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19卷  第3期

专家论坛
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指导基层卫生服务的SWOT分析
李涵相, 白永凯, 王留义
2021, 19(3): 341-34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05
354 13
摘要: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为代表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是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其服务能力建设在构建高效有序的分级诊疗体系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但当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基层卫生服务人员不足、质量不高仍是限制基层医疗水平的主要问题。如何探索有效途径,全面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已成为推动基层卫生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学科建构及基地建设不断完善,作为联系基层与综合医院的桥梁,依靠医疗、教育、科研等优势,有能力、有责任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开展进行指导与帮扶,促进上、下级医疗机构的合作交流。本文以SWOT分析法,结合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机构及卫生行政部门相关专家的研讨意见,系统梳理综合医院参与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风险(threats),全面分析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指导社区卫生服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在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抓住机遇,规避风险等角度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全科医学讲堂
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与处理
俞凤, 吴晓飞
2021, 19(3): 345-346.
205 19
摘要:
全科医学论著
PFNA术后应用动物骨多肽类药物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研究
赵晓明, 苏晨晨, 娄啸霄, 张银刚
2021, 19(3): 347-35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06
152 1
摘要:
  目的   探究动物骨多肽类药物在骨折愈合方面对于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0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2组患者均行PFNA,观察组术后应用动物骨多肽注射液继续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以进行对比,比较2组患者术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手术优良率及骨矿物质密度改善,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104例病例均得到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明显缩短[(11.37±1.35)周vs. (12.85±1.76)周],术后疼痛症状的缓解程度[(0.21±0.11) vs. (0.83±0.13)]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86.35±10.51) vs. (75.61±11.32)]也优于对照组,同时,不同部位骨密度测量值也较对照组有所提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3.8% vs. 7.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动物骨多肽类注射液能有效地促进骨折的愈合,同时能够有效消肿止痛,缓解患者的病痛,加快术后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并能有效降低术后再骨折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固定术后的一种良好的补充用药,值得在推广应用。
残喉黏膜瓣在下咽癌手术修复中的应用
柳申成, 崔忆旋, 赵报, 周兰柱, 吴俊, 王文忠
2021, 19(3): 351-353,38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07
187 1
摘要:
  目的   探讨残喉黏膜瓣在下咽癌手术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   收集2015年9月—2017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残喉黏膜瓣修补下咽缺损的下咽癌修复手术患者48例。TNM分期为,T2N0M0 8例,T2N1M0 7例,T2N2M0 7例,T3N0M0 10例,T3N1M0 9例,T3N2M0 6例,T4N2M0 1例。根据肿瘤的原发位置部位选择手术入路:会厌谷、梨状窝外侧壁或尖部三种路径进入咽腔,切除范围距肿瘤1.5~2.0 cm,切缘快速冰冻检查,利用残存喉黏膜瓣进行下咽缺损修复。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及身体状况,术后1个月行放疗或化疗治疗。   结果   48例患者均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吞咽功能。其中3例患者于术后6 d发现局部感染和咽瘘,咽瘘<2 cm,占6.25%(3/48),经局部换药2周内愈合;2例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6.25%(2/32),经相应扩张后好转。其中16例患者为全喉切除,术后呼吸通畅;28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拔除气管套管,2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拔管,拔管率94%(30/32)。2例患者术后喉腔狭窄,无法拔管。2例3年内局部复发+颈部转移+远处转移(肺转移);1例3年内局部复发+食管转移;1例患者抑郁(自行脱管),5例失访。3年生存率为81.3%(39/48)。   结论   利用残喉黏膜瓣修补部分下咽癌切除术后的下咽缺损,就近取材,不增加切口、创伤不大,抗感染能力强、易成活,并发症相对较少。
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宋洋, 夏冰, 吴岳光
2021, 19(3): 354-357,46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08
237 8
摘要:
  目的   肺癌患者由于营养不良、放化疗等更容易发生感染,本文旨在对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究。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2016年12月杭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56例。肺部感染的定义为胸片显示存在新发的或正在进行的浸润性病变以及合并出现以下任何一项:新发化脓性痰、慢性痰液性质改变或发热。通过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探究与肺部感染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中60例(38.5%)出现肺部感染,直至随访结束,肺炎组患者的平均总生存率显著短于非肺炎组患者(48.5% vs. 74.2%,P < 0.05);既往吸烟(32.8%)与正在吸烟(19.6%)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从不吸烟者(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01)、临床Ⅳ期(P=0.045)、中性粒细胞减少症(P < 0.001)、吸烟(P=0.020)是肺癌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接受化疗的患者亚组分析中显示年龄(P=0.006)、中性粒细胞减少症(P < 0.001)和吸烟(P=0.030)、二线治疗(P=0.004)是肺炎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于肺癌患者,老年、吸烟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影响其肺部感染的显著危险因素。
高龄住院患者血清学指标与衰弱程度相关性分析
章妙玉, 罗科学, 高燕飞, 李宏春, 钟玲玲
2021, 19(3): 358-36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09
170 5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白细胞介素10(IL-10)、D-二聚体(D-D)水平与高龄住院衰弱患者衰弱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浙江省立同德医院420例高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衰弱组47例,非衰弱组373例。比较衰弱组、非衰弱组,衰弱组中不同衰弱程度患者、再入院与未再入院患者血清25(OH)D、IL-10、D-D水平,分析高龄住院患者衰弱发生的影响因素,探讨血清各指标与衰弱程度的相关性及对高龄住院伴衰弱患者再入院的预测价值。   结果   年龄、住院时间、血清25(OH)D、IL-10、D-D均为高龄住院患者衰弱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OR=4.847、5.887、0.580、4.820、5.120,均P<0.05);血清25(OH)D水平(r=-0.415)与高龄住院伴衰弱患者衰弱程度呈负相关性,IL-10(r=0.379)、D-D(r=0.392)水平与衰弱程度呈正相关性(均P<0.05);血清25(OH)D、IL-10、D-D联合预测高龄住院伴衰弱患者再入院的曲线下面积为0.844,敏感性为80.96%,特异性为80.77%。   结论   血清25(OH)D、IL-10、D-D水平异常表达与衰弱程度相关,三者联合可为预测高龄住院伴衰弱患者再入院提供循证指导。
单操作孔全胸腔镜心脏不停跳技术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王领, 刘学刚, 李海慧, 刁文杰
2021, 19(3): 362-364,44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10
253 5
摘要: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联合心脏不停跳微创技术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5年9月—2018年12月,采用外周体外循环右胸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联合心脏不停跳微创技术,完成多种心内直视手术41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40.95±15.95)岁;平均体重(57.03±12.74)kg;手术病种和术式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24例、部分房室管畸形矫治1例、膜部室间隔缺损修补2例、左心房肿瘤切除8例、右心房黏液瘤切除1例、三尖瓣Ebstein畸形改良Carpentier成型3例、三尖瓣关闭不全右心衰竭行瓣叶和人工环成形1例、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右心衰竭行三尖瓣生物瓣置换1例。同期手术三尖瓣叶成形5例、人工环成形3例、改良De Vega环缩12例、右肺静脉异位引流隔离1例。   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完成,体外循环时间(81.18±39.07)min,腔静脉阻断时间(51.60±30.94)min,手术时间(177.15±45.05)min,呼吸机辅助时间(10.68±18.99)h,术后24 h引流量(241.86±64.38)mL,住院时间(13.33±12.43)d。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右房切口出血二次进胸止血1例,肺部感染2例,呼吸衰竭气管切开1例,血红蛋白尿1例。术后无手术死亡病例,恢复顺利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5年,无残余分流和明显的瓣膜关闭不全,无晚期死亡和再手术病例。   结论   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联合心脏不停跳微创技术,可安全、简便、有效地应用于多种心内直视手术。2种微创技术联合应用临床效应互补,既有切口美观和外科微创的优点,又能获得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咽鼓管探通在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程建安, 席庆明, 童步升
