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8年  第16卷  第6期

专家论坛
云南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执业注册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李伟明, 舒群琴, 黄巧云, 姜焰凌, 袁丹, 赵鹤鹤, 刘金龙, 自蓉
2018, 16(6): 863-865,102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36
168 1
摘要:
目的 了解云南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执业注册意愿及影响因素,为提高该群体的全科医师注册意愿提出相关建议,为有关部门促进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6个州市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300例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进行现场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执业注册意愿、影响因素等,采用一般性统计描述、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参加云南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学员无职称者占到41.5%;29.8%的转岗培训学员愿意注册为全科医师,选择注册的原因依次为愿成为全科医师、岗位聘任需要、主管行政部门要求等;70.2%的转岗培训学员不愿注册为全科医师,选择不注册的原因依次为达不到全科医师注册条件、其他、对全科医生职业发展没有信心等。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执业注册意愿的因素有执业资格、在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中遇到国家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简陋、住房等生活条件差等。 结论 转岗培训学员执业注册为全科医师的意愿低,需加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的职业引导,改善基层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和生活环境,进一步健全转岗培训学员遴选机制。
全科医学讲堂
小儿充血性心衰的诊断与治疗
李永鹏, 都鹏飞
2018, 16(6): 866-867.
56 0
摘要:
全科医学论著
STC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李志鹏, 杨颖, 贾春丽, 杨志芳, 张瑞丽, 包永星
2018, 16(6): 868-870,100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37
176 0
摘要:
目的 探讨糖蛋白激素蛋白斯钙素2(stanniocalcin-2,STC2)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2017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0例肝癌患者手术标体应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细胞肝癌组织中STC2的表达情况,分析STC2表达与肝细胞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肝细胞癌组织中STC2的阳性表达率[82.00%(82/10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7.00%(37/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017,P<0.01)。肝细胞癌患者中STC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χ2=5.978,P=0.041)、分化程度(χ2=19.060,P=0.001)、肿瘤的TNM分期(χ2=12.348,P=0.001)、门静脉癌栓(χ2=11.718,P=0.001)明显相关;与性别(χ2=0.130,P=0.719)、患者的年龄(χ2=2.944,P=0.080)、肿瘤数目(χ2=1.967,P=0.132)、是否合并肝硬化(χ2=0.014,P=0.638)无明显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STC2表达阳性的肝细胞癌患者较表达阴性者生存时间短(t=5.632,P=0.017)。此外,real-time PCR结果表明,肝细胞癌组织中STC2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t=8.273,P<0.01)。 结论 STC2的表达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红外线热成像用于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程度的可靠性
谢可越, 费勇, 黄冰, 姚明
2018, 16(6): 871-873,94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38
265 2
摘要:
目的 评价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应用于评估星状神经节阻滞程度的可靠性。 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于嘉兴市第一医院诊治的36例主观性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观察疗效指标(G值):痊愈(记4分),耳鸣完全消失;显效(记3分),耳鸣程度明显缓解;有效(记2分),耳鸣程度轻度缓解;无效(记1分),耳鸣程度无缓解或加重。上睑下垂程度(L值):显著(记3分),可观察到明显上睑下垂;轻微(记2分),可观察到轻微上睑下垂,但不明显;无变化(记1分),对比两侧无上睑下垂。使用红外线热成像仪记录术前及术后10 min患者头面部红外线热成像图。测量面部两侧对称区域温差最大处记录为ΔT。疗效指标G值分别与上睑下垂程度L值及术后面部两侧对称区域最大温差ΔT(℃)行直线相关性分析。 结果 疗效指标:痊愈10人,显效17人,有效7人,无效2人,G值为(2.97±0.85)分;上睑下垂程度:显著7人,轻微17人,无变化12人,L值为(1.92±0.73)分;术后ΔT为(1.27±0.51)℃。L值与G值的相关系数为0.03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ΔT与G值的相关系数为14.01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霍纳综合征并不能客观的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程度,而通过红外线热成像分析术后面部温差来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程度是可靠有效的。
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关联性研究
罗伏钢, 陈梅芳, 章隆, 迟淑梅, 宋明芬
2018, 16(6): 874-87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39
166 1
摘要:
目的 研究ApoE基因多态性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中的分布及其对该病潜伏期和严重程度的影响。 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额颞叶脑梗死患者进行Hachinski缺血指数、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定,将Hachinski指数 ≥ 7且MMSE ≤ 24者入组为VD组(79例),同时收集健康对照80例。收集VD患者首次脑梗死至首诊为VD的时间间隔,作为潜伏期;MMSE得分作为其严重程度的指标,同时采集血液,使用PCR法测定ApoE基因多态性。采用χ2检验比较VD组和对照组之间各基因型的分布差异,使用成组t检验比较2组间潜伏期和MMSE得分差异。 结果 VD组ε4等位基因频率[30.38%(48/158)]与ε4基因型频率[45.57%(36/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62%(25/160)和28.75%(23/80) (P=0.002和0.028),ε3等位基因频率[60.76%(96/158)]与ε3基因型频率[45.57%(36/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7.50%(124/160)和61.25%(4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0.047),2组间ε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oE ε4基因型患者在脑梗死后发生VD的潜伏期[(13.44±6.00)个月]显著短于ε2基因型[(22.43±9.0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各基因型间MMSE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poE ε4基因可能是脑梗死后VD组的易感基因且能缩短VD的潜伏期。
舒芬太尼联合氯诺昔康对七氟醚麻醉下鼻窦镜手术术后躁动的影响
刘刚, 孟炎, 李晓红
2018, 16(6): 878-880,90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40
233 0
摘要:
目的 通过舒芬太尼联合氯诺昔康在七氟醚麻醉下鼻窦镜手术患者的应用,观察其对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影响。 方法 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择期七氟醚麻醉下行鼻窦镜手术患者60例,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20~60岁,ASA Ⅰ或Ⅱ级,采用双盲实验设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舒芬太尼组(S组)、舒芬太尼+氯诺昔康组(SL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3组麻醉方式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中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全程维持深度。分别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舒芬太尼0.2 μg/kg(S组)、舒芬太尼0.1 μg/kg+氯诺昔康8 mg(SL组)、等量0.9%氯化钠溶液(C组)。观察各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拔管后躁动、VAS评分及术后24 h恶心和呕吐发生率。 结果 与C组比较,S、SL组拔管后躁动发生明显减少,VA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S组与S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组相比较,SL组和C组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短,术后24 h恶心和呕吐发生率低(均P<0.05),SL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静脉注射0.1 μg/kg舒芬太尼+氯诺昔康8 mg可以减少七氟醚麻醉下鼻窦镜手术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且不会增加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24 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数字化导板引导种植手术备孔钻削产热及冷却研究
徐旭, 廖文清, 姜献峰, 彭伟, 游嘉
2018, 16(6): 881-88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41
140 1
摘要:
目的 研究数字化导板种植牙手术中钻孔时骨骼的产热机理,并探究分析在使用内冷却、常规外冷却及喷头冷却等3种不同冷却方法下的冷却效果。 方法 选用DuraForm尼龙模拟皮质骨骨块,选定2 mm直径的钻头,备孔深度10 mm,模拟数字化种植手术过程。搭建数控平台用于控制种植手机钻孔时的钻入速度,同时在距离模拟骨块的备孔窝洞壁0.5~6.0 mm范围内按0.5 mm为间隔埋入深度为4、6、8、10 mm的细直径热电偶,通过温度测量仪和温度记录软件记录各测量点在备孔过程中的实时温度,并分别比较使用内冷却、常规冷却和喷头冷却3种冷却方法的冷却效果。 结果 在制备10 mm深种植窝时,骨骼的热影响区域分布在距离备孔窝洞(直径2 mm)壁半径6 mm的范围内,其中在深度6 mm处所产生的温度最高。并且在3种冷却方式中,常规冷却的最高温度可达到46.2℃,利用喷头冷却的最高温度达到24.6℃,内冷却的最高温度为12.5℃。 结论 在利用导板备孔中使用内冷却钻头能够起到最佳冷却效果,采用常规钻头冷却效果最不理想;但是在利用喷头冷却进行备孔时,如果辅助在导板上开设冷却孔并和喷头配合使用可获得良好的冷却效果,能显著降低钻孔时骨组织的温度;另外在利用常规钻头进行备孔的过程中,通过多次提拉钻头,也可得到一定的散热条件,获得一定程度的冷却效果。
组织蛋白酶-L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李志平, 朱建东, 卓文方
2018, 16(6): 885-88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42
176 1
摘要:
目的 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肿瘤组织中组织蛋白酶L(CTSL)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PTC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乐清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PTC肿瘤组织标本6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取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法,检测癌组织中CTSL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 在PTC患者癌组织中CTSL表达阳性率为100.00%,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阳性率[5.0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947,P<0.001)。CTSL高表达率在TNM分期Ⅰ、Ⅱ、Ⅲ、Ⅳ中分别为50.00%、80.00%、100.00%、100.00%,四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75,P=0.001)。CTSL在有淋巴结转移中高表达率为97.06%,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16,P=0.001)。肿瘤原发灶中CTSL高表达率为82.35%(28/34),虽低于淋巴结转移灶中CTSL高表达率[97.06%(33/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48,P=0.110)。 结论 PTC肿瘤组织中CTSL表达水平的上调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病理参数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PTC的疾病进展和淋巴结转移潜能的辅助指标。
肾移植术后出现严重感染的原因及转归分析
李泉源, 严礼琴, 魏涧, 史秀岩
2018, 16(6): 889-89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43
174 1
摘要: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出现严重感染的原因,并通过病例分析转归方法与效果。 方法 选择2005年9月-2015年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进行肾移植并坚持随访的肾移植受者125例,围手术期积极给予免疫抑制干预,诱导免疫方案为术前及术后第4天注射用巴利昔单抗20 mg,1次/d。观察术后严重感染发生情况,并进行发病因素的调查与分析,记录转归情况。 结果 125例受者中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22例,阴性103例。发生术后严重感染31例,发生率为24.8%,其中死亡4例,死亡率为3.2%。31例感染患者共培养出细菌35株,其中铜绿假单孢菌7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流感嗜血杆菌4株,大肠埃希菌3株,鲍曼/溶血不动杆菌3株,阴沟肠杆菌2株,嗜麦芽黄单胞菌2株,表皮葡萄球菌8株。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供者原发病、供者心肺复苏史、供者抗生素使用史、受者年龄、受者移植次数与术后严重感染明显相关(均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者移植次数与供者抗生素使用史为导致术后严重感染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积极采用抗生素对症治疗能获得很好的转归效果。 结论 肾移植术后出现严重感染的几率比较大,受者移植次数与供者抗生素使用史为主要的病因,在临床上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18F-FDG PET-CT在自体高效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
沈小东, 王喜, 钱申贤
2018, 16(6): 892-89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44
322 1
摘要:
目的 观察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自体高效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6年1月杭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1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高效CIK细胞联合R-CHOP化疗方案治疗,化疗前及化疗3个周期后,对患者进行传统CT以及18F-FDG PET-CT扫描显像检查,比较治疗前18F-FDG PET-CT与传统CT检查结果,并根据患者对化疗的反应分为完全反应组、部分反应组、无反应组,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病灶标准摄取最大值(SUVmax)以及完全缓解率。 结果 治疗前,与传统CT比较,18F-FDG PET-CT诊断淋巴结区域及结外器官病变的灵敏度、准确性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完全反应组、部分反应组SUVmax值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SUVmax值比较,完全反应组>部分反应组>无反应组(均P<0.05);治疗后SUVmax值比较,完全反应组<部分反应组<无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完全缓解率比较,完全反应组>部分反应组>无反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灵敏度、准确性高于传统CT,在自体高效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中期进行8F-FDG PET-CT检查,能够明确患者对治疗药物的反应性,对治疗效果及预后有预测价值。
左房容积指数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房颤的预测价值
金琪琳, 张良
2018, 16(6): 896-89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45
158 0
摘要:
目的 分析左房容积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index,LAVI)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术后房颤的相关性,评价其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97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前常规检查超声心动图,应用三维超声测量左房容积(left atrial volum,LAV),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标准化体表面积(standardized surface area,BSA)。按术后是否发生房颤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对2组患者左房容积指数、年龄、病史、术前用药、超声心动图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按LAVI ≥ 32 ml/m2进行分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房颤发生情况。 结果 房颤组与非房颤组在左房容积指数、年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左心房容积指数、年龄为OPCABG术后房颤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LAVI ≥ 32 ml/m2的患者,OPCABG术后房颤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AVI是OPCABG术后房颤的预测因子,可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治疗术后房颤,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miR-19a与TNF-α在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
王梁, 吴伟, 陈吉俊, 张顺, 李幼华, 徐明, 蔡雅卫
2018, 16(6): 899-90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46
197 1
摘要:
目的 探究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miR-19a与TNF-α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 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月宁波市第二医院经病理诊断为OLP患者的口腔黏膜组织标本43例作为研究组,另取同期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30例和体检健康者正常口腔组织标本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组织中miR-19a与TNF-α 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 结果 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相比,口腔扁平苔藓组中miR-19a(t=5.912,P<0.001)和TNF-α mRNA(t=21.938,P<0.00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相比,口腔扁平苔藓组miR-19a(t=3.980,P<0.001)和TNF-α mRNA(t=6.052,P<0.00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miR-19a和TNF-α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型有关(P<0.05)。在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中随miR-19a表达水平的增加,TNF-α mRNA表达水平逐渐增加,二者呈正相关(r=0.495,P<0.05)。 结论 OLP患者组织中miR-19a与TNF-α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临床表型有关,且二者呈正相关。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
杨帆, 陈俊良, 周格知, 童民锋
2018, 16(6): 903-90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47
165 1
摘要:
目的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金华市中心医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2组患者入组后均予基础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调脂、控制血压血糖、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18 μg肌肉注射,1次/d,疗程4周。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Barthel指数(B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比较2组患者2周及1个月后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mRS和BI评分分别为2.75±0.19和46.22±5.41,对照组为3.12±0.23和42.95±6.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mRS和BI评分分别为2.23±0.15和59.56±4.28,对照组为2.78±0.18和53.21±6.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2周及1个月后,根据NIHSS评分,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0%和96.0%,对照组为66.0%和82.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早期足疗程鼠神经生长因子方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不同抗栓方案的比较
董玲玲, 刘俊, 吴继雄, 周利民, 刘玉
2018, 16(6): 906-90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48
150 5
摘要:
目的 关于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合并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不同抗栓方案的比较。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间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90例房颤合并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依据患者出院后使用的不同抗栓方案分为3组,即三联抗栓组(TT组,30例)、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组(WS组,30例)、双抗组(DT组,30例)。3组其他辅助用药基本相同。记录随访12个月的临床终点事件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患者总体卒中风险较高(CHA2DS2-VASc评分 ≥ 2分占58%),出血风险稍低(HAS-BLED ≥ 3分占49%),3组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联抗栓治疗组的MACCE发生率最低(6.7%),且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3,P=0.045)。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TT组和DT组有差异(χ2=5.454,P=0.021),其余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间TIMI主要出血发生率无差异(χ2=0.000,P=1.000),三联抗栓治疗组TIMI次要出血发生率较高(13.3%),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8,P=0.577)。 结论 对于房颤合并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从缺血性卒中率和MACCE率来看,TT组要优于DT组,WS组与DT组和TT组之间无差异。
不同形态心电图标准诊断左室肥厚的价值
吴建敏, 林加锋
2018, 16(6): 910-912,103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49
94 2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形态心电图标准诊断左室肥厚的价值。 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左室高电压166例患者,以超声心动图为金标准,评价不同形态心电图标准诊断左室肥厚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结果 经心电图诊断为左室高电压166例患者中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有81例(48.79%)为左室肥厚。其中符合Sokolow指数有126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有75例为左室肥厚,其阳性检出率为59.52%,此指标诊断准确性、特异性、灵敏度分别为62.66%、40.00%、92.59%;而符合Sokolow指数伴有ST-T改变的有82例,其阳性检出率为70.73%,高于Sokolow指标的阳性检出率,心电图诊断准确性、特异性、灵敏度分别为71.69%、71.76%、71.60%。而符合Sokolow指数伴有ST-T改变再合并Cornell指数的有91例,其阳性检出率为83.52%,明显高于前面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利用Sokolow指数伴有ST-T改变和Cornell指数结合指标来诊断其准确性、特异性、灵敏度分别为87.95%、82.35%、93.82%。与前一方法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心电图Sokolow指数结合ST-T改变和Cornell指数可以大大提高诊断左室肥大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甚至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评估出肥厚的程度和严重度,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全科临床研究
疏血通注射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梗死区侧支循环重建的影响
陆旭东, 王琰萍
2018, 16(6): 913-915,96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50
110 0
摘要:
目的 探究疏血通注射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梗死区侧支循环重建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8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奥扎格雷氯化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清中hs-CRP(C-反应蛋白)、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细胞介素-6)水平、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侧支循环微血管显示分级、安全性。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11%)与对照组(71.11%)相比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治疗前2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ADL评分、侧支血管显示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TNF-α、IL-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而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侧支血管显示2级分级病例数为8例(17.78%),对照组侧支血管显示2级分级病例数为2例(4.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缺血梗死区侧支循环重建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CHOP方案联合美罗华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78例回顾性分析
王友群, 唐小万
2018, 16(6): 916-91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51
162 2
摘要:
目的 探讨CHOP方案联合美罗华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影响。 方法 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7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CHOP方案化疗:环磷酰胺750 mg/m2,静脉滴注,1次/d,d1;表柔比星50 mg/m2,静脉滴注,1次/d,d1;长春新碱1.4 mg/m2,静脉滴注,1次/d,d1;地塞米松15 mg/m2,静脉滴注,1次/d,d1~5,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美罗华375 mg/m2,静脉滴注,1次/d,d0。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率(78.05%)明显高于对照组(59.46%),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升高不明显,P>0.05。治疗后2组IL-6、IL-10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乏力、脱发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CHOP方案联合美罗华治疗能提高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抗炎因子水平同时降低促炎因子表达,安全性与单用CHOP方案治疗差异不显著。
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Ⅰ度和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汪吉新, 兰思恒, 刘华飞, 李方财
2018, 16(6): 919-92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52
208 0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Ⅰ、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单节段Ⅰ、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行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腰椎功能、疼痛程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少,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术前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JO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ODI指数及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17%,对照组3例切口感染、1例硬膜囊撕裂、1例融合器位置不佳,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Ⅰ、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效果显著,且能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降低并发症发风险,值得推广。
四柱理念指导下治疗胫骨平台后外柱骨折的临床观察
叶长青, 杨洋, 汪涛, 张宝良, 张海林, 林华, 梁军波
2018, 16(6): 922-924,92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53
164 0
摘要:
目的 考察四柱理念指导下经后内、后外侧入路行胫骨平台后外柱骨折手术的疗效。 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6月,共入组14例胫骨平台骨折伴关节面塌陷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2.3±8.1)岁。患者合并有韧带损伤,但无半月板损伤。Schatzker骨折分型为:V型8例,Ⅵ型6例。患者均经后内、后外侧carlson入路或者腓骨小头上方入路行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评价手术的临床疗效,考察骨折愈合、HSS膝关节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为(3.44±0.85)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52.05±103.68)ml。患者均获骨性愈合(X线片证实愈合),愈合时间为11~19周,平均愈合时间(14.7±1.6)周。临床效果:9例为优,4例为良,总的优良率为92.86%。截至2017年6月30日,随访时间为12~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1±3.9)个月,患者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平均为(86.4±3.1)分。术后及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本研究秉承四柱理念对胫骨平台后外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使患者获得了较好的康复和肢体功能恢复。
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陈芳萍, 朱雪娇
2018, 16(6): 925-92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54
144 0
摘要: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方法 选自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279例,按照是否出现平衡功能障碍分为平衡功能正常组90例与平衡功能障碍组189例,患者均接受常规帕金森药物治疗,且进行平衡训练。调查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视觉条件等因素。 结果 平衡功能障碍组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和动态跌倒风险指数(dynamic fall risk index,DFI)评分低于平衡功能正常组,且静态跌倒风险指数(static fall risk index,SFI)评分高于平衡功能正常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BBS评分和DFI评分高于干预前,且SFI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平衡功能障碍组和平衡功能正常组性别、文化程度、帕金森家族史、使用抗抑郁药物和使用镇静药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年龄、病程、视觉条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年龄、病程、视觉条件为平衡功能障碍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存在较高的平衡功能障碍,干预后可明显改善患者平衡功能,年龄、病程、视觉条件为平衡功能障碍独立危险因素,应按照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防范措施,降低平衡功能障碍发生。
