, 张冬莹, 周志衡, 王家骥
2016, 14(8): 1366-136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40
86 0
摘要: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有效和有针对性地进行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服务提供科学的指导和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中山市某三甲医院神经科2014年1—6月期间住院的脑卒中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使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双份录入和整理,使用SPSS 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共调查脑卒中患者309人,其中男性178人(57.61%),女性131人(42.39%),患者平均年龄为(66.36±11.57)岁;患者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得分分别为(8.63±1.54)分、(27.71±2.99)分、(6.69±2.75)分、(43.21±5.04)分,与国内常模相比较,均偏低;5种生活状况状态中独居的客观支持度最低。4种健康自评状况中状况不好的客观支持度最低,70岁以上、未婚、独居、居住在县城和健康自评状况不好者主观支持度较低,居住在城区、收入水平在1 000~3 000元/月者社会支持利用度较低,未婚、独居、居住在城郊、健康状况自评不好及收入水平在1 000元/月以下者社会支持总分较低;社会支持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住状况、收入水平和健康自评状况是影响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的主要因素。 结论 应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并建立系统科学的脑卒中健康教育体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质量分析——以广东省某医学院校为例
方燕君, 庄灿烁, 冯立宗
2016, 14(8): 1370-137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41
52 1
摘要:
目的 近些年我省医学类专业就业率位居各学科后列,薪酬最低。在我国目前缺医少药问题还没有根本性解决的背景下,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医学生就业直接关系到我国医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医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剖析问题根源,探寻影响医学生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 方法 以某医学院校2011~2014届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在参照和引用前人总结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编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便捷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同时,通过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的调查,从主、客观层面剖析影响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 结果 按自制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便捷模型”分别对2012~2014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进行评价,所得分数(百分制)为79.91%、78.15%和80.90%。以2014届为例,毕业生就业分值与其性别、学习成绩、在校担任学生骨干、德育、学位获取等有相关性,与政治面貌、生源、英语水平等无相关性。 结论 学生的就业质量与性别、学业状况、道德素养、组织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和学校知名度等人力资本因素密切相关。同时,人脉关系等社会资本因素同样影响着学生的就业质量。
诊断技术-医学检验
乳腺癌细胞中miR-1246、ZO-1、vimentin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王攀, 赵玲萍, 朱杰, 陈文举, 李招云
2016, 14(8): 1373-137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42
94 3
摘要:
目的 检测miR-1246、ZO-1、vimentin在乳腺正常上皮细胞MCF10A和乳腺癌癌细胞MCF7、MDA-MB-231中的表达,并探讨miR-1246在促进乳腺癌上皮-间质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 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乳腺正常上皮细胞MCF10A、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中miR-1246的相对表达量,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乳腺正常上皮细胞MCF10A、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中紧密连接蛋白ZO-1、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用U检验、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数据。 结果 miR-1246和ZO-1在恶性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vimentin在恶性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miR-1246与ZO-1表达呈正相关(r=0.940,P<0.05),miR-1246与vimentin表达呈负相关(r=-0.714,P<0.05)。 结论 miR-1246表达水平与EMT标志物ZO-1、vimentin的表达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示miR-1246在促进乳腺癌EMT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不同标本类型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比较
董浙清, 祝骥, 毛向红, 肖英俊
2016, 14(8): 1376-1378,141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43
120 0
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标本类型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性,并了解本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耐药情况。 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接收的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皮肤分泌物、痰液、引流物、血液和尿液标本共405例,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比较MSSA和MRSA的检出率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 结果 不同标本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标本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等的敏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0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检出108株MRSA (26.67%);痰液的MRSA检出率最高(58.33%),皮肤分泌物的MRSA检出率最低(15.07%);不同标本的MRSA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SA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显著高于MRS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不同标本类型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不同的药敏性和MRSA检出率,临床治疗中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血清TNF-α、CEA、CA242联合检测对直肠癌诊疗的临床价值
