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6年  第14卷  第4期

专家论坛
中国健康水平发展趋势分析和相关政策建议——基于卫生服务研究大数据
鲍勇, 陆丹妮, 丁雨霏
2016, 14(4): 515-517,52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01
172 1
摘要:
目的 描述1998—2013年中国居民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并进行预测,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和线性回归的方法对中国居民1998—2013年的健康水平相关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的总体趋势是上升的。中国慢性病的上升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由于期望寿命的增长,使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向“老年型”急剧转变,伴随而来的是,与老年人有关疾病的死亡率上升。 结论 根据现有分析,笔者提出建议如下:①增加卫生投入,并提高农村医疗水平,缩小医疗的城乡差距。②根据我国目前的卫生现状,在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加入城乡特点的元素,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注重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防治,宣传良好的饮食习惯及加强控烟措施;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则注重饮食控制和三高防治等。③进一步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
全科医学讲堂
儿童川崎病
孔慧, 都鹏飞
2016, 14(4): 518-519.
64 0
摘要:
全科医学论著
胸交感神经调制对原发性手汗症患者术后交感神经兴奋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费勇, 黄冰, 姚明, 过建国, 倪华栋, 凌晨, 王寒琪, 许世杰
2016, 14(4): 520-52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02
171 1
摘要:
目的 研究胸交感神经调制对原发性手汗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交感神经兴奋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9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初次行胸交感神经调制术的原发性手汗症患者40例(P组)和门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C组)。P组分别于T0(术前)、T1(术后10 min)、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术后72 h)时刻抽取患者静脉血,C组在T0时刻抽取静脉血送检,检测血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CD8+的比值。 结果 P组患者术后(T1)双手末梢灌注指数上升了(8.70±1.10)倍,双手温度平均上升了(2.92±0.86)℃,且双手多汗症状完全消失。所有患者疗效均能持续6个月以上,1年内复发率为7.50%(3/4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P组T0时刻比较,血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在T1、T2、T3、T4时刻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0时刻血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P组T0时刻比较,CD3+、CD4+和CD4+/CD8+在T1、T2、T3、T4时刻升高,CD8+的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0时刻的CD3+、CD4+、CD8+和CD4+/CD8+的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胸交感神经调制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原发性手汗症,并可降低患者术后的交感神经兴奋水平,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质水平的临床研究
李鞠, 唐凤英, 王莲, 潘文友
2016, 14(4): 524-52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03
224 1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血清脂质(血脂)水平异常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 方法 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初治pSS患者81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7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检测pSS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体内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免疫球蛋白(Ig)、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水平,并根据血脂情况把pSS患者分为高脂血症组和非高脂血症组,利用统计软件检验2组之间的差异,观察pSS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并分析血脂异常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SS患者的TG、TC、HDL、LD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S血脂异常组ANA(抗核抗体)升高、RF(类风湿因子)升高、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分别占69.35%、66.13%、23.46%,与血脂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S高血脂发生率为76.54%,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HDL-c水平与ESR(r=-0.37,P=0.03)呈负相关,TC、TG、LDL-c与ESR无明显相关性(P>0.05);TG、TC、HDL-c、LDL-c等和CRP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干燥综合征血脂异常发生率为76.54%,且与病情活动度指标血沉密切相关,这可能增加pSS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
盐酸羟考酮预防老年食道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谵妄的临床研究
刘洋, 潘甜, 余亮, 黄惠莲, 汪卫星
2016, 14(4): 527-529,55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04
170 2
摘要:
目的 观察盐酸羟考酮对老年食道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谵妄的预防效果。 方法 选取湖州市中心医院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择期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右侧卧位胸腔镜下食道癌根治术患者60例,ASA Ⅰ~Ⅲ级,年龄≥6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羟考酮组(O组,30例)和舒芬太尼组(S组,30例),所有患者采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行右侧肺单肺通气。手术结束前15 min,给2组患者分别静注盐酸羟考酮0.07 mg/kg和等容舒芬太尼0.15 μg/kg。记录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尿量、液体输注量及种类;记录睁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术前1 d和术后苏醒期采用ICU谵妄评估法进行谵妄状态评定;记录进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即刻、5、15、30、50、60 min时视觉模拟评分(VAS)、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发生情况。 结果 与S组比较,O组患者睁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谵妄发生率、嗜睡发生人数显著降低(P<0.05);各监测时间点VAS及Riker镇静躁动评分显著降低(P<0.05)。 结论 手术结束前15 min静注盐酸羟考酮可以预防老年食道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谵妄的发生。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表达的抗体芯片分析
王斌达, 张亚萍, 刘春艳, 唐维国, 何松彬
2016, 14(4): 530-53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05
224 0
摘要:
目的 应用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技术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段血清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 方法 收集急性脑梗死40例,按不同发病时段分为发病2 h组、4 h组、6 h组、24 h组及72 h组,每组8例;另外,健康对照组8例。采用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技术平台,测定血清中60种细胞因子。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患者血中细胞因子表达谱发生了明显变化:①有15种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普遍呈现为高表达,包括:IL-1β、IL-1ra、IL-2、IL-5、IL-6、IL-7、IL-10、IL-15、IL-16、GM-CSF、M-CSF、TNF-α、LIGHT、GDNF、Leptin等。其中,有部分在脑梗死发病早期表达高于后期,包括:IL-6、IL-7、IL-10;另有一部分在后期表达高于早期,包括:IL-5、GM-CSF;还有部分在脑梗死的某时段特别高,包括:IL-5、IL-3、IL-15、MCP-4;②有9种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普遍呈现为低表达,包括:BMP-4、Eotaxin-3、IGFBP-3、IGFBP-4、GCP-2、I-309、MCP-1、RANTES、CNTF。 结论 细胞因子可能直接或间接参与炎症细胞的活化和浸润,并在神经元的损伤与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瑞舒伐他汀调控Sirt1/NF-κB信号通路干预阿霉素损伤小鼠肝脏的研究
王秀, 王志蕴
2016, 14(4): 533-535,53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06
179 0
摘要:
目的 探讨Sirt1/NF-κB信号通路在阿霉素诱导小鼠肝脏损伤中的作用及瑞舒伐他汀对该通路的干预效果。 方法 3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干预组预先给予瑞舒伐他汀悬液10 mg/(kg·d) 5 d,与模型组分别给予阿霉素15 mg/kg建立肝脏损伤模型,干预组继续瑞舒伐他汀干预5 d。末次灌胃24 h后处死全部小鼠,半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血脂、肝功能;同时检测肝组织匀浆SOD、MDA含量;HE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Sirt1、NF-κB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TC、TG、LDL-C、ALT、AST明显升高(P<0.05),HDL-C显著降低(P<0.05),匀浆MDA增多,SOD降低(P<0.05),肝细胞肿胀,血管拥挤,淋巴细胞浸润,Sirt1表达减少,NF-κB增加(P<0.05)。干预组较模型组血清TC、TG、LDL-C、ALT、AST明显降低(P<0.05),HDL-C明显升高(P<0.05),SOD增多,MDA降低(P<0.05),肝细胞结构完整、炎细胞减少,Sirt1表达增加,NF-κB降低(P<0.05)。 结论 瑞舒伐他汀通过调控Sirt1/NF-κB表达,有效保护阿霉素诱导的肝脏毒性损伤。
老年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评价
徐洪恩, 贾勇士, 吴树强, 吴颖, 高惠惠
2016, 14(4): 536-53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07
209 2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PICC-RI)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方法 对自2013年1月—2015年9月在医院接受治疗并留置PICC导管的258例老年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PICC-RI的发生情况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内容包括年龄(以70岁为界分组)、性别、季节(春秋/夏冬)、穿刺方式(直接/赛丁格穿刺)、留置时间(以7 d为界)、导管移动(有/无)、并发症(是/否)、周期性导管维护(有/无)、免疫功能(正常/低下)等因素,对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共有31例患者出现术后PICC-RI,感染率为12.0%,分离出2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6株(57.1%),革兰阳性菌11株(39.3%),真菌1株(3.6%);单因素分析显示,在导管移动、并发症、导管维护、穿刺方式、留置时间、季节、免疫功能等发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夏冬季节、直接穿刺、有并发症、留置时间超过7 d、无周期性导管维护、免疫功能低下等危险因素可引起老年肿瘤患者PICC-RI发生,将以上因素进行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夏冬季节、有导管移动、留置时间超过7 d、无周期性导管维护、免疫功能低下是老年肿瘤患者PICC-R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是老年肿瘤患者PICC-RI发生最主要的因素,同时感染发生同样和留置时间超过7 d、有导管移动、冬夏置管、无周期性导管维护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密切相关。