参麦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心肌抑制的影响
陆地, 俞国峰, 吕铁, 应利君
2018, 16(6): 929-931,97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55
111 0
摘要:
目的 研究参麦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对脓毒症休克各种主要心肌抑制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8月绍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参麦组、参麦联合血液灌流组(联合组),每组20例。对照组:在脓毒症标准治疗基础上未加任何干预措施,参麦组:对照组基础上加参麦注射液,联合组:参麦组基础上加用HA330血液灌流。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的APACHE Ⅱ评分、心脏指数(CI)、血浆B型脑钠肽(BN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三烯(LT)、内皮素-1(ET-1)。 结果 治疗前,各组患者APACHEⅡ评分、CI、BNP、HMBG-1、LT、ET-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第7天,对照组、参麦组、联合组APACHEⅡ评分、BNP、HMBG-1、LT、ET-1均较同组治疗前下降,CI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参麦组、联合组APACHEⅡ评分、BNP、HMBG-1、LT、ET-1水平较对照组低,CI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APACHEⅡ评分、BNP、HMBG-1、LT、ET-1水平又较参麦组低,CI水平较参麦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28天生存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脓毒症休克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与血液灌流,有效地降低了循环中心肌抑制因子水平,增加心肌收缩能力,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28天生存率。
慢病防治研究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叶红英, 应俊, 方和敬, 黄坚
2018, 16(6): 932-93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56
294 0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 ≥ 6个月的34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79例(52.0%),女性165例(48.0%),平均年龄(56.7±16.3)岁。根据透析病程中是否有肺部感染,将其分为肺部感染组52例(15.1%)和非肺部感染组292例(84.9%)。观察2组患者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首次透析前肾功能指标、钙磷代谢指标、贫血指标、基础肾病构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 60岁(OR=1.833,95% CI:1.216~2.521,P=0.023)、糖尿病(OR=1.542,95% CI:1.178~2.934,P=0.035)、心功能分级(OR=3.325,95% CI:2.154~5.243,P<0.001)和血红蛋白<70 g/L(OR=2.119,95% CI:1.745~3.634,P=0.014)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肺部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年龄 ≥ 60岁、糖尿病、心功能分级和血红蛋白<70 g/L是其独立危险因素,需对其进行早期评估和干预。
妇幼卫生研究
深水位水中分娩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张吟雪, 周丽群, 张慧足, 张雪梅, 张志群
2018, 16(6): 935-93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57
144 1
摘要:
目的 研究深水位水中分娩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6年5月在温州东方妇产科医院水中分娩的初产妇132例,按照分娩过程中水位的高低将其分为低水位组62例和深水位组70例,低水位组水位至腰部,深水位组水位至胸部,并选择同期进行常规分娩的产妇65例,记为对照组,比较3组产妇的总产程、24 h出血量、会阴损伤程度以及疼痛程度,同时采用Apgar评分评价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并记录新生儿NICU入住率以及新生儿感染率。 结果 3组产妇24 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产程、会阴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深水位组总产程明显低于低水位组和对照组(P<0.05),低水位组总产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深水位组会阴损伤程度明显低于低水位组和对照组(均P<0.05),低水位组会阴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深水位组Ⅰ级疼痛17例,Ⅱ级疼痛33例,Ⅲ级疼痛16例,Ⅳ级疼痛4例;低水位组Ⅰ级疼痛6例,Ⅱ级疼痛17例,Ⅲ级疼痛31例,Ⅳ级疼痛8例;对照组Ⅰ级疼痛4例,Ⅱ级疼痛10例,Ⅲ级疼痛24例,Ⅳ级疼痛27例,深水位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低水位组和对照组(均P<0.05),低水位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组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NICU入住率和新生儿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深水位水中分娩优于低水位水中分娩,可以明显缩短产程,降低会阴损伤程度,减轻产妇疼痛,且对新生儿无严重不良影响。
miR-9和miR-210在卵巢癌SKOV-3及SKOV-3/DDP细胞株中的表达及机制探讨
魏君, 金悦, 徐少婷, 管芳, 尹丽君, 朱海斌
2018, 16(6): 938-94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58
157 3
摘要:
目的 检验miR-9和miR-210在卵巢癌SKOV-3及SKOV-3/DDP细胞株中的差异表达,观察其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卵巢癌的靶向治疗积累数据,提供参考方向。 方法 培养人正常卵巢上皮细胞株,卵巢癌SKOV-3和SKOV-3/DDP细胞株,RT-PCR(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验miR-9和miR-210在各细胞株中的表达差异;将miR-9mimics和miR-210mimics转染至卵巢癌SKOV-3及SKOV-3/DDP中,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PI法测细胞凋亡,细胞划痕实验测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及细胞侵袭实验测细胞侵袭情况。 结果 miR-9在SKOV3及其耐药株SKOV-3/DDP中低表达,而miR-210在SKOV3及其耐药株SKOV-3/DDP中高表达;miR-9/miR-210过表达抑制3种细胞的增殖;miR-9/miR-210过表达促进细胞发生凋亡;miR-9/miR-210过表达导致3种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 结论 miR-9/miR-210在卵巢癌细胞中起到抑癌基因的作用,过表达miR-9/miR-210能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miR-9/miR-210可以作为卵巢癌及复发性卵巢癌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自然流产和甲状腺自身抗体的相关性研究
汪筱谢, 黄筱竑, 金艳慧
2018, 16(6): 943-94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59
98 0
摘要:
目的 探讨自然流产和甲状腺自身抗体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妇产科2012年1月-2016年12月原发性流产患者70例作为原发性流产组,复发性流产组患者70例作为复发性流产组,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3组血清TSH、FT3、FT4、TPO-Ab、TG-Ab水平。 结果 复发性流产组患者TA阳性率、TPO-Ab阳性率、TG-Ab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复发性流产组患者TA阳性率、TPO-Ab阳性率、TG-Ab阳性率与原发性流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原发性流产组TG-Ab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TA阳性率、TPO-Ab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性流产组lg(TPO-Ab)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性流产组lg(TPO-Ab)和原发性流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流产组lg(TPO-Ab)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lg(TG-A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性流产患者中,2次流产组和>2次流产组TA阳性率、TPO-Ab阳性率、TG-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流产组和晚期流产组TA阳性率、TPO-Ab阳性率、TG-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原发性流产组和继发性流产组TA阳性率、TPO-Ab阳性率、TG-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TA、TPO-Ab、TG-Ab阳性率和水平升高,甲状腺自身抗体和复发性流产的发生有关。
中药化瘀散结法对降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宫腔镜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林晶, 张宜群
2018, 16(6): 946-948,96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60
139 2
摘要:
目的 通过中药化瘀散结法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宫腔镜术后患者,观察治疗前后子宫内膜中Ki-67阳性表达水平及中医证候评分,探讨中药化瘀散结法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复发的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患者复发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方法 纳入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宁波市中医院符合诊断标准的147例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对照组,中药组术后采用化瘀散结法中药口服及外敷治疗,西药组术后采用妈富隆口服治疗,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采用中医证候量化评分表及免疫组化法的病理检查,检测3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Ki-67在子宫内膜组织中阳性的表达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中药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西药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中药组及西药组的内膜中Ki-67阳性表达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后中药组的内膜中Ki-67明显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自身治疗前后对比,内膜中Ki-67降低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中药化瘀散结法可以明显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及子宫内膜中的Ki-67阳性表达,推测这是降低术后复发率的可能作用机制。
