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7年  第15卷  第8期

专家论坛
体质指数对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进行糖尿病筛查的预测价值
王闻博, 徐岩, 陆小平, 王秋丽, 崔岚, 刘悦, 伍彬
2017, 15(8): 1275-1277,133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01
216 3
摘要:
目的 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世界公认的一种评定肥胖程度的分级方法,本文探讨BMI与高血糖的关系及其在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中进行糖尿病筛查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03年1—6月期间住院以及门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29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并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餐后30、60及120 min血糖。采用梯形规则计算血糖曲线下面积。用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评价BMI水平在糖尿病筛查中的价值。 结果 (1)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糖调节异常及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30.07%和19.93%。从正常糖耐量经糖调节异常到糖尿病状态,BMI进行性增加(P<0.001)。(2)对糖耐量正常组分别以OGTT血糖下面积(area under the blood glucose curve,AUCg)为因变量,以年龄、BMI为自变量进行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是影响AUCg的独立因素(P=0.027、0.015)。(3) ROC分析提示,BMI≥24.95 kg/m2出现糖调节异常的可能性大,灵敏度为67.3%,特异度为62.2%。 结论 2型糖尿病具有明显家族聚集性,BMI为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高血糖重要的预测因子,建议以BMI≥24.95 kg/m2为切点对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进行筛查。
全科医学讲堂
糖尿病皮肤病变的诊断与处理
杨顶权
2017, 15(8): 1278-1279.
107 6
摘要:
全科医学论著
带线锚钉结合Krackow-“8”字缝合法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观察
李军, 石志刚, 付宇, 韩兵, 詹俊锋, 荆珏华
2017, 15(8): 1280-128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02
272 1
摘要:
目的 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传统方法主要有髌骨下极切除后缝合和保留髌骨下极的内固定技术,但都存在诸多不足,本研究探讨采用带线锚钉结合Krackow-“8”字缝合法治疗髌骨下极骨折,观察其临床疗效。 方法 使用带线锚钉治疗10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23~75岁,平均(46.00±19.48)岁;9例闭合骨折,1例开放性骨折(GustiloⅠ型)。在骨折近端拧入2枚锚钉,锚线分别行“8”字缝合和Krackow缝合。术后膝关节伸直位铰链支具保护,鼓励患者术后第3天开始,在铰链支具保护下屈曲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第2周在铰链支具的保护下开始部分负重,第6周开始去除铰链支具完全负重。术后定期返院复查,拍摄X线片评估锚钉位置和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7.90±2.28)个月。切口长度4~7 cm,平均(5.35±0.85) cm。术后3个月Bostman评分22~30分,平均(27.10±2.88)分,术后6个月Bostman评分23~30分,平均(28.30±2.21)分。术后6个月摄片提示髌骨骨折均骨性愈合。 结论 带线锚钉结合Krackow-“8”字缝合法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早期疗效良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无需二次取出的特点。
七氟烷与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陈元良, 徐丽丽, 蓝志坚, 张磊
2017, 15(8): 1283-128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03
223 1
摘要:
目的 探讨七氟烷与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 将7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2组。全部患者给予术前肌注右美托咪定,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观察组给予吸入七氟烷与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维持;对照组给予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维持。对比2组术后恢复情况;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评价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变化;于手术前后检测患者S100β蛋白、氧化应激指标。 结果 2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0、10.226、8.527,均P<0.05);术后6 h、12 h、24 h,观察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7、3.800、3.048,均P<0.05);术后24 h,观察组S100β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8,P<0.05);2组术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显著提高,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术后SOD、MDA显著低于对照组,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9、4.073、8.518,均P<0.05)。 结论 与丙泊酚相比,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能显著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认知功能。
急性肺栓塞45例临床诊治分析
支立敏, 张玉杰, 曹大龙, 李运成
2017, 15(8): 1286-128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04
179 3
摘要:
目的 总结探讨急性肺栓塞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以及诊治方法,以提高对急性肺栓塞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45例临床诊断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转归。 结果 临床诊断急性肺栓塞45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34~88岁,平均年龄(69.00±12.79)岁,其中内科患者36例,占80%,外科患者9例,占20%。临床表现为胸闷38例,气促20例,休克12例,咳嗽10例,呼吸困难10例,胸痛7例,心悸8例,咯血2例,晕厥1例,30例以上同时有2个以上上述症状。危险因素依次为下肢静脉血栓或下肢静脉曲张、心脑血管疾病、骨折或骨折手术、吸烟、卧床超过3 d、糖尿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史。本组患者中,通过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39例,均为肺血栓栓塞症,心脏彩超确诊1例,通过手术取栓确诊1例,病情危重通过临床综合分析讨论诊断4例。D-二聚体阳性率达93%,心电图、心脏彩超、下肢静脉彩超及血气分析均有一定特异性改变。6例因抢救无效死亡,1例取栓术后昏迷不醒家属放弃治疗,其余进行了溶栓或抗凝治疗,临床症状都有了明显改善。 结论 急性肺栓塞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发病率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溶栓与抗凝治疗可提高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生存率。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
高小亮, 杨晓辉, 黄卫民, 胡雅斌
2017, 15(8): 1289-129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05
189 0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于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9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8例;其中腰椎峡部裂性滑脱29例,腰椎退行性滑脱20例;按照Meyerding分度标准:Ⅰ度滑脱23例,Ⅱ度滑脱26例。对照组49例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9例;其中腰椎峡部裂性滑脱30例,腰椎退行性滑脱19例;按照Meyerding分度标准:Ⅰ度滑脱22例,Ⅱ度滑脱27例。对照组采用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 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引流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89.80%)高于对照组(63.26%),P<0.05;观察组术后1、3、6、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6、12个月腰椎评分标准(JOA)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6、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 结论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PICC带管出院患者居家维护的可行性Meta分析
王朋朋, 应燕萍, 黄惠桥, 凌瑛, 赵慧函, 朱薇
2017, 15(8): 1292-1296,138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06
257 1
摘要: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带管出院患者居家维护和返院维护的效果,评价居家维护方式的可行性。 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收集2016年8月以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PICC带管出院患者返院维护与居家维护效果比较的临床试验,采用Stata 12.0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是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全体样本量共计1 374例患者,其中返院维护组730例患者,居家维护组64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居家维护组的局部感染率[RR=3.82,95%CI(2.51~5.83)]、静脉炎发生率[RR=5.51,95%CI(2.08~14.61)]、导管脱出率[RR=2.36,95%CI(1.28~4.34)]、导管堵塞率[RR=1.75,95%CI(1.26~2.43)]、血栓形成率[RR=3.77,95%CI(1.30~10.90)]低于返院维护组;居家维护组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RR=0.93,95%CI(0.57~1.53)]、导管破损率[RR=0.58,95%CI(0.15~2.27)]、皮肤过敏率[RR=1.08,95%CI(0.36~3.28)]与返院维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当前临床证据表明:与返院维护方式比较,PICC带管出院患者采用居家维护方式不会使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该维护方式是可行的。
循环内皮祖细胞与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关系研究
钟平, 刘时华, 程燕, 汪国胜, 马争飞, 张蕾
2017, 15(8): 1297-130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07
152 0
摘要: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水平变化情况,探讨EPCs对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方法 连续纳入首次发病24 h内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宿州市立医院脑卒中筛查门诊脑卒中高危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以发病1周内最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作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估标准,NIHSS评分<7分为轻症组,≥7分为重症组;以CD133+KDR+细胞作为EPCs的标记,采用流式细胞分析,分别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1、5、10天的外周血EPCs数量。 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EPCs数量存在动态变化趋势,呈第1天降低、第5天升高、第10天下降趋势,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重症组第1、5、10天EPCs数量均低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梗死急性期NIHSS评分与第1、5、10天外周血EPCs数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1=-0.762、r5=-0.622、r10=-0.414,均P<0.05)。 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基线EPCs水平明显降低;外周血EPCs水平降低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脑梗死急性期EPCs数量越低提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越重,EPCs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吴伯乐, 胡夏云
