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19卷  第6期

专家论坛
基层整合型医疗服务的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
张亚琳, 廖晓阳, 赵茜, 雷弋, 李志超, 唐以俊, 李妮
2021, 19(6): 887-89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42
232 26
摘要: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慢性病井喷式的爆发,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医疗卫生服务的“碎片化”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整合型医疗服务成为21世纪医疗卫生改革的世界性趋势。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开展了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探索。我国基层整合型医疗服务起步晚,发展迅速,但也尚面临一些问题。本文将从体系层面、机构层面、专业层面、临床服务层面等分析我国基层整合型医疗服务实践,并总结和借鉴美国凯撒医疗集团、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德国黑森林模式的典型经验。在对比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审视我国目前的基层整合型医疗服务现状,并对比梳理出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6个方面即政策的制定、规范的实施、机构间协调、专业间协作、信息化建设以及服务效果的综合评价。同时,本文也提出建立健全整合机制、网格化医联体建设和全-专协同是我国基层整合型医疗服务的新动向。我国基层整合型医疗服务需要将服务中心从三级医院转向基层医疗机构,服务重点从“机构整合”向“服务整合”转变,以全科医生驱动资源整合。未来应从政策保障、机构间协作以及专业人员间协作机制、基层信息整合的技术支持等多方面进行提升和改善,以期促进我国基层整合型医疗服务的发展。
全科医学讲堂
急性心律失常识别与管理
崔东岳, 范西真, 吴晓飞
2021, 19(6): 892-893.
110 11
摘要:
全科医学论著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心衰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薛露馨, 李啸扬, 汪靖
2021, 19(6): 894-89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43
163 5
摘要: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心衰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心衰的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骨髓及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200例纳入研究,依据患者术后1个月N末端B利钠肽前体值(NT-proBNP)及心衰症状分为心衰组(患者有心衰症状且NT-proBNP>125 pg/mL,45例)和非心衰组(155例),对2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可能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心衰发生率为22.50%;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心衰组患者的移植前NT-proBNP值、合并肺部感染率、脐带血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率、非全相合的配型率、是否为复发难治、环磷酰胺或蒽环类联合环磷酰胺的预处理方案率及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环孢素的抗排斥方案选择率均高于非心衰组,血红蛋白值低于非心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前高NT-proBNP值、移植后1个月高NT-proBNP、合并肺部感染及脐带血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心衰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84、1.154、1.091、0.217)。  结论  移植前高NT-proBNP值、移植后1个月高NT-proBNP、合并肺部感染及脐带血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心衰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对此类患者给予特殊关注,早期干预,减少心衰发生,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
刘利君, 刘雪云, 吴小三, 邱菊, 吴桐, 韩永升, 王训
2021, 19(6): 898-900,90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44
147 5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大面积脑梗死出血转化组和无出血转化组中各因素的差异,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非溶栓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为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并且未接受静脉溶栓的患者114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脑卒中危险因素,入院时血钙、血镁水平等,分析出血转化组和无出血转化组之间有无差异。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14例,其中无出血转化组88例,出血转化组2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转化组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显著多于无出血转化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钙、血镁水平显著低于无出血转化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心房颤动与大面积脑梗死非溶栓患者发生出血转化呈正相关(OR=4.731, 95%CI 1.594~14.044,P=0.005),血镁水平与大面积脑梗死非溶栓患者发生出血转化呈负相关(OR=0.000, 95% CI 0.000~0.095,P=0.006)。  结论  房颤、低血镁可能是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氨甲环酸于合并致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形成高危并存疾病全膝置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邹春雨, 岳辰, 杨澜波, 米豫飞, 王战朝
2021, 19(6): 901-90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45
238 4
摘要:
  目的  评价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于合并致静脉血栓栓塞事件(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形成高危并存疾病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设定致TKA术后VTE形成风险增加的8个术前并存疾病,据此回顾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0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初次单侧TKA患者资料,并根据氨甲环酸使用方法分为对照组、静脉TXA组、局部TXA组。安全性指标为VTE发生率,有效性指标为输血率。  结果  共回顾7 836例TKA,其中合并致VTE形成高危并存疾病的共781例。对照组341例,静脉TXA组163例,局部TXA组277例。对照组29例(8.50%)、静脉组16例(9.82%)、局部组22例(7.94%)发生术后VTE,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TXA组(18.40%)及局部TXA组(22.38%)输血率明显较对照组(31.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  结论  静脉及局部TXA均不增加合并致VTE高危并存疾病TKA患者围术期VTE发生风险,且能有效降低输血率,TXA于此类TKA患者中应用安全有效。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分娩过程和分娩方式及产后抑郁的影响
宋玉荣, 詹磊, 孙莉
2021, 19(6): 904-90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46
160 2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接受LA和非镇痛初产妇分娩相关指标和分娩后抑郁评分的差异,分析硬膜外LA对分娩过程和分娩方式以及发生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PPD)风险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的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556例足月初产妇,收集其社会人口学与分娩相关资料,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在分娩后42 d进行抑郁症状评估。分别比较宫口扩张早期(A1组)、晚期(A2组)硬膜外镇痛和非镇痛(C组)3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分娩方式、产钳助产、使用催产素、产后2 h总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的情况以及EPDS评分。  结果  A1组、A2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以及由阴道分娩转剖宫产、使用催产素的比例均高于C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A1组、A2组产妇出血量低于C组产妇(均P < 0.05);A1组、A2组产妇EPDS评分以及PPD率均低于C组产妇(均P < 0.05),经Bonferroni校正后,A1组与C组产妇剖宫产率的差异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其余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妊娠相关混杂因素后,LA是发生PPD的保护因素(OR=0.447,95% CI:0.245~0.818,P=0.009)。  结论  硬膜外LA会延长初产妇的产程,但其可以降低初产妇6周PPD的风险,总体上对母亲和新生儿都较为安全,适宜在临床上推广。
应激性高血糖比率与前循环穿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王静悦, 孙博, 彭延波, 柴海霞, 范海燕, 边哲
2021, 19(6): 908-91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47
174 5
摘要:
  目的  探讨应激性高血糖比率对前循环穿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9年12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前循环穿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发病90天MoCA评分对所有入组患者分组,将完成认知评定的332例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145例)和认知功能正常组(187例),分析应激性高血糖比率SHR与90天MoCA评分、MMSE评分的相关性,并绘制ROC曲线评价应激性高血糖相关指标对预测认知障碍的效能。  结果  本研究中早期认知障碍发生率为43.67%,单因素分析示2组的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文化程度、入院NIHSS评分、入院随机血糖、S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OR=1.144, 95%CI: 1.097~1.193, P<0.001)、入院NIHSS评分(OR=2.455, 95%CI: 1.254~4.804, P=0.009)、SHR(OR=2.087, 95%CI: 1.053~4.137, P=0.035)、入院随机血糖(OR=1.008, 95%CI: 1.001~2.012, P=0.047)是前循环穿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后发生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示SHR与患者发病90天MoCA评分、MMSE评分呈负相关。SHR、入院随机血糖对预测前循环穿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发生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5、0.626,且2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SHR是前循环穿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SHR可作为预测一种认知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多重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深度损伤模型
张奕, 胡秀娟, 戴志俊, 刘超, 洪名云
2021, 19(6): 913-916,101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48
514 20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大鼠子宫内膜深度损伤的动物模型,为子宫内膜干细胞复合生物支架疗法提供动物模型。  方法  将15只健康有正常动情周期的雌性大鼠按照随机数表的分组方式分为假手术组(5只)及模型组(10只);假手术组雌性大鼠仅开腹不对子宫进行操作,模型组雌性大鼠开腹后对每只大鼠左侧子宫做手术切口后行子宫内膜机械搔刮及宫腔注入细菌脂多糖溶液、子宫缺血处理,右侧子宫做手术切口但不做其他任何处理。经过2个动情周期,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均于动情期开腹收集子宫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内膜Collagen Ⅰ、CK18、Vimentin及PECAM-1的表达,对损伤子宫内膜的腺体数目和纤维化面积比率,内膜Collagen Ⅰ、CK18、Vimentin及PECAM-1的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病理学结果显示模型组子宫内膜明显变薄,腺体数量减少,结构紊乱,间质纤维组织增多,胶原聚集,纤维化较明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模型组子宫内膜Collagen Ⅰ表达水平比假手术组高,CK18、Vimentin、PECAM-1表达水平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采用机械损伤、宫腔注入细菌脂多糖及缺血三重损伤法可以建立大鼠子宫内膜深度损伤模型。
Sestrin2通过Nrf2/xCT途径减轻七氟醚诱导的HT22细胞铁死亡研究
李福军, 姜涛, 郭力甲, 王顺
2021, 19(6): 917-92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49
287 3
摘要:
  目的  探讨Sestrin 2(SESN2)在七氟醚(SEV)诱导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其分子调控机制。  方法  将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用0%、1%、2%、4%七氟醚混合气体和/或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处理6 h。将SESN2过表达载体(SESN2-OE)和相应的对照(NC)转染至HT22细胞中。检测细胞活力及铁离子、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和总谷胱甘肽(GSH)水平。实时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mRNA和蛋白水平。  结果  SEV明显抑制SESN2 mRNA和蛋白的表达(t值分别为22.904、37.432,均P < 0.05),转染SESN2-OE后SESN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t值分别为12.703、11.687,均P < 0.01)。SEV处理使HT22细胞中铁离子、ROS和MDA的水平明显增加(t值分别为29.031、18.819、28.054, 均P < 0.05),而GSH、Nrf2和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体(xCT)的水平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4.617、34.513、13.836,均P < 0.05)。转染SESN2-OE使SEV处理的HT22细胞中铁离子、ROS和MDA的水平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8.342、9.373、7.381,均P < 0.05),而GSH、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和xCT的水平明显增加(t值分别为12.718、10.102、9.814,均P < 0.05)。  结论  Sestrin 2通过激活Nrf2/xCT途径抑制七氟醚诱导的HT22神经元铁死亡。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TLR9和STAT3的表达及其与IL-10的相关性研究
张雯婷, 顾林, 柯希权, 王启之, 汪强武, 汪建超, 李大鹏
2021, 19(6): 921-92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50
243 4
摘要:
  目的  检测Toll样受体9(TLR9)、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及白介素10(IL-10)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外周血及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探讨它们在UC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32例UC患者归为实验组,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正常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又分为轻度(10例)、中度(14例)及重度组(8例)。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9 mRNA和STAT3 mRNA的表达和血清IL-10水平及肠黏膜组织中TLR9、STAT3及IL-10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实验组UC患者TLR9 mRNA和STAT3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 < 0.05);血清中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肠黏膜组织中TLR9、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 < 0.05),IL-10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TLR9 mRNA和STAT3 mRNA、TLR9和STAT3蛋白表达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血清IL-10与TLR9 mRNA、STAT3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肠黏膜组织IL-10与TLR9、STAT3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结论  TLR9、STAT3、IL-10共同参与了UC的发生和发展,在UC的发病机制中TLR9和STAT3可能参与了IL-10的表达与调控。
安宫牛黄丸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吕昕, 张瑛, 唐文学
2021, 19(6): 925-928,103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51
240 2
摘要:
  目的  观察安宫牛黄丸在急诊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的应用价值,以期为CA的临床救治提供试验依据。  方法  将2017年8月—2019年6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cardiac arrest and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CA-ROSC)的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ROSC后立刻静脉滴注纳洛酮,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安宫牛黄丸,疗程为1周。比较2组脑氧代谢率(cerebral metabolic rate for oxygen,CMRO2)、氧化应激损伤、血清S100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及预后。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3 d、7 d时的CMR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 0.05);治疗后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96.45±9.47)U/mL]、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82.58±11.49)U/L]显著高于对照组[(84.25±8.87)U/mL、(73.60±10.75)U/L],丙二醛[(9.52±1.88)nmol/mL]显著低于对照组[(11.03±3.06)nmol/mL, 均P < 0.05];治疗后观察组S100β、MMP-9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脑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脑复苏成功时间较对照组短,且治疗后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表现计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5)。  结论  安宫牛黄丸用于CA患者CPR后可有效改善脑氧代谢,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及脑损伤,对于预后有益,值得临床推介。
腹膜外斜隧道乙状结肠造口在腹腔镜Miles术中的应用
贾伟, 刘牧林, 朱冰, 骆杰
2021, 19(6): 929-931,106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52
147 2
摘要:
  目的  研究腹膜外斜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在经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04例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观察组52例为经腹腔镜Miles术并行腹膜外斜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患者,对照组52例为经腹腔镜Miles术并行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患者。随访24~60个月,统计分析2组患者术后造口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造口近期并发症(造口分离、造口水肿、造口缺血或坏死、造口肠管破裂、造口肠管梗阻)、造口远期并发症(造口回缩、造口狭窄、造口旁疝、造口脱垂)、术后第6个月排便感获得情况。  结果  观察组造口术后首次排气时间[(3.31±0.42)d]、首次排便时间[(4.18±0.55)d]高于对照组[(3.04±0.30)d、(3.93±0.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11.96±1.62)d]与对照组[(11.64±2.32)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造口近期并发症发生率(15.385% vs. 17.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造口远期并发症发生率(5.769% vs. 32.692%)、术后第6个月排便感获得率(86.538% vs. 40.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Miles术时采用腹膜外斜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安全可行,并且能够明显减少术后造口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患者排便感获得率。
三七总皂苷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
林晨, 陈闯
2021, 19(6): 932-93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53
267 1
摘要: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  方法  SPF级SD大鼠45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三七总皂苷组,每组大鼠15只。正常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三七总皂苷组腹腔注射1%三七总皂苷(50 mg/kg),1次/d,连续14 d。  结果  三七总皂苷组逃避潜伏期[(21.27±3.29)s]短于模型组[(28.42±3.87)s],而经过原平台位置的次数[(9.73±2.34)次]多于模型组[(5.67±1.20)次, 均P < 0.05]。三七总皂苷组神经行为学评分[(10.63±2.65)分]和运动功能评分[(7.84±2.12)分]高于模型组[(6.52±1.37)分vs. (4.92±1.35)分,均P < 0.05]。三七总皂苷组P13K mRNA(0.87±0.18)、Akt mRNA(0.92±0.17)和mTOR mRNA(1.02±0.18)高于模型组的(0.56±0.13、0.48±0.10、0.67±0.21),均P < 0.05。三七总皂苷组Bax表达(1.57±0.38)低于模型组(3.24±0.54),而Bcl-2表达(2.78±0.78)高于模型组(1.26±0.45,均P < 0.05)。  结论  三七总皂苷对TBI大鼠神经元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13K/Aktm/TOR信号通路及上调Bcl-2和下调Bax表达有关。
全科临床研究
3D-CTA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许操, 王书芹, 胡恺, 宋培军, 吴志刚, 陈默, 孙悦, 李建成
2021, 19(6): 936-939,97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54
233 2
摘要:
  目的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可视化穿支皮瓣制取日益成熟,通过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为腓动脉穿支皮瓣设计及临床应用提供新方法。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2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6~73岁),术前根据三维重建后的CTA检查结果进行腓动脉穿支的测量,选取符合移植条件的穿支血管,根据术前数据资料在术中对腓动脉穿支进行血管定位后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舌部软组织缺损。术后按时定期进行随访,通过观察有无肿瘤复发、转移、供区小腿运动功能等,来评价患者术区与供区的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12例患者术中腓动脉穿支均成功进行定位并顺利完成手术,所有移植穿支皮瓣均存活;1例患者术后皮瓣渗血,经急诊探查止血后恢复良好。移植皮瓣平均制取时间为47 min,血管蒂长度平均为6.2 cm。术后9个月,12例患者张口度Ⅲ度,咀嚼、言语基本恢复正常;术后12个月,12例患者下肢供区小腿恢复良好,无明显的运动不适。  结论  术前3D-CTA能准确的提供腓动脉穿支的解剖特征,为术中腓动脉穿支皮瓣的制取提供良好的影像学支撑,可以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超声引导与盲穿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效果比较
黄磊, 第加美, 邹宝, 段秉慧, 刘智, 张超学
2021, 19(6): 940-94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55
204 2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超声引导与传统盲穿在不同部位行中心静脉置管的疗效比较。  方法  选择从2017年3月—2020年3月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的肾衰竭患者共117例,按置管方式不同分为超声引导组与盲穿组, 再根据置管静脉的不同将超声引导组分为颈静脉置管组与股静脉置管组, 最后根据超声引导下颈静脉的进针方式不同分为颈静脉平面内中位组与颈静脉平面外低位组,分别比较超声引导组与盲穿组、超声引导下颈静脉置管组与股静脉置管组及超声引导下颈静脉平面内中位组与平面外低位组的穿刺时间、置管时间、穿刺与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后透析血流量的情况。  结果  超声引导组中患者年龄高于盲穿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盲穿组,且超声引导组并发症的发生率(3.45%)显著低于盲穿组(1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超声引导下颈静脉置管组穿刺时间明显比股静脉置管组短(P < 0.05),穿刺和置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引导下颈静脉平面外低位组置管时间与血流量明显优于超声引导下颈静脉平面内中位组(P < 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与传统盲穿比较穿刺及置管时间短且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超声引导下颈静脉平面外置管可以有效地减低血容量不足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对老年脊柱结核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王舜, 万海方, 倪燕华
2021, 19(6): 944-946,96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56
195 1
摘要:
  目的  探讨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 PCV)模式对老年脊柱结核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72例老年脊柱结核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予以PCV模式通气[初始参数:VT=8 mL/kg,氧流量=2 L/min,RR=12次/min,FiO2=60%,I∶E=1∶1.5。术中保持FiO2、I∶E不变,调整VT为6 mg/kg+5 cm H2O(1 cm H2O=0.098 kPa),并使PetCO2保持在33~36 mm Hg水平(1 mm Hg=0.133 kPa)],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正压通气(VT=8 mL/kg,RR=12次/min,I∶E=1∶2,PEEP=0 cm H2O)。于术后1周内以意识错乱评估方法(CAM)评估2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对于发生POD的患者予以对症治疗,均未出现因POD死亡病例,分析2组患者谵妄转归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POD发生率为19.44%(7/3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1.67%(15/36),χ2=4.189,P=0.041,而POD持续时间虽短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4,P=0.137)。观察组患者的POD转归情况好于对照组(Z=-2.799,P=0.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转归率为100.00%(7/7),优于对照组患者的53.33%(8/15),χ2=4.791,P=0.029。  结论  老年脊柱结核患者术中行压力控制通气有助于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并提高术后谵妄转归率,值得临床运用。
血清炎症因子和肺功能与OSAHS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严娴婷, 黄勍栋, 唐婷玉, 王艳红, 陆晓玲
2021, 19(6): 947-94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57
229 4
摘要:
  目的  探讨炎症因子和肺功能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病情程度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浙江医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OSAHS患者179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介素(IL)-6、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肺功能仪测定潮气量(VT)、最大肺活量(VCmax)、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睡眠质量。  结果  血清IL-6、IL-18和TNF-α水平比较,轻中度组[(28.21±5.12)pg/mL、(22.35±4.12)ng/L和(187.46±37.23)ng/L]和重度组[(45.17±6.71)pg/mL、(42.10±5.62)ng/L和(297.42±30.19)ng/L]高于对照组[(11.82±3.27)pg/mL、(9.65±2.19)ng/L和(108.91±25.26)ng/L],均P < 0.05。VT、VCmax、FVC和FEV1比较,轻中度组和重度组低于对照组(均P < 0.05)。IL-6、IL-18和TNF-α与重度OSAHS呈线性正相关,而VT、VCmax、FVC和FEV1与重度OSAHS呈线性负相关。  结论  OSAHS患者存在炎症反应、肺功能下降,且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
慢病防治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马齿苋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机制研究
王鑫, 吴巧敏, 汤雨潇, 张美芳, 陈洁文
2021, 19(6): 950-95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58
202 4
摘要:
  目的  探讨马齿苋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分子基础与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TCMSP、Drug Bank、Uniprot等数据库,筛选出马齿苋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利用Drugbank、OMMI、GeneCards等数据库找出与NAFLD相关的基因靶点,最后取两者交集。最后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  结果  通过筛选得出马齿苋有10种有效成分,其中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β-谷固醇、β-胡萝卜素是主要活性成分。共得到85个关键交集靶点,其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Ser/Thr蛋白激酶(AKT1)、炎症趋化因子(CCL2)为重要靶点。DAVID富集分析显示,GO功能分析主要参与调控炎症反应(P < 0.001)、细胞缺氧(P < 0.001)、凋亡(P < 0.001)、相似蛋白质结合(P < 0.001)、蛋白质二聚化活性(P < 0.001)、细胞因子活性(P < 0.001)等方面。KEGG富集分析主要与TNF(P < 0.001)、细胞凋亡(P < 0.001)、TLR(P < 0.001)、NF-κB(P < 0.001)等信号通路有关。  结论  本研究通过初步探讨马齿苋治疗NAFLD的潜在靶点和相关信号通路,为进一步深入揭示其作用机制及开发马齿苋功能性食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妇幼卫生研究
HIV感染孕产妇启动抗病毒治疗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黄朝辉, 张悦, 郭刘闰南, 胡林凤, 冯芳, 翟倩, 方亮, 刘恺
2021, 19(6): 954-95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59
214 3
摘要:
  目的  HIV感染孕产妇抗病毒治疗比例是妇女发展纲要重点考核指标,我省该项指标达标情况不容乐观,本研究主要分析我省近20年HIV感染孕产妇抗病毒治疗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我省治疗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预防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下载2004—2020年期间HIV确诊阳性的孕产妇的EXCEL数据库,包括孕产妇基本信息、丈夫或性伴侣信息、孕产妇抗艾滋病病毒药物使用情况等。采用Pearson χ2检验、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数据。  结果  2004—2020年我省共报告834名HIV感染孕产妇病例,平均年龄为(28.65±6.39)岁。我省HIV感染孕产妇孕产期启动抗病毒治疗(antiviral therapy, ART)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从2004—2010年期间的57%(61/107)增长到2020年的95%(19/20,趋势χ2=47.658,P < 0.001)。多因素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产后确诊的孕产妇相比,孕前、孕期、产时确诊的孕产妇启动ART的可能性分别增大了5.15倍(95% CI:2.91~9.13)、5.06倍(95% CI:2.85~8.97)和1.83倍(95% CI:1.00~3.64)。  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可通过加强孕产妇的管理,将发现孕产妇感染的时期前移至孕前,这对提高艾滋病母婴阻断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2014—2018年郑州市某医院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发生影响因素和妊娠结局分析
陈玉荣, 段小凯, 刘春凡, 杨晓, 姜艳丽, 张振香, 杜少斐
2021, 19(6): 959-96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60
377 4
摘要:
  目的  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巨大儿影响因素和妊娠结局进行分析,探讨降低GDM巨大儿的有效方法。  方法  将2014年1月—2018年12月郑州市某医院住院分娩的单胎GDM孕妇1 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巨大儿组(体重≥4 000 g,175例)和非巨大儿组(体重 < 4 000 g,9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研究中发生GDM巨大儿发生率为15.42%,与孕妇糖尿病家族史、孕前BMI、增长体重、空腹血糖存在关联(均P < 0.05)。GDM巨大儿组并发孕妇妊娠高血压,出现手术产、早产、新生儿低血糖、胎儿窘迫以及产后出血不良妊娠结局显著高于非GDM巨大儿组(均P < 0.05)。研究发现,GDM巨大儿出现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系数是非巨大儿的1.599倍(95% CI:0.938~2.726),发生妊娠高血压的危险系数是非巨大儿的1.756倍(95% CI:1.132~2.723),出现产后大出血的危险系数是非巨大儿的2.489倍(95% CI:1.385~4.471)。  结论  GDM巨大儿可增加手术产、早产、胎儿窘迫、妊娠高血压和产程中大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因此对于有上述危险因素孕妇应尽早筛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改变传统饮食结构及不良生活方式,科学控制孕期体重增长及血糖水平,做好GDM孕妇孕期、产时及产褥期的全程护理干预,从而有效降低本地区GDM巨大儿发生率,减少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评价
崔侠, 王文艳, 凌琳, 詹磊, 卫兵
2021, 19(6): 964-96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61
222 1
摘要:
  目的  探讨盆底肌锻炼(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PFMT)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肌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非脱垂子宫良性疾病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PFMT,试验组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PFMT,采用会阴肌力测试法、盆底肌电值参数对术后3、6和12个月的盆底功能进行评估,观察比较不同治疗时间段出现下尿路及肠道症状情况,采用盆底功能影响调查问卷(PFIQ-7)与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估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   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一类、二类肌力OR值分别为2.962、2.636;术后3、6和12个月快慢肌比较,P时间<0.001、P组间=0.003、P交互=0.001;P时间<0.001、P组间=0.033、P交互=0.024;P时间<0.001、P组间=0.001、P交互=0.011。2组患者术后6、12个月出现下尿路及肠道症状情况较术后3个月减少,试验组此类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实施合理的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有效预防和改善盆底肌功能状态,提升其生活幸福感,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PFMT治疗效果更佳, 值得临床推广。
阴道分娩中肩难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旋后肩法的干预效果评价
陆颖, 尤爱军, 吴嘉涵
2021, 19(6): 969-97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62
178 1
摘要:
  目的  探究产妇生产中肩难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旋后肩法的干预效果。   方法  收集宁波市妇女儿童医2019年1月—2020年1月行阴道分娩的5 812例产妇相关资料,其中发生肩难产59例(病例组),未发生肩难产5 753例(对照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肩难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另59例肩难产产妇中接受常规压前肩法促分娩27例(病例1组),行旋后肩法促分娩32例(病例2组),比较各组妊娠结局。   结果  单因素可见病例组、对照组在年龄、体重指数(BMI)、妊娠期糖尿病(GDM)、宫缩乏力、巨大儿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出BMI>27、GDM、宫缩乏力、巨大儿是产妇生产中肩难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病例组产妇、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分别为20.34%、13.5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0.42%(均P < 0.05);病例1组产妇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为25.93%,与病例2组的15.6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1组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为25.93%,显著高于病例2组的3.13%(P < 0.05)。   结论  产妇生产中肩难产发生危险因素较多,需针对性管理以预防肩难产;而对肩难产发生后,旋后肩法相对常规压前肩法,其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低。
不同抗生素治疗方案对婴幼儿肠道微生态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钟胜芬, 周文灿, 倪妙君, 朱雨晴, 闻超, 金姬, 杨雨
2021, 19(6): 972-97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63
204 2
摘要:
  目的  探讨比较不同抗生素治疗方案对婴幼儿肠道微生态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杭州市富阳区妇幼保健院72例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婴幼儿为观察组,另选取同院同时期的24例未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健康婴幼儿为对照组。比较2组婴幼儿的肠道微生态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同时比较观察组中应用不同抗生素治疗对以上指标的影响。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肠道微生态情况、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中β-内酰胺类联合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者的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水平低于单用β-内酰胺类与非β-内酰胺类者(均P<0.05);观察组中β-内酰胺类联合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者的肠道菌群正常情况为8.33%,显著低于单用β-内酰胺类者(45.83%)与非β-内酰胺类者(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中β-内酰胺类联合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者的CD8+、CD3+、CD4+明显低于单用β-内酰胺类与非β-内酰胺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抗生素β-内酰胺类联合非β-内酰胺类的治疗方案对婴幼儿肠道微生态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较大。
社区卫生研究