社区卫生研究
基于信息平台区域内宫颈疾病防治双向转诊的实践与探讨
金龙妹, 肖丽萍, 张晓华, 杨慧宾, 张琳琳, 张蕾, 徐灵, 徐军
2018, 16(6): 949-952,101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61
151 0
摘要:
目的 探索建立闵行区域内基于信息平台的宫颈疾病防治双向转诊机制,有效管理宫颈疾病高危对象,早诊早治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患者,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方法 成立以闵行区妇幼保健院为主体的宫颈疾病双向转诊协作组,将实事项目妇女病筛查中宫颈疾病高危对象列入转诊对象,由试点逐步推广到全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内2家二三级综合性医院建立有信息平台支撑的集筛查、健康教育、专业培训、双向转诊、诊治随访为一体的宫颈疾病防治双向转诊管理模式。同时建立双向转诊信息数据库,有双向转诊的制度、流程、规范、考核细则、考核指标,并纳入社区公共卫生经费范畴。 结果 双向转诊就诊率逐年提高,2014-2017年诊断宫颈病变604例,以癌前病变为主。宫颈病变早诊率为91.56%,呈逐年上升趋势,宫颈癌早发现率86.27%。转诊对象宫颈疾病知晓率宣教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象满意度达96.75%。 结论 闵行区开展基于信息平台的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上级医院之间宫颈疾病防治双向转诊的管理模式,有公共卫生经费保障,建立有效的转诊机制和信息数据库,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现率,实现了社区妇女保健的健康管理。
社区慢性肾脏病患者对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及医疗服务需求的调查
任涛, 谢建芳, 杨拥峰, 周芳, 梁艳
2018, 16(6): 953-95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62
168 1
摘要:
目的 了解社区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对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及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情况,为CKD社区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在2017年7月,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上海市青浦区金泽、华新2家社区57村1 471例CKD患者进行调查,实际调查1 349例(占应调查人数91.71%),并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 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349例患者对肾病知识认知平均得分(60.05±10.83)分,最高者90分,最低者25分,合格率为59.30%。对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知晓率最高,为76.87%,高蛋白摄入知晓率最低,为13.0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疾病分期、不同职业与不同婚姻状况对肾病知识得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确诊时间对肾病知识得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患者对疾病治疗相关知识服务需求人数最多,为1 007人(74.65%),对网络知识宣传服务需求人数最少,为338人(25.06%)。 结论 社区慢性肾脏病患者对肾病知识认知整体不足,对医疗服务需求量大。医务人员后期需多加干预,加强对肾病患者的知识教育,提高整体认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定期组织医务人员下社区进行义诊,对CKD患者进行病情随访,宣传肾病危险因素,预防慢性肾脏病,将肾病遏制在摇篮之中。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团体心理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疗效的影响
石银燕, 夏泳
2018, 16(6): 957-96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63
145 1
摘要: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奥氮平治疗2月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精神症状的影响。 方法 100例病例来源于2015年12月-2017年3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8周的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药物治疗。于基线、8周末使用WCST评定认知功能,使用PSP评定社会功能,PANSS评定精神症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治疗前,2组间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精神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团体心理治疗8周后,研究组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较治疗前减少,正确应答数、完成分类数增多,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总应答数、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完成分类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PSP总分高于对照组,有益活动、社会关系、自我照料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攻击性因子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阴性症状分下降,2组间阴性症状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团体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阴性症状。
血清尿酸水平与中青年焦虑症的相关性研究
王黛燕, 张伟, 郑天生, 周娜丹, 朱鲁俊, 包琼琼
2018, 16(6): 961-96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64
196 2
摘要:
目的 为研究血清尿酸水平是否对中青年焦虑症状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对比治疗前后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月乐清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82例焦虑症患者,由心理科专业人员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对患者进行测评,分为7~13分组(26例),14~20分组(21例),21~28分组(18例), ≥ 29分组(17例),进行抗焦虑治疗,并辅助心理治疗,于治疗后1、3个月时评估焦虑水平及空腹血清尿酸。 结果 各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后3个月血尿酸值明显低于治疗后1个月(P<0.05)。各组治疗后HAMA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7~13分组治疗3个月与治疗1个月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余组别治疗后3个月HAMA明显低于治疗后1个月(P<0.05)。各组血尿酸与HAMA评分均有呈正相关性,7~13分组中相关系数r=0.730,14~20分组中相关系数 r=0.751(P=0.031),21~28分组中相关系数 r=0.815(P=0.022), ≥ 29分组中相关系数 r=0.728(P=0.043)。 结论 焦虑症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与血尿酸水平呈明显相关性,提示焦虑症患者营养代谢方面的指标,包括血尿酸水平,是评估焦虑症治疗效果的重要方面。
诊断技术研究
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扩散加权成像IVIM模型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赵晓君, 刘锟, 张弦, 谢筱筱, 叶信健, 周忠洁, 严志汉
2018, 16(6): 964-96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65
194 0
摘要: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模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9月经病理证实的60例乳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常规MRI成像、动态增强成像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模型(IVIM-DWI,b=0~1 200 s/mm2)检查。观察指标:病变形态、强化方式、时间-信号曲线、IVIM模型相关参数值,分析上述观察指标在乳腺良、恶性病变当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结果 在形态学上,乳腺癌多表现为边界模糊,伴分叶或毛刺,片状不均匀强化等特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动态增强上,乳腺癌多表现为廓清型曲线(Ⅲ型),乳腺良性病多呈流入型(Ⅰ型)或平台型(Ⅱ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IVIM相关参数值上:D值、f值和ADC值在乳腺良、恶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01、-5.247、3.899,均P<0.05);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4,P>0.05)。ROC曲线示D值诊断效能最大(AUC=0.873),联合D值和f值的AUC可达到0.941。 结论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IVlM模型相关参数值有助于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呈现出较高的诊断效能。
最大径1~3 cm的纯磨玻璃肺腺癌CT特征与病理类型相关性研究
杨海, 陈盈, 李欣, 祁峰, 张道春, 樊树峰, 范恒鑫, 谢继承, 季文斌
2018, 16(6): 969-97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66
196 0
摘要:
目的 探讨最大径1~3 cm的纯磨玻璃密度影(pGGO)肺腺癌的病理分类和CT征象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2013年10月-2016年12月间CT表现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且最大径为1~3 cm的192例(共192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患者的CT、病理和临床资料。分为3组,包括浸润前病变31个(含不典型腺瘤样增生4个、原位腺癌27个)、微浸润腺癌(MIA)71个、浸润性腺癌(IPA)90个。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不同病理类型间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变的大小、密度、位置、形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改变、病变边缘、瘤-肺界面、均匀度之间的差异。 结果 各病理亚型间性别、部位、瘤-肺界面及形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浸润前病变、MIA和IPA病变大小、密度以及患者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组病变出现血管改变、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变的浸润程度越高,均匀度越低;IPA相比于浸润前病变及MIA,毛刺或毛刺+分叶征象更多见。鉴别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的密度界值为-549.35 Hu,敏感度为74.50%,特异度为71.00%。 结论 最大径1~3 cm pGGN肺腺癌的患者年龄、病灶大小、密度、边缘、血管改变、均匀度、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及胸膜凹陷征对病理分类有一定预测价值。