2017, 15(8): 1301-130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08
227 1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检查真菌性角膜炎及治疗转归的图像特点,探讨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在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和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方法 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在丽水市人民医院眼科拟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38例(38眼)患者在治疗前同时行角膜刮片、角膜真菌培养及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使用那他霉素滴眼液、两性霉素B滴眼液及氟康唑抗真菌治疗,在治疗后7、14、21 d和停药后7 d再次行角膜显微镜检查,观察局部菌丝密度及炎性细胞密度,以此判断治疗效果,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治愈后继续随访1个月以观察有无真菌复发。 结果 共焦显微镜在34例患者中查找到菌丝,阳性率达到89.47%,真菌菌丝主要表现为高折光性的丝状物,有分支。显微镜下符合镰刀菌属特点(分支夹角多为90°)的有14例(41.18%);符合霉菌属特点(分支夹角一般为45°)的有10例(29.41%);符合酵母菌特点(表现为瘦长粒状)的有2例(5.88%)。经治疗后31例治愈,治愈率为81.58%,7例好转,无恶化及复发患者,平均病程19 d。经治疗后共焦角膜显微镜可及时观察到病灶中菌丝及炎性细胞数量逐渐减少,治愈后完全消失。 结论 共焦显微镜在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菌种的初步鉴别及动态随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为临床用药提供客观依据。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在高原地区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格桑德吉, 李伟, 余小华, 郇霞, 江阿次仁, 次仁卓嘎, 姚彦鹏
2017, 15(8): 1305-130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09
143 0
摘要: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在高原地区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3月期间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并最终确诊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22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44.7±14.8)岁。合并COPD病史11例(50.0%),高原性心脏病10例(45.5%),2型糖尿病9例(40.9%),高血压病7例(31.8%)。发热7例(31.8%),咳嗽、咳痰12例(54.5%),咯血8例(36.4%),胸痛8例(36.4%),盗汗7例(31.8%),消瘦10例(45.5%),纳差8例(36.4%),无症状(体检发现)9例(40.9%)。22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成功率为100%(22/22),CT穿刺共确诊20例,穿刺物病理阳性率90.90%(20/22),穿刺物抗酸染色阳性率为18.2%(4/22),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25,P<0.05)。本组共有5例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气胸发生率9.1%(2/22),吸氧休息后自行吸收。咯血发生率13.6%(3/22),无大咯血发生。 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对高原地区肺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周期蛋白D1基因沉默对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影响
赵志, 吴敏, 官建中, 朱仲廉, 赖桂华, 陈传好
2017, 15(8): 1308-1312,139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10
227 4
摘要:
目的 研究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沉默对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从健康的成年大白鼠分离软骨细胞,并进行人工培养。采用甲苯胺蓝染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筛选软骨细胞。构建表达Cyclin D1-siRNA的质粒。在软骨细胞中通过IL-1 β诱导产生OA模型。软骨细胞被分为:空白控制组,IL-1 β诱导组(OA模型组),IL-1 β诱导实验组(OA实验组,Cyclin D1-siRNA转染),IL-1 β诱导的阴性控制组(OA阴性控制组,阴性转染)。每组细胞培养了24 h、48 h、72 h、96 h,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量化细胞增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Cyclin D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细胞增殖测定结果表明,相较于培养了24 h的软骨细胞,72 h和96 h的软骨细胞增殖速度更加显著。和空白控制组相比,培养72 h和96 h的OA模型组、OA实验组和OA阴性控制组的细胞增殖速度显著下降。OA模型组细胞增殖在48 h、72 h和96 h显著低于OA实验组、OA阴性控制组。流式细胞术表明,相比较于空白控制组,OA模型组、OA实验组、OA阴性控制组中细胞凋亡率更高。相比较于OA模型组和OA阴性控制组,OA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增加。相关Cyclin D1 mRNA和蛋白质表达,在OA实验组中,显著低于空白控制组、OA阴性控制组和OA模型组。结论 Cyclin D1基因表达沉默能够抑制OA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增强OA软骨细胞的凋亡。
BRAFV600E突变对甲状腺乳头状癌HMGB1表达的影响
管晓蕾, 王萍, 于清, 李鹏, 迟静薇, 王斐
2017, 15(8): 1313-1316,143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11
144 1
摘要:
目的 近年来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发生复发和转移的患者也在增多。本文意在探索在PTC中BRAFV600E突变对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表达的影响,寻求BRAF基因影响PTC发展及预后的机制,指导临床进行精准治疗。 方法 收集2015年9—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PTC患者的术前血清及术后新鲜病理组织,组织提取DNA进行基因测序。根据有无BRAFV600E突变将患者分为BRAF突变阳性组和BRAF突变阴性组,运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HMGB1蛋白的分布和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中HMGB1 mRNA的水平;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HMGB1蛋白的水平。Western blot数据应用Image J软件计算灰度值,采用相对定量法计算荧光定量PCR数据,用2-△Ct进行分析,应用ELISA Calc回归/拟合计算程序计算血清中的HMGB1蛋白浓度。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Western blot、荧光定量PCR和ELISA数据分别用χ2检验、Mann-Whitney-Wilcoxon test和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淋巴结转移和腺体外浸润与BRAFV600E突变发生的关系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在PTC组织中,HMGB1蛋白主要定位于胞浆,BRAFV600E突变阳性组HMGB1的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均低于BRAFV600E突变阴性组(Z=2.117,P<0.01;χ2=19.989,P<0.05),而这种变化在外周血中并未呈现(t=1.135,P>0.05)。BRAFV600E突变增加淋巴结转移和腺体外浸润的风险(χ2=6.117,P<0.05;χ2=5.587,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PTC中的HMG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PTC (Z=-2.216,P<0.05;t=-2.217,P<0.05),发生腺体外浸润的PTC也呈现此种趋势(Z=-2.267,P<0.05;t=-3.885,P<0.01)。 结论 在PTC中,BRAFV600E突变可能通过下调HMGB1的表达加速肿瘤的恶性发展。
腹围和脊柱长度预测蛛网膜下腔阻滞等比重布比卡因剂量的效果
裴大庆, 肖旺频, 路建, 周红梅, 周清河
2017, 15(8): 1317-131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12
143 0
摘要:
目的 研究发现能利用腹围和脊柱长度预测达到T10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所需等比重0.5%布比卡因剂量,但缺乏临床实践,本研究拟评价该方法预测等比重布比卡因剂量的准确性。 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3月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蛛网膜下腔阻滞行下肢手术患者200例,ASA分级Ⅰ级,年龄19~60岁。患者平卧位,在脐平面于呼气末测量患者腹围。患者右侧卧位,背部挺直,测量脊柱长度(骶裂孔至C7棘突距离)。于L3/4椎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采用正中法,25 G蛛网膜下腔阻滞穿刺针,待清亮脑脊液流出表示穿刺成功,穿刺针斜面朝向头端。穿刺成功后按文献中的回归方程给予阻滞平面到达T10所需0.5%等比重布比卡因剂量,注射速度约0.2 ml/s。30 min后测量麻醉阻滞平面。操作中骶裂孔、C7棘突和L3/4椎间隙均在超声影像下确认。观察记录患者最高痛觉阻滞平面,记录患者年龄、身高、体重、腹围、脊柱长度和布比卡因剂量。 结果 19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2例患者因L3/4椎间隙穿刺失败排除。0.5%等比重布比卡因使用剂量(3.2±0.4) ml。痛觉阻滞平面为T10患者159例,占80.3%,最高痛觉阻滞平面为T8,最低痛觉阻滞平面为T12结论 腹围和脊柱长度与达到T10痛觉阻滞平面所需0.5%等比重布比卡因剂量之间的回归方程能较准确的应用于临床。
23例颅脑外伤后合并脑梗塞的诊治分析
王雪, 王振杰
2017, 15(8): 1320-132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13
149 0
摘要:
目的 分析总结颅脑外伤后合并脑梗塞的发病机制及有效的预防措施和个体化综合性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1年1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23例颅脑外伤后合并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中,13例脑挫裂伤严重,出现颅内血肿伴有颅内压增高或脑疝者,给予钻孔血肿引流术或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其中去骨瓣减压者6例;2例外伤后单纯出现脑梗塞者,及时行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外伤后栓子形成所致,行积极的溶栓介入治疗;对于8例病情稳定,脑挫裂伤较轻或颅内血肿较小,无显著颅内压增高的脑梗塞者,实施内科保守治疗。本组所有患者均积极给予钙离子拮抗剂、自由基清除剂等药物治疗;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时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后期积极补液;并早期行高压氧和康复治疗。实行个体化综合性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在23例颅脑损伤后合并脑梗塞患者中,经过积极抢救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评价,恢复良好14例,轻残6例,重残1例,死亡2例。其中死于创伤失血性休克1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例。 结论 早期预防和诊断,及时发现颅脑外伤后并发脑梗塞,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早期个体化综合性治疗能有效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超声弹性成像评价脑卒中偏瘫肢体硬度对痉挛性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
樊留博, 韩文胜, 江莹莹, 刘宝华, 唐艳
2017, 15(8): 1323-1325,135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14
133 0
摘要:
