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第18卷  第6期

专家论坛
流行病学思维方法在全科医生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陈俊虎, 王燕燕, 廖凯举, 徐超, 王家骥
2020, 18(6): 887-88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384
269 4
摘要:
目的 流行病学是公共卫生的主干学科,也是一门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应用科学。全科医学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在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分析流行病学思维方法在全科医生培养中的应用意义,为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启示。 方法 以“流行病学”“全科医学”“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全科团队”和“全科医学教育”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及Pubmed数据库中1990年以来近30年的文献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现状,总结和分析流行病学思维方法在全科医生培养中的主要结合点。 结果 目前全科医生培养过程中融入流行病学思维方法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不足,应将预防为主的大健康理念贯穿于全科医生教育和工作中,并增加突发公共卫生疫情防控协调处置技能训练,突出流行病学三级预防理念、流行病学调查在全科医生培养中的融合效果。 结论 应将流行病学的思维方法融入到全科医学教育与实践全过程之中,培养具有大健康观念、能维护和促进居民健康的全科医生。
全科医学讲堂
干燥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梅永君, 李志军
2020, 18(6): 890-891,975.
182 12
摘要: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以淋巴细胞浸润外分泌腺体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病理表现为唾液腺和泪腺等外分泌腺体间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伴有上皮细胞的破坏和萎缩。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口眼干燥、疲劳、关节疼痛和皮肤紫癜样皮疹等,是常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之一。
全科医学论著
影响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
邹坤, 姚学权, 吴震峰, 陈彻, 吴晓宇, 刘福坤
2020, 18(6): 892-894,93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385
252 2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水平的相关因素,从而为手术时更好地选择消化道重建方式及控制术后血糖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系肿瘤外科200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79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术后血糖水平的临床因素通过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P<0.05则为相关因素,再对相关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则为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 179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均完成了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其中有4例患者手术后糖尿病治愈,122例术后糖尿病缓解,术后血糖水平改善的有效率为70.39%(126/179)。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有无冠心病、术前糖尿病治疗方式、是否切除全胃、有无胆胰分流袢、糖尿病病程以及术前空腹C肽水平与术后血糖水平相关,进一步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无胆胰分流袢、糖尿病病程及术前空腹C肽水平是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胆胰分流袢、糖尿病病程及术前空腹C肽水平是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上对于糖尿病病程较短,术前空腹C肽水平大致正常的患者,手术时通过胆胰分流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可以更好地改善术后血糖水平。
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判断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王松, 刘流, 张开光
2020, 18(6): 895-898,106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386
339 2
摘要: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临床和内镜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UC患者102例,选择100例结肠镜检查无异常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不同临床及内镜严重程度的UC患者血单核细胞、MLR的表达。 结果 UC患者中MLR、白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5)。单核细胞与MLR、白细胞、ESR、CRP和血小板均呈正相关(均P<0.05),MLR与白细胞、CRP均呈正相关(均P<0.05)。按改良的Truelove和Witts分型标准和改良Mayo评分分组,单核细胞计数和MLR在中度和重度患者中明显增高(均P<0.05)。按Mayo内镜评分、蒙特利尔分型分组,MLR在Mayo内镜评分3分组中较1分组及2分组明显增高,MLR在E3组较E1组及E2组明显增高(均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单核细胞计数和ML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95%CI:0.672~0.807)和0.750(95%CI:0.683~0.8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单核细胞、MLR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385×109/L、0.235,判断U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37%和53.00%、75.49%和66.00%。 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单核细胞、MLR水平明显增高,且与临床和内镜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胸闷变异性哮喘的效果分析
马莉娟, 周瑞, 王娴娴, 吴令琴, 单子鸿, 王舒颖, 杨君
2020, 18(6): 899-901,90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387
298 2
摘要: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联合口服孟鲁司特钠在儿童胸闷变异性哮喘(chest tightness variant asthma,CTVA)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方法 以2018年9月—2019年9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确诊为CTVA的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初诊时均完成肺功能检测和胸闷症状评分(r-ACQ),且均具备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给予患儿常规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和口服孟鲁司特钠,分别于治疗后2~4周复诊。对患儿治疗前、治疗后的肺功能主要指标[1秒用力呼气量(FEV1),1秒率(FEV1/FVC%),最大呼气流速(PEF),用力呼气25%、50%、75%肺活量时的呼气峰流速(FEF25、FEF50、FEF75)、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随访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情况、r-ACQ评分值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CTVA患儿治疗后胸闷症状缓解率为93.3%,且经治疗后患儿的r-ACQ值较治疗前降低,这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相符。患儿治疗后2~4周肺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FEV1(F=3.623,P=0.031)、FEV1/FVC%(F=3.188,P=0.046)、PEF(F=4.506,P=0.014)、FEF25(F=8.518,P<0.001)、FEF50(F=9.794,P<0.001)、FEF75(F=8.736,P<0.001)、MMEF(F=8.92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儿在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孟鲁司特钠可有效缓解CTVA患儿的临床症状,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17例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临床分析
荣玉婷, 余锋, 许力
2020, 18(6): 902-90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388
296 2
摘要:
目的 分析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 of nervous system,PNSNS)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9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7例PNSN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并作文献复习。 结果 17例患者中14例(82.4%)在肿瘤之前出现神经系统症状,3例(17.6%)在肿瘤之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抗Hu抗体、抗Yo抗体;抗Amphiphysin抗体、抗recoverin抗体、抗Titin抗体、抗Ma2抗体、抗SOX-1抗体、抗Zic4抗体阳性例数分别为4(23.5%)、3(17.6%)、2(11.8%)、2(11.8%)、2(11.8%)、2(11.8%)、2(11.8%)、1(5.9%)例。抗Hu抗体、抗Zic4抗体同时阳性者1例(5.9%)。神经系统病变表现为亚急性小脑变性6例(35.2%);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3例(17.6%);边缘性脑炎2例(11.8%);Lambert-Eaton综合征2例(11.8%);运动神经元病1例(5.9%);多发性肌炎(5.9%)1例;脑干脑炎1例(5.9%);亚急性感觉神经元病1例(5.9%)。 结论 多数诊断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症状早于原发肿瘤临床表现,需要对患者进行肿瘤筛查以及长期随访。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
