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9年  第17卷  第5期

专家论坛
基于校政协同与医防融合的“全科医学+”医共体的构建与探索
杜庆锋, 王培席, 马文军, 符灿亨, 孔小燕, 陈敏生
2019, 17(5): 705-708,80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773
333 6
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探索基层医共体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为医共体的建设提供可复制的参考经验。 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理论研究的方法,结合实地调研、专家论证对问题解析,同时进行面向区域基层的实践,探索构建新型医共体。 结果 对国内部分城市医共体运行现状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经过一年多的实践,首次提出并建立了医科大学与政府协同下的以三级医院为区域龙头医院,以省级公共卫生研究机构、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社区紧密联合,以全科医学为抓手的医防融合型“全科医学+”医共体。该医共体以校政协同解决优质医疗资源缺乏和资源合理利用问题;以“五个统一”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问题;以全科医学为抓手推进区域医共体建设,解决基层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全科医学+”为实现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的战略目标探索一条可实施、可持续的改革新路径。 结论 “全科医学+”医共体在多方协同下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新思路,为我国其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医共体试点工作提供参考。
指南与共识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甘油三酯升高的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预防学组
2019, 17(5): 709-713.
233 24
摘要:
全科医学讲堂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
周霞, 孙中武
2019, 17(5): 714-715.
125 3
摘要:
全科医学论著
术前NLR、PLR、SII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赵跃, 黄景昊, 孙甲甲, 刘春蓉, 王宁, 孟震, 李云超, 吴凤云
2019, 17(5): 716-719,73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774
336 4
摘要:
目的 研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及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甲状腺和乳腺外科初次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别讨论NLR、PLR、SII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术前NLR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双侧癌(P=0.040)和多灶性有关(P<0.001),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TNM分期及腺外侵犯、颈部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术前PLR与患者性别(P=0.019)、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48),与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多灶性、双侧癌和腺外侵犯无关(均P>0.05);术前SII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多灶性(P<0.001)和双侧癌(P=0.002)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TNM分期以及腺外侵犯、颈部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 结论 术前外周血NLR、PLR、SII水平可反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生物学特征,较高的NLR、PLR、SII值与较差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和更加侵袭性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胸痛中心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作用研究
陈铀, 赵倩, 周欣荣, 杨毅宁, 马翔, 谢翔, 马依彤
2019, 17(5): 720-723,72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775
214 4
摘要:
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作用。 方法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成立前后各24个月(2013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明确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并直接行PCI术的患者685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院内绿色通道组(胸痛中心成立前24个月,即2013年10月—2015年9月)274例、胸痛中心组(胸痛中心成立后24个月,即2015年10月—2017年9月)411例。比较2组患者总缺血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的时间(first medical contact,FMC)时间、FMC至球囊扩张(FMC2B)时间、就诊至球囊扩张(D2B)时间、知情同意时间、救护车或转诊到院比例、院内病死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后院内心衰率、CCU时间、住院时间和总费用。 结果 胸痛中心组与院内绿色通道组比较,总缺血时间[(322.6±112.8)min vs. (445.2±90.9)min,P<0.001]、发病至FMC时间[(194.9±90.5)min vs. (270.4±112.9)min,P<0.001]、FMC2B时间[(118.7±68.4)min vs. (158.7±77.3)min,P<0.001]、D2B时间[(73.2±25.4)min vs. (110.9±43.9)min,P<0.001]、知情同意时间[(10.9±5.2)min vs. (22.4±15.6)min,P<0.001]均显著缩短;院内病死率(1.2% vs. 3.6%,P=0.033)、PPCI术后院内心力衰竭率(14.4% vs. 28.1%,P<0.001)均显著降低;CCU时间[(2.6±0.8)d vs. (3.8±0.6)d,P<0.001]、住院时间[(7.9±3.7)d vs. (9.5±3.8)d,P<0.001]均显著缩短;总费用[(4.6±2.1)万元 vs. (5.1±2.0)万元,P=0.002]显著降低。 结论 胸痛中心能显著提高急性STEMI患者救治效果,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不同pH值条件下多柔比星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徐坤, 张腾跃, 黄金, 刘淼, 杨国红, 范平生
2019, 17(5): 724-72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776
264 2
摘要:
目的 探讨在不同pH值培养条件下多柔比星(doxorubicin,ADM)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凋亡能力的影响及初步机制研究。 方法 采用细胞活性测定试剂盒(CCK-8)法检测不同pH值培养条件下多柔比星对胃癌细胞BGC823增殖活性的影响;应用Annexin V/PI双染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细胞凋亡率;采用qRT-PCR法检测p-AKT、BCL-2和NF-κB基因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 结果 ①ADM对胃癌BGC823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5.277 μg/mL,考虑化疗药物毒性及后续实验,ADM剂量选择该细胞株IC50值1/4的浓度(即1.319 μg/mL)用于进行后续实验;②随着pH值升高,ADM对BGC823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强,当pH达到7.4时,抑制增殖作用最明显;③随着pH值升高,ADM对BGC823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增加,当pH达到7.4时,促凋亡作用最明显,再提高pH浓度,促凋亡作用能力不明显;④不同pH(pH 6.8~7.6)环境下,ADM处理后,随着pH升高,BCL-2、NF-κB和p-AKT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结论 升高细胞外pH值能明显提高ADM对BGC823细胞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的能力,这种与pH值相关的ADM抗肿瘤效果可能是通过抑制AKT的磷酸化,阻止NF-κB、Bcl-2等抗凋亡基因表达来实现的。
强骨膏方改善绝经后骨量减少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评价
梁博程, 李敏, 陈文亮, 张佳锋, 毛一凡, 李琰华, 史晓林
2019, 17(5): 729-73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777
225 1
摘要:
目的 评价强骨膏方对绝经后骨量减少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伤科就诊的120例绝经后骨量减少妇女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7.67±2.86)岁,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强骨膏方组(60例)和阿仑膦酸钠组(60例),均干预1年。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量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肽(PINP)及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TX)等骨转换指标水平。用双能X线骨吸收仪测量腰椎、髋部骨密度。采用SF-36量表(中文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年后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估,评分量表由36个详细条目组成。 结果 共108例患者完成研究,强骨膏方组56例,阿仑膦酸钠组52例。治疗1年后,2组组内患者血清PINP、β-CTX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后组间血清PINP、β-CTX水平及其平均百分比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组组内治疗前后患者髋部、腰椎骨密度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2组治疗后组间腰椎(P<0.001)、髋部(P=0.022)骨密度平均百分比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强骨膏方组优于阿仑膦酸钠组。治疗前,强骨膏方组和阿仑膦酸钠组患者的SF-36评分分别为(112.38±2.13)分、(111.79±2.06)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7);2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组于治疗1年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强骨膏方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阿仑膦酸钠组。 结论 采用强骨膏方治疗不仅能够显著降低绝经后骨量减少妇女血清骨转换水平改善腰椎、髋部骨密度,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炎症指标的变化特征
李洁, 周月, 许启霞, 庞颖颖, 李小晴
2019, 17(5): 733-73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778