杭州市2 236例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王海, 周蕾, 刘琴, 陈凌梅
2018, 16(6): 974-97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67
135 0
摘要:
目的 通过杭州市学龄前儿童全血微量元素的检测,了解学龄前儿童全血微量元素含量的现状,为针对性的营养指导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儿科进行健康体检和营养咨询的2 236例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各年龄阶段依次分为婴儿组(328例)、幼儿组(732例)、学前儿童组(1 176例),采用济南齐力QL8000型全自动微量元素分析仪对所有对象全血中铁、锌、钙、镁、铜、铅元素进行测定,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 结果 杭州地区2 236例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铁、锌、钙、镁、铜、铅元素的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4.4%、29.6%、20.6%、0.7%、4.6%、1.5%,不同年龄组儿童6种微量元素测定值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以铁、锌、钙缺乏为主,镁、铜缺乏率以及铅中毒率较低;铁、锌缺乏率最高的是婴儿组,幼儿组铁缺乏率高于学前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组儿童全血中铁、锌缺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钙、镁、铜缺乏率以及铅中毒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在儿童生长发育较快期间比较容易发生微量元素失衡,应加强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管理,合理补充各种微量元素,积极预防铅中毒。
三维超声造影技术在胆囊床空间成像中的应用及临床研究
郑媛媛, 金燕燕, 袁彩娣
2018, 16(6): 977-97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68
121 0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造影技术在胆囊床空间成像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 选择绍兴市人民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00例,将其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二维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三维超声造影检查。2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采用常规"四孔法":胆囊床处理均遵循"伤胆勿伤肝"原则,胆囊床分离时尽可能紧贴胆囊,切忌不要损伤胆囊创面的肝组织。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患者动脉期血管显示情况及患者胆囊窝积液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4.38±3.15)ml,少于对照组的(27.84±5.4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脉期血管显示评分1分,明显少于对照组,而3分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胆囊窝积液发生率(2.00%)少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三维超声造影技术在胆囊床空间成像中是一种无创、安全、高效的新技术,能够重复进行,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胆囊窝积液发生,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超声造影在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炎活动期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邵克忠, 陈利民, 李素蘋, 金珍木, 贺军, 陈蓓蕾
2018, 16(6): 980-982,103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69
287 3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活动期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温州市中心医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以腕关节肿痛为主诉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0例(54个腕关节),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做类风湿筛查的健康体检者23例(共46个腕关节),设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组腕关节滑膜厚度,检测增生滑膜有无血流信号、关节有无骨质侵蚀、有无关节积液;对观察组患者腕关节进行超声造影检查(CEUS),分析检查结果与DAS28、EST、CRP、RF的相关性。 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54个腕关节中出现滑膜增厚51个、关节积液33个、骨质侵蚀29个,对照组46个腕关节中,出现滑膜增厚3个、关节积液4个、关节侵蚀1个,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平均滑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31,P<0.001);②观察组51个滑膜增厚关节中,42个检出血流信号,对照组3个滑膜增厚关节中,1个检出血流信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滑膜厚度和CEUS分级与ESR、CRP、DAS28评分呈正相关,与RF、Anti-CCP无相关性;超声造影TIC定量分级与滑膜厚度、CEUS灌注分级呈正相关。 结论 超声造影能够清晰显示腕关节内滑膜形态学改变,定量分析滑膜内血流灌注情况,与血清学指标及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在早期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活动期病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医学综述
医护人员压力源与应对策略现状分析
杨燕青, 郑宏, 王慧燕, 柏涌海
2018, 16(6): 983-98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70
151 3
摘要: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医护人员面临的职业压力逐渐增大,应对缺乏针对性,导致工作懈怠、医患关系紧张、离职等现象的发生不断增多。本文通过对近期国内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综合国内医院各临床科室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压力源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当今医护人员职业压力的主要特点包括:①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是医护人员压力最为频发且程度最重的科室,由此产生的影响也最大,各临床科室面临压力受到各自科室特性的影响;②护士面临压力表现出的职业倦怠较医生而言更为明显;③医护人员面临时代特征——医疗卫生改革所带来的压力,医护人员随着工作重心变化需要经常调整,缺乏稳定的医疗工作环境。分析医护人员职业压力主要来源包括职业风险、工作负荷、社会环境、医患沟通、认知方面和组织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而从改进医院管理模式、加大社会支持力度、制定心理干预方案(包括合理情绪疗法、巴特林小组、正念减压疗法、专家辅导、知识讲座、小组讨论、情景模拟分析、减压瑜伽等多方面),提出积极应对策略,以期解决医护人员因职业压力产生的工作倦怠,提高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水平,改善医患关系,减少离职现象,实现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降糖药物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应用的进展
金珊珊, 蒋素文, 胡爱荣, 李红山
2018, 16(6): 989-992,99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71
125 3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多系统代谢性疾病,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等密切相关,已成为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尚无明确的药物用于治疗NAFLD。降糖药物是最有潜力的药物之一,包括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γ和α/δ双重激动剂]、双胍类(二甲双胍)、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对控制体质量,减少肝脂肪含量、改善肝脂肪变性和气球样变,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糖、血脂,改善肝功能,提高抗氧化能力有一定的作用。TZDs(吡格列酮)是临床证据最充分、治疗机制最明确的药物,但因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而受限制。二甲双胍是一种安全的药物,但对NAFLD的作用存在争议。新型药物如PPAR-α/γ和α/δ双重激动剂(赛格列扎和GFT505)、利拉鲁肽(GLP-1类似物)等正处于临床试验中,数据显示其对NAFLD及NASH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且安全性好。需强调的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控制体重等措施仍是NAFLD的基本治疗措施。
糖尿病足最新治疗进展
李晓辉, 张永红
2018, 16(6): 993-99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72
143 11
摘要: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晚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高,致残、致死率高,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因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的足部神经病变引起皮肤感觉障碍、足部保护性功能缺失,微循环障碍引起局部缺血缺氧,在其他因素如外伤、感染、吸烟、高血压、高血脂、营养状况差等的作用下发生。DF的治疗是医学界难题之一,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有足部预防、内科综合治疗如控制血糖、改善循环、控制感染、调节全身情况,辅助措施如清创术、高压氧、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等,针对血管病变的动脉旁路移植术、动脉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以及生物技术等,但是这些方法都无法真正有效改善微循环增加足部血运及促进周围神经功能恢复,因此足部溃疡、感染仍无法愈合甚至复发。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是Ilizarov技术在组织牵拉再生(血管、神经再生)领域的临床应用,针对DF主要发病原因微循环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治疗,可以激活人体的再生系统,明显促进微循环的再生,改善周围神经功能,控制局部感染、促进溃疡愈合并降低复发可能性,是微血管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为DF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现就糖尿病足治疗现状作一总结,以期帮助临床医师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预防/保健 中医/康复
高强度线减张下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老年患者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