目的 观察基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康复治疗前后肢体硬度变化对痉挛性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测2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和2013年7月—2015年12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后偏瘫下肢痉挛状态的20例患者(观察组)康复治疗前后下肢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及股二头肌的弹性变化,观察康复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痉挛下肢肌肉弹性变化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健侧与患侧纵切应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侧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及股二头肌纵切应变均升高(P<0.01);治疗4周后观察组痉挛侧膝关节屈曲状态下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及股二头肌纵切应变比治疗前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侧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纵切应变下降(P<0.05),但股二头肌纵切应变无明显变化(P>0.05),当膝关节伸展状态下膝关节观察组患侧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应变率比检测及正常对照组下降(P<0.05),但患侧股二头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定量评价脑卒中后痉挛下肢肌张力变化,可作为其康复预后评价方法。
miR-125b通过靶向结合ETV6调控Hs578T的侵袭转移
洪理泉, 潘峰, 姜慧芬, 张腊红, 刘玉华, 蔡成松, 华春珍, 罗贤, 孙晋华, 陈兆军
2017, 15(8): 1326-133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15
96 3
摘要:
目的 研究miR-125b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尤其是其对乳腺癌迁移侵袭的作用以及该过程所涉及的分子机制。 方法 (1)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3对临床组织样本中miR-125b及靶基因ETV6的表达水平;(2)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双荧光报告验证靶基因;(3)在细胞中瞬时转染miR-125b mimics,并用划痕、transwell迁移、侵袭及Western blot检测体外乳腺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变化;(4)用靶基因敲减实验进一步验证靶基因的准确性。 结果 (1)与正常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中miR-125b的表达显著降低(P<0.001),ETV6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2) ETV6为miR-125b的靶基因;(3)与对照相比,上调的miR-125b可显著抑制Hs578T的迁移和侵袭(P<0.001),并抑制EMT的发生;(4)敲减ETV6对Hs578T的作用与miR-125b过表达一致。 结论 miR-125b在乳腺癌中低表达,miR-125b通过靶向结合ETV6 3’UTR抑制该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Hs578T的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因此,miR-125b可作为抑癌基因发挥作用。
212例不明原因发热病例临床分析
吴取梅, 赵久法
2017, 15(8): 1331-1333,135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16
165 3
摘要:
目的 分析212例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患者的病因构成、确诊方法,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FUO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且符合FUO诊断标准的212例病例,分别以性别和年龄分组,探讨FUO病因在性别和年龄中的分布。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算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2例FUO患者经相关检查或诊断性治疗最终明确诊断171例,确诊率为80.66%,出院未确诊者41例(19.34%)。病因分别为:感染性疾病98例(57.31%),其中结核病占25.51%(25/98);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CTD)27例(15.79%),其中成人斯蒂尔病占44.44%(12/27);肿瘤性疾病17例(9.94%),以淋巴瘤为主35.29%(6/17);其他疾病29例,以药物热最多见41.38%(12/29),坏死性淋巴结炎占24.14%(7/29)。CTD以女性多见,肿瘤性疾病以男性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疾病、其他疾病及未明确诊断疾病在不同性别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疾病在各年龄组中均为首要病因,以60岁以上年龄组多见;CTD以30~59岁年龄组多见,恶性肿瘤性疾病以60~86岁组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21,P=0.025)。 结论 FUO病因复杂,感染性疾病为其主要病因诊断,结核杆菌感染占重要地位,结核病中肺外结核是重点、难点;CTD及肿瘤性疾病在FUO病因诊断中分别居第2、3位。大多数FUO患者经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一般能够明确诊断。
白藜芦醇抑制顺铂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单娟萍, 董梁, 董志超, 官继超, 龚淑文
2017, 15(8): 1334-1336,143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17
126 0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顺铂损伤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后Bcl-2、Bax及caspase-3的表达以及白藜芦醇干预后其表达的变化,探讨白藜芦醇对顺铂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近曲小管上皮细胞(mProx)并分为4组:对照组(Con)、顺铂25μM组(CIS)、白藜芦醇+顺铂25μM组(RES+CIS),(100μmol白藜芦醇预处理3 h后加入25μM顺铂作用24 h)、白藜芦醇组(RES)。台盼蓝拒染方法测定细胞活力,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及caspase-3的表达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顺铂组细胞活力下降(P<0.05),细胞凋亡增加(P<0.05),Bax及caspase-3的蛋白表达增强(P<0.05),Bcl-2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CP组比较,RES+CIS组细胞活力明显增加(P<0.05),细胞凋亡减少(P<0.05),Bax及caspase-3的表达下降(P<0.05),Bcl-2的表达上升(P<0.05)。 结论 白藜芦醇能有效提高小鼠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存活率,抑制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通过下调caspase-3、Bax及上调Bcl-2有关。
他克莫司和吗替麦考酚酯分别联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患儿疗效比较
童科珍, 毛建华, 吴波英, 傅海东, 沈辉君
2017, 15(8): 1337-1339,136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18
251 1
摘要:
目的 比较他克莫司(FK506)与吗替麦考酚酯(MMF)分别联合激素治疗儿童激素依赖肾病综合征/频复发肾病综合征(SDNS/FRNS)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5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住的49例SDNS/FRNS患儿,FK506组有21例,28例MMF组患儿根据霉酚酸曲线下面积(MPA-AUC)分为低浓度组[MPA-AUC<30μg/(ml·h)]和高浓度组[MPA-AUC≥30μg/(ml·h)],比较各组治疗效果。 结果 (1)激素用量:随访半年,各组激素用量均明显减少,同初始激素用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MMF高浓度组激素用量最少,同低浓度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年组间激素用量无明显差异,P>0.05。(2)复发次数:随访半年,各组复发次数明显减少,除低浓度组外,其他各组同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MMF低浓度组平均反复次数最多,同高浓度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年组间平均反复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FK506与MMF联合激素治疗SDNS/FRNS患儿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半年时MMF高浓度组治疗效果最佳,MMF低浓度组治疗效果最差。MMF低浓度组患儿如半年未出现频反复,完成1年随访,与其他组临床效果无差异。
全科临床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NSE、NPY的影响
卢伟明
2017, 15(8): 1340-1341,140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19
123 1
摘要:
目的 脑卒中后抑郁不仅会加重患者脑卒中症状,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精神上的痛苦,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为了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增强预后效果,发掘更好的药物治疗十分重要,因此本研究通过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及对炎症因子、NSE、NPY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浙江省立同德闲林分院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舍曲林进行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2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Y (NPY)变化。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8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59%,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降低更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后NSE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NPY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24.49%,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32.65%,2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均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均轻微,但艾司西酞普兰对炎症因子IL-6、TNF-α及NSE、NPY水平的改善效果更好。
他克莫司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张杏珍, 周志宏
2017, 15(8): 1342-134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20
146 0
摘要: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方法 将2012年11月—2015年10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研究组采用他克莫司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对比2组缓解率、不良反应的情况。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C3、血白蛋白(ALB)、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的水平变化。 结果 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23,P<0.05);2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显著降低,C3、血白蛋白(ALB)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SLEDA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cr、C3、ALB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38、3.896、2.287、5.492、6.342,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62%)显著低于对照组(4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7,P<0.05)。 结论 他克莫司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尿蛋白水平,有效控制病情,且安全性较高。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赵宏, 汪立松, 童巧文
2017, 15(8): 1345-134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21
139 0
摘要: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1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观察组79例,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63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的Rankin’s量表(mRS)]、炎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氧化应激反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疗效。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NIHSS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NIHS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R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hs-CRP、IL-1β、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hs-CRP、IL-1β、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SOD、GSH-px水平显著升高,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SOD、GSH-px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5%(P<0.05)。 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效果满意。
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XCL16 mRNA和CXCL6 mRNA的表达及CXCL16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高骏, 蒋雪生, 盛翔, 朱胜玲, 赵珍
2017, 15(8): 1348-135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22
114 2
摘要:
目的 观察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XC型趋化因子配体(CXC tchemokine ligand,CXCL)16和CXCL6的表达情况,探讨CXCL16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选择金华市中医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2例作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62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CXCL16,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XCL16 mRNA和CXCL6 mRNA水平、淋巴细胞增殖、培养上清液中RANKL水平。 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清CXCL16水平(2.47±0.97) ng/ml高于对照组(1.87±0.64) ng/ml (t=4.375,P=0.009),实验组CXCL16 mRNA和CXCL6 mRNA相对表达量(0.063±0.004、0.047±0.008)均高于对照组(0.034±0.003、0.020±0.005)(t=5.274、6.252,P=0.003、P<0.001)。在重组蛋白CXCL16作用下,实验组淋巴细胞增值率(169.23%±34.26%)和光密度值(0.038±0.002)均高于对照组(116.45%±23.54%、0.021±0.002)(t=6.847、6.035,均P<0.001),实验组淋巴细胞分泌RANKL水平(1.794±0.315) pmol/L高于对照组(0.957±0.264) pmol/L (t=5.264,P=0.002)。实验组中CXCL16组淋巴细胞p-ERK1/2、p-Raf-1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其他3组(P=0.013、0.017、0.008;0.011、0.012、0.001)。实验组中CXCL16组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高于其他3组(P=0.021、0.018、0.009;均P<0.001)。 结论 CXCL16及其受体CXCL6可能参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其机制可能与CXCL16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有关。
调强放疗联合FOLFOX4方案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邱学科, 刘鲁迎
2017, 15(8): 1351-135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23
143 1
摘要: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联合FOLFOX4方案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客观有效率、病理缓解率及安全性。 方法 63例符合入组标准患者被随机分配到调强放疗联合卡培他滨组(对照组)和调强放疗联合FOLFOX4方案组(试验组),对照组31例患者和试验组32例患者均接受新辅助放化疗,治疗结束时评估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率,新辅助治疗结束6周后接受根治性手术,分析比较2组的病理完全缓解率、保肛率。 结果 入组的63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试验组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8例,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9例,总有效率为74.2%,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理完全缓解率为34.4%,对照组的病理完全缓解率为12.9%,试验组的病理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保肛率为81.3%,对照组的保肛率为58.1%,试验组的保肛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毒性反应较轻,血液学毒性主要为白细胞下降、贫血及血小板下降,非血液学毒性主要为恶性呕吐、腹泻及外周神经毒性等,均以Ⅰ、Ⅱ级为主,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FOLOFX4方案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可以提高总有效率、病理完全缓解率和保肛率,不增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上颌前牙单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与延期种植修复对患者植体周围软组织和主观满意度的影响
骆奇峰
2017, 15(8): 1355-135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24
134 0
摘要:
目的 比较上颌前牙单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与延期种植修复对患者植体周围软组织和主观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杭州市口腔医院收治的单颗上颌前牙种植义齿修复患者61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即刻组患者33例给予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延期组28例给予延期种植修复。治疗后,采用红色美学评分(PES)评价植体周围软组织,测量牙槽骨垂直吸收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主观满意度(色泽、附着高度、义齿咀嚼功能、整体美观)。并采用统计学软件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而探讨上颌前牙单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与延期种植修复对患者植体周围软组织和主观满意度的影响。 结果 2组种植成功率均为100%。修复完成时,即刻组PES显著高于延期组PES (P<0.05);修复1年时2组PES均明显升高(P<0.05),即刻组PES显著高于延期组PES (P<0.05)。修复1年时,即刻组垂直骨吸收距离显著低于延期组(P<0.05)。修复1年时,即刻组附着高度、义齿咀嚼功能、整体美观评分均显著高于延期组(P<0.05)。 结论 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治疗单颗上颌前牙的成功率和PES与延期种植修复相当,但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可明显改善患者牙槽骨垂直吸收以及满意度。
右美托咪定在抢救脓毒症休克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张友桂, 黄云虹, 孙杰, 李根, 宋克义
2017, 15(8): 1358-136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25
118 0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抢救脓毒症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0月亳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2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全部患者均按治疗指南积极行EGDT液体复苏,右美托咪定组经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0.2~0.7μg/(kg·h)],心率(HR)控制在60~100次/min,对照组对心率不进行特别干预,观察目标: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72 h HR、平均动脉压(MAP)、每搏量指数(SVI)、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乳酸(Lac)的变化。 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治疗后心率减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组治疗24 h后ScvO2上升,48 h后SVI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治疗48 h后乳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组治疗后HR逐渐开始减慢,SVI、ScvO2逐渐升高,Lac逐渐降低,而MAP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治疗24 h后HR明显减慢,ScvO2开始升高,48 h起SVI升高明显,Lac降低明显。右美托咪定通过抑制脓毒症休克患者交感神经活性,稳定血流动力学,可以改善机体组织氧代谢。
慢病防治研究
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及脑缺血事件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闫洪娟, 王俊伟, 郭建华, 侯博, 王帅, 姜琳娜, 罗秋华, 薛占河
2017, 15(8): 1361-136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26
127 1
摘要:
目的 通过应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其对血脂、斑块及缺血性卒中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就诊于邯郸市第一医院存在颈动脉斑块的高血压患者25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瑞舒伐他汀低规剂量组(观察1组)和常规剂量组(观察2组),每组85例,均给予降压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口服与瑞舒伐他汀相同外观的安慰剂1片,观察1组口服瑞舒伐他汀5 mg/d,观察2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d,随访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血脂、血压,颈部血管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a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块面积和Crouse斑块积分。比较治疗6个月后的脑缺血事件发生率。 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1组、观察2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观察2组治疗后T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IMT、斑块面积、Crouse积分、易损斑块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2组各指标改善较观察1组明显(P<0.05)。 结论 瑞舒伐他汀除具有降脂作用外,还能逆转和稳定斑块,减少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发生,且与剂量呈正相关。
盐酸特拉唑嗪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疗效及其机制的研究
叶发根, 廖解志, 周晓慧, 沈建强, 谢毓芳, 陈红
2017, 15(8): 1365-136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27
247 1
摘要:
目的 探讨盐酸特拉唑嗪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疗效及机制。 方法 将湖州市中心医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α-硫辛酸治疗;治疗组在α-硫辛酸基础上予盐酸特拉唑嗪联合甲钴胺治疗。干预前后采血测定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神经活性指标、早期肾损伤指标,进行尿动力学分析,同时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状况。 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5)。干预后治疗组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膀胱最大测压容量、血清活性氧(ROS)、丙二醛(MDA)、P物质(SP)、神经肽Y (NPY)、胱抑素C (CysC)、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盐酸特拉唑嗪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疗效确切,降低血清CysC、γ-GT水平,改善氧化应激和神经活性指标,安全性高。
妇幼卫生研究
子宫动脉栓塞术后不同时间行清宫术治疗疤痕妊娠的对比研究
沈婕红, 朱玉胜, 徐桂影, 殷平平, 叶国柳
2017, 15(8): 1368-137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28
120 1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后不同时间段行清宫术治疗疤痕妊娠的治疗效果。 方法 对2014年3月—2016年12月马鞍山市十七冶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0例疤痕妊娠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根据清宫距离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时间的不同分成3组,分别为栓塞术后24 h内(A组)、24~48 h (B组)、48~72 h (C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对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血清β-HCG下降时间、子宫复旧时间等情况进行监测并对比分析。 结果 所有病例均一次栓塞成功,A、B、C三组清宫术中出血量分别是(9.3±1.9) ml、(17.1±3.9) ml、(110.0±54.4) ml;住院天数分别是(7.0±2.4) d、(5.9±2.7) d、(11.1±2.1) d;血清β-HCG下降时间分别为(18.6±5.2) d、(19.0±3.3) d、(21.2±4.4) d;子宫复旧时间分别是(41.1±1.1) d、(41.1±1.1) d、(41.5±1.0) d;3组病例中,A、B组较C组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A、B组住院天数与C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血清β-HCG下降时间及子宫复旧时间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子宫疤痕处妊娠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能保留子宫的优势,子宫动脉栓塞术后24 h内行清宫术治疗疤痕妊娠是最佳时机。
妊娠期糖尿病RBP4水平与糖脂代谢指标及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研究
薛丽丽, 董金华
2017, 15(8): 1371-137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29
128 0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中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表达与糖脂代谢指标及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4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40名正常孕妇做对照,分别测定分娩前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血脂及血清RBP4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在分娩后记录新生儿体重(birth weight,BW)、测定脐血RBP4水平。 结果 GDM组血清及脐血中RBP4、FP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HOMA-IR及BW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Fins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孕妇血清中RBP4与TC呈正相关(r=0.489,P<0.01),血清及脐血中RBP4与BW呈正相关(r=0.488,P<0.01;r=0.327,P<0.05)。 结论 RBP4参与了妊娠期血糖、血脂代谢,与胎儿生长发育有一定关联,可能参与了GDM的发病过程。
社区卫生研究
某社区中年人群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现况与分析
徐绮, 薛锦花, 刘连勇, 张林影, 朱文奎, 乔慧华
2017, 15(8): 1374-137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30
174 1
摘要:
目的 了解并分析上海市沪东社区45~59岁年龄段人群糖尿病的社区综合管理现况。 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5月间上海市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59岁的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按照整群抽样原则抽取上海市沪东社区33个居民委员会中的8个,共纳入1 104例。本研究由问卷调查(性别、年龄等)、体格检查(血压、体质量)和实验室检测(血糖、血脂等)组成。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的社区综合控制目标进行评判。 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1 018例,糖尿病患病率为12.38%,知晓率为73.81%。女性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分别为24.7%和41.1%,均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脂、体质量的社区控制达标率男性和女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体质量的增高,糖尿病患病率随之增高(P<0.01)。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中,男性的吸烟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被调查人群分为非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以及糖尿病组,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显示,吸烟率有逐步增高趋势,而体质量达标率逐步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本社区中年人群糖尿病女性患者的空腹血糖管理有待提高。糖尿病前期占13.06%,对吸烟、超重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有待进一步加强。提示社区全科医生应在结合国内外指南的基础上,将糖尿病一级预防的契入点提前,早期关注糖尿病前期患者、干预相关危险因素,促进有效的糖尿病社区管理。
心理卫生与健康促进
疏肝养心针刺法联合文拉法辛对抑郁障碍残留症状及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刘义, 冯慧, 刘文娟, 毛洪京, 张永华, 胡霖霖, 尹岩, 徐莲莲
2017, 15(8): 1378-138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31
167 5
摘要:
目的 抑郁障碍治疗过程中残留症状成为症状复燃、疾病复发的主要因素,本文探索疏肝养心针刺法联合文拉法辛对抑郁障碍患者残留症状及临床痊愈的干预作用,以及对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2014年9月—2015年8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住院抑郁障碍患者91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单用文拉法辛)45例与针药组(针刺联合文拉法辛)46例,连续治疗8周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治疗后抑郁障碍患者残留症状及临床痊愈情况,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结果(DA)水平。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通过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观察2组治疗后残留症状、临床痊愈及血清5-HT、NE、DA水平差异。 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药物组、针药组治疗后HAMD总分及焦虑/躯体化、体重、认知障碍、阻滞及睡眠障碍等5个因子分降低(P<0.01);与治疗后药物组比较,针药组HAMD总分及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等2个因子分降低(P<0.01或P<0.05),临床痊愈率升高(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药物组、针药组血清5-HT、NE、DA水平降低(P<0.01);与治疗后药物组比较,针药组血清5-HT、NE、DA水平升高(P<0.01)。 结论 疏肝养心针刺法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抑郁障碍更有利于缓解患者残留症状、提高临床痊愈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多方面提高血清5-HT、NE、DA水平有关。
调查研究
老年代谢综合征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张宁, 贾坚, 汤亚雨, 丁海霞, 叶晓曼, 占伊扬
2017, 15(8): 1382-1384,140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32
103 0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临床特点,探讨老年人MS合并MCI患者的高危代谢因素,降低MS合并MCI的发病率。 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南京仙林及华侨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的老年人493例,分为MS合并MCI组(58例)、单纯MS组(79例)、单纯MCI组(103例)及对照组(253例)。记录年龄、性别、吸烟及既往史,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检测空腹血糖(FBG)、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指标,计算体质指数(BMI);完成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的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MS合并MCI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1) MS合并MCI组SBP、FBG、TG、BMI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纯MS组FBG、TG、BMI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单纯MCI组SBP明显高于对照组,TG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肥胖(BMI≥28 kg/m2)(OR=3.685,95%CI 1.663~8.167)、高血压(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OR=2.669,95%CI 1.247~4.598)、高TG (≥1.7 mmol/L)(OR=5.920,95%CI 3.064~11.438)是MS合并MC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老年人MCI受MS多种代谢异常影响,肥胖、高血压、高TG等因素与老年人MS合并MCI密切相关。
诊断技术研究
探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特异性频谱对准确评估跨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的价值
解翔, 姜凡, 张新书, 石开虎, 蓝晓锋, 刘红娇
2017, 15(8): 1385-138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33
137 2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左室流出道连续多普勒频谱形态来准确评估跨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的价值,进而利用超声心动图评估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3月因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就诊,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考虑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患者19例,根据左室流出道特异性“蟹足样”频谱的前、后峰流速,计算出LVOTG,将行经皮腔内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时术中心导管测压与超声心动图测LVOTG的值进行比较。分析12例未行PTSMA治疗的患者和7例行PTSMA治疗患者术前的“蟹足样”频谱第二峰流速和二尖瓣反流速度,同时将患者PTSMA术前、术后的“蟹足样”频谱第二峰流速和二尖瓣反流速度对比分析,评估PTSMA的效果。 结果 所有患者左室流出道均测得特异性“蟹足样”频谱、室间隔增厚(13~23 mm)、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反流(轻-中度),均伴有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征)。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分析超声心动图测量的“蟹足样”频谱的第二峰流速测算的压力阶差与术中左心导管测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行PTSMA治疗后效果,行PTSMA治疗后患者的LVOTG降低,梗阻程度减轻,二尖瓣反流速度也相应的降低。 结论 超声心动图左室流出道流速处测量的“蟹足样”频谱的第二峰流速可用来测算压力阶差,为临床治疗HOCM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HIV合并结核杆菌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分析
张巍, 崔中峰
2017, 15(8): 1388-139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34
121 1
摘要:
目的 调查HIV合并结核感染患者体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对患者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收治的HIV/MTB双重感染及单纯结核患者136例,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56例HIV/MTB双重感染患者为HIV/MTB组,40例结核患者为MTB组,40例AIDS患者为HIV组。对3组患者进行标本采集,在MGIT管内开展相应的前处理后接种,采用绝对浓度法对培养阳性的菌株实施耐药性检测。统计患者体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对其耐药性进行评价比较,记录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均无结核病史。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MTB组患者成功分离出菌株38例,其检出阳性率为67.86%,共分离出菌株83株,部分病原菌分布与MTB组和HIV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TB组与HIV组患者成功分离出菌株22例、24例,其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6.41%、58.54%,共分离出菌株分别为39株、41株,2组患者均易感染革兰阴性菌,与HIV/MTB组不同,且革兰阳性菌对3组患者的感染能力较低。HIV/MTB组中有2例(3.57%)对RFP、INH、OFL、KAN均耐药,而MTB组和HIV组不存在。HIV/MTB组总初始耐药(包括耐INH、耐SM)与MTB组和HI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HIV合并结核感染患者治疗时,应选择联合用药治疗,以针对革兰阴性致病菌为主,还应同时考虑真菌、病毒、耶氏肺孢子菌等病原体。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及临床诊断
吴春茂, 李军
2017, 15(8): 1392-1394,144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35
167 0
摘要: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的MRI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6年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NC的MRI表现,6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 结果 6例肿瘤5例位于侧脑室孟氏孔附近,1例位于左侧侧脑室三角区。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16~38岁,平均年龄25岁,肿瘤宽基底与透明隔相连,呈类圆形或不规则肿块,5例呈囊实性混合性病灶,1例肿瘤呈实体性,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脑积水,有1例病灶侵犯邻近脑实质,1例肿瘤向第三脑室内生长,较大病灶均可见囊变,并见等信号条索状结构与侧脑室壁、透明隔、胼胝体相连或粘连,较小病灶没有囊变,部分病灶内可见迂曲血管影,所有病灶均未见出血,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DWI呈等高信号,部分病灶内信号不均,呈蜂窝状,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有轻度到明显强化。病理切片显示,CNC由形态一致的小细胞组成,胞核圆形居中,包浆透明,可见特征性的由纤维基质组成的无细胞带及“假菊花团”征象。免疫组化染色提示本组6例突触素(Syn)均呈阳性结果。 结论 脑室内CNC有特征性“周边囊肿-条索征”“血管匍行征”表现,结合DWI信号特点,有助于提高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术前诊断准确性及协助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在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分析
徐昌良, 景元明
2017, 15(8): 1395-139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36
161 0
摘要:
目的 探讨并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在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方法 自2015年1月—2016年8月期间,绍兴市人民医院共收治128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4)和研究组(n=64),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手术切除治疗措施,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比较2组患者甲状腺结节治疗成功率、结节缩小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对照组成功率达99.13%,研究组成功率达96.12%,其余3.88%经二次微波消融也达到消除的目标。经微波消融治疗后甲状腺结节个数随时间延长而减少,到术后12个月98个结节完全消失;结节平均体积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小;术后1、3、6、12个月缩小率分别为17.65%、40.69%、72.55%、88.7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明显高于研究组的4.69%。 结论 对甲状腺结节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不仅能够取得与手术切除相当的治疗效果,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还能有效避免手术对患者机体的损害,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有望为手术禁忌症患者开辟新的治疗途径。
子痫前期患者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指标和胎盘生长因子及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表达的相关性
刘浏
2017, 15(8): 1398-140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37
134 0
摘要:
目的 探究并分析子痫前期患者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PDU)检测指标和胎盘生长因子(PLGF)及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s Flt-1)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子痫前期患者,按照子痫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每组50例,另选取待产的健康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孕妇产前均进行3D-PDU检查,并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和VOCAL软件测量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和血管化血流指数(VFI),分娩后检测PLGF及sFlt-1水平,统计并分析3D-PDU检查结果与胎盘PLGF及sFlt-1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轻度组以及重度组患者胎盘VI、FI、VFI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患者胎盘VI、FI、VFI均明显小于轻度组(P<0.05),随着患者病情加重,胎盘VI、FI、VFI呈下降趋势;轻度组以及重度组患者胎盘PLGF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患者胎盘PLGF明显小于轻度组(P<0.05),随着患者病情加重,胎盘PLGF呈下降趋势;轻度组以及重度组患者胎盘sFlt-1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患者胎盘sFlt-1明显大于轻度组(P<0.05),随着患者病情加重,胎盘SFlt-1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胎盘VFI与胎盘PLGF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两者呈正相关。胎盘VFI与胎盘sFlt-1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两者呈负相关。 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3D-PDU检测指标与胎盘PLGF及sFlt-1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为子痫前期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医学综述
正念训练干预在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
陶晶晶, 陈芳, 裴大军
2017, 15(8): 1402-140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38
175 9
摘要:
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严重的失眠症状会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降低生活质量,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正念训练是认知行为疗法中的一类,该疗法是一种基于正念而来的心理干预方法,强调接纳和不评价,主要包括目的、注意力和态度三个方面。本文就正念的概念与正念训练的分类、正念训练的机制与模型以及正念训练干预在不同原因所致的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主要包含有三大类原因所致的失眠症:器质性疾病、精神因素和原发性慢性失眠症。在器质性疾病所致失眠症患者中,本文概述了癌症、高血压和部分术后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发现正念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和思维模式,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在精神因素所致失眠症患者中,本文总结了抑郁、焦虑、心理性、职业倦怠等因素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发现正念训练能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减少知觉压力,增加总体睡眠时间,提高患者的睡眠效率,改善睡眠质量。在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中,本文总结出正念训练使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去接受当下发生的事情,从而减少了失眠症患者的平均入睡时间,改善了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且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在今后的优质护理服务中,护理工作者需要更多的关注患者的失眠问题,并正确有效的使用正念训练的方法,以提高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肝硬化并发急性肾损伤的非血管舒张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宇玫, 周芳芳, 罗群
2017, 15(8): 1407-141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39
105 1
摘要: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终末期肝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代谢废物血清肌酐、尿素氮等迅速升高,水电解质失平衡,酸碱平衡紊乱为特点,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高,预后较差。肝硬化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方法有限,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了解肝硬化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对其有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减轻经济负担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目前传统的观点是内脏动脉血管扩张,全身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进一步激活,肾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导致肾脏动脉灌注不足等血管舒张机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各种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Toll样受体4(TLR4)和白细胞介素-17A (IL-17A)的激活,肝硬化合并腹水导致腹腔内压不断增高,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致血清胆红素和胆汁酸浓度增加,血皮质醇水平异常、内毒素导致相对肾上腺功能不全等非血管舒张机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肝硬化并发急性肾损伤非血管舒张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的最新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白玉杰, 唐世琪, 武留信, 夏洪淼, 史晓雪
2017, 15(8): 1411-141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40
206 3
摘要:
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LID)是帕金森病多巴胺治疗的常见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但是帕金森病异动症动物模型提供了关于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机制的重要知识。目前除了调整治疗方案之外只有少数几种能减轻LID症状的药物,并且这些药物不能延缓病程,所以现在急需研究新的药物来干预其进展。本综述从机体多巴胺能、谷氨酸能、5-羟色胺能、阿片、GABA能、腺苷、肾上腺神经递质等系统出发,阐述致病机理的同时综述相关的最新治疗药物,其中还包括一些尚未进入临床、只进行了动物试验的药物。除了治疗异动症的经典药物金刚烷胺、吗啡之外,本综述还加入了马福利特、咖啡因等新近正在研究的药物,在常用剂型之外还加入了新的剂型,以快速缓解症状或减轻多巴胺的波动性刺激。本综述旨在为异动症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备选方案以期早日达到控制疾病进展的目的。
调节性T细胞在白癜风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生中的免疫机制
热孜万古丽·乌买尔, 米吉提·吾普尔, 阿布力米提·局马
2017, 15(8): 1415-141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41
160 2
摘要:
白癜风是一种色素脱失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常见于20岁以下的年轻人,主要影响美观和心理。白癜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提出多种相关发病机制学说,其中自身免疫机制学说具有最强的说服力。白癜风可能的发病机制是机体免疫耐受性被破坏,自身免疫反应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影响黑色素细胞的正常代谢,最终导致黑色素大量损失而引起白癜风。调节性T细胞(Treg)抑制自身免疫反应,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维持机体免疫耐受的重要细胞,Treg细胞抑制正常T细胞对致病因素的过度免疫反应,避免自身组织器官在免疫反应过程的损伤。Treg是研究白癜风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机制的焦点。抗原特异性Treg细胞在机体免疫系统自身修复过程中重要细胞,Treg细胞在白癜风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过程中保护黑色素细胞和甲状腺滤泡细胞不受过度免疫反应的损伤,防止这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正是由于这点,白癜风和有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病因上可能具有共同的交叉点。Treg细胞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可能对白癜风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机遇,进一步阐明Treg细胞在白癜风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免疫机制,在新的治疗方法和新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Treg细胞在白癜风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发生中的免疫机制,进一步阐明白癜风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中医中药研究
特色中医手法配合温针灸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骨代谢的影响
周舒心
2017, 15(8): 1419-1421,144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42
143 3
摘要:
目的 探讨特色中医手法配合温针灸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骨代谢的影响。 方法 将10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4例。观察组给予特色中医手法配合温针灸,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HSS)、骨代谢指标[血清骨保护素(OPG)、降钙素(CT)、骨钙素(BGP)]、软骨修复因子[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1)],并统计2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HSS各指标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OPG、BG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OPG、BG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GF-β、IGF-1和FGF-2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TNF-α、IL-1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TNF-α、IL-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P<0.05)。 结论 温针灸结合特色中医手法能够有效改善KOA膝关节功能和骨代谢,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治疗效果满意。
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PBL联合CBL教学法在胃肠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赵军, 赵海远, 赵国海
2017, 15(8): 1422-142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43
147 4
摘要: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以病例为基础”(case-based learning,CBL)的教学模式在胃肠外科临床实习生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成效。 方法 该课题选取2016年4—5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12级临床本科专业实习生96位,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位,研究组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授课模式,对比2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和理论考试评估教学效果。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研究组理论知识成绩、综合能力成绩和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实习生在提高自身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资料查询效率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习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实习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胃肠外科的实际教学中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全方位的提升,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Brugada综合征临床教学难点的探讨
刘进军, 张恒, 史晓俊, 王洪巨, 张宁汝
2017, 15(8): 1426-142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44
165 0
摘要:
目的 探讨进一步提高Brugada综合征(brugada syndrome,BrS)临床教学效果的相关方法。 方法 Brugada综合征是现代临床医学中重要的疾病范畴,是心脏病学中重要的疾病之一,其病死率和病残率均极高,虽然Brugada综合征常以极其严重的临床危害而令人恐惧,但在临床教学中,学员却对该病危害性与严重性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警惕性也明显不高,因此在诊疗过程中对该病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相对不足,再加上多数教学人员对该病的相关基础知识也比较薄弱,所以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对Brugada综合征相应临床内容的讲解变得十分困难,导致学生也难以深入理解,以至于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较低。 结果 针对上述临床教学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现实情况及相关难点,在重视理论的基础上,密切结合临床实际,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根据Brugada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将其发病机制、病因等列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将临床心电图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时间上予以侧重。采用理论讲解与案例教学相结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员采用逐一分层化的教学和管理模式、重视基础理论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传统临床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等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强大图形处理能力,动静互变能力和强大的模拟能力,直观形象地再现了Brugada综合征发病过程,大大地提高了Brugada综合征的临床教学效率与效果。 结论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发现在对不同来源的学员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提高了BrS的临床教学效率,同时也提高了BrS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医学综合研究
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糖皮质激素对重度哮喘患者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鲍志坚
2017, 15(8): 1429-143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45
140 0
摘要:
目的 探讨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哮喘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 以随机数字法将2015年8月—2016年4月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70例重度哮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免疫功能、炎性因子、呼吸道功能,并统计2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2组CD3、CD4、CD4/CD8、IgA、IgG和IgM水平均较前明显升高(P<0.05),CD8水平较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CD3、CD4、CD4/CD8、IgA、IgG和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NF-α、hs-CRP和IL-8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TNF-α、hs-CRP和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aO2、FVC、FEV1、FEV1%、FEV1/FVC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a CO2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Pa O2、FVC、FEV1、FEV1%、FEV1/FV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3%(P<0.05)。 结论 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糖皮质激素能显著改善重度哮喘患者的免疫功能、炎症、呼吸道功能,治疗效果满意。
1389例乳腺癌患者住院费用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马竟波, 曾伟, 李小军
2017, 15(8): 1433-143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46
240 9
摘要: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和制定合理的医疗保险制度提供依据。 方法 分析安徽省某三甲医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1 389例乳腺癌住院患者的住院费用构成情况,所有患者的住院信息均来自医院HIS系统,对影响住院费用的相关因素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针对分析结果探讨有效的干预对策。 结果 1 389例乳腺癌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31 425.8±357.3)元,住院费用构成主要包括药品费(42.4%)、手术费(24.8%)、治疗费(9.1%)和其他费用(16.5%)等方面。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住院次数、住院天数、付费方式、临床分期及治疗方式是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及临床分期是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P<0.05)。 结论 影响乳腺癌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较多,分析乳腺癌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对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应联合对不合理增长的医疗费用进行干预,从而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全科护理研究
基于DMAIC理论在吞咽评估技术应用中的研究
周玉兰, 陈莉, 邓英, 曹迎春, 杨志华
2017, 15(8): 1436-143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47
84 1
摘要:
目的 探讨六西格玛中DMAIC理论在提高临床吞咽评估技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5年3—9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1名内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基于DMAIC理论中的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五步法,确立提高护士床旁吞咽评估的关键因素,对影响质量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建立项目共识,加强培训,制定流程指引,提高护士依从性,持续质量控制。比较应用DMAIC理论前后,护士床旁吞咽评估技术掌握率、临床护理能力,分析应用该理论在提高吞咽评估技术中的作用。 结果 护士床旁吞咽评估技术干预前得分为(1.95±1.12)分,干预后为(2.59±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9,P<0.001)。护士临床护理能力提高,主要为重视对家属喂食技巧的评估(t=-2.324,P=0.021);关注患者摄食前的全身状态、意识水平、高级脑功能(t=-3.834,P<0.001);关注进食体位、方式、内容、时间、进食量(t=2.313,P=0.021);观察进食后出现噎食、咳嗽、清喉咙情况(t=4.884,P<0.001);观察口腔的食物残留,胸口食物堵塞感(t=2.588,P=0.010);关注咽部异样感、唾液分泌(t=-2.839,P=0.005);关注返流及返流物(t=4.671,P<0.001)。 结论 应用DMAIC理论能显著提高护士床旁吞咽评估技术,降低高风险患者误吸发生率,保障患者进食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综合干预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治疗期间依从性的影响
李彤
2017, 15(8): 1440-144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48
150 0
摘要:
目的 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能有效改善预后,但是也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为此需要加强术后治疗与护理;认知行为疗法是符合现代理念的护理方法,可以通过改变患者的理念与行为而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本研究探讨综合干预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治疗期间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5年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甲状腺癌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5例,所有患者都给予放射性核素131I口服治疗,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综合干预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积极的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护理观察周期为3个月。 结果 2组护理后的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与总甲状腺素(TT4)值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同时护理后治疗组的血清TT3与TT4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护理期间的喉返神经损伤、低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期间治疗组的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治疗组的躯体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综合干预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的应用能有效提高依从性,促进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平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运用微信平台延伸护理服务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影响
余新翠
2017, 15(8): 1444-144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49
83 2
摘要:
目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探讨微信平台在线护理服务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功能锻炼、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及负性情绪等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住院期间给予相同治疗和护理,出院时对入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和出院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微信平台进行延伸性护理服务,通过在线远程协助的方法对患者日常康复行为进行指导,3个月后复查时比较2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晨僵时间、全身关节疼痛程度及患者负性情绪。 结果 出院时2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晨僵时间、全身关节疼痛程度及患者负性情绪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复查时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51.92±1.36 vs.31.62±1.87,P<0.05),晨僵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13.71±5.64 vs.19.86±6.51,P<0.05),关节疼痛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08±1.51 vs.2.79±1.1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运用微信平台延伸性护理服务能够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全科诊疗实践
急诊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调查
牟丹辉
2017, 15(8): 1447-144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50
64 1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急诊科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明确导致急诊科重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针对性进行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浙江省恩泽医疗中心路桥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重症患者730例为研究对象,对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730例重症患者中,共发生医院感染104例,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14.25%,下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系统是医院感染好发的最常见部位;2组患者在年龄、体质指数(BMI)、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人数、机械通气时间、深静脉置管人数、留置导尿管人数、抗生素使用≥3种人数、病房每天消毒次数及护士每天监护次数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BMI>24 kg/m2、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2 d、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抗生素使用≥3种等是重症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病房每天消毒次数≥2次及护士每天监护次数≥2次等是避免重症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 结论 急诊科重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及早进行干预进而减少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况调查
黄玉萍, 杨丽华, 柯玲珍, 刘素芝, 倪红, 张玲玲
2017, 15(8): 1449-145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51
65 0
摘要:
目的 通过对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况等进行调查,旨在为针对性实施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台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患者1 330例,治疗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122例为感染组,按照1∶1的比例随机选取1 330例患者中未发生医院感染的122例患者为未感染组,对2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与比较。 结果 感染组患者中,下呼吸道、泌尿系统及上呼吸道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发生部位;122例医院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146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分别有93株、40株和13株,分别占总数的63.70%、27.40%和8.90%;1 330例患者中,共发生医院感染122例,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9.17%,≥60岁年龄段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60岁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10 d、抗生素联合使用≥2种、抗生素使用过量、抗生素使用量不足及不符合抗生素使用指征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且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关系密切,提示我们应规范抗生素的使用,还应针对其好发部位、常见病原菌做好针对性的干预工作。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下段肌壁厚度及分娩间隔时间与阴道试产结局的关系
郑玉玲, 汪涵, 宋启敏, 刘群, 朱延君
2017, 15(8): 1451-1453,145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52
57 0
摘要: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子宫下段肌壁厚度随分娩间隔时间变化的趋势,分析两者对阴道试产结局的影响。 方法 对2010年1月—2017年1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阴道试产的134例瘢痕子宫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结果 134例患者中,87例试产成功。试产成功组分娩间隔时间长于试产失败组(P<0.001),子宫下段肌壁厚于试产失败组(P<0.01)。子宫下段肌壁厚度与分娩间隔时间呈轻度负相关(r=-0.287,P=0.001)。参考loess拟合曲线,将患者划分为A组(间隔时间≤72月,82例)、B组(间隔时间>72月,52例),B组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子宫下段肌壁厚度与分娩间隔时间无关(P>0.05),其中试产成功43例,其子宫下段肌壁厚于试产失败者(P<0.01),ROC曲线显示A组子宫下段肌壁厚度对试产结果有一定预测作用(曲线下面积0.699);B组子宫下段肌壁厚度与分娩时间间隔呈负相关(r=-0.503,P<0.001),其中试产成功44例,其子宫下段肌壁厚度与试产失败者接近(P>0.05)。先兆子宫破裂共4例,分娩间隔时间均<36月,子宫下段肌壁厚度均>4 mm。 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且满足阴道试产指征患者,其子宫下段肌壁厚度随时间变化呈先稳定后下降趋势;处于下降趋势阶段,患者阴道试产成功率高于稳定阶段患者;处于稳定趋势阶段,患者子宫下段肌壁厚度越高,其阴道试产成功率更高。
复发胰高血糖素瘤的外科诊治1例
王震侠, 廖泉, 赵建国
2017, 15(8): 1454-145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8.053
69 1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