273 1
摘要: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患者炎症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从2012年1月—2017年6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PTE的83例患者血液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淋巴细胞计数(LY)、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C反应蛋白(CRP)、体温(T)、纤维蛋白原(FIB)等炎症指标,与同期64例健康体检者指标进行比较,回顾性分析2组研究对象炎症指标的变化,并根据年龄、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别对PTE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并分析NLR、PLR与传统炎症指标及凝血纤溶指标间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TE组WBC、NE、NLR、PLR显著增高,LY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合并肺部感染组与不合并感染组间,老龄PTE组与非老龄PTE组间T、WBC、NE、CRP、NLR、P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TE组NLR与WBC、NE、CRP成正相关关系(r=0.531、r=0.674、r=0.408,均P<0.01);PLR与CRP成正相关关系,(r=0.472,P<0.01);PTE组NLR和PLR均与FIB成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231和0.405,均P<0.05)。 结论 PTE组WBC、NE、NLR、PLR明显升高,炎症与PTE的发生发展存在联系;NLR、PLR不能用于鉴别PTE患者是否同时合并肺部感染;NLR、PLR与CRP、FIB间有一定相关性,可用于监测PTE患者的炎症及凝血纤溶变化。
甲状腺针吸细胞学检查的不同年龄段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王薇, 卢桂芝, 高燕明, 张晶, 高莹, 郭晓蕙
2019, 17(5): 738-74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779
278 2
摘要:
目的 甲状腺针吸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是诊断甲状腺疾病的直接、准确的检查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对FNAC确诊的甲状腺疾病进行不同年龄组分析,以提高对各年龄段患者甲状腺疾病特点的认识,以期对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诊治准确性作出一定的指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2006年8月—2010年1月期间经FNAC确诊的579例患者的甲状腺穿刺结果及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少年组(年龄<20岁)、青年组(20~39岁)、中年组(40~59岁)及老年组(年龄≥60岁)4组后,比较各组的临床特点。 结果 各组患者均以女性占优势,其中青年组两性差异最大(男女性别比为1∶20.3),而老年组两性差异相对较弱(男女性别比为1∶3.8)。少年组和老年组无临床症状及无甲状腺明显肿大者的比例高于另2组,临床表现更加隐匿。年龄小于20岁者甲状腺癌比例为13.3%,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老年组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与其他3组不同,老年组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甲状腺肿,其他3组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桥本甲状腺炎。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细胞病理学亚型的分析显示,随年龄增加,嗜酸细胞亚型所占比例逐渐升高,淋巴细胞亚型所占比例则逐渐减少。 结论 甲状腺疾病不同年龄组的疾病分布谱及临床特点各有差异,结合这些临床特点对提高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保护尿控功能技术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王德胜, 阴雷, 关超
2019, 17(5): 742-744,76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780
238 1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中采用改良保护尿控功能技术的临床效果及经验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5月期间35例在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保护尿控功能的改良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保护尿控功能手术技术,观察患者术后拔除尿管后24 h、1周、1个月的尿失禁发生率,同时记录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时的生活质量评分(score of quality of life,QO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以及残余尿量(post-void residual,PVR)的变化并进行对比。 结果 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0.6±45.2)min,切除前列腺组织体积为(66.3±32.2)mL,术中出血量为(42.5±10.5)mL,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为(35.5±7.5)h,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为7 d,术后住院时间为(8.5±2.5)d。术中无出现电切综合征、无膀胱穿孔、无中转开放手术、无输血病例。统计拔除尿管24 h、1周、1个月时的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11.4%、2.8%、0.0%,较国内外文献统计报道的剜除术后尿失禁平均发生率(22.4%~43.1%)明显降低。术后随访3个月,排尿情况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评分(QO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以及残余尿量(PVR)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采用保护尿控功能的改良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在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同时明显降低了术后尿失禁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萝卜硫素通过Nrf2/ARE信号通路对急性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陈茜圆, 黄晓军, 任卓超, 金兴
2019, 17(5): 745-748,78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781
308 6
摘要:
目的 探讨萝卜硫素(SF)能否通过上调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起到抗炎和抗氧化应激作用减轻小鼠急性肺损伤(ALI)。 方法 将36只健康小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组),急性肺损伤组(ALI组),SF溶剂组和SF组。SF组于腹腔注射SF 20 mg/kg,SF溶剂组于腹腔注射同等量的SF载体溶剂,2次/d,连续3 d。第4天时,ALI组、SF溶剂组和SF组腹腔注射脂多糖(LPS)10 mg/kg制备内毒素诱发急性肺损伤模型,C组则腹腔内注射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注射LPS或生理盐水6 h后,麻醉开腹,从下腔静脉取静脉血,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并进行肺损伤评分。检测并计算小鼠肺湿重/干重比,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肺组织内Nrf2核蛋白表达,比色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髓过氧化物酶(MPO)、一氧化氮合酶(i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 结果 与C组比较,ALI组和SF溶剂组肺损伤评分、IL-6、TNF-α、MPO、iNOS升高,SOD和湿重/干重比值降低,Nrf2蛋白表达上调(均P<0.05)。与ALI组比较,SF组肺损伤评分、IL-6、TNF-α、MPO、iNOS降低,SOD、湿重/干重比值升高,Nrf2蛋白表达上调(均P<0.05),而SF溶剂组各项指标与AL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SF可通过诱导Nrf2的表达,减轻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严重程度,使血清促炎症介质浓度降低,使组织中氧化应激损伤指标降低,Nrf2转录因子对ALI的保护作用与其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益生菌对Hp根除及其后续胃黏膜病理变化的影响研究
杨元生, 彭卫斌, 容海鹰, 陈垦, 朱雅丽, 谢文瑞, 叶东雯, 张伟彬
2019, 17(5): 749-75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782
285 5
摘要:
目的 探讨补充益生菌对根除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的临床效果及其胃黏膜病理损伤转归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日—2017年8月31日在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的慢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仅根除Hp,实验组患者予根除Hp同时补充益生菌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的临床症状、胃镜下胃黏膜表现、Hp根除率以及胃黏膜病理变化(包括炎症、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情况。 结果 根除Hp对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Hp根除率优于对照组(90.38% vs. 78.85%,P=0.036;90.38% vs. 75.00%,P=0.038),实验组患者干预后胃黏膜病理总评分低于对照组(4.15±1.02 vs. 5.92±1.75,P<0.05),其中胃黏膜炎症和肠化生病理改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0.87±0.12 vs. 1.46±0.37,P<0.05;1.27±0.45 vs. 1.81±0.58,P<0.05)。 结论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能使大多数慢性胃炎患者临床获益,补充益生菌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Hp根除率,并减轻胃黏膜的病理损伤。
阿伐麦布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抑制作用的研究
梁伟晨, 马玲, 刘健, 乔旭旭, 陆翔
2019, 17(5): 752-755,80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783
274 2
摘要:
目的 观察阿伐麦布(10 μM)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增殖能力、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以及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中ACAT-1蛋白表达的影响,从而反映阿伐麦布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抗肿瘤作用的影响。 方法 采用阿伐麦布(10 μM)作用于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建立SK-OV-3细胞株实验模型(ACAT-1组),该实验模型通过阿伐麦布(10 μM)诱导时间的不同分为几个亚实验模型(ACAT-1-24,48,72,96组);通过CCK8实验筛选出阿伐麦布(10 μM)作用于SK-OV-3卵巢癌细胞株最佳实验组(72 h),即ACAT-1-72组;通过划痕实验测定对照组(亲代卵巢癌SK-OV-3细胞株)与ACAT-1-72组相同时间内增殖能力以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差异;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验测定对照组与ACAT-1-72组中ACAT-1蛋白的表达差异;通过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对照组与ACAT-1-72组中ACAT-1蛋白的表达差异。 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ACAT-1组)相同时间内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呈时间依赖性(P<0.05),且实验组中的ACAT-1-72组增殖能力减弱最明显,作为后续3组实验的最佳实验组;②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ACAT-1-72组)相同时间内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减弱(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ACAT-1-72组)中ACAT-1蛋白表达下降(P<0.05)。 结论 阿伐麦布(10 μM)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可有效发挥抗肿瘤作用,其主要机制与抑制ACAT-1蛋白的表达有关。
血栓弹力图指导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对患者出血量、输血量和临床结局的影响
谢屹红, 戴备军, 沈社良
2019, 17(5): 756-76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784
223 1
摘要:
目的 比较血栓弹力图(TEG)和传统凝血指标(SCT)指导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对患者出血量、输血量和临床结局的影响。 方法 将浙江省人民医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96例择期CPB心脏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EG组(T组)和SCT组(C组)。2组均于手术期间每次自体血液回输结束时、手术结束后24 h内患者引流量>300 mL/h时检测HB,若<70 g/L,输入异体RBC;同时2组在上述时点分别检测TEG或SCT,按TEG或SCT结果输入新鲜冰冻血浆(FFP)、血小板(PLT)及纤维蛋白原(FIB)。记录2组围术期出血量、输液量、自体血液及异体血液(RBC、FFP及PLT)输入量;记录2组气管插管时间、ICU驻留时间、术后24 h内因出血过多再次手术例数、死亡例数及住院天数。 结果 2组围术期出血量、输液量、自体血液及异体RBC输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组围术期FFP及PLT输入量小于C组(均P<0.05);2组气管插管时间、ICU驻留时间、术后24 h内因出血过多再次手术例数、死亡例数及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TEG指导CPB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可以减少患者FFP和PLT输入量,不影响出血量、RBC输入量及临床结局。
外周血pH降低与H7N9感染者的死亡风险相关性分析
郎观晶, 苏俊威, 徐明明, 郝邵瑞, 李兰娟
2019, 17(5): 761-76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785
235 1
摘要:
目的 流感A H7N9病毒感染是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临床重症疾病,是目前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方面的重点防控疾病。因此,临床中探索及发现导致重症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至关重要。本文拟通过对H7N9感染患者临床特点的分析,探究与死亡风险和预后密切相关的临床指标,为指导临床工作中对重症H7N9感染者的治疗提供思路,减少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121例实验室确诊流感A H7N9病毒感染的患者,根据临床结局将所有患者分为生存组82例和死亡组39例,从电子医疗病例摘录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人口学特点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并在2组间进行比较。使用逻辑回归分析的研究方法探索潜在的与死亡风险与预后相关的各项指标。 结果 相比于生存组,死亡组患者的eGFR、PCT、血钙、血pH更低(均P<0.05),而年龄、CRP、BNP、血肌酐的峰值更高,血钠、血氯、血钾更高(均P<0.05)。死亡组患者的插管率、ECMO及CRRT的使用率均高于生存组(均P<0.05)。逻辑回归分析进一步证明血pH降低与死亡风险增高密切相关(P<0.001)。血pH每降低0.1个单位,患者死亡风险增加0.304。 结论 外周血pH降低是H7N9患者死亡风险增高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监测患者外周血pH并及时纠正患者酸碱失衡可能是H7N9感染患者治疗的重点。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患者血清神经丝蛋白轻链水平及其临床相关性分析
李玉玉, 孙辉, 许力, 钱伟东
2019, 17(5): 765-76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786
236 3
摘要:
目的 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患者血清神经丝蛋白轻链(serum neurofilament light chain,sNFL)水平,并分析其与病情轻重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5年7月—2018年12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NMOSD急性期患者42例作为NMOSD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估NMOSD组疾病严重程度,以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ECLIA)检测sNFL水平,比较NMOSD组与对照组间的sNFL水平,及不同亚型的NMOSD患者sNFL水平,采用简单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患者sNFL水平与EDSS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NMOSD组sNFL水平[(81.69±35.49)pg/mL]较正常对照组[(16.00±5.61)pg/mL]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848,P<0.001);AQP4-Ab(+)组sNFL水平[(109.86±31.45)pg/mL]较AQP4-Ab(-)组[(67.61±28.62)pg/mL]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65,P<0.001)。NMOSD组sNFL水平与EDSS分值呈正相关(t=9.108,P<0.001)。 结论 NMOSD患者急性期sNFL水平增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斑蝥素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调控宫颈癌细胞凋亡、迁移及侵袭行为的机制
虞如芬, 蔡丽梅, 吴雪清
2019, 17(5): 768-77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787
266 2
摘要:
目的 宫颈癌是继乳腺癌、结肠直肠癌和肺癌之后的女性第四大癌症,严重影响女性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国是宫颈癌的高危地区之一。来源于大斑芫菁和眼斑芫菁干燥虫体的斑蝥素(cantharidin,CTD)具有抗肿瘤活性且可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本文旨在探索斑蝥素对Hela宫颈癌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方面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方法 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分析细胞侵袭;蛋白印迹检测P38、P-P38、P-MAPKAPK和P-Hsp27的表达。 结果 低浓度(<20 μM)的斑蝥素处理Hela细胞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细胞存活率在80%以上。高浓度(>20 μM)的斑蝥素处理Hela细胞后会降低Hela细胞活力,细胞存活率在80%以下。与对照组相比,5、10、20 μM斑蝥素组细胞凋亡率依次升高(均P<0.05)。斑蝥素(5、10 μM)处理Hela细胞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均P<0.05);20 μM斑蝥素处理Hela细胞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相比,5 μM斑蝥素组P-P38/P38的比值、P-MAPKAPK和P-Hsp27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10 μM斑蝥素组P-P38/P38的比值、P-MAPKAPK和P-Hsp27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20 μM斑蝥素组P-P38/P38的比值、P-MAPKAPK和P-Hsp27表达降低更明显(均P<0.001)。 结论 斑蝥素可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提高Hela宫颈癌细胞的凋亡,降低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
全科临床研究
非肿瘤住院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风险研究
徐依成, 王桂华, 王培福, 李硕丹, 高洁, 苗凤茹, 杜继臣
2019, 17(5): 773-77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788
194 1
摘要:
目的 目前有关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RDVT)发生风险的研究多集中于肿瘤患者,而随着PICC临床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评估其在非肿瘤住院患者中的RDVT发生风险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 收集并分析自2009年1月1日—2017年12月1日于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接受PICC置管治疗的非肿瘤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资料,并对患者PICC置管环境,导管结局和患者结局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PICC在非肿瘤住院患者中的PICC-RDVT的发生风险情况。同时采用计算机检索,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等中英文数据库中发表的,并以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报道PICC在非肿瘤住院患者中RDVT的发生风险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 共341例PICC置管,199例为普通病房置管,142例为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置管。合并尿管留置262例。合并机械通气90例。发生症状性PICC-RDVT 17例,发生率为4.9%。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共13篇,全部为中文文献。国内有关非肿瘤住院患者的PICC-RDVT发生风险的结果差异较大(0.3%~28.5%),总体特点为重症患者和老年患者的PICC-RDVT发生风险明显高于较轻型及年轻患者。 结论 非肿瘤住院患者的PICC-RDVT整体发生风险不高于肿瘤患者,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上述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尿液NGAL、MMP-9检测的临床意义
刘海燕, 陈军贤, 徐平珍
2019, 17(5): 776-77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789
231 1
摘要:
目的 观察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的差异;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缓解期尿液NGAL、MMP-9水平的差异。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尿液NGAL、MMP-9检测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1年6月—2016年6月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患者尿NGAL、MMP-9水平,观察活动期和缓解期患者尿NGAL、MMP-9水平的变化,并和健康对照组比较。 结果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尿液NGA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7.71±12.69)ng/mL vs. (19.27±5.3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尿液MMP-9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14±1.25)ng/mL vs. (1.06±0.3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经过治疗缓解的患者,治疗后尿液NGAL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36.34±11.83)ng/mL vs. (25.13±5.7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经过治疗缓解的患者,治疗后尿液MMP-9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5.38±1.62)ng/mL vs. (3.09±0.6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尿液NGAL、MMP-9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经过治疗获得缓解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活动期尿液NGAL、MMP-9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尿液NGAL、MMP-9检测方便、无创,患者无痛苦,可以作为监测溃疡性结肠炎病情的方法之一。
lncRNA GIHCG通过调节miR-429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陈恩利, 楼俊晓, 王镇, 黄瑛, 郝敬铎
2019, 17(5): 779-78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790
255 3
摘要:
目的 探讨lncRNA GIHCG通过调节miR-429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宁波市第七医院2017年1—12月60例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的肝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将HepG2细胞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lncRNA GIHCG-siRNA组。采用RT-PCR测定肝癌组织和细胞中lncRNA GIHCG mRNA和miR-429水平,采用WST-1测定细胞增殖,采用Transwell法测定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 结果 肝癌组织中lncRNA GIHCG mRNA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miR-429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5)。肝癌细胞中lncRNA GIHCG mRNA水平高于正常肝细胞(P<0.05),miR-429水平低于正常肝细胞(P<0.05)。肝癌组织及肝癌细胞中lncRNA GIHCG mRNA和miR-429呈负相关(P<0.05)。第3天和第5天,GIHCG-siRNA组细胞OD值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lncRNA GIHCG-siRNA组HepG2细胞中lncRNA GIHCG mRNA水平、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降低(均P<0.05),miR-429水平升高(均P<0.05)。 结论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lncRNA GIHCG水平升高,lncRNA GIHCG可能通过调节miR-429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
D-二聚体、胱抑素C预测脑血管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价值
孙孟坊, 金孟浩, 王丰, 夏青春
2019, 17(5): 784-786,81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791
230 2
摘要:
目的 探究D-二聚体(D-D)、胱抑素C(CysC)预测脑血管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价值。 方法 2015年4月—2017年9月神经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118例,均接受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入院次日、术后3 d分别采集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清D-D、CysC含量,并统计所有患者术后1年内再狭窄情况,将其分为再狭窄组、未狭窄组,分析血清D-D、CysC对术后再狭窄的预测能力。 结果 118例患者术后1年内再狭窄16例,再狭窄率为13.56%。再狭窄组、未狭窄组术前基本资料及血清D-D、Cys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未狭窄组血清D-D、CysC水平未见明显变化(均P>0.05),而再狭窄组血清D-D、CysC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且术后3 d血清D-D、CysC水平与未狭窄组相比显著升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3 d高D-D、CysC水平是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术后3 d血清D-D、CysC及二者联合预测术后再狭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786、0.825、0.907,确定术后3 d血清D-D、CysC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56.22 μg/L、1.41 mg/L,此时D-D、CysC联合预测术后再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达87.50%、93.14%。 结论 脑血管介入术后高D-D、CysC水平是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对于术后再狭窄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密切监测血清D-D、CysC水平有助于评估再狭窄风险和及时制定个性化防治对策。
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型诊断及其治疗价值分析
刘青林, 吴伯乐, 叶锌铭, 高和香, 孙龙飞
2019, 17(5): 787-789,88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792
292 1
摘要:
目的 探讨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型诊断及其临床治疗参考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20例,根据病情将其分为急性组(A1组临床前期,A2缓解期)和慢性组(B1发病早期、B2进展期),并选取同期来院检查的健康人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入组对象眼部进行检查,测量眼压,因青光眼患者昼夜眼压差距比较大,所以分别选取5点、14点和22点各进行一次测量,使用裂隙灯检查患者眼前节,采用Humphrey视野分析仪检查患者视野,直接检查患者屈光、眼底以及UBM房角,通过对比前房宽度(anterior chamber width,ACW)、房角开放距离(angle opening distance,AOD)、小梁网-虹膜空间面积(trabecular iris space area,TISA)、晶状体矢高(crystalline lens rise,CLR)以及虹膜厚度(iris thickness,IT)等数据,分析其临床分型与其临床参考价值。 结果 急性组和慢性组的AOD、TISA以及ACW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急性组和慢性组的CLR和IT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A2组AOD、TISA低于A1组(均P<0.05),A2组CLR、IT高于A1组(均P<0.05),B2组AOD、TISA、IT低于B1组(均P<0.05),B2组CLR高于B1组(P<0.05),B2组AOD、TISA高于A2组(均P<0.05),B2组CLR、IT低于A2组(均P<0.05)。 结论 通过分析不同分型青光眼的眼前节参数,发现急性青光眼和慢性青光眼之间眼前节参数存在差异,而急性青光眼发作期和慢性青光眼进展期眼前节参数变化更加明显,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急性青光眼发作期,有效的分型诊断更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操作。
不同类型腮腺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远期复发情况分析
江晓勇, 杨志辉, 陈希希, 杨幼萍
2019, 17(5): 790-792,79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793
239 1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类型腮腺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远期复发情况。 方法 对2011年3月—2015年12月间于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57例原发性腮腺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肿块组织冰冻切片送病理检查,比较不同类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复发情况,并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复发危险因素。 结果 共检出良性肿瘤142例,其中,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和腺淋巴瘤(Warthin’s tumor,WT)的构成比较高(63.06%和24.21%);恶性肿瘤共15例。恶性肿瘤和WT患者的年龄均显著高于PA患者(均P<0.05);WT患者的男性比例、吸烟者比例、双侧发病比例、吸烟指数和肿块直径均显著高于PA和恶性肿瘤患者(均P<0.05)。恶性肿瘤和WT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A患者(P<0.05)。在28~60个月的随访过程中,5例WT患者和11例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复发,PA患者未发生复发,WT患者的复发风险显著低于恶性肿瘤患者(HR=0.132,P<0.001);Cox回归显示,术后吸烟是WT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2.794,P<0.001)。 结论 PA和WT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腮腺肿瘤类型,WT的发病年龄、男性与双侧发病比例和吸烟指数较高,WT和恶性肿瘤患者具有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吸烟是WT复发的危险因素。
慢病防治研究
独活寄生汤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王国芬, 李娴, 应伟红, 童筱君, 朱香顺, 詹雅萍
2019, 17(5): 793-79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794
274 2
摘要:
目的 评价独活寄生汤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炎性细胞因子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 连续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台州市中心医院诊断RA活动期患者共8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雷公藤多苷片口服20 mg/次,3次/d;观察组联合应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疗程为1个月。对比2组患者DAS28评分、血清MMP-2水平、炎性细胞因子(CRP和IL-6)、凝血功能包括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2组治疗后DAS28评分、MMP-2、CRP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后D-D、FBG、PT和APTT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未中断药物。 结论 独活寄生汤辅助治疗活动期RA患者可进一步改善血清MMP-2、炎性细胞因子和凝血功能,从而提高临床效果。
维生素D联合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水平、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
应一樱, 陈洁, 包蓓艳
2019, 17(5): 797-800,84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795
263 3
摘要:
目的 探讨维生素D联合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水平、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收治的114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实验组5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降糖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维生素D治疗,实验组给予维生素D联合西格列汀治疗,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24小时尿白蛋白、骨密度(L2~L4、股骨颈、Ward三角区、股骨粗隆区、髋关节)、血钙、血磷、25羟维生素D(25-OH-D3)、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 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UAER、尿β2-MG和24小时尿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各检测部位的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血钙高于对照组,血磷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25-OH-D3和PINP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PTH、BGP和β-CTX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8.93%和12.07%(P=0.585)。 结论 在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中应用维生素D联合西格列汀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尿蛋白,升高患者的骨密度并改善骨代谢,且安全性较好。
妇幼卫生研究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在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中的应用
李晓燕, 朱亚非, 吴光声, 肖云斌, 臧玉峰, 耿秋
2019, 17(5): 801-80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796
230 5
摘要:
目的 急性胆红素脑病是影响新生儿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早期症状不显著,故临床诊断难度较大,本文探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住院诊断为急性胆红素脑病的患儿15例及正常足月儿14例。对2组新生儿进行静息态磁共振成像检查,用MATLAB、SPM及DPARSF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最后采用低频振幅方法进行对比其脑功能变化,获得2组ALFF值的差异性脑区。 结果 急性胆红素脑病患儿与正常足月儿相比:低频振幅峰值强度颞叶为6.85、中央前回为5.02、额极的脑区为3.34,有异常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枕叶ALFF峰值强度为-3.36及顶叶为-3.60、左侧小脑为-4.42及右侧小脑为-3.1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相应的脑区ALFF强度峰值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与正常的新生儿相比,胆红素脑病患儿在颞叶、中央前回、额极、枕叶、顶叶、小脑等脑区有异常脑功能改变,与胆红素脑病患儿的临床表型在大脑中的定位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早发型子痫前期终止妊娠血清学指标的临床研究
于晓红, 赵静, 张翠玲
2019, 17(5): 805-80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797
318 1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尿酸(UA)、肌酐(CREA)和尿素氮(BUN)数值的变化及相关性,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尿酸(UA)、肌酐(CREA)和尿素氮(BUN)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章丘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轻度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64例(轻组),重度55例(重组),随机选择同期孕周(28~34周)正常分娩的孕妇55例作为对照组(正常组),观察血清CYS-C、UA、CREA和BUN水平的变化。 结果 血清指标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OC曲线最佳临界值CYS-C、UA、CREA和BUN分别为:1.29 mg/L、420.00 μmol/L、59.10 μmol/L、5.94 mmol/L;其灵敏度分别为90.1%、73.4%、68.3%、42.3%;特异度分别为:99.8%、99.8%、88.2%、77.8%;Youden指数最大值分别为89.9%、73.2%、56.5%、20.1%;OR值分别为16.50、1.05、1.25、18.67;r值分别为0.413、0.118、0.345、0.112(均P<0.01)。 结论 血清CYS-C、UA、CREA和BUN水平随疾病的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它们是独立的危险因素,与子痫前期重度正相关,血清CYS-C与UA、CREA和BUN正相关。CYS-C≥1.29 mg/L、UA≥420.00 μmol/L、CREA≥59.10 μmol/L,BUN≥5.94 mmol/L,可作为早发型子痫前期终止妊娠的血清学指标。血清CYS-C、UA、CREA诊断效能好,BUN诊断效能差,联合检测效果好,经临床综合评估,适时终止妊娠。
孕早期FBG、HbA1c、TC、TG联合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楼公先, 楼时先, 程秒鸳, 苏爱芳, 李毅沛, 徐凌燕
2019, 17(5): 809-81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798
237 1
摘要:
目的 探讨孕早期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联合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8月在接受产检的GDM高危孕妇117名,根据GDM诊断标准将其分为GDM组和正常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糖脂代谢指标水平,同时在孕早期(怀孕12周以内)检测产妇的各糖脂代谢指标水平,并与GDM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比较各糖脂代谢指标单独以及联合检测在GDM中的诊断价值。 结果 根据GDM诊断标准,结果显示117名孕妇中,有62例孕妇患GDM,另有55名孕妇经检查正常;GDM组FBG、HbA1c、TC、T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HbA1c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Kappa值最大,分别为88.71、72.73、81.20、78.57、80.85、0.619;FBG、HbA1c、TC、TG的AUC值分别为0.868、0.885、0.681、0.688,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958,联合检测的AUC值与FBG、HbA1c、TC、TG的AU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孕早期联合检测糖脂代谢指标在GDM中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上孕早期GDM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社区卫生研究
“院办院管”模式下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绩效分配的SWOT分析——以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为例
罗新乐, 苏珍珍, 香利强, 秦良玉, 王培席, 张玉彩
2019, 17(5): 813-81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799
226 3
摘要:
深圳市是广东省第一个探索建立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及其运作模式的城市,有别于国内其他基层医疗服务单位的管理体制,深圳市自1996年成立第一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以来,一直采用的都是“院办院管”运行体制。绩效分配是保障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高速运行的改革机制,是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措施。随着时代的发展,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数量逐渐增加,其管理体制虽然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但是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绩效分配依旧各有利弊,迄今为止没有形成一套指导性强并且高效的绩效分配体系。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如何解决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如何扬长避短地建立一套有效的绩效分配体系,激励工作人员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以及改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建立一套适用且高效的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绩效分配体系迫在眉睫。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27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作为个案,分析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绩效分配体系中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思考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和威胁等因素,明确建立和发展绩效分配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此进行详细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为绩效分配的方法学研究提供参考,促进建立更加公平有效的绩效分配体系。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医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情况的典型相关分析研究
陈振宇, 纪钟纯, 郑杰华, 黄本诏, 林婷婷, 曾暘, 肖英杰
2019, 17(5): 817-820,87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800
428 6
摘要:
目的 医学生作为医生的前身,不仅要求具有精湛的职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了解当今医学生人格特质及其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当今医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并探讨两者的内在联系,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日后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 在2017年8—11月间,以粤东某高校医学院在校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大五人格量表调查参与者的人格特质。问卷调查以无记名方式进行。运用Excel 2016和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处理分析,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医学生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SCL-90问卷得分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除“强迫症状”“焦虑”“精神病性”外,其余各因子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典型相关分析中,U1、V1典型变量相关系数为0.675(P<0.001),U2、V2典型变量相关系数为0.485(P<0.001)。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神经质和宜人性是反映当代医学生人格特质的主要指标,敌对和偏执是反映医学生心理症状的主要指标。本次研究的结果也表明,宜人性的人格特质有利于降低心理症状水平,而神经质特质则对心理症状水平有强化作用。 结论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去引导医学生宜人特质等积极人格特质的发展和形成,对改善医学生的心理症状水平、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医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诊断技术研究
不同超声参数在评估IVF-ET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价值
陈淑霞, 鄢曹鑫
2019, 17(5): 821-82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801
225 4
摘要:
目的 探究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和超声造影技术(CEUS)参数在评估体外受精及胚胎移植(IVF-ET)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价值。 方法 对2016年6月—2018年6月间进行IVF-ET的86例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是否达到临床妊娠,分为妊娠组(32例)和未成功组(54例),比较2组患者子宫内膜CDFI的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以及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和曲线下面积(AUC)等CEUS指标间的差异,分析探究不同超声参数与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比较不同超声参数对于妊娠成功的预测效能。 结果 妊娠组患者子宫内膜的CDFI-PI和RI以及CEUS-RT和TTP显著低于未成功组,而CEUS-PI显著高于未成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的CEUS-AU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的MVD显著高于未成功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DFI的PI和RI,CEUS的RT和TTP与子宫内膜MVD呈负相关,与CEUS的PI呈正相关。在预测妊娠结局时,CEUS-PI的曲线下面积最高,CDFI-PI和RT次之,TTP和RI较低。CEUS-PI预测临床妊娠的最佳截点值为≥4.75 dB,其预测敏感度为68.75%,特异度为92.59%。 结论 子宫内膜超声造影峰值强度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应用CEUS-PI预测IVF-ET妊娠结局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
医学综述
糖皮质激素在退变性颈脊髓病围手术期应用进展
王铭麒, 陈旭, 周程沛, 高浩然, 钱济先
2019, 17(5): 825-828,83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802
261 2
摘要:
退变性颈脊髓病是导致成人脊髓功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现阶段减压手术已成为其缓解症状的主要方法。不论是前路,还是后路,减压手术的疗效已被证实。但在关注手术疗效的同时,其并发症也越来越受关注。糖皮质激素围手术期应用是否能够降低退变性颈脊髓病减压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一直是个争议的话题。在基础研究领域已证实,减压术后出现神经功能下降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免疫系统激活有关,并且甲泼尼龙可以促进长期受压的脊髓运动功能恢复,降低减压手术围手术期神经并发症,并在不破坏循环免疫细胞组成的情况下保护神经元细胞,进而建议在退变性颈脊髓病减压手术围手术期应用甲泼尼龙。但是在临床研究中,尚缺乏高等级证据。我国多名专家共同完成了《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围手术期应用专家共识(2017版)》,为我国医师在围手术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提供规范和指导。但是该共识主要是针对于一般共性手术的围手术期用药,对于退变性颈脊髓病的围术期应用并未详述。本文结合糖皮质激素在退变性颈脊髓病围手术期应用的相关文献,对其在术后吞咽困难、辅助镇痛、C5神经根麻痹等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的发生机制及危险因素
郭国锋, 宋代富, 高嘉鑫, 张学煌, 陈晞明
2019, 17(5): 829-83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803
272 8
摘要: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缺血性心脏病(ischaemic heart disease,IHD)的一种急性表现,具有很高的死亡风险,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其中的主要类型。心脏破裂(cardiac rupture,CR)是AMI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具有病情危重、难以及时预测和无有效救治方法等特点,其病死率极高。本综述从AMI后CR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相关检测手段、危险因素等方面总结CR的防治方法,主要从基线数据、生化指标、临床特点、血运重建情况、既往史等信息并结合现有的研究所提出的风险预测模型,提出分别利用年龄、性别、心率、心肌梗死部位、血红蛋白数量、白细胞数量、入院时间等预测AMI患者CR。其主要危险因素有:高龄女性、基础心率>80 次/min、前壁心肌梗死、血红蛋白<120 g/L、白细胞>1×109/L、入院时间>12 h等,这些指标更易引起CR,此外,原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有助于降低CR的风险,而溶栓则可能增加CR的风险。运用风险预测模型及相关检查手段,从机制和源头出发及时预测CR的发生,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并为高危患者治疗及预后提供指导。CR具有突发性、高致死性,是临床中的棘手问题,因此通过早期预测因素,并建立一系列风险预测模型评估CR,以便早期识别CR的发生,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尽早防治CR显得尤为重要。
预防/保健 中医/康复
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谢凯, 王玲玲
2019, 17(5): 834-83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804
300 3
摘要:
目的 分析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对患者性激素、胰岛素(INS)、皮质醇(Cor)、17-羟孕酮(17-OHP)、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水平及妊娠率、排卵率、流产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于2016年8月—2017年9月收治的10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口服黄体酮片引起撤药性出血后5 d口服枸橼酸氯米芬片,1次/d。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取中极、子宫、肾俞、血海等为主穴,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性激素、INS、Cor、17-OHP、DHEA-S水平,记录妊娠率、排卵率、流产率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76.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INS、17-OHP、DHEA-S水平较治疗前下降,Cor水平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H、T、INS、17-OHP、DHEA-S水平低于对照组,Cor水平高于对照组,但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妊娠率、排卵率高于对照组,但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可改善患者的生殖内分泌代谢,促进排卵,提高妊娠率。
齐刺滞针经筋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疗效观察
张春侠, 唐巍, 许海, 岳建兴, 李艳霞, 胡正喜, 陈莉秋
2019, 17(5): 837-84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805
248 1
摘要:
目的 探究齐刺滞针经筋刺法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及改善症状体征方面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8年8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抽签方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3组分别采用齐刺滞针经筋刺法,常规滞针经筋刺法,齐刺经筋刺法进行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法(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比较3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结束后,VAS评分:齐刺滞针经筋刺法组为(0.30±0.60)分,常规滞针经筋刺法组为(1.43±0.82)分,齐刺经筋刺法组为(1.60±0.77)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齐刺滞针经筋刺法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2组(均P<0.05);JOA评分:齐刺滞针经筋刺组为(27.73±2.24)分、常规滞针经筋刺法组为(23.33±3.37)分,齐刺经筋刺法组为(24.10±2.71)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1),齐刺滞针经筋刺法组患者JOA评分明显高于其他2组(均P<0.05);3组的临床控制率分别为90.0%、60.0%、60.0%,齐刺滞针经筋疗法的临床控制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均P<0.05)。 结论 齐刺滞针经筋刺法较传统针灸更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临床控制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东升扶桑饮对痰湿型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内皮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王庆, 樊千, 周正国, 杨昆