口服铁剂联合鸡血藤水煎液治疗缺铁性贫血对机体铁代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姚惠, 杨维佳, 杨敏春, 黄建新, 郑培奋
2016, 14(4): 540-54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08
182 2
摘要:
目的 对口服铁剂联合鸡血藤水煎液治疗改善缺铁性贫血机体铁代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研究。 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缺铁性贫血患者12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中药鸡血藤组、口服铁剂组以及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中药鸡血藤组给予鸡血藤水煎液15 g/d,口服铁剂组给予力蜚能150 mg,1次/d,联合治疗组给予鸡血藤水煎液15 g/d,力蜚能150 mg,1次/d,3组均治疗42 d;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Tf)、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铁调素(Hepcidin)指标变化,并对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心、肝、肾功能进行观察。 结果 治疗42 d后,中药鸡血藤组、口服铁剂组、联合治疗组的痊愈率分别为60.0%、65.0%和75.0%,3组痊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09,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组RBC、Hb、Hct、SI、SF、Tf、TIBC、血清Hepcidin均显著改善(t≥3.56,均P<0.05);且治疗后3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9,均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中药鸡血藤组和口服铁剂组(t≥2.38,均P<0.05)。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的心、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口服铁剂组、联合治疗组、中药鸡血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10%、0%;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9,P<0.05)。 结论 鸡血藤可显著改善缺铁性贫血患者临床症状和机体铁代谢,联合口服铁剂效果更佳。
传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与不同压力和作用时间的关系
李俊华, 黄忠名
2016, 14(4): 543-545,60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09
220 0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压力与作用时间下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为减少即时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后皮瓣坏死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方法 取23岁男性内踝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传代后,取第6代皮肤成纤维细胞分空白组、40 kPa组(持续40 kPa压力)、60 kPa Ⅰ组(间断60 kPa压力)、60 kPa Ⅱ组(持续60 kPa压力)进行压力试验,试验后培养至第7天,检测各组培养液中IL-6含量,使用透射电镜、光镜观察各组内踝皮肤成纤维细胞线粒体、细胞核的变化,使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对照片中的线粒体、细胞核进行勾勒,计算线粒体、细胞核平均累积光密度(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并进行比较。 结果 60 kPa Ⅱ组成纤维细胞IL-6的分泌增加,在透镜下可见线粒体减少,40倍光镜下可见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 kPa组与60 kPa Ⅰ组成纤维细胞,在透镜下可见线粒体受到了损伤,但40倍光镜下可见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空白组相近(P>0.05)。 结论 间断60 kPa压力不会增加皮瓣坏死的几率,更适合在即时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使用。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miRNA分子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蔡青山, 陈园园, 夏强, 孙亚萍
2016, 14(4): 546-548,58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10
175 3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微小RNAs(miRNA)分子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0例肺结核患者、30例潜伏结核感染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反转录-荧光定量PCR检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活动组)、潜伏结核感染患者(潜伏组)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miR-29a、miR-21-5p和miR-155-5p的表达水平,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ROC曲线分析。 结果 活动组血浆miR-29a、miR-21-5p和miR-155-5p表达水平分别为2.11±0.43、4.74±1.29、3.17±0.6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潜伏组(P<0.05);潜伏组血浆miR-155-5p表达水平为0.96±0.2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潜伏组血浆miR-29a、miR-21-5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29a、miR-21-5p、miR-155-5p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ROC曲线图下面积分别为0.732、0.846和0.91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和69.2%、73.3%和82.9%、86.7%和90.0%。 结论 在活动性肺结核及潜伏结核感染患者中血浆miR-29a、miR-21-5p和miR-155-5p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可作为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重要指标,值得临床重视。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低拷贝HBV DNA检测的临床分析
童永喜, 项波, 潘克女, 黄海军, 潘红英
2016, 14(4): 549-55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11
119 1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HCC)患者血清低拷贝HBV DNA的检测,探讨乙肝病毒低复制水平与肝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明确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低拷贝HBV 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 在所有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中,选取85例血清HBV DNA水平持续小于1 000 IU/ml的患者,对其病情发生、发展、演变进行系统的回顾分析,同时获得其血清,进行乙型肝炎标志物、肝功能、甲胎蛋白及低拷贝HBV DNA的检测,最后分析各项指标与低拷贝HBV DNA的相关性,分析其临床意义。 结果 85例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当中,乙型肝炎标志物HBeAg阳性者有15例,占17.65%,HBeAg阴性者70例,占82.35%。肝功能指标(ALT及AST)异常者52例,占61.18%。甲胎蛋白(AFP)异常升高者65例,占76.47%。低拷贝HBV DNA水平大于20 IU/ml者72例,占84.71%。低拷贝HBV DNA水平小于20 IU/ml者13例,占15.29%。 结论 乙型肝炎相关性HCC与乙型肝炎病毒持续复制有关,常规的HBV DNA检测只能检测HBV DNA水平大于1 000 IU/ml的患者,乙肝病毒低复制患者往往会被忽视,导致患者不能及时抗病毒治疗而使得病情发展。因此这种检测已不能满足临床的实际要求,乙型肝炎患者低拷贝HBV DNA检测更有临床指导意义。
23例椎管内炎性肉芽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断策略
甫拉提·买买提, 梁亮, 米日古丽·沙依提, 朱松青, 张健, 盛伟斌
2016, 14(4): 552-554,56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12
223 6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灶清除后病理学证实为椎管内炎性肉芽肿的临床诊断情况。 方法 对有症状及功能障碍的椎管内占位患者行血沉、C-反应蛋白、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常规行病变节段脊柱正侧位X线片用于鉴别、排除脊柱肿瘤及结核等病变;MRI扫描均行矢状位、冠状位及轴状位扫描,更好地显示病变结构范围,其与周围软组织的毗邻关系及其对硬脊膜、脊髓的侵犯与压迫;CT及三维重建除明确椎体的侵蚀破坏及病灶对椎管的侵犯范围,协助MRI检查,进一步明确手术指证。所有影像学资料,均经2名以上高年资脊柱外科及影像科医生阅读,明判病情及手术指证,待手术指证明确后行病灶清除等手术治疗,术后常规送病理学检查,用于病变的最后确诊。 结果 收治的23例排除结核、肿瘤的椎管内占位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均为炎性肉芽肿,有泡沫样组织细胞增生,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病灶区有出血及结缔组织增生。区别于结核的干酪样坏死物及肿瘤的病理改变。 结论 术前详尽的影像学检查对明确病变性质及特征至关重要,MRI、CT等检查在术前诊断中有重要作用。不仅对区别排除结核、肿瘤等相关性疾病异常必要,而且在显示病灶侵犯的范围、对脊髓的影响及病灶与周围软组织的毗邻关系、在脊柱不同层面上显示椎体及椎管的破坏侵蚀情况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作用。最后病理学结果与前者结合可予以椎管内炎性肉芽肿明确诊断。
锌指蛋白21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马学强, 梁斌, 袁世超, 刘翰林, 朱雄文
2016, 14(4): 555-55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13
175 0
摘要:
目的 探讨锌指蛋白217(zinc finger protein 217,ZNF21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3年3月—2014年7月间于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58例胃癌及对应癌旁组织,同期收集临床疑似诊断为胃癌但经活检病理证实为良性疾病的胃黏膜组织30例。采用qRT-PCR检测ZNF217 mRNA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ZNF217蛋白表达。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ZNF217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 结果 ZNF217 m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6.911±0.139)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1.372±0.205),P<0.001;ZNF21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也呈现异常高表达状态(χ2=39.910,P<0.001),并且胃癌组织中ZNF217蛋白高表达与肿瘤体积增大(χ2=5.810,P=0.016)、淋巴结转移(χ2=5.778,P=0.016)及高TNM分期(χ2=4.806,P=0.028)呈显著正相关。ROC分析提示:ZNF217的表达作为诊断胃癌的价值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在0.8附近。 结论 ZNF217 mRNA及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高水平ZNF217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恶性临床及病理特征有关。ZNF217在胃癌早期诊断及分子靶向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科研及临床研究价值。
全科临床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后肝脏及血脂变化情况分析
陶云海, 申变红, 朱春燕, 张智雯, 江长旺
2016, 14(4): 559-560,61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14
170 3