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娜芹, 王军, 纪媛媛, 刘云云, 徐跃峤, 杨飘, 蒋丽丹, 张鸿祺, 俞洁
2020, 18(6): 906-908,103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389
404 7
摘要:
目的 调查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现状,分析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1 088例行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81例)和对照组(1 007例),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1 088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肺部感染81例(7.4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住ICU(OR=5.387,95%CI:1.582~18.339)、机械通气(OR=3.720,95%CI:1.667~8.301)、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3~8分(OR=0.335,95%CI:0.148~0.760)、低温治疗(OR=5.945,95%CI:2.499~14.141)是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肺部感染是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提示应将肺部感染作为预防医院感染工作的重点。对入住ICU、使用机械通气、入院GCS评分3~8分、使用低温治疗的患者应高度关注,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老年人内脏脂肪面积与血脂水平及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邹一帆, 徐滔, 赵婷, 贾坚, 门琛, 徐娜, 占伊扬
2020, 18(6): 909-91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390
205 3
摘要:
目的 探讨内脏脂肪面积与血脂水平及冠心病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8年4月安徽广德农村地区参与体检的老年人(年龄≥60岁)共139例,结合当地基层医疗档案仔细询问冠心病病史,将于当地医院确诊为冠心病者57例分为冠心病组(CHD),其余体检者共82例为非冠心病组(NC)。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嘱受检者免冠、脱鞋、空腹,仅着单衣测量身高体重。随后使用韩国Inbody S10人体成分分析仪,应用生物电阻抗原理测量肥胖相关指标:内脏脂肪面积、体脂率、体脂含量、体质量指数。分析内脏脂肪面积与血脂水平及冠心病的相关性。 结果 CHD组的内脏脂肪面积[(92.57±39.29)cm2]及其他肥胖相关指标和血低密度脂蛋白[(3.96±0.86)mmol/L]水平均高于NC组。回归分析显示内脏脂肪面积增高者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增加,分别为NC组的4.052倍及2.348倍。相关性分析显示,内脏脂肪面积与血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 结论 内脏脂肪面积和低密度脂蛋白与冠心病密切相关,老年冠心病个体中内脏脂肪面积及其他肥胖指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个体,当内脏脂肪面积增加或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时,老年人冠心病发病风险明显增高。随着内脏脂肪面积增加,血甘油三酯水平增高。故可利用生物电阻抗法分析老年人肥胖相关指标,结合血脂水平对冠心病的预防及预后进行动态监测。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自噬相关基因 Beclin-1和LC3的变化研究
刘成, 许雅倩, 邹琪
2020, 18(6): 913-91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391
208 2
摘要:
目的 观察脓毒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自噬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10例健康人、20例普通感染患者和20例脓毒症患者,分别设为H组、I组和S组,根据预后再将S组亚组分析分为存活组(14例)和死亡组(6例),收集年龄、性别、感染部位、原发病、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白蛋白、血糖和APACHEⅡ评分等资料,同时抽取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检测Beclin-1和LC3 mRNA相对表达量。 结果 3组年龄、性别、原发病和感染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WBC、PLT、ALT、Cr、白蛋白和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组和S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Beclin-1和LC3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Beclin-1和LC3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PACHEⅡ评分与Beclin-1具有线性负相关(r=-0.452,P<0.001),APACHEⅡ评分与Beclin-1之间的线性模型方程式:Y=-20.83+41.67X;APACHEⅡ评分与LC3具有线性负相关(r=-0.641,P<0.001),APACHEⅡ评分与LC3之间的线性模型方程式:Y=-6.25+62.5X。在诊断脓毒症方面,Beclin-1: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标准误为0.070,P<0.001,LC3:ROC曲线下面积为0.851,标准误为0.066,P<0.001。 结论 脓毒症外周血淋巴细胞自噬水平明显降低,可以反映脓毒症的免疫状态,并且在临床上可以作为普通感染和脓毒症的判断指标,为脓毒症诊断提供新思路。
诱导向尿路上皮分化的脂肪干细胞与膀胱脱细胞基质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刘湘鄂, 吴天玉, 汪前亮, 熊云鹤
2020, 18(6): 917-922,98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392
245 1
摘要:
目的 探讨脂肪干细胞向尿路上皮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并将诱导后细胞与膀胱脱细胞基质复合培养,评价细胞与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构建组织工程化组织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 取6只8周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的腹股沟脂肪组织和膀胱组织,通过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同时通过胰蛋白酶消化的方法获取尿路上皮细胞,流式细胞鉴定后将第3代脂肪干细胞与尿路上皮细胞间接共培养2周,并对分化后细胞进行表型鉴定。随后将分化后细胞种植在膀胱脱细胞基质上,通过扫描电镜、组织学切片观察诱导后细胞在膀胱脱细胞基质上的生长情况。 结果 脂肪干细胞培养成功并在体外扩增,流式术检测表面抗原CD分子,细胞高表达CD29(99.6%)、CD44(98.2%);低表达CD31(1.9%)及CD45(1.6%)。通过间接共培养诱导分化后,细胞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尿路上皮标志物UPIa的表达,而未诱导的脂肪干细胞无表达。扫描电镜提示诱导后细胞在膀胱脱细胞基质上生长,黏附较好。组织学检查可见膀胱脱细胞基质表面细胞平铺生长。 结论 脂肪干细胞向尿路上皮诱导分化后可作为泌尿系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可能是尿路上皮细胞之外的又一新选择。膀胱脱细胞基质能支持诱导后的脂肪干细胞良好的生长,该支架可作为载体材料用于泌尿系组织工程的修复与重建。
人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细胞PKCδ相关信号通路因子的激活及其对细胞增殖的作用
白崧, 杜莹磊, 王宇, 谢珊, 姜之全
2020, 18(6): 923-92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393
301 3
摘要:
目的 分析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s)相关信号通路因子在人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型垂体腺瘤细胞的表达及调节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 方法 收集2016年5月—2018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GH型垂体腺瘤患者术中切除肿瘤组织进行原代培养,免疫组化法检测PKCδ、CREB、ERK1/2在细胞内的表达。将原代培养的细胞分为对照组(空白)、激动剂组(PMA)、抑制剂组(Rottlerin)、联合组(PMA+Rottlerin),各8株细胞,ELISA法检测各组GH分泌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因子及磷酸化水平,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PKCδ、CREB、ERK1/2均较多见于GH型垂体腺瘤细胞质。与对照组比较,激动剂组GH分泌及细胞活性升高,抑制剂组明显降低(均P<0.01),联合组GH分泌及细胞活性低于激动剂组,高于抑制剂组(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激动剂组p-PKCδ、p-CREB、p-ERK1/2水平升高,抑制剂组三者水平降低(均P<0.01),联合组p-CREB、p-ERK1/2水平低于激动剂组,高于抑制剂组(均P<0.01)。 结论 PKCδ、CREB、ERK1/2在GH型垂体腺瘤细胞中存在明显高表达,激活PKCδ表达可提高p-CREB水平促进GH分泌,同时提高p-ERK1/2水平促进细胞增殖。
肝素结合蛋白联合降钙素原在评估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中的预测价值
李磊, 郑传明, 夏群, 程峰, 陈硬, 宋琦, 徐术根, 王振杰
2020, 18(6): 927-929,106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394
251 1
摘要:
目的 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是临床上棘手的问题,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HBP)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预测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外科诊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共64例,根据是否合并胰周感染,分为单纯急性胰腺炎组和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组各32例,分别于诊断时当天(D1)及治疗后第7天(D7)测定患者HBP及PCT的血浆浓度,对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组的患者积极干预治疗,比较2组HBP及PCT的水平差异,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计算其的临界值、特异度和敏感度。 结果 单纯急性胰腺炎组和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组中HBP水平[D1:(61.97±34.84)ng/mL vs.(130.12±45.76)ng/mL,D7:(8.60±2.91)ng/mL vs.(10.08±3.16)ng/mL]、PCT水平[D1:(1.82±0.65)ng/mL vs.(4.48±2.58)ng/mL,D7:(0.50±0.21)ng/mL vs.(0.64±0.3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5,敏感度为90.60%,特异度为78.10%;P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敏感度为81.30%,特异度为96.90%;HBP联合P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1,敏感度为96.90%,特异度为65.60%。 结论 HBP和PCT可分别作为预测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指标,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敏感性,有利于早期发现并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
lncRNA SOX2OT在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严春红, 杨玮丽, 李学和
2020, 18(6): 930-93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395
216 2
摘要:
目的 探讨lncRNA SOX2OT在卵巢癌细胞系中相对表达情况,评估其对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将2017年4月—2019年4月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治疗的112例卵巢癌患者纳入研究,分析卵巢癌及卵巢癌旁组织、卵巢癌细胞系lncRNA SOX2OT表达情况,并测试其影响增殖及周期、迁移状况。 结果 卵巢癌组织内SOX2OT mRNA表达(3.50±0.13)高于癌旁组织(1.59±0.21,t=81.045,P<0.01);HO-8910PM细胞株内lncRNA SOX2OT表达(5.78±0.04)高于HO-8910细胞株(1.05±0.11,t=405.918,P<0.05)。空白对照组克隆细胞数、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高于siSOX2OT-1组、siSOX2OT-2组;阴性对照组克隆细胞数、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高于siSOX2OT-1、siSOX2OT-2组(均P<0.01)。子宫内膜样癌、浆液性卵巢癌、黏液性卵巢癌lncRNA SOX2OT表达分别为4.12±0.25、3.68±0.42、3.44±0.3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lncRNA SOX2OT在卵巢癌细胞系中呈异常高表达,敲低lncRNA SOX2OT表达可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侵袭进行抑制,加快卵巢癌细胞凋亡。
帕唑帕尼联合放疗对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VEGFR水平的影响
吕红青, 张琳, 倪镌
2020, 18(6): 934-93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396
272 1
摘要:
目的 探究帕唑帕尼联合放疗对宫颈癌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FGR)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放疗组、联合组各80例,放疗组进行放射治疗,联合组使用帕唑帕尼联合放射治疗。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YFRA21-1)、糖链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VEFGR水平;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比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CEA、CYFRA21-1、CA125、CD3+、CD4+、VEFGR1、VEFGR2、VEFGR3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放疗组,CD8+水平、治疗总有效率(85.00%vs. 71.25%)高于放疗组(均P<0.05)。 结论 帕唑帕尼联合放疗治疗宫颈癌,能够抑制CEA、CYFRA21-1、CA125水平,调控VEFGR水平,治疗效果显著,但二者联用会对机体免疫能力造成影响,因此应进一步分析研究该治疗方案,为该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全科临床研究
2种全瓷高嵌体修复无髓后牙牙体缺损的对比研究
张维波, 陈佳龙, 曹颖
2020, 18(6): 938-941,102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397
221 4
摘要:
目的 比较Lava Ultimate优韧瓷高嵌体与IPS e.max二硅酸锂玻璃陶瓷高嵌体修复无髓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在安徽省口腔医院经完善根管治疗的后牙牙体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共68例患者89颗后牙,牙体缺损类型为临床常见的邻牙合面缺损(Ⅱ类洞)。其中42颗患牙采用Lava Ultimate优韧瓷高嵌体修复(优韧瓷组),47颗患牙采用IPS e.max二硅酸锂玻璃陶瓷高嵌体修复(玻璃陶瓷组)。修复体颊舌面边缘预备均设计为平面对接形式,牙合面根据剩余牙体组织的量设计为全覆盖形式或保留部分牙体的部分覆盖形式。修复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按照美国公共卫生署(USPHS)修正评估标准,对2种类型高嵌体的修复体完整情况、表面磨耗、颜色匹配、边缘着色情况、固位情况、有无继发龋、边缘适合度和牙周状况等8个临床指标进行评估,评估时间为修复后12个月。通过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在12个月的观察期内,根据USPHS修正评估标准,2种类型高嵌体的修复体完整情况、表面磨耗、颜色匹配、边缘着色情况、固位情况、有无继发龋、边缘适合度和牙周状况等临床指标成功率均达到90%以上,其中优韧瓷组各临床指标成功率为92.86%~97.62%,玻璃陶瓷组为91.49%~100.00%,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Lava Ultimate优韧瓷高嵌体与IPS e.max二硅酸锂玻璃陶瓷高嵌体作为微创的修复方法,其短期修复效果均比较理想,均可作为后牙根管治疗术后牙体缺损修复的选择。
血液中细胞质肌动蛋白-1升高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寇雪莲, 陈琳迪, 管姝轶, 唐维国, 何松彬
2020, 18(6): 942-94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398
265 4
摘要:
目的 应用iTRAQ技术,探索急性脑梗死早期血液生物标志物。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就诊浙江省舟山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按发病时间分为5组:脑梗死1组(发病<2 h)8例,脑梗死2组(发病2~4 h)8例,脑梗死3组(发病4~6 h)8例,脑梗死4组(发病6~24 h)8例,脑梗死5组(发病24~72 h)8例;另选取3组为:短暂脑缺血性发作组(发病<2 h)和急性脑出血组(发病<2 h)各8例,以及健康对照组8例。应用iTRAQ技术,对各组血清进行检测,筛选出临床上有意义的生物标志物。 结果 ①在脑梗死急性期发现多个差异蛋白质,主要参与165种生物学过程、35种细胞组分、38种分子功能。②这些差异蛋白质主要涉及三类生物代谢途径,包括:补体调节途径、血液凝固途径和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细胞组分包括:细胞外空间、血小板a颗粒、脂蛋白复合体、分泌颗粒;分子功能包括:酶活性、离子类等。③脑梗死特有的生物标志物有细胞质肌动蛋白-1、血清淀粉样蛋白P、P因子、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1、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其中细胞质肌动蛋白-1最具意义。 结论 急性脑梗死2 h内血脑屏障紧密连接损害是一个特征性的变化,这一变化可以有效区分急性脑梗死与短暂脑缺血发作、脑出血。细胞质肌动蛋白-1可能是一种可以用于诊断急性脑梗死的特异性标志物。
声带白斑术后患者经常规治疗或抑酸药物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曹晓娟, 骆云珍, 徐斌
2020, 18(6): 947-94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399
297 1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声带白斑术后患者中应用抑酸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及声带白斑的复发情况。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4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100例声带白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喉显微镜下声带白斑剥皮术。根据术后是否进行抑酸治疗,分为观察组28例(给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抑酸治疗及术后常规治疗),对照组72例(给予术后常规治疗)。治疗前、后均对患者行电子喉镜检查、嗓音障碍指数-10量表(voice handicap index-10,VHI-10)、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及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评估。比较2组患者声带白斑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VHI-10量表、RSI量表、RFS量表评估结果,治疗后(半年)声带白斑复发率。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声带白斑完全消失,均治愈。治疗后,2组患者RF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改善更显著。治疗后随访半年,观察组声带白斑复发6例(21.43%),对照组15例(20.8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4,P>0.05)。 结论 声带白斑患者在术后予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治疗,可减轻咽喉反流症状,改善反流体征评分。
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与PCT及CRP对烧伤患者感染诊断的价值研究
廖米荣, 屠巍巍, 蔡立真
2020, 18(6): 950-95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400
302 3
摘要: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PCT及CRP对烧伤患者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8年8月—2019年3月在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117例疑似烧伤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感染情况分为未感染组(61例)、感染组(39例)及脓毒症组(17例),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患者CD64指数、PCT及CRP等感染指标,比较各组患者感染指标表达水平,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者的各项指标水平,绘制ROC曲线比较各指标诊断烧伤感染及脓毒症的效能。 结果 3组烧伤患者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感染组CD64指数、CD64阳性率和PCT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脓毒症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感染组(均P<0.05)。革兰阴性菌感染者PCT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者(P<0.05)。CD64指数对烧伤感染诊断效能最优,诊断烧伤感染的敏感度为82.14%(46/56)、特异度为88.52%(54/61)、约登指数为0.707;诊断脓毒症CD64指数约登指数(0.780)最大,而PCT的AUC(0.896)最高。CD64指数和PCT联合诊断感染和脓毒症时,敏感度和约登指数均高于单项指标。 结论 CD64指数联合PCT诊断烧伤感染和脓毒症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慢病防治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miR-15a、miR-16、miR-20b变化及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
刘林平, 吴伯乐, 倪莉莎, 张丽娜, 胡夏云, 王宗, 陈玲
2020, 18(6): 954-95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401
330 1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小RNA-15a(miR-15a)、微小RNA-16(miR-16)、微小RNA-20b(miR-20b)变化及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关系。 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T2DM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根据术后结果将其分为无DR组32例、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组39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组34例,另选取同期单纯白内障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miRNA衍生片段长度多态性(miRFLP)直接测定法检测房水miR-15a、miR-16、miR-20b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血清miR-15a、miR-16、miR-20b水平,用ROC曲线分析房水和血清中miR-15a、miR-16、miR-20b水平对PDR的预测价值。 结果 房水和血清中miR-15a、miR-16、miR-20b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PDR组、NPDR组、无DR组、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R患者房水与血清中miR-15a、miR-16、miR-20b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房水中miR-15a、miR-16、miR-20b水平联合预测PDR的曲线下面积为0.912,敏感度高达91.20%;血清中三者联合预测PDR的曲线下面积为0.931,特异性高达92.30%,预测价值均优于三者单一应用。 结论 T2DM患者房水和血清中miR-15a、miR-16、miR-20b水平升高与DR发生有关。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薛立芝, 谭焕腾, 张思泉, 刘芳
2020, 18(6): 959-961,102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402
213 2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水平及意义。 方法 选择杭州市西溪医院和浙江省立同德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A组、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作为B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作为C组。收集临床资料和生化资料,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FGF-21水平。 结果 B组和C组FPG、FINS、HbA1c、HOMA-IR、TG、TC、LDL-C、FGF-21高于A组(均P<0.05),HDL-C水平低于A组(均P<0.05);C组FGF-21[(3.47±0.51)μg/L]高于B组[(2.91±0.48)μg/L,P<0.05],B组和C组糖脂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FGF-21水平与FPG、FINS、HbA1c、HOMA-IR、TC、LDL-C呈正相关(r=0.623、0.652、0.547、0.633、0.534、0.242,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95%CI:0.052~0.373)、FINS(95%CI:0.156~0.441)、TC(95%CI:0.047~0.164)为血清FGF-21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血清FGF-21水平和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关,与糖脂代谢关系密切,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与rt-PA 静脉溶栓的相关性
朱衡亚, 孙晓燕, 胡正刚, 罗小春, 王庄, 冯琪
2020, 18(6): 962-96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403
277 2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与rt-PA静脉溶栓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入院后均完成MMSE、NIHSS、MoCA评分,根据评估结果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认知功能正常组。查阅2组病例资料,记录2组年龄、关键部位梗死、教育程度、血糖控制不佳、rt-PA静脉溶栓、高血压史、嗜酒、左侧梗死资料,并完成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针对患者认知功能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 结果 46例脑梗死患者29例发生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占63.04%。单因素结果表明: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发生与年龄(t=2.244,P=0.030)、关键部位梗死(χ2=4.313,P=0.038)、教育程度(U=8.092,P=0.003)、rt-PA静脉溶栓(χ2=7.558,P=0.006)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年龄(P=0.042)、关键部位梗死(P=0.025)、教育程度(P=0.041)、rt-PA静脉溶栓(P=0.030)是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较高,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尽早给予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减轻患者病情。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计静, 陈世宣, 朱斌, 王策, 林大样, 王松柏
2020, 18(6): 965-967,97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404
240 4
摘要:
目的 分析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患者腰痛、腰椎功能以及腰部肌耐力的改善情况。 方法 筛选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96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根据不同疗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48例,A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B组应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进行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腰痛程度(VAS评分)、腰椎功能(ODI指数)以及腰部肌耐力,所得数据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 B组的总有效率为97.92%(47/48),高于A组的83.33%(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8,P=0.014)。2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的VAS评分[(1.27±1.16)分]低于A组[(3.56±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65,P<0.001)。2组治疗后的ODI指数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治疗后的ODI指数[(9.81±1.33)分]低于A组[(13.59±1.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11,P<0.001)。2组治疗后的静态、动态腰部肌耐力均强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治疗后的静态、动态腰部肌耐力[(84.18±13.05)s、(26.83±7.87)次]均强于A组[(67.45±15.62)s、(21.47±8.6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5、3.179,均P<0.05)。 结论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腰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腰部肌耐力。
妇幼卫生研究
无细胞DNA筛查21三体综合征的诊断效能及经济学分析
周正, 金海华, 徐约丹, 曾江忠, 蔡小核, 陈杨萍
2020, 18(6): 968-97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405
259 1
摘要:
目的 评价无细胞DNA筛查21三体综合征新生儿的诊断效能及经济学价值。 方法 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温州市中心医院和浙江省台州医院行常规产检并分娩的符合研究标准的1 411例孕产妇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筛查组(705例)及无细胞DNA组(706例),常规三联筛查在孕15~20周检测孕妇体内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甲胎蛋白及游离雌三醇水平,运用专业计算软件算出孕产妇娩出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风险;无细胞DNA筛查则是在孕15~20周行无细胞DNA检测以评估孕产妇娩出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风险;对经孕妇及家属同意的高风险人群行羊水穿刺以确诊,比较并分析无细胞DNA筛查21三体综合征的诊断效能及经济学效益。 结果 2组孕产妇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筛查组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9%,无细胞DNA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无细胞DNA组的假阳性率为0.00%,明显低于常规筛查组的0.85%(χ2=6.026,P=0.014);常规筛查组确诊1例胎儿的费用为70 860.35元,无细胞DNA组为58 027.81元,且无细胞DNA组筛查的成本/效益值为0.012,低于常规筛查组的0.017。 结论 无细胞DNA检查在筛查21三体综合征方面具有较高诊断效能,且相对安全无创,社会成本低。
预警分级管理对危重早产儿院内转运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
邵方平, 戚永娥, 柴容, 陈玲, 郭莹, 裘申忠
2020, 18(6): 972-97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406
256 5
摘要:
目的 探究预警分级管理对危重早产儿院内转运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以期改善患儿的临床结局。 方法 选择2019年3—6月的40例危重早产儿为对照组,2019年7—10月的40例危重早产儿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方法,观察组在常规转运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预警分级管理方法转运,记录并比较2组患儿的转运时间、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不良结局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的转运时间为(12.29±2.14)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转运时间(18.65±3.37)min(P<0.05);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气管插管脱出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20.00%,气管插管脱出、静脉置管堵塞、监护仪导联松脱各2例,供氧不足、仪器设备故障各1例,P<0.05);观察组不良结局发生率为7.50%(呼吸异常、低体温、低血氧饱和度各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结局发生率(47.50%,呼吸异常、心率异常各4例,低体温5例,低血氧饱和度6例,P<0.05)。 结论 预警分级管理指导危重早产儿院内转运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仅能有效减少转运时间、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还能改善早产儿结局。
社区卫生研究
中医药五位一体在家庭医生签约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沈英, 沈琳, 吴颖, 陆萍
2020, 18(6): 976-97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407
242 2
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家庭医生签约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中医药五位一体管理的效果以及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在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并与家庭医生签约的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家庭医生签约制,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中医药五位一体服务。检测患者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相关指标,统计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中医药常识及中医药服务知晓率、签约率及签约服务利用率。 结果 管理后,干预组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患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患者管理后中医药服务知晓率(88.67%)高于对照组(80.00%,χ2=4.264,P=0.039)。干预组患者管理后1+1+1签约率(90.00%)、签约服务利用率(84.00%)高于对照组患者(81.33%,6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中医药五位一体在家庭医生签约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价值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血糖、血脂、肝功能水平,提高患者对中医药的认知水平,提高签约率和疾病控制率。
60岁以上老年人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期望值和实际值差异的调查分析
蔡利强, 侯进
2020, 18(6): 980-98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408
260 3
摘要:
目的 通过60岁以上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期望值与实际值的调查评价,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2—4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420名60岁以上签约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签约居民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期望值和实际值的调查,并统计分析。 结果 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为95.24%。400例调查对象对家庭医生签约知晓率为91.75%、满意度为90.25%;对家庭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的12个服务项目,期望值在8分以上10项,占83.33%,实际感受度在8分以上6项,占50.00%;差异最大的前5位服务项目分别为长处方(9.27±1.35)分、(6.81±1.79)分;上门服务(9.40±1.42)分、(7.50±2.52)分;家庭病床(9.24±1.30)分、(7.57±2.51)分;延伸处方(9.16±1.13)分、(7.60±1.33)分;热线咨询(9.34±1.45)分、(8.02±2.03)分。 结论 调查对象对家庭医生提供12项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及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实际值较高,但与期望值间存在一定差距。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廖欣, 廖圣恺, 武峻捷, 韩前乾, 姜晟, 徐志佳, 鲁桐
2020, 18(6): 984-98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409
278 12
摘要:
目的 了解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供基线资料。 方法 2018年9—11月,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整群随机抽取安徽省6所医学院校1 67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 口腔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63.8%,口腔保健积极态度总持有率为68.8%,口腔卫生行为形成率为44.1%。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口腔健康知信行水平均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均P<0.05),非医学专业学生最低;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P<0.05);女生高于男生(P<0.05);各年级学生的知识与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健康知、信、行得分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85、0.220、0.143,均P<0.05)。性别、生源地、年级及专业是口腔健康知识的影响因素;性别、年级及专业是口腔保健态度的影响因素;性别、生源地及专业是口腔卫生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论 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处于中等水平,而口腔卫生行为处于较低水平,令人堪忧。建议各医学院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
诊断技术研究
早期富血供超小肾癌与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鉴别诊断
王旭, 宋歌, 王宗平, 朱绍兴, 邵国良
2020, 18(6): 989-993,101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410
272 3
摘要:
目的 对比早期富血供超小肾癌(usRCC)与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fAML)的影像学特征差异,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2014年1月—2019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直径≤2 cm的47例富血供usRCC和22例富血供mfAML的CT图像,包括传统影像学特征及CT增强扫描参数,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诊断效能。 结果 传统影像学特征对比:富血供usRCC与mfAML在性别、有无囊变/坏死、假包膜征及增强扫描实质期强化均匀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肿瘤在年龄、形态、位置、肿瘤中心、有无楔形征、皮质掀起征、黑星征、皮质期强化均匀性以及强化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增强扫描定量参数对比:usRCC内富血供区的皮质期CT值、实质期CT值、双期NEV值及REV值均高于mfAML(均P<0.01),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8、0.779、0.787、0.844、0.800及0.789。当实质期NEV取73.6作为临界值时,诊断RCC的灵敏度为85.1%,特异度为77.3%。 结论 传统小肾癌(直径≤4 cm)诊断中的形态学特征对鉴别早期富血供usRCC和mfAML有一定的意义,但诊断效能有限,肿瘤CT值定量参数的测定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有比较重要的价值,其中肿瘤实质期NEV的诊断效能较好。
医学综述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介导的学习记忆及神经毒性的研究进展
温建霞, 魏娜
2020, 18(6): 994-99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411
457 11
摘要: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R)是一种谷氨酸能兴奋性神经受体,由多种亚基组成强制性异四聚体。NMDAR的兴奋性谷氨酸能神经传递对于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和神经细胞的存活至关重要。海马体和纹状体的突触可塑性与学习记忆的关系密切,其中,海绵体的突触可塑性的原型形式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参与学习记忆的维持和巩固,而纹状体的突触可塑性是构成学习和记忆的细胞基础。生理状态下的NMDAR的各个亚基可对学习记忆的产生起促进作用。然而,NMDAR亚基的过度激活,则会引起学习记忆障碍及诱导兴奋性神经毒性并促进神经细胞死亡。此外,突触内NMDAR的正常激活启动突触可塑性并刺激细胞存活。相反,突触外NMDAR的过度激活可诱导Ca2+超载,介导兴奋性神经毒性并促进神经细胞死亡;但是,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突触内NMDAR在促进神经元存活的同时,同样可以介导兴奋性神经毒性从而引起神经细胞死亡。主流观点认为兴奋性神经毒性主要由Ca2+超载介导,部分观点则认为NMDAR还可以通过Ca2+超载与非离子通道同时介导兴奋性神经毒性。本文主要就NMDAR对学习记忆促进及抑制作用及其诱导的兴奋性神经毒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心身医学在全科实践中的作用思考
杨燕青, 陶莹, 李达, 刘欢, 孙文江, 柏涌海
2020, 18(6): 998-100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412
357 8
摘要:
随着心身医学的研究发展,当今大部分疾病可归属到心身疾病范畴,且处于高发状态。我国提出了“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但全科医学尚处于发展阶段,基层卫生服务中全科医生存在医疗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其岗位胜任能力有待提高,在心身疾病诊疗能力层面尤为明显。通过心身医学与全科医学相结合,可以提升全科医生对心身疾病的认知应对能力,改善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现状,同时促进社区居民精神卫生健康,充分体现全科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全科医学起步晚、需求高的发展现状,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对心身医学的认知,揭示出我国精神卫生资源供不应求的现象。笔者根据我国存在心身疾病临床诊断率低,全科医生缺乏相关的心理干预技术,缺乏适合中国国情的诊断评估标准等问题,认为应从多角度进行促进,从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完善全科医生的院校教育和培训体系及结合本土中医全科特色方面,提出了增强全科医生心身疾病诊疗能力的三点建议。心身医学和全科医学相结合符合当前我国医疗服务发展需求,通过强化全科医生在首诊中的心身疾病认知与应对能力,对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控制医保费用,减少患者与社会的经济负担,具有显著的促进意义,从而更好实现“健康2030”的目标。
子宫动脉多普勒超声预测子痫前期的研究现状
邓晨晨, 陶峰, 陈红波
2020, 18(6): 1002-100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413
259 3
摘要: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痉挛和血管内皮损伤,全身各脏器、系统血流灌注减少,可引起母体子痫发作及重要脏器功能受损,另一方面,子宫胎盘血流灌注不足,医源性早产、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等发生风险增加,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子痫前期的防治尚未取得确切成效,一旦发生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是唯一有效地治疗措施,因此,早期识别子痫前期高危患者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母儿不良围产结局的发生风险。目前预测子痫前期的指标主要有母体特征、血清学检查、多普勒超声等,其中母体特征主要包括子痫前期高危因素,如母体年龄、体重指数、平均动脉压、子痫前期既往史等,血清学指标包括孕中期产前筛查血清学指标,以及其他特异性血清标志物如可溶性酪氨酸激酶受体1、胎盘生长因子、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胎盘蛋白13等,多普勒超声包括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静脉导管、母体子宫动脉等血流参数,以上三类指标分别可单独或联合多种指标运用于子痫前期的早期识别。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操作简便且安全无创的检测手段,越来越为临床所重视,其中母体子宫动脉血流的多普勒超声检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作用在多项研究中得到验证。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子宫动脉多普勒超声在预测子痫前期中的应用,为后续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中医药为主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研究概况
韩飞, 梁博程, 董艳, 范卫星, 刘骏
2020, 18(6): 1006-100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414
645 3
摘要:
儿童髋关节滑膜炎(transient synovitis of the hip in children,TSH)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是造成儿童髋关节疼痛、跛行的最常见病因。目前国内外对本病的发病原因尚未达成共识,在治疗方法上亦未形成统一标准。西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与细菌或病毒感染、髋关节外伤、过度疲劳、变态反应等诸多因素有关。治疗方法多采用抗生素或抗病毒类药物、皮肤牵引、物理疗法等。对于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上述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值得肯定,但其药物毒、副作用及手术风险等负面问题正逐渐受到学者的重视。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在于儿童正气不足,复感外邪,痹阻于髋部而发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中医治疗本病的方法具有多样性,如中药内服、中药外用(中药熏蒸、膏药外敷、药膏涂擦等)或二者相结合进行治疗。笔者通过查阅近年相关有价值文献并进行筛选、总结。研究结论提示:中医药为主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效果显著、安全简便,在治疗方法和疗效方面有其独特优势。现从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的病因病机,诊断,中医内治为主治疗,中医外治为主治疗,中医药为主、内外兼治五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预防/保健 中医/康复
耳穴压豆联合中医定向透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疼痛的干预研究
孙国丽, 金瑛, 胡雪蓉
2020, 18(6): 1010-101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415
346 2
摘要:
目的 探究耳穴压豆联合中医定向透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疼痛、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及疗效情况。 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4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6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20例。在术后常规镇痛基础上C组行中医定向透药,B组行耳穴压豆治疗,A组行中医定向透药和耳穴压豆治疗。评价各组治疗前后疼痛、关节活动度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7 d A组患者疼痛PRI、VAS、PPI评分分别为(5.46±0.15)分、(1.12±0.04)分、(0.89±0.04)分,均低于B组(6.24±0.10)分、(2.49±0.21)分、(1.16±0.17)分)、C组(6.21±0.50)分、(2.67±0.26)分、(1.26±0.24)分(F=29.024、42.990、10.371,均P<0.001)。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B组(55.00%)和C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50,P=0.004)。 结论 耳穴压豆联合中医定向透药可缓解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结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韦英成, 吴肖梅, 梁晓行, 黄业成, 覃喜扬, 杨先, 张雪苹
2020, 18(6): 1014-101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416
259 6
摘要:
目的 观察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结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结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治疗;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隔日1次;颈椎牵引每日1次,每次15~20 min;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症状体征评分、疗效指数及经颅多普勒(TCD)探测双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双侧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进行评定。 结果 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愈显率91.43%和总有效率100%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症状和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症状和体征积分均比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双侧VA、BA、双侧PCA的V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双侧VA、BA、双侧PCA的Vm均比治疗前显著提升(均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采用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结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好,更能有效改善患者双侧VA、BA、双侧PCA的血流速度。
消渴痹足浴方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兰静, 丁世玲, 赖立英, 张征宇
2020, 18(6): 1018-102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417
226 2
摘要:
目的 观察消渴痹足浴方联合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方法 将丽水市中医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112例DPN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西洛他唑组(56例)和联合组(56例)。2组均予以常规基础干预及西洛他唑治疗;联合组加用消渴痹足浴方泡足。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采用多伦多临床评分量表(TCSS)评价2组治疗前后症状严重程度。比较2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 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TCSS评分明显低于西洛他唑组[(4.95±1.37)分vs.(6.38±2.02)分],正中神经MNCV[(50.97±4.28)m/s vs.(47.43±4.15)m/s]和SNCV[(46.05±4.24)m/s vs.(50.44±5.27)m/s]、腓总神经MNCV[(45.27±4.11)m/s vs.(42.34±3.93)m/s]和SNCV[(39.92±5.17)m/s vs.(43.02±5.62)m/s]以及治疗总有效率(94.64%vs. 73.21%)明显高于西洛他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消渴痹足浴方联合西洛他唑可有效缓解DPN临床症状,改善病变神经的传导速度,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编撰教学要点重点对临床综合课程教学效果同质化的促进作用
王英, 刚君, 张东海, 陈沂, 马秀华, 赵留庄
2020, 18(6): 1021-102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418
153 1
摘要:
目的 根据北京市“3+2”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工作分布在远郊10所教学医院的现状,探讨如何同步提高不同教学医院之间教学水平,以期达到教学效果同质化。 方法 临床综合课程联合教研室在2013—2018年连续6年对远郊10所教学医院培训的“3+2”助理全科医生《临床综合课程》的结业试卷进行试卷分析,根据试卷分析的结果寻找、分析、评价教学效果差异位点,并采取了每年组织集体备课共同修正不足位点、建立且充实试题库、编制《习题练习集》、修订教学课件等措施;与此同时,在2015年组织相关教师编撰并经集体讨论确认后发布《课程教学要点重点集锦》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支持手册,该手册在2016年度教学过程中开始实施,目的是使不同教学单位的教师教学过程中在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能够统一教授到重点教学内容、注意到课程难点,联合教研室进而评估教学实施效果。 结果 编撰并使用课程教学要点重点使10家教学医院之间的教学效果位点差异由2013—2015年度的40%左右减少到2017—2018年度的17%~18%。 结论 编撰并使用课程教学要点重点集锦有效促进了10家教学医院总体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同时可起到教学参考资料、学员掌握与复习重点、纠正教学偏差以及作为考核与了解学员知识掌握情况的依据。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发挥教学要点重点集锦的有效作用,教学要点重点集锦也需要通过使用、论证不断提炼升华。
肿瘤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能力培养模式探讨及创新研究
于家伟, 刘博, 庞锐, 张杰武
2020, 18(6): 1025-102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419
271 2
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肿瘤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科学性、必要性及可行性,为培养高素质的肿瘤学创新人才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以多学科合作与临床实际能力培训相结合方式搭建实践教育平台,改革教学模式,模块化课程体系、重视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并加强了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医德素养。构建了临床前的实验室实习教学平台、临床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和课外实践教学平台。经过探索和实践,形成具有特色的三年制肿瘤专科研究生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结果 通过理论、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了研究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有效激发研究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加强对学生专业文献自学能力、团队间沟通与表达能力、科研实践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教学,使医德教育和人文关怀理念植根于被培训的研究生内心。提高肿瘤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肿瘤专科人才。 结论 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传统的通过临床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式教学,改良为以临床病例教学为中心,结合多学科多模块的教学体系,适应现代医学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具有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及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突出的高质量肿瘤学专业硕士毕业生。
医学综合研究
基于SEER数据库的皮肤Merkel细胞癌预后分析
潘如菁, 张璃, 林孝华, 李智铭, 刘晶晶
2020, 18(6): 1030-103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420
269 5
摘要:
目的 确定皮肤Merkel细胞癌的预后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经手术切除的Merkel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 方法 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结果(SEER)数据库中收集1 271例患者,按7∶3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891例)和验证组(380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预后影响因素,并将这些因素用于构建Merkel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的列线图。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曲线下面积(AUC)和校准曲线评价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区分度和一致性,最后将模型的预测效果和传统TNM分期系统进行对比。 结果 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肿瘤大小、N分期、M分期和癌症特异性生存率相关,而种族、婚姻状况和放疗对肿瘤特异生存率没有显著影响。利用上述预后因素构建的列线图表现出比传统TNM分期更好地预测效果:建模组使用新模型预测,C指数为0.761,而使用TNM分期系统的C指数为0.711;新模型的AUC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均高于TNM分期。同时,2组的校准曲线一致性良好。 结论 本次构建的列线图在预测经手术切除的Merkel细胞癌患者生存率方面的效果优于第8版TNM分期系统,有助于临床医师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及个体化治疗。
老年人群睡眠时长及睡眠质量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研究
周丽, 阮春燕, 周晓丽, 翁淑青, 胡才宝, 赵静
2020, 18(6): 1035-103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421
268 17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拟调查老年人睡眠情况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为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6月在浙江医院健康管理科参加体检老年人1 061名,其中男性473名,女性588名,年龄≥60岁,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查。采用自述方式对研究对象睡眠时长、睡眠质量进行评估。 结果 睡眠时长<7 h组和>9 h组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至少1种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57.2%和63.4%,显著高于睡眠时长7~8 h组42.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与7~8 h组相比,睡眠时长<7 h组、8~9 h组和>9 h组的老年人,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中至少1种疾病的OR值分别为2.493(95%CI:1.207~4.934,P<0.05)、1.093(95%CI:0.762~1.874,P>0.05)和1.258(95%CI:1.074~2.706,P<0.05);与睡眠质量好者相比,睡眠差者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中至少1种疾病的OR值为1.817(95%CI:1.024~3.272,P<0.05)。 结论 老年人群睡眠时长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存在一种“U”形关系,睡眠时间减少和延长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发病风险,睡眠质量也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上海某新建三级医院后勤社会化职工管理状况调查与思考
孙喆, 刘霞, 王峦, 多琦, 叶茂
2020, 18(6): 1040-1043,105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422
276 2
摘要:
目的 深入了解上海某新建三级医院后勤社会化职工管理状况并有的放矢研究对策,强化凝聚力建设。 方法 2018年7月采用方便抽样及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50名该医院后勤社会化职工进行管理状况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后勤社会化职工价值观、工作生活学习状况、单位认同感等方面,合计20个条目,采用统计分析来研究后勤社会化职工的管理状况。 结果 综合统计分析表明,在新形势下,后勤社会化职工的管理已与医院正式在编的后勤职工有所不同。他们高度关注所在公司及服务医院的工作目标,有94.85%的职工清楚所在医院及公司的工作目标,70.10%的职工对医院发展所持的态度是“有信心”。岗位自我实现情况乐观,工作积极性好,有92.78%的职工认为能够“充分发挥”或“基本发挥”,89.00%的职工对于所在公司的薪资制度感到合理,但只有61.51%的职工认为目前的薪资与自己的工作质量匹配;对于理论业务学习的意识不够统一,有95.88%的职工有着进一步深造学习的想法,43.29%的职工对待规章制度学习的态度是“感觉有必要,主动学”;另有34.36%的职工“不感兴趣,很少学”。 结论 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在新的管理体制下,后勤职工与医院的关系更为松散,应通过加强对后勤社会化职工教育引导,结合用真情和亲情凝聚后勤职工等多种举措,强化后勤社会化职工对医院的认同感,强化凝聚力建设。
根因分析法对骨科植入类器械清洁灭菌效果及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
张叶, 袁铄慧
2020, 18(6): 1044-1046,105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423
280 2
摘要:
目的 探讨根因分析法对骨科植入类器械清洁灭菌效果及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诸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需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524例,入组患者均接受骨科植入类器械治疗,根据时间顺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260例为实施根因分析法前患者,研究组患者264例为实施根因分析法后患者,分析在实施根因分析法前后骨科植入类器械清洁灭菌情况,并对患者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记录。 结果 本次研究中共纳入患者524例,其中发生感染患者46例,感染菌株检出63株,主要为革兰阳性菌(41株,65.1%),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18株,28.6%),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最多(9株,14.3%);研究组污渍器械、生锈器械、返洗器械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总合格器械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感染率为6.8%,对照组感染率为15.8%,研究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骨科感染患者中主要感染菌株类型为革兰阳性菌,在进行手术器械植入治疗时,实施根因分析法进行器械灭菌质量评估可有效提高骨科植入类器械清洁灭菌质量,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可以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糖尿病合并乳腺癌患者超声引导置管感染后Smad 信号通路和凝血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曾益林, 袁帅, 唐岩, 孙妍, 陈春亚, 曾志红
2020, 18(6): 1047-105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424
293 1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乳腺癌患者超声引导置管感染后Smad信号通路和凝血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于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外科确诊的脑卒中糖尿病合并乳腺癌患者并行超声引导置管患者176例,按照超声引导置管感染是否发生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感染组21例,对照组155例。比较2组患者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白细胞介素-6(IF-6)、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术后1周,感染组的FIB[(3.24±0.16)g/L]、PAI-1[(42.47±2.52)g/L]、TGF-β[(0.61±0.13)μg/L]、VEGF[(0.59±0.12)ng/L]、IF-6[(0.57±0.12)pg/mL]、Smad1[(0.54±0.11)ng/L]、Smad2[(0.53±0.10)ng/L]、Smad3[(0.69±0.15)ng/L]明显高于对照组[FIB(3.01±0.38)g/L、PAI-1(36.02±2.94)g/L、TGF-β(0.48±0.09)μg/L、VEGF(0.36±0.08)ng/L、IL-6(0.44±0.11)pg/mL、Smad1(0.40±0.07)ng/L、Smad2(0.41±0.05)ng/L、Smad3(0.47±0.12)ng/L],均P<0.05,t-PA[(20.28±2.91)ng/L]与对照组[(24.24±3.03)ng/L]相比明显降低(P<0.05)。 结论 超声引导置管感染发生后可激活Smad信号通路,同时引起凝血功能紊乱。
全科护理研究
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延续护理方案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梁桂兰, 宛梅清, 殷贵兰, 张庆燕
2020, 18(6): 1051-105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425
224 6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延续护理实践方案并评价其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老年MHD患者9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7例。2组患者透析期间均实施血液透析常规护理;非透析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随访,观察组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结果实施个性化延续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血液生化检验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 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总蛋白[(69.59±14.39)g/L]、血红蛋白[(100.34±9.49)g/L]高于对照组[(60.22±16.73)g/L、(88.51±10.39)g/L],尿素氮[(100.21±4.43)mg/dL]、血肌酐[(878.50±117.18)μmol/L]低于对照组[(110.79±5.47)mg/dL、(1 012.23±61.92)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524、18.336、18.471、18.549,均P<0.05);观察组高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72.44±4.82)分、(67.84±11.42)分、(63.72±11.37)分、(74.79±9.68)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87.82±9.14)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60.43±5.69)分、(54.63±5.67)分、(58.42±9.91)分、(68.73±9.38)分、(54.56±5.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2、6.770、8.613、7.243、6.770,均P<0.05)。 结论 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MHD患者延续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延续性护理联合微波电针康复在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王艾萍, 李彬, 李本滢
2020, 18(6): 1055-105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426
227 1
摘要:
目的 研究延续性护理联合微波电针康复在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4—10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脑小血管病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出院后接受延续性护理进行康复,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联合微波电针康复,比较2组患者步态、上下肢体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出院时,2组患者10 m最快步行速度(10 m MWS)、上下肢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2个月、6个月,10 m MWS值对照组[(27.3±2.8)m/min、(31.1±2.9)m/min]和观察组[(30.7±3.1)m/min、(35.9±3.5)m/min]均优于出院时[(22.2±2.4)m/min、(21.9±2.1)m/min,均P<0.01],且观察组10 m MWS增加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出院后2个月、6个月,上、下肢评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优于出院时(均P<0.01),且出院后2个月、6个月,观察组上下肢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出院后2个月、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2组均优于出院时(均P<0.01),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增加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 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联合微波电针康复,可以明显改善老年患者的步态障碍﹑上下肢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中医辨证施护结合无痛管理对锁骨骨折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杨嫦, 王勇
2020, 18(6): 1059-106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427
197 3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施护结合无痛管理对锁骨骨折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对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情况。 方法 选取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84例来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xcel随机函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及中医辨证施护结合无痛管理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 结果 对照组实施干预后PSQI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组内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实施干预后PSQI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组内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总分[(8.14±2.24)分]低于干预前[(14.46±3.77)分],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七个方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分[(8.14±2.24)分]低于对照组的(11.85±2.71)分(t=6.846,P<0.05);在心理状况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5个方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分[(36.40±6.7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77±8.94)分(t=15.239,P<0.05)。 结论 将中医辨证施护结合无痛管理应用于锁骨骨折患者,可以提升其睡眠质量,降低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改善其心理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全科诊疗实践
高原地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误诊1例
马艳红, 李英兰
2020, 18(6): 1063-106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428
147 2
摘要: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1]是指一次或反复发生的血栓栓塞导致血栓机化、肺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长期不能缓解,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增高,最终导致右心室肥厚和右心衰竭的综合征。肾病综合征——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高危因素之一,因患者体内血液长期呈现高凝状态,故较其他患者更易发生血栓栓塞,而其中以肺动脉栓塞、肾静脉血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较为常见。
以双下肢肿胀麻木伴行走不稳为主要表现的甲亢1例
孙佳薇, 黄凯
2020, 18(6): 1066-106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429
164 6
摘要: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因其甲状腺毒症可影响神经、循环、消化、骨骼及全身各系统,临床表现各异,临床首诊时常易造成漏诊、误诊。本文介绍1例以双下肢肿胀麻木伴行走不稳为主要表现的甲亢病例,为甲亢的临床诊治提供经验,并通过此例甲亢患者的诊治过程,浅谈全科诊疗模式在疾病诊治上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