2021, 19(3): 365-367,37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11
210 1
摘要:
  目的   探讨并发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中咽鼓管探通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滁州临床学院耳鼻喉科58例伴有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行鼓室成形术的患者,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术中施行咽鼓管探通术,对照组则只做鼓室探查。评价2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在移植物存活率、咽鼓管功能情况,以及术前、术后听力改善情况。   结果   在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中, 观察组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100%、100%)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6.6%、96.6%),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ETDQ-7得分分别为(8.78±5.35)分、(9.64±5.76)分,对照组术后3个月、6个月ETDQ-7得分分别为(9.81±4.50)分、(10.30±5.16)分,2组患者评分均低于术前(均P < 0.001),但6个月较3个月2组ETDQ-7得分均未再有显著改善,且2组间比较在术后2个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听力情况: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纯音听阈分别是(19.9±10.5)dB HL、(20.5±8.8)dB HL,对照组纯音听阈分别是(25.6±9.2)dB HL、(26.6±10.3)dB HL,均好于术前,但6个月较3个月听力稳定,未再显著改善,观察组在术后2个时间点纯音听阈均好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咽鼓管在中耳炎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鼓室成形术能否恢复中耳腔的良好传声,有赖于咽鼓管是否正常发挥功能。伴有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中行咽鼓管探通可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咽鼓管是否能够探通可作为预后判断依据及术后处理的指征。
肝素结合蛋白联合C反应蛋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张福龙, 邱兆磊, 王振杰, 纪忠, 赵亨, 程峰, 赵德俊
2021, 19(3): 368-370, 37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12
236 1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联合C反应蛋白(CRP)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病情轻重程度评估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2020年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1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按照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分为SAP患者37例,非SAP患者34例,记录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检测入院时HBP、CRP水平,并对其进行APACHEⅡ评分,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HBP、CRP以及二者联合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结果   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P、CRP水平高低与APACHEⅡ评分有关(r=0.759、0.365,均P < 0.05);由ROC曲线可知,HBP、CRP、HBP+CR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1、0.792、0.869。   结论   HBP、CRP与早期急性胰腺炎的病情程度有正相关性,且HBP的相关性较CRP高,HBP、CRP两者均可很好地预测SAP, 两者联合预测时灵敏度及特异性均高于单个指标预测,HBP联合CRP检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病情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
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附件巨大良性包块16例临床分析
贾小平, 周静, 王慧
2021, 19(3): 371-37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13
204 2
摘要:
  目的   探讨自制入路通道的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女性附件巨大良性包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妇科自2017年2月—2019年9月成功开展的经脐单孔腹腔镜下16例附件巨大良性包块手术,术中均使用自制的入路通道及常规的腹腔镜器械,包块最大径线为12~35 cm,其中成熟性畸胎瘤6例,卵巢良性浆液性肿瘤4例,卵巢良性黏液性肿瘤2例,单纯性卵巢囊肿2例,输卵管系膜囊肿1例,输卵管积水1例。患者平均年龄(41.9±19.1)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2.0±3.2。既往有盆腹腔手术史4例,术中盆腹腔粘连6例,均无致密的肠粘连。   结果   16例患者中包块最大直径平均(18.0±6.1)cm,平均手术时间(47.6±13.0)min,术中出血量为(17.4±11.1)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7.4 ±2.2)h,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6.2±0.7)h,术后24 h VAS评分为(0.9±0.4)分,术后住院天数为(2.2±0.4)d,16例术中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3~6个月, 脐部切口愈合好,患者满意度高。   结论   自制入路通道的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适合附件巨大良性包块,能充分体现出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在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中的应用价值
杨荻, 黄育红, 张斌
2021, 9(3): 375-37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14
303 6
摘要:
  目的  探讨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压积(HCT)在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4年4月—2018年10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共90例,根据疾病导致的脱水症状分轻、中、重3组(各30例),患者均进行抗生素治疗,检查治疗前后WBC、CRP、HCT水平以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乏力发生率。用Pearson法分析3项指标与脱水程度、止泻时间的关系。  结果  3组治疗前WBC、CRP及H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092、3.998、8.905,均P<0.05),其中轻度组WBC、CRP及HCT水平最低,重度组水平最高(P<0.05)。3组治疗后WBC、CRP及H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966、4.031、5.435,均P<0.05),其中轻度组WBC、CRP及HCT水平最低,重度组水平最高(P<0.05)。重度组止泻时间[(10.57±4.36)d]、抗生素治疗时间[(10.71±3.92)d]最长,且重度组的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乏力的发生率最高(P<0.05)。WBC与脱水程度、止泻时间均为正相关(r=0.767、0.813,均P<0.05);CRP与脱水程度、止泻时间均为正相关(r=0.829、0.802,均P<0.05);HCT与脱水程度、止泻时间均为正相关(r=0.886、0.823,P<0.05)。  结论  WBC、CRP及HCT可以预测细菌培养阴性的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脱水程度及预后情况,为指导治疗和避免抗生素过度使用提供参考。
老年食管鳞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替吉奥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与预后因素分析
王桂峰, 崔珍, 万强琨, 江浩
2021, 19(3): 379-382,45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15
241 10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根治性同步放化疗(CCRT)后替吉奥(S-1)辅助化疗的老年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  方法  选取2016年6月1日—2019年6月30日共计102例老年食管鳞癌患者(≥70岁)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既往均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接受过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根据是否行替吉奥辅助化疗分为化疗组(42例)和对照组(60例)对T分期、辅助化疗、原发肿瘤长度(GTV长度)等进行Kaplan-Meier统计学分析。  结果  化疗组与对照组2年、3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54.1%、42.6%和38.4%、28.5%(P=0.081),2年、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55.4%、44.3%和32.9%、21.8%(P=0.024),2年、3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FFS)分别为68.2%、61.4%和39.2%、25.9%(P=0.004)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辅助化疗有着更好的PFS和LRFFS(均P<0.05),临床分期Ⅱ~Ⅲ期相较于Ⅳa期有着更好的OS、PFS及LRFFS,淋巴结状态(N状态)与OS及PFS密切相关,年龄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对于老年食管鳞癌患者,经同步放化疗后替吉奥辅助化疗可以提高无进展生存率和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能够耐受。
唑来膦酸对老年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骨密度的影响
饶敏杰, 李亦男, 张功恒, 袁晓军, 甘心荣, 徐文华, 曹盛生
2021, 19(3): 383-38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16
208 3
摘要: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骨密度、骨代谢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宜春市人民医院骨科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将9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8例,治疗组44例。对照组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后给予骨化三醇联合维生素D治疗;治疗组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后给予骨化三醇、维生素D及唑来膦酸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腰椎骨密度及骨钙素(BGP)指标变化。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椎体成形手术。治疗前,2组患者VAS、ODI、腰椎骨密度、骨钙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ODI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2组患者腰椎骨密度、血清骨钙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腰椎骨密度、血清骨钙素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骨质疏松症状,提高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
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杨慧芳, 赵莉, 逯岭松, 吴艳辉
2021, 19(3): 387-39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17
167 2
摘要: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5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应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法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大鼠坐骨神经、不结扎,治疗组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其他三组鞘内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注射7 d。于术前1 d和术后3、7 d采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机械痛阈、热刺痛仪测定热痛阈,术后7 d处死大鼠,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GFAP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脊髓炎性因子mRNA表达水平。  结果  治疗组术后3、7 d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 < 0.05),但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 < 0.05)。模型组和治疗组脊髓GFAP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 < 0.05),但治疗组脊髓GFA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 < 0.05)。模型组和治疗组脊髓TNF-α、IL-1β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 < 0.05),但治疗组脊髓TNF-α、IL-1β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 < 0.05)。  结论  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可明显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痛敏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GFAP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有关。
全科临床研究
SOFA评分联合PCT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及其预后的临床评估价值
刘炳炜, 徐燕平, 席绍松, 胡炜, 林华鹏, 朱英, 蔡学英, 曾小康, 金光勇
2021, 19(3): 391-39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18
316 8
摘要:
  目的  动态观察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脓毒症患者中的变化,分析两者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  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40例,据病情严重程度及中国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指南(2018)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根据入院28 d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各组SOFA及PCT的变化,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析SOFA联合PCT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脓毒症组患者第1、5天SOFA评分与脓毒性休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经过治疗脓毒症组SOFA评分改善更明显,PCT下降更明显。存活组患者第5天SOFA为(8.36±1.87)分,死亡组第5天SOFA为(13.22±2.8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存活患者第5天PCT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据ROC曲线分析,SOFA及PC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07、0.814;SOFA及PCT联合的AUC为0.875。  结论  SOFA和PCT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预测意义。
Livin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韩影影, 丁丹丹, 丁翔, 程如玉, 韩瑞, 王倩倩, 曾令公, 周美云, 徐锦程
2021, 19(3): 394-39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19
254 4
摘要:
  目的  探讨Livin蛋白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Vimentin、E-cadher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三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56例OSCC组织及56例癌旁组织中Livin、Vimentin、E-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三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一步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10例新鲜OSCC组织中Livin、Vimentin、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Livin在OSC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7.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Livin的阳性率(16.1%),且Livin表达与OSCC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E-cadherin、Vimentin在OSC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4.6%、50.0%,Livin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与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Livin高表达的OSCC组织中,E-cadherin呈低表达,Vimentin呈高表达。  结论  Livin表达可促进OSCC侵袭转移,这种促进作用可能是通过表达Livin从而激活上皮间质转化(EMT)发生实现的。
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
盛静, 闫应朝, 孙瑜, 瞿杭波, 黄小琴
2021, 19(3): 398-40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20
488 5
摘要:
  目的  探究丁丙诺啡透皮贴剂(TBP)抑制肩袖修补术后疼痛的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  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在浙江医院行单侧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未接受和接受TBP止痛治疗患者(各30例)的临床资料,分为A、B 2组。A组患者术后应用氟比洛芬酯100 mg每日2次镇痛至术后5 d;B组患者术前1 d应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至术后2周,术后应用氟比洛芬酯方法同A组。追踪2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第1、2、3、5、14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统计药物不良反应。术后12周进行VAS和肩关节简单功能评分(SST),测量前屈上举(FE)和体侧外旋(ER),与术前对比并组间比较。  结果  B组术后第3、5、14天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周随访时,A组和B组VAS、SST、FE、ER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组间比较显示B组FE较A组范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SST、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5/30, 16.67%)较A组药物不良反应(2/30, 6.67%)高,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TBP应用于肩袖修补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且不影响肩关节功能恢复。
SOX6在口腔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郑庆蕊, 周美云, 韩影影, 王倩倩, 徐锦程
2021, 19(3): 402-404,44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21
320 3
摘要:
  目的  检测转录因子性别决定区Y-box 6(SOX6)在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表达的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5例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SOX6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SOX6的表达情况与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病理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其预后的关系。  结果  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SOX6阳性表达率为62.3%(37/55),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36.4%(20/55),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SOX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P < 0.05)。在黏液表皮样癌中,SOX6表达阳性率的差异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相关(均P < 0.05)。随着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病理分级的降低、TNM分期的升高,SOX6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但患者性别、年龄与SOX6阳性表达率的高低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统计分析结果示,SOX6阴性组的5年生存期较阳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OX6的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P < 0.05),SOX6可能是影响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SOX6在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可能在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为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珠黄复方制剂促进软组织和骨组织创口愈合的细胞学研究
李立峰, 杨华俊, 章巧丽, 来月丽, 赵彤
2021, 19(3): 405-40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22
230 1
摘要:
  目的  论证传统经方珠黄散的复方制剂在促进软组织和骨组织创口愈合方面的有效性,同时探讨复方制剂中5类中药的数量效应关系,为中药古方新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推进方剂筛选与优化。  方法  以珠黄散为基本方,添加三七、接骨木、续断药材。采用均匀设计法配比药材用量,得到5种配方。将5组配方的药材制备水提物和醇提物干粉。用脂多糖(LPS)刺激RAW 309 Cr.1细胞后给予提取物检测炎症因子释放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12)增殖和成骨细胞(UMR-106)增殖水平。  结果  5组复方中2、3、5号取物在1~5 μg/mL浓度下显示出44.3%~56.7%的NO的抑制作用,1、4号提取物在1~5 μg/mL浓度下对NO的抑制达46.7%~73.4%。4号提取物在3~4 μg/mL显示对HUVEC-12细胞有110%~128%的增殖作用,1号提取物在4 μg/mL显示110%~120%的增殖作用。5组复方提取物对UMR-106细胞增殖作用高于对照组的18%,浓度为4 μg/mL时增殖效果明显。  结论  5组配方制剂体外细胞实验表现出单一或多重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中4号配方(珍珠8 g、牛磺8 g、三七6 g、断续15 g、接骨木9 g)显示出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成骨细胞增殖活性较强(P < 0.05)。传统经方珠黄散的复方制剂可能通过促进血管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增殖达到促进软组织和骨组织创口的愈合,4号配方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显著。
9例化生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佟经伟, 刘先富, 祝景伟, 许培权
2021, 19(3): 410-41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23
298 5
摘要:
  目的  化生性乳腺癌(MBC)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乳腺癌类型。本研究通过分析化生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和预后状况,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9例化生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其病理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  结果  9例患者年龄46~60岁,中位年龄49岁,肿瘤直径1.0~4.5 cm,影像学检查无明显特异性,淋巴结转移者4例;临床分期:Ⅰ期3例,Ⅱ期5例,Ⅲ期1例;9例患者激素受体均阴性,1例患者CerbB-2受体阳性;8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例行乳腺单纯切除加前哨淋巴结活检术;8例患者接受了术后辅助化疗,其中,TAC方案4例、AT方案1例、PA方案1例、TP方案1例、1例患者因多西他赛过敏改为EC加卡培他滨;2例患者接受了术后放疗;1例患者因年龄及身体等原因未进行术后放化疗。3例复发,1例死亡。  结论  化生性乳腺癌是一种罕见的乳腺癌亚型,无特殊的影像学表现,组织成分复杂多样,激素受体及HER-2多呈阴性,具有不良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因此进一步加深对化生性乳腺癌的研究或许能够发现新的、潜在有效的治疗方案,最终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
慢病防治研究
代谢综合征患者糖脂代谢和血尿酸水平对血清甲胎蛋白浓度的影响
李若青, 毛梅, 崔元廷, 蒋宜, 谢勤丽, 杨巧, 周敏, 唐渝平
2021, 19(3): 413-415,47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24
252 6
摘要: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代谢参数与血清甲胎蛋白(AFP)浓度之间的关系, 明确代谢参数对AFP的影响, 为MS患者肿瘤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17年6月—2020年6月在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住院的415例MS患者和参与体检的227例非MS人群的一般资料, 测量腹围、收缩压、舒张压、AFP、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尿酸(UA)、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等指标浓度, 比较MS患者与非MS人群上述参数的差异, 比较MS患者不同AFP浓度时各参数的差异, 分析MS患者AFP与各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  MS组血清AFP浓度显著高于非MS组(P<0.001);MS患者的FBS、HbA1c、TC、LDL、UA高时, 血清AFP浓度对应处于高浓度水平(均P<0.001), 且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均P<0.001);FBS(β'=0.460, P<0.001)、HbA1c(β'=0.212, P<0.001)、UA(β'=0.348, P<0.001)与血清AFP浓度具有独立相关性。  结论  MS患者糖脂代谢和血尿酸水平可能影响血清AFP浓度, 糖代谢和血尿酸异常时这种影响更为显著。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多学科健康素养管理实践
蒋维连, 李芳, 杨平, 王海荣, 李全忠, 李素芬, 王新涛, 廖曾珍, 贺捷
2021, 19(3): 416-42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25
334 7
摘要:
  目的  探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用多学科健康素养管理的策略, 并评估其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2019年1—6月住院的6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2019年7—12月住院的6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指导和电话随访,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多学科团队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干预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健康素养(心力衰竭特异性健康素养量表)及生活质量(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问卷, MLHFQ)情况。  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健康素养和MLHF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3个月后, 观察组患者健康素养评分为(36.63±4.16)分, 高于对照组的(27.89±3.64)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为(36.56±5.07)分, 低于对照组的(49.78±6.32)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施多学科健康素养管理能有效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素养及生活质量。
妇幼卫生研究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王娴娴, 单子鸿, 马莉娟, 杨君, 周瑞
2021, 19(3): 421-42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26
299 5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2例CAP婴幼儿作为CAP组,同期儿科门诊健康体检的50例正常婴幼儿作为对照组,再按照25-(OH)D水平不同将CAP组分为充足组(88例)、不足组(54例)和缺乏组(30例),记录并比较各组间血清25-(OH)D、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沉(ESR)、肺外并发症及病情程度的差异,并统计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WBC、CRP、PCT、ESR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CAP组与对照组比较,25-(OH)D缺乏率分别为48.84%、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充足组、不足组和缺乏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清25-(OH)D、WBC、PCT、ESR、肺外并发症、病情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其中缺乏组的WBC、PCT、ESR、肺外并发症的发生率、疾病重症率均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WBC、ESR呈负相关(r=-0.444、-0.326,均P < 0.05),与CRP、PCT无相关关系(r=0.033、-0.170,均P>0.05)。  结论  CAP婴幼儿的血清25-(OH)D缺乏率较正常婴幼儿偏高,与疾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相关,监测25-(OH)D水平在CAP婴幼儿病情评估中有一定的价值。
妊娠糖尿病患者产后6~12周糖代谢转归及相关因素探讨
陈青红, 杨琳琳
2021, 19(3): 425-427, 43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27
205 3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6~12周糖代谢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妊娠糖尿病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选择慈溪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产后6~12周的糖代谢不同结局分为糖代谢正常组(120例)和糖代谢异常组(80例),比较分析2组患者孕前、孕中和新生儿相关指标。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GDM患者产后6~12周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孕前BMI、OGTT FPG和OGTT 2hP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GDM患者产后6~12周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OR=2.177,P=0.002)、孕前BMI(OR肥胖=3.062,P=0.001;OR超重=0.038,P=0.036;OR正常=0.002,P=0.001)和糖尿病家族史(OR=6.968, P=0.030)。  结论  GDM患者产后出现糖代谢异常可能与患者年龄、糖尿病家族史以及孕前BMI有关,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应警惕相关危险因素,针对以上情况做好随访和防控措施,降低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发生几率。
CD24和Siglec-10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陈姝, 张競, 李燕华
2021, 19(3): 428-43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28
516 10
摘要:
  目的  分析CD24、Siglec-10在不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两者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24、Siglec-10的表达情况, 分析两者在不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特点, 探讨CD24、Siglec-10与上皮性卵巢癌不同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两参数之间的关系, 并结合随访结果探索其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复发的关系。  结果  CD24、Siglec-10在正常卵巢组织中不表达, 其表达水平随卵巢肿瘤的良性、交界性、恶性变化而增加, 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24、Siglec-10的表达水平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大网膜转移、盆腹腔种植灶、复发密切相关(均P<0.05);CD24和Siglec-10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高表达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r=0.500, P<0.001)。  结论  CD24和Siglec-10具有协同作用, 能够共同促进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 并且与复发密切相关; CD24-Siglec-10有望成为新的免疫检测点, 为上皮性卵巢癌在免疫治疗方面提供更多的可能。
蚌埠地区儿童427例急性中毒的临床分析
胡庆岩, 丁周志, 赵冰, 付连国, 徐惠
2021, 19(3): 432-43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29
200 5
摘要:
  目的  探究儿童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为本地区制定儿童急性中毒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急性中毒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儿童各年龄发育阶段作为分组依据,统计软件归纳整理急性中毒患儿的性别、发病年龄、中毒种类、中毒地点、中毒原因及途径、居住环境、发病季节,中毒发生后至入院的时间、院前急救、治疗转归等信息,一般资料分布采用构成比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分析急性中毒患儿的临床特点。  结果  在427例急性中毒患儿中,男童234例(54.8%),女童193例(45.2%);婴儿期急性中毒6例(1.4%),幼儿期及学龄前期共369例(86.4%),学龄期以上共52例(12.2%);农村地区患儿共286例(67.0%),中毒种类前3位依次为农药112例(39.2%)、药物80例(28.0%)、杀鼠剂中毒63例(22.0%);城市患儿共141例(33.0%),中毒种类前3位为药物76例(53.9%)、生活化学品20例(14.2%)、农药16例(11.3%);中毒地点于家中411例(96.3%);发病季节上,春夏季节发病249例(58.3%);急性中毒患儿中98.1%经过积极治疗后恢复良好。  结论  本地区儿童急性中毒以幼儿期、学龄前期儿童最为多见,经消化道误服药物、农药、杀鼠剂在本地区患儿中最为突出,应在春夏季节加强农村基层毒物管理及监护人安全宣教,以减少儿童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
社区卫生研究
“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影响因素研究
季晖
2021, 19(3): 436-44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30
282 8
摘要:
  目的  探索居民签约“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的影响因素,了解政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门诊就诊居民按照签约和未签约分别进行抽样,共获取有效样本1 204例,签约和未签约各602例。通过问卷调查采集其人口社会学信息、健康状况、就医状况、家庭医生签约知晓情况。数据分析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职业、是否离退休、文化程度、婚姻情况、高血脂、脑卒中、心脏疾病、肾脏疾病、骨质疏松、其他疾病、是否需要长期服药、配药需求、康复护理需求、其他需求、是否知晓签约服务方面不同的居民,其家庭医生签约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签约和未签约居民的年龄、受教育年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职业、是否离退休、文化程度、婚姻情况、高血脂、骨质疏松、是否需要长期用药、是否知晓签约服务是家庭医生签约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 0.05);“没需求”是居民不考虑签约的主要原因。  结论  要促进落实“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政策,建立长期稳定的签约关系,需进一步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立足点提供健康服务。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及外周血相关miR表达的影响
刘文娟, 宋明芬, 王伟, 刘学军
2021, 19(3): 441-44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31
228 8
摘要:
  目的  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对产后抑郁症(PPD)患者抑郁症状及外周血miR-195、miR-124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0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PPD患者96例, 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联合组、对照A组、对照B组, 各32例。对照A组予以舍曲林(第1周50 mg/d, 1周后增至100 mg/d), 对照B组予以重复经颅磁刺激(1次/d, 5次/周), 联合组予以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 均治疗8周。比较3组疗效与治疗前后抑郁(EPDS)评分、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血浆miR-195和miR-124表达、血清神经递质水平。  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75%, 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均P<0.05);治疗8周后联合组血浆miR-195表达水平(0.15±0.07)及血清NE、5-HT、E2水平[(23.05±4.11)、(239.57±12.24)、(176.98±14.13)ng/L]高于对照A组[0.11±0.05、(17.18±3.09)ng/L、(214.06±15.37)ng/L、(149.13±11.50)ng/L]、对照B组[0.09±0.06、(16.34±3.28)ng/L、(207.81±13.62)ng/L、(145.09±12.72)ng/L], 血浆miR-124表达水平(0.11±0.05)及血清P水平[(21.87±3.16)ng/L]低于对照A组[0.17±0.06、(30.65±4.24)ng/L]、对照B组[0.20±0.09、(31.98±4.09)ng/L, 均P<0.05];治疗8周后联合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A组、B组, EPDS评分低于对照A组、B组(均P<0.05)。  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治疗PPD患者, 可调节血清神经递质、性激素水平及血浆miR-195、miR-124表达, 降低EPDS评分, 改善生活质量, 疗效显著。
并发症体验式教育在低学历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史菲菲, 庄兰艮, 施冠华, 张艳丽
2021, 19(3): 446-448, 52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32
233 4
摘要:
  目的  糖尿病认知水平低下是阻碍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糖尿病教育是血糖管理的核心,是患者认知程度提升的关键环节。因此,本研究旨在引入新型糖尿病教育模式,探索传统模式教育联合并发症体验式教育对低学历2型糖尿病认知水平及血糖调控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6—10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初中及初中以下的低学历2型糖尿病患者8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传统糖尿病健康教育)和观察组(44例,传统健康教育联合并发症体验)。采集全部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病程、腰围、体重指数等基本资料,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利用各种教具如背心、沙袋、特殊塑料肾脏模型、特制眼镜、针织手套、弹力手套、海绵垫等实现多种糖尿病并发症体验感受,以管理行为量表得分作为自我行为判定的方法。评估患者认知水平和血糖控制疗效,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结果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观察组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采用传统健康教育联合并发症体验式教育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血糖调控产生积极的效果。
诊断技术研究
不均匀度在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透明细胞癌CT鉴别中的价值研究
王旭, 宋歌, 王宗平
2021, 19(3): 449-45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33
197 4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均匀度在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 with minimal fat, mfAML)与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cRC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0月经病理证实的25例mfAML和45例ccRCC患者的CT增强扫描图像, 测量肿瘤和腰大肌的不均匀度(HDT/HDP)并获得标准化肿瘤不均匀率(SHRT), 同时测量增强各期肿瘤及肾皮质的CT值并获得肿瘤强化率(ERT), 对2种肿瘤间各参数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评价各个参数的诊断效能。  结果  mfAML的皮质期HDT及SHRT、实质期HDT、排泄期HDT及SHRT均低于ccRCC,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组肿瘤的平扫HDT及SHRT、实质期SHRT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fAML的平扫CT值高于ccRCC, 而皮质期ERT低于ccRCC,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肿瘤的皮质期CT值、实质期和排泄期CT值及ERT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显示定量参数中的皮质期HDT及皮质期SHRT的ROC曲线下面积较大, 其AUC值分别为0.85及0.82。当皮质期HDT取31.31 Hu为截断值时, 其鉴别2种肿瘤的敏感度为84.4%, 特异度为72.0%。  结论  不均匀度可以作为一种简便的反映强化均匀性差异的定量指标来对mfAML与ccRCC进行鉴别, 其中皮质期不均匀度的诊断价值较高。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临床特征及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分析