摘要: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后肝脏及血脂变化情况。 方法 搜集并分析自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接受治疗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组。其中将服用抗精神病药在5年以上的75例分为观察组,服用抗精神药物在5年以下的45例患者的分为对照组。另外选取80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健康组。同期对这3组进行B超和血脂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肝脏检测异常阳性率(37.33%)较对照组(26.67%)和健康组(3.8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脂肪肝人数(24.00%)较对照组多,且观察组患者的重度脂肪肝(8.00%)较对照组严重。对照组患者脂肪肝人数及重度脂肪肝人数与健康组相比较高。观察组患者的血脂增高(18.67%)较对照组(11.11%)和健康组(3.75%)高。观察组患者中,中老年(≥55岁)和病程较长(≥7年)的脂肪肝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8.89%和35.71%,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结论 抗精神病类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长期服用会使患者发生脂肪肝,患者脂肪肝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血脂水平增高,所以应对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给予及时的检测及预防措施。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疗效分析
郑伟昌, 张巧真, 蒋慈英, 卢仲明, 余朝阳
2016, 14(4): 561-562,62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15
164 0
摘要:
目的 分析低温等离子消融手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07年3月—2012年2月诊治的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93例,行低温等离子切除术43例,行喉部分切开术50例,统计2组患者的术后复发、并发症及短期生存率等情况。 结果 低温等离子切除患者中有2例复发,分别为T1b、T2,喉部分切除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复发,分别为Tis期1例、T1a期3例、T2期1例,2组间复发情况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950,P=0.329);行低温等离子切除患者仅有1例出现吞咽及呼吸障碍;而喉部分切除患者中切口感染5例、咽漏3例、吞咽及呼吸障碍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32,P=0.003);研究随访3年,对所有患者进行生存状况统计显示,低温等离子组中5例(11.63%)患者病情进展死亡,T1b期2例(4.65%)、T2期3例(6.98%);喉部分切除术组死亡7例(18.00%),其中T1a期2例(4.00%)、T1b期2例(4.00%)、T2期3例(6.00%)。2组间生存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58,0.035,0.734,P>0.05)。 结论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在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中,组织损伤较轻,且并发症少,能够保证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是早期声门型喉癌较理想的治疗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102例天疱疮患者合并感染临床分析
楼小航, 刘继峰, 吴纪龙, 邢臣径, 陈娜
2016, 14(4): 563-56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16
147 0
摘要:
目的 探讨天疱疮患者的转归及感染情况,并分析诱发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方法 对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天疱疮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轻重程度不同选取个体化治疗方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并积极给予其他相关治疗如保护胃黏膜、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主要选用甲泼尼龙,初始激素剂量相当于泼尼松30~40 mg/d(轻症)、60~80 mg/d(中症)、80~100 mg/d(重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转归及感染情况,分析感染率与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结果 治疗后,病情缓解患者93例,缓解率为91.18%;死亡患者3例,病死率为2.94%。共有37例患者出现感染,感染率为36.27%。其中皮肤感染28例,肺部感染5例,败血症4例,尿路感染5例,口腔念珠菌感染6例,多重感染8例。标本培养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最高,约占总感染人数的13.73%。患者感染率与病情程度有关,重症天疱疮感染率(48.89%)高于中症(30.00%)和轻症(17.65%),中症与轻症患者之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天疱疮合并感染临床发病率较高,且易并发重症感染。在临床工作中,要重视皮肤护理及感染的预防,尤其对于重症天疱疮患者,一旦明确感染,应及时足量使用相关敏感抗菌药物。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髓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崔凯, 曹玉强, 邰鹏越
2016, 14(4): 566-56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17
170 0
摘要:
目的 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髓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发生率,并探讨患者术后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回顾性分析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36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均经X线、CT检查和临床症状确诊,且均行髓内固定治疗,并排除不符合本研究的病例。统计患者内固定治疗后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并依据内固定效果将患者分为内固定成功组(316例)和内固定失败组(51例)。制作危险因素调查表,统计2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复位程度、骨质疏松、内固定位置和基础疾病等相关危险因素,并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36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髓内固定治疗后,51例患者出现了内固定失败,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为13.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折类型、复位程度、骨质疏松、内固定位置和基础疾病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单因素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折类型、复位程度、骨质疏松、内固定位置和基础疾病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髓内固定治疗,具有较高的内固定失败发生率,而年龄、骨密度、骨折类型、复位程度、内固定位置和基础疾病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应重视这些危险因素。
外用抗菌剂洁悠神联合抗返流引流袋预防留置导尿伴随性尿路感染
南存金, 苏红侠, 何有华, 王怡君, 陈映鹤
2016, 14(4): 569-570,64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18
184 0
摘要:
目的 通过在留置尿管表面和尿道外口周围的组织喷涂外用抗菌剂洁悠神,并使用抗返流引流袋,观察其预防和降低留置导尿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方法 将符合实验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导尿护理和普通引流袋,引流袋每天更换1次;实验组在常规留置导尿护理基础上,于留置尿管表面、尿道外口、龟头和包皮处喷涂外用抗菌剂洁悠神,并使用抗返流引流袋,根据使用说明书引流袋每周更换1次。比较2组患者第3、7天膀胱尿细菌培养的结果。 结果 对照组培养细菌3 d有12株,7 d有30株,实验组则分别为5株和8株。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留置导尿感染率明显降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总体、3 d以及7 d阳性率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 d与7 d阳性率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3 d与7 d阳性率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在留置尿管表面和尿道外口周围组织喷涂洁悠神,并使用抗返流引流袋,可显著降低留置导尿患者膀胱尿细菌培养阳性率,提示能预防和降低留置导尿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其效果可维持7 d以上。但随着留置导尿时间的延长,留置导尿伴随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B7-H1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刘军伟, 卢毅, 沈国樑, 姚伟锋, 黄东胜
2016, 14(4): 571-57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19
162 1
摘要:
目的 检测B7-H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ting检测46例胰腺癌组织和5例正常胰腺组织中B7-H1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B7-H1和胰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发现46例胰腺癌标本中,B7-H1阳性率为56.5%(26/46),而正常胰腺组织中,未发现B7-H1阳性显色。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在胰腺癌组织中B7-H1蛋白呈高表达(0.512±0.125);正常胰腺组织仅微弱表达(0.122±0.027),P<0.05。结合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发现,B7-H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大小无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肿瘤组织中B7-H1表达与血清CA19-9表达有正相关性(r=0.63)。生存曲线结果显示B7-H1阴性组胰腺癌患者较阳性组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B7-H1的表达是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人胰腺癌组织中存在B7-Hl高表达并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可能是胰腺癌病情评估和预后监测的独立指标。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比较
张小坚, 张联合, 张士良, 李东燕
2016, 14(4): 575-57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20
155 1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14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治疗术式分为ERCP组与PTCD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黄疸缓解率、并发症、治疗成本及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 ERCP组与PTCD组低位梗阻及高位梗阻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4.74% vs. 71.43%、84.21% vs. 100.00%,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低位梗阻及高位梗阻黄疸缓解率分别为98.25% vs. 78.57%、68.42% vs. 92.00%,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T、DBIL、TBIL术后2周与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26% vs. 17.1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低位梗阻黄疸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5% vs. 28.5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治疗费用分别为(13.54±2.54)d vs. (20.14±3.38)d、(2.62±0.15)万元 vs. (2.15±0.41)万元、(4.82±0.69)万元 vs. (5.04±0.71)万元,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RCP与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均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低位梗阻首选ERCP治疗,高位梗阻首选PTCD治疗。
射波刀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初步应用探讨
戴毅, 吴建新, 倪晓影, 钱伟, 蔚华, 胡金华, 冯兴刚, 吴玉泉
2016, 14(4): 578-579,59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21
108 0
摘要:
目的 探讨射波刀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CT或MRI检查,排除脑部肿瘤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对照组采用伽马刀治疗,研究组采用射波刀治疗,靶点位置为三叉神经根入桥脑段前2.5 mm处,准直器标准为4 mm,剂量曲线区间为70%~90%,中心剂量为66.50~84.25 Gy,边缘剂量为60~66 Gy,靶点大小为4.0 mm×3.0 mm,4.0×(3.7~5.0)mm2。治疗后随访12个月,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二次治疗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12个月,研究组2例靶点确定不精确,经CT脑池造影重新确定靶点,进行二次治疗,二次治疗率为5%,对照组4例进行二次治疗,二次治疗率为10.0%,研究组二次治疗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伽马刀相比,射波刀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明显,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29例重症脓毒血症的疗效观察
汪永斌, 姬晓伟, 占林兵, 谢波
2016, 14(4): 580-58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22
141 0
摘要: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重症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采用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提供依据,从而为严重脓毒症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 随机选取湖州市中心医院于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58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SPSS 16.0软件自动生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29)与对照组(n=29),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CBP治疗72 h。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清生化指标及炎症指标水平及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发热、心慌、胸闷气促及烦躁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心肾等脏器功能指标逐步好转稳定,内环境失衡得以纠正并趋于稳定,CRP、PCT、TNF-α、IL-8等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下降,同时体温、心率、WBC等全身炎症反应指标及血生化及代谢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循环氧合功能改善,乳酸水平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APACHE-Ⅱ、MODS及SOFA评分均降低,明显提高抢救存活率,观察组患者症状、体征、血清生化指标及炎症指标、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BP能够有效清除患者体内过度释放的炎症因子及毒素,纠正内环境酸碱失衡,重建促、抗炎细胞因子的平衡,改善过度的炎症反应,并能够改善患者单核细胞功能,重建免疫稳态,有效阻断SIRS向MODS发展,促进器官功能恢复,降低患者病死率。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40例原发性失眠对患者的睡眠改善效果及不良反应研究
王静, 胡艳丽, 徐伟杰, 沈文婧
2016, 14(4): 583-584,62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23
335 1
摘要:
目的 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研究艾司西酞普兰对患者的睡眠的改善情况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情况。 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接受治疗的80例睡眠有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初期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的初始剂量为5 mg/d,在早饭之后服用,根据患者病情的加重逐步增到20 mg/d,唑吡坦片初始剂量为5~10 mg/d,睡前服用,疗程为8周。对照组仅采用唑吡坦片初始剂量为5~10 mg/d,睡前服用,疗程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周末、第4周末、第8周末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的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末、第4周末、第8周末的PSQI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P<0.05)。在第8周末,观察组患者的PSQI总分比对照组低(P<0.05)。2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末、第4周末、第8周末的PHQ-9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P<0.05)。在第8周末,观察组患者的PHQ-9总分比对照组低(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都不严重,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2.5%,对照组为27.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得到有效改善,但是震颤、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要高度重视。
慢病防治研究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IL-18基因-607C/A位点多态性、血清IL-18蛋白水平与认知损害的关联分析
温娜, 唐伟, 潘建设, 章金良, 杨馥银
2016, 14(4): 585-58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24
119 0
摘要:
目的 比较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IL-18蛋白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探讨认知功能损害与IL-18蛋白水平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入组温州康宁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患者158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50名健康对照者。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定认知水平,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IL-18水平,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IL-18基因-607C/A位点多态性,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检测患者的临床症状。 结果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IL-1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BANS总分、即刻记忆和延迟记忆分也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发现,IL-18蛋白水平与RBANS总分和即刻记忆和延迟记忆因子分成正相关(P<0.05)。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IL-18是RBANS总分和即刻记忆、延迟记忆的独立决定因素。 结论 免疫反应在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中起重要作用,IL-18在慢性患者中起神经保护性作用。
2型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周玉森, 武玮, 梅艳洁
2016, 14(4): 589-590,63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25
189 0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方法 选择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中抽取80例,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分为2组,其中单纯糖尿病(DM1组)40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DM2组)40例。另外同时选择在该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血液生化等指标。以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作为因变量,以年龄、血脂、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Hcy等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确定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结果 DM1组Hcy比NC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2血清Hcy的水平高于DM1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肽、TG、TC、HbA1c、Hcy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相关。 结论 血清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有关,高Hcy血症是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妇幼卫生研究
胎膜早破患者fFN和G-CSF水平与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性研究
楼建义, 郑秀娟, 庄顺红, 吕英
2016, 14(4): 591-59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26
150 0
摘要: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患者宫颈分泌物纤维连接蛋白(fFN)和外周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与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性。 方法 以107例胎膜早破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有无绒毛膜羊膜炎及感染程度分为无绒毛膜羊膜炎组(A组)、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B组)和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C组),并以33例正常妊娠者为对照组。分别于产前采取外周静脉血和宫颈分泌物,于产后取胎盘组织,测定G-CSF和fFN水平。 结果 A、B、C三组宫颈分泌物与胎盘组织fFN水平高于对照组,B组与C组明显高于A组,C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者宫颈分泌物fFN水平与胎盘组织fFN水平呈正相关性(R2=0.521,P<0.001)。A、B、C三组血清和胎盘组织的G-CSF水平高于对照组,B组与C组明显高于A组,C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者外周血清G-CSF水平与胎盘组织G-CSF水平呈正相关性(R2=0.865,P<0.001)。宫颈分泌物fFN和外周血清G-CSF水平对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和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价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宫颈分泌物fFN和外周血清G-CSF对亚临床阶段的绒毛膜羊膜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普查对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防治有积极意义。
小剂量吗啡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研究
王林霞, 王敏, 汤鲁明, 严纯雪, 潘国权
2016, 14(4): 595-597,69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27
162 0
摘要:
目的 观察小剂量吗啡对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且需行机械通气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7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1 mg/kg后,以0.05~0.15 mg/(kg·h)维持;给予舒芬太尼0.1 μg/kg后,以0.03~0.06 μg/(kg·h)维持;观察组患儿静脉给予吗啡40 μg/kg后,以10~30 μg/(kg·h)静脉维持。首要观察指标是Ramsay评分、吸气峰压(PIP)、氧合指数、肌酸激酶(CK-MB)、机械通气时间。次要观察指标为血气、PICU入住时间、住院费用等。 结果 2组患儿均达到完善的镇静状态。机械通气后,PIP逐渐降至正常,但在插管后12 h(T12h)和插管后1 d(D1),观察组PI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P=0.03);患儿的氧合指数也逐渐改善,观察组在T12h、D1时间点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4);肌酸激酶也在机械通气后逐渐降低,但对照组患儿肌酸激酶在T12h、D1和拔管前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P=0.05;P=0.03)。此外,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2);观察组PICU入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2),住院费用也明显减少(P<0.01)。 结论 机械通气期间给予小剂量吗啡和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均能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达到满意的镇静程度。小剂量吗啡能较快地改善患儿的缺血缺氧症状和心肺功能,明显减少患儿机械通气时间、PICU的入住时间及住院费用。