陈孙裕, 李坚, 肖展豪, 卓鸿武
2018, 16(6): 998-100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73
107 0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强度线减压自体半腱肌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老年患者肩锁关节脱位的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 方法 通过回顾研究,收集厦门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二医院2014年6月-2016年1月,25例Rockwood Ⅲ~Ⅵ肩锁关节脱位的老年患者,年龄在62~71岁,平均年龄64.3岁。所有患者通过小切口暴露锁骨及喙突,建立骨隧道,将双股高强度线及自体半腱肌腱绕喙突下方后引入隧道,重建喙锁韧带,采用VAS评分、UCLA评分、ASES肩关节功能评分,记录关节肩关节活动度,对比术前、术后数据评估其临床效果,同时摄片对比术前后肩锁关节复位情况。 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1.5年,VAS评分从术前4.3±1.2下降到0.8±0.3,明显缓解(t=5.632,P<0.01),ASES评分术前为64.1±7.4,术后为92.3±3.2,有明显改善(t=8.537,P<0.01);UCLA评分由术前22.1±3.9,改善为34.8±2.4(t=4.915,P<0.01);关节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拍摄肩关节X线片未发现肩锁关节复位丢失。 结论 高强度线减压下自体半腱肌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老年性肩锁关节脱位,损伤小,临床疗效满意,术后可获得良好的肩关节功能。
浮针疗法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胡正喜, 陈莉秋, 李新伟
2018, 16(6): 1001-100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74
127 1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7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诊治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浮针治疗,以患肌触诊结果为依据,按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斜角肌、头夹肌顺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再灌注时给予患者一定的合理抗阻,再灌注全过程约需10 s左右,每块肌肉或肌肉群以2~3次灌注为度。2组均每天1次,3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疗效评价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组的愈显率为70.0%(2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12/3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经秩和检验,2组患者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480,P=0.013),提示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浮针疗法配合再灌注活动和单纯浮针疗法均能安全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浮针治疗。
针刺不同穴位对剖宫产后产妇胃肠功能的影响
王翀敏, 沈醒杭, 王延武, 楚佳梅
2018, 16(6): 1004-100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75
145 0
摘要:
目的 探索针刺治疗对剖宫产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于杭州市中医院产科行剖宫产术的产妇3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80例,不行针刺治疗为常规组,针刺足三里、上巨虚为治疗A组,针刺足三里、曲池为治疗B组,针刺足三里、尺泽为治疗C组,剖宫产术后所有产妇均行产科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术后12 h行针灸治疗,一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24、48 h腹痛情况、术后胃肠反应情况以及治疗疗效。 结果 治疗前4组产妇的腹痛情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A组的术后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B组、治疗C组、常规组(P<0.05);治疗后治疗A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治疗B组、治疗C组、常规组(P<0.05),治疗B组、治疗C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4组产妇治疗后24、48 h腹痛情况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4组产妇治疗后48 h腹痛情况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24 h腹痛情况评分(P<0.05)。 结论 剖宫产后针刺足三里配伍上巨虚、曲池、尺泽均可促进剖宫产后产妇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肠鸣音恢复的时间,减少腹胀、腹痛、胃肠反应的发生,针刺足三里和上巨虚的效果最佳。
手法分离粘连术联合体位训练治疗冻结肩的疗效研究
程洪色, 金敏敏
2018, 16(6): 1008-1010,102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76
134 0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法分离粘连术联合体位训练对冻结肩患者治疗效果,以期为冻结肩患者的康复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7年9月在永康市中医院诊治的冻结肩住院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手法分离粘连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体位训练(包括医生介入训练、患者独立或在家属协助下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肩关节功能情况。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肩关节活动范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肌力、关节局部形态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肩关节功能总分为(84.62±9.56)分,对照组肩关节功能总分为(71.42±8.37)分,观察组肩关节功能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手法分离粘连术联合体位训练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且能较大程度的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
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反思性写作服务于全科医学生叙事医学能力培养实践
薛英利, 薛婷, 唐臻娜, 吴戈, 刘碧波
2018, 16(6): 1011-101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77
169 1
摘要:
目的 为改善全科医学生叙事医学和精神卫生服务能力,满足社区医疗和康复医疗对合格全科医生的迫切需求,引入反思性写作探讨服务于全科医学生同理心和叙事治疗胜任力培养的实践做法。 方法 研究采取内容分析法和主题分析法定性分析全科医学生叙事医学能力培养。选取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带教医生、住院患者、全科医学专业实习生各60名参与反思性书写。 结果 带教医生、全科医学实习生和住院患者在医患共情、反思、医患沟通三方面达成共识。医生和患者都关注疾病叙事;医生更多关注自身业务能力、职业精神、自我健康和心理弹性管理;患者关注医生言行、家庭支持、医院人文关怀与服务;医学生关注业务能力、职业精神、专业成长和了解患者。研究构建了服务于全科医学生叙事医学能力培养目标下的四方医学叙事视界融合模型。 结论 医学的本质是全人身心照护。全科医学生需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加强患者了解、注重医患沟通、强化医患共情和职业自省意识、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优化职业精神、强化自我健康和心理弹性管理,树立医病医身医心的临床思维,不断研习叙事疗法,践行人文关怀,强健医疗实践。全科医学生依托反思性书写提高了叙事医学能力,对于重构和修复医患关系、强固医患共同体、改善社区居民身心照护和个性化医疗有积极意义。
医学综合研究
65例小细胞肺癌纤支镜病理活检标本的免疫组化分析及临床意义
陈真, 陈学远, 王桂花
2018, 16(6): 1015-101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78
185 0
摘要:
目的 研究小细胞肺癌(SCLC)纤支镜病理活检标本免疫组化。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65例确诊为SCLC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SCLC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的结果。 结果 65例SCLC患者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为(57.1±2.6)岁。既往有吸烟史患者45例,男性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5);在不同性别患者中其肿瘤组织分型、年龄、肿瘤发生部位、肿瘤组织分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CLC患者CD56、TTF-1、CK、Syn的阳性率分别为90.77%(59/65)、81.53%(53/65)、69.23%(45/65)、73.8%(48/65),Ki-67指数 ≥ 60%者50例,占76.9%。其中,在局限期SCLC中,Ki-67指数 ≥ 60%者16例,占局限期患者总数的51.6%;在广泛期SCLC中,Ki-67指数 ≥ 60%者28例,占广泛期患者总数的82.35%;广泛期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局限期,P<0.05。其余SCLC患者在肿瘤发生部位、组织分型和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吸烟是诱发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且该病患者肿瘤组织分期多以广泛期为主,TTF-1、CK、CD56、Ki-67、Syn等指标免疫组化指标检测是确诊SCLC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之一。大部分SCLC患者的免疫组化Ki-67指数 ≥ 60%,且主要集中于广泛期患者中,因此,可以将患者的免疫组化Ki-67指数是否大于60%作为SCLC患者肿瘤分期及临床诊疗评估、预后预测的重要参考,建议推广实施。
牛磺酸对急性应激性骨骼肌损伤大鼠内质网应激作用的研究
赵鹏, 章水均, 王利祥, 申丰, 余王芬, 刘慧
2018, 16(6): 1018-102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79
99 0
摘要:
目的 研究牛磺酸对离心运动大鼠骨骼肌中SOD、MAD、GRP78、GADD153的影响,以期解释牛磺酸通过减少内质网氧化应激保护骨骼肌损伤的机制。 方法 选取成年SD大鼠36只,分为空白对照1组(A组)、空白对照2组(B组)、1 d离心运动组(C组)、2 d离心运动组(D组)、1 d离心运动+牛磺酸组(E组)、2 d离心运动+牛磺酸组(F组)。培养后分别收集6组大鼠骨骼肌,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SOD、MAD含量,采用Western 印迹方法测定GRP78、GADD153表达,比较6组大鼠SOD、MAD、GRP78、GADD153的差异。 结果 A组、B组大鼠SOD含量高于C组、D组、E组、F组大鼠,与C组、D组大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E组、F组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组、F组大鼠SOD含量高于C组、D组大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D组大鼠MDA含量高于A组、B组、E组、F组大鼠(均P<0.05)。A组、B组、E组、F组大鼠SOD/MDA值均高于C组、D组大鼠(均P<0.05),E组、F组SOD/MDA值低于A组、B组(均P<0.05)。C组、D组大鼠GRP78、GADD153表达量高于A组、B组(均P<0.05),但低于E组、F组大鼠(均P<0.05);E组、F组大鼠GRP78、GADD153表达量高于A组、B组(均P<0.05)。 结论 牛磺酸可能是通过提高内质网的抗氧化应激能力,从而维持骨骼肌抗氧化能力,加快骨骼肌中氧自由基的清除,减少剧烈运动后机体骨骼肌的氧化应激损伤,有利于骨骼肌功能的恢复。