宋敏, 李宗林, 向成玉, 黄丽
2016, 14(8): 1379-138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44
49 0
摘要:
目的 动态观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242(CA242)在直肠癌(RC)患者手术前后的含量变化,探讨其联合检测在RC诊断、疗效判定及病情监测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1~6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住院治疗的直肠疾病患者共60例,其中30例RC患者(A组)、30例直肠良性疾病患者(B组),选择同一时间段内来该院体检的健康人员30例(C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TNF-α、CEA、CA242的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A、B、C组受试者血清TNF-α、CEA、CA242含量的差异;检测A组患者术前1 d、术后5 d、术后10 d、术后1个月血清TNF-α、CEA、CA242的含量,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比较A组患者手术前后各时间点血清TNF-α、CEA、CA242含量的差异。 结果 A组患者血清TNF-α、CEA、CA242的含量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治疗后血清TNF-α、CEA、CA242含量较手术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清TNF-α、CEA、CA242含量在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数RC患者血清TNF-α、CEA、CA242含量明显升高,血清TNF-α、CEA、CA242的联合检测有助于RC的诊断、疗效判定及病情监测。
医学综述
脑内糖皮质激素受体参与学习记忆机制研究进展
张永利, 徐家丽, 吴德
2016, 14(8): 1382-138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45
50 1
摘要:
右美托咪定肺保护的研究进展
周家龙, 梁启胜
2016, 14(8): 1386-138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46
68 0
摘要:
心力衰竭时心肌β肾上腺素信号通路的变化
梁丽宁, 钟霞, 季宪飞, 胡浩然, 商德亚
2016, 14(8): 1389-139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47
28 0
摘要:
医疗法律/卫生管理
6S模式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张晓霞, 卢秀娟, 魏玮, 安梦娜, 张亚婷, 王牛民, 辛霞
2016, 14(8): 1392-139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48
134 0
摘要:
目的 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的工作具有多流程、高风险、高强度的特点,为了降低PIVAS内部差错、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患者静脉用药安全,故将6S模式引入到PIVAS安全管理流程当中。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IVAS未实施6S管理前PIVAS内部差错情况,在PIVAS成立6S管理执行小组,对全体人员进行6S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明确推行6S管理意义及重要性,采用头脑风暴法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汇总,分析易造成内部差错的环节及原因,完善相应工作流程,于2012年7月起严格按照6S模式进行日常管理,系统实施6S管理模式: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6项措施,对实施后效果进行评价,统计2012年7~12月期间实施6S管理后PIVAS工作服务质量,采用t检验对比实施6S管理前后PIVAS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等指标。 结果 实施6S管理模式后,PIVAS的整体工作服务质量明显上升,尤其在PIVAS常见的5种内部差错(标签贴错、药品排错、标签打印错误、加药错误、标签遗漏)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工作效率及科室满意度提高。 结论 6S管理模式能够改善PIVAS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及人员职业素养,减少内部差错的发生,确保临床患者静脉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继续推进和完善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全科医学生培养教育模式
余梦, 吴戈, 任天顺
2016, 14(8): 1395-139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49
54 0
摘要:
目的 为了继续推进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全科医学生培养模式,通过对其培养政策实施的意义及几年来培养过程中显现问题的讨论,探索其有效的解决途径。 方法 通过对该培养政策实施以来的社会效益分析及其在培养标准、管理及激励制度、就业及后续培养政策等方面显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结合改革成果,归纳总结出急需解决的问题及实现途径。 结果 通过分析和梳理可清晣看到,该培养政策的实施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缓解基层“看病难、看病贵”状况的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特别对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和推广价值。但在该培养政策实施过程中发现,医学院校对该类生源的招生自主性不强,全科医学培养标准、教育管理手段还不完善;地方政府在该类生源的招生环节、助学资金保障、毕业安置、用人制度及后续培养等方面的政策还急待改进和落实;国家政策对该类生源的约束过大,而西部地区全科人才缺乏,急待加大力度吸引优秀学生读医科和鼓励优秀人才到基层从医的激励措施。 结论 要继续推进该政策实施,还迫切需要完善招生、录取、签约、教育、就业、规培等培养和激励机制;加强职业理想和素质教育;明确及发挥各级政府责任和责能,改善招聘录用、工作待遇、职务评聘、后续培养和考核管理等政策环境;按地方需求,适当扩大定向免费全科医学生培养数量和开展地方急需专业的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构建多层次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开展全科医学的硕博培养试点等工作。
全科护理研究
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富静, 施莉莉, 江金燕, 李静丹, 郑真珍
2016, 14(8): 1399-140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50
131 0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旨在降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栓的形成。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69例围术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病例资料。根据置管相关血栓情况,分成血栓组(128例)和无血栓组(241例)。制作置管血栓危险因素调查表,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种类、置管部位、预防性抗凝、活动度因素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分析对患者发生置管相关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结果 369例患者中128例患者发生了置管相关血栓,发生率高达34.7%。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置管部位、活动度是患者发生置管相关血栓的单因素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置管部位、活动度是患者发生置管相关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针对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护理,可预防患者发生置管相关血栓。 结论 围术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易发生置管相关血栓,而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置管部位、活动度是患者发生置管相关血栓的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以降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栓的形成。