托吡酯治疗癫痫患儿20例临床分析
余彤
2016, 14(4): 598-599,67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28
160 1
摘要:
目的 探讨托吡酯治疗癫痫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托吡酯对癫痫患儿血糖、胰岛素、皮质醇、瘦素、胃饥饿素和神经肽Y水平及对患儿体重指数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间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进行治疗的20例癫痫患儿病例资料。所有患儿均给予5 mg/(kg·d)托吡酯进行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测定患儿空腹血糖、胰岛素、血清瘦素、神经肽Y、胃饥饿素、皮质醇的水平和患儿体重指数。 结果 治疗3个月时,患儿胰岛素水平、身体质量指数(BMI)分别为(4.65±2.28) μU/ml和(15.87±1.90) kg/m2,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5.83±2.72) μU/ml和(16.44±1.84) kg/m2(P<0.05);而治疗6个月时,胰岛素水平比治疗3个月时升高,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患儿血清皮质醇和瘦素水平分别为(10.13±4.17) μg/dl和(2.14±2.03) ng/ml,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3.25±5.50) μg/dl和(2.89±2.63) ng/ml](P<0.05);治疗前后,患儿的血糖、胃饥饿素和神经肽Y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 结论 托吡酯治疗癫痫患儿,血清瘦素、皮质醇水平降低,这可能是托吡酯治疗导致癫痫患儿身体质量指数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
宫颈鳞状细胞癌中Vimentin、Ki-67蛋白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余剑琴, 周清, 郑飞云, 包影
2016, 14(4): 600-60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29
158 0
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波形蛋白(Vimentin)及Ki-67蛋白的表达及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进一步分析两者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Vimentin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结果 57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Vimentin阳性表达率为75.4%(43/57),平均得分为(2.41±1.52)分;Ki-67阳性表达率高达100.0%,平均得分为(4.48±1.59)分。Ki-67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Viment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60,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Vimentin与Ki-67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84,P=0.000)。Ki-67、Vimentin表达均与患者有无局部侵袭、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03,0.000,0.017;P=0.001,0.003,0.008),而与年龄、肿瘤大小和分期无关(P>0.05)。 结论 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67呈高表达,Ki-67、Vimentin表达与肿瘤的发生、转移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对于宫颈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药浴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对血清LTB4、LTC4的影响
黄文晖, 王崇敏
2016, 14(4): 604-606,68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30
151 2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药浴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 方法 选取中、重度AD患儿102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34例。A组使用0.05%地奈德乳膏,B组使用0.03%他克莫司软膏涂抹患处皮损,C组采用中药药浴联合他克莫司软膏外涂治疗。3组均治疗至皮损“消除”后1周或治疗达3周。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3周/结束,进行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于治疗前、治疗3周/结束时检测血清LTB4、LTC4,采用皮肤病学生活质量指数(DLQI)进行生活质量评分;治疗3周/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比较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随访3个月了解AD复发情况。 结果 A、B、C组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3周/结束EA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C组EASI评分均低于A、B组(P<0.05或P<0.01);治疗3周/结束后,A、B、C组有效率分别为65.63%、63.64%、87.10%,C组有效率均高于A、B组(P<0.05);治疗3周/结束后,B、C组血清LTB4、LTC4均降低(P<0.05或P<0.01);依A、B、C组的顺序,血清LTB4、LTC4及DLQI评分均依次降低(P<0.05)。A、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63%、36.36%、12.90%,A、B组均高于C组(P<0.05);随访3个月,A、B、C组复发率分别为34.38%、9.09%、3.23%,A组复发率均高于B、C组(P<0.05或P<0.01)。 结论 中药药浴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儿童中、重度AD具有较好的疗效,有效消除了皮损症状,降低了血清LTB4、LTC4的水平,提高了相关生活质量,且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优于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软膏单纯外涂治疗的效果。
熊去氧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价值研究
魏琴, 徐志红, 覃光兰, 朱青青, 谢双宇
2016, 14(4): 607-608,67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31
237 0
摘要:
目的 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S-腺苷蛋氨酸(SAM)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将德阳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134例ICP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OBG组)66例和对照组(COG组)68例,OBG组给予UDCA和SAM治疗,COG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肝脏生化指标和分娩情况。 结果 采用UDCA和SAM联合治疗的66例OBG组患者中,自然分娩34例(50.75%,χ2=8.562,P=0.019),人工助产4例(11.76%,χ2=9.025,P=0.014),剖宫产33例(49.25%,χ2=8.747,P=0.026),胎儿存活67例(100%,χ2=8.637,P=0.009),OBG组患者治疗后TBil(t=16.562,P=0.035)、ALP(t=18.935,P=0.024)、γ-GT(t=19.025,P=0.015)、TBA(t=19.365,P=0.012)和ALT(t=16.253,P=0.035)等肝脏生化功能指标均恢复正常,与COG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UDCA联合SAM治疗ICP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情况,提高自然分娩和良性妊娠的几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维生素D辅助康复治疗对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患儿的影响研究
王伟文, 孙增贤
2016, 14(4): 609-611,61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32
162 4
摘要:
目的 分析维生素D辅助康复治疗对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4年6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患儿共82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单纯康复治疗组39例和维生素D辅助康复治疗组(联合组)43例,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推拿、语言训练等,双鲸维生素D滴剂1粒/次,1次/d,3个月为一疗程,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比较2组患儿的语言发育能力、Gesell儿童发育量表和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评分及维生素D和血钙水平的差异性。 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患儿的语言发育改善程度显著提高,总有效率大于单纯组(95.3% vs. 74.4%,χ2=7.213,P=0.007),Gesell儿童发育量表发育商数DQ平均得分显著提高[(70.4±11.3)分 vs. (53.3±10.5)分,t=6.127,P=0.026],正常患儿的比例显著高于单纯组(41.9% vs. 20.5%,F=4.304,P=0.038);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发育指数优秀比例显著提高(F=9.202,P=0.002)。维生素D和血钙水平比单纯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8.9±23.8)pmol/L vs. (56.3±21.0)pmol/L,t=6.025,P=0.023;(1.9±0.4)mol/L vs. (1.3±0.1)mol/L,t=5.624,P=0.028]。 结论 维生素D辅助康复治疗可较为有效地改善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患儿的语言功能及发育状况,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程可萍, 朱品俐, 王艳维
2016, 14(4): 612-61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33
118 0
摘要:
目的 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与脐动脉血气分析、Apgar评分的关系,为新生儿HIE寻找一种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 方法 根据aEEG的检查结果,97例HIE患儿被分为aEEG正常组、aEEG轻度异常组和aEEG重度异常组。3组均进行aEEG检查、脐动脉血气分析和Apgar评分,评价aEEG与新生儿HIE临床分度、MRI分度、脐动脉血气分析、Apgar评分的关系。 结果 3组的HIE临床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598,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EEG检查结果与新生儿HIE临床分度存在统计学关联(r=0.758,P<0.05)。3组的MRI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415,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EEG检查结果与MRI分度存在统计学关联(r=0.710,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组的血气pH和血气BE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的1 min、5 min、10 min Apgar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aEEG检查是早期诊断新生儿HIE的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采用经腹或经阴道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比较
孙洁, 白图门, 杨素芬, 董迅, 郝志敏
2016, 14(4): 615-61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34
88 0
摘要:
目的 比较经腹或经阴道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术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5年7月妇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418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208例,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210例,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肿瘤平均直径、剔除肿瘤平均重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剔除肿瘤平均直径和平均重量、子宫肌瘤数目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阴道剔除术剔除肿瘤的效果和经腹剔除术基本相同。在随访过程中,2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均已完全缓解,但观察组患者影响性生活例数略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开始正常工作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更短、无疤痕腹壁、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更快等优点,微创理念显著,因此需要临床医师严格按照子宫肌瘤的绝对适应证的前提下,在术前确定掌握子宫肌瘤部位、数量、大小直径和子宫的活动程度,然后进行个体性方法的选择,提高患者术后整体临床疗效。
社区卫生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糖尿病管理模式效果分析
汪春燕, 陆志瑛
2016, 14(4): 618-62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35
94 5
摘要:
目的 观察利用物联网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健康管理的效果,探索社区糖尿病管理新模式,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已在本社区建立健康档案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符合条件的120例患者纳入本次随访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采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糖尿病管理,n=60)和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管理,n=60)。分别于研究开始及研究6个月时进行随访。随访时测定2组患者血糖、血脂、腰围等指标;记录患者糖尿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包括:糖尿病症状、血糖控制适宜值、吸烟等共11项回答,比较2组的差异。 结果 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腰围、体质指数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了解糖尿病症状、餐后血糖适宜值、糖尿病并发症、预防并发症措施的相关知识知晓率(98.33%、100.00%、95.00%、70.00%)高于对照组(58.33%、48.33%、25.00%、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按医嘱坚持服药、控制饮食、定期检测血糖、规律锻炼的比例(100.00%、93.33%、95.00%、96.67%)较对照组(48.33%、50.00%、40.00%、30.00%)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物联网的糖尿病管理模式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使代谢指标控制更加理想,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糖尿病管理方法。
上海某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应用家庭医生个体化策略的效果
徐红雨, 赵晓燕, 祝丽芳
2016, 14(4): 621-62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36
104 2
摘要:
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个体化策略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上海某社区14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73例和个体组76例。传统组应用传统家庭医生责任制,个体组应用家庭医生个体化策略。比较2组患者管理前、后的病情及管理结束时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结果 管理6个月后,传统组患者各不良习惯率较管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组患者各不良习惯率显著低于管理前及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血脂和BMI情况:传统组患者各指标稍低于管理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组患者各指标均显著优于传统组及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组患者对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满意度(88.16%)明显高于传统组(7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组患者对自身疾病控制情况的满意度(77.63%)显著高于传统组(4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家庭医生个体化策略依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实施管理,能更有效的促进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行为,达到更好地改善患者病情、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的效果,值得在家庭医生慢病管理中推广应用。
心理卫生干预
社交恐惧症患者社交焦虑、惧怕否定评价与面部表情识别相关性分析
林子江, 林海西, 林雪丹, 杨天兴, 王常绿, 杜松妹, 杨闯
2016, 14(4): 625-62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37
225 1
摘要:
目的 分析社交恐惧症患者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和社交焦虑、惧怕否定评价与面部表情识别相关性。 方法 采用社交焦虑量表、惧怕否定评价量表、面部表情强度识别测试分别对30例门诊社交恐惧症患者及30名正常人进行测定,并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2组间结果进行比较,用相关分析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社交恐惧组在面部识别正确数上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交恐惧组在面部正确反应时比对照组反应时要短(P<0.05);同类表情强度识别在2组间的正确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交恐惧被试对“高兴”的正确数要多于其他表情的正确数(P<0.05),其他表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组内对“高兴”的正确数同样要多于其他表情正确数(P<0.05),对“害怕”的准确数除了与“鄙视”的表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正确数要少于其他4种表情(P<0.05);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对三者进行两两相关分析可得:表情强度识别与社交焦虑程度相关系数(r=0.24,P=0.32)、表情强度识别与惧怕否定的相关系数(r=-0.10,P=0.68),2组相关系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交焦虑与惧怕否定之间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r=0.59,P<0.05)。 结论 社交恐惧症患者面部表情识别能力无下降,不存在面部表情的注意加工偏向;社交焦虑与面部表情识别能力、惧怕否定与面部表情识别能力不存在相关性。
调查研究
安徽省2011年0~6岁儿童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分析
王斌冰, 张秀军, 陈晓琴, 柴瑜, 沈永刚, 刘丹青, 赵月萍, 晏开力
2016, 14(4): 629-63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38
98 0
摘要:
目的 了解安徽省学龄前儿童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评估脊灰疫苗免疫策略效果。 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调查安徽省16个县(市、区)的0~7岁年龄组的1 754名儿童,进行脊灰中和抗体水平检测。 结果 所有调查对象均有脊灰疫苗免疫史,96.41%的调查对象接种3~5次;调查对象脊灰中和抗体Ⅰ、Ⅱ、Ⅲ型阳性率分别为99.43%、99.20%、98.86%;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s,GMT)分别为1∶193.40、1∶117.26、1∶85.03;98.29%的调查对象3种型别抗体均为阳性。各型间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的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均>97%,随年龄增长抗体GMT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皖北、皖中、皖南地域脊灰抗体阳性率均>98%,不同地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F之外,P<0.05);多元分析发现年龄、地域和3种型别均阳性对抗体GMT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安徽省学龄前儿童脊灰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均保持在较高水平,通过脊灰疫苗接种,已建立牢固的脊灰免疫屏障。
云南省全科医生职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赵鑫, 自蓉, 姜润生, 黄巧云, 李冰玉, 舒群琴, 李伟明
2016, 14(4): 632-634,64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39
140 1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云南省全科医生职业健康状况的实证研究,了解该省全科医生的健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究影响全科医生职业健康的因素。 方法 根据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工作基础状况,按好中差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26名基层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自填式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统计学方法选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统计分析,统计检验水准α=0.05,就云南省全科医生职业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结果 在200份有效的调查问卷中,云南省全科医生自评处于不健康状态的比例为32.00%(64/200)。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选入水准为0.05,剔除水准为0.10。该模型χ2=48.061,P<0.001,Cox&Snell R2=0.214,Nagelkerke R2=0.299,总验证率达到72.5%。结果显示,晋升机会很少(P=0.009)、因时间压力而烦躁(P=0.009)、工作负担渐重(P=0.028)、工作时间压力大(P=0.032)、回家后易放松(P=0.034)5个因素对云南省全科医生的职业健康有影响。 结论 云南省基层全科医生的健康状况不佳,与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称晋升机制不完善、名额偏少,相关专业人员短缺致使全科医生工作负担重等情况有直接关系,相关部门应重视并改善全科医生的职业环境,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全科医生的职业健康。
诊断技术-医学检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性变化分析
朱葵向, 应华永
2016, 14(4): 635-63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40
198 2
摘要:
目的 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药敏性变化,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分析数据。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接收的痰液、分泌物、脓液、全血、胸水、腹水、前列腺液、尿液标本共128例,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不同标本类型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比较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和MRSA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另外2011—2014年每年选取30株MRSA,检测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对其的最小抑菌浓度情况。 结果 12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MRSA 44株,MRSA阳性率为34.38%;住院MRSA阳性率为40.66%(37/91),高于门诊MRSA阳性率18.9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0,P<0.05)。痰液的MRSA检出率最高(51.11%),分泌物的MRSA检出率最低(20.51%);不同标本的MRSA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01,P<0.05)。MSSA和MRSA对奎奴普汀/达福普汀、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福平、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呋喃妥因的敏感率均为100.00%;MSSA对苯唑西林、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磺胺异噁唑/甲氧苄啶、莫西沙星的敏感率均显著高于MRSA(P均<0.01)。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MRSA的MIC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利奈唑胺对MRSA的MIC基本不变。2014年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MRSA的MIC均显著高于2011年(t=36.242、14.394,P均<0.01)。 结论 不同标本类型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不同的药敏性和MRSA检出率,临床上应注意监测MRSA对糖肽类抗菌药物的MIC。