全科护理研究
五常法管理模式联合人性化护理措施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谢慧蓉, 吴远聪, 刘秀梅, 苏丹, 蔡学礼
2018, 16(6): 1021-102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80
132 1
摘要:
目的 评价五常法管理模式结合人性化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和预后影响。 方法 选取自2014年5月1日-2017年6月1日间来丽水市中心医院接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该研究为随机、盲法、对照试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组(单纯人性化护理)、B组(五常法护理管理模式联合人性化护理)各23例,选取同时期来院接收健康体检的健康者23例作为C组(健康对照组)。观察A、B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生命指征的变化情况,术后相关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观察A、B、C 3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 结果 B组患者相关生命指标变化较A组平稳;2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炎症因子IL-1、IL-6、IL-10和TNF-α显著升高,但B组患者血清IL-1、IL-6和TNF-α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术后24 h定向能力、记忆能力、回忆能力以及注意计算能力均显著低于C组,但仍高于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MSE各评分项与IL-1、IL-6和TNF-α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与IL-10不相关。 结论 五常法护理管理联合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护理质量从而稳定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的高表达,对生命体征以及意识恢复有一定效果。
共情式心理干预对自体DC/CIK细胞维持治疗肺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希望水平的影响
钟紫外, 陆华东, 陆晨, 邱国琴, 王斌
2018, 16(6): 1025-102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81
170 1
摘要:
目的 探讨共情式心理干预对自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维持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希望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自体DC/CIK细胞维持治疗的晚期肺腺癌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共情式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Piper疲乏量表(piper fatigue scale,PFS)评分、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ASA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PFS总分以及认知、感觉、情感、行为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HHI总分以及与他人保持密切关系、采取积极行动的态度、对现实及未来态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共情式心理干预应用于自体DC/CIK细胞维持治疗的晚期肺腺癌患者,能减轻患者癌因性疲乏和负性情绪,且明显提高了患者的希望水平。
以音乐治疗为核心的系统化护理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
祝利红, 林娟, 陈上仲
2018, 16(6): 1029-103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82
125 0
摘要:
目的 探讨音乐治疗为核心的系统化护理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浙江医院ICU 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应用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以音乐治疗为核心的系统化护理干预方法,即给患者施行音乐治疗为核心,播放不同的音乐使患者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夜间睡眠质量,并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免疫水平和炎症因子变化状况。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分别为(39.83 ±5.24)分、(9.52 ±1.8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46 ±5.69)分、(10.21 ±2.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CD4+CD25+ Treg 细胞[(2.79±1.23)%]和CD8+CD28-Treg 细胞[(6.76±4.27)%]显著高于对照组[(2.21±0.98)%和 (4.54±2.66)%],而TNF-α[(62.32±10.48)ng/L]和IL-10[(37.56±13.43)ng/L]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71.51±11.78)ng/L和(59.32±16.9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以音乐治疗为核心的系统化护理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况、睡眠质量,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状态。
综合护理干预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生存质量、心理状态的影响
罗解萍, 沈爱娟, 董燕萍, 章瑞云
2018, 16(6): 1032-103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83
108 0
摘要:
目的 探究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绍兴第二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9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护理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并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结果 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血气指标、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为77.8%;2组患者血气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及SCL-90评分均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6%,高于对照组的82.2%(P<0.05)。 结论 综合护理不仅提高了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还调整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加了患者治疗的信心,加强了护患合作,值得临床应用。
10例拇长屈肌腱联合跖肌腱移植和腓肠肌腱膜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康复护理分析
华飞, 范燕红, 张岚, 梁玉侠, 毛海蛟
2018, 16(6): 1036-103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84
150 1
摘要:
目的 探讨拇长屈肌腱(flexor hallucis longus,FHL)联合跖肌腱移植和腓肠肌腱膜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康复护理方法。 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月,选择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0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2~54岁,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标准评分为(69.5±2.1)分,平均年龄(35.3±1.3)岁,从受伤至受伤干预后的时间4~8个月,平均时间为(5.31±1.04)个月,采用FHL联合跖肌腱移植和腓肠肌腱膜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围手术期从心理护理、患肢护理、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4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护理。 结果 本组10例患者,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围手术期进行康复护理后都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时间13.7个月。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为3~12个月,平均时间为(5.03±1.03)个月,恢复到正常运动时间为6~18个月,平均时间(8.31±1.30)个月,术后12个月AOFAS踝与后足疗效评价标准评分为(96.3±1.6)分,患者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6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0.0%。 结论 前中后期科学的康复护理模式提高了患者跟腱断裂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再次断裂的发生,对促进FHL联合跖肌腱移植和腓肠肌腱膜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患者术后康复有积极作用。
全科诊疗实践
锁骨远端解剖型锁定加压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效果研究
庞飞, 周平
2018, 16(6): 1040-104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85
76 2
摘要:
目的 探讨锁骨远端解剖型锁定加压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2011年6月-2015年6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锁骨远端解剖型锁定加压板治疗。致伤原因83例为车祸伤,53例为跌伤,2例为击打伤。均为单侧,闭合性。术前均经影像学明确诊断。138例均为新鲜骨折,在受伤后2~5 d内给予手术治疗。采用弧形手术切口,由肩部朝锁骨中点切开,切口长度约8 cm,露出骨折部位后,将骨折端之间的血块和软组织移除,复位骨折断端后暂予1.0 mm克氏针临时固定,选择合适长度的锁骨远端解剖型锁定加压板,将钢板稍作塑形,放置在锁骨上面,在钢板远近端先各拧入1枚螺钉,C臂机透视下明确骨折复位良好及远端螺钉未进入关节腔后,拔除克氏针,置入剩余螺钉,术中可根据骨折复位情况,使用普通螺钉对骨折断端进行加压,术中对喙锁韧带均不作处理。对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进行观察。 结果 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其中6例肩关节表现为慢性疼痛,其余未见明显不适,没有发现诸如术后感染、钢板断裂和螺丝钉松动等并发症。按Lazcano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良率为100%。 结论 锁骨远端解剖型锁定加压板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一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材料,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双侧颌下腺样囊性癌伴广泛转移1例报道
程如玉, 徐锦程
2018, 16(6): 1043-104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0286
69 0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