危机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有效性探究
丁玲芳, 陈俊国, 贾亚平
2016, 14(8): 1402-140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51
83 0
摘要:
目的 观察危机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的应用有效性,以提高急诊护理管理质量。 方法 选择嘉兴市第二医院急诊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3例急诊患者和8名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管理模式;同时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的123例急诊患者和8名护士作为干预组,采用急诊危机管理模式。统计2组患者急诊病情救治情况、危机事件发生次数、患者满意度和2组护士护理管理情况。 结果 干预组患者急诊疾病救治有效率、危机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分别是98.37%、3.25%和97.56%,对照组为88.62%、28.46%、8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3、29.28、13.86;P<0.05);干预组护士护理管理中护患沟通、工作能力、护理文书、危机意识4个方面的评分分别为(18.5±1.0)分、(19.2±0.3)分、(19.8±0.2)分和(19.0±0.5)分,高于对照组的(11.2±1.5)分、(13.4±1.4)分、(15.5±1.1)分和(8.7±1.3)分,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45、11.46、10.88、20.92;P<0.01)。 结论 危机管理模式的实施降低急诊科危机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急诊疾病救治率和患者满意度,护理管理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总体效果优于常规急诊护理管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老干部病房患者护理中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有效性探究
郎小琴, 陈美红
2016, 14(8): 1405-140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52
83 0
摘要:
目的 观察并探讨在老干部病房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的有效性。 方法 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老干部病房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60例老干部实施CQI的护理模式;对照组60例老干部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护理前后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对患者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从护士操作技能、责任制模式、服务态度、心理护理实践等方面调查患者满意度。 结果 2组护理前PSQI、BI评分和SQLS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PSQI、BI评分和SQLS评分分别为(36.8±7.2)分、(76.2±8.5)分和(72.8±5.2)分,对照组为(49.7±11.4)分、(59.4±7.7)分和(56.5±6.8)分,干预组PSQI明显低于对照组,BI评分和SQL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对护士操作技能、责任制模式、服务态度、心理护理实践的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老干部病房实施CQI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早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郭永英, 陶兰芳
2016, 14(8): 1408-141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53
94 2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效果。 方法 选择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护理组,对照护理组按传统方法采用轮班制,由护士在进行治疗、护理、健康教育时指导患者行患肢功能锻炼,多为说教式,患者自己练习,没有具体人员和具体目标评价。早期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有责任组长,有锻炼计划,有结合患者生活自理的锻炼目标。比较2组患者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观察患者术后7 d、14 d生活自理能力等级评定情况。结果责任组长通过术前对早期护理干预组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及功能锻炼重要性的宣教、心理疏导、人文关怀,术后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示教、督促、检查、反馈、互动。 结果 显示,护理干预组功能锻炼依从性、自理能力等级评定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 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组利用住院期间护患密切接触进行早期干预,可行性高,结合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进行护理干预,让患肢功能锻炼结合在刷牙、洗脸、吃饭、穿衣、梳头等过程中,患者依从性高,通过护士与患者的互动,在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鼓励表扬,患者的积极性高。结果显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提高功能锻炼的效果,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在结直肠癌术前清洁肠道中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探讨
刘双双
2016, 14(8): 1411-141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54
71 0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在结直肠癌术前清洁肠道中的效果和护理方法。 方法 将外科择期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33~91岁,平均年龄(63.86±11.98)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30~83岁,平均年龄(60.87±12.91)岁。术前清洁肠道准备时,观察组采用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法,而对照组患者肠道准备时则采取肥皂水清洁灌肠的传统方法进行。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接受程度、排便次数、术后排气时间、不良反应等。 结果 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率为94.3%(3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程度为73.3%(2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肠道清洁效果、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发现观察组饥饿乏力、直肠不适、睡眠干扰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于外科限期行结直肠癌等手术的患者,术前清洁肠道准备时,采取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术前准备及操作时间短、不良反应少且患者依从性较好、肠道清洁效果明显、术后肠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并且患者对该法依从性好,对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影响不大,有利于患者术后机体的康复。同时护理操作简便易行,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全科诊疗实践
利福喷丁与利福平治疗肺结核患者的疗效比较
蔡灵芝
2016, 14(8): 1414-141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55
101 0
摘要:
目的 探究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利福平或利福喷丁治疗的效果,并对比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探究。 方法 选取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利福平组与利福喷丁组,每组患者40例,利福平组患者给予利福平治疗,利福喷丁组患者给予利福喷丁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病灶吸收率以及痰液细菌转阴率情况。 结果 2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药物治疗后,利福喷丁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50%)与利福平组(57.50%)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福喷丁组患者显著吸收率(65.00%)明显高于利福平组患者(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福喷丁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细菌痰液检测阳性率(47.50%、7.50%)与利福平组阳性率(75.00%、32.50%)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肺结核患者给予利福喷丁治疗的效果显著,较大程度改善了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结合病灶的吸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降低了痰液细菌检查过程中结果的阳性率,避免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依从性较高,提高了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
急性脑梗死后发生脑微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谢增华, 刘萍, 张艳艳, 陈强, 谢朝艳
2016, 14(8): 1416-141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56
75 0
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阐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相关机制。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680例脑梗死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MRI的SE (自旋回波序列)、FSE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E (场回波序列)、GRE (梯度回波)扫描,调查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因素,对所有危险因素进行分类、总结、分级,使用χ2检验和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统计。 结果 患者发生脑微出血因素包括:年龄、饮浓茶史、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史、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稀疏、高血压史、心力衰竭史、平均动脉压、脑梗死次数及血液学检查中的血小板含量、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动脉压、心衰、APTT是患者出现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脑白质稀疏严重程度加大后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随之增加。随着腔隙性脑梗死分级的增大,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结论 脑微出血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平均动脉压、心衰以及APTT,脑微出血的发生与急性脑梗死没有直接关系,抗栓溶栓治疗并不是脑微出血出现的危险因素,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既存在颅内较大血管病变,又存在微血管病。
1.5周岁儿童口腔运动功能和气质的相关性研究
王世佳, 于建娟, 黄蓓
2016, 14(8): 1419-142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57
37 0
摘要:
目的 研究1.5周岁儿童口腔运动功能和气质的相关性,为儿童喂养困难提供新理论和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3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门诊就诊的喂养困难儿童共200例,该研究取得该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及儿童监护人的知情同意权,进行《婴幼儿饮食问题与口腔运动功能问卷》和《中国1~3岁儿童气质量表》(CTTS)问卷调查。该研究采用三盲法,即研究者、被调查者和分析者互盲,研究者制定试验流程,统一指导语,培训调查员。调查员向监护人讲解问卷内容,填写注意事项,不暗示。统计员整理、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①患儿均完成问卷调查,口腔运动功能包括吸吮、吞咽、咀嚼、口唇和舌部能力,缺陷率分别为62.5%、56.5%、43.5%、15.5%和10.5%。气质类型分易养型、中间型、发动缓慢型和困难型,比率分别为58.5%、35.5%、4.0%和2.0%。②吸吮、吞咽和咀嚼能力缺陷与发动缓慢型和困难型气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唇和舌部能力缺陷与气质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儿童的口腔运动功能和气质类型均与父母的文化水平、主要抚养人、饮食性状和喂养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5周岁喂养困难儿童的口腔运动功能缺陷可能与气质类型有关,针对不同气质喂养苦难儿童早期给予调理,可能对改善喂养情况有较大帮助。
2种处理方法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应用分析
董燕儿, 陈凯英, 张勤维
2016, 14(8): 1422-142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8.058
37 0
摘要:
目的 研究Bakri子宫球囊填塞和局部多点“8”字缝扎止血2种方法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的影响,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出血量、子宫切除及术后发热风险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接受剖宫产的前置胎盘产妇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5例,2组产妇均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照组产妇采用局部多点“8”字缝扎止血,实验组产妇采用Bakri子宫球囊填塞。比较2组产妇的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 结果 实验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为(382.16±61.29) ml,术后2 h出血量为(273.93±37.70) ml,术后24 h出血量为(306.73±41.37) ml,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的手术时间为(2.44±0.61) h,住院时间为(7.02±1.25) d,住院费用为(7 835.16±435.65)元,少于对照组,恶露持续时间为(8.12±2.25)周,持续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出血为3例(5.45%),子宫切除为1例(1.82%),产褥感染为2例(3.64%),术后发热为4例(7.27%),而对照组分别为25例(45.45%)、9例(16.36%)、10例(18.18%)和16例(29.09%),实验组产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akri子宫球囊填塞可以减少胎盘前置剖宫产产妇的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