上海市北外滩街道中青年楼宇人群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分析
黄蛟灵, 崔雅琦, 郝雨, 刘铁鑫, 谭心辰, 杨永华, 马晓骏, 林洁, 俞文雅, 王朝昕
2021, 19(6): 975-97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64
413 2
摘要:
  目的  家庭医生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实施者,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抓手,而当前对中青年的健康管理研究较为欠缺。本研究探索中青年人群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并分析影响社区就诊的主要因素。   方法  于2019年8—9月期间在上海市北外滩街道开展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 040份,回收有效问卷993份。在控制了基本人口特征后,本文分别检验了社会经济地位、健康状况、基本医疗保险、签约状况、家庭医生认知状况对中青年人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影响。   结果  中青年人群曾就诊社区的比例为40.72%,前往社区的主要服务利用内容为基本诊疗(73.82%)。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小学及以下人群相比,初中、高中、本科、硕士教育水平人群社区就诊概率是其72.1%、37.1%、32.8%、26.9%(均P < 0.05);非慢病患者仅为慢病患者社区就诊38.4%(P < 0.05);社会医疗保险覆盖人群社区就诊概率更高(OR=2.385,P < 0.05);签约家庭医生者社区就诊概率是未签约者3.701倍(P < 0.05);对家庭医生认知程度越高其社区就诊概率越高(P < 0.05)。   结论  中青年人群社区就诊以基本门诊为主,社会经济地位、健康状况、基本医疗保险、签约家庭医生、家庭医生认知程度是影响中青年人群社区就诊的重要因素。当前对中青年人群的关注度远低于老年人群等重点人群,本文建议加强对中青年群体的关注与研究,研制适合中青年人群特征的签约管理。
社区老年高血压人群中血细胞参数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
王程成, 刘怀磊, 龚卫红
2021, 19(6): 979-981, 100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65
206 3
摘要: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人群中血细胞参数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系,以期为预测老年高血压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8年4—7月,以村/居委为单位,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浦东新区某社区年龄≥6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建立社区健康体检档案并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收集身高、体重、血压、血细胞参数等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血细胞参数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   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NAFLD检出率为63.29%(2 041/3 225)。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淋巴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比率、单核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均P < 0.05),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中性粒细胞比率、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体积水平均低于正常组(均P < 0.05)。调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和空腹血糖后,红细胞分布宽度过低,单核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过高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均P < 0.05)。   结论  老年高血压人群中,红细胞分布宽度、淋巴细胞绝对值、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单核细胞绝对值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这可能为预测老年高血压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提供新的思路。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心理资本在助产士领悟社会支持与留职意愿的中介效应研究
施伟慧, 朱晓萍, 袁晓宇, 王玲, 邱昌翠, 施雁
2021, 19(6): 982-98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66
183 1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资本对助产士领悟社会支持与留职意愿的中介效应。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1—3月选取上海市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助产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资本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与留职意愿量表对上海市二级及以上医院的264名助产士进行调查。   结果  助产士的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为(58.24±15.65)分,留职意愿总分为(22.05±6.13)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婚姻、职务、工龄、编制、医院性质对留职意愿总分有显著影响(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心理资本总分与留职意愿呈正相关(r=0.802, P<0.01);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与留职意愿呈正相关(r=0.747, P<0.01);家庭层面的支持、朋友层面的支持、其他层面的支持与留职意愿呈正相关。多元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支持对留职意愿起到显著预测作用(P<0.05),解释变异量增加了76.3%,将心理资本引入回归方程后,家庭支持的回归系数减小,为0.284,说明心理资本在家庭支持对留职意愿的贡献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   结论  助产士的留职意愿有较大提升空间,管理者结合本土产妇情况制定合适的职业发展策略,提高助产士的心理资本,从而有助于助产士的留职。
家庭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心理痛苦的影响
祝金城, 黄虹, 张浩然, 赵存喜
2021, 19(6): 986-98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67
170 3
摘要:
  目的  了解胃癌术后患者营养不良和心理痛苦状况,观察家庭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心理痛苦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9年9月—2020年8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和胃肠外科行胃癌根治术患者1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肿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家庭营养支持治疗,收集患者家庭信息及出院时和出院3周后营养指标和心理痛苦指标。   结果  PG-SGA评估和心理痛苦评估结果显示:本次研究对象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9.5%,心理痛苦阳性率为63.3%。营养不良胃癌患者心理痛苦阳性率(67.4%)较营养良好者(47.1%)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出院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PG-SGA评分和心理痛苦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3周后,观察组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B)和白蛋白(ALB)较对照组高,观察组营养不良发生率(61.4%)较对照组发生率(80.7%)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心理痛苦检出率(31.3%)较对照组检出率(53.0%)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胃癌术后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和心理痛苦检出率高,家庭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降低心理痛苦检出率。
诊断技术研究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iR-92a-1表达水平及其诊断意义
毋小玉, 崔发财, 胡敏, 朱亚, 郑培明
2021, 19(6): 990-99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68
210 4
摘要: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iR-92a-1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探究miR-92a-1单独或联合CEA,CA-199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连续收集2018年5月—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31例结直肠癌患者、5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及50例健康受试者血清,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和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IA)法检测并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miR-92a-1、CEA和CA199的表达水平,分析血清miR-92a-1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s,ROC),分析miR-92a-1及其联合使用CEA,CA-199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结果  血清miR-92a-1、CEA及CA-199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结直肠腺瘤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iR-92a-1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均P < 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发病部位无关(均P>0.05);miR-92a-1诊断结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为0.875(95% CI:0.833~0.918),诊断敏感性为72.5%,特异性为86%,miR-92a-1联合CEA、CA-199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AUC为0.904(95% CI:0.865~0.943),诊断敏感性为80.2%,特异性为91%。   结论  miR-92a-1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并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miR-92a-1联合常规肿瘤标志物检测对结直肠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多模态MRI诊断早期髌软骨损伤的研究