2019, 17(5): 841-843,86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806
178 1
摘要:
目的 探讨东升扶桑饮对痰湿型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 选取2018年3—7月来江苏省中医院就诊的痰湿型勃起功能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他达那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东升扶桑饮,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国际勃起功能评分表(IIEF-5)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和最大勃起硬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的IIEF-5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和最大勃起硬度明显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2组的血管扩张功能(FMD)、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的FMD和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的FMD和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的ET-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头痛、视线模糊及药物过敏等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胃肠道不适症状,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东升扶桑饮能够显著改善痰湿型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对患者的内皮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安全性较高。
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应用解剖学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手术入门教学中的作用
王琴, 刘业海, 吴开乐, 邹明明
2019, 17(5): 844-84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807
239 0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解剖学在耳鼻咽喉科手术入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本研究于2017年选取10名安徽医科大学2015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研究生,按照考试成绩的年级排名顺序给10位同学编序,单数为示例组,双数为对照组,每组5人,示例组医师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额外开设观看手术、解剖视频及动手解剖等课程,加强应用解剖学的学习,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2组学生均通过担任主刀完成一台鼻内镜鼻窦开放手术来检验教学效果,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2种教学方法的体会。 结果 手术检验结果显示,示例组和对照组平均得分为82.52分和61.02分,2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示例组学生的手术评价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示例组学生对手术的独立完成度、突发情况的处理、对周围组织的保护、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示例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分值分别是25分和24分,2组学生对2种教学模式的评价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9/10)的学员认为新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初学者提高学习的满意度、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理解力及学习效率等各方面。 结论 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学中增加观看解剖视频和尸头解剖训练的课程,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临床案例结合临床路径在血液系统肿瘤教学中的应用
李佳佳, 张凤, 朱俊锋, 夏阳
2019, 17(5): 848-85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808
226 2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案例结合临床路径在血液科进行血液系统肿瘤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8年1—6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的规培生、研究生5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试验组为临床案例结合临床路径教学组,对照组为传统教学组。2组人员按照上述方法进行为期1个月的教学,并在教学结束后通过填写调查问卷结合理论考试的方法比较教学效果。 结果 调查问卷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对血液病学的学习兴趣的增加,以及在满意老师的教学方法等方面,试验组的成绩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理论考试成绩表明试验组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通过在血液学临床实践教学中,将临床病例与临床路径的有机结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通过对血液病患者典型病例的选择,在临床路径的指导下,将血液学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典型病例中,培养学生的临床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血液学的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因此,在血液系统肿瘤教学中结合临床病例和临床路径方法是可行的。实践教学值得推广,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教学模式。
医学综合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及防控对策
李盼, 陆关珍, 张栗, 詹淑玉, 王霄一, 胡玉丽
2019, 17(5): 851-85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809
214 3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并明确应对策略,旨在缩短院前延迟时间。 方法 经Pubmed、Embase等十大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用NOS量表评价纳入文献19篇,均为流行病调查研究,以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通过Meta分析将影响因素归纳为3大类。①社会因素:年龄[OR=1.090,95%CI(1.060~1.130),P<0.001]、性别[OR=1.180,95%CI(1.050~1.330),P=0.006]、文化水平[OR=1.410,95%CI(1.190~1.670),P<0.001]、居住地区[OR=1.350,95%CI(0.990~1.840),P=0.060];②临床因素:糖尿病史[OR=1.380,95%CI(1.220~1.560),P<0.001]、心绞痛史[OR=1.370,95%CI=1.050~1.770,P=0.020]、心肌梗死史[OR=1.080,95%CI(0.640~1.830),P=0.760]、PCI史[OR=0.760,95%CI(0.670~0.860),P<0.001];③其他因素: 夜间发病[OR=1.630,95%CI(1.340~1.970),P<0.001]、就诊方式[OR=0.640,95%CI(0.570~0.710),P<0.001]、未将症状归因于心脏[OR=3.100,95%CI(1.620~5.940),P<0.001]。 结论 高龄、女性、糖尿病史、心绞痛史、夜间发病、未将症状归因于心脏是其危险因素,高学历、PCI史、EMS就诊是其保护因素,居住地区、心肌梗死史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无关。采取切实有效地干预措施,能够缩短院前延迟时间,降低患者院外死亡率。
安徽省专科医护人员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的认知及应用情况调查
张雨婷, 汪建超, 王启之, 郑海伦, 李大鹏, 汪强武
2019, 17(5): 857-86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810
212 1
摘要: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专科医护人员对“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处理共识报告”(简称“第五次共识”)的认知及应用情况。 方法 2018年5月—10月对安徽省消化科医生、全科医生和消化科护士共1 200人进行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有5个方面:对“第五次共识”的了解和应用情况(9个问题)、Hp根除指征判断(6个问题)、Hp检测(8个问题)、Hp根除治疗的方法(5个问题)和Hp根除治疗的筛查及负面影响(3个问题)。 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1 125份,问卷有效率93.75%(1 125/1 200)。消化科医生、全科医生和消化科护士对“第五次共识”知晓率分别为80.43%(226/281)、55.95%(329/588)、27.34%(70/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956,P<0.001)。91.10%(256/281)消化科医生、68.20%(401/588)全科医生和67.19%(172/256)消化科护士(χ2=58.679,P<0.001)认为“证实有Hp感染”是Hp根除治疗适应证。 结论 安徽省专科医护人员在Hp诊治工作中没有完全应用“第五次共识”,全科医生和消化科护士相对消化科医生更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专科医护人员对共识的学习和应用。
免疫抑制剂联合生物制剂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状况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黄慧峰, 张艳, 陈文晓, 彭玄杰, 叶克平
2019, 17(5): 862-86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811
233 2
摘要:
目的 分析免疫抑制剂联合生物制剂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状况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择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12月治疗的72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根据不同疗法将其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治疗,观察组给予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联合生物制剂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营养状况、炎症因子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4%)高于对照组(77.8%),治疗后的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42.1±5.0)g/L、(2.8±0.5)g/L、(251.7±51.3)mg/L、(133.5±19.5)g/L]优于对照组[(36.9±5.2)g/L、(2.5±0.3)g/L、(232.4±44.8)mg/L、(120.4±10.7)g/L],治疗后的TNF-α、IL-4、IL-10、IL-17[(117.3±19.0)pg/L、(11.0±1.8)pg/L、(7.4±1.1)pg/L、(187.3±38.2)pg/L]优于对照组[(186.6±38.3)pg/L、(16.5±2.4)pg/L、(10.9±1.7)pg/L、(285.4±32.7)p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7%)与对照组(13.9%)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免疫抑制剂联合生物制剂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高。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前驱感染症状、病原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治疗情况调查
罗立宏, 方天富, 岑明秋
2019, 17(5): 865-86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812
318 1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前驱感染症状、病原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治疗情况,加强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诊疗的认识,为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诊疗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杭州市西溪医院收治的17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一般资料、前驱感染情况、病原菌检测结果、基础疾病及易感因素)及抗菌药物治疗情况。 结果 17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9.13±3.19)岁,平均住院时间为(8.41±1.23)d。其中75例(43.35%)具有明显的前驱感染症状,以肺部感染为主(33.53%),且部分病例存在合并两处感染情况。共113例(65.32%)血培养阳性反应,共培养出118株病原菌,链球菌占比最高有60株(50.85%),葡萄球菌属共37株(31.36%),革兰氏阴性杆菌4株(3.39%),真菌8株(占比6.78%)。常用抗菌药物主要有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万古霉素类抗菌药物和头孢类抗菌药物,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下降(从82.71%下降到54.21%),万古霉素类抗菌药物和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上升,分别从53.66%和49.54%上升到89.15%和74.63%。 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前期感染症状以肺部感染为主,以链球菌及葡萄球菌感染为主,还包括革兰氏阴性杆菌、真菌等。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下降,万古霉素类抗菌药物和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上升。
全科护理研究
人性化护理对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效果研究
王慧文, 李素云, 褚婕
2019, 17(5): 869-87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813
181 1
摘要:
目的 研究人性化护理对重症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患有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重症疾病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人性化护理组。对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人性化护理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进行干预,根据2组患者D-二聚体表达水平来选择性使用肝素进行注射治疗。评价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并统计护理满意度。 结果 人性化护理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总有效率为87.0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总有效率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性化护理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均P<0.05);人性化护理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SDS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人性化护理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 结论 人性化护理能够改善重症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配合D-二聚体检测后选择性使用肝素进行抗凝治疗能够起到更好的防栓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黄云萍, 邓敦, 陈黎虬
2019, 17(5): 873-87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814
206 3
摘要: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行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收集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OVCF行PK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平均住院日、医疗费用、并发症、VAS评分、再次脆性骨折发生率、ODI评分优良率、骨密度T值、自我护理能力、SAS、SDS、生活质量和满意率等。 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6.13±1.49)d vs. (11.48±2.76)d]、VAS评分[(2.53±0.46)分 vs. (6.48±1.09)分]、住院费用[(1.66±0.41)万 vs. (2.59±0.87)万]、SDS[(39.17±3.56)分 vs. (50.86±4.92)分]、SAS[(41.27±4.93)分 vs. (52.93±5.67)分]、并发症发生率(0.0% vs. 5.0%)低于对照组;ODI评分优良率(92.0% vs. 62.0%)、骨密度T值[(-2.57±0.53) vs. (-3.18±0.68))、自我护理能力评分[(119.19±5.48)分 vs. (92.62±4.98分)]、满意率(94.0% vs. 68.0%)、生活质量评分[(77.89±8.25)分 vs. (58.06±9.41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减少OVCF患者行PKP术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疼痛、缓解焦虑抑郁,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应用效果
穰佳熙, 陈煜, 贺莉萍
2019, 17(5): 877-88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815
193 1
摘要:
目的 探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个性化组,各60例,常规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个性化组给予个性化护理;统计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护理质量评分,对2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 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的SDS量表、SAS量表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个性化组的SDS量表、SA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的SDS量表、SAS量表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护理前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个性化组的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个性化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常规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个性化组的总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常规组73.33%的总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使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及家属更加满意。
基于人文关怀的优质护理在消化内镜诊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王雪飞, 王君芬, 张可慧, 何彩娣
2019, 17(5): 881-88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816
308 3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人文关怀的优质护理干预对行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8月在台州市立医院消化内镜室实施诊疗的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基于人文关怀的优质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包括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入院时,2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前10 min,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3.0%(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远低于对照组的10.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4.0%(P<0.05)。 结论 消化内镜诊疗患者应用基于人文关怀的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利于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有效地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风险式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姚姣仙, 陈芳建, 祝霞君, 周瑛, 徐舜
2019, 17(5): 884-88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817
203 1
摘要:
目的 研究风险式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产后感染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衢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就诊的产妇90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风险式护理组,各45例。常规护理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手段,风险式护理组采用风险式预防手段进行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统计2组产妇住院时间、医疗失误率、产后感染情况。 结果 2组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风险式护理组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护理组住院时间高于风险式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医疗失误率高于风险式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式护理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式护理组产妇总感染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风险式护理在产科应用中效果显著,可以减少产妇抑郁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产妇产后发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