刘新新, 高春明, 刘传苗
2021, 19(3): 454-45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34
202 6
摘要:
  目的  探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的临床特征及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RDW-to-platelet ratio, RPR)对PBC肝硬化期的诊断价值,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疗水平。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及住院部初次确诊为PBC的患者61例,对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肝硬化诊断标准分为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组,比较2组的血常规、生化指标、RPR值、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判断RPR对PBC肝硬化期的诊断价值。  结果  本组61例PBC患者中女性47例(77.05%);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疸(44.26%)和腹胀(24.59%);干燥综合征是最常合并的肝外自身免疫疾病;56例(91.80%)出现肝功能异常,以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为主;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 AMA)和(或)AMA-M2阳性率为93.44%;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RPR及补体C3、C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RPR诊断肝硬化的AUC值为0.705(95% CI:0.567~0.843;P=0.008), 最佳界值0.471, 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2.20%和81.60%。  结论  PBC好发于中年女性,黄疸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碱性磷酸酶(ALP)和GGT的升高以及AMA阳性是该病的主要特点。干燥综合征是最常合并的肝外自身免疫疾病。RPR对PBC肝硬化诊断有较高的特异度,可结合其他无创血清学指标协助评估疾病进程。
吲哚菁绿荧光联合纳米碳示踪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定位中的应用
陈鲧, 张星, 丛玲华, 李嘉根
2021, 19(3): 459-46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35
227 4
摘要:
  目的  探索吲哚菁绿荧光联合纳米碳示踪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PTC患者90例,术中使用吲哚菁绿荧光联合纳米碳活检者60例作为观察组,使用纳米碳活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2组SLN的位置及数目,随后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切除的前哨淋巴结和其他清扫的淋巴结冷冻作病理检查,比较2组的相关指标。  结果  2组患者性别、肿瘤大小、多灶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SLN检出率、准确度、灵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假阴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5);2组平均检出SLN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9,P>0.05);分析临床病理参数对前哨淋巴结检测的影响,发现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多灶性、TNM分期等病理参数对其SLN检出率和准确率均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吲哚菁绿荧光联合纳米碳作为淋巴结示踪剂具有良好的可视性,SLN检出率高于单用纳米碳,在甲状腺乳头状癌SLN活检术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多途径超声联合检查用于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分型诊断的临床观察
严静, 楼叶琳, 陈静婉, 徐琛
2021, 19(3): 463-465,47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36
233 2
摘要:
  目的  观察经腹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s pregnancy, CSP)早期鉴别分型诊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7年4月—2020年4月于金华中心医院接受产检并实施妊娠物清除术中确诊为CSP的患者110例和110例非CSP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孕早期进行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和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比较3种超声检查方式对CSP鉴别诊断效能差异,统计3种超声检查方式对不同临床类型CSP的诊断符合率,观察3种超声检查方式对CSP患者滋养层血流显示率差异。  结果  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CSP的鉴别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98.18%、96.36%和97.27%)均显著高于经腹超声(79.09%、74.54%和76.82%)和经阴道超声(90.91%、88.18%和89.54%)单独检查水平(均P < .05);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Ⅱ型CSP和CSP总体分型诊断符合率(95.74%和94.54%)均显著高于经腹超声(59.57%和61.82%)和经阴道超声(82.98%和81.82%)单独检查水平(均P < .05);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CSP患者滋养层血流显示率(97.27%)均显著高于经腹超声(76.36%)和经阴道超声(89.09%)单独检查水平(均P < .05)。  结论  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可有效提高CSP早期鉴别诊断效能及分型诊断符合率。
医学综述
家庭社会支持对高血压治疗依从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黄传应, 杨荣, 廖晓阳
2021, 19(3): 466-47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37
515 44
摘要:
高血压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也是冠心病、脑卒中、慢性肾脏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治疗依从性差是血压不达标、预后差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住院率和医疗花费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已经是目前高血压规范管理中的瓶颈,也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家庭社会支持在心血管疾病、肿瘤、艾滋病、哮喘、情绪及睡眠等多个领域都有研究,尤其在慢性病的管理中彰显出其独有的作用。研究发现,家庭社会支持是影响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且已广泛运用于高血压的管理,如健康教育、同伴交流、家人监督等都是当前常见的形式。目前的研究大多为横断面调查,而且主要是护理研究,主要关注社会支持与慢性病患者生活压力、健康结局的关系。而家庭社会支持干预以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较少,样本量不足,试验设计方法参差不齐,干预时间短是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除此之外,家庭社会支持影响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中介变量亦不明确。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家庭社会支持与高血压治疗依从性相关研究,对家庭社会支持和治疗依从性的内涵、临床应用及影响两者关系的中介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脓毒症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新进展
蔡敏杰, 金莹莹, 林荣海, 徐颖鹤, 陈琪, 蒋永泼
2021, 19(3): 471-47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38
281 8
摘要:
脓毒症(sepsis)是感染引起宿主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临床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最新研究表示脓毒症发病率每年以1.5%~9.0%的速度持续增长,其病死率也居高不下。随着对脓毒症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脓毒症的认识也有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基因水平层面。基因多态性和脓毒症之间的研究不断更新,通过寻找基因与脓毒症发展过程中有关蛋白的表达、炎症因子水平及其易感性等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探索其在脓毒症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比如传统方式确认脓毒症感染源,复杂、费时,影响因素较多,而基因水平上的研究更加快速诊断,同时可发现新生物标志物,如髓样分化蛋白2(MD-2)、BTLA基因、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基因、16S rRNA基因等。而诊断是为了早期的治疗,迄今为止没有一项大数据报告在临床上实行真正基因水平上的治疗,更多的是通过对发病机制的研究,从而推断基因水平干预治疗方向。而较好的预后是持续治疗的前提,这对于大部分患者家庭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所以,治疗过程中能够提高预测精准性的水平尤为关键。这将是现今研究的热门方向,也是医学上渴望找到降低脓毒症死亡率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对脓毒症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复习及综述。
预防/保健  中医/康复
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关节肿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沈剑增, 凌义龙, 沈钦荣, 陈剑磨, 刘运海, 刘磊, 张华良
2021, 19(3): 476-47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39
205 1
摘要:
  目的  本研究对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肿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采用中药方剂治疗,通过观察用药后关节肿痛改善情况来评估临床效果,为中药治疗KOA患者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肿痛提供一定依据。  方法  选取绍兴市中医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KOA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肿痛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方剂消肿止痛方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术后第3、7和14天,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4.91±0.73)分、(3.17±0.81)分、(1.75±0.76)分,对照组分别为(5.68±0.72)分、(4.51±0.79)分、(3.11±0.77)分,2组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 < 0.05),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 0.01);对照组术后第3、7和14天膝关节肿胀值分别为(43.12±2.16)mm、(32.23±1.37)mm和(19.73±0.85)mm,观察组分别为(36.52±2.13)mm、(19.72±1.53)mm、(8.42±0.93)mm; 观察组术后第3、7和14天患侧膝关节肿胀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 0.01)。  结论  中药治疗对KOA患者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肿痛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肿胀和疼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急性早期哺乳期乳腺炎中西医治疗方案的临床对比研究
康文, 马晓梅, 任晓华, 王计辰, 郎林, 张晓军
2021, 19(3): 479-48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40
321 4
摘要:
  目的  观察对比中医综合治疗和西医常规治疗急性早期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于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普外科就诊的急性早期哺乳期乳腺炎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成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每组30例。中医治疗组内服、外敷中药方剂,配合手法通乳; 西医治疗组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外敷50%硫酸镁,配合手法通乳及吸奶器吸乳。治疗3 d后评价2组总体疗效、乳腺包块大小、体温、白细胞总数及CRP的变化。  结果  中、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93%,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01, P=0.764);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温、乳腺包块大小、白细胞总数及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西医治疗组白细胞总数下降较中医治疗组明显(t=5.425, P<0.001)。  结论  对于急性早期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手法通乳治疗不可或缺。中医综合治疗和西医常规治疗效果相当,但抗生素抗炎效果更明显。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及对母乳喂养的要求来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对于初诊炎症较重,乳腺包块较大的患者,早期适当使用抗生素对治疗有利,但需要进一步观察统计证实。
揿针埋针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
江方辉, 应忠明, 施玲玲
2021, 19(3): 483-48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41
253 6
摘要:
  目的  探讨揿针埋针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  方法  2019年1—12月在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纳入12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住院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常规吞咽障碍康复训练,治疗组接受常规吞咽障碍康复训练联合揿针埋针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吞咽障碍症状评分的变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吞咽障碍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临床痊愈、好转、无效的病例数分别是19、32、9例,对照组分别是11、24、25例,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070,P < 0.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为58.33%,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10,P < 0.05)。2组患者吞咽障碍症状评分均得到改善,观察组为(6.13±2.58)分,对照组为(4.52±2.39)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80,P < 0.001)。  结论  在常规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揿针埋针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症状, 且安全性好。
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内科学本科教学课程改革和考评体系建设初探
于磊, 毕娅欣, 陈卫东, 李殿明, 黄宇理, 王启之
2021, 19(3): 483-48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42
233 2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全球化交流逐渐增多,为了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医学人才,实现“卓越医师计划”的培养目标,实现健康中国的伟大战略,迫切需要进行医学教育改革。内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 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是各临床医学学科的基础学科,内科学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因此内科学教学改革至关重要。蚌埠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根据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完成了内科学分阶段课程体系和考评体系的教学改革,将内科学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2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的制定了系统的、科学的课程规划和考评方案。在课程建设方面,制定各阶段的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推广线上教学,开展以问题为基础及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医学模拟教学、标准化病人教学、思维导图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完善教师考评和学生考评的方案,教师考核实现了教研室考核、系部考核、学院考核、学生评价4个方面的综合评价体系。学生评价实现了理论考核、过程性评价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医学人文素质。
有社区特色内科学教育体系的探索
林毅, 陈莹, 顾鸣宇, 胡颖, 汤显, 吴坚, 彭永德, 徐浣白
2021, 19(3): 490-49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43
235 2
摘要:
  目的  以常见慢性病糖尿病为载体建立起有社区特色的内科学教育体系,来强化和提高社区全科医生在内分泌代谢病等慢性病方面的诊治水平,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达标率。  方法  2018年2月—2019年1月,针对社区全科医师实际需求,上海市虹口区2家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医师作为导师对辖区内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有社区特色的内科学教育,通过内分泌代谢科专科医师面向社区全科医师进行理论授课;学以致用,导师对糖尿病防治骨干全科医师进行临床带教;年度培训考核,患者满意度调查,建立教育体系,分析成效;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共卫生与妇幼保健科”协同社区分管部门进行院际协调、工作监督,以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结果  1年期间12位内分泌专科医师共进行了96场讲座,培训社区医护约3 000余人次。8家社区“糖尿病专病门诊”从“无”到“有”,其中9位导师分别与各社区糖尿病防治骨干全科医师对接共同坐诊,受到患者好评,患者的建议聚焦在希望增加专病门诊次数,频率由1次/月增加至1次/1~2周,以及提高向三甲医院的转诊效率。参加理论授课的220位社区全科医师全部考核通过(85.01±3.86)分,其中参加临床带教的16名糖尿病防治骨干全科医师成绩优异(87.25±3.72)分。  结论  建立有社区特色的内科学教育体系,尤其对糖尿病防治骨干全科医师的培养,明显提高了社区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合并症的规范化诊疗水平,有较高社区使用价值。将进一步提升带教内涵及质量,完善考勤、考核机制。
医学综合研究
ICU护士舒适化浅镇静策略理念知信行调查问卷的构建及信效度分析
许建秋, 陈晓蕾, 占雷, 蔡晓丹, 陈洁
2021, 19(3): 494-49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44
165 8
摘要:
  目的  通过应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ICU护士eCASH理念知信行调查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为构建本土化的舒适化浅镇静策略(eCASH理念)培训体系,促进ICU护士镇静镇痛专科护理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知信行理论,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建立问卷框架,选取了17位浙江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ICU护理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形成问卷初稿,并通过浙江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187名ICU护士进行问卷信效度评价,最终形成问卷终稿。  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结果:两轮专家函询回收率分别为82.35%和100.00%,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32和0.45,权威系数分别为0.845和0.913。4个维度重要性平均得分3.56~3.77,满分比44.12%~65.24%;22个条目重要性平均得分3.43~3.77,满分比43.52%~65.72%,最终形成了包括eCASH基本知识、eCASH技能、eCASH信念、eCASH行为共4个维度,22个条目的eCASH理念知信行调查问卷。信效度评价结果:问卷4个维度的贡献率分别为21.91%、17.81%、13.32%、15.45%,累计贡献率为68.49%(>40%);总问卷的内容效度S-CVI为0.982,Cronbach's α系数为0.931,重测信度在0.814~0.923。  结论  ICU护士eCASH理念知信行问卷信效度良好,能准确反映ICU护士对eCASH理念的知识水平、执行意愿和临床实施现状,可作为测评ICU护士eCASH理念知信行水平的适用工具。
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与科研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
王宁, 王茜
2021, 19(3): 498-50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45
360 4
摘要:
  目的  了解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科研自我效能感现状,探讨二者的关系及科研能力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应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调查问卷及科研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对蚌埠医学院2017~2019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  结果  蚌埠医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得分为(3.00±0.60)分,科研自我效能感得分为(3.25±0.61)分。不同年级、学科、婚姻状态、生源地、科研兴趣、参加校内讲座频率、参加学术会议次数(包括交流)以及有无科研经历、是否参与导师课题的研究生,其科研能力与科研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科研能力得分与科研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 < 0.01)。年级、是否参与导师课题、科研兴趣、问题形成效能和结果呈现效能对科研能力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与科研自我效能感水平一般,科研自我效能感对科研能力有显著影响,高校教育工作者可通过针对性地提高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自我效能感,来促进其科研能力的提升。
某综合性医院连续三年多重耐药菌感染特点分析
戴礼兰, 施明美, 张爱萍, 胡钟, 汪华学
2021, 19(3): 502-50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46
259 6
摘要:
  目的  了解安徽省马鞍山十七冶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的多重耐药菌检出及分布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马鞍山十七冶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的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多重耐药菌(MDROs)检测资料。  结果  2016—2018年间分别检出MDROs 314株、420株、359株,MDROs分离率为28.31%、35.35%、3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017年及2018年分离出的病原菌中,MDROs所占比例均超过30.00%。2016—2018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33.90%、67.54%、40.98%(P < 0.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分别为20.51%、19.09%、38.53%(P < 0.05);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68.42%、46.15%、45.24%(P < 0.05),呈逐年下降趋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0.00%、5.26%、9.84%(P < 0.05),呈逐年上升趋势。MDROs检出构成比最多的科室为内科,其次为ICU。其中,泌尿外科MDROs检出构成比分别为9.24%、9.76%、6.41%(P < 0.05)。脑外科MDROs检出构成比分别为1.59%、1.46%、5.57%(P < 0.05)。MDROs检出最多的标本类型依次为痰液、尿液及其他。  结论  MDROs检出率呈总体上升,尤其是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率正逐年增加。应加强对MDRO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管理,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全科护理研究
基于信息化构建的静脉安全用药护理在输液室管理中应用的效果研究
吴晓惠, 沈国娣
2021, 19(3): 505-507,51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47
204 2
摘要:
  目的  针对输液室管理的护理需求特点进行分析, 提出临床护理工作所实用的可靠对策, 分析基于信息化构建的静脉安全用药护理对输液室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  自2019年5月起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输液室全面实行基于信息化构建的静脉安全用药管理模式(以下简称信息化管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输液室收治的276例患者为对照组(常规管理模式),选取2019年5月—2020年2月输液室收治的298例患者为观察组(信息化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各项护理用时、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换药间隔时间及药物提前配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输液期间巡视次数少于对照组(均P < 0.05);观察组患者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5.4%(16/298),低于对照组[10.1%(28/276),P <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0%(280/298),高于对照组[87.3%(241/276),P < 0.05]。  结论  基于信息化构建的静脉安全用药护理可缩短输液室管理各项护理用时,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减少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循证视角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护理管理方案及效果评价
王兰珍, 徐利萍, 徐淑芬, 胡军, 徐慧霞, 陈梅琴
2021, 19(3): 508-510,51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48
195 3
摘要:
  目的  分析循证视角下构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管理方案具体措施,并评价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  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12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21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12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29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视角下构建的护理管理方案。比较2组患者留置胃管率、胃管留置时间及卒中后肺炎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吞咽功能。  结果  对照组患者留置胃管率为25.2%,高于观察组(15.9%),观察组留置胃管时长为(6.28±1.54)d,短于对照组[(7.02±2.31)d],对照组患者卒中后肺炎发生率为5.0%,明显高于观察组(2.9%),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循证视角下实施护理管理方案更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留置胃管及卒中后肺炎发生率,且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以健康教练技术为核心的延续性护理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影响
邢晓菡, 陈殷钰, 陶海英
2021, 19(3): 511-51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49
191 3
摘要:
  目的  探讨以健康教练技术为核心的延续性护理在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恢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120例进行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在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出院后按照科室规定进行常规延续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健康教练技术为核心的延续性护理。对比2组患者血糖指标变化情况(空腹血糖、早餐后2 h血糖)、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对延续性护理的满意度情况。  结果  经过6个月的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血糖指标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21.71±6.75)分,对照组患者为(14.46±6.51)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对延续性护理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以健康教练技术为核心的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提升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恢复情况。
康复治疗及术后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刘雪英
2021, 19(3): 515-51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50
333 5
摘要:
  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1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HICH血肿清除术后的患者。对照组为28例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的患者,康复训练组为27例在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护理干预组23例为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的患者。在术后(T1)、治疗后4周(T2)和治疗后12周(T3)分别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和Fugl-Meyer评分,比较3组患者T3时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  结果  3组患者T3时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T2、T1,T2时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T1(均P < 0.05)。3组患者在T3时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T2和T1,T2时Fugl-Meyer评分高于T1(均P < 0.05)。康复训练组和护理干预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康复训练组和护理干预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肩手综合征、褥疮、抑郁发生率高于康复训练组和护理干预组(均P < 0.05),康复训练组中抑郁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护理干预组(P < 0.05)。  结论  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较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更有利于HICH患者术后恢复,且术后不良反应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全科诊疗实践
儿童全身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张蕾, 闫智慧, 王玉超
2021, 19(3): 520-52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851
173 9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