王东煜, 罗小平, 刘绪明, 项剑瑜, 黄旭灏
2021, 19(6): 994-99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69
203 2
摘要:
  目的  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及T2*mapping评估早期髌软骨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月温州市中医院行膝关节镜检查Outerbridge分级为Ⅰ、Ⅱ级的早期髌软骨损伤患者32例及髌软骨正常者31例,所有入组对象均行膝关节MRI常规扫描、DTI及T2*mapping检查。分析早期髌软骨损伤及正常者DTI、T2*mapping的影像学表现,比较各定量参数的差异并分析DTI、T2*mapping各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   结果  对照组及早期损伤组的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弥散系数(ADC)与T2*值分别为0.42±0.08和0.31±0.09、(1.31±0.17)×10-3 mm2/s和(1.86±0.27)×10-3 mm2/s、(36.40±8.32)ms和(54.39±8.04)ms,各参数2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以0.35为阈值时,FA值诊断早期髌软骨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3%、83.6%;以1.56×10-3 mm2/s为阈值时,ADC值诊断早期髌软骨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6%、84.2%;以46.88 ms为阈值时,T2*值诊断早期髌软骨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4%、80.3%。   结论  多模态MRI成像定量参数对早期髌软骨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对早期髌软骨损伤的诊断及评估等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头颅核磁共振用于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汪国余, 施一鸣, 王增献, 陈峰
2021, 19(6): 998-1000, 102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70
239 5
摘要: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测的特征,评价其用于该疾病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20年8月于台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卒中后未发生血管性痴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卒中后发生血管性痴呆的患者纳入研究组,均进行头颅MRI检测,观察脑组织梗死病灶大小,测定大脑白质感兴趣区域的表观弥散系数(ADC)。  结果  全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血管性痴呆发生率为26.50%;研究组脑组织存在大梗死和中梗死病灶的患者比例(50.94%和56.6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1.76%和23.81%),χ2=15.943、19.097;均P < 0.001;研究组左侧、右侧海马体积和大脑左右径检测数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而研究组颞叶钩回间距检测数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 < 0.001);研究组额叶前部、额叶后部、侧脑室前角区、侧脑室后角区、半卵圆中心和海马区等区域脑白质ADC检测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01)。  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存在皮质萎缩、脑沟增宽、梗死病灶面积大和脑白质稀疏的特征,头颅MRI检测可有效诊断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性痴呆的相关临床特征,对早期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医学综述
骨关节炎疼痛的机制
秦夕茹, 张立智
2021, 19(6): 1001-100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71
355 22
摘要: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见的关节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是导致老年人功能残疾的常见原因之一。对膝OA的认识不足、预防及治疗延迟是导致其发病率逐年升高的重要原因。疼痛是OA的早期警示信号,也是OA的主要症状,还是临床最重要的诊断依据。由于目前对早期疼痛重视不足,对患者疼痛的原因和机制认识不足,常会导致OA疼痛的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病变持续进展,甚至导致患者关节残疾,最终需要进行关节置换。因此,很有必要了解疼痛产生的原因,疼痛的特点,疼痛的传导与感知,疼痛与骨关节炎病变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疼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显示,OA疼痛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它不仅是异常应力和生物学作用下关节的伤害性疼痛,还和局部炎症、外周和中枢神经病变紧密相关,也受多种因素调节(如患者的精神、遗传因素和气候影响等)。而且,临床研究强调OA疼痛并不是单一的和固定不变的。疼痛的发生是可以独立于结构改变而存在的,而且在不同患者和不同的特定时间发生程度也不同。本文对OA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有利于辅助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探寻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改善治疗效果,对疼痛进行从基础到临床科学地转化研究,有利于将来对OA疼痛患者进行最佳管理。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烁珊, 吴敬国, 荆小莉, 张永威, 唐皓
2021, 19(6): 1008-101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72
232 12
摘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迄今为止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胰岛素抵抗发病率越来越高,胰岛素抵抗状态与冠心病发生及发展中的病理生理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冠心病的早期预防、治疗及随访至关重要。传统的胰岛素抵抗检测方法操作过程复杂、耗时,价格昂贵,不适合在社区医院开展,更无法在大规模人群中推广。近几年,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TyG)作为一项简单的胰岛素抵抗替代标志物逐渐被重视。目前,有许多研究证实TyG指数反映胰岛素抵抗能力与传统胰岛素抵抗指标相比,具有可靠、高效及简便的特点。关于TyG指数与冠心病之间的研究层出不穷,有较多研究发现TyG指数升高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不良心血管预后具有正相关性。本文归纳总结胰岛素抵抗状态与冠心病的发病及进展关系,胰岛素抵抗检测项目的研究进展及新型胰岛素抵抗指标——TyG指数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旨在提高基层医师对该指标的认识,并为社区全科医师利用这项指标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期望未来社区医生可利用TyG指数这一项简单的标志物,做好冠心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及随访工作,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MicroRNA-429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李栗扬, 徐鹏, 王蓓蒂, 高爽, 郭钰, 匡野
2021, 19(6): 1013-1016,103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73
268 3
摘要:
妇科恶性肿瘤是威胁女性健康的难题,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其预后来说意义重大。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 miRNA)是参与细胞转录后调控的小型非编码RNA,在细胞正常生理过程及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MicroRNA-429(miR-429)可抑制相关转录遏制物锌指E盒结合同源框1(Zinc E-box-binding homobox 1, ZEB1)和ZEB2的表达影响肿瘤的进展及转移,并通过调控Slug基因的表达,影响E-钙黏蛋白和Snail蛋白等的表达,进而调控肿瘤中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影响着肿瘤的迁移侵袭、预后以及药物敏感性。miR-429在卵巢癌(ovarian cancer)中起到肿瘤促进作用且不利于预后,但其低表达与患者生存率低相关,并且在卵巢癌腹水中发现了miR-429的差异表达,具有潜在临床诊断意义;在宫颈癌(cervical cancer)中起到肿瘤抑制作用;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中起到肿瘤促进作用,并且可能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现将关于miR-429及其在妇科恶性肿瘤中作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合肿瘤发生、侵袭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讨论,综合分析miR-429在妇科恶性肿瘤的意义,并为进一步研究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提供参考。
预防/保健  中医/康复
益胃扶正汤对气虚血瘀型胃癌前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其相关机理的研究
吴贤, 王海波, 娄朝胜, 张寅, 叶乐驰
2021, 19(6): 1017-102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74
198 1
摘要:
  目的  探讨益胃扶正汤对气虚血瘀型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胃黏膜组织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AKT/mTOR)通路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在温州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气虚血瘀型PLGC患者8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胃复春片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服用胃复春片的基础上给予益胃扶正汤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病理评分、临床症状积分以及不良反应,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胃黏膜组织中p-AKT和p-mTOR在治疗前后的表达。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6.36%)高于对照组(68.18%,P < 0.05)。2组患者的黏膜炎症、炎症活动度、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等病理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的各项病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 0.05)。2组患者的胃脘胀满、胃痛、倦怠乏力、纳差、大便稀溏、嗳气反酸等症状积分治疗后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的各项病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清CEA、CA19-9、CA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 <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胃黏膜组织p-AKT、p-mTOR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 < 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  益胃扶正汤可通过调节AKT/mTOR通路来治疗气虚血瘀型PLGC。
肌少症训练综合干预在脑卒中康复中应用价值及对肌少症的预防作用
洪静, 饶素玉, 周海桃, 薛杨静
2021, 19(6): 1022-102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75
375 3
摘要: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及对肌少症的预防作用。  方法  选取2020年7—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结合肌少症训练综合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胫前屈肌、肱二头肌厚度与健侧、患侧握力,汉密尔顿焦虑(HAMA)、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及肌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肌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为18%,观察组肌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骨骼肌超声(M-US)显示对照组胫前屈肌为(1.78±0.36)cm,观察组为(2.06±0.48)cm;对照组肱二头肌为(2.36±0.58)cm,观察组为(2.64±0.63)cm,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健侧、患侧握力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评分为(4.62±0.73)分、HAMD评分为(4.73±0.82)分,均低于对照组[(5.03±0.84)分、(5.19±0.87)分,均P<0.05],观察组SF-36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对于脑卒中患者运用肌少症训练综合干预,可降低肌少症发生率,改善其骨骼肌厚度和握力,缓解其负面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
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作为形成性评价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毕业实习中的应用
何旖旎, 齐殿君, 陈歆悦, 朱亮亮, 祁慧萌, 王爽, 于晓松
2021, 19(6): 1026-1028, 105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76
140 4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医学本科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毕业实习中应用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s, DOPS)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意义和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大学5年级的本科生62人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名医学本科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人。在观察组的临床操作技能培训中增加应用DOPS作为形成性评价,对照组仍沿用传统带教方法实施临床操作技能培训。培训结束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  观察组的身体检查考试成绩[(80.66±6.53)分]高于对照组[(76.13±7.99)分,P < 0.05]。观察组的心电图机操作考试成绩[(78.50±9.06)分]高于对照组[(73.30±8.80)分,P < 0.05]。观察组学生的笔试成绩[(74.43±7.96)分]高于对照组[(73.28±9.32)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ni-CEX考试成绩中,观察组的病史采集[(6.53±1.24)分]、身体检查[(6.28±1.57)分]、人文关怀[(6.21±1.31)分]、沟通技巧[(6.44±1.48)分]和整体表现[(6.31±1.15)分]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5.87±1.17)分、(5.40±1.30)分、(5.37±1.45)分、(5.57±1.36)分、(5.60±0.89)分,均P < 0.05]。Mini-CEX考试成绩中的临床诊断与处理、组织效能条目,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在医学本科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毕业实习中开展DOPS作为形成性评价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操作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和Mini-CEX考试成绩,改善教学效果。
医学综合研究
经鼻高流量氧疗用于拔管后患者疗效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刘琴, 谢湘梅, 骆佳佳, 焦凡, 胡晓莹
2021, 19(6): 1029-103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77
163 7
摘要:
  目的  通过检索经鼻高流量氧疗应用于拔管后患者的相关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证据等级进行评价,以获得最佳证据,从而比较高流量氧疗与其他方式在拔管后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经鼻高流量氧疗在危重患者未来的研究重点提供参考。  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CNKI、CBM、WANFANG和VIP数据库中关于经鼻高流量氧疗应用于拔管后患者的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检索时间限定为从建库至2020年2月,由2名研究员对文献独立筛选和提取数据,采用AMSTAR 2量表和GRADE系统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等级评价。  结果  共纳入11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8篇文章将高流量氧疗分别与无创正压通气、传统氧疗进行对比,3篇文章仅比较了高流量氧疗与传统氧疗的疗效差异。AMSTAR 2评价结果显示,1篇研究方法学质量为低,10篇为极低;GRADE评价结果显示, 78个结局指标中,6个为高级质量,37个为中级质量,29个为低级质量,6个为极低质量。大部分研究显示,经鼻高流量氧疗用于拔管患者的再插管率低于传统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相似。  结论  经鼻高流量氧疗可以降低拔管后患者的再插管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无创正压通气的替代,但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偏低,证据质量等级一般,建议开展更高质量的研究,探索高流量氧疗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南京地区事业单位老年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代谢指标分析
孙慧文, 占伊扬, 陈敏敏, 姜敏, 王春, 王芹, 郑闻
2021, 19(6): 1035-103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78
282 3
摘要:
  目的  调查2016年南京地区事业单位老年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病率,并分析NAFLD与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TyG指数)等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南京市事业单位老年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人口学特征、生化及B超检查结果,计算体重指数(BMI)及TyG指数,分析TyG指数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不同指标对NAFLD的预测价值。  结果  2712例老年体检者NAFLD的患病率为24.52%,男性NAFLD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25.86% vs. 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54,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DBP、FPG、HbA1c、TC、TG、LDL-C、HDL-C、TyG指数、UA为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老年体检者TyG指数与BMI、SBP、DBP、FPG、HbA1c、TC、TG、LDL-C、UA呈正相关(r=0.324、0.139、0.110、0.484、0.414、0.246、0.846、0.172、0.172,均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443,P<0.05)。BMI、DBP、UA及TyG指数预测NAFL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0.60、0.60、0.74。  结论  南京市事业单位老年体检人群NAFLD患病率高。BMI、DBP、FPG、HbA1c、TC、TG、LDL-C、HDL-C、TyG指数、UA是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TyG指数是评估IR的简易合成型指标,在预测NAFLD方面具有良好价值。
浙江省全科医生对成人补钙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杨晨斌, 李艳梅, 李章平, 倪云潮, 吴慧蕾
2021, 19(6): 1039-104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79