核酸扩增及微流芯片法检测HCV-Ab临界值附近标本的结果探讨
陈娜云, 姚仁南, 马继慧
2016, 14(4): 639-64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41
145 1
摘要:
目的 对于用ELISA法检测HCV-Ab结果在临界值周围的可疑标本,用核酸扩增及微流芯片法进一步检测,以探讨不同方法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检出率及其感染的危险性。 方法 收集住院患者中经2种不同的HCV-Ab ELISA法试剂①或试剂②检测结果S/CO≥0.4至<1.0的血清标本24份,其金标试纸条法检测均为阴性,分别用核酸扩增及微流芯片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测HCV-Ab法进行检测。 结果 24份用ELISA法检测S/CO值处于临界值的标本,经核酸扩增及微流芯片法检测阳性16份(阳性率66.67%),CLIA测HCV-Ab法检测阳性16份(阳性率66.67%),HCV-Ab ELISA法试剂①阳性6份(阳性率25.00%),试剂②阳性10份(阳性率41.67%)。核酸扩增及微流芯片分析法与ELISA法试剂①检测结果进行比较,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ELISA法试剂②检测结果进行比较,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核酸扩增及微流芯片分析法对HCV的检出率高于ELISA法和金标试纸条法,因此,对ELISA法检测HCV-Ab结果在临界值周围的可疑标本,可能存在感染性,应对这些可疑标本做进一步的检测,可选择性的应用核酸扩增及微流芯片分析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法等方法联合进行检测,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防误检和漏检。
不同采血方法对血透半永久导管华法林抗凝者出凝血指标的影响
吴瑶瑶, 徐武敏, 黄筱燕, 金领微
2016, 14(4): 643-64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42
109 1
摘要: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以颈内半永久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管通路的患者,在使用华法林抗凝进行出凝血监测时,以来自颈内半永久中心静脉导管的血标本代替外周静脉血标本进行检验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血透半永久中心静脉导管华法林抗凝的患者30例次,对每一例次患者同一时间段抽取3个不同的血标本:①常规外周静脉抽血作为对照组,②经颈内半永久导管静脉端抽取20 ml血后留取血标本(以下称方法一),③经颈内半永久导管静脉端抽取40 ml血后留取标本(以下称方法二),比较3组血标本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值的差异。 结果 方法一与对照组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项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方法二与对照组比较,PT、INR两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P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以颈内半永久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管通路,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进行出凝血检验时,应尽量由外周静脉抽取血标本,当由外周静脉抽血存在实际困难时,可以用方法二由颈内半永久导管留取血标本来代替外周静脉抽血,但必须在送检标本上注明抽血方式以便临床医生参考。
血清胃蛋白酶原及CA199、CA242、CEA联合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王胜, 单绿虎, 束新华, 叶珍
2016, 14(4): 646-64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43
310 3
摘要:
目的 研究联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Ⅰ/PGⅡ)及糖蛋白抗原199(CA199)、糖脂类抗原242(CA242)、癌胚抗原(CEA)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血清中的胃蛋白酶原PG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CA199、CA242、CEA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分别检测130例胃癌患者(均有病理学诊断明确为胃癌患者)、30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120例正常健康体检人群的水平,统计学分析3组间的差异;并比较上述各单一肿瘤指标与联合肿瘤指标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的差异。 结果 相较于胃部良性疾病患者组和正常健康体检对照组,胃癌组血清中各肿瘤标志物PGⅠ及PGⅠ/PGⅡ和CA199、CA242、CEA含量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所有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灵敏度相比较,联合检测5项肿瘤标志物的灵敏度为8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特异度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PGⅠ及PGⅠ/PGⅡ和CA199、CA242、CEA联合检测的灵敏度远远高于单一肿瘤标志物项目检测的灵敏度,血清的PGⅠ及PGⅠ/PGⅡ和CA199、CA242、CEA的联合检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联合检测对提高早期胃癌患者的检出率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医学综述
Olig基因在少突胶质细胞的发生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齐琦, 张玉心, 胡建国
2016, 14(4): 649-65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44
88 1
摘要:
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内质网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季政, 周昌钻, 朱虹岷, 蒋凤春, 孟立平, 潘孙雷, 许富康, 彭放, 池菊芳, 郭航远
2016, 14(4): 652-65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45
78 0
摘要:
社区多种骨质疏松简易筛查工具研究进展
沈菲, 李忆鲁, 沈文忠, 沈雁红, 徐蓉, 陆斌, 顾娟, 丁海光, 平菁, 杨燕, 韩一平
2016, 14(4): 656-65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46
98 1
摘要:
Raf激酶抑制蛋白在鼻咽癌中的研究进展
张磊, 江浩
2016, 14(4): 659-66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47
59 0
摘要: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
胡乾配, 谢波, 李一梅
2016, 14(4): 662-66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48
75 1
摘要:
预防/保健 中医/康复
TOPSIS法和秩和比法模糊联合对中医适宜技术包推广效果的综合评价
徐静, 石学峰, 房耘耘, 石诗雯, 巴合加娜尔
2016, 14(4): 665-66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49
165 0
摘要:
目的 探讨TOPSIS法和秩和比法(RSR法)的联合使用对5种不同中医适宜技术包在基层地区推广效果评价的可行性,并对评价的结果进行排序,从而为技术包的推广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将针对基层地区治疗同类疾病的适宜技术归类打包,本文共涉及5个技术包:“颈肩腰腿痛”包(A包)、“妇科疾病”包(B包)、“小儿腹泻”包(C包)、“慢性胃病”包(D包)以及“肿瘤疾病”包(E包)。选取投入费用、专家人次数、高级职称人次数、专家下基层指导人次数、培训学时数、培训人次数、评价率和使用人数8个评价指标,使用TOPSIS法、秩和比法以及二者模糊加权联合对5种中医适宜技术成果包在基层的推广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通过TOPSIS 法得出Ci值由大到小分别为A包0.76、D包0.66、B包0.49、C包0.44和E包0.00;通过秩和比法得出RSR值由大到小分别为A包0.90、D包0.80、C包0.58、B包0.53和E包0.20;同样通过二者的模糊联合法得出的结果也是A包值最大,D包其次,E包值最小。所以TOPSIS 法、秩和比法以及二者模糊联合的方法对各成果包的推广评价结果基本一致,A包和D包排名前2位,情况较好;E包排名最后,推广效果相对较差。 结论 TOPSIS法和RSR方法的联合使用能够更客观合理的评价中医适宜技术包在基层地区推广取得的成效,故可以作为同类研究的评价方法。
中药冷热喷联合点穴按摩护理干预对Pilon骨折早期肿胀的效果研究
黄冬红, 杨丹华, 蒋云甫
2016, 14(4): 669-67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50
98 0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冷热喷联合点穴按摩护理干预对Pilon骨折早期肿胀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浙江省中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Pilon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冷热喷联合点穴按摩护理干预,护理5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胀消退时间及护理1 d、3 d后疼痛程度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3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0%(33/4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护理1 d、3 d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肿胀消退时间为(5.01±0.49)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满意率为100.00%(40/40),对照组总满意率为82.50%(33/40),治疗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药冷热喷联合点穴按摩护理干预降低了Pilon骨折患者早期肿胀程度及疼痛程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操作简便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内科学教学中CBL和PBL教学法的联合运用
金国玺, 高涌, 毕娅欣, 于磊, 陈辉
2016, 14(4): 672-67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51
135 1
摘要:
目的 鉴于医学临床学科的难度较大、普通医学院校开展传统PBL教学方法在临床课程中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探讨联合CBL与PBL教学法的作用,探讨在普通医学院校中多种教学方法联合应用在提高教学效果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使PBL教学更加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方法 在整合临床学科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新形式的PBL教学,以内科学教学为例,对传统PBL教学的案例、指导教师配置、教学环节设置、指导教师扮演角色等方面进行改革。采用临床指导老师精心选取的案例、指导教师选用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医生担任、教学中增加“基础知识复习”“基础知识巩固”环节等措施对PBL教学的效果进行加强并使PBL教学的过程和内容紧扣教学大纲和学习目标。 结果 CBL与PBL均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组合作,两者联合使用可以克服单纯PBL的讨论不能紧扣学习大纲、分散了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注意力以及花费学生太多时间的不足。 结论 单纯的PBL教学面临诸多挑战,而CBL、PBL的联合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普通医学院校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学习临床课程时联合PBL、CBL等多种教学法更有助于改善学习效果,重要知识的复习和运用能力的锻炼,可以调高PBL教学的效率、提高PBL教学与教学大纲的吻合程度。
赴英国皇家全科医师学会全科医学培训的启示
雷李美, 蓝翔
2016, 14(4): 676-67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52
188 3
摘要: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民众对医疗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全科医师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英国是众多较早开展全科医师医疗体系的国家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探索,英国已拥有较为完善的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灵活、独立、高效运行的全科医疗诊所;严谨的全科社区就诊制度;协同良好的社区与全科门诊的整合式服务;严密、完善的医疗质量监管体系;严格、高标准、同质化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等等。英国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服务宗旨和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NHS)的六大价值观与我国的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核心要求是相似的。对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层卫生工作综合如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医养结合,开展全科签约服务具有很好的学习借鉴作用。经过2周的培训,通过对英国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的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笔者发现要加强我国全科医学体系建设,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础;建立完善的全科医生“守门人”制度,做好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加强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服务团队建设,推动医学模式在社区的转变;要进一步加强全科规培基地骨干师资队伍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为核心,在社区层面横向整合多方社会服务资源;加大宣传,正确引导居民的就医需求;探讨适合我国的全科医师培养模式,从而推动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
全科护理研究
围术期强化护理在内镜下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应用评价
蒋雨虹, 荀运浩
2016, 14(4): 680-68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53
140 1
摘要:
目的 观察并探讨围术期强化护理在内镜下套扎术(esophageal varices ligation,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中的价值,为EV治疗方案的优化和选取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接受EVL手术的48例EV患者实施围术期强化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心理咨询教育、术中术后舒适护理、音乐疗法和术后饮食指导和观察等),作为干预组;选取此前1年仅接受常规护理(协助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准备术前用药,指导患者术前禁食、禁饮、常规心理护理)的48例EV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EV清除率、清除所需治疗次数、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干预组EV清除率、清除所需治疗次数、再出血率分别为91.7%(44/48)、(2.3±0.7)次和8.3%(4/48),对照组为87.5%(42/48)、(3.5±1.1)次和20.8%(10/48),观察组清除所需治疗次数和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3/48),对照组为25.0%(12/48),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围术期强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EV患者EVL手术治疗的次数,提升治疗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实施出院计划对早产儿的有效延续居家护理效果评价
莫敏玲
2016, 14(4): 683-68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54
108 0
摘要:
目的 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实施出院计划对于家长抑郁焦虑程度和早产儿6个月内体格发育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100例早产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开展出院计划家居护理,对比分析护理后2组早产儿家长抑郁评分、早产儿3个月以及6个月的身高、体重情况。 结果 试验组早产儿家长护理后抑郁评分为(35.8±4.4)分、焦虑评分为(34.1±0.6)分,与对照组的抑郁评分(42.7±4.8)分、焦虑评分(46.9±0.8)分相比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早产儿3个月、6个月时身高分别为(59.8±8.9) cm、(67.5±6.4) c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身高(49.5±9.5) cm、(55.5±5.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早产儿3个月、6个月时体重分别为(6.8±1.1) kg、(8.1±1.5) k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体重(5.1±0.8) kg、(6.9±1.3)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新生早产儿中实施出院计划的效果显著,改善了早产儿家长的抑郁焦虑症状,促进早产儿出院后体格发育。
喉癌患者术后自理理论护理效果评价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林艳红, 代林林, 王影, 李丽, 刘冰, 曲学华
2016, 14(4): 686-68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55
168 3
摘要:
目的 随着对喉癌临床认识的不断加深,治疗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转变与更新,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加重了喉癌患者沮丧、自卑等心理应激反应,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Orem自理理论护理以人类是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的统一整体,为了更好地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保持健康的心态,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存质量。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了解Orem自理理论护理干预的作用效果,评价喉癌行部分切除手术患者术后应用Orem自理理论护理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喉癌患者68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68例患者分入A组与B组,其中A组32例,B组36例,其中A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B组患者则实施Orem自理理论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干预后发音功能、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情况。 结果 出院时评估B组患者自护能力均显著优于A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发音功能比较:A组近正常、良好、中等及差患者分别为5例、12例、14例及1例,B组分别为6例、14例、15例及1例,2组患者术后发音功能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782,P=0.258);随访1年B组患者华盛顿医科大学生存质量量表(UW-QOL)语言交流、活动能力维度及总分显著优于A组(P<0.05)。 结论 喉癌行部分切除术后应用Orem自理理论可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全科诊疗实践
骨折内固定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程鹏, 王玮琪
2016, 14(4): 689-69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56
68 1
摘要:
目的 比较骨折内固定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温州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共86例,内固定组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关节置换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术中时间,失血情况,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 结果 内固定组术中平均时间(50.4±14.1)min,关节置换组术中平均时间(106.8±20.7)min,关节置换组术中所需时间更长(t=30.491,P<0.05)。内固定组平均术中失血量(137.2±10.9)ml,关节置换组平均术中失血量(352.6±29.1)ml,关节置换组平均术中失血量多余内固定组(t=73.092,P<0.05)。内固定组平均术后卧床时间(29.6±5.7)d,平均总住院时间(22.1±4.7)d,关节置换组平均术后卧床时间(15.3±1.7)d,平均总住院时间(17.4±2.2)d,内固定组术后卧床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长于关节置换组(t=7.913,3.061,均P<0.05)。内固定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93%,关节置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5%,内固定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关节置换组(χ2=9.071,P<0.05)。内固定组术后随访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优18例,良10例,优良率为65.12%,关节置换组优24例,良13例,优良率为86.05%,关节置换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内固定组(χ2=13.081,P<0.05)。 结论 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情况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拇指指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指组织缺损
吴敏杰, 娄仁山, 潘亚斌, 魏鹏
2016, 14(4): 691-69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57
101 0
摘要:
目的 探讨拇指指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指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并与带蒂皮瓣及游离皮瓣手术方式的修复效果进行比较。 方法 纳入宁波市宁海县中医医院手外科2011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拇指末节组织缺损患者30例,采用拇指指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治疗:根据受区特征,以拇指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与拇短伸肌腱外侧缘或拇长伸肌腱外侧缘的连线为皮瓣的轴心线设计皮瓣,对指腹指端缺损者,将指背神经支与指神经吻合重建感觉;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20~55岁,平均30.5岁。损伤原因:冲床伤15例,压机伤8例,电锯电刨伤4例,热压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 h~7 d,平均8 h。拇指皮肤缺损范围(1.0 cm×1.5 cm)~(2.5 cm×3.5 cm)。 结果 术后拇指指动脉穿支皮瓣均成活,1例远端小部分坏死,疤痕愈合。患者随访2~12个月,平均5个月。皮瓣外感质地柔软,弹性良好,基本接近正常,2例热压伤病例创缘疤痕明显,患指无明显疼痛。皮瓣静止两点辨别觉为11~16 mm,平均13 mm。拇指各关节活动良好,手功能ATM评定:优27例,良1例,可2例。 结论 拇指指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指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不损伤指动脉,皮瓣成活率高,外观良好,术后疗效满意,预后较佳。
辛伐他汀联合卡培他滨顺铂治疗非手术晚期胃癌患者的效果研究
张娇儿
2016, 14(4): 694-69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4.058
62 0
摘要:
目的 研究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抑制剂辛伐他汀联合卡培他滨顺铂(XP)治疗非手术晚期胃癌(AGC)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2009年2月—2014年11月间244例患者进行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患者年龄≥18岁,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GEJ)。患者按疾病可测性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0例,安慰剂组124例。治疗组:第1~14天卡培他滨1 000 mg/m2,2次/d,加辛伐他汀40 mg,1次/d,同时第1天,加顺铂80 mg/m2,每3周为一个周期;安慰剂组:第1~14天卡培他滨1 000 mg/m2,2次/d,加安慰剂40 mg,1次/d,同时第1天,加顺铂80 mg/m2,每3周为一个周期。顺铂治疗8周期;卡培他滨和辛伐他汀给予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受毒性。 结果 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5.2个月(95%CI 4.3~6.1);安慰剂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FPS)4.63个月(95%CI 3.5~5.7),危险比0.930,95%CI 0.684~1.264;P=0.642。治疗组整体缓解率为27.5%,安慰剂组整体缓解率为29.0%,二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P>0.05)。治疗组63例(52.5%)和安慰剂组70例(56.4%)出现3级以上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 治疗组药物毒性虽不增加,但未延长PFS。化疗方案加入低剂量的辛伐他汀(40 mg),并不适合AGC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