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3年  第21卷  第6期

专家论坛
国外社区健康管理发展状况及对我国的借鉴分析
旦增措姆, 刘翔, 陈红, 田佳禾, 曹子龙, 陈怡绮, 王朝昕, 俞文雅
2023, 21(6): 903-90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11
1434 148
摘要:
随着疾病谱和死因谱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患病率的增长和年轻化以及后疫情时代的特殊性,我国居民的健康观念发生重要改变,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专科化和系统化的医疗服务已难以满足人们对健康的多方面需求。社区健康管理基于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的健康需求,依托成熟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收集居民的健康信息并进行分析与评估,为居民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与干预,成为解决我国人民不断上涨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关键突破口。虽然近10年我国社区健康管理不断发展,但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仍然缺乏一套适合我国发展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和具体方案;而国外社区健康管理起源和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多个国家形成了成熟有效的模式。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以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为代表的健康管理模式理论、实践与发展特征,结合国外社区健康管理实践项目案例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剖析不同模式的优势及发展特征,分析评估实践项目的特征与效果。基于此,深度探讨我国社区健康管理模式的发展现况、特征与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社区健康管理模式,为更精准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现实需求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
专题/共存病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社区高血压患者共病现状及关联规则分析
彭德荣, 陈晨, 喻梦珠, 范峰, 石建伟, 王朝昕, 谭军
2023, 21(6): 907-91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12
459 37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社区高血压患者共病现状及各共病病种间的关联分析,为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共病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方法  收集上海某社区2018年1月—2020年12月的高血压患者诊疗和健康档案数据,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的高血压患者多病共存现状,通过Apriori算法对共病病种、病种组合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找出高血压患者多病共存的关键疾病。  结果  上海社区高血压患者共病的比例为88.1%(34 311/38 961),远高于一般老龄人群,呈现女性高于男性、高年龄组高于低年龄组的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总体病种数量分布较为分散,不同年龄组间存在差异,低年龄组以2~4种共病为主,高年龄组以4种以上为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2种共病病种生成8条强关联规则,第1位是“高血压and慢性缺血性心脏病”;3种共病病种生成9条强关联规则,第1位是“慢性缺血性心脏病and脑血管and高血压”;4种共病病种生成的3条强关联规则中排第一的是“慢性缺血性心脏病and高脂血症and脑血管and高血压”。  结论  上海社区高血压患者多病共存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有针对性地考虑共病的禁忌证、相互作用和多重用药问题。尤其是中青年的高血压共病预防尤为重要,需要做到早预警、准评估、精干预。共病病种管理在关注慢性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高脂血症等临床相关疾病同时,还需要关注慢性功能性肠疾患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其他系统的合并疾病。
基于浦东新区全科医师调研的老年共存病患者潜在不合理用药管理策略研究
黄倩, 徐昕, 邵洁, 张芳, 蔡丞俊, 黄蛟灵, 刘葳, 张胜冰
2023, 21(6): 911-91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13
249 10
摘要:
  目的  调查共存病老年患者出现潜在不合理用药(PIM)的医方原因,建立管理策略。  方法  对本项目组前期研究检验出社区PIM项目21项设计田野调查问卷,分为3个部分:(1)基本情况;(2)对21项共存病PIM的主观合理性评价;(3)对21项共存病PIM的日常频率自我评估,问卷采用李克特7点式量表。于2021年12月—2022年1月使用机械式抽样方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4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在岗全科医生共计236名进行在线问卷调研。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四象限分析对各条目的客观频率、主观合理性、主观频率自我评估进行两两分析。  结果  秩和检验显示21个潜在不合理用药条目客观出现频率与主观合理性评价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建立21个PIM的日常出现频率自我评估总得分为因变量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因素对PIM日常出现频率自我评估影响不显著(均P>0.05);四象限分析提示,苯二氮类药物使用相关PIM条目、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类药物使用相关PIM条目普遍属于第2、3象限(医生较不重视或自我评估出现频率较高)。  结论  目前全科医生尚缺乏对于共存病老年患者的潜在不合理用药管理和控制意识,应加强培训,建立规范的管理流程。
多病共存慢性病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
曹琳, 杨振华, 肖卫忠
2023, 21(6): 916-91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14
260 19
摘要:
近年来多病共存患病率逐年增加,与单种慢性病患者相比其疾病负担更重、预后更差,已成为全球医疗卫生难题。针对多病共存患者的复杂病情,以疾病为中心的被动医疗服务模式难以满足患者主动健康的需要,以及更好地改善患者疾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外没有多病共存个性化健康教育的统一模式,但单种慢性病健康教育处方的简单叠加,并不适用于病情复杂的多病共存患者。在此背景下,需要建立一种科学可行的多病共存患者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在充分评估患者临床资料、运动睡眠、营养膳食、精神心理、疾病负担等的基础上,对患者的药物治疗、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导,最后在长期随访过程中不断评价健康教育效果,调整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案。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家庭签约服务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设基本完善,全科医生已有能力进行包括个性化健康教育在内的多病共存综合健康管理服务。因此,针对多病共存患者的共性问题,本文综合国内外慢性病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从健康教育评估、处方制订、效果评价三方面对多病共存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制订我国多病共存健康教育处方提供参考。
全科医学论著
萎缩性与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之间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差异性研究
杜梅玲, 楚艳, 张自强, 温朝阳, 陶怡然
2023, 21(6): 920-92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15
193 6
摘要:
  目的  探究萎缩性与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的差异以及胃窦黏膜萎缩、肠化生和Hp密度分级是否影响Hp根除结果。  方法  纳入2021年1—12月在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接受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治疗的505例Hp阳性初治患者,根据内镜下的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萎缩性胃炎和非萎缩性胃炎2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平衡组间人口学变量后比较组间Hp根除失败率,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PSM后萎缩性胃炎组患者的Hp根除失败率显著高于非萎缩性胃炎组(16.3% vs. 7.8%,P=0.023),这种差异在男性中显著(21.2% vs. 7.1%,P=0.008),在女性中不显著(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p根除失败与胃窦黏膜轻度(病理分级+)萎缩/肠化生呈正相关性(OR=2.614,95% CI:1.227~5.571,P=0.013;OR=2.882,95% CI:1.310~6.338,P=0.009),而与中重度(病理分级++~+++)萎缩/肠化生无关(均P>0.05)。此外,Hp根除失败与胃窦黏膜Hp密度分级无关(P>0.05)。  结论  萎缩性胃炎患者的Hp根除失败率显著高于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这种差异在男性中显著而在女性中不显著;Hp根除失败只与轻度胃窦黏膜萎缩/肠化生有关而与中重度萎缩/肠化生无关;Hp根除失败与胃窦黏膜Hp密度分级无关。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法的溃疡性结肠炎与支气管扩张症的因果关系研究
舒郁平, 余丹琪, 荣越, 陶弘武, 柳越冬
2023, 21(6): 924-92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16
476 25
摘要:
  目的  溃疡性结肠炎与支气管扩张之间临床可同时发病,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的方法来探究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为临床防治提供建议。  方法  在全基因关联研究(GWAS)的汇总数据中提取溃疡性结肠炎密切相关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支气管扩张为结局变量,提取的数据来源于欧洲人种。溃疡性结肠炎数据共包含样本量214 620人,SNPs为16 380 459个,支气管扩张症数据共包含样本量187 824人,SNPs为16 380 375个。分别用IVW、MR-Egger回归和WME进行MR分析,以OR值及95%CI评价溃疡性结肠炎与支气管扩张症之间因果关系,采用Egger-intercept法检验水平多效性,“留一法(leave-one-out)”进行敏感性分析。  结果  共纳入123个SNPs作为工具变量,IVW、MR-Egger、WME结果OR值和95% CI分别为1.089(1.008~1.177)、1.089(0.909~1.305)、1.031(0.918~1.157),IVW的P值小于0.05,表明溃疡性结肠炎与支气管扩张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MR-Egger回归显示截距为3.190×10-5,标准误为0.013,P=0.998,即暴露因素的工具变量不存在水平多效性。异质性检验显示不存在异质性,“leave-one-out”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定。  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对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生存在因果关联,会增加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风险。
雷帕霉素诱导自噬抑制大鼠尿道损伤后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陈守峰, 张舒超, 李中, 孙巍, 刘贝贝, 杨小淮, 郭园园
2023, 21(6): 927-93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17
241 6
摘要:
  目的  探究雷帕霉素(Rapa)对大鼠尿道狭窄形成和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构建大鼠尿道狭窄模型(SD雄性大鼠,体质量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Rapa组,每组10只。术后14 d取大鼠尿道组织,行HE染色观察尿道组织形态学变化,Masson染色检测胶原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将HLF-1细胞分为对照组,Rapa组和3-甲基腺嘌呤(3-MA)+Rapa组。应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周期和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LC3的表达。  结果  HE染色发现Rapa组大鼠尿道组织狭窄程度较阳性对照组明显减轻,Masson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和Rapa组大鼠损伤尿道组织中胶原和α-SMA表达均较阴性对照组大鼠增加,但Rapa组胶原和α-SMA表达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Rapa组HLF-1细胞迁移、侵袭能力逐渐减弱,呈剂量依赖关系(均P<0.05),而加入3-MA干预后,Rapa对HLF-1迁移、侵袭和能力的抑制作用减弱(均P<0.05)。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apa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均P<0.05),且细胞LC3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多(均P<0.05)。  结论  雷帕霉素可以缓解大鼠尿道组织损伤后纤维化,并抑制HLF-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诱导HLF-1细胞的凋亡,其效应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自噬来实现的。
营养风险对老年射血分数减低型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体适能的影响
康云鹏, 郭雯, 任爱红, 雒芳芳, 刘文娴
2023, 21(6): 932-93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18
288 6
摘要:
  目的  通过本研究判断营养风险程度对老年射血分数减低型心力衰竭(HFrEF)患者在住院期间体适能的影响程度。  方法  连续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重症医学中心收治的老年HFrEF患者228例, 根据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分为合并营养不良风险组121例和对照组107例, 分析2组基线资料和住院期间体适能状况;根据简易躯体能力测试(SPPB)分为体适能较差患者185例和体适能良好患者43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导致2组患者院内体适能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  营养不良风险组的HFrEF患者椅子站立测试评分[(2.19±0.87)分vs. (2.46±0.82)分,P=0.017]及简易躯体能力测试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65±1.79)分vs. (8.23±1.79)分,P=0.039];女性握力水平低于对照组[(17.65±4.43)kg vs. (19.89±3.74)kg,P=0.041];与体适能良好患者比较,体适能较差患者年龄更大,血BNP水平更高,血清白蛋白水平、GNRI分值、LVEF值更低(均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升高(OR=1.003,95% CI: 1.001~1.005, P<0.001)、营养不良风险(OR=2.642,95% CI: 1.248~5.591, P=0.011)是影响老年HFrEF患者住院期间体适能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营养不良是导致老年HFrEF患者住院期间体适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塞通胶囊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对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韩勇, 刘新文, 王超海, 杨欣蔚, 李文华, 景江
2023, 21(6): 936-93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19
194 5
摘要:
  目的  通过建立心肌损伤大鼠模型,并应用血塞通胶囊处理损伤的心肌细胞,探讨血塞通胶囊对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25只SD雄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模型组和血塞通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5只,取每组大鼠心肌细胞进行培养,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氧化应激指标[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ELISA测定,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表达量。  结果  H/R组心肌细胞凋亡率[(22.85±1.78)%]高于对照组[(3.45±0.42)%]及血塞通胶囊低、中、高剂量组[(10.25±2.02)%、(8.96±1.23)%、(5.88±1.45)%],均P<0.05;H/R组血清IL-6、TNF-α、LDH、MDA及NF-κB表达量较对照组及血塞通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显著提升(P<0.05),而H/R组SOD活力较对照组及血塞通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显著下降(均P<0.05)。  结论  血塞通胶囊对心肌细胞H/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其能抑制NF-κB基因过表达有关。
HIST1H3D对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王梦格, 李曼, 苌雨环, 吕丽丽, 叶国柳
2023, 21(6): 940-94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20
189 5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研究HIST1H3D对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方法  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选取2021年1—12月在妇产科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早期宫颈鳞癌患者组织40例,以及2016年1月—2020年12月的早期宫颈鳞癌患者蜡块标本124例。通过RT-q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分析HIST1H3D在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的表达差异;通过χ2检验及生存分析曲线分析HIST1H3D对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临床特征和生存的影响;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结果  FIGO分期(χ2=30.491,P<0.001),肿瘤大小(χ2=8.362,P<0.004),淋巴血管间隙浸润(χ2=29.350,P<0.001)和HIST1H3D表达(χ2=4.148,P<0.042)等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HIST1H3D基因过表达是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淋巴结阳性组患者生存率更差(P=0.014)。HIST1H3D的高低表达组生存率存在显著差异,HIST1H3D低表达组生存期更长(P=0.019)。ROC曲线结果表明当HIST1H3D免疫组化评分为5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704,灵敏度为89.29%,特异度为64.71%,此时对淋巴结转移预测效果最佳(P<0.001)。  结论  HIST1H3D对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
血清纤维蛋白原及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水平与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
马勇, 陈善勤, 傅军, 杭群
2023, 21(6): 945-94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21
175 11
摘要:
  目的  研究发现术前血清纤维蛋白原(FIB)及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R)与恶性肿瘤的预后相关,目前关于血清FIB及AGR与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术前血清FIB及AGR与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  方法  共纳入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222例患者,回顾性研究胃癌患者术前血清FIB、AGR水平及临床病理特征。通过绘制ROC曲线获取FIB和AGR的最佳截断值,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FIB组和低FIB组、高AGR组和低AGR组。依次分析血清FIB、AGR分组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并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FIB和AGR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33 g/L和1.46。术前血清FIB与胃癌患者的体重指数、分化程度、肿瘤大小、T分期、N分期、TNM分期、CEA、CA19-9有关。术前血清AGR与胃癌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分化程度、肿瘤大小、T分期、N分期、TNM分期、CEA、CA19-9有关。生存分析提示低FIB组的OS率和平均OS时间显著高于高FIB组(57.6% vs. 14.4%,74.8个月vs. 32.9个月,P<0.001)。高AGR组的OS率和平均OS时间也显著高于低AGR组(56.8% vs.18.6%,73.7个月vs.38.5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低分化程度、肿瘤大小(≥5 cm)、N分期、高FIB和低AGR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术前血清FIB及AGR可作为预测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重要的血液指标。
胆肠吻合术后胆道感染患者病原学及炎症标志物分析
张欢欢, 罗明阳, 王馨, 闫东, 曾艳丽
2023, 21(6): 950-95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22
185 8
摘要:
  目的  调查本院胆肠吻合术后胆道感染致病菌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情况,并借助有关炎症标志物,来评价其诊断术后胆道感染的诊断效能。  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9月—2022年8月行胆肠吻合术的35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胆道感染病原菌的特征和药敏试验结果,并评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AR和SII水平在术后胆道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结果  351例行胆肠吻合术后患者中有31例发生胆道感染(为感染组,其余为非感染组),感染率为8.83%,共分离出致病菌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5株(69.4%)、革兰阳性菌8株(22.22%)和真菌3株(8.33%),常见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等,在革兰氏阴性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强,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最弱;术前2组患者WBC、NEU、CAR、CRP及SI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次日、术后3 d两组患者的WBC、NEU、CAR及CRP高于术前(均P<0.05), 且感染组均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联合指标的曲线下面积为0.887,各单个炎症指标均比联合指标预测价值低(均P<0.05)。  结论  本院行胆肠吻合术后出现的胆道感染主要由革兰阴性菌引起,例如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且在常规抗生素治疗中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可用于指导术后胆道感染经验性用药, 对患者术后血清WBC、NEU、CAR及CRP水平进行检测可以预测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可能。
下咽癌侵犯食管入口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吴娟, 周兰柱, 孙哲, 吴俊, 王文忠
2023, 21(6): 954-95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23
194 5
摘要:
  目的  分析下咽癌侵犯食管入口的基本临床特点,总结治疗效果并选择合适的综合治疗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治疗的32例下咽鳞状细胞癌侵犯食管入口的病例,收集患者临床基本信息,随访术后生存情况,分析下咽癌侵犯食管入口的基本临床特点及治疗疗效。  结果  32例患者皆为男性,年龄为44~81(62.7±9.0)岁,其中梨状窝癌28例、咽后壁癌2例、环后癌2例。肿瘤TNM分期:T3N1M0 2例, T3N2M0 5例, T3N3M0 1例, T4N1M0 1例, T4N2M0 20例, T4N3M0 3例。肿瘤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高分化3例,中分化14例,低分化15例。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行根治性颈清扫术25例,选择性颈清扫术7例。3年总生存率为62.5%(20/32);5年总生存率为34.4%(11/32)。未保留喉功能24例,3年生存率为66.7%(16/24),5年生存率为37.5%(9/24)。术中保留喉功能8例,3年生存率为50.0%(4/8), 5年生存率为25.0%(2/8)。其中喉功能(呼吸、发音及吞咽保护)全恢复5例(62.5%),发音及吞咽保护恢复3例(37.5%)。  结论  下咽癌侵犯食管入口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应积极完善术前检查,根据肿瘤分期及患者身体状况选择治疗方案,主要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老年扩张型心肌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与远期预后分析
刘磊, 罗贵全, 刘溢均, 李小平, 任宏强
2023, 21(6): 958-96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24
228 9
摘要:
  目的  筛查老年扩张型心肌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MA)的危险因素与影响该类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4月199例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心血管中心住院的大于60岁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根据资料是否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将其分为MA组(54例)与non-MA组(145例)。回顾性分析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并且对MA组进行随访,根据是否出现复合终点事件分为事件组与非事件组,并进行生存分析明确影响预后的因素。  结果  对MA组与non-MA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肾脏病、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35%、频发室性早搏是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事件组与非事件组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合并慢性肾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心脏死亡风险更高。将Kaplan-Meier生存分析有意义的自变量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校正,结果显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频发室早是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7.593,95% CI:2.018~28.576,P=0.003;HR=4.090,95% CI:1.042~16.057,P=0.043)。  结论  慢性肾脏病、NYHA分级Ⅲ~Ⅳ级、LVEF<35%、频发室性早搏是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事件组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频发室早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够较好地预测心源性死亡。
全科临床研究
HPV-E6/E7 mRNA检测在非16、18型高危HPV感染患者分层管理中的意义
储继承, 何玉, 叶国柳, 王立群
2023, 21(6): 962-96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25
364 5
摘要: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检测在非16、18型高危HPV感染且宫颈液基细胞学结果为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或恶性病变(NILM)患者临床分层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非16、18型高危HPV感染且宫颈TCT阴性而行HPV-E6/E7 mRNA检测及阴道镜下活检的3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PV-E6/E7 mRNA检测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水平。  结果  383例患者中,慢性宫颈炎组252例、低级别上皮内病变组98例、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及以上组33例,HPV-E6/E7 mR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0.5%、64.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PV-E6/E7 mRNA检测表达水平与子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254,P<0.05)。HPV-E6/E7 mRNA检测方法的AUC为0.623,cutoff值为741.092 copies/mL,此时检测出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及以上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3.6%、64.3%,约登指数为0.279。  结论  HPV-E6/E7 mRNA检测对于非16、18型高危HPV阳性、TCT阴性患者的分层管理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有望降低阴道镜转诊率。
自拟活血舒痹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
郑祥, 王审
2023, 21(6): 966-96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26
212 8
摘要:
  目的  探讨自拟活血舒痹汤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临床疗效、心室重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治疗,观察组加服自拟活血舒痹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小板聚集、心绞痛、心功能指标、心血管不良事件等。  结果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5.83%(46/48),对照组为79.17%(38/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5, P=0.014)。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胸痛、心悸气短、乏力、自汗、舌质暗紫、脉虚无力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2个月后,2组血小板聚集率、心绞痛均改善,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均改善,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舒痹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IRI效果显著,能促进症状改善,减少血小板聚集,缓解心肌重塑,且安全性高。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β-肌动蛋白与脑电图定量指标相关性分析
江峰, 金春园, 王波娜, 何松彬
2023, 21(6): 970-97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27
182 4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β-肌动蛋白和脑电图定量指标变化,分析二者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浙江省舟山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轻度组24例,中度组24例,重度组12例;另选浙江省舟山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β-肌动蛋白水平;采用脑电图仪监测脑电图,计算DTABR值。  结果  脑梗死组β-肌动蛋白[(1.83±0.34)μg/L]和DTABR值(7.71±0.43)高于对照组[(0.64±0.12)μg/L和6.24±0.32],t=23.542、19.991,均P<0.05。重度组血清β-肌动蛋白[(2.29±0.41)μg/L]和DTABR值(8.54±0.47)高于中度组[(1.79±0.36)μg/L和7.68±0.42]与轻度组[(1.27±0.28)μg/L和6.63±0.34],均P<0.05;且中度组β-肌动蛋白水平和DTABR值高于轻度组(均P<0.05)。经Pearson分析,β-肌动蛋白与DTABR值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0.584,P=0.002)。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β-肌动蛋白和DTABR值为脑梗死患者病情程度的影响因素。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β-肌动蛋白和DTABR值明显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血清β-肌动蛋白水平与DTABR值呈正相关关系。
基于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预测原发性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肝衰竭的价值
周涛, 孙志超, 陈继文, 王晓涛, 陈刚, 李新苗
2023, 21(6): 973-97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28
189 5
摘要:
  目的  探讨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预测原发性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肝衰竭的价值,帮助医师判断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浙江省荣军医院及浙江省中医院行原发性肝细胞癌切除术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肝衰竭分为肝衰竭组(35例)和非肝衰竭组(145例)。患者术前接受实验室和2D-SWE检查,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预测原发性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肝衰竭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预测价值。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衰竭组和非肝衰竭组在白蛋白、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及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肿瘤大小、有肝门阻断、肝脏硬度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国际标准化比值、肿瘤大小、肝脏硬度值是原发性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肝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OR=5.078、4.943、5.073,均P < 0.05)。经ROC曲线分析,国际标准化比值、肿瘤大小、肝脏硬度值预测原发性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肝衰竭的曲线下面积为0.791、0.829、0.994,预测效能较好。  结论  基于2D-SWE预测原发性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肝衰竭的临床价值较高,国际标准化比值在1.01及以上、肿瘤大小在4.82 cm及以上、肝脏硬度值在10.66 kPa及以上是原发性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慢病防治研究
三甲医院指导下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分期管理的效果分析
黄宇理, 姚慧强, 张先林, 徐琼, 周彤, 王冬梅, 缪安琦
2023, 21(6): 977-98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29
142 8
摘要:
  目的  社区医护在三甲医院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中心团队指导下对社区慢性心衰患者实施分期目标管理,分析管理前后目标效果的变化。  方法  2021年6—12月共入选760例30~92岁蚌埠市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心衰患者。由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衰中心医生指导社区医院按慢性心衰分期随访管理1年。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管理前后患者对心衰的知晓率、标准化药物使用率、标准化药物达标率、生活质量评分、年住院率。  结果  患者对心衰的知晓率上升(55.45% vs. 97.63%,χ2=178.031,P=0.002);心衰患者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上升(22.75% vs. 92.89%,χ2=296.121,P=0.00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沙库巴曲缬沙坦(ARNI)使用率上升(46.21% vs. 90.28%,χ2=186.173,P=0.002),螺内酯使用率上升(63.27% vs. 91.70%,χ2=120.312,P=0.003);β受体阻滞剂达标率上升(5.92% vs. 83.65%,χ2=328.231,P=0.001),ACEI/ARB/ARNI达标率上升(12.56% vs. 82.70%,χ2=296.224,P=0.001),螺内酯达标率上升(43.36% vs. 85.55%,χ2=178.321,P=0.002);生活质量评分改善(t=95.311,P=0.003),年住院率下降(45.50% vs. 24.41%,χ2=85.252,P=0.004)。  结论  三甲医院指导下社区慢性心衰患者按分期规范化管理模式,提高了心衰患者控制率和生活质量,减少再住院,也提高了社区医生心衰防治水平,从而推进分级诊疗政策持续实施。
不同动静脉瘘穿刺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干雁群, 郑志波
2023, 21(6): 981-98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30
284 8
摘要:
  目的  动静脉穿刺针插入技术可显著影响透析效果,本文旨在探究不同穿刺方式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差异以供临床实践参考。  方法  以2020年1月—2021年10月至浙江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透析的21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区域、绳梯和扣眼3种不同穿刺方式,采集患者临床信息,通过透析开始后6个月内的平均尿素清除指数(Kt/V)和尿素下降率(urea reduction ratio, URR)比较透析的充分性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相关的影响因素。  结果  患者透析龄为(55.6±2.8)个月,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为(45.3±1.6)个月。穿刺技术中区域穿刺法116例(53.5%),绳梯穿刺70例(32.2%),扣眼穿刺31例(14.3%)。Kt/V、URR值与动静脉瘘位置间存在显著关联,肱动脉-头静脉内瘘组患者的Kt/V及URR值更优于桡动脉-头静脉内瘘组患者(P值分别为0.002、0.028)。穿刺针沿顺行方向使得Kt/V增加了0.892倍(95% CI:0.851~0.963,P=0.033),而穿刺方法、动脉针旋转、动静脉瘘位置和动静脉针是否位于同一血管节段对Kt/V、URR值即透析充分性无显著影响(均P>0.05)。  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穿刺方式中穿刺针方向与血流方向一致时可增加血液透析的充分性,不同穿刺方式、插入后动脉针旋转及动静脉穿刺针位于同一血管节段均不会对透析充分性产生显著影响。
妇幼卫生研究
宫腔镜刨削系统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评价
陈果, 应杰, 田璐, 朱雨婷, 陈顺霞, 姚顺, 周曙光
2023, 21(6): 985-98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31
296 10
摘要:
  目的  比较宫腔镜刨削系统(IBS)与传统宫腔镜电切术对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108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IBS宫内刨削系统切除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IBS组),选择同期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电切组)。比较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术前术后生化指标、安全性、卫生经济学效益、治疗后随访的临床疗效等,分析IBS宫内刨削系统的临床治疗价值。  结果  (1) 术中情况比较:IBS组镜体插入宫腔次数明显少于电切组,手术时间短,灌流液使用量少,术中出血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2)术前术后血液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安全性比较:IBS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08%(1/48),低于电切组的16.67%(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均无水中毒及子宫穿孔发生。(4)卫生经济学效益比较:IBS组住院时间与电切组相比更短(P < 0.05)。(5)临床疗效比较:IBS组阴道流血时间较电切组短,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较电切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应用IBS宫内刨削系统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可以最大化地保护子宫内膜,值得在临床上更为广泛的推广。
淮北地区205例新生儿转运临床分析
王辉, 王先鹤, 陈文香, 周怡
2023, 21(6): 989-99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32
186 5
摘要:
  目的  探讨淮北地区新生儿转运现状,以进一步提高新生儿转运效率。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淮北市妇幼保健院对淮北市及周边市县205例新生儿的转运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转运新生儿疾病种类、年转运量、转运医院分布情况。  结果  205例转运新生儿中,4例转出,转运途中无一例死亡,治愈率为98.05%,转出率为1.95%。转运新生儿疾病前5位为新生儿肺炎45例(21.95%);新生儿窒息41例(20.00%);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2例(15.61%);早产儿25例(12.20%);新生儿感染13例(6.34%)。转运年份,2017年为63例,2018年为70例,2019年为26例,2020年为46例。呼叫转运医院分布为三级医院15例(7.35%),二级医院57例(27.94%),一级医院132例(64.71%)。  结论  淮北地区新生儿急救转运系统的建立提高了新生儿急救管理水平,基层医院需重视新生儿呼吸系统管理,加强新生儿复苏培训。
社区卫生研究
基于安德森健康行为模型的上海闵行某居民区老年人住院照护影响因素分析
杨建玲, 栾一鸣, 王敏勤, 魏新萍, 周良, 王朝昕
2023, 21(6): 992-99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33
181 4
摘要:
  目的  基于对上海闵行居民区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的调查,聚焦住院照护,探究老年人选择住院照护的影响因素,为建立基于需求导向的老年人住院照护服务模式提供借鉴。  方法  基于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调查问卷,通过安德森模型建立住院照护理论分析框架,将特征因素集、促进因素集和需要因素集通过层层递进逐步纳入的方式,拟合并分析了3个不同的logistic回归模型,从而探索住院照护选择影响因素。  结果  (1) logistic模型拟合优度:模型3>模型1>模型2;(2)综合3个模型,发现“性别”(Waldχ2=7.025,P=0.007,OR=0.244)、“医保类型”(Waldχ2=4.516,P=0.034,OR=0.677)、“是否癌症末期”(Waldχ2=4.918,P=0.027,OR=0.274)、“视力失能”(Waldχ2=4.687,P=0.030,OR=1.890)等是住院照护的显著影响因素。  结论  上海老年人住院照护无须过度考量收入、居住条件等经济促进因素,癌症终末期和视觉失能等细分健康需要应予以区分和关注。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安徽省蚌埠市50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王超凡, 韦道祥, 张丽娜, 宣玲
2023, 21(6): 996-99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34
224 10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安徽省蚌埠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原发性高血压病程、等级与心理健康水平、焦虑、抑郁的相关性,为高血压患者制定合适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2年1—6月对安徽省蚌埠市500名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患者本人或其家属通过微信、QQ、浏览器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统计不同性别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及抑郁的患病率。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将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进行对比,并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等级及病程与心理健康状况、焦虑抑郁的相关性。  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SCL-90各因子指数及SAS、SDS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均P<0.001)。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患病率分别为38.75%(93/240)、29.58%(71/240),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患病率为57.69%(150/260)、42.69%(111/260)。原发性高血压的等级及病程与焦虑、抑郁得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在0.3~0.7之间,均P < 0.001;原发性高血压等级与SCL总指数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336,P < 0.001。  结论  (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较男性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障碍。(2)原发性高血压等级与心理健康水平成反比,高血压等级及病程与焦虑抑郁程度成正比。
河南省非订单定向住培学员心理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周统, 胡倩倩, 郑伟凯, 王留义, 王勇
2023, 21(6): 1000-100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35
154 9
摘要:
  目的  了解正在接受河南省非订单定向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学员的心理健康素养(MHL)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完善住院学员规范化培训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在河南省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入培的600名非订单定向住培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完整问卷579份,使用多元心理健康素养量表调查住培学员的心理健康素养情况,使用寻求心理帮助态度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心理求助自我污名量表调查学员对待心理求助的态度、获得社会支持及寻求心理求助时自我污名水平。  结果  579名住培学员中男性占比44.7%,心理健康素养平均得分为12.60±2.95,女性占比55.3%,平均得分为12.20±3.08。不同的专业、年级及情感状态的心理健康素养得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与心理健康素养呈正相关关系(r=0.337,P<0.001),心理健康素养与专业心理求助自我污名呈负相关关系(r=-0.349,P<0.001),双向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素养呈正相关关系(r=0.336,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级、情感状态、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专业心理求助自我污名及社会支持是影响住培学员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均P < 0.05),可解释总体变异的36.2%。  结论  河南省住培学员心理健康素养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医院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升住培学员的心理健康素养。
诊断技术研究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糖代谢水平对卵巢超声特征的影响
丁延华, 周青雪, 朱晓玲, 程艳, 姚继芹
2023, 21(6): 1004-100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36
172 3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糖代谢水平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巢超声特征差异,分析PCOS患者糖代谢水平对卵巢超声特征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0月于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妇科就诊的200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血糖代谢水平不同分为血糖正常(NBG)组(44例)、空腹糖耐量受损(IFG)组(61例)、糖尿病前期(PDM)组(57例)和糖尿病(DM)组(38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经阴道三维能量超声检查,分析各组PCOS患者年龄、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含量(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等,观察各组卵巢超声指标差异。  结果  各组PCOS患者年龄、BMI和H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OMA-IR、TC、TG和LDL等随PCOS患者糖代谢异常程度的加剧而升高,且IFG组、PDM组和DM组FINS均显著高于NBG组,而DM组FINS显著低于IFG组和PDM组(均P < 0.05)。NBG组、IFG组、PDM组、DM组卵巢体积分别为(11.53±1.49)cm2,(13.16±1.52)cm2,(14.82±1.61)cm2,(16.04±1.64)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359,P<0.001);各组血流指数(FI)、血管化指数(VI)和血管化血流指数(VFI)等超声检测数值均随PCOS患者糖代谢异常程度的加剧而增加(均P < 0.05)。  结论  PCOS患者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会导致脂代谢功能紊乱及胰岛素抵抗程度加剧,同时导致卵巢超声特征改变,主要表现为卵巢体积增大、卵巢血液流速加快、卵巢微血管数量增多。
术前超声参数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的相关性
李丹, 吴万波, 沈思平, 姚黎丽, 杨骏宇, 阳建军
2023, 21(6): 1008-101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37
194 7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参数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决策的拟定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PTC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59例)和非转移组(89例)。对比2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常规超声参数(肿瘤最大径、边界、形态、距被膜距离等),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TC超声声像图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结果  转移组微钙化、距被膜距离<1 mm、肿瘤最大径>7 mm占比较非转移组多(P <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微钙化(r=0.227,P < 0.05)、距被膜距离(r=0.293,P < 0.05)、肿瘤最大径(r=0.360,P < 0.05)呈正相关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微钙化(OR=2.601,95% CI:1.049~6.452)、距被膜距离<1 mm(OR=2.955,95% CI:1.102~7.922)、肿瘤最大径>7 mm(OR=2.965,95% CI:1.095~8.031)为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 < 0.05)。  结论  微钙化的出现、距被膜距离<1 mm、肿瘤最大径>7 mm超声参数提示PTC可能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
医学综述
轻型脑创伤患者重返工作的研究现况
薛钦, 马力, 刘伟明, 聂增尧
2023, 21(6): 1012-101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38
237 9
摘要:
轻型脑创伤通常是指患者受伤后格拉斯哥评分在13~15分,且昏迷时间不超过30 min、失忆时间不超过24 h。轻型脑创伤在我国及全世界有着数量庞大的发病人群,大部分患者伤后能够很快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长期的症状以至于无法重返工作岗位,给患者及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及心理负担。这些患者虽然大部分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影像学结构异常,但通常伴随着各种功能障碍,且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包括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嗅觉丧失、听力下降、视力下降、情绪问题、睡眠问题等。由于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化,所以往往需要多学科医生联合治疗才能达到较好的预后,而得益于近年来全科医学的发展,在整合各学科医疗资源、对患者的长期随访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重返工作岗位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标志着患者能够重新开始融入社会,而尽早地重返工作,对于患者的康复也有着积极影响。当前国外的一些研究指出影响轻型脑创伤患者重返工作的因素包括社会人口学因素、疾病本身因素、心理因素、社会支持等。本文对于该领域研究进行总结,期望能够早期识别有高风险无法重返工作的患者,并尽早开始针对性康复治疗,帮助患者克服躯体及心理上的困难,从而更快地回归社会和工作生活中去。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肌肉减少症的影响
宋宝娜, 林萍, 王琴
2023, 21(6): 1016-102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39
267 12
摘要:
2型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增高。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临床综合征。研究表明,肌少症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有: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周围神经病变及损伤、降糖药物的使用等。多种降糖药物例如双胍类(biguanides)、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ketones)、二肽激肽酶-4抑制剂(dipeptidyl peptidase-4 inhibitors,DPP-Ⅳ抑制剂)、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GLP-1RA)、钠-葡萄糖共同转运体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2 inhibitors, SGLT-2i)等均对肌少症的发生有影响。随着SGLT-2i在降糖治疗及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笔者发现,其对肌少症也有重要影响。SGLT-2i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使用过程中,能够优化人体结构,减少脂肪量但不会影响肌肉含量,不会增加骨折的发生率;可以通过肌肉和脂肪的调节与转录、提高氧化磷酸化及控制炎症等方面延缓肌少症的发生;可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的主动摄食量增加,从营养不良层面减少肌少症发生的风险。因此,SGLT-2i应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能起到降糖、保护心血管的作用,对延缓肌少症的发生也有重要的意义。SGLT-2i的使用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患者的治疗来说,或许可以带来新思路、新靶点。
运动诱导的心脏保护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
刘瑞, 鲁燕, 贾永平, 马逸超
2023, 21(6): 1021-102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40
334 8
摘要:
心血管疾病仍是目前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缺乏身体活动是心血管疾病的可控危险因素之一,在临床实践中,运动被推荐作为心血管疾病预防和康复的重要手段。运动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并且能够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以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运动还可以改善蒽环类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尽管运动诱导的心血管保护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人们已通过动物运动模型对相关机制进行广泛研究。在研究中,可将运动作为一种预处理使运动后心脏对病理刺激表现出抵抗作用;也可在疾病发生后进行运动干预,一定程度上缓解心脏损伤并维持心脏功能。从机制上讲,运动诱导的心脏保护作用是多方面的,这种保护作用与运动促进心脏生理性肥大,抑制病理性肥大,促进心肌细胞增殖,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脏纤维化以及促进心脏血管生成有关。运动诱导的心脏保护作用相关分子机制涉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神经调节素1(NRG1)/酪氨酸激酶受体(ErbB)、Hippo等信号通路以及肌因子、运动诱导肽、Sirtuin蛋白、外泌体和miRNA等分子。本文将从上述方面对运动诱导的心脏保护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心脏疾病的防治和运动康复研究提供思路。
预防/保健 中医/康复
子午流注择时耳穴压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及NT-proBNT水平的影响
吴咚咚, 于国强, 滕金艳, 谭曾德, 周亚滨, 张明明
2023, 21(6): 1026-102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41
179 3
摘要:
  目的  观察子午流注择时耳穴压豆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及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的影响。探讨子午流注择时耳穴压豆改善CHF患者中医症候、心功能与活动耐力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就诊的80例CHF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脱落2例,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子午流注择时耳穴压豆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D)变化,血清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T-proBNP水平变化,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中医症候疗效。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LVEF与6MWD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hs-CRP和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为92.3%(36/3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4.2%(1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1.8%(28/39),对照组为44.7%(1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子午流注择时耳穴压豆能明显提升CHF患者临床疗效,改善CHF患者中医症候、心功能与活动耐力,降低CHF患者血清IL-6、hs-CRP和NT-proBNP水平。
项八穴针刺联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徐磊, 唐雨亭, 蔡连芹, 江勇
2023, 21(6): 1030-103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42
223 7
摘要:
  目的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观察项八穴针刺联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为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提供高质量的临床证据。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7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项八穴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布洛芬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量表评分(SF-MPQ)、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  结果  2组治疗前SF-MPQ评分中的PRI、VAS、PPI评分和N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SF-MPQ评分中的PRI、VAS、PPI评分和NDI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SF-MPQ评分中的PRI、VAS、PPI评分和NDI评分[(5.46±0.95)分、(3.26±0.74)分、(1.34±0.48)分、(14.89±1.60)分]优于对照组[(6.43±1.01)分、(4.51±0.92)分、(2.37±0.73)分、(18.74±3.11)分,t=4.148、6.297、6.951、6.522,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77.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项八穴针刺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症状,改善颈椎的功能,同时减轻患者厌烦、害怕的情感障碍。
减重步态训练联合膝关节控制对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康复疗效分析
殷其勇, 徐青亲, 陈德生, 汪敏, 陈和木
2023, 21(6): 1034-103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43
240 6
摘要:
  目的  探讨减重步态训练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旨在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提高行走稳定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接诊的脑卒中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例;同时招募15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足底压力数据。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减重步态训练和膝关节控制训练。治疗4周前后,比较2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LE)、10米步行试验(10MWT)、膝过伸次数测定及足底压力分析[包括双侧足底压力百分比、对称指数(SI)及身体压力中心摆动面积(COP)]。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BBS、FMA-LE、10MWT、膝过伸次数测定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除10MWT外,实验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BBS: (22.87±1.96)分vs.(20.93±2.23)分;FMA-LE: (22.07±2.64)分vs.(19.67±2.61)分;10MWT: (27.13±8.20)s vs.(30.73±10.95)s;膝过伸次数测定:(14.00±2.95)次vs.(17.40±3.91)次,均P < 0.05]。2组患者SI及COP值较入院前改善,且实验组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仍存在差距(P<0.001)。  结论  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采用减重步态训练联合膝关节控制可有效提高患者步行及平衡能力。
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四川省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现状与需求调查
汪亚男, 陈红, 赵光斌, 林敏, 王钧慷, 王佳, 李杨
2023, 21(6): 1039-104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44
205 10
摘要:
  目的  分析四川省全科医生接受继续教育的现状及需求,为更有效地组织开展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提供参考及依据。  方法  对2021年参加“四川省全科医生诊疗能力提升在线培训”的全科医生进行问卷星在线问卷调查,采用自制问卷《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现状与需求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既往培训情况及临床技能、辅助检查、系统知识、科研、培训方式等方面的培训需求,分析不同学历、职称及工作地点的全科医生对继续教育培训的需求有无差异。共计发放问卷1 804份,回收有效问卷1 463份,有效回收率为81.10%。  结果  1 407人(96.17%)既往参加过继续教育培训,选择接受网络授课(1 008人,68.70%)和网络与现场结合(889人,60.76%)的授课方式最多,全科医生对临床技能、辅助检查、系统知识、科研方面的培训需求较大,不同学历、职称及工作地点的全科医生对临床技能、辅助检查、系统知识及科研的培训需求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目前全科医生对继续教育培训需求迫切,意愿强烈,不同背景的全科医生对继续教育培训内容需求存在差异,建议调整培训内容,建立靶向思维,实施精准培训,满足不同学历、职称、工作地点全科医生的需求,从而提高培训的效率,建议加强培训模式的创新,增加线上培训的开展。
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王茜, 王洁, 徐贵霞, 马孟伟, 潘倩文, 许栋
2023, 21(6): 1044-104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45
316 11
摘要:
  目的  构建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的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全面、可量化的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师生问卷调查初步拟定指标体系。于2021年6—9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分别从护理教育管理、临床护理、护理专业教学的3类人员中,遴选咨询专家20名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初步拟定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Cr值为0.857;两轮咨询后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的专家意见协调系数(W)分别为0.328、0.364和0.425。最终构建的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5个一级指标包括:教学工作指导思想、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运行、实践教学效果,权重分别为0.196、0.172、0.236、0.206、0.190。  结论  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可靠性,指标权重设置合理,可作为客观评价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工具,也可以为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全面提升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医学综合研究
电子健康档案联合新媒介载体对社区居民健康促进效果的范围综述
郑映微, 黄斌, 范冠华
2023, 21(6): 1048-105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46
284 7
摘要:
  目的  立足于应用电子健康档案干预改善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的相关文献调研现状,系统分析电子健康档案联合新媒介载体对社区居民的健康促进效果,以及电子健康档案的信息利用现状,明确电子健康档案在临床活动中的应用进展。  方法  基于Arksey和O’Mallry概况性评价框架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关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途径与其效果的国内外文献。用描述性分析、数据汇总展示所纳入研究的分布情况,并依据与研究问题和目标相关的研究及主要发现撰写范围综述(scoping review),并提出建议。  结果  共检索到1 167篇相关文献,通过排序筛选、浏览标题、阅读摘要、全文分析后,最终有9篇核心文献纳入概况性评价,根据研究途径进行分类,可分为APP和(或)可穿戴设备、微信、疾病健康相关网站(或系统)三大类,这些新媒介载体联合电子健康档案的模式能促进慢性病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  结论  电子健康档案可提高患者健康素养,但其推广与应用受获取途径、信息安全、用户年龄等影响,在国内仍有诸多待改进之处。积极鼓励和引导居民了解并主动应用电子健康档案,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是当前阶段推广电子健康档案的必然要求。
重症监护室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监测及风险因素预测模型构建研究
张向君, 朱敬蕊, 王丽, 李静
2023, 21(6): 1053-105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47
261 7
摘要: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室(ICU)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相关危险因素,了解HAP的病原菌构成。构建并评价HAP发生的风险因素预测模型,便于风险人群筛查,以防控HAP的发生。  方法  收集某综合性医院综合ICU 2020年1月—2021年3月住院患者资料,同时对痰标本分离病原菌进行监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HAP风险因素预测模型并评价。  结果  共纳入研究病例570例,其中HAP 34例。HAP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多因素分析显示,营养不良、侵袭性操作、住ICU天数>10 d、肺部慢性疾病是患者发生HAP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建立回归模型:logit(P)=-7.870+2.496×营养不良+2.173×侵袭性操作+1.440×住ICU天数>10 d+1.054×肺部慢性疾病。Hosmer和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3.022,P=0.933。ROC曲线下面积为0.895,95% CI为0.847~0.943。  结论  HAP患者痰标本分离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营养不良、侵袭性操作、住ICU天数>10 d、肺部慢性疾病是ICU患者发生HAP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风险因素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IgG4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住院费用分析
吕志杰, 吴丽, 张红霞, 杜平
2023, 21(6): 1056-105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48
317 8
摘要:
  目的  分析42例IgG4相关疾病(IgG4-RD)的临床特征及住院费用,为早期诊断及合理控费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收集2016年10月—2021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42例IgG4-R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42例患者中,患者器官受累数为1~5个,最常见的受累器官为胰腺(42.86%)、胆道(26.19%)、淋巴(30.95%),患者IgG4-RD应答指数(IgG4-RD RI)为5.5(3.0, 7.0),器官受累数目与血清IgG4和RI呈正相关关系。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28例,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者10例,2例患者病情未予药物治疗,2例患者拒绝激素治疗,33例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良好,治疗后血清IgG4、红细胞沉降率(ESR)及IgG4-RD RI均较前下降。IgG4-RD患者住院费用为13 808.15(6 968.50, 24 652.09)元,药品治疗类因子、手术材料类因子、辅助检查类因子是影响IgG4-RD患者住院费用的3个公因子。  结论  IgG4-RD是一组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器官受累且高度可治疗的系统性疾病,血清IgG4及IgG4-RD RI可作为临床诊断及治疗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可从西药费、手术材料费和检查费等途径合理控制IgG4-RD患者的住院费用。
肾透明细胞癌核心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AURKB表达的验证
李俊, 陶润, 王伟杰, 张家俊
2023, 21(6): 1060-106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49
300 10
摘要: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在肾透明细胞癌(KIRC)中筛选目标基因AURKB,分析其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在GEO数据库下载GSE66271数据集后,筛选差异基因。基于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挑选hub基因。利用GEPIA在线数据库验证基因AURKB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关系。通过免疫组化实验验证AURKB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差异。  结果  对数据集GSE66271分析后,共获得517个差异基因,其中155个上调基因,362个下调基因。在差异基因网络中的10个枢纽基因,从中选取基因AURKB进行验证。GEPIA数据库分析显示AURKB高表达均显著降低了KIRC患者的总生存期(OS)及无病生存期(DFS)(均P<0.001),表示其可能为KIRC的促癌基因。此外AURKB的表达与KIRC患者的不同疾病阶段呈正相关关系(P<0.001)。免疫组化实验表明AURKB蛋白表达主要在细胞核内,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58.00%,29/5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4.0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47,P=0.001)。  结论  基因AURKB在肾透明细胞癌中高表达并导致了不良预后,证明其可能为KIRC的一个促癌基因,有望成为KIRC的治疗新靶点。
全科护理研究
基于预康复的全程管理在免充气经口腔镜甲状腺癌患者中的应用
陆天雅, 陈娇龙, 刘建军, 胡成文
2023, 21(6): 1064-106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50
240 7
摘要:
  目的  研究基于预康复理念的全程管理对免充气经口腔镜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疼痛、自我效能、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预住院接受免充气经口腔镜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2021年7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预住院接受免充气经口腔镜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基于预康复理念的全程管理。采用数字疼痛评分评价2组术后3 d的疼痛情况;出院时采用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价2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入院时、出院时、出院1个月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价2组焦虑抑郁情绪。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术后3 d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 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分[(29.2±4.7)分]高于对照组[(24.6±4.8)分, t=5.009,P < 0.001];观察组出院时和出院1个月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 < 0.05);随着术后康复2组焦虑和抑郁评分逐渐下降(均P < 0.05);观察组术后颌下水肿、皮肤淤血发生率为17.2%、5.2%, 均低于对照组的35.2%、16.7%(均P < 0.05)。  结论  基于预康复理念的全程管理能有效减轻免充气经口腔镜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负性情绪,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基于中医特色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冯敏丽, 陶福正, 朱哲, 吴丽亚, 沈海萍
2023, 21(6): 1069-107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51
204 4
摘要:
  目的  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中医特色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指导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舒适度、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0月在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0例)与观察组(90例),分别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与基于中医特色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2组临床相关指标、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日常生活能力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6.51±1.25)h vs. (7.86±1.92)h; (23.33±7.46)h vs.(27.22±8.55)h; (1.89±0.54)d vs.(2.91±0.92)d; (2.32±0.04)d vs.(2.87±0.25)d,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82.54±5.15)分vs. (78.45±5.26)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5/90),低于对照组[15.56%(14/90),P<0.05]。  结论  基于中医特色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有效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缓解负性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进而明显提升患者术后的舒适度。
抗阻-耐力运动结合认知-行为团体心理疗法对冠心病患者术后疗效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马依热·买买提, 热依拉·阿吾提, 尼加提·阿布都热合曼, 帕热旦木·托乎提, 郭驹
2023, 21(6): 1073-107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52
171 6
摘要:
  目的  探究抗阻-耐力运动结合认知-行为团体心理疗法对冠心病患者术后疗效及脂质代谢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予以抗阻-耐力运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疗法。比较2组术后疗效、脂质代谢、炎性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内皮素-1(ET-1)]、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6 min步行距离(6MWT)]及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量表(SDS)]。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00% vs. 70.00%,P < 0.05);干预后,观察组TG、TC、LDL-C及血清hs-CRP、IL-6、ET-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干预后,观察组NT-proBNP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LVEF、6MWT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降低(P < 0.05)。  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给予抗阻-耐力运动和认知-行为团体心理疗法,可有效提高术后疗效,改善脂质代谢,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并减轻患者负性情绪。
阶梯式护理模式对双相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与社会功能的影响
陈新霞, 何飞, 陈梦逸, 冯虹
2023, 21(6): 1077-108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53
242 7
摘要:
  目的  分析阶梯式护理模式在双相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服药依从性与社会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新思路。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双相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阶梯式护理模式。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轻躁狂自评表(HCL-32)、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临床症状、服药依从性及社会功能。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MD及HCL-32评分分别为(14.04±2.54)分、(5.02±1.1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6.81±3.21)分、(6.88±1.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率为90.9%(50/55),高于对照组的76.4%(4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S量表总分为(8.18±0.20)分,低于对照组的(9.71±0.34)分(P<0.05)。  结论  阶梯式护理模式能改善双相障碍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全科诊疗实践
以全科临床诊疗思维诊治钩虫病致贫血1例报道
李杰, 青笛, 石婷婷, 周芳名, 刘世平
2023, 21(6): 1081-108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054
178 19
摘要:
钩虫病发病率现已明显降低,由钩虫病导致的贫血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被漏诊和误诊。本文通过报道1例由钩虫病导致贫血患者的诊疗过程,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层面详细讨论了全科医师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性临床诊疗思维,并结合文献复习钩虫病及贫血的相关知识,旨在为基层全科医师诊治此类疾病提供思路和参考,从而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同时减少误诊、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