134 6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浙江省全科医生对成人补钙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教育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基本信息、补钙知识掌握情况及获取途径,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整群抽取浙江省内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浙江省全科医生补钙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发放7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60份,有效回收率为97.4%。受访者中59.7%是男性,40.3%是女性。73.4%受访者 < 40岁,26.6%受访者≥40岁。学历上,专科及以下占14.9%,本科占80.5%,硕士及以上占4.6%。职称上,初级及以下占54.9%,中级占34.6%,高级占10.5%。工作单位上,村卫生室占5.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74.2%,县级医院占20.5%。工作年限上,10年及以下占60.1%,11~20年占31.2%,20年以上占8.7%。获取补钙知识方式方面,选择单纯传统型占43.7%,选择单纯新媒体型占17.5%,选择复合型方式占38.8%。结果发现,受访医生合格率为30.4%,工作年限越长对补钙知识合格有消极影响,从获取途径看,相比于单纯传统型,单纯新媒体型对补钙知识合格有消极影响,复合型对补钙知识合格有积极影响。  结论  浙江省全科医生补钙认知不足,特别是工作年限长和单纯使用新媒体获取知识的全科医生,需加强全科医生补钙知识的学习,并建议采用传统结合新媒体方式获取知识。
蚌埠市某医院2018—2019年儿童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症状特点
王乐乐, 韩旭, 张琪, 陈信
2021, 19(6): 1043-1045,106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80
164 4
摘要:
  目的  分析儿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症状,为流感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流行性感冒并住院治疗的儿童52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并统计患儿的病史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528例流感患儿中,甲型流感(甲流)占21.2%,乙型流感(乙流)占55.5%,甲型流感合并乙型流感(甲流+乙流)占23.3%;罹患流感的高峰年龄段为1~7岁儿童,7~14岁次之,0~1岁的婴幼儿最少,其中1~7岁儿童随年龄增长流感发病率逐渐升高,男童与女童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儿童流感每年高发季节在11~12月份至次年3月份;高发年龄在3~7岁的学龄期儿童;甲流患儿发热、咽痛、腹泻、头痛等临床症状上较重,住院时间长,发热持续时间长,并发症多,白细胞、降钙素、C反应蛋白等检验指标升高明显(均P < 0.05)。  结论  流感呈季节性爆发;乙流患儿多于甲流和甲流合并乙流者;甲流患儿临床症状、脏器损害明显重于甲流混合乙流和乙流者;甲流住院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均长于乙流和混合感染者。
全科护理研究
高龄老年患者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手术的护理
朱丽, 于德栋, 徐云侠
2021, 19(6): 1046-104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81
218 1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对高龄老年患者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的护理效果。  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8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第二门诊行上颌后牙缺失种植修复治疗的高龄老年患者4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义齿修复满意度和自我效能的差异。  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35.38±5.84 vs. 30.67±5.55)与抑郁自评量表(SDS,32.52±5.01 vs. 29.24±5.10)得分均明显下降(均P < 0.01),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 < 0.05)。同样,干预后2组患者功能修复(4.46±0.25 vs. 4.66±0.29)、美观改善(4.27±0.77 vs. 4.61±0.29)及舒适度(4.29±0.60 vs. 4.72±0.31)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提高幅度更大(均P < 0.05)。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也明显高于干预前(30.19±5.14和35.02±5.59),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更为明显(P < 0.05)。  结论  针对性护理可明显缓解高龄老年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其满意度,提高患者自我效能。
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负压引流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陈智慧, 曾忠友, 钱锦锋
2021, 19(6): 1049-105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82
138 2
摘要: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负压引流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新的依据和方法。  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创伤感染患者150例,按照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防骨科创伤感染的集束化护理管理。比较2组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失败率、创口愈合时间、负性情绪症状、疼痛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组VSD失败率为8.00%,对照组为2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创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SDS、SAS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VAS评分为(2.11±0.9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22±1.02)分,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66.66%,P<0.05)。  结论  实施预防骨科创伤感染的集束化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改善行VSD治疗的骨科创伤感染患者治疗效果。
风险护理联合持续质量改进在日间化疗静脉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薄丽妹, 魏云海, 卞媛媛
2021, 19(6): 1053-105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83
235 3
摘要:
  目的  日间化疗患者静脉用药具有一定危险性,为了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风险护理联合持续质量改进,评估其护理价值和意义。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1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进行日间化疗静脉用药的患者1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并选取2020年5—11月进行日间化疗静脉用药的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应用风险护理联合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药物素养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 0.05);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药物素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评分均有所升高,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7%(142/150),对照组为87.1%(122/1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风险护理联合持续质量改进可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有效降低日间化疗患者静脉用药各环节的风险,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提高了患者药物素养及护理满意度,在日间化疗静脉用药安全管理中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基于循证的临床护理路径对急诊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
王富琴, 朱伟丽, 袁明, 马丽娜, 徐敏
2021, 19(6): 1057-106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84
335 4
摘要:
  目的  急性脑梗死(ACI)具有较高致残率和致死率,为了提高ACI患者护理质量,本研究应用基于循证的临床护理路径,分析其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4月嵊州市中医院急诊收治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均行急诊溶栓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辅助治疗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基于循证理论的临床护理路径。比较2组患者溶栓护理时效指标(院前救治时间、入院-医嘱下达用时、检查用时、入院至开始静脉溶栓的用时及总用时)、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脑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统计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溶栓时效各项指标均短于对照组(均P < 0.05);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均P <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4%(62/63),高于对照组的76.2%(48/6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构建基于循证理论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模式可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时间,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全科诊疗实践
Schimke免疫-骨发育不良1例
李志娟, 包瑛, 黄惠梅, 张敏, 王莹, 骞佩, 梁楠
2021, 19(6): 1061-106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85
111 9
摘要:
甲状腺癌术后左甲状腺素钠治疗1例报告
刘坤钰, 陈逗逗, 郑旭琴
2021, 19(6): 1065-106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986
186